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腹及负荷后(进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指出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崔颖[5](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不同时间的饮水负荷对血糖波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进餐不同时间的饮水负荷对血糖波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6月-2018年12月住院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排除三个月内使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妇女;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患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共计11人。记录病程、年龄、身高、体重、腰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临床资料。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餐后两小时血糖(two hours after meal blood sugar,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insulin 2 hours after meal,2hINS)、餐后2小时c肽(2 hours after meal c peptide,2hC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入组患者均佩戴雅培公司辅理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flash glucose monitor,FGM)(个人版)测定24小时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24小时共计96次血糖值,并测定每日七次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本研究检测血糖波动指标包括早餐后血糖差值的绝对值、血糖峰值、血糖达峰时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24小时血糖达标时间;胃肠激素指标包含胰高血糖素样-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依赖葡萄糖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 insulin polypeptide,GIP)、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连续进行三日固定混合餐试验,混合餐包含碳水化合物约22g,蛋白质约20g,脂肪约25g,共计热量约400kcal。参加固定混合餐试验患者至少禁食水8小时以上,要求进行固定混合餐试验进餐时全程进餐时间在5-10分钟完成。试验流程:第一天(进餐不饮水组):清晨6点采空腹GLP-1、GIP、Ghrelin,清晨7点行固定混合餐试验,进餐期间直至清晨9点均不饮水。第二天(餐中饮水组):清晨7点行固定混合餐试验,进餐期间饮200ml温开水,直至9点不饮水。第三天(餐后半小时饮水组):清晨7点行固定混合餐试验,餐后半小时(7点30分)饮200ml温开水,直至9点不饮水。三天均于清晨9点采取餐后2小时GLP-1、GIP、Ghrelin及同步2hCP、2hINS。结果:1.三组早餐后血糖差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92±0.83 mmol/L、1.68±1.10mmol/L、1.77±0.97mmol/L;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组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563,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糖峰值分别为8.40±1.78mmol/L、8.96±1.28mmol/L、8.45±1.83 mmol/L;血糖达峰时间分别为77.72±26.18min、69.36±22.33min、70.63±18.84min;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1.93±0.61mmol/L、2.16±1.49mmol/L、1.83±0.90 mmol/L;24小时血糖达标时间百分比分别为88.16±7.94%、87.59±10.07%、85.60±5.50%;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餐后2小时GIP分别为174.86±58.56 pg/ml、172.06±62.54pg/ml、190.40±61.09pg/ml;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3.102,P<0.05);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组与第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餐后2小时GLP-1分别为1.58±0.58ng/ml、1.43±0.56ng/ml、1.53±0.54ng/ml;餐后2小时Ghrelin分别为2.47±1.03ng/ml、2.40±1.15ng/ml、2.37±1.03ng/ml;GLP-1餐后2小时升高幅度分别为0.40±0.24ng/ml、0.25±0.37ng/ml、0.40±0.37ng/ml;GIP餐后2小时升高幅度分别为37.98±18.92pg/ml、40.78±47.20pg/ml、56.31±44.64pg/ml;Ghrelin餐后2小时升高幅度分别为-0.37±0.36ng/ml、-0.44±0.41ng/ml、-0.48±0.48ng/ml,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2hINS分别为29.05±14.45U/ml、33.98±28.51U/ml、34.98±19.73U/ml;2hCP分别为1.19±0.40ng/ml、1.46±0.62ng/ml、1.49±0.78ng/ml;2hINS-FINS分别为19.84±13.44U/ml、24.77±19.49U/ml、25.77±20.13U/ml;2hCP-FCP分别为0.11±0.39ng/ml、0.38±0.47ng/ml、0.41±0.71ng/ml;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T2DM患者中,餐中饮水及餐后半小时饮水均导致餐后血糖明显升高。2.在T2DM患者中,餐后半小时饮水较餐中饮水GIP分泌明显升高。
彭佳荟[6](2019)在《不同血糖波动特征的代谢组差异及代餐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血糖异常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尚无研究解析血糖波动的代谢改变。此外,如何通过干预改善血糖波动仍是糖尿病治疗中的有待回答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血糖波动特征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组学差异,并评估代餐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代谢组学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空腹高血糖(FH)组及单纯负荷后高血糖(PH)组。其中46例(FH,n=23;PH,n=23)作为探索集行代谢组学分析(GC-TOFMS),并将40例(FH,n=20;PH,n=20)研究对象作为验证集对探索集的结果进行验证。代餐研究中,12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代餐联合生活方式干预(LI+MR)组(n=62)及单纯生活方式干预(LI)组(n=61),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所有受试者在基线及随访结束时均行72小时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并统计CGM相关指标。结果:(1)代谢组学研究见到:(1)探索集中有10种代谢物可以作为PH及FH的差异代谢物。其中,甘露糖和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在验证集中得到证实,二者在FH组中的代谢产物水平均显着高于PH(P<0.05);(2)在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分析中,甘露糖分别与空腹血糖(β=0.151,P=0.035)及HOMA-IR(β=0.160,P=0.026)独立相关;(2)代餐研究见到:(1)随访结束后,LI+MR组CGM的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增值的降低值均较LI组显着(-0.6±0.8 mmol/L比-0.2±0.7 mmol/L,P=0.005;-4.7±8.1%比-0.2±7.6%,P=0.002;-1.6±2.3 mmol/L比-0.6±2.1 mmol/L,P=0.016;-287.8±368.7 min*mmol/L比-31.2±301.6 min*mmol/L,P<0.00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LI+MR与上述血糖波动指标变化量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FH和PH的代谢谱存在差异,其中甘露糖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之一,其浓度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相较LI,LI+MR能显着改善餐后血糖波动。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7](2018)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前言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上的进步,血糖监测方面从只能在医院检测血糖,发展到持续葡萄糖监测、甚至无创血糖监测,治疗方面从只有磺脲类、双胍类和人胰岛素等种类很少的降糖药,到目前拥有二肽基肽酶IV(DPP-4)抑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8](2018)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文中研究说明前言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上的进步,血糖监测方面从只能在医院检测血糖,发展到持续葡萄糖监测、甚至无创血糖监测,治疗方面从只有磺脲类、双胍类和人胰岛素等种类很少的降糖药,到目前拥有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
摩西·霍德,阿尼尔·卡普尔,大卫·塞克斯,徐赫男[9](2016)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倡议:诊断、管理与护理实践指南》文中研究指明概要高血糖是妊娠期女性所要面对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算,六分之一的活产儿(16.8%)的母亲在孕期存在不同类型的高血糖,这其中16%的孕妇属于妊娠期间的糖尿病(diabetes in pregnancy,孕前已存在1型或2型糖尿病,或首次孕检被诊断糖尿病),而大部分孕妇(84%)属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目前,在全球范围内,GDM与糖耐量减低(IGT)、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升高,更需要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0](2015)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序千百年来医学不断探索,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良方,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一直是医者的神圣使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
二、空腹及负荷后(进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腹及负荷后(进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5)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不同时间的饮水负荷对血糖波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 |
2.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不同血糖波动特征的代谢组差异及代餐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不同血糖波动特征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组学差异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代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
2.1 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演进 |
2.2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
2.3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影响因素 |
3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3.1糖尿病的诊断 |
3.2糖尿病的分型 |
3.3各种类型糖尿病的特点 |
3.3.1 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鉴别点 |
3.3.2 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特殊类型糖尿病 |
3.3.3 GDM |
4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4.1 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目标 |
4.2 一级预防的策略 |
4.3 二级预防的策略 |
4.3.1 高危人群的定义 |
4.3.1. 1 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
4.3.1. 2 儿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
4.3.2 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筛查 |
4.3.2. 1 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
4.3.2.2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
4.3.3 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 |
4.3.4 血糖控制 |
4.3.5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及阿司匹林的使用 |
4.4 2型糖尿病防治中三级预防的策略 |
4.4.1 继续血糖、血压、血脂控制 |
4.4.2 |
5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
5.1 基本原则 |
5.2 教育和管理的目标 |
5.3 教育和管理的形式 |
5.4 教育管理的流程和框架 |
5.5 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实施 |
5.5.1 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者, 强调多学科团队 |
5.5.2 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者的关键时间点 |
5.5.3 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有效评估 |
5.6 糖尿病教育的基本内容 |
6 血糖监测 |
6.1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
6.2 Hb A1c |
6.3 GA |
6.4 CGM |
7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
7.1 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72-73, 75] |
7.2 2型糖尿病高血糖控制的策略和治疗路径 |
8 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
8.1 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 |
8.2 膳食营养因素 |
8.2.1 能量 |
8.2.2脂肪 |
8.2.3 碳水化合物 |
8.2.4 蛋白质 |
8.2.5 饮酒 |
8.2.6 膳食纤维 |
8.2.7 钠 |
8.2.8 微量营养素 |
8.2.9膳食模式 |
8.3 营养教育与管理 |
9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1 0 戒烟 |
1 1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 1.1 口服降糖药物 |
1 1.1.1 二甲双胍 |
1 1.1.2 磺脲类药物 |
1 1.1.3 TZDs |
1 1.1.4 格列奈类药物 |
11.1.5α-糖苷酶抑制剂 |
1 1.1.6 DPP-4抑制剂 |
1 1.1.7 SGLT2抑制剂 |
1 1.2 GLP-1受体激动剂 |
1 1.3 胰岛素 |
1 1.3.1 概述 |
1 1.3.2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
1 1.3.3 胰岛素的多次治疗[171-178] |
1 1.3.3. 1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
1 1.3.3. 2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
1 1.3.4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
1 1.3.5 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164] |
1 2 2型糖尿病的代谢手术治疗 |
1 2.1 代谢手术的适应证 |
1 2.2 代谢手术的禁忌证[193] |
1 2.3 代谢手术的疗效判定 |
1 2.4 代谢手术的术式与选择 |
1 2.5 代谢手术的风险 |
1 2.6 代谢手术的管理 |
1 2.6.1 术前筛选及评估 |
1 2.6.2 代谢手术治疗 |
1 2.6.3 术后管理 |
1 2.6.4 术后随访 |
1 3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
1 3.1 筛查 |
1 3.2 心血管病变风险因素的控制 |
1 3.2.1 降压治疗 |
1 3.2.2 调脂治疗 |
1 3.2.3 抗血小板治疗 |
1 4 低血糖 |
1 4.1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
1 4.2 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 |
1 4.3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
1 4.4 低血糖分层 |
1 4.5 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及预防对策 |
1 4.6 低血糖的治疗 |
1 5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1 5.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要点提示 |
1 5.1.1 临床表现 |
1 5.1.2 化验检查 |
1 5.1.3 诊断 |
1 5.1.4 治疗 |
1 5.1.5 DKA的预防 |
1 5.2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
1 5.2.1 临床表现 |
1 5.2.2 诊断 |
1 5.2.3 治疗 |
1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16.1糖尿病肾病 |
16.1.1筛查 |
16.1.2诊断 |
16.1.3治疗 |
16.1.4随访与转诊 |
16.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6.2.1诊断与分级 |
16.2.2筛查 |
16.2.3随访 |
16.2.4治疗 |
16.3糖尿病神经病变 |
16.3.1 DPN的分型及临床表现[72] |
16.3.2 DPN的筛查与诊断 |
16.3.2.1糖尿病DSPN的筛查 |
16.3.2.2糖尿病DSPN的诊断 |
16.3.2.3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 |
16.3.3治疗 |
16.3.3.1针对病因治疗[72, 294, 296] |
16.3.3.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
16.3.3.3疼痛管理 |
16.3.3.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
16.3.4预防 |
16.4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 |
16.4.1 LEAD的筛查[323-324] |
16.4.2 LEAD的诊断[325] |
16.4.3 LEAD的预防及治疗 |
16.4.3.1 LEAD的治疗目的[324] |
16.4.3.2糖尿病性LEAD的预防 |
16.5糖尿病足病 |
16.5.1糖尿病足病的诊断及分级 |
16.5.2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
16.5.3糖尿病足病的治疗 |
16.5.3.1在进行足溃疡治疗之前, 首先要评估溃疡性质 |
16.5.3.2足溃疡感染的处理 |
17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
17.1围手术期糖尿病管理 |
17.1.1术前准备及评估 |
17.1.2术中处理 |
17.1.3术后处理 |
17.2危重症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 |
17.2.1血糖控制目标 |
17.2.2治疗方案 |
17.3孕期糖尿病管理 |
17.3.1孕期糖尿病的危害 |
17.3.1.1短期危害[388] |
17.3.1.2长期危害 |
17.3.2孕期糖尿病与诊断标准 |
17.3.2.1 GDM |
17.3.2.2妊娠期显性糖尿病 |
17.3.2.3孕前糖尿病 (PGDM) |
17.3.3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孕前管理 |
17.3.3.1孕前咨询[393-394] |
17.3.3.2关于孕前药物应用[395] |
17.3.3.3孕前血糖目标 |
17.3.4孕期糖尿病的筛查 |
17.3.4.1高危人群筛查 |
17.3.4.2非高危人群筛查 |
17.3.5孕期糖尿病的管理 |
17.3.5.1饮食和运动的指导 |
17.3.5.2血糖监测 |
17.3.5.3血压监测 |
17.3.5.4体重管理 |
17.3.5.5孕期降糖药物 |
17.3.5.6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与低血糖 |
17.3.5.7孕期糖尿病产后管理 |
17.4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
17.4.1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 |
17.4.2治疗 |
17.4.2.1健康教育 |
17.4.2.2饮食治疗 |
17.4.2.3运动治疗 |
17.4.2.4药物治疗 |
17.4.2.5血糖监测 |
17.5老年糖尿病 |
17.5.1老年糖尿病定义及流行病学 |
17.5.2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17.5.3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
17.5.3.1急性并发症 |
17.5.3.2慢性并发症 |
17.5.3.3低血糖 |
17.5.3.4老年综合征 |
17.5.3.5 |
17.5.3.6 |
17.5.3.7 |
17.5.4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
17.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与高血糖 |
17.6.1糖尿病合并OSAHS患病率 |
17.6.2 OSAHS的诊断 |
17.6.2.1 OSAHS诊断标准[427] |
17.6.2.2 OSAHS的诊断方法 |
17.6.3糖尿病合并OSAHS的治疗 |
17.6.3.1生活方式干预 |
17.6.3.2降糖药物治疗 |
17.6.3.3改善OSAHS的治疗 |
17.7糖尿病与感染 |
17.7.1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 |
17.7.2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
17.8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
17.8.1糖尿病口腔疾病的种类 |
17.8.2糖尿病口腔疾病的防治 |
17.9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 |
17.9.1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风险 |
17.9.2糖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的机制 |
17.9.3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特点及临床筛查策略 |
17.9.4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增多 (库欣综合征) 引起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
17.9.5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的治疗策略选择 |
17.10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 |
17.10.1临床特点 |
17.10.2治疗及管理 |
17.11重性精神障碍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药物治疗 |
17.11.1重性精神障碍 |
17.1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
18代谢综合征 |
18.1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18.2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
18.2.1生活方式干预 |
18.2.2针对各个组分如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肥胖等的药物治疗 |
19糖尿病与中医药 |
19.1治疗建议 |
19.2糖尿病前期治疗的循证证据 |
19.3糖尿病治疗的循证证据 |
附录1本指南常用名词术语英文缩略语释义 |
附录2糖尿病筛查、初诊及随诊简要方案 |
1筛查 |
2初诊 |
2.1 |
2.2制定最初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
3随诊 |
附录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方法 |
附录6常用体质指标 |
本指南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序 |
前言 |
1中国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
2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3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 |
4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
5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
6 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
7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
8戒烟 |
9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0低血糖 |
11.2减重手术的禁忌证 |
12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
1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
14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
15代谢综合征 |
16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
附录 |
附录1本指南常用名词术语英文缩略语释义 |
附录2糖尿病初诊和随诊简要方案 |
1初诊 |
2随诊 |
附录3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
附录4常用降糖药(不包括胰岛素) |
附录5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 |
附录6高血压常用降压药 |
附录7常用调脂药物 |
附录8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方法 |
附录9常用体质指标 |
附录10常用实验室检查数据及换算 |
四、空腹及负荷后(进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不同时间的饮水负荷对血糖波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D]. 崔颖.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6]不同血糖波动特征的代谢组差异及代餐对血糖波动的影响[D]. 彭佳荟.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04)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01)
- [9]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倡议:诊断、管理与护理实践指南[J]. 摩西·霍德,阿尼尔·卡普尔,大卫·塞克斯,徐赫男.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6(08)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