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检出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TCD检出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一、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论文文献综述)

方园园,潘邓记,骆翔,刘阳[1](2020)在《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的TCD特点分析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TCD对1例经DSA确诊的低流量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与高流量CCF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不同,总结其特殊之处。结果:本例低流量CCF患者TCD表现为眼动脉血流速度增高,频谱颅内化。搜索既往报道的关于TCD检测CCF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病例。高流量CCF的TCD主要表现为: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瘘口近端)的血流速度明显增高,搏动指数(PI)降低,呈典型的高流低阻表现;患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降低;颈内动脉虹吸段流速明显增高,频谱紊乱,声频嘈杂,同时可出现涡流与紊流,并可探测到相对低平的波动性的静脉血流信号;眶上静脉血流反向,有搏动性且流速增高。低流量CCF的TCD主要表现为:各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异,颅底各动脉流速、PI值及频谱形态正常且基本对称。结论:TCD对于低流量CCF具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断价值。

缪铮[2](2012)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统计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颈内动海绵窦瘘的诊治。方法:统计我院26例颈内动海绵窦瘘病例及相关文献和同类统计的复习分析。结果:颈内动海绵窦瘘的诊治相对成熟,传统的球囊、弹簧栓栓塞,CIA闭塞、手术等方法仍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病例的治疗,通过文献分析及对比,发现覆膜支架可以作为传统栓塞材料的补充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良好替代,具有广阔前景。对于传统的CIA闭塞等其他治疗方案提出一些建议。结论:颈内动海绵窦瘘(CCF)作为颅内血管病变的一类疾病,具有相对复杂的解剖及处理难度,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互补及寻找更符合颅内血管特点的治疗材料是治疗CCF及其他颅内血管疾病的关键。

马朝晖[3](2010)在《中西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以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而严重威胁人们健康。随着颅内动脉瘤微创手术设备及理念的进展,血管内栓塞技术和材料的进步,手术的损伤越来越小,术中并发症也逐渐有所减低,但手术并不能解决出血对于机体的打击,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诸多的并发症,特别是急性或者迟发性的脑血管痉挛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家采用中西医治疗aSAH,收到了一定疗效,但多为小样本研究,没有得到系统评价,疗效难以肯定,发病特点及病机难以明确,难有说服力。本院自2005年3月~2009年12月这5年之间,采取中西内外结合治疗此类病人逾3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的了解中医药在aSAH治疗中的作用和效应点,从中医药理论阐述其发病特点及机理,以规范及促进推广中医药的使用,使患者获益。方法1通过对入选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特点、入院时CT-Fisher及HUNT-HESS分级以及合并病症、动脉瘤影像特征、术式、术中术后并发症、中医诊断及治疗情况、出院时GOS评分、随访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进行频数分布描述。2对入选病人进行系统分层研究和分组对比,具体分层及分组方法见影响aSAH预后的因素赋值表及研究路线图。3对以上所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诸因素对预后有无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诸影响因素之权重以及各因素之间关系。结果1一般资料统计结果纳入病人总计288例,其中男性113例(39.2%),女性175例(60.8%)。平均年龄52.86±13.41岁。病人籍贯来自广州117例(40.8%),佛山35例(12.2%),东莞11例(3.8%),深圳9例(3.1%),珠海9例(3.1%),江门5例(1.7%),潮汕10例(3.5%),清远10例(3.5%),广东其他地区及外省81例(28.2%)。其中年龄对预后有显着影响,出院时GOS评分1~5级年龄均数分别为60.59、63.80、57.31、54.44、50.25岁,GOS5级与1、2、3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性别在阴阳类证中诊断阴类证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23例(8.68%),女性56例(21.13%), P<0.05。2既往病史患有高血压110例(38.2%),高血脂27例(9.4%),心脏病15例(5.2%),脑梗塞20例(6.9%),糖尿病11例(3.8%),贫血6例(2.1%),脑动静脉畸形4例(1.4%),烟雾病4例(1.4%),颅内外血管狭窄12例(4.2%),颈椎病10例(3.5%)。3发病情况统计结果首发症状以单纯头痛起病181例(62.8%),意识障碍63例(21.9%),肢体偏瘫13例(4.5%),头晕8例(2.8%),眼部症状8例(2.8%),癫痫3例(1%),其他12例(4.2%)。入院时CT-Fisher分级0级6例(2.6%),1级130例(45.1%),2级74例(25.7%),3级56例(19.4%),4级22例(7.6%).入院时HUNT-HESS分级1级96例(33.3%),2级99例(34.4%),3级55例(19.1%),4级34例(11.8%)5级4例(1.4%)。HUNT-HESS分级在阴阳类证中诊断差异显着,阳类证HUNT-HESS分级均数2.31±1.05,阴类证HUNT-HESS分级均数1.79±1.02,P<0.01。CT-Fisher分级均数2.01±0.99,阴类证CT-Fisher分级均数1.63±0.98,P=0.06。4发病时间特征24节气:以秋分最多,20例(7%),寒露次之,19例(6.6%),立冬16例(5.6%),大雪15例(5.2%),大寒13例(4.5%),从立秋至大寒之间与立春至处暑比较,前者发病率要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天干统计发现,巳时发病率最高33例,占14.2%,其次为申时,29例,占12.4%,辰时26例,占11.2%,酉时24例,占10.3%,最低为寅时5,占2.1%,其次是丑时6例,占2.6%,与12经脉子午流注图对应发现发病率最高的两个时辰分别对应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5颅内动脉瘤特征及对诊治影响前交通动脉瘤78例(27.1%),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9例(13.5%),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0例(10.4%),左侧大脑前动脉瘤5例(1.7%),右侧大脑前动脉瘤6例(2.1%),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1例(7.3%),右侧大脑中动脉瘤24例(8.3%),左侧大脑后动脉瘤1例(0.3%),右侧大脑后动脉瘤2例(0.7%)基底动脉瘤18例(6.3%),左侧椎动脉瘤10例(3.5%),右侧椎动脉瘤7例(2.4%),左侧颈内动脉瘤20例(6.9%),右侧颈内动脉瘤27例(9.4%).动脉瘤的分布对中医的辨证存在统计学差异,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中医辨证基本上以风火痰瘀、闭阻脉络证型为主,P<0.05。在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差异不明显,P>0.05。颅内动脉瘤在大脑半球的哪一侧与证型的分布无统计差异,P>0.05。颅内动脉瘤的直径对预后存在显着影响,P<0.01。瘤颈宽度预对后存在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GOS评分为1级的病人的动脉瘤直径平均为8.49mm,瘤颈宽度为4.41mm,均要大于出院GOS评分4-5级的病人,P<0.05。破裂动脉瘤以3.9~4.2mm之间为最多,达13.5%,瘤颈宽度绝大部分在5.2mm以下,以2.8~3.2mm之间为最。其中符合宽颈动脉瘤诊断的有113例,达39.2%。本组中83.3%为单发动脉瘤,13.5%为2个动脉瘤,有6例存在3个动脉瘤,有1例6个动脉瘤的患者。动脉瘤数目对预后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对随访结果影响存在统计差异,P<0.05。6诊治措施对疗效的差异采用单纯弹簧圈填塞术106例(38.5%),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49例(17.8%),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6例(5.8%),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66例(24%),载瘤动脉闭塞术4例(1.5%),液体栓塞剂动脉瘤栓塞术3例(1.1%),球囊结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例,双导管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及带膜支架动脉瘤栓塞术各1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未行手术者27例(9.8%),未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手术者13例(4.5%)。获得完全栓塞203例(82.2%),近全栓塞44例(17.8%)。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15例(6%),动脉瘤破裂19例(7.6%),弹簧圈移位对血流无影响18例(7.2%),弹簧圈移位造成缺血6例(1.6%),血栓形成3例(1.2%),CCF1例(0.4%)。术式的选择对预后没有明显差异性影响,P>0.05。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介入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术,P<0.01。术式的选择对随访结果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球囊辅助和开颅夹闭术以及onyx液体胶、载瘤动脉闭塞术能获得较高的完全栓塞度,P<0.05。但是获得完全栓塞的同时,术后脑梗塞及DCVS发生率要高于近全栓塞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对术后并发症中DCVS的发生存在差异,介入栓塞组术后的DCVS发生率较开颅夹闭组低,P<0.05。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对术后再出血及癫痫的发生以及术中发生CVS对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术中发生弹簧圈移位对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有统计差异,均P<0.05。术中并发症对预后无显着影响,P>0.05。但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及继发脑梗塞对预后影响有显着差异,P<0.01。中医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在术后的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纯西医组,P<0.05。结论1患者女性居多,性别在阴阳类证中诊断中有明显差异,阴类证中以女性为多。发病年龄平均在50岁左右,年龄对预后有显着影响,年龄愈大,预后越差。2入院时病情影响阴阳类证辨证,aSAH发病以阳类证占大多数。阳类证CT及HUNT-HESS评分明显较阴类证高。3风、寒、燥邪可以导致发病率的显着增加。劳累紧张是aSAH的重要诱发因素。同时与十二经脉子午流注图比较,发病最高峰分别对应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巳时血气最旺,管壁薄弱之处可能易受冲击以致破裂出血。酉时易产生足太阳膀胱经病症,特征与aSAH症状相符,可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其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从“治未病”出发,可考虑从肾治之。“滋阴益肾柔肝”法则可贯穿未破裂动脉瘤保守观察过程始终。血压波动可能增加aSAH发病率,控制血压在上下午两个时间段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可能具有积极意义。4颅内动脉瘤的分布部位影响阴阳辨证,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基本上以风火痰瘀、闭阻脉络证型为主。颅内动脉瘤的直径及瘤颈宽度明显影响预后,直径越大,瘤颈越宽,预后越差。术式的选择、颅内动脉瘤的数目以及动脉瘤栓塞或者夹闭程度明显影响随访结果和预后,介入栓塞相对开颅夹闭动脉瘤能明显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采用球囊辅助等手段和开颅夹闭能明显提高栓塞程度,但是增加了DCVS及继发脑梗塞的发生率。且术中并发症对能增加部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特别是对于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

金友贺,肖亮,王洪,张劲松,唐力[4](2008)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介入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介入治疗(可脱式球囊栓塞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介入治疗的18例外伤性CCF患者的TCD结果,并将手术前后的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DSA证实的18例CCF患者15例行可脱式球囊栓塞术,DSA证实手术一次成功;2例术中改为ICA闭塞术,术后DSA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另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而被迫放弃手术。术前TCD检测:(1)17例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或)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加快,脉动指数(PI)值均减低,其中颈内动脉虹吸段加快者伴频谱紊乱。(2)10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16例患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减慢伴PI值下降。(3)1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PCA)、14例健侧ACA流速加快,频谱形态正常。(4)16例患侧、2例双侧眼上静脉(SOV)呈现反向的静脉动脉化频谱。术后1周及6个月后复查TCD显示,15例球囊栓塞患者术前异常的颈内动脉及SOV等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行ICA闭塞术患者TCD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患侧大脑后动脉及健侧大脑前动脉流速加快)。结论TCD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CCF患者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及频谱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李学恩[5](2007)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及血管内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诊断、血管内治疗及预后影响的因素;并探讨TCD、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6年7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31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TCCF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TCCF患者31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3∶8),平均年龄38.2岁,男性平均年龄低于女性(男31.2岁,女57.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和结膜充血水肿,症状出现时间主要在外伤后7天内(25/31),个别患者在伤后近两个月出现症状。31例患者中,13例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31例患者均行DSA确诊,其中29例患者采用球囊栓塞瘘口,1例行弹簧圈填塞海绵窦,1例行覆膜支架封闭瘘口。一次栓塞成功率为87.1%(27/31),复发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均治愈。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栓塞球囊数目、并发症等因素对眼球活动障碍的恢复有显着性影响,OR值分别为1.048、2.362、2.333、2.337(p<0.05);年龄、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栓塞球囊数目、并发症等因素对视力的恢复有显着性影响,OR值分别为2.230、2.680、2.476、2.523(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的患者常规询问及听诊是否存在颅内杂音,有助于及时诊断TCCF,典型的临床体征结合一项或多项影像学特征即可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TCCF的决定性的和必不可少的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治疗TCCF的最理想的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长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栓塞球囊数目、并发症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缩短出现首发症状到治疗的时间,能够改善TCCF患者的预后。

苏兰花[6](2006)在《TCD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进行TCD检测。所有病例由血管造影(DSA)证实均存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18例TCD均有异常改变,2例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其中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搏动指数降低为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7例患者有频谱紊乱或频谱边缘不清伴有吹风样血管杂音等频谱形态异常改变。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TCD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田静岩[7](2006)在《孤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文中研究说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球囊栓塞及弹簧圈技术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传统的手术方法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神经外科中心已基本废弃,然而孤立术对于一些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的TCCF及医源性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了我院从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孤立手术治疗10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和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术术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影像学分型,术前准备,治疗效果评定等问题进行回顾分析。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孤立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经孤立手术治疗的10例经血管内治疗失败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分型,术前准备,并应用TCD检测手术前后的患侧颅内血流量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孤立手术治疗10例,恢复良好者8例(80.0%),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者2例(20.0%),无死亡病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孤立手术治疗1例,恢复良好。11例患者术后随访3月2年,未见临床症状复发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按Barrow分型分为四型,其中A型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孤立术对于治疗经血管内治疗失败的A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孤立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

李秀花[8](2006)在《TCD、CDFI对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测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结果及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比研究,客观评价超声对脑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了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脑彩超室经TCD、CDFI检测出的771例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资料。其中颈动脉系统病变52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153例,锁骨下动脉系统病变94例。对全部病例的TCD、CDFI检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部分病例与DSA及MR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1、12例ICAex病变经DSA检测结果为:狭窄9例,闭塞3例;而CDFI检测结果为狭窄7例,闭塞5例,即CDFI与DSA有10例相符,但将2例ICAex严重狭窄诊为闭塞。与DSA比较, TCD对43例MCAM1段检测敏感性为90.9%,特异性96.2%。2、TCD、CDFI检测出VBA狭窄或闭塞137例,其中38例行DSA检查。与DSA比较:TCD对BA狭窄或闭塞病变检测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3%;TCD、CDFI对VA狭窄或闭塞病变检测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1%;TCD、CDFI联合,MRA及TCD、CDFI、MRA三者联合对VBA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9%,96%,98%。3、94例SSS患者中,11例行DSA检查,有4例TCD、CDFI示盗血Ⅲ期者,DSA能观察血流从对侧椎动脉反向流入狭窄侧椎动脉最后到狭窄侧远端锁骨下动脉的全过程,而余7例TCD、CDFI示盗血Ⅰ、Ⅱ期者,DSA仅表现为患侧椎动脉显影稍淡或仅能观察到椎动脉部分逆流过程。结论1、CDFI对ICAex窄或闭塞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对于严重狭窄和闭塞的鉴别,CDFI有时存在一定误差。2、TCD对MCAM1段狭窄的诊断有较好的准确性。3、因VBA血管变异较多及受检查位置和技术的影响,TCD、CDFI

黄国栋,李维平,宋小莲,丁建军,王建中,高永中[9](2005)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流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和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使用TCD检测25例有颅内杂音、突眼及其他存在海绵窦瘘的高危原因的颅脑外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栓塞术中TCD监测评价脑血流状态的变化和栓塞的效果,并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用DSA检查未见脑血管异常的18例患者的TCD资料为对照。结果TCD检测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的高流速低阻力频谱,大脑中、前动脉的低流速低阻力频谱以及眼上静脉异常频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术中TCD监测可实时准确地评估栓塞是否成功。结论TCD检测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指导治疗、术中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准确和可重复的优点。

朱秀梅,张强[10](2004)在《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文中提出患者女,28岁。头部外伤后左眼球突出,视物模糊伴耳鸣8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左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眶部听诊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同侧颈内动脉震颤消失。 TCD检测:使用法国D 3000型经颅多普勒仪。嘱患者平卧

二、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的TCD特点分析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
    2.1 CCF分型
    2.2 静脉引流方向及临床表现
    2.3 高流量CCF
    2.4 低流量CCF

(2)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统计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中西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及研究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基础研究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临床研究
    2 现代医学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及研究
        2.1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2.2 颅内动脉瘤术中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主要并发症
        2.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的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的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
    8 研究结果
        8.1 一般描述性统计
        8.2 分层比较研究
    9 讨论
        9.1 aSAH流行病学
        9.2 颅内动脉瘤特征对诊治的影响
        9.3 中医治疗对于aSAH的意义
        9.4 aSAH发病时间特征与十二经络子午流注对未破裂动脉瘤预防的指导意义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典型病例一:左椎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
    附录二 典型病例二: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附录三 典型病例三: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附录四 术中并发颈动脉海绵窦瘘
    附录五 术后并发非动脉瘤性出血
    附录六 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及GOS分级
    附录七 英译二十四节气及英译十二时辰
    附录八 英文缩略词说明
    附录九 我院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之中西医治疗方案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介入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2.1 TCD检查
        1.2.2 脑血管造影检查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CCF患者血管造影表现
        2.1.1 术前DSA表现
        2.1.2 术后DSA表现
    2.2 CCF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
        2.2.1 术前改变
        2.2.2 术后改变
3 讨论

(5)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及血管内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TCD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7)孤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综述
参考文献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8)TCD、CDFI对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
引言
第一部分 TCD、CDFI 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检测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TCD、CDFI 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测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TCD、CDFI 对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性病变和盗血综合征的检测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TCD 的临床应用和展望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9)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 料 与 方 法
    一、研究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三、统计方法
结 果
讨 论
    一、TCCF的TCD频谱特征
    二、TCD对TCCF的诊断价值
    三、血管内治疗术中TCD监测和术后评估

四、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的TCD特点分析1例并文献复习[J]. 方园园,潘邓记,骆翔,刘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2)
  • [2]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统计及文献复习[D]. 缪铮. 浙江大学, 2012(10)
  • [3]中西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D]. 马朝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4]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介入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分析[J]. 金友贺,肖亮,王洪,张劲松,唐力. 中国卒中杂志, 2008(01)
  • [5]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诊断及血管内治疗[D]. 李学恩. 山东大学, 2007(03)
  • [6]TCD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J]. 苏兰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06)
  • [7]孤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D]. 田静岩. 吉林大学, 2006(10)
  • [8]TCD、CDFI对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测评价[D]. 李秀花. 吉林大学, 2006(10)
  • [9]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J]. 黄国栋,李维平,宋小莲,丁建军,王建中,高永中.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5(05)
  • [10]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J]. 朱秀梅,张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06)

标签:;  ;  ;  ;  ;  

TCD检出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