一、按需装订设备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于靖怡[1](2018)在《按需出版营销策略研究 ——以A出版社为例》文中指出在图书市场中,每年因断货损失的图书销售码洋多达几十亿元,然而,与此同时,大量无效库存造成的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已成为出版社的一大痛点,制约着出版社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矛盾存在于出版行业为时已久,出版行业工作者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出版行业新的盈利模式。一种着眼于小众图书市场可以一册起印,真正实现“零”库存的出版方式——按需出版,逐渐被业界研究和应用。国内虽然早有出版社尝试按需出版业务,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至今没有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从按需出版的相关定义出发,总结其应用特征,对比按需出版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情况,并以A出版社为例分析按需出版的应用环境,总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成功案例的经验,摸索出出版社应用按需出版的营销策略,出版社应根据产品特点开展按需出版业务,根据按需出版的特征制定出版物价格,以网络平台为主要营销渠道,并侧重精准服务,将营销工作的重心从“营销图书”转变为“营销读者”。按需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要想真正地开展起来,需要出版社编辑、印刷、发行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把按需出版的观念融入到整个出版环节中去。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社更要从大局着眼,运用整体思维和信息技术去推进按需出版在全行业内的应用,实现一种出版社、印刷厂、经销商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
海豚[2](2016)在《数字印后 潜力无穷》文中提出数字印后在drupa 2016上的精彩表现数字印刷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已经被印刷人熟知,数字印刷技术不断更新,产品日趋成熟、稳定,并且随着市场应用在不断细分。drupa 2016上呈现的数字印刷技术实现了更大的突破,Landa继续领跑数字印刷新技术,HP Indigo迈向了更广阔的细分市场领域,富士施乐、佳能(奥西)、理光、柯尼卡美能达
刘文[3](2016)在《数字装订联线技术发展的新突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按需印刷,除了具备数字喷墨印刷机和数字化工作流程外,拥有成熟的数字印后生产线无疑是实现按需印刷的重要通道,特别是能够与数字喷墨印刷机联线生产的数字印后系统。什么是数字装订联线?相信在drupa 2016上,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确实,在这次的drupa上,除了数字喷墨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外,与数字喷墨技
马金涛[4](2015)在《创新成为印后设备发展的原动力》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印后技术的发展将会与印前新技术、印刷新技术的发展逐渐匹配和同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整个印刷行业。印后加工是印刷设计理念最终得到体现的重要环节,印后加工的优劣、造型与装饰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一个民族的艺术素质。想要保证设计理念得以实现,就需要更好的印后加工设备来完成。此外,成本也是人们逐渐重视印后发展的原因之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印后的压力对所有经营者而言变的越来越大,亟需进一步
刘文[5](2014)在《数码印后装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些年,印刷行业一直有几个热门词,其中有两个是"数码印刷"和"云印刷"。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关于"数码装订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便与"数码印刷"这个热门词沾上了边。其实准确地说,"数码装订"称之为"短版装订"更合适不过。因为对于印后来说,无论是通过传统的印刷方式,还是数码印刷的方
沈国荣,李不言[6](2013)在《从设备现状探索技术趋势——印后装订设备发展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短版、小批量、按需印刷活源的日益增多,印后装订的机械化、自动化也在加速提高,如同手机的发展历程,装订机械从过去简单的功能机发展到今天多功能、多用途的智能机,无论是换版时间,还是质量精度都有了创造性突破,一键启动和自动调节已成为现实。从印后装订设备的进程来看,印
沈国荣,李不言[7](2012)在《印后装订设备发展的新动向》文中认为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持续动荡,在此形势下,印刷业也无法幸免。据统计,我国印刷业出口订单已下降20%,众多印企步履艰难,甚至濒临亏损。随着电子媒体、互联网、无纸化办公的日益发展,对传统印刷业的内在产业链和商务模式均带来了巨大冲击,印刷产业的发展速度减慢、总量减少,传统出版印刷的道路也越走越窄,从drupa2012和国内的印刷设备展览来看,并无多少新意可言,由于受研发资金、需求、转型等因素影响,印后技术创新的脚步也比较迟缓,设备制造商恰如进入寒冬。从近年印后装订设备发展的新动向来看,主要体现了快速、简便、灵活的核心理念,突出了自动换版、高质、高效的特点。虽然数字
陈金成[8](2012)在《drupa 2012印后装订新技术和新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在drupa 2012,国际知名印后装订设备厂商,如马天尼、海德堡、MBO、柯尔布斯、沃伦贝格、阿斯达、好利用、Symth、Hohner、Hunkeler等都展示了最新装订设备,这些设备都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很强的配置灵活性和运行稳定性。许多装订设备可以直接与数字印刷设备连接,组成数字印刷、印后装订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也可算是本届drupa的最大亮点之一。
班妮[9](2012)在《精密达:看我破茧成蝶》文中研究指明在精密达人看来,声誉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细水长流的真情远胜于一口吃个胖子的金钱之交。近17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1万的观众数量,人头攒动的德鲁巴展会上,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密达)稳居一隅。虽
邓小娇[10](2012)在《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年-201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现代上海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2010)》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文化传播学、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上海书刊印刷业在生产、技术、人员、以及与社会文化、出版的互动等这些方面,做了清晰的脉络梳理。并重点分析上海的书刊印刷在社会发展变迁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业态。分析在书刊印刷技术、从业人员相关要素、书刊印书的经营上都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上海的书刊印刷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等。本论文从历史的思维角度出发,对于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上海书刊印刷业做变迁分析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上海的书刊印刷自20世纪30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成为全国甚至是远东的书刊印刷中心。自此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上海的书刊印刷在全国书刊印刷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已不复书刊印刷中心的地位。尤其是本世纪80、90年代以后,印刷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的书刊印刷步入微利时代,尤其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印刷业发展非常的迅速,上海远远落后。分析上海的书刊印刷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是对于历史的一种总结和回顾,也是为了对于当前上海书刊印刷业在数字时代下,在转型时期如何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分析作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史料分析、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的基础上,得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本人做了基础性的梳理,并进行了多次的再整理。本文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企业管理制度理论等对上海书刊印刷业变迁和社会变迁的研究初探,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一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这些宏观环境、国家层面的控制力影响着书刊印刷的生产关系,促使书刊印刷业调整生产力,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达到平衡。二是,技术层面的技术革新是书刊印刷业变迁的直接动力,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使得书刊印刷业的形态,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的变化。三是,微观层面上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不断革新对于书刊印刷的发展起到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二、按需装订设备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需装订设备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按需出版营销策略研究 ——以A出版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按需出版 |
2.1.2 按需出版营销 |
2.2 国内按需出版相关应用及研究 |
2.2.1 战略研究 |
2.2.2 案例研究 |
2.2.3 技术研究 |
2.2.4 营销策略研究 |
2.3 国外按需出版相关应用及研究 |
2.3.1 美国对按需出版的研究 |
2.3.2 欧洲对按需出版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环境分析 |
3.1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我国按需出版应用的行业背景 |
3.1.2 按需出版在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 |
3.2 A出版社竞争环境分析 |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高 |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因产品类别有所不同 |
3.2.3 替代品的威胁较大 |
3.2.4 现有竞争者之间竞争激烈 |
3.2.5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不大 |
第4章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现状及问题 |
4.1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现状分析 |
4.1.1 企业简介 |
4.1.2 经营状况分析 |
4.2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存在的问题 |
4.3 A出版社按需出版SWOT分析 |
第5章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策略 |
5.1 基于读者需求的产品定位策略 |
5.1.1 根据产品特点采用按需出版 |
5.1.2 根据“长尾理论”采用按需出版 |
5.2 基于按需出版特征的价格策略 |
5.3 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渠道策略 |
5.3.1 自建网络平台开展按需出版业务 |
5.3.2 依托电商平台开展按需印刷业务 |
5.3.3 依托印刷厂开展按需印刷业务 |
5.4 以精准服务为特色的促销策略 |
第6章 A出版社按需出版营销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编辑工作转型 |
6.2 印务工作转型 |
6.3 发行工作转型 |
6.4 培养综合型出版人才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数字印后 潜力无穷(论文提纲范文)
数字印后在drupa 2016上的精彩表现 |
1.与轮转喷墨数字印刷机的配合 |
2.与单张纸数字印刷机的配合 |
3.个性化、增效产品的呈现 |
4.模块化 |
国内数字印后发展现状 |
数字印后企业应用案例 |
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印后设备 |
(3)数字装订联线技术发展的新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国内数字印后发展历程及亮点案例解析 |
畅想:未来数字印后的技术突破点 |
(5)数码印后装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从离线、近线向连线生产方向发展 |
2. 功能多样化 |
3. 更加智能化 |
4. 向物联网方向发展 |
5. 生产速度更高 |
6. 模块化设计 |
7. 人性化程度更高 |
(6)从设备现状探索技术趋势——印后装订设备发展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装订自动化连线设备的发展 |
1. 单面切纸机 |
2. 折页机 |
3. 骑马联动线 |
4. 胶订联动线 |
5. 精装联动线 |
二、数字印后设备的发展趋势 |
(9)精密达:看我破茧成蝶(论文提纲范文)
数字印刷:按图索骥合作为先 |
声誉第一:稳扎稳打厚积薄发 |
蜕变秘诀:及时服务特色销售 |
(10)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年-2010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学术回顾 |
一、史料 |
二、对书刊印刷变迁机制的理论分析 |
三、多角度探讨上海书刊印刷发展 |
四、问题与展望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建国前上海书刊印刷业发展概述(1930—1949) |
第一节 背景概述 |
一、民国时期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 |
二、现代意义出版印刷的产生 |
第二节 上海——近代书刊印刷业的中心 |
一、繁荣一时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二、战乱中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第三节 解放前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特点 |
一、民营资本构成占主流 |
二、商业化的经营模式 |
三、印刷技术的先进性和依赖性 |
第三章 建国后上海书刊印刷的恢复与提高(1950-1977) |
第一节 建国后书刊印刷业的大调整 |
一、薄弱的书刊印刷业 |
二、逐渐复苏的书刊印刷业 |
三、对图书出版业的有力支撑 |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一、上海书刊印刷力量的调整与转移 |
二、书刊印刷管理体制格局的形成 |
三、上海书刊印刷仍旧发挥主导作用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书刊印刷业(1978—2010) |
第一节 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繁荣 |
一、供不应求的书刊印刷市场 |
二、上海书刊印刷业的向前发展 |
第二节 书刊定点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业 |
一、 书刊印刷定点的背景 |
二、两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的发展 |
三、出版系统书刊印刷的改革 |
第三节 新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 |
一、微利时代的来临 |
二、书刊印刷的数字化 |
第五章 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变迁分析 |
第一节 上海书刊印刷行业的变迁 |
一、书刊印刷技术的前进 |
二、书刊印刷从业人员相关要素的转移 |
三、书刊印刷业经营形态的转移 |
第二节 书刊印刷行业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分析 |
一、书刊印刷生产和社会的互动分析 |
二、国家强制指令和国家引导 |
三、技术变革影响分析 |
四、企业管理制度影响 |
第三节 展望 |
一、现阶段上海书刊印刷业的SWOT分析 |
二、结语 |
论文说明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答辩委员会签名 |
致谢 |
四、按需装订设备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按需出版营销策略研究 ——以A出版社为例[D]. 于靖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7)
- [2]数字印后 潜力无穷[J]. 海豚. 数字印刷, 2016(10)
- [3]数字装订联线技术发展的新突破[J]. 刘文. 数字印刷, 2016(10)
- [4]创新成为印后设备发展的原动力[J]. 马金涛. 中国印刷, 2015(09)
- [5]数码印后装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刘文. 今日印刷, 2014(08)
- [6]从设备现状探索技术趋势——印后装订设备发展记[J]. 沈国荣,李不言. 印刷杂志, 2013(09)
- [7]印后装订设备发展的新动向[J]. 沈国荣,李不言. 印刷杂志, 2012(10)
- [8]drupa 2012印后装订新技术和新发展趋势[J]. 陈金成. 印刷杂志, 2012(07)
- [9]精密达:看我破茧成蝶[J]. 班妮. 印刷工业, 2012(06)
- [10]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年-2010年)[D]. 邓小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