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添加剂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韩朝婕[1](2021)在《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机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小球藻生长因子(Chlorella Growth Factor,CGF)是小球藻细胞中特有的活性物质,不仅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功效,而且还具有增强免疫,提高抗氧化活性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CGF对水产无脊椎动物生理生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属空白。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为试验对象,根据CGF添加比例分别设置5个处理组(0.5%、1%、5%、10%、15%),以未添加CGF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0%),进行45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测定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等相关指标。试验结束另取1%组和对照组对虾进行非离子氨胁迫试验(浓度为0.5 mg/L),比较两组对虾对非离子氨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基础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饲料中添加CGF能够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其饲料系数,随着CGF添加比例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组达到最高,饲料系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1%组达到最低。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基础体成分有影响,能够提高虾体粗蛋白含量,降低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占比,其中1%组水分、粗脂肪、灰分均最低,粗蛋白最高。不同浓度CGF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活性影响不同,0.5%组的脂肪酶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升(P<0.05),1%组针对淀粉酶、脂肪酶与蛋白酶均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饲料添加浓度升高,脂肪酶、蛋白酶均在5%处理组达到最高。(2)CGF对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CGF对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CGF后,对虾肌肉品质指标出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处理组(10~15%)的一磷酸腺与肌酸激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肌苷酸含量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逐渐上升,除0.5%组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次黄嘌呤除1%组外,其余处理组次黄嘌呤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总体而言,1%组的更有优势,其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次黄嘌呤含量最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CGF后,对虾肌肉品质指标出现变化。高浓度处理组(10~15%)的一磷酸腺与肌酸激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肌苷酸含量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逐渐上升,除0.5%组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次黄嘌呤除1%组外,其余处理组次黄嘌呤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总体而言,1%组的更有优势,其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次黄嘌呤含量最低。(3)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及响应非离子氨胁迫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取虾肝胰腺组织测定其免疫酶活: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CGF浓度在1%时最有利于对虾代谢(P<0.05),增强其免疫力提高ACP、GSH-Px活性。5%的CGF添加比例能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AKP、SOD、GSH-Px活性起显着影响(P<0.05),浓度在0.5%时能显着降低其MDA含量,提高NOS活性(P<0.05)。非离子氨胁迫后测定1%和对照组对虾肝胰腺免疫指标(ACP、AKP、NOS、SOD、MDA、GSH-Px)和肌肉呼吸代谢酶(HK、PK、LDS、SDH)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GF添加比例为1%时可以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ACP、AKP、NOS、SOD活性(P<0.05),降低其肝胰腺中MDA含量。非离子氨胁迫试验后,1%处理组对虾肝胰腺中ACP、AKP、SOD、NOS、GSH-Px活力随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MDA趋势相反;对照组随胁迫时间的延长,ACP、NOS、SOD先下降后上升趋势,GSH-Px持续下降,MDA含量不断积累,对照组的MDA含量显着高于处理组(P<0.05)。凡纳滨肌肉中的PK、LDS与SDH整体活力在24 h都高于对照组,试验组HK在3 h也显着高于试验初始阶段,说明在饲料中添加1%的CGF能够减轻凡纳滨对虾在非离子氨胁迫下的损伤,提高其免疫调节能力。综上所述,饲料添加适量CGF后能显着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成分的积累,尤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占比,增加必须脂肪酸占比,提高氨基酸含量,促进肌肉呈味物质的积累,对机体免疫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对非离子氨胁迫的抵抗力。适宜添加比例为1%。
徐家欢,王洋,曾祥茜,杨广,吴旋,朱国霞,王双双,白东清[2](2020)在《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05.41±2.91)g,初始体长(39.91±0.33)cm健康斑点叉尾鮰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配合饲料(Z1组),以蚕豆为主的配合饲料(Z2组),蚕豆为主添加4%杜仲和0.01%大蒜素的配合饲料(Z3组)。饲养75 d后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质改良饲料对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影响不大(P> 0.05)。肉质改良饲料能显着提高背部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其中Z2组达到最大值,Z3组次之(P <0.05);能显着提高背部生肌肉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且最大值均出现在Z2组,Z3组次之,分别比Z1组提高了26.65%、20.84%、9.6%(Z2组)、19.88%、9.6%、2.42%(Z3组)(P <0.05);Z2和Z3组肌纤维直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9.5%和18.4%(P <0.05)。肉质改良饲料组能显着提高斑点叉尾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可见,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可以有效改善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提高抗氧化能力,但对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王双双[3](2020)在《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和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形态特征及健康的影响》文中认为1.选取450尾初始体重为(85.53±2.75)g、初始体长为(13.67±0.23)cm的健康草金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5个脂肪水平(3.43%、6.13%、9.15%、12.42%、15.04%)的饲料,标记为Z1-Z5,试验养殖周期为60天,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生长性能、形态特征、肠道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及脂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旨在筛选草金鱼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以期为草金鱼体形改善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1.1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生长、形态特征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养殖30天和60天后,结果表明,适宜饲料脂肪水平能够提高草金鱼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以及改善草金鱼体形和提高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投喂30天时,Z2组和Z3组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Z2组饲料系数最低,Z3组次之;投喂60天时,Z2组草金鱼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Z3次之。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为评定指标做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分析,得草金鱼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8.58%8.99%(养殖30天)、8.44%8.76%(养殖60天)。短期投喂和长期投喂后,分析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切片,Z2组和Z3组肠道健康优于其余试验组。不同脂肪饲料对草金鱼体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头部差异较大,Z3组草金鱼体形符合Ⅰ级标准。1.2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抗氧化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不论短期投喂和长期投喂,通过测定草金鱼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肾、鳃、脑和血清的抗氧化指标,发现草金鱼各组织及血清SOD、CAT、GSH-Px和GSH活力和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Z2组和Z3组草金鱼抗氧化能力更优。Z3组各组织及血清中ACP、AKP、LZM、Alb和IgM活力和含量显着升高,草金鱼免疫力明显提高。1.3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养殖30天和60天后,草金鱼肝胰脏中GOT和GPT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Z3组和Z4组GOT和GPT活力要高于其余组,血清中GOT和GP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Z3组达到最小值。血清中TG、T-CHO和HDL-C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而LDL-C含量呈下降趋势,Z3组饲料脂肪水平在促进草金鱼肝功能和调节脂质代谢效果优于其余组。2.选取450为初始体重为(35.51±1.25)g、初始体长为(6.79±0.31)cm的健康泰狮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5个蛋白水平(24.14%、28.45%、32.31%、36.24%、40.15%)的饲料,标记Y1-Y5,试验养殖周期为60天,探讨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性能、形态特征、肠道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及脂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旨在筛选泰狮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以期为泰狮体形改善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2.1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形态特征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养殖30天和60天后,结果表明,适宜饲料蛋白水平能够提高泰狮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以及改善泰狮体形和提高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投喂30天时,Y4组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Y3组和Y4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且Y4组饲料系数最低;投喂60天时,Y4组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且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其余4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为评定指标做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分析,得泰狮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4.49%34.90%(养殖30天)、36.23%36.71%(养殖60天)。短期投喂和长期投喂后,综合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切片分析,Y4组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要优于其余试验组。不同蛋白饲料对泰狮体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头部和躯干的差异,投喂30天时,Y3组泰狮符合Ⅱ级标准;投喂60天时,Y3和Y4组符合Ⅱ级标准。2.2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抗氧化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不论短期投喂和长期投喂,各试验组泰狮各组织SOD、CAT、GSH-Px和GSH活力和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Y3组和Y4组达到最大值,MDA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基本上在Y4组达到最小值。各试验组泰狮组织及血清中ACP、AKP、LZM、Alb和IgM活力和含量在Y3组和Y4组达到最大值,综合泰狮各组织及血清的抗氧化指标和部分免疫指标,Y4组提高抗氧化及免疫力效果较好。2.3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不论短期投喂和长期投喂,肝胰脏中GOT和GPT活力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呈上升的趋势,血清GOT和GP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Y4组达到最小值。各试验组泰狮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无显着性差异,综合泰狮各组织及血清的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Y4组饲料蛋白水平在促进泰狮肝功能效果优于其余试验组,本试验各试验组饲料蛋白水平没有对泰狮脂质代谢水平产生不好的影响。
高擘为[4](2020)在《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饲料粗蛋白、粗脂肪适宜水平及三种免疫增强剂和发酵豆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一:亚东鲑幼鱼饲料蛋白和脂肪适宜水平的研究为考察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水平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粗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粗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共6组饲料,饲养平均体重(2.80±0.10)g的亚东鲑幼鱼56d。结果表明,P46L12组增重率最高(110.34%),饲料系数最低(1.3),而P50L16组的增重率最低;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肝体比随着蛋白和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蛋白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随着饲料蛋白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P<0.05),饲料蛋白水平仅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显着影响(P<0.05);P46L12组的肠道蛋白酶,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淀粉酶活性在各组中也最高。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粗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亚东鲑幼鱼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适宜水平分别为46%和12%。试验二:生沛素、艾佐迈和柠檬酸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考察合生素(生沛素)、微量矿物添加剂(艾佐迈)和有机酸(柠檬酸)对亚东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对照饲料中添加3.0 g/kg生沛素,4.0 g/kg艾佐迈和10.0 g/kg柠檬酸,制成4组实验饲料。以初始体重为(0.5±0.02)g的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为试验对象,连续投喂84天。结果表明,生沛素组,柠檬酸组的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8.80%和8.15%(P<0.05),饲料系数降低0.1和0.07(P<0.05)。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生沛素组蛋白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生沛素组,柠檬酸组胃蛋白酶活性,生沛素组,艾佐迈组肠道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以及柠檬酸组肠道淀粉酶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柠檬酸组肝脏GPT,GO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3.0 g/kg生沛素,10.0 g/kg柠檬酸可提高亚东鲑幼鱼增重率和饲料利用效率。试验三:发酵豆粕在亚东鲑幼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亚东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用4%(FSM4组)、8%(FSM8组)、12%(FSM12组)发酵豆粕等比例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豆粕和鱼粉(3﹕1),制成4组等氮等能饲料。以初始体重为(0.5±0.02)g的亚东鲑幼鱼为试验对象,连续投喂84天。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豆粕的替代量增大,增重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SM4组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6.44%(P<0.05),饲料系数降低0.06(P<0.05),而FSM8和FSM12组增重率显着降低(P<0.05)。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FSM4组胃蛋白酶、胃淀粉酶、肠道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SM4组肝脏GP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用4%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3:1)对亚东鲑幼鱼的生长有改善效应,但更高比例的发酵豆粕(8%,12%)导致了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的降低。
刘佳亮,王琳超,曹学彬,李静,李君华,宋盛亮,王福辰,刘石林[5](2018)在《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Betaine hydrochloride,BHE)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肠道消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2. 32±0. 04) 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将刺参养殖在白色塑桶(60 L)中,海水盐度为33~35,试验期间水温为10. 2~25. 8℃,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 2%、0. 4%、0. 6%和0. 8%的BHE后进行投喂,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桶放养刺参30头,投喂试验共进行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显着升高(P<0. 05);添加BHE的处理组刺参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着升高(P<0. 05);投喂添加BHE的饲料后,提高了刺参的出皮率(GBWR),但只有添加量为0. 4%和0. 6%的处理组刺参的出皮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 BHE添加量为0. 2%~0. 6%的处理组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显着上升(P<0. 05),而投喂60 d时,添加BHE的处理组幼参肠道淀粉酶活力均显着降低(P<0. 05);随着BHE添加量的升高,刺参幼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上升趋势,添加BHE可提高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且添加量为0. 4%的处理组幼参的SOD和AKP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表明,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可使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上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并促进刺参幼参生长,饲料中BHE的推荐添加量为0. 4%。
秦湉[6](2016)在《二氢杨梅素对鲤鱼生长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主要是对二氢杨梅素作为水产生物饲料添加剂进行研究,试验对象为鲤鱼。试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DMY含量为0.125%和0.25%,可以极显着提高鲤鱼WGR(P<0.01);DMY添加含量为0.25%可以显着提高鲤鱼SGR(P<0.05);DMY添加含量为0.25%时,可以极显着地提高鲤鱼的FI(P<0.01);同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DMY,对可以极显着地降低鲤鱼FCR(P<0.01),这些指标说明DMY可以促进鲤鱼的生长。DMY对血清中鲤鱼血清指标的影响显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DMY含量为0.25%时,可以显着提高血清中ALB和TP的含量(P<0.05);DMY添加含量为0.25%时,可以显着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DMY,都可以极显着提高血清中LSZ的活性(P<0.01),同时极显着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P<0.01),这些指标说明,DMY可以提高鲤鱼血清的抗氧化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尤其DMY含量为0.25%时,效果更明显。DMY对鲤鱼肠道消化酶指标和全鱼鱼体组成影响结果显示:基础日粮中添加DMY含量为0.25%时,可以极显着提高鲤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P<0.01);DMY含量为0.25%时,显着降低鲤鱼肠道淀粉酶的活性(P<0.05);同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DMY,对鲤鱼肠道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着(P>0.05),这些指标说明,DMY有促进机体肠道消化的作用。另外,DMY对鲤鱼鱼体组成的指标显示: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DMY,对鱼体组成中的各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对鲤鱼肉质的品质也有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二氢杨梅素可以影响鲤鱼的生长,促进机体消化系统的循环,改善鲤鱼肉质的品质,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生物的研究。
卢静[7](2015)在《几种添加剂在欧洲鳗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为实验对象,分别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复合酶制剂、甘露寡糖、多维及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如下:(1)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草药(0、0.25、0.50、0.75、1.00、1.25%),连续投喂6周。结果表明,中草药能够显着促进鳗鱼生长,0.5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最高(P<0.05)。0.75%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0.50%-1.00%组鳗鱼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得到显着提高(P<0.05)。随着饲料中中草药水平的增加,各组鳗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蛋白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经分析,本实验条件下复合中草药的最佳添加浓度为0.50%。(2)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0.20、0.25%)的复合酶制剂。6周投喂结果表明:0.1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22%和26.36%(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着下降(P<0.05),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淀粉酶活性则随酶制剂浓度的增高呈先升后降趋势(P<0.05);各添加组鳗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5%组鳗鱼血清总蛋白含量显着高出对照组38.86%。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酶制剂最适添加浓度为0.15%。(3)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寡糖(0、0.10、0.20、0.30、0.40、0.50%)。6周投喂结果表明,0.40%组和0.50%组增重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01%、23.85%(P<0.05);相比对照组,0.20%组鱼体水分显着降低,粗蛋白显着提高,粗灰分于0.40%组显着提高(P<0.05);饲料添加0.20%-0.50%的甘露寡糖能够提高鳗鲡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0.40%组三种消化酶均达各组最高活性值(P<0.05);0.30%-0.40%组欧鳗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达各组最高水平(P<0.05);0.40%组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各组最高值(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在0.40%-0.50%组达最高值(P<0.05)。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甘露寡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40%。(4)多维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用鳗分6组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的多维饲料6周。结果表明,随着多维添加水平的上升,各组鳗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达到显着差异(P<0.05),当多维浓度为0.75%时增重率达最高峰值(P<0.05)。饲料中添加0.75%浓度的多维显着降低了鱼体水分含量使鱼体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得到显着提高(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鳗鱼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且0.75%组鳗鱼血清总蛋白浓度达到最大(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多维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75%。(5)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配制成9种含有不同水平的复合中草药(0.20%、0.35%、0.50%)、复合酶制剂(0.05%、0.10%、0.15%)、甘露寡糖(0.20%、0.30%、0.40%)和多维(0.25%、0.50%、0.75%)组合的饲料,另增设基础饲料为对照组。8周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添加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D5组为最低(P<0.05);复合中草药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最大,多维对饲料系数和肝体指数的影响最大,复合酶制剂对肥满度影响最大;9种组合添加剂显着促进了欧鳗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其中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在D5组达最高(P<0.05),脂肪酶活性随着组别的增大呈逐渐提高趋势,在D5组达最大(P<0.05);复合中草药是影响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最大因素,甘露寡糖是影响淀粉酶的最大因素;9种添加剂组合型饲料均使欧鳗血清免疫指标得到显着提高,其中D1、4、5、6、7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效果最显着(P<0.05),各添加组鳗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溶菌酶除第6组外8个处理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D3、4、5组欧鳗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组合添加剂能够显着提高欧洲鳗鲡免疫功能。综合生长、消化和免疫指标可得,本试验条件下的D5组为最优组合。
王嘉妮,熊焰,胡敏,周辉霞,杜卫萍[8](2014)在《高效降解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促建鲤生长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建鲤肠道分离并优选出了一株对蛋白具有强效降解力的菌株,探究其临床生产效果。【方法】使用牛奶平板进行筛选,经常规细菌学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A7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临床饲喂试验探究其对建鲤促生长作用。【结果】A7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的水解圈直径可达27.5 mm,其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温度28°C、接种量5%(1.2×109 CFU/mL)、料水比1.0:1.2和发酵时间72 h。临床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0.5%、1.0%和1.5%的A7株菌粉均能促建鲤生长。其中,添加量为1.0%的试验组,鱼体增重率和蛋白利用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与产品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随A7株菌粉添菌量的增加,各试验组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出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与产品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0%的试验组增幅最大(P<0.05)。研究发现,试验组鱼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也有明显的增减趋势(P<0.05)。【结论】饵料中添加A7株菌粉,可有效促进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并提高鱼肌肉中的蛋白含量和降低脂肪含量。
夏薇[9](2012)在《几种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含肉量多、适合多种养殖方式等优点在国内20多个省市推广养殖,但随着建鲤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密度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工配合饲料大量使用后,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建鲤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开发绿色、环保、高效的饲料添加剂愈加重要。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环保型水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资料,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饲料添加剂(合生素、中草药、植酸酶)以及一种饲料原料棉粕酶解蛋白肽,其中的合生素由枯草芽孢杆菌(200亿个活菌/g)和寡糖组成,中草药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植酸酶活性为5000IU/g类型为耐热型包囊植酸酶,棉粕酶解蛋白肽是经由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酶解棉粕而成。本试验在于研究这四种物质添加于建鲤日粮中对建鲤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全鱼体组成;肠道中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三种消化酶活性;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等免疫相关因子的测定,比较分析这四种物质添加后对建鲤生长、体组成、消化酶和免疫因子的影响。不同饲料添加剂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三种饲料添加剂:合生素、中草药和植酸酶对建鲤生长、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400尾(48.56±1.39g)健康建鲤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25尾,分别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合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200mg/kg合生素(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寡糖);中草药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g/kg中草药添加剂(金银花提取物);植酸酶组,基础日日粮中添加500mg/kg植酸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mg/kg合生素后,显着提高了建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饵料系数显着下降(P<0.05),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肠道蛋白酶也显着升高(P<0.05),全鱼粗蛋白显着升高,粗脂肪显着下降(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10g/kg中草药添加剂后,显着提高建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饵料系数显着下降(P<0.05),血清溶菌酶和肠道蛋白酶显着升高(P<0.05),肠道脂肪酶显着下降(P<0.05),全鱼粗蛋白显着升高,粗脂肪显着下降(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植酸酶后,显着提高了建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饵料系数和肝体比显着下降(P<0.05),血清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肠道脂肪酶和淀粉酶显着提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显着下降(P<0.05),全鱼粗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对全鱼粗脂肪影响不显着(P>0.05)。棉粕酶解蛋白肽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2%棉粕酶解蛋白肽(以下简称蛋白肽)分别等质量替代基础日粮中2%鱼粉和2%植物蛋白原料(1.0%豆粕+0.5%菜粕+0.5%棉粕),考察蛋白肽对建鲤(48.56±1.39g)生长性能、血清中及肠道中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肽替代鱼粉或植物蛋白后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性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饵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蛋白肽可降低脏体比和肝体比,并显着性提高鱼体粗蛋白含量(P<0.05);同时可提高试验组建鲤血清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本文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以及棉粕酶解蛋白肽这种饲料原料均可以提高建鲤生产性能、改善体组成、提高消化酶活性同时对血清中相关免疫生化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丰富了建鲤饲料添加剂研究效果的营养学饲料,为配制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一部分基础数据。
孔江红[10](2011)在《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两种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鱼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1个对照组(不添加中草药)和6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5%、1%、2%的复方A和复方B)。结果表明:(1)在021d,饲料中添加0.5%、1%复方B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在2142d,饲料中添加1%复方A和0.5%、1%复方B组的WGR、SGR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在两个生长阶段,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饲料系数(FCR)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饲喂斜带石斑鱼21d时,0.5%复方A和1%、2%复方B组的肝脏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复方B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2d时,1%复方B组的脾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的内脏指数及肝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肥满度均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1%复方A和0.5%复方B组石斑鱼的体水分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复方A组和2%复方B组体灰分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2%复方A组和三个复方B组体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石斑鱼的体粗蛋白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的复方A和0.5%、1%的复方B,可提高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肥满度和脾脏指数、体蛋白、体脂肪和体灰分含量,降低体水分含量、内脏指数和肝脏指数。(2)饲喂石斑鱼21d时,1%、2%复方B的胃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2%复方A组和0.5%复方B组的肠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复方A和0.5%、1%复方B组的肝胰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斜带石斑鱼的胃淀粉酶和肝胰脏中淀粉酶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复方A组和1%、2%复方B组的肠淀粉酶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42d时,饲料中添加0.5%、1%复方A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2%复方A和1%复方B组的肠蛋白酶活力显着升高(P<0.05);添加0.5%、1%复方A和复方B组的肝胰脏中蛋白酶活力和肠淀粉酶活力显着升高(P<0.05);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均可显着提高胃和肝胰脏中淀粉酶活力(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均能提高石斑鱼的胃、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两种中草药均以1%的添加水平效果最佳。(3)饲喂斜带石斑鱼21d时,0.5%复方A组的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鳃丝的SOD、脾脏和鳃丝CAT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脾脏和鳃丝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复方B组的血清TP、ALB、ACP、SOD、CAT、溶菌酶(LSZ),肝胰脏SOD、CAT和LSZ,脾脏中SOD和LSZ,鳃丝中LSZ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鳃丝中MD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斜带石斑鱼42d时,1%复方A组的血清TP、ALB、AKP、LSZ,肝胰脏SOD和LSZ,脾脏SOD和LSZ、鳃丝CA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GPT、GOT、鳃丝MD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复方B组的血清ALB、AKP、SOD、LSZ和CAT,肝胰脏和鳃丝中SOD、LSZ和CA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GPT、GOT和MDA,肝胰脏、脾脏、鳃丝中MD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对照组和各试验组TP、ALB、AKP、ACP、SOD、LSZ、CAT、MDA水平,饲料中添加0.5%、1%的复方A和1%的复方B可以提高斜带石斑鱼的非特异免疫功能。
二、不同添加剂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添加剂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生长、基础体成分、对消化酶的影响 |
1.1.1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
1.1.2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基础体成分的影响 |
1.1.3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消化酶的影响 |
1.2 饲料添加剂对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 |
1.2.1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1.2.2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呈味物质的影响 |
1.3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及响应环境胁迫的影响 |
1.4 小球藻生长因子的研究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基础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基础体成分的影响 |
2.2.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
2.3.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体基础体成分的影响 |
2.3.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CGF对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
3.2.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
3.2.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
3.3.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
3.3.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四章 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及响应非离子氨胁迫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
4.2.2 饲料中添加CGF后凡纳滨对虾对非离子氨胁迫的响应 |
4.3 讨论 |
4.3.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
4.3.2 饲料中添加CGF后非离子氨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鱼 |
1.1.2 试验饲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饲养试验 |
1.2.2取样处理 |
1.2.3 检测指标 |
1.2.3. 1 生长性能指标及饲料利用率 |
1.2.3. 2 肌肉品质相关指标 |
1.2.3. 3 抗氧化指标 |
1.2.3. 4 饲料和肌肉常规成分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2.2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2.3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
2.4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肌纤维直径的影响 |
2.5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2.6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6.1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体内SOD活性的影响 |
2.6.2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体内CAT活力的影响 |
2.6.3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
2.6.4 投喂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体内GSH-Px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3.2 不同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肌肉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3)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和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形态特征及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草金鱼研究进展 |
1.2 泰狮研究进展 |
1.3 鱼类脂肪需求研究进展 |
1.3.1 脂肪对鱼类的重要性 |
1.3.2 鱼类对脂肪的需要量 |
1.3.3 鱼类对脂肪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
1.4 鱼类蛋白需求研究进展 |
1.4.1 蛋白质对鱼类的重要性 |
1.4.2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
1.4.3 鱼类对蛋白质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
1.5 鱼类形态特征研究进展 |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第二章 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草金鱼生长、形态特征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2.2.2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形态特征的影响 |
2.2.3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2.3.2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形态特征的影响 |
2.3.3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2.3.4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草金鱼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2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2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部分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四章 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
4.2.2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
4.3.2 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五章 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形态特征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5.2.2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5.2.3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形态特征的影响 |
5.2.4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5.3.2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形态特征的影响 |
5.3.3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5.3.4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5.4 结论 |
第六章 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泰狮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6.2.2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6.3.2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6.4 结论 |
第七章 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泰狮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肝功能的影响 |
7.2.2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7.3 讨论 |
7.3.1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肝功能的影响 |
7.3.2 饲料蛋白水平对泰狮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7.4 结论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饲料粗蛋白、粗脂肪适宜水平及三种免疫增强剂和发酵豆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亚东鲑生物学与养殖概况 |
1.2 褐鳟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
1.2.1 褐鳟对蛋白质的需求 |
1.2.2 褐鳟对脂肪的需求 |
1.2.3 褐鳟对糖类的需求 |
1.2.4 褐鳟对维生素的需求 |
1.2.5 褐鳟对矿物质的需求 |
1.3 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亚东鲑幼鱼饲料蛋白和脂肪适宜水平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饲料与试验设计 |
2.2.2 试验鱼和饲养管理 |
2.2.3 样品采集 |
2.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2.4.1 生长指标与形体指标 |
2.2.4.2 肝脏生化指标 |
2.2.4.3 胃肠道消化酶活性 |
2.2.4.4 全鱼与饲料组成 |
2.2.5 数据处理 |
2.3 结果 |
2.3.1 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 |
2.3.2 全鱼组成和营养物质沉积率 |
2.3.3 胃、肠道消化酶活性 |
2.3.4 肝脏生化指标 |
2.4 讨论 |
2.4.1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及全鱼组成的影响 |
2.4.2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幼鱼消化酶的影响 |
2.4.3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幼鱼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生沛素、艾佐迈和柠檬酸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饲料与试验设计 |
3.2.2 试验鱼和饲养管理 |
3.2.3 样品采集 |
3.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2.4.1 生长指标与形体指标 |
3.2.4.2 肝脏生化指标 |
3.2.4.3 胃肠道消化酶活性测定 |
3.2.4.4 全鱼与饲料组成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 |
3.3.1 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 |
3.3.2 全鱼组成和营养物质沉积率 |
3.3.3 胃、肠道消化酶活性 |
3.3.4 肝脏生化指标 |
3.4 讨论 |
3.4.1 生沛素的作用效果 |
3.4.2 艾佐迈的作用效果 |
3.4.3 柠檬酸的作用效果 |
3.5 小结 |
第四章 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饲料与配方设计 |
4.2.2 试验鱼和饲养管理 |
4.2.3 样品采集 |
4.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4.2.4.1 生长指标与形体指标 |
4.2.4.2 肝脏生化指标 |
4.2.4.3 胃肠道消化酶活性 |
4.2.4.4 全鱼与饲料组成 |
4.2.5 数据处理 |
4.3 结果 |
4.3.1 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 |
4.3.2 全鱼组成和营养物质沉积率 |
4.3.3 胃、肠道消化酶活性 |
4.3.4 肝脏生化指标 |
4.4 讨论 |
4.4.1 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及全鱼组成的影响 |
4.4.2 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亚东鲑幼鱼消化酶的影响 |
4.4.3 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亚东鲑幼鱼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饲料的制备 |
1.2.2 试验设计 |
1.2.3 样品的采集 |
1.2.4 指标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投喂含有盐酸甜菜碱的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指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作用效果 |
2.2 幼参肠道消化酶活力随饲料中盐酸甜菜碱添加量的变化 |
2.3 幼参免疫性能随饲料中盐酸甜菜碱添加量的变化 |
3 讨论 |
3.1 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 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肠道消化相关酶的影响 |
3.3 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免疫性能的影响 |
(6)二氢杨梅素对鲤鱼生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藤茶的成分及功能 |
2 二氢杨梅素的特性 |
3 二氢杨梅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
3.1 二氢杨梅素的抗炎、镇痛作用 |
3.2 二氢杨梅素的抑菌作用 |
3.3 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 |
3.4 二氢杨梅素解酒护肝作用 |
3.5 二氢杨梅素对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
3.6 二氢杨梅素的抗肿瘤作用 |
3.7 二氢杨梅素的活血化瘀作用 |
4 饲料添加剂在渔产业中的应用 |
4.1 抗生素作为添加剂的应用 |
4.2 合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4.3 小肽、核苷酸及外源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4.4 微量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4.5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5 二氢杨梅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5.1 二氢杨梅素促进机体的生长 |
5.2 二氢杨梅素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 |
5.3 二氢杨梅素改善食用动物的肉质 |
5.4 二氢杨梅素的抗菌作用 |
5.5 二氢杨梅素的护肝作用 |
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
6.1 研究意义 |
6.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二氢杨梅素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主要仪器 |
1.3 试验饲料 |
1.4 二氢杨梅素的鉴定及纯度测定 |
1.4.1 薄层分析鉴定 |
1.4.2 紫外可见光鉴定 |
1.5 试验动物 |
2 试验方法 |
2.1 饲养试验 |
2.2 生长性能测定 |
2.3 样品采集 |
2.4 数据分析 |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1 DMY对鲤鱼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
3.2 DMY对鲤鱼形体指标的测定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DMY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DMY对鲤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章 二氢杨梅素对鲤鱼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
1 试验仪器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1.2.2 样品采集 |
2 指标测定 |
2.1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1.1 血清白蛋白含量 |
2.1.2 血清总蛋白含量 |
2.1.3 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 |
2.2 血清免疫力指标测定 |
2.2.1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
2.2.2 碱性磷酸酶 |
2.2.3 酸式磷酸酶 |
2.2.4 溶菌酶 |
2.3 血清抗氧化性指标测定 |
2.3.1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2.3.2 丙二醛含量测定 |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1 DMY对鲤鱼血清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
3.2 DMY对鲤鱼血清免疫力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
3.3 DMY对鲤鱼血清CAT活力与MDA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DMY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 DMY对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4.3 DMY对血清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 |
5 小结 |
第四章 二氢杨梅素对鲤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1 试验仪器与方法 |
1.1 试验仪器 |
1.2 鲤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1.3 消化酶样品采集 |
2 指标测定 |
2.1 肠道淀粉酶活性 |
2.2 肠道蛋白酶活性 |
2.3 肠道脂肪酶活性 |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 小结 |
第五章 二氢杨梅素对鲤鱼肉体组成的影响 |
1 试验仪器与方法 |
1.1 试验仪器与方法 |
1.2 肌肉样品的采集 |
2 指标测定 |
2.1 粗蛋白含量 |
2.2 灰分含量 |
2.3 粗脂肪含量 |
2.4 水分含量 |
2.5 总氨基酸的含量 |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几种添加剂在欧洲鳗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目的与依据 |
1.2 研究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3.2 酶制剂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3.3 甘露寡糖作为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3.4 维生素作为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3.5 不同添加剂组合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展望 |
第2章 复方中草药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用鱼及饲喂管理 |
2.1.2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料 |
2.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2.1.4 指标测定 |
2.1.5 统计方法 |
2.1.6 主要仪器 |
2.2 结果 |
2.2.1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体成分的影响 |
2.2.3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2.2.4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生长的影响 |
2.3.2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体成分的影响 |
2.3.3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2.3.4 复合中草药对欧洲鳗鲡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用鱼及饲喂管理 |
3.1.2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料 |
3.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3.1.4 指标测定 |
3.1.5 统计方法 |
3.1.6 主要仪器 |
3.2 结果 |
3.2.1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体成分的影响 |
3.2.3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3.2.4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生长的影响 |
3.3.2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体成分的影响 |
3.3.3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3.3.4 复合酶制剂对欧洲鳗鲡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用鱼及饲喂管理 |
4.1.2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料 |
4.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4.1.4 指标测定 |
4.1.5 统计方法 |
4.1.6 主要仪器 |
4.2 结果 |
4.2.1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体成分的影响 |
4.2.3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4.2.4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免疫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4.3.3 甘露寡糖对欧洲鳗鲡免疫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多维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用鱼及饲喂管理 |
5.1.2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料 |
5.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5.1.4 测定指标 |
5.1.5 统计方法 |
5.1.6 主要仪器 |
5.2 结果 |
5.2.1 多维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
5.2.3 多维对鳗鲡鱼体成分的影响 |
5.2.4 多维对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5.2.5 多维对鳗鲡血清中免疫酶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多维对欧洲鳗鲡生长的影响 |
5.3.2 多维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5.3.3 多维对欧洲鳗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用鱼及饲喂管理 |
6.1.2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料 |
6.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6.1.4 指标测定 |
6.1.5 统计方法 |
6.1.6 主要仪器 |
6.2 结果 |
6.2.1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
6.2.2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 |
6.2.3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生长的影响 |
6.3.2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6.3.3 组合添加剂对欧洲鳗鲡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研期间取得的成果 |
待发表的文章 |
(8)高效降解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促建鲤生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菌株分离及初筛 |
1.3 菌株的复筛 |
1.4 菌株鉴定 |
1.4.1 常规细菌学鉴定: |
1.4.2 16S r DNA全序列分析: |
1.5 固体发酵优化试验 |
1.6 临床试验 |
1.6.1 菌粉制作: |
1.6.2饲喂分组: |
1.6.3饲养管理: |
1.6.4 试验指标测定: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筛选 |
2.2 菌株鉴定 |
2.2.1 细菌学鉴定: |
2.2.2 16S r DNA PCR扩增: |
2.3 固体发酵优化试验 |
2.4 A7菌株促建鲤生长效果 |
2.5 A7株菌粉对建鲤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
2.6 A7株菌粉对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降解豆粕菌株的筛选 |
3.2 提高饵料蛋白利用率和促生长及促消化作用 |
3.3 对鱼肌肉蛋白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
(9)几种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枯草芽孢杆菌和寡糖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
1 概念 |
2 种类 |
3 合生素在水产动物上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
4 合生素在水产动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二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
1 概念 |
2 分类 |
3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动物上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
4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动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三 植酸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
1 概念 |
2 种类 |
3 植酸酶在水产动物上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
4 植酸酶在水产动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 小肽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
1 概念 |
2 种类 |
3 小肽在水产动物上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
3.1 小肽对水产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小状对水产动物对词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的影响 |
3.3 小肽对水产动物消化和消化酶的影响 |
3.4 小肽对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
3.5 小肽对水产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
4 小肽在水产动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添加剂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棉粕酶解蛋白肽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 |
2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中草药的特点及有效成分 |
1.1.1 中草药的特点 |
1.1.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
1.1.3 中草药的调节机理 |
1.2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2.1 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
1.2.2 促生长作用 |
1.2.3 抗菌作用 |
1.2.4 肉品改良作用 |
1.2.5 诱食作用 |
1.3 中草药添加剂面临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鱼及饲喂管理 |
2.1.2 试验中草药 |
2.1.3 试验饲料的配制 |
2.1.4 主要仪器 |
2.1.5 样品采集及制备 |
2.1.6 生长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
2.1.7 鱼体成分及饲料常规成分测定 |
2.1.8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
2.2.3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体成分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
2.3.3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体成分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鱼及饲喂管理 |
3.1.2 试验中草药 |
3.1.3 试验饲料的配制 |
3.1.4 主要仪器 |
3.1.5 样品采集及制备 |
3.1.6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3.1.7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
3.1.8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
3.2.2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鱼及饲喂管理 |
4.1.2 试验饲料的配制 |
4.1.3 试验饲料的配制 |
4.1.4 主要仪器 |
4.1.5 样品采集及制备 |
4.1.6 指标测定方法 |
4.1.7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总蛋白(TP)含量的影响 |
4.2.2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的影响 |
4.2.3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影响 |
4.2.4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影响 |
4.2.5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影响 |
4.2.6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力的影响 |
4.2.7 复方中草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
4.2.8 复方中草药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4.2.9 复方中草药对溶菌酶(LSZ)活力的影响 |
4.2.10 复方中草药对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 TP 和 ALB 含量的影响 |
4.3.2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 AKP 和 ACP 活力的影响 |
4.3.3 复方中草药对血清 GPT 和 GOT 活力的影响 |
4.3.4 复方中草药对 SOD、MDA 的影响 |
4.3.5 复方中草药对 LSZ 的影响 |
4.3.6 复方中草药对 CAT 的影响 |
4.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不同添加剂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机制的影响[D]. 韩朝婕. 天津农学院, 2021(08)
- [2]肉质改良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徐家欢,王洋,曾祥茜,杨广,吴旋,朱国霞,王双双,白东清. 中国饲料, 2020(21)
- [3]饲料脂肪水平对草金鱼和蛋白水平对泰狮生长、形态特征及健康的影响[D]. 王双双.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4]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饲料粗蛋白、粗脂肪适宜水平及三种免疫增强剂和发酵豆粕的应用研究[D]. 高擘为.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5]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J]. 刘佳亮,王琳超,曹学彬,李静,李君华,宋盛亮,王福辰,刘石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05)
- [6]二氢杨梅素对鲤鱼生长影响研究[D]. 秦湉. 贵州大学, 2016(05)
- [7]几种添加剂在欧洲鳗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 卢静. 集美大学, 2015(05)
- [8]高效降解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促建鲤生长的研究[J]. 王嘉妮,熊焰,胡敏,周辉霞,杜卫萍. 微生物学通报, 2014(10)
- [9]几种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对建鲤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D]. 夏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10]复方中草药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D]. 孔江红. 集美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