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

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

一、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琛[1](2020)在《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有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墙体具有较好的蓄热效果,对改善室内夜间热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前屋面热量损失大、建造成本高、蓄热量较小、传热效率较低、气流运动方式不合理之处,未将后墙及土壤的蓄热潜能充分发掘。亟需开展主动蓄热循环系统墙体与土壤的结构优化和传热特性的研究。为此,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从前屋面保温入手,优化保温措施,降低热量损失;其次从墙体与结构入手,应用新材料、新形式改善墙体蓄热与保温;最后从主动蓄热气流运动入手,优化运动路径,提升主动蓄热效能。围绕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热工缺陷的存在会导致热工缺陷区域换热系数增大,热量流失加快,温度降低。热工缺陷区域面积占比越大,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增大趋势越明显,温度下降也更为明显。在室内温度相同、没有热工缺陷情况下,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不同,其大小依次为前屋面>后屋面>后墙,即前屋面是室内热量损失的主要通道;相比于前屋面和后屋面,墙体对热工缺陷更为敏感。结合传热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综合考虑温室结构、作物需求、室外最低温度、保温被自身参数等要素,给出了不同外界最低温度下,保持试验温室维持最低温度时保温棉被的厚度与导热系数表达。(2)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混凝土管沙柱后墙(W3)和轻骨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后墙(W2)对于温室内温度的保持均优于传统普通粘土砖墙(W1)。在典型天气条件下,白天温室W2与W3的室内最高温度基本一致,均高于温室W1的最高温度;W2室内温度略高于W3的室内温度,W1室内温度最低。温室W3温度分布比W2更为均匀。墙体W3的蓄热量和放热速率远远高于墙体W1和W2,墙体W3的隔热蓄热综合表现优于墙体W2和W1。(3)相同换热管道在粘壤土中的换热量最小,沙土中的换热量最大;在覆盖层相同时,PVC全管单位时间换热量最小,而PVC多孔管单位时间换热量最大。改变管道形式能够改善地中热交换系统的换热量,且改善程度与土壤质地无关;在管道上设置大量孔洞,对换热的改善效果最为显着。(4)在相同时间内,采用顶进底出分布风道(DF)的后墙换热量最大,而顶进侧出分布风道(CF)的后墙换热量略大于顶进底出直上直下风道(Z)的后墙换热量;主动蓄热墙体整体温度高于被动墙体整体温度,其中采用顶进底出分布风道(DF)的后墙整体温度最高,温度分布也最均匀;分布风道有利于改善墙体蓄热范围。顶进底出分布风道(DF)是3种主动蓄热风道布置中最优的,室内平均温度提升最明显,夜间温度最高,温度更为均匀。(5)分别对采用后墙顶进直上直下直联地中单管直出(L1)、后墙顶进分布4管直连地中分布4管直出(L2)和后墙顶进直上直下、地中分布4管(L3)等3种不同布置方案的立体循环主动蓄热温室的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L2方案最优,温室内蓄热体蓄热量最大,室内温度最高。相比于单独后墙主动蓄热,立体循环主动蓄热能明显提升夜间室内温度和土壤温度:相比于优化的后墙主动蓄热温室,采用L2方案的温室在室内温度最低时的最低温度提升了0.72°C,平均温度提升了1.75°C;与被动蓄热后墙温室相比,室内温度最低时的最低温度提升了3.28°C,平均温度提升了3.49°C。试验验证表明在冬季连续阴(雪)天条件下,相比于传统被动蓄热温室,L2立体循环主动蓄热温室室内温度最低时的最低温度提升了1.85°C;室内土壤温度最低位置的最低温度提升1.46~1.5°C。本研究结果为主动蓄热日光温室的围护优化、墙体材料优选、主动蓄热管道形式与布置方式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

王皓[2](2020)在《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现阶段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设施园艺的主流类型的种类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中国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园艺面积以及结构构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各省份设施园艺产业面积分布、我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组成等。从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全局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为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基础。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从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分别阐述了其产业概况。选取了三省的省会城市2008-2018年来的气象数据作为代表站点,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用数据来因地制宜的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则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大力推广设施园艺技术的好处。尽接下来可能多的角度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最后,根据前文所述的理论基础、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等方面出发,对我国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因地制宜,提出是和东北地区的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途径,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东北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李跃洋,苏铁,王胤,任晓平,韩会会,张天柱[3](2020)在《中国与荷兰设施园艺对比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耗费巨资引进荷兰新型玻璃连栋温室和种植模式,但多数温室都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笔者于2018年9~12月至荷兰考察学习,并针对荷兰和中国设施园艺类型和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从荷兰与中国环境、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分析两国之间存在的差距,

严露露[4](2020)在《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因其良好的保温节能特性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蔬菜周年生产与供应,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在实际生产中,日光温室通风存在设计有待改进、机械化程度低以及环境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日光温室后坡整体开窗式通风温室(G1)和后坡间隔开窗式通风温室(G2),同时以前屋面顶通风式温室(G3)为对照进行试验。主要探讨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环境和作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各环境因子有直接的影响。晴天,G1、G2的室内光照强度分别比G3提高了26.34%和10.16%,G1和G2室内冠层平均气温分别比G3低3.8℃和3.9℃。阴天,各处理温光差异较小。G1、G2白天的平均风速分别比G3高0.04 m·s-1、0.06 m·s-1,G1、G2白天风速处于0.15~0.5 m·s-1的累计时长分别是G3的3.07倍和4.19倍。2. 不同的通风方式影响番茄的生长。与G3相比,G1、G2处理的番茄植株平均茎节间距小且茎粗大,株型好。G1、G2内处理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G3,而且G1与G3差异显着。在品质方面,G1和G2内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显着高于G3,各温室内番茄果形指数表现为:0<G3<G2<G1<1,番茄果实的硬度表现为:G1<G2<G3。G1和G2处理的亩产量分别比G3提高了8.72%和8.27%。3. 通过建立可信度较高的CFD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开窗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G3的气流运动轨迹短于G1和G2,对室内气流的有效扰动面积小,而且出风也不够顺畅,因此室内气温整体高于G1、G2。综合考虑日光温室温室内部的环境变化和番茄生长以及CFD模拟结果,G1的通风效果最好,即采用后坡整体开窗式通风,日光温室内温、光、风等环境更加适宜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

王业宁[5](2020)在《基于PLC的智能光伏生态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于我国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我国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农业国情,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转型,由过去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式、集约式发展,其中农业装备自动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而温室大棚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农业装备自动化监控作为温室大棚作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可以对这些环境参数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产出。本文从农业装备化和控制技术出发,以小型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依靠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智能温室大棚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为了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的有效监控,采用PLC S7-200SMART控制器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应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提升调控系统的性能,同时设计了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温室大棚环境的有效调控。基于PLC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模式。在自动控制模式下,高精度485型传感器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过RS485总线将采集到的模拟电流信号经过运算得到实时数据反馈给下位机PLC控制器,同时与设定值比较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从而实现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有效调控。切换到手动模式,可以直接在上位机监控系统进行操作,实时对环境参数进行修正,向执行设备发出指令,对温室大棚环境进行有效调控。下位机组态王软件与下位机PLC通过以太网通信实现人机交互。人机交互监控界面可以实时检测温室大棚环境参数与执行设备的状态反馈,可实时提供查询实时数据、历史曲线等功能。现场人员可根据需要,可直接在监控系统画面实时进行手动/自动模式切换功能。

宋群[6](2019)在《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南疆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连片贫困县分布较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满足农产品供应、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受到当地光热条件影响,同时也受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南疆四地州,包括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的22个深度贫困县30个乡村。主要调查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2017年南疆四地州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占全区人口的45.21%,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区33.24%,人均收入为全区的70.13%,人多地少,经济落后。蔬菜仍然是南疆四地州设施作物的主要种类。从22个县市调查数据来看,设施蔬菜产能只有97.06万吨,缺口达90万吨以上。比较南疆四地州发展设施蔬菜的资源条件可得,发展设施蔬菜自然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叶城县、和田地区皮山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克州阿克陶县;社会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疏附县、和田地区和田县。当前南疆四地州日光温室的茬口主要有“春提早”“秋延晚”以及越冬生产等3种类型。日光温室采取春提早黄瓜—秋延晚番茄—叶菜、春提早黄瓜—秋菜豆(或豇豆)—越冬茬叶菜的净收入相对较高,这些将是未来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茬口调整的趋势。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1)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2)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3)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4)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5)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有:(1)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2)结合资源禀赋种植优势特色品种,与市场良性互动;(3)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4)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5)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张秋生[7](2019)在《借力于思 为中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添引擎——2019年荷兰设施园艺考察纪实(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荷兰现代设施园艺通过科技创新、产学研协作等方式,打造出高产出、高效益产业。2019年6月11~19日,现代设施园艺技术考察团远赴荷兰,对其先进装备技术、运营理念等进行了深入学习。

杨铭[8](2019)在《京西浅山区多功能苗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绿钢紫薇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苗圃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基本物质基础,对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今的苗圃产业存在苗木结构不够合理,苗圃经营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急待转型升级。浅山区是山区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在生态保护方面,浅山区是对北京市生态系统异常重要的区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平原城市迅猛增长的人口规模与有限的可用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边缘的浅山和丘陵正逐渐被城市的发展所侵蚀。北京市已开始趋向周边山区发展,浅山地区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压力。本文梳理了北京市浅山区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探索寻找创新性的开发利用方式,实现北京市浅山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微观设计层面上,多功能苗圃正是一种高效的、节约的、集约化的适合浅山区发展的开发利用方式。它能够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游憩、科普等功能,并带动苗圃产业自身的转型与当地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种具有多种良好效益的开发利用方式。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多功能苗圃的功能选择、功能侧重、活动策划、布局规划及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流程,结合国内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浅山区多功能苗圃的设计原则、策略与要点,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绿钢紫薇园项目实践为例,探索了浅山区多功能苗圃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浅山区多功能苗圃应结合交通情况、自然生境、坡度等条件选址,功能选择应遵循生态优先性、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主题特色性及产业创新性四大原则,布局规划应结合场地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运营模式等进行规划,设计中要注重活动策划及生产性景观的营造。

邓慧弢[9](2019)在《荷兰兰斯塔德“绿心”城市开放空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乡建设浩浩荡荡,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居环境剧烈变迁、乡村风貌的遗失以及自然生境的破碎化等等问题。大型城市开放空间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生态结构,在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对其合理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因而,我国需要发展背景相似地区的开放空间发展经验来作为指导,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探寻找到适合本土化建设的道路。本次研究主体内容围绕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绿心”这一大型绿色开放空间进行案例研究,同时深入“绿心”进行更直观的研究,将规划政策研究和建设情况实地调研考察进行全面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绿心”城市开放空间发展经验,为我国大型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指导。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针对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理论研究及实践进行阐述,并锁定兰斯塔德“绿心”为参照的案例研究主体;第二章梳理“绿心”开放空间规划相关的政策沿革,总结规划经验;第三章则结合笔者深入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及“绿心”开放空间实地调研的成果,总结“绿心”的各方面建设模式和经验;第四章则从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历程的高度剖析“绿心”开放空间的成因;第五章最后以与“绿心”地理环境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地区为例,面向人与自然平衡关系,提出我国大型开放空间发展策略的思考,以及未来需要借鉴和规避的问题,旨在实现生态资源得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城市与乡村的建设也以各自的特色适宜发展。

薛鑫[10](2019)在《我国现代温室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多远》文中指出我国的温室发展到现今阶段,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可回避的弊端。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了解最先进的产品,发展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在不断创造和改变中突破。那么,世界温室园艺"擂主"——荷兰的现代温室是什么样的?我国现今拥有哪些先进的现代温室?我国现代温室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多远呢?

二、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
        1.1.2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历史
        1.1.3 设施园艺发展类型
        1.1.4 日光温室发展概况
    1.2 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研究
        1.2.1 保温性能研究
        1.2.2 蓄热性能研究
    1.3 日光温室结构创新研究
        1.3.1 主动蓄热结构研究
        1.3.2 保温结构研究
        1.3.3 通风结构研究
    1.4 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
        1.4.1 采光设计
        1.4.2 保温设计
        1.4.3 蓄热设计
    1.5 日光温室性能研究方法
        1.5.1 试验分析
        1.5.2 计算模拟
        1.5.3 理论分析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7.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及优化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温室与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日光温室热红外图像
        2.2.2 日光温室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比较
        2.2.3 日光温室热工缺陷面积及对流换热系数比较
        2.2.4 日光温室不同围护结构对热工缺陷敏感性分析
        2.2.5 日光温室保温被综合选择依据与许可的热工缺陷尺度探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后墙材料对日光温室室内环境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与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典型晴阴天室内外空气温度的分析
        3.2.2 三种墙体不同深度的温度对比分析
        3.2.3 热流密度变化及蓄放热量对比分析
        3.2.4 墙体传热与蓄热分析
        3.2.5 室内空气及墙体温度的数值模拟
        3.2.6 温室的经济效益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热管道形式对土壤主动蓄热循环效能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温室与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1.3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传热管道形式对换热量的影响与蓄热分析
        4.2.2 传热管道形式对覆盖层温度的影响
        4.2.3 不同换热管道形式对不同覆盖层蓄热释放范围的影响
        4.2.4 地中热交换系统覆盖层蓄热释放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流运动方式对主动蓄热后墙传热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物理模型
        5.1.2 模型假设
        5.1.3 控制方程
        5.1.4 边界条件
        5.1.5 几何模型
        5.1.6 计算参数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气流运动方式对风道沿程温度的影响
        5.2.2 气流运动方式对主动蓄热墙体温度的影响
        5.2.3 气流运动方式对后墙主动蓄热温室室内温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优化与验证
    6.1 试验温室与材料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管路布设方式对管路出入口气温的影响
        6.2.2 管路布设方式对蓄热墙体与土壤温度的影响
        6.2.3 管路布设方式对温室室内温度与流场的影响
        6.2.4 验证温室温度分析
        6.2.5 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设施园艺的基础理论
    1.2 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
    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1.4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历程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概况分析
    2.1 我国设施园艺的现状分析
    2.2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
    2.3 东北地区的环境条件以及气候特点
    2.4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
第三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3.2 机械化程度低
    3.3 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结构
    3.4 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缺乏长远的规划
    3.5 规范化程度低,化肥、重金属残留超标
    3.6 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低,农民自发调结构的能力差
    3.7 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3.8 棚膜发展层次不低,提档升级任重道远
第四章 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
    4.1 美国设施园艺的实用主义
    4.2 以色列高效、集约化的特色园艺设施产业
    4.3 日本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4.4 荷兰的玻璃温室
第五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分析
    5.1 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
    5.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
    5.3 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
    5.4 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
    5.5 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
    5.6 建立设施内环境检测-调控系统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国与荷兰设施园艺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荷环境特点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1.1 荷兰自然环境特点
    1.2 中国自然环境特点
    1.3 中荷自然环境对设施园艺的影响
2 中荷社会及市场环境特点对比分析
    2.1 荷兰社会环境特点
    2.2 荷兰花卉市场特点
    2.3 荷兰蔬菜市场特点
    2.4 荷兰劳工市场特点
    2.5 荷兰农场间的合作关系
    2.6 中国社会环境特点
    2.7 中荷社会环境对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
3 中荷设施园艺投入产出对比分析
4 中荷栽培技术理念对比分析
    4.1 环境调控
        4.1.1 生长平衡调节策略
        4.1.2 日平均温度和光照积累量的平衡
    4.2 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
    4.3 CO2应用技术
    4.4 营养液检测技术
5 考察学习体会
    5.1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借鉴荷兰成功经验
    5.2 学习引进荷兰先进的管理技术

(4)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设施园艺发展概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概况
    1.2 国内外温室通风研究进展
        1.2.1 温室通风与室内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1.2.2 温室通风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进展
        1.2.3 温室通风的CFD模拟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环境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温室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室内外光照强度对比
        2.2.2 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对比分析
        2.2.3 日光温室内外风速日变化规律
        2.2.4 日光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对比
        2.2.5 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对比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形态生长相关指标
        3.1.3 光合特性相关指标
        3.1.4 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形态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3.2.3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CFD的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的影响
    4.1 试验方案与CFD建模
        4.1.1 供试温室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3 温室CFD建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型验证
        4.2.2 不同通风方式对温室内气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PLC的智能光伏生态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智能温室大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结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系统研究路线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章小结
2 整体方案设计与分析
    2.1 温室大棚整体概况
        2.1.1 温室大棚环境特点
        2.1.2 温室大棚控制对象
        2.1.3 温室大棚整体结构
    2.2 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选择
    2.3 温室大棚控制技术
        2.3.1 PID控制算法
        2.3.2 模糊控制算法
        2.3.3 模糊自整定PID算法
    2.4 整体方案设计
        2.4.1 控制系统方案
        2.4.2 控制系统技术应用
    2.5 以太网通信技术
    2.6 PLC与组态软件
        2.6.1 PLC简介
        2.6.2 组态王简介
    2.7 本章小结
3 温室大棚模糊PID控制策略设计
    3.1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2 温室大棚模糊PID控制器策略
    3.3 本章小结
4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系统的搭建
        4.1.1 温度控制系统的搭建
        4.1.2 湿度控制系统的搭建
        4.1.3 光照度控制系统的搭建
        4.1.4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的搭建
    4.2 PLC设备选型与配置
        4.2.1 PLC的选型
        4.2.2 模拟量输入模块
        4.2.3 I/O点的分配
    4.3 传感器和执行设备的选型
        4.3.1 传感器的选择
        4.3.2 传感器的选定
        4.3.3 执行设备的选型
        4.3.4 采集系统设计
    4.4 硬件组态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编程环境
        5.1.1 编程软件简介
        5.1.2 编程软件安装
    5.2 PLC硬件组态和编程方式的选择
        5.2.1 编程线缆
        5.2.2 通信设置
    5.3 程序设计
        5.3.1 采集程序
        5.3.2 控制程序
        5.3.3 故障报警程序
    5.4 本章小结
6 监控系统设计
    6.1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6.2 组态王与下位机PLC通信
        6.2.1 PLC通信设置
        6.2.2 组态王通信设置
    6.3 监控界面设计
        6.3.1 定义变量
        6.3.2 监控画面设计
        6.3.3 其他窗口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全文总结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的不足之处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1 致谢
附录

(6)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影响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的条件和因素
        1.2.4 文献小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技术路线
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现状分析
    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发展的基本概况
    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栽培制度
        2.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
        2.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栽培制度
        2.2.3 南疆设施蔬菜经营制度
3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
    3.1 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
    3.2 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
    3.3 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
    3.4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
    3.5 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
4 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
    4.1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
    4.2 开展本地优势种植,与市场良性互动
    4.3 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
    4.4 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
    4.5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借力于思 为中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添引擎——2019年荷兰设施园艺考察纪实(上)(论文提纲范文)

基础研究先行
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合作明确
创新和环保理念
考察思考总结
    大规模高档温室引进值得商榷
    “交钥匙工程”的后续服务需提高
    科研创新按市场导向进行

(8)京西浅山区多功能苗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绿钢紫薇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苗圃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
        1.1.2 北京市浅山区的发展困境
        1.1.3 时代政策
        1.1.4 浅山区多功能苗圃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5 小结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多功能苗圃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多功能苗圃
    2.2 多功能苗圃的研究进展
        2.2.1 国外多功能苗圃研究进展
        2.2.2 国内多功能苗圃研究进展
    2.3 相关研究及领域
        2.3.1 多功能农业
        2.3.2 生产性景观
    2.4 多功能苗圃的特点与功能
        2.4.1 多功能苗圃的特点
        2.4.2 多功能苗圃的功能
    2.5 多功能苗圃的类型
        2.5.1 依功能侧重点不同的分类
        2.5.2 依苗木品种不同的分类
        2.5.3 依地形地貌不同的分类
3 北京市浅山区基础研究
    3.1 相关概念
        3.1.1 浅山区
    3.2 浅山区的研究进展
        3.2.1 国外浅山区的研究进展
        3.2.2 国内浅山区的研究进展
4 案例分析
    4.1 神户农业公园(神戸ヮィナリ一农业公园)
        4.1.1 项目概况
        4.1.2 规划布局
        4.1.3 活动策划
    4.2 荷兰库肯霍夫公园
        4.2.1 项目概况
        4.2.2 规划布局
        4.2.3 活动策划
        4.2.4 景观特色
        4.2.5 项目经验
    4.3 日本大王芥末农场
        4.3.1 项目概况
        4.3.2 规划布局
        4.3.3 活动策划
        4.3.4 项目经验
    4.4 谢尔比农场公园(Shelby Farms Park)
        4.4.1 项目概况
        4.4.2 规划布局
        4.4.3 活动策划
        4.4.4 项目经验
    4.5 上海鲜花港
        4.5.1 项目概况
        4.5.2 规划布局
        4.5.3 项目小结
5 浅山区多功能苗圃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5.1 微观层面土地功能复合利用
    5.2 多功能复合设计原则
        5.2.1 生态优先性
        5.2.2 服务对象的综合性
        5.2.3 主题特色性
        5.2.4 产业创新性
    5.3 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
        5.3.1 场地选址
        5.3.2 功能分区
        5.3.3 规划布局
        5.3.4 活动策划
        5.3.5 竖向设计
        5.3.6 道路交通规划
        5.3.7 景观水体设计
        5.3.8 植物景观规划
        5.3.9 建筑与构筑物设计
6 设计实践——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绿钢紫薇园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背景
        6.1.2 区位概况
        6.1.3 浅山区多功能苗圃选址要求
        6.1.4 场地现状分析
        6.1.5 军庄绿钢紫薇园的建设可行性
        6.1.6 项目定位与设计目标
        6.1.7 设计原则
    6.2 总体设计
        6.2.1 设计概念
        6.2.2 设计策略
        6.2.3 总平面图
        6.2.4 功能分区
        6.2.5 重点空间设计
    6.3 专项设计
        6.3.1 种植设计
        6.3.2 水系设计
        6.3.3 活动设计
        6.3.4 交通道路设计
        6.3.5 竖向设计
        6.3.6 建筑与构筑物设计
        6.3.7 铺装设计
        6.3.8 运营设计
        6.3.9 技术经济指标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9)荷兰兰斯塔德“绿心”城市开放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对绿地开放空间的威胁
        1.1.2 相关政策引导
    1.2 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与启发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总结
第二章 荷兰兰斯塔德“绿心”开放空间的发展
    2.1 “绿心”开放空间发展的历史背景
        2.1.1 环境改造与城镇建设的相互影响
        2.1.2 社会发展与物理环境的相互结合
    2.2 “绿心”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
        2.2.1 规划雏形及概念源起(1938-1958)
        2.2.2 作为战略规划的概念(1960-1988)
        2.2.3 与土地使用管制相关(1988-2008)
        2.2.4 打破与土地使用管制相关的新形式(2008-至今)
        2.2.5 “绿心”开放空间的界线演变
    2.3 “绿心”开放空间发展历程总结
        2.3.1 发展中的争议与矛盾
        2.3.2 “绿心”发展历程总结
    2.4 “绿心”发展中参与的角色
        2.4.1 国家景观“绿心”指导委员会平台
        2.4.2 中央政府与市政当局的引导角色
        2.4.3 多方角色的博弈与合作
    2.5 未来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
        2.5.1 环境与政策变动因素下的可持续发展
        2.5.2 正视“绿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2.5.3 “绿心”未来形态发展预测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荷兰兰斯塔德“绿心”开放空间的建设
    3.1 土地利用
        3.1.1 兰斯塔德地区土地利用
        3.1.2 “绿心”内部土地利用分析
    3.2 人口、经济、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3.2.1 人口
        3.2.2 经济
        3.2.3 住房
        3.2.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2.5 宜居性
    3.3 景观空间建设
        3.3.1 人造自然景观
        3.3.2 乡村景观
        3.3.3 文化历史景观遗迹
        3.3.4 空间质量评析
    3.4 生态保护与建设
        3.4.1 从国家生态网络到国家自然网络
        3.4.2 未来生态建设愿景
    3.5 农业与休闲产业的建设
        3.5.1 农业的发展
        3.5.2 娱乐休闲区域的建设
    3.6 “绿心”建设经验总结
        3.6.1 自然建设与景观建设的异同
        3.6.2 长期政策影响下的概念转变
    3.7 未来的挑战及发展路径
        3.7.1 城市化建设的持续
        3.7.2 气候、水环境及土壤问题
        3.7.3 自然财政预算的缩减
        3.7.4 农业发展受限
        3.7.5 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3.8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演变及优化路径
    4.1 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源起
        4.1.1 空间范围界定及发展概况
        4.1.2 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与背景
    4.2 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历程
        4.2.1 空间规划制度与体系的开端(1901-1950s)
        4.2.2 荷兰西部的发展报告(1958)
        4.2.3 五次空间规划(1960,1966,1974,1988/1991,2004)
        4.2.4 兰斯塔德2040 结构愿景(2008)
        4.2.5 国家基础设施和空间愿景规划(2012-至今)
    4.3 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历程和“绿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4.3.1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空间演化
        4.3.2 城市扩张动力与压力
        4.3.3 空间结构决定规划路径
        4.3.4 政策调控约束
    4.4 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与“绿心”发展历程总结
        4.4.1 空间规划历程总结
        4.4.2 空间规划实践经验与启示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启示
    5.1 对我国城市大型开放空间的启示——以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地区为例
        5.1.1 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地区概况
        5.1.2 相似的城镇化发展背景
        5.1.3 相似的自然条件与农业景观
        5.1.4 对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地区开放空间的启示
    5.2 研究成果及展望
        5.2.1 研究存在的不足
        5.2.2 展望
附录
    附录A 兰斯塔德地区及“绿心”实地调研计划表
    附录B 兰斯塔德及“绿心”国内外主要研究一览
    附录C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与“绿心”开放空间发展历程对比
    附录D 荷兰空间规划历程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我国现代温室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的现代温室产业
    我国大型玻璃温室的分布情况
    我国一些先进的现代温室及设备
        大型连栋玻璃温室
        大型塑料薄膜大棚
        植物工厂
世界温室园艺“擂主”——荷兰的现代温室智能化之路
我国现代温室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多远
    现代温室的建造规模
    现代温室的环境调控
    现代温室的种植技术
    现代温室的生产运营
我国现代温室产业如何发展
    加强人才管理
    产业调整, 控制面积, 发展适度经营
    创新推动设备发展
总结

四、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研究[D]. 孙亚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皓.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3]中国与荷兰设施园艺对比分析[J]. 李跃洋,苏铁,王胤,任晓平,韩会会,张天柱. 中国蔬菜, 2020(06)
  • [4]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D]. 严露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基于PLC的智能光伏生态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D]. 王业宁.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6]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宋群.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7]借力于思 为中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添引擎——2019年荷兰设施园艺考察纪实(上)[J]. 张秋生. 农业工程技术, 2019(25)
  • [8]京西浅山区多功能苗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绿钢紫薇园为例[D]. 杨铭.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荷兰兰斯塔德“绿心”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 邓慧弢. 东南大学, 2019(05)
  • [10]我国现代温室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多远[J]. 薛鑫. 蔬菜, 2019(05)

标签:;  ;  ;  ;  ;  

荷兰温室园艺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