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石瑞[1](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孙曼珊[2](2021)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和分析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现状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现状;2.利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与常规延续性护理对比,探讨出—种更有效可行的延续性护理策略,以改善患者双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方法本研究共分为2部分。1.横断面调查: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进行PCI术治疗的3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分析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现状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自我管理行为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2.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胸痛中心首次行急诊PCI术的7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试验组40人,对照组39人。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在后续的随访中,动态关注患者的双心健康,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并进行汇总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及定期推送资料进行健康指导。两组患者出院后—周、—月、三月、六月进行随访。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横断面调查:300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实际得分为(67.85±6.46)分,得分指标为50.26%,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34.33%和41.00%,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1、-0.20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指出,家庭月均收入、合并症、文化程度、吸烟、住院次数是影响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2.随机对照试验: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月均收入、医保、地区、支架个数、合并症、吸烟、喝酒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在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服药依从性、SBP、DBP、HR、TC、TG、HDL-C、LDL-C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SAS/SD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生活质量SF-36得分高,除生理职能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降低程度及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血脂的控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处于中低水平,且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4.33%和41.00%。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合并症、吸烟情况及住院次数是影响PCI术后患者疾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可能因素。2.双心医学模式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情况,缓解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双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赵静思[3](2021)在《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心内科临床医师诊断双心疾病提供经验,降低双心疾病的漏诊率。2.探讨双心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心内科临床医师治疗冠心病住院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提供经验。【方法】1.第一部分:以2020年4月-2020年10月我院心内科19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入院3天内,使用SAS、SDS量表开展心理问题调查。经测评后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及非焦虑抑郁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SAS评分、SDS评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统计分析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经SAS、SDS筛查确定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规范药物及必要的介入治疗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健康教育强化、认知疗法、运动疗法、放松训练、药物干预联合的双心干预。干预前所有入组患者均完善SAQ测评;干预1月后、3月后,再次测评患者的SAS、SDS、SAQ评分。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在19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有91例,其中焦虑发生率为32%,抑郁发生率为25.79%,焦虑合并抑郁为14.21%。2.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在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糖尿病、睡眠障碍、诊断、介入治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民族、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半胱氨酸血症、吸烟、体重指数、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3.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睡眠障碍、居民医保的付费方式呈正相关(P<0.05,Exp(B)>1)。第二部分:1.焦虑抑郁情况1)实验组焦虑33例,干预1月后缓解19例(57.58%),3月后缓解28例(84.84%);对照组焦虑36例,干预1月后缓解8例(22.22%),3月后缓解17例(47.22%)。实验组抑郁22例,干预1月后缓解13例(59.09%),3月后缓解19例(86.67%);对照组抑郁27例,干预1月后缓解5例(18.51%),3月缓解10例(37.04%)。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均有缓解,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SA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SAS评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月、3月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3)SD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SDS评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干预后两组患者SAQ评分1)组内PL得分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内AS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S明显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组内干预1月后、干预3月后AF得分较干预前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3月后AF得分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F明显高于对照组。4)TS得分实验组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明显高于对照组。5)2组患者组内DP得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月、3月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D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一部分:1.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临床医生应关注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2.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及职业状态、糖尿病病史、行支架置入治疗相关。3.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睡眠障碍、居民医保付费方式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存在上述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第二部分:1.规范的冠心病治疗和双心干预均可以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联合了健康教育强化、认知疗法、运动疗法、放松训练、药物干预的双心干预疗效更显着。2.规范的冠心病治疗和双心干预均提高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双心干预疗效更显着。
王雅[4](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11.1-2019.10.31杭州某三甲综合医院1337例诊断为ACS并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筛选后,共936例患者最终进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60天内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再入院,将患者分为再入院组(92例)和未再入院组(844例)。应用医院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病历数据,分析患者年龄、既往史、用药史、实验室数据、血管病变情况等因素对再入院的影响以及分析再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Epidate 3.0进行数据录入,双人核对录入。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是否发生再入院为因变量,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共936例患者最终纳入本研究,其中92例患者发生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再入院率为9.8%。1.再入院的原因:因心脏原因再入院的患者共71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心绞痛20例(28.17%)、急性心肌梗死13例(18.31%)、胸闷11例(15.49%)、胸痛7例(9.86%)、冠心病7例(9.86%)、心衰3例(4.23%)、心律失常2例(2.82%)、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2.82%)、亚急性心肌梗死1例(1.42%)及其他心脏原因5例(7.04%)。因非心脏原因再入院的患者共21例,其中包括糖尿病5例(23.81%)、感冒或发烧3例(14.29%)、胸腔积液2例(9.52%)、药物副作用2例(9.52%)、其他非心脏原因9例(42.86%)。2.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年龄较大(P=0.008)、自费人数较多(P=0.014)、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多(P=0.013)、紧急PCI较多(P=0.004)、住院天数较久(P<0.001)、胰岛素用药史较多(P=0.005)、糖尿病史较多(P=0.007)。3.在实验室检查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中性粒细胞(P=0.016)、CK-MB(P=0.002)、血清葡萄糖(P=0.015),血肌酐(P=0.002)、D-二聚体(P<0.001)和C-反应蛋白(P=0.001)水平,以及更低的血红蛋白(P=0.033)、血清钠(P=0.011)和血清白蛋白(P<0.001)水平。4.在造影剂和手术资料方面,与未发生再入院的患者相比,再入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ACEF评分(P<0.001)、更多的病变血管数(P<0.001)、左主干病变(P=0.014)、左回旋支病变(P=0.001)、右冠病变(P<0.001)和多支血管病变(P<0.001),以及更少的手术时间(P=0.040)。5.通过Loge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天数增加(P=0.002)、吸烟指数增加(P=0.013)、多支血管病变(P=0.001)、ACEF评分增加(P=0.003)、糖尿病史(P=0.040)是ACS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住院天数增加、吸烟指数增加、多支血管病变、ACEF评分增加及糖尿病史是ACS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晓艳[5](2021)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及健康促进行为现状,探讨其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利于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方法,从威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2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大陆中文版自主感知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量化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26.0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和构成比等指标来描述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比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中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对象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资料:3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以60~65年龄段的患者居多。59.4%的患者为男性;在婚姻方面,有配偶的患者占绝大部分,为90.9%;学历方面,初中学历者占多数,为52.4%;职业方面,离退休的患者占多数,52.9%;居住地为城市的患者占多数,为44.5%;人均月收入大于3000元的患者最多,占32.4%;医疗付费方式多数为职工医疗保险,占53.2%。(2)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为(135.46±22.99)分,处于良好水平。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疾病类型、是否接受过介入治疗上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9.27±14.87)分,处于较低水平。在年龄、性别、家族史、合并症、是否接受过介入治疗上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冠心病患者自主性感知总分为(107.63±14.01)分,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独居与否、疾病类型、饮酒、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是否接受过介入治疗上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显着正相关(r=0.671,P<0.01);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显着正相关(r=0.669,P<0.01);创伤后成长与自主性感知呈显着正相关(r=0.582,P<0.01)。(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重要因素,可以共同解释健康促进行为55.7%的变异量。结论:(1)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处于良好水平,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自主性感知处于中等水平。(2)在一般资料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疾病类型、是否接受过介入治疗对健康促进行为有影响;年龄、性别、家族史、合并症、是否接受过介入治疗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独居与否、疾病类型、饮酒、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是否接受过介入治疗对自主性感知有影响。(3)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即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其自主性感知水平越高,健康促进行为越好。(4)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主性感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卓俟岐[6](2021)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了解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以钝化假说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国内外信息寻求风格相关研究、术前健康教育相关研究和PCI护理循证指南,构建PCI患者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方案,制定PCI患者术前健康教育手册,并通过专家咨询修订术前健康教育手册。2.对“Miller Behavioral Style Scale”(MBSS,米勒应对风格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形成“中文版米勒应对风格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Miller Behavioral Style Scale,C-MBSS),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量表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后将该量表用于评判信息寻求风格。3.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14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7)。干预组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的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健康教育。[结果]1.干预方案的建立为PCI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构建干预方案,制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健康教育手册》。2.量表汉化和信效度检验①C-MBSS量表达到了概念和语义的对等;②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78-1,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5;③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每个场景均为两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二阶两因子结构模型(Monitoring因子和Blunting因子),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为两因子结构提供了验证性证据;④Monitoring维度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5,Blunting维度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62;⑤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C-MBSS量表Monitoring子量表的测量不变性;⑥量表不存在上限下限效应。3.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①干预组患者术前1小时焦虑得分(P<0.001)和抑郁得分(P<0.001)均低于入院时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患者术前1小时焦虑得分(P=0.017)高于入院时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1小时抑郁得分(P=0.470)与入院时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干预组患者术前1小时焦虑得分(P=0.002)和抑郁得分(P=0.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结论]1.C-MBSS量表的Monitoring子量表可以用于测量中国大陆人群面对威胁事件时的信息寻求风格。2.基于信息寻求风格的术前健康教育在改善PCI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和提高患者术前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
陶帅[7](2021)在《舒适理论在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柯卡芭舒适理论为指导,调查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患者舒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初步构建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其康复。方法:1.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四家三级甲等医院,选择冠心病监护病房接受PCI手术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舒适状况量表,对其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有效回收量表386份。2.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以上河北省四家三级甲等医院中随机抽取一家,于2020年1月~2020年3月在此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PCI术后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随机化分组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别安排进入两个病区,按照病区对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舒适护理,两病区患者均由同组护理团队管理,应用患者舒适度、疼痛水平、满意度、健康行为效能、住院时间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第一部分舒适状况调查结果:386例研究对象的整体舒适度水平为(72.13±5.21)分。其他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12.39±2.71)分、环境(17.10±1.07)分、社会文化(17.28±1.84)分,以及精神心理(25.36±3.91)分。2.第二部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第二部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舒适状况比较:干预前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整体舒适度和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整体舒适度和各维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二部分两组患者疼痛水平比较:于患者PCI术后返回病房即刻、2小时、4小时及6小时,4个时间节点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在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但试验组患者在除术后即刻外,其他时间点患者的疼痛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二部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8.73%,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4.63%,经比较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第二部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94±0.75)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58±0.92)天,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第二部分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比较:出院前,试验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得分为(48.86±3.02)分,对照组为(49.44±3.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得分均有所提升,试验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得分为(81.01±2.55)分,对照组为(63.81±4.92)分,经比较试验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舒适状况评分对患者6个月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试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状况评分在评估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舒适状况评分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临界值是79.28,特异度是0.583,灵敏度是0.96,约登指数是0.543。结论:1.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患者舒适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生理维度和环境维度舒适度评分最低,应引起关注,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术后舒适度做出评估,并制定舒适护理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基于柯卡芭舒适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有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
郭佳茹[8](2020)在《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及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通过质性研究了解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具体参与类型,根据患者主诉确认患者的参与需求,为构建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以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为主要框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4)通过类实验研究将照护方案进行初步试用并探讨其对冠心病患者知识、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通过便利抽样抽取太原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心内科306名冠心病患者,对其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方案构建提供相关依据。(2)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的12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患者的具体参与行为,为后期方案构建提供理论依据。(3)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合前期的半结构访谈初步形成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草案。组织心内科及临床护理方向专家进行专家会议,对初步形成的参与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最终版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4)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干预组采用患者参与指导手册,最终对照组纳入34例,干预组纳入33例。将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评价表、患者参与态度量表、患者参与行为量表、患者住院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调查。结果:(1)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态度尚可,行为有待提高。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均分为(4.10±0.6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行为均分为(3.74±0.57)分,尚有待提高。4个维度均分依次为:信息获取(3.63±0.64)分,患者需要(3.70±0.53)分,活动讨论(3.97±0.45)分,治疗计划(3.68±0.55)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影响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家庭月收入、是否有其它慢性病。(2)根据互动式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理论框架析出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共包括32条具体参与行为,照护参与包括参与适应环境、参与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参与手术管理、参与心脏康复知识了解、参与出院准备、参与二级预防等;决策参与包括对用药、手术方式、心脏康复等的决策;诉求参与包括参与医院管理促进和建议等。(3)通过文献分析及质性访谈结果初步形成患者参与方案,由7名包括心内科及临床护理方向的专家对初步形成的参与方案进行了讨论及修订,形成了最终版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4)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基线可比,组内前后及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冠心病健康知识、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干预前,除对照组患者参与态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冠心病健康知识、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态度尚可,行为有待提高。影响患者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有其它慢性病等,后期需要参考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参与的水平。(2)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行为类型多样,以照护性参与为主,其它还包括决策性参与和诉求性参与。(3)基于横断面调查、质性研究、文献分析、专家会议构建了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该方案涵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参与照护的内容,能有效提高冠心病健康知识水平、患者参与态度、患者参与行为以及患者住院满意度。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及延长干预时间,进行验证研究。
马萍[9](2020)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因素;明确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7月在南宁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常规复诊或住院的220例冠心病PCI术后≥3个月的患者。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量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利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现状;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自我效能在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得分范围(12?56)分,总分(46.74?6.47)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植入支架数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得分范围(35?123)分,总分(93.63?3.64)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和合并症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总分得分范围(26?87)分,总分(68.59?5.98)分,护理支持总体满意率为42.0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PCI术后时间和合并症的患者护理支持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88,P<0.05)。5.患者护理支持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533,P<0.05)。6.患者护理支持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481,P<0.05)。7.自我效能是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的大小为5.2791。结论:(1)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植入支架数是主要影响因素。(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和合并症是主要影响因素。(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支持总体满意率不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程、PCI术后时间和合并症是主要影响因素。(4)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线性相关,护理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还可通过自我效能间接预测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变量。
张钦钦[10](2020)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于知信行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期为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知识宣教和心脏康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成组设计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确定每组所需研究对象为45例,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5月在河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抽取的信封中的数字,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最终纳入对照组41例、干预组43例患者。2.两组患者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本研究所需量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水平、心理状态等,干预组采取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疾病知信行水平、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健康行为的改善效果。4.观察指标:量表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得分;实验室数据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LDL-C值、血压值、LVEF值;健康行为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吸烟情况;5.采取EXCEL数据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所用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卡方检验(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及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置入支架个数等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10.473,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SF-36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5.797,P<0.05)。干预组患者尤其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这四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干预前两组患者GAD-7、PHQ-9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3.852,P<0.05)。结论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态度,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血压情况控制良好,吸烟情况得到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提高。3.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衡量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疾病认知、行为改善的评价指标。
二、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现状 |
3 相关理论基础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工具 |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
2.3 问卷质量评定 |
2.4 问卷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过程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质量控制 |
4 结果 |
4.1 基本资料 |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
5 讨论 |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访谈主题 |
2.2 访谈过程 |
2.3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
4 讨论 |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证据评价标准 |
2.4 证据评价过程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
2.1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3 结论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相关定义 |
2 研究背景 |
3 理论框架-健康信念模式 |
4 研究假设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6 技术路线图 |
7 伦理审查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的确定 |
3 研究工具 |
4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
1 研究对象 |
2 干预方案 |
3 研究工具 |
4 资料收集 |
5 统计分析 |
6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
1 基本情况 |
2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
3 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两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
4 自我管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
5 影响PCI术后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 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得分情况比较 |
3 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
4 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
5 患者心率、血压、血脂比较 |
6 两组患者心功能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 |
7 两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结局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
1 冠心病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情况分析 |
2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3 影响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
4 启示 |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
1 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2 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外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一般信息登记表 |
附录二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 |
附录三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 |
附录四 中文版SF-36量表 |
附录五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六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七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中文修订版) |
附录八 ACS患者健康教育随访手册 |
附录九 互联网健康教育资料 |
附录十 互联网平台呈现形式 |
附录十一 知情同意书(Ⅰ) |
附录十二 知情同意书(Ⅱ) |
缩写词表 |
综述: 冠心病双心护理的慢病管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单中心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二部分 单中心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双心干预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双心医学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回顾 |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般临床特征 |
2.1.1 诊断 |
2.1.2 流行病学 |
2.1.3 发病机制 |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 |
2.2.1 STEMI |
2.2.2 NSTE-ACS |
2.3 再灌注策略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人群及样本量确定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2 诊断标准及研究指标 |
3.2.1 诊断标准 |
3.2.2 研究指标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开展前的准备 |
3.3.2 统计学方法 |
3.3.3 质量控制 |
3.3.4 伦理审查 |
4 结果 |
4.1 再入院的发生情况 |
4.2 再入院原因分布 |
4.3 再入院时间分布 |
4.4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4.5 研究对象实验室数据比较 |
4.6 研究对象造影剂及手术资料比较 |
4.7 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60 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
5 讨论 |
5.1 住院天数 |
5.2 吸烟指数 |
5.3 多支血管病变 |
5.4 ACEF评分 |
5.5 糖尿病 |
6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性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现状 |
3.2 研究对象创伤后成长现状 |
3.3 研究对象自主性感知现状 |
3.4 研究对象健康促进行为现状 |
3.5 研究对象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 |
3.6 研究对象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4.2 研究对象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 |
4.3 研究对象自主性感知现状分析 |
4.4 研究对象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分析 |
4.5 研究对象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相关性分析 |
4.6 研究对象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 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相关概念 |
3 理论框架 |
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方案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部分 “Miller Behavioral Style Scale”(MBSS,米勒应对风格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测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第四部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五部分 结论 |
1 主要研究成果 |
2 研究特色及创新性 |
3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舒适理论在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患者舒适现况调查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舒适理论在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背景发展 |
1.2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背景及意义 |
2 国内外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研究现状 |
3 相关理论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住院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的现况调查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行为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及过程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第四部分 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的初步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点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述 |
1 研究背景 |
1.1 冠心病概述 |
1.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估算 |
2.5 研究工具 |
2.6 质量控制和资料收集方法 |
2.7 统计学分析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3 结果 |
3.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
3.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护理支持的相关性 |
3.6 自我效能在护理支持和自我管理间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
4.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现状 |
4.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
4.4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4.5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
4.6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与满意率现状 |
4.7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支持的影响因素 |
4.8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护理支持的相关性 |
4.9 建议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现状 |
1.1.2 心脏康复的现状 |
1.1.3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
1.3.1 操作性定义 |
1.3.2 知信行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量计算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纳排标准 |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2.1 干预组 |
2.2.2 对照组 |
2.3 干预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
2.3.1 量表评价指标 |
2.3.2 实验室评价指标 |
2.3.3 健康行为评价指标 |
2.3.4 资料收集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设计阶段 |
2.4.2 研究实施阶段 |
2.4.3 调查结束 |
2.5 伦理原则 |
2.5.1 知情同意原则 |
2.5.2 不伤害原则 |
2.5.3 保密原则 |
2.6 统计学处理 |
2.7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得分比较 |
3.2.1 干预前得分比较 |
3.2.2 干预后得分比较 |
3.2.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量表的得分比较 |
3.3.1 干预前得分比较 |
3.3.2 干预后得分比较 |
3.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比较 |
3.4.1 干预前得分比较 |
3.4.2 干预后得分比较 |
3.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3.5 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的比较 |
3.5.1 组间比较 |
3.5.2 组内比较 |
3.6 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长度的比较 |
3.6.1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
3.6.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3.7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情况改变的比较 |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烟人数情况改变的比较 |
4 讨论 |
4.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
4.2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4.3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情绪 |
4.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健康状况 |
4.5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4.6 今后的研究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一般人口学资料 |
附录C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
附录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 |
附录E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
附录F 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PHQ-9) |
附录G 患者疾病资料(医护人员填写) |
致谢 |
论文发表及课题基金申请情况 |
四、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石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D]. 孙曼珊. 汕头大学, 2021(02)
- [3]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D]. 赵静思. 大理大学, 2021(09)
- [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6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雅.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5]老年冠心病患者创伤后成长、自主性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 王晓艳. 延边大学, 2021(02)
- [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寻求风格术前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D]. 卓俟岐.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7]舒适理论在冠心病监护病房PCI术后中的应用研究[D]. 陶帅.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8]冠心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D]. 郭佳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9]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与护理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 马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D]. 张钦钦.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