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及梗死相关动脉紧急判断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及梗死相关动脉紧急判断

一、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与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论文文献综述)

陈多学,潘路华,梁潇[1](2021)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与不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心电图和预后。结果观察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患者,共有81例,其中48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3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59例,对照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束支阻滞者,共有526例,其中365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1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往往提示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心肌坏死面积大,血流动力学往往不稳定,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要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束支阻滞者。前降支开口齐头闭塞也不一定导致新发右束支阻滞。

孙赫辰[2](2021)在《简化导联心电图快速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罹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总人数高达2.9亿,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其中最为危重的类型。患者一旦突发STEMI,紧急就诊、尽早诊断并行急诊血运重建可以显着降低心肌梗死的致死率、致残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为STEMI患者首选的再灌注策略,从症状出现到再灌注的时间间隔是决定其治疗临床结果的关键因素,而急性STEMI的快速诊断对于缩短患者的再灌注时间至关重要。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为诊断STEMI最为常用的方法,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针对可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常规、尽早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建议所有疑似STEMI(胸痛)的患者尽快使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建立起了功能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使占总数25%的城市患者获益,而占75%的农村患者获益较少,统计数据显示全中国急诊医疗服务(EMS)应用比例仅为15%左右,超过一半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超过了 6小时,对中国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来说,缩短STEMI患者的就诊时间至关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流程,探索一种灵敏、便捷、快速诊断STEMI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3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作为金标准,评估联合2-3个关键导联心电图诊断STE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在急性下壁STEMI患者中,Ⅱ、Ⅲ、aVF单个导联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4.3%、100%、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下壁STEMI患者中,V2、V3、V4单个导联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1%、89.7%、83.3%,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于 I、aVR、aVL、V1、V5、V6 导联(P<0.05)。2.在全部ACS患者中,联合两个导联(Ⅱ/Ⅲ/aVF+V2/V3/V4)诊断STEMI的灵敏度为88.5%-93.9%,特异度为90.6%-96.4%,准确率为89.9%-92.6%,其中V3+Ⅲ导联组合诊断STEMI的敏感性最高,达93.9%。在V3+Ⅲ双导联组合基础,进一步增加其他导联至三个导联组合,最高可将灵敏度提高至96.2%(V3+Ⅲ+Ⅰ、V3+Ⅲ+V5,V3+Ⅲ+V6),但与V3+Ⅲ双导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3+Ⅲ+V6导联的特异性、准确性(94.2%、94.9%),略高于 V3+Ⅲ+Ⅰ 或 V3+Ⅲ+V5 组合(92.9%、94.1%及 92.4%、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中,联合2-3个关键导联的心电图,可以便捷、快速地对急性STEMI做出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代少华[3](2021)在《Aslanger征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冠脉严重病变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Aslanger征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病变的价值。方法 6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出现Aslanger征分为Ⅰ组(有Aslanger征, 26例)和Ⅱ组(无Aslanger征, 40例)。两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测及冠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 ,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结果Ⅰ组患者的STV3R~V5R↑、STV7~V9↑、STV4~V6↓、STV1↑、STavF↓占比均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TV1~V3↓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梗死部位在右冠状动脉(RCA)近端占比84.62%高于Ⅱ组的42.50%, RCA中远端占比11.54%、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占比3.85%低于Ⅱ组的35.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重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18, P=0.007<0.05)。Ⅰ组患者单支病变占比11.54%低于Ⅱ组的60.00%,双支病变占比42.31%、三支病变占比46.15%高于Ⅱ组的17.5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langer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RCA近端及心电图相邻导联ST段抬高,存在Aslanger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冠脉狭窄及病变的风险度更高。

冼宏立[4](2021)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建立甄别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流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纳入2018-01至2020-09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RCA组和LCX组。对比不同梗死相关动脉(IRA)所致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有意义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相关梗死动脉的梗死节段(近、中、远),将RCA闭塞组分为两组,近段闭塞组与中远段闭塞组,寻找能辨别不同节段病变的心电图指标,并评价诊断价值。根据结果尝试建立更有效的诊断流程。根据造影结果统计影响心电图指标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管病变支数(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冠脉优势型(右冠脉优势型与左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有侧支循环与无侧支循环),再进行分组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指标准诊断能力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纳入2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RCA闭塞174例与LCX闭塞组45例,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Killip分级、EF值、BNP、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症状到心电图时间、症状到PCI术时间、病变节段、存在侧支循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以右冠脉优势型为主,但在LCX闭塞组中左冠脉优势型明显增多,占31.1%。2.IRA为RCA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导联ST段压低≥0.1 mV、I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L导联ST段压低≥0.1 mV、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ST段压低aVL导联>I导联、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I和aVL导联ST段压低≥0.1mV、ST段抬高III导联>II导联、aVR导联ST段等电位线、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IRA为LCX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包括:I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和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II和III导联ST段等电位线、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aVR导联ST段压低≥0.05 mV、aVR导联ST段压低≥aVL导联、aVL导联S/R≤1∶3、V1导联ST段压低≥0.1 mV、V1和V2导联ST段压低≥0.1 mV、V5或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5和V6导联ST段抬高≥0.05 mV、V3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1.2。而V1、V2、V3导联的ST段压低加权值/II、III、a VF导联的ST抬高加权值比值不能用于IRA的辨别(P>0.05)。其中III导联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其诊断IR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接近90%。3.判断RCA近段病变的特异指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D I+AVL导联≥0.4mV、STE V1≥0.1mV,其特异度分别为95.83%、85.42%、92.71%,敏感度均较低,12导联心电图中未发现敏感且特异的心电图指标。4.多个组合型心电图指标在诊断IRA时,能明显提高特异度,甚至可达100%,但敏感度均较前下降。5.提出三步甄别IRA的流程:(1)III与II导联ST段抬高比值;(2)V5或V6导联是否存在ST段抬高;(3)aVL导联S/R比值。较既往Fiol与Tierala等人诊断方法正确率更高,且辨别RCA闭塞敏感度更高,达95.98%,特异度为82.22%。6.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分组前后敏感度及特异指标,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使诊断RCA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特异度下降,而敏感度无明显影响,使诊断LCX为IRA的大部分心电图指标敏感度下降,特异度无明显影响。认为多支病变及左冠脉优势型为减低各心电图指标诊断能力的影响因素。7.侧支循环对各心电图指标诊断价值无明显影响,与分组前对比,敏感度与特异度无明显改变。但在RCA闭塞组中,有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对比,发现II导联出现病理Q波比例在有侧支循环存在的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IRA的体表心电图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的根据体表心电图甄别IRA的流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在IRA为RCA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I导联无病理Q波出现,RCA远段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

朱思奇[5](2021)在《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I)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了解其三间分布、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病变血管特点,分析其规律,提高医务人员对AMI的早期诊断率,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接诊并入院的AMI患者555例,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平台和门诊及住院病历收集资料,观察其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变血管情况等指标,并将所有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AMI患者男性400例(72.07%),女性155例(27.93%);NSTEMI组男性256例(69.00%),STEMI组男性114例(78.26%),均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62.93±14.92岁,NSTEMI组平均年龄64.44±14.89岁,STEMI组患者平均年龄59.88±14.59岁,NSTEMI患者较STEMI患者年龄大。发病数按季节区分,冬季和春季较多,分别为158例(28.47%)和138例(24.86%),夏季和秋季较少,分别为130例(23.42%)和129例(23.24%);STEMI组发病数的季节性相对不明显;按月份区分,以1月、3月、5月和12月较多,11月最少;发病数和就诊数均以08:00-15:59时间段最多,16:00-23:59时间段次之,00:00-07:59时间段最少;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4.5(1.125-17.5)。AMI患者的发病地点以家中最常见,共473例(85.23%);来院方式以自行来院为主,共426例(76.76%),救护车转运来院和转院的分别为82例(14.77%)和47例(8.47%);STEMI组患者中非自行来院的患者占比较NSTEMI组高。AMI患者多数无诱因,共408例(73.51%),较常见的诱因为活动和运动,分别52例(9.37%)和30例(5.41%);以间断或持续胸闷痛为主要症状,分别为222例(40.00%)和220(39.64%),NSTEMI组以间断胸闷痛为主,共189例(50.94%);STEMI组以持续胸闷痛为主,共123例(66.85%);既往病史中以高血压病史最常见,共328例(59.10%);NSTEMI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占比更高,STEMI组患者吸烟史占比更高。AMI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位值(×109/L)为9.07(7.10-11.29),STEMI组患者白细胞总数更高;D-二聚体中位值(mg/L)为0.49(0.31-1.17),NSTEMI组患者D-二聚体值更高;血糖中位值(mmol/L)为7.13(5.89-9.50),STEMI组患者血糖值更高;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中位值(mmol/L)分别为 4.54±1.26、1.48(1.11-2.10)、3.11±0.98、0.99±0.23,STEMI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更高。AMI患者病变血管数为 0、1、2、3 支的分别有 26 例(6.03%)、78 例(18.10%)、87 例(20.19%)和240例(55.68%),NSTEMI组和STEMI组≧2支病变的患者比例相似;血管病变中,前降支(LAD)病变比例最高,共385例(89.33%);STEMI患者梗死部位最常见的是前壁和下壁,分别为71例(38.59%)和45例(24.46%),罪犯血管最常见的是LAD,共104例(58.43%),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共62例(34.83%)。结论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地域性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作为急诊工作者,应重视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宣教,重视AMI高危患者的表现,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以改善预后。

孙丽红[6](2021)在《心电图I、av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心电图I、av 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并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心电图Ⅰ、a VL等导联ST段抬高特征预测IRA的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电图Ⅰ、a VL等导联ST段抬高对IRA的诊断价值。结果1、1、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AD近端受累灵敏度为30.65%(19/62),特异度为93.85%(61/65),准确度为62.99%(80/127)。I、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CX近端受累灵敏度为29.58%(21/71),特异度为91.09%(51/56),准确度为56.69%(72/127)。2、真阳性近端LAD受累患者OMI管腔直径明显小于假阳性[(0.82±0.19)vs(1.59±0.33)mm],OM1发出点至左主干距离明显大于假阳性[(9.32±0.96)vs(5.27±0.65)mm],LCX真阳性患者DI管腔直径明显小于假阳性患者[(1.16±0.23)vs(2.09±0.42)mm],D1发出点至左主干距离明显大于假阳性患者[(6.21±1.05)vs(2.62±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建立ROC曲线,I、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AD近端的AUC值为0.628(95%CI=0.471~0.665),截断值为0.05 m V时,阳性预测值28.36%,阴性预测值92.74%。I、a 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LCX近端AUC值为0.581(95%CI=0.493~0.680)。截断值为0.05 m V时,阳性预测值26.51%,阴性预测值91.42%。结论1、心电图I、a VL导联ST段抬高在早期诊断IR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2、AMI患者Ⅰ、a VL导联ST段抬高提示罪犯血管可能位于LAD、LCX近端,可行CAG检查进一步确认;3、AMI患者Ⅰ、a VL导联ST段未抬高可基本确定LAD、LCX近端无病变。

陈粤玲[7](2020)在《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临床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及时救治对降低其病死率有着重要作用,但国内外ACS的救治延迟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ACS的救治延迟主要分为两大因素:就医延迟及院内延误。就医延迟指的是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到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包括决定就医的时间及转运过程的时间延迟。而院内延误指的是患者到达就诊医院大门至接受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国际上常以入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作为评估ACS患者的救治是否发生院内延误的关键指标,代表了医疗机构的院内急救能力。深圳有着年轻化、人口密度大、社会节奏快、竞争大、压力大等特征。据调查显示,深圳市的血管疾病近年来一直呈高发态势。为了解深圳市ACS的患病情况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为ACS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此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1)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主要疼痛部位、合并症、诱发因素、生命体征情况;(2)来院方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3)患者的就诊方式、就诊医院级别以及就诊时间节点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者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ACS亚型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ACS患者就医延迟和D2B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734例ACS的患者资料。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693(40.0%)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82(1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759(43.7%)例。患者中,男性共1333(76.9%)例,女性共401(23.1%)例,各年龄组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X2=120.4,P<0.00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9±13.0岁),低于女性(68.3±11.0岁)(t=-14.230,P<0.001)。男女比例在青年组(<40岁)(16.7:1)最高,高龄组(≥80岁)比例最低(1.4:1)。2.ACS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持续性胸闷/胸痛,青年组比例最高为74.5%,老年组的比例最低为58.9%(X2=37.618,P=0.004)。不同类型、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组中,心前区疼痛的占比都是最高的(50%以上)。各类合并症中,高血压的比例为49.3%,高血脂为16.9%,糖尿病为21.7%。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合并症的比例增高。3.64.9%的患者能够在发病6小时以内到医院就诊,16.4%的患者是超过24小时到医院就诊。6小时内获得首次医疗接触的患者中,STEMI患者占比最高(X2=59.744,P<0.001)。66.8%的患者选择自行来院。其中68.1%的NSTEMI及90.5%的UA的患者选择自行来院,而STEMI患者选择转院(56.1%)的较多(X2=422.697,P<0.001)。绝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出院,院内病死率仅为1.4%。在不同类型ACS患者中,STEMI患者病死率最高,为2.7%(X2=15.736,P<0.001)。4.STEMI、NSTEMI患者的住院天数中位数均为5天,高于UA患者的4天(P<0.001)。STEMI患者平均住院花费中位数为53997.77元、NSTEMI患者为48507.86元,均高于UA患者的29391.14元(P<0.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较无冠心病史的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增加了30.6%(OR=1.306,95%CI:1.058-1.613);STEMI患者较UA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降低了40.4%(OR=0.596,95%CI:0.483-0.736);患者选择就医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发生就医延迟的概率增加了1.296倍(OR=2.296,95%CI:1.87-2.819);呼救120较自行来院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降低了82.7%(OR=0.173,95%CI:0.083-0.36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决定手术到启动导管室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每延长1分钟,出现D2B延误的可能性分别增加5.3%(OR=1.053,95%CI:1.029-1.077)、3.7%(OR=1.037,95%CI:1.005-1.070)及8.6%(OR=1.086,95%CI:1.063-1.109);就医延迟的患者发生D2B延误的可能性较就医及时患者增加1.197倍(OR=2.197,95%CI:1.210-3.990);接诊方式中:急诊(转诊)较急诊(自行来院)发生D2B延误的可能性减少了64.4%(OR=0.356,95%CI:0.219-0.579)。结论1.ACS男性的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更年轻。2.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心前区的持续性胸闷/胸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越不典型。3.相较UA患者,STEMI与NSTEMI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相应增加。4.ACS患者的类型、就诊方式、冠心病史、就诊医院级别对患者就医延迟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5.STEMI患者的决定手术到启动导管室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以及就医是否及时、接诊方式对D2B延误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王聪[8](2020)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心电图终末部T波倒置的影响因素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ST段的研究较多而对T波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STEMI患者术前心电图终末部T波倒置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 STEMI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组2010年1月-2019年7月成功行pPCI患者478例。一.根据入院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方向分为终末T波直立组343例,终末T波倒置组13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资料分析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的影响因素。二.根据术前术后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T波方向分为三组: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135例;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201例;终末T波持续直立组142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心脏超声结果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MACE包括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MACE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收集其随访期间用药情况、1年时心脏彩超及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情况,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比较三组随访1年LVEF、LVEDD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情况。随访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188例,其中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62人,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89人,终末T波持续直立组37人,对前壁心肌梗死的随访结果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的影响因素:与术前心电图终末T波直立组患者比较,术前心电图终末T波倒置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Cr、UA、Glu、TG、HDL-C、梗死前心绞痛、胸痛持续时间、多支病变、心肌梗死部位、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心电图终末T波倒置组患者的女性患者比例(33.3%vs 22.2%,P=0.011)、TC水平(4.96±1.19mmol/lvs 4.55±0.91 mmol/l,P=0.001)、LDL-C水平(3.04±1.08mmol/l vs 2.67±0.74 mmol/l,P=0.001)、入院时合并心功能不全比例(32.6%vs 23.3%,P=0.037)、梗死区侧支循环开通良好比例(17%vs 6.12%,P<0.001)及术前IRA再通比例(29.6%vs 11.1%,P<0.001)均高于术前心电图终末T波直立组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比例(r=0.116,P=0.011)、TC水平(r=0.135,P=0.003)、LDL-C水平(r=0.141,P=0.002)、胸痛持续时间(r=0.112,P=0.014)、入院合并心功能不全(r=0.095,P=0.040)、梗死区侧支循环开通良好(r=0.17,P<0.001)、术前IRA再通(r=0.226,P<0.001)与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呈正相关。将与术前心电图终末T波倒置相关的协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RA再通[优势比(odds ratio,OR)4.26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476-7.363,P<0.001)]、侧支循环良好[OR3.289(95%CI1.649-6.559,P=0.001)]、入院心功能不全[OR1.996(95%CI 1.227-3.247,P=0.005)]、女性[OR1.675(95%CI 1.033-2.715,P=0.036)]与STEMI患者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独立相关。2、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T波倒置组、术后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T波倒置组及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T波持续直立组三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及MACE比较:住院期间LVEF(P=0.456)、LVEDD(P=0.574)、心衰发生率(P=0.325)及心源性死亡率(P=0.555)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LVEF(P=0.468)、LVEDD(P=0.108)、心衰再入院发生率(P=0.205)及全因死亡率(P=0.896)也无明显差异。三组前壁心肌梗死亚组患者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及不良临床事件比较:终末T波持续直立组LVEDD高于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52.65±6.99mm vs 49.34±7.33mm,P=0.013)及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52.65±6.99mm vs 48.38±5.23mm,P=0.005),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与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LVEDD无明显差异(49.34±7.33mm vs 48.38±5.23mm,P=0.361);终末T波持续直立组1年随访时LVEF低于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49.27±8.85%vs 55.28±9.70%,P=0.002)及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49.27±8.85%vs 54.86±9.20%,P=0.002),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与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LVEF无明显差异(55.28±9.70%vs 54.86±9.20%,P=0.789);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结果为终末T波持续直立组心衰再入院比例高于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37.8%vs 19.4%,P=0.043)及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37.8%vs 14.6%,P=0.004),术前终末T波倒置组与术后终末T波倒置组比较心衰再入院比例无明显差异(19.4%vs 14.6%,P=0.44);三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981)。结论:术前IRA再通及梗死区域有良好的侧支循环与STEMI患者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独立相关。在成功PCI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提示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张雪玲[9](2020)在《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共3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9.10岁,男性271例,女性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符合条件患者的入院即刻床旁心电图,根据aVR导联中T波方向分为T波直立组(T波振幅≥0.1 mV)和T波非直立组(T波振幅<0.1mV,包括低平、负向波、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分组后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血液学检验结果:血常规中WBC、RBC、HGB、PLT,血生化中肌酐、肌酸激酶,血脂全套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RP、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心脏彩超中相关指标:LVEF、LVEDD、LVESD、LVFS值及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部位;CAG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根据造影结果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收集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等资料。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相关血液学指标比较:aVR导联T波直立组年龄更大(T波直立组61.21±12.94岁,T波非直立组57.41±11.87岁,P值0.008),血白细胞、超敏CRP更高(T波直立组WBC 11.29±3.83*109/L、Hs-CRP 22.11±30.06mg/L,T波非直立组WBC 10.39±2.913*109/L、Hs-CRP 12.98±17.22mg/L,P值分别为0.031、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心功能比较:aVR导联T波直立组pro-BNP更高(T波直立组2091.14±3030.86ng/L、T波非直立组1051.24±1818.32ng/L,P值0.000)、LVEF更低(T波直立组46.92%±7.24%、T波非直立组51.13%±8.07%,P值0.000)、LVEDD更大(T波直立组52.80±5.34mm、T波非直立组50.51±4.67mm,P值0.000)、LVESD更大(T波直立组40.27±5.49mm、T波非直立组37.24±5.12mm,P值0.000)、LVFS更小(T波直立组23.93%±4.28%、T波非直立组26.36%±5.10%,P值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心肌梗死部位数量、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比较:T波直立组≥两部位梗死比例更高(T波直立组68人、占60.71%,T波非直立组89人、占42.38%,P值0.004)、冠脉多支病变比例更高(T波直立组94人、占83.93%,T波非直立组89人、占69.05%,P值0.000)、Gensini积分≥60分比例更高(T波直立组67人、占59.82%,T波非直立组94人、占45.24%,P值0.0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住院天数、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T波直立组住院天数更长(T波直立组10.79±5.60天,T波非直立组8.75±2.76天,P值0.000)、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T波直立组41人、占36.61%,T波非直立组49人、占23.33%,P值0.0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VR导联T波直立是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两部位及以上心肌梗死、Gensini积分≥60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床旁心电图中aVR导联T波直立组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何鼎[10](2019)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与心功能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临床急危重症,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STEMI时,因血栓堵塞冠状动脉使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易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尽管再灌注和STEMI二级预防等相关治疗已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中医学认为,STEMI可归属于“真心痛”范畴,中医学发展至今,对STEMI的认识亦逐渐深入,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将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相较于纯西医而言,中西医结合显然更具优势。本课题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旨在观察STEM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目的:(1)分析STEM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2)分析STEM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按纳入、排除标准,收录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CCU住院治疗并诊断为STEMI的患者,共364例;(2)进行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收集;(3)根据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制定病例资料调查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中医证候要素提取;(4)以Excel为基础,建立调查数据库;(5)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3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4例(83.5%),平均年龄58.03±13.20岁;女性患者60例(16.5%),平均年龄73.33±8.46岁;(2)364例STEMI患者中,气虚型262例(72%),阴虚型84例(23.1%),阳虚型18例(4.9%),血虚型0例,血瘀型360例(98.9%),痰浊型190例(52.2%),气滞、寒凝型共10例(2.7%);(3)364例STEMI患者中,气虚型与非气虚型、阴虚型与非阴虚型、痰浊型与非痰浊型分别与性别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364例STEMI患者中,气虚型与非气虚型、阴虚型与非阴虚型分别与Killip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瘀型与非血瘀型、痰浊型与非痰浊型与Killip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364例STEMI患者中,气虚型与非气虚型、痰浊型与非痰浊型分别与梗死部位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型与非阴虚型、血瘀型与非血瘀型与梗死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364例STEMI患者中,气虚型与非气虚型、阴虚型与非阴虚型分别与病变支数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型与非血瘀型、痰浊型与非痰浊型分别与病变支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64例STEMI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以气虚、阴虚、血瘀和痰浊为主,其中虚证以气虚型多见,阴虚型次之,实证中血瘀型几乎覆盖全部患者,痰浊型亦多见;(2)364例STEMI患者中,女性患者气虚、阴虚证的发生概率远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痰浊证的的发生概率高于女性;(3)STEMI的发生均与实证相关,但STEMI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趋向于虚证。

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与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与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心电图检查
    3.前降支节段分布及命名标准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2)简化导联心电图快速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综述
    2.1 院前心电图的发展及优势
    2.2 院前心电图的解释
    2.3 院前心电图的采集方式
    2.4 我国院前心电图应用现状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人群及分组
    3.2 入选与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患者的基线数据分析
    4.2 单个导联诊断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
    4.3 联合两个导联诊断STEMI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
    4.4 联合三个导联诊断STEMI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
    4.5 各简化心电图组合对不同部位STEMI的诊断灵敏度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教育经历
    科研成果
致谢

(3)Aslanger征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冠脉严重病变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测
        1.2.2 冠脉造影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
3 讨论

(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基本临床资料
        2.3 相关临床指标判定标准
        2.3.1 高血压
        2.3.2 糖尿病
        2.3.3 血脂异常
        2.3.4 吸烟史
        2.4 体表心电图分析
        2.5 冠状动脉造影
        2.6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2.7 病变血管定义标准
        2.8 体表心电图相关指标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性分析
        2.8.1 具体分析的指标
        2.8.2 探讨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因素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2.RCA闭塞组与LCX闭塞组ST段偏移特点
    3.各心电图指标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3.1 心电图指标判断IRA的诊断价值
        3.2 心电图指标判断右冠不同节段闭塞的诊断价值
        3.3 辨别IRA组合指标的运用
    4.制定预测梗死相关动脉流程
    5.心电图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的影响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5.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辨别IRA的影响
        5.1.1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5.1.2 血管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5.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5.2.1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RCA为 IRA的诊断价值
        5.2.2 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判断LCX为 IRA的诊断价值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预测IRA的影响
讨论
    1.各心电指标辨别梗死相关动脉
    2.对右冠状动脉不同梗死节段的辨别
    3.运用组合指标的使用
    4.诊断流程
    5.影响心电图标预测梗死相关动脉的因素(血管病变支数、冠脉优势型、侧支循环)
        5.1 病变支数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5.2 不同冠脉优势型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5.3 侧支循环对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心电图辨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5)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人群分布特点
    3.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间分布特点
    3.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空间分布特点
    3.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史特点
    3.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3.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变血管特点
第4章 讨论
    4.1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4.2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心电图I、av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和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应用 12 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7)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常用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ACS患病与性别的关系
    3.3 ACS患病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3.4 不同年龄段ACS患病与性别的关系
    3.5 ACS患病与季节和月份的关系
    3.6 不同年龄段、性别ACS主要症状的分布
    3.7 不同类型ACS主要症状的分布
    3.8 不同类型ACS与不同合并症的关系
    3.9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主要疼痛部位的分布
    3.10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诱发因素的分布
    3.11 不同类型ACS来院方式的分布
    3.12 不同类型ACS急性发作时基本生命体征的分布
    3.13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急性发作后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分布
    3.14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首次医疗接触时间ACS的转归
    3.15 是否患STEMI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年龄、性别和转归上的差异
    3.16 是否患NSTEMI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年龄、性别和转归上的差异
    3.17 ACS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3.18 STEMI患者D2B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3.19 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分布特点
    4.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季节和时间特点
    4.3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不同合并症的分布情况
    4.4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特点
    4.5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4.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就诊时间
    4.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转归及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相关因素
    4.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
    4.9 急性冠脉综合征就医延迟情况及相关因素
    4.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延误情况及相关因素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心电图终末部T波倒置的影响因素及其和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STEMI患者pPCI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相关因素分析
    2、STEMI患者pPCI术前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终末部T波倒置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T波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与心功能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综述一: STEMI后心功能不全的西医研究进展
    1. STEMI的危险因素
        1.1. 高血压
        1.2. 糖尿病
        1.3. 血脂异常
        1.4. 吸烟与肥胖
    2. STEMI的临床表现
    3. STEMI后心功能不全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3.1. 心室重构
        3.2. 神经内分泌激活
        3.3. STEMI后心功能不全的预测因素
    4. STEMI后心功能不全的防治
        4.1. 药物治疗
        4.2. 非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STEMI的中医研究进展
    1. STEMI的中医病名来源
    2. STEMI的中医病因病机
    3. STEMI的中医证候及辨证分型
    4. STEMI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5. STEMI后心功能不全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评价指标
        2.1. STEMI的诊断标准
        2.2. 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2.3 高血压诊断标准
        2.4.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2.5. 糖尿病诊断标准
        2.6. 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
        2.7. 吸烟的评判指标
        2.8. 肥胖评判指标
        2.9.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判指标
        2.10. 梗死部位标准
        2.11. 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3. 病例控制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资料收集方法
        4.2. 中医证候要素提取
        4.3. 证候要素合并方法
        4.4. 建立数据库
        4.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主要临床资料
        2.1. 心功能评价
        2.2. 梗死部位
        2.3. 病变支数
    3.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4. 中医证候要素与一般资料的分析
        4.1. 中医证候要素与性别
        4.2. 中医证候要素与年龄
        4.3. 中医证候要素与高血压
        4.4. 中医证候要素与糖尿病
        4.5. 中医证候要素与血脂异常
        4.6. 中医证候要素与吸烟
        4.7. 中医证候要素与肥胖
    5. 中医证候要素与心功能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5.1. 中医证候要素与Killip分级
        5.2. 中医证候要素与室壁节段性运动
        5.3. 中医证候要素与梗死部位
        5.4. 中医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讨论
    1. 一般情况讨论
    2. 主要临床资料讨论
    3. 中医证候分布特征讨论
    4. 中医证候要素与一般资料分析讨论
        4.1. 中医证候要素与性别
        4.2. 中医证候要素与年龄
        4.3. 中医证候要素与可控危险因素
    5. 中医证候要素与心功能及相关因素讨论
    6. 结论
    7.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与梗死相关动脉的急诊判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RBBB的临床特点[J]. 陈多学,潘路华,梁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05)
  • [2]简化导联心电图快速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评价[D]. 孙赫辰. 吉林大学, 2021(01)
  • [3]Aslanger征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冠脉严重病变的价值[J]. 代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3)
  • [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研究[D]. 冼宏立.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D]. 朱思奇. 汕头大学, 2021(02)
  • [6]心电图I、avL导联ST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诊断价值分析[D]. 孙丽红.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7]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D]. 陈粤玲. 汕头大学, 2020(02)
  • [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心电图终末部T波倒置的影响因素及其和预后的关系[D]. 王聪.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aVR导联T波形态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 张雪玲.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1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与心功能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D]. 何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及梗死相关动脉紧急判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