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毓龙[1](2021)在《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郭亚鹏[2](2021)在《G污水处理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兴建环保处置项目。因缺少了该行业安全健康的规范约束,使得行业内频繁出现了伤亡或健康损失事故,为遏制安全健康事故在G污水处理厂发生,我们分析历年污水行业事故,发现行业内事故都是在以相关事故原因不断的重复着,故此决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及降低其伤害程度。为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本研究主要以国家工贸行业安全管理标准与国际安全标准指引为框架,划定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边界。通过研究分析现阶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风险分析工具,并对其进行项目特性化选择与改进,以此识别本厂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因素汇总,从法律法规及各方标准中筛选出适合于本项目的管控方法,结合运营、人资、战略等学科内容制定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处理的配套管理方法,解决现存问题,促进体系能持续改进提升。同时,对已发生的项目内外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得到相关经验并以此对本项目进行管控。综上所述,主动探索与被动借鉴结合,形成G污水处理厂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污水处理厂隶属于工贸行业,但其运营生产类似于化工型企业;生产风险高于工贸行业,低于化工行业。依照研究项目的风险,运用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经验在G污水处理厂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只有了解项目特有风险,才能准确找到控制的办法。本文研究的内容可运用于相关污水处理项目,但仍需按照项目特性对风险控制办法进行适当调整。
梁舒筌[3](2021)在《SCJZ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化项目实施研究》文中认为一个公司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在国内、国际上有所跨越式发展,就应当建立起环境、质量和职业安全健康三个管理体系。SCJZ公司从2000年成立以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完善,市场的不断开拓,对体系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也面临着建立体系化管理的迫切需求。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之间,逐步的建立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但各个系统都是单独运行、单独建立、单独认证,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劳动重复,资源被大量耗费。这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了问题,例如工作重复,管理成本增加,文件化程序显着增加,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对各种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环境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大体系而言,它们也是存在相互关联的。为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并达到企业的最佳管理效果,必须对三个系统进行集成。三大体系的融合可以说是适应国际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怎样才能给公司带来一个通用且持续的管理理念,在管理领域相辅相成,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具有清晰的目标。将各种管理体系融合,从而达到职责简化、流程清晰,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把各个体系的深度结合现在看来是企业在不断发展后必须走的道路。本文重点对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这三大标准进行了研讨分析,从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管理体系整合的可行性。分析了SCJZ公司三大管理体系独立运行的现状,并针对SCJZ公司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工作目标和项目推进组织保障等,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和对结果的分析,最终实现了SCJZ公司三大体系的整合,提高了三大体系在公司的运行效率。
毛吉平[4](2020)在《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安全是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任何一家企业都承受不起事故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各企业安全生产局面持续改善,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与围家安全生产要求、员工安全生产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迅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本文以某多产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国内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分析各体系的核心内涵,明确各体系间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核心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多产业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一套适合多产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发展进程分析,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向是风险预控,与国家提出的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机制相符合:(2)构建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架。对国内四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各管理体系的异同点,明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体系运行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架构,即管理体系由13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3)建立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评估标准。结合国内外风险评价的成果,提出《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标准》,明确危光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指导开展作业风险评估、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估;(4)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通过近2年的探索和实践,该企业构建了由13个单元构成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且通过工作场所管理、生产用具管理、生产管理单元内容的不同设置,实现适合矿业、电力、化工、冶炼等产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韩敬[5](2020)在《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岗位、地方税收、地方市场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致力于公司的发展而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导致没有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以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X公司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职责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安全管理意识不高、风险识别与应对不全面以及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从实际出发,结合理论研究,对X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本论文研究了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揭示了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工作环境评价、安全预防管理评价、安全培训与演习的评价和安全事故调查整改及应急管理评价四个方面出发,并通过打分法定量的对X公司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同时进行专家访谈,结合公司上层领导的意见,确定了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员工的安全意识存在严重不足、培训未能达到应有效果、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未形成系统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从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安全责任、进行风险识别及应对、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强化应急管理制度和持续改进五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全面介绍了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风险源的识别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为保障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利进行,制定了四项保障措施,分别为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以及企业文化保障。
孙艺丹[6](2020)在《S工厂EHS管理体系改善研究》文中认为EHS(Environmental,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是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缩写。EHS部门是公司负责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综合管理的部门。作为大型跨国生产型企业成立EHS部门,通过建立并有效运行EHS相关管理体系,达到有效控制和降低事故率、职业病率的目的,减少因生产事故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重要体现。本论文对S工厂EHS管理进行实例研究,参考S工厂集团总部全球其他原料工厂EHS管理方法和EHS文化经验,以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目前OHSAS18001已经逐渐被ISO45001取代,2018年3月1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对S工厂EHS管理体系建立以及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针对S工厂EHS管理的改善方案。通过分析研究,S工厂EHS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别是:(1)全员参与度程度不高;(2)体系文件适用性和实用性差;(3)合规性评价不专业;(4)危害因素识别不全面;(5)培训效果差;(6)奖惩制度不明确。改善S工厂EHS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客观的分析组织所处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EHS方针;(2)通过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限等措施加强全员参与度,并成立EHS体系改善工作小组;(3)加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识别,并采用内部外部结合合规性评价工作,第一遍由公司内部员工完成,第二遍由专业第三方完成;(4)重新调整编制体系文件,考虑员工组成,全员参与到体系文件编制工作中;(5)确保培训的有效性,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模式培训,同时部分培训外包给专业第三方;(6)明确奖惩制度;(7)强化体系试运行与内审工作质量,并做好管理评审相关工作。同时,从搭建良好宏观环境角度,管理者要做好相关承诺工作,加强资源投入保障,并确保EHS管理体系监测和测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希望通过本论文研究可以为S工厂提供符合具体实际情况的EHS管理改善方案,并通过本研究为我国生产型企业在建立和有效执行EHS管理提供改善策略。
苏红锋[7](2020)在《基于NOSA安健环体系的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重要性更加突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安全生产的要求不仅表现在人身、设备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还体现在工作环境安全方面。安全管理的研究开始不仅要实现全过程的控制管理,还可以实现全方位与全天候的无漏洞地管理,从而保障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生产、工作无故障,无污染,进而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对电力系统不断进行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发电厂安全管理迈进到了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将电力的安全管理放在了首要位置,成为当前电力改革的大趋势。随着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推进,电力企业不可忽略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安全问题,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配套的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改变了传统安全管理对事故的控制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防。企业的安全管理变成提前识别出生产全过程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控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本文通过借鉴NOSA实施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剖析威信发电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梳理威信发电厂NOSA五星安健环体系构建、实施过程及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在各个阶段的应用。然后提出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本文对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特征的分析即建立在项目过程与工作分解结构技术的基础上,又建立在项目特征与组织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首先需要建立评星管理机制,可以对企业进行绩效考评;其次,制定流程图,在整个流程图中不仅运用组织结构模型技术,还运用了工作分解结构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除了可以加强对流程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还有利于对流程的规划与控制。从而保障安健环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与科学性。通过威信发电厂安健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其他发电企业NOSA体系建设提供经验。
郭李翔[8](2020)在《基于petri网工程项目的HSE管理绩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得到空前进步,但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动者健康、安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HSE)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日益凸显,以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提出了要求。目前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全面、完善、系统,侧重实施阶段。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PDCA循环理论与全寿命周期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Petri网对工程项目HSE管理展开绩效评价。首先,介绍HSE管理、Petri网以及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模型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构建HSE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PDCA循环理论分析建筑工程项目HSE管理在全寿命周期内包含的要素,借助实证调研,将指标分为四个层次。然后,构建基于Petri网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借助变权模糊Petri网理论,将指标映射到模糊Petri网中,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对常权权重进行计算,以及变权权重计算,并给出模型算法的步骤。最后,结合工程项目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根据结果,指出在HSE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借助绩效评价,能够很好的衡量项目实施行为和结果,且能够客观的从宏观上对项目管理水平开展评定与指导,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与竞争力。对工程项目的HSE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有益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推广HSE管理,保护环境以及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隋阳[9](2020)在《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我国在充分汲取30余年来核电厂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IAEA)最高的安全要求和欧洲最新的三代技术标准,进行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组。举世瞩目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于2015年5月7日在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清核电)开工建设。由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极高,所以必须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三项标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AEA核安全标准和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Q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以下简称:QHSE管理体系),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管理。但是,在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三套体系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配置三套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导致了体系文件数量巨大、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流程繁琐和资源投入过大,不利于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管理体系集成为QHSE集成管理体系,以精简QHSE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建立和实施“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地完善QHSE集成管理体系。为此,本文以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为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实施高效的管理,应用PDCA理论、过程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先依据三项国际标准和IAEA核安全标准,构建了QHSE集成管理体系框架,再依据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对框架进行了补充,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流程。(2)为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先应用Delphi方法,经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多次进行反馈修正,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集对分析、梯形模糊数、集值统计和专家评价方法,同时考虑专家评判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3)根据所建立的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等级为1级(有效性为优),证明了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其有待改进之处。(4)为了进一步提高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出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以及持续开展经验反馈的对策与建议。
席琦琦[10](2020)在《ZTS有色金属矿山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不断进步,使得矿产资源消费持续增加。我国矿山具有地域分布广、工作环境复杂、采矿设施昂贵、从业人员多等特点。采矿量的提升导致矿企的管理问题日渐显露,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问题也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所以研究矿企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势在必行。ZTS有色金属矿山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非煤地下开采矿山,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有诸多不足,本文目的是诊断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升建议。本文对ZTS有色金属矿山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研究主要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发布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办法》为理论依据。对员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评估,对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的方法进行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估。将安监局文件合并总结了29个方案层指标和8个基准层指标构建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选取企业中资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因素两两比较确定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专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各因素进行评分后确定评判矩阵,综合计算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各基准层和目标层得分并确定等级。对员工问卷中反应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问题和专家评估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总结,发现企业存在制度浮于表面、培训缺乏针对性、健康监护不全面、防护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针对ZTS有色金属矿山存在的问题,建议企业加强制度落实、加强防护管理、优化员工培训、完善健康监护。经过改善提升,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员工工伤工亡案件;员工职业病因职业健康档案合理归档得到有效防治;突发事件因应急预演也会在短时间内准确遏制。ZTS有色金属矿山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也为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矿企的提供参考。
二、浅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2)G污水处理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严峻形势 |
1.1.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
1.2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总体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 |
2.1 国内外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现存问题 |
2.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素及从业者理念 |
2.3 基本概念及原理 |
2.3.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相关概念 |
2.3.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的基本理论 |
2.3.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用工具 |
2.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介绍 |
2.4.1 体系的主要内容 |
2.4.2 体系拟定的运行模式 |
第三章 体系架构与应用工具选择 |
3.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过程 |
3.1.1 事前管理 |
3.1.2 事中管理 |
3.1.3 事后管理 |
3.1.4 危机管理 |
3.2 事前风险因素识别工具改进方法 |
3.2.1 常规安全分析法优缺点 |
3.2.2 风险识别工具优化 |
3.3 事中应急与危机管理 |
3.4 事后事件的管理及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污水处理厂风险识别 |
4.1 G厂的情况简介 |
4.2 运营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 |
4.2.1 岗位风险识别 |
4.2.2 设备设施及生化物质风险识别 |
4.2.3 厂区周边风险识别 |
4.2.4 厂区管理上现存不足 |
4.3 运营生产及作业风险识别 |
4.3.1 工艺流程风险识别 |
4.3.2 作业流程风险识别办法 |
4.3.3 改良作业条件分析法的应用 |
4.3.4 G污水处理厂关键性风险 |
4.4 关键风险辨识及事故归类 |
4.4.1 事故常见类型归类 |
4.4.2 八项许可作业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污水处理厂风险控制 |
5.1 G污水厂识别风险控制措施 |
5.1.1 被动安全控制措施 |
5.1.2 指导性安全控制措施 |
5.1.3 个人安全防护控制措施 |
5.2 G厂应急及危机控制措施 |
5.2.1 G污水处理厂应急管理的控制措施 |
5.2.2 G污水处理厂危机管理的控制措施 |
5.3 G厂常态控制措施 |
5.3.1 体系工作组织架构 |
5.3.2 建章立制,完善程序 |
5.3.3 强化意识,自觉行为 |
5.4 文化控制措施 |
第六章 G污水处理厂安全体系实施运行 |
6.1 G厂安全体系目标设立的方向 |
6.1.1 G厂体系构建方向 |
6.1.2 体系管理控制文件结构 |
6.1.3 体系技术控制文件结构 |
6.2 G厂体系标准执行的方法 |
6.2.1 体系管理沟通 |
6.2.2 体系推行方案 |
6.2.3 体系标准推行的措施 |
6.3 G厂体系审计及改进办法 |
6.3.1 体系审计指标 |
6.3.2 体系审计方法 |
6.3.3 体系审计计算方式 |
6.3.4 体系审计后持续改进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G污水处理厂雇员行为风险分析 |
附录 B G污水处理厂八项许可作业 |
附录 C 作业流程类型及危险 |
附录 D 体系审计标准 |
(3)SCJZ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化项目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综合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 |
2.1 项目管理 |
2.1.1 项目的含义 |
2.1.2 项目管理的含义 |
2.2 集成管理基础理论 |
2.3 三种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 |
2.3.1 质量管理体系 |
2.3.2 环境管理体系 |
2.3.3 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2.3.4 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标准的相同点 |
2.3.5 三大标准的差异性 |
第三章 SCJZ公司体系整合项目概况 |
3.1 SCJZ公司简介 |
3.2 SCJZ公司项目推进组织架构 |
3.3 项目必要性 |
3.3.1 项目工作目标 |
3.3.2 项目组织保障 |
3.3.3 项目工作计划 |
3.4 项目推进的可行性 |
3.4.1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结构主体 |
3.4.2 持续改进的基本思想 |
3.4.3 用过程方法实施管理框架架构 |
3.5 项目实施的原则 |
3.6 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点 |
3.7 文化的重要性 |
3.7.1 什么是企业文化 |
3.7.2 文化在整合管理中的作用 |
第四章 体系整合实施及试运行 |
4.1 首次评审 |
4.1.1 现状调查 |
4.1.2 过程识别与过程评价 |
4.1.3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
4.2 策划 |
4.2.1 方针目标的制定 |
4.2.2 职责 |
4.2.3 管理方案的编制 |
4.3 编制体系文件 |
4.3.1 构建体系文件框架 |
4.3.2 管理手册的制定 |
4.3.3 程序文件制定 |
4.3.4 编制作业指导书 |
4.4 执行 |
4.4.1 教育 |
4.4.2 记录与控制 |
4.5 持续改进 |
4.5.1 监视与测量 |
4.5.2 数据解析 |
4.5.3 纠正和防控 |
4.5.4 内部审核 |
4.5.5 管理评审 |
第五章 整合体系运行及成效 |
5.1 体系方针运行情况 |
5.2 体系目标运行情况 |
5.3 体系运行资源配置 |
5.4 相关方管理 |
5.5 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情况及管理方案实施情况 |
5.6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情况 |
5.7 体系运行的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
1.2.2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多产业安全生产特点及管理分析 |
2.1 多产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特点 |
2.2 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
2.3 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 国内典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分析 |
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 |
3.2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管理体系 |
3.3 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
3.4 神华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
3.5 典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借鉴 |
3.6 本章小节 |
4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4.1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
4.2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架构 |
4.2.1 多产业体系基本框架 |
4.2.2 多产业体系基本要素 |
4.3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运行程序 |
4.3.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的融合 |
4.3.2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 |
4.3.3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5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应用 |
5.1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 |
5.1.1 体系建立主要内容 |
5.1.2 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5.2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 |
5.2.1 体系试行 |
5.2.2 体系评估 |
5.3 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应用效果 |
5.3.1 过程评估 |
5.3.2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及相关理论 |
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
2.1.1 ISO45001体系发展历程 |
2.1.2 各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比 |
2.2 相关理论 |
2.2.1 “事故因果连锁论”介绍 |
2.2.2 PDCA运转模式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3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
3.1 X公司基本概况 |
3.2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调研 |
3.2.1 调研样本信息 |
3.2.2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2.3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调研小结 |
3.3 专家访谈 |
3.4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
3.4.2 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意识不高 |
3.4.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存在问题 |
3.4.4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不充分 |
3.4.5 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
3.5 本章小结 |
4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 |
4.1 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安全责任 |
4.1.1 组织结构优化与职责 |
4.1.2 安全红线 |
4.1.3 安全责任落实 |
4.2 进行风险识别及应对,确保风险可控 |
4.2.1 X公司风险源识别 |
4.2.2 X公司安全管理风险应对 |
4.3 强化应急管理制度 |
4.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
4.5 本章小结 |
5 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措施 |
5.1 人力资源保障 |
5.2 资金保障 |
5.3 制度保障 |
5.4 企业文化保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
附录 C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
附录 D 办公区域环境安全检查表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S工厂EHS管理体系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2 EHS管理体系及发展现状综述 |
2.1 EHS管理体系 |
2.1.1 EHS管理体系发展现状综述和建立EHS管理体系意义 |
2.1.2 EHS管理体系标准和要求 |
2.2 相关理论 |
2.2.1 海因里希法则 |
2.2.2 戴明循环 |
3 S工厂EHS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S工厂简介 |
3.2 S工厂EHS管理体系现状 |
3.2.1 EHS管理体系建立流程 |
3.2.2 合规性评价 |
3.2.3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
3.2.4 体系文件编制 |
3.3 S工厂EHS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
3.3.1 全员参与程度不高 |
3.3.2 体系文件适用性与实用性差 |
3.3.3 合规性评价不专业 |
3.3.4 危害因素识别不全面 |
3.3.5 培训效果差 |
3.3.6 奖惩制度不明确 |
4 S工厂EHS管理体系改善方案 |
4.1 EHS管理体系改善目标 |
4.2 EHS管理体系改善原则 |
4.3 EHS管理体系改善措施 |
4.3.1 明确组织所处的组织环境 |
4.3.2 建立符合实际的EHS方针 |
4.3.3 加强全员参与度 |
4.3.4 做好内部外部结合的合规性评价 |
4.3.5 加强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质量 |
4.3.6 合理编制EHS体系文件 |
4.3.7 全面有效开展EHS培训工作 |
4.3.8 明确奖惩制度 |
4.3.9 强化体系试运行与内审工作质量 |
4.3.10 做好管理评审相关工作 |
5 S工厂EHS管理体系改善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管理者做好相关承诺工作 |
5.2 加强资源投入保障 |
5.3 明确落实责任制 |
5.4 确保监测和测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员工EHS调查问卷 |
致谢 |
(7)基于NOSA安健环体系的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访谈法 |
三、实例分析法 |
四、比较分析法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安健环管理体系及理论 |
第一节 安健环管理体系 |
一、NOSA安健环体系由来与发展 |
二、安健环管理要素 |
三、安健环管理评审内容 |
四、安健环管理评级准则 |
五、安健环体系的特点及效用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P D C A(策划、执行、检查和提高)循环理论 |
二、工作结构分解理论简述述 |
三、项目组织结构理论概述 |
第三章 国内外实施NOSA管理经验借鉴 |
第一节 NOSA事故控制及处理 |
一、以预防为主 |
二、全面性 |
三、责权利相结合 |
第二节 两个先进发电厂NOSA管理经验借鉴 |
一、MW电厂管理经验借鉴 |
二、LD电力工程公司管理经验借鉴 |
第四章 威信发电厂实施NOSA之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威信发电厂简介 |
第二节 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现状 |
第三节 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方面问题 |
二、主要原因分析 |
第五章 NOSA安健环体系在威信发电厂的实施 |
第一节 NOSA管理实施流程 |
第二节 NOSA管理方针和目标 |
一、威信发电厂NOSA管理方针 |
二、威信发电厂NOSA管理规划和目标 |
第三节 基于NOSA的新组织机构 |
第四节 基于NOSA的安全文化建设 |
第五节 安健环的管理和培训 |
第六节 安健环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实施流程 |
一、安健环体系启动阶段研究 |
二、安健环体系计划阶段研究 |
三、安健环体系实施阶段研究 |
四、安健环体系控制和收尾阶段研究 |
第六章 威信发电厂安健环管理的保障策略 |
第一节 完善规章制度 |
一、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方面 |
二、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方面 |
第二节 构建全面的NOSA管理体系 |
一、管理者率先承担职责 |
二、注重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 |
三、强化公共安全培训 |
第三节 提高NOSA管理技术水平 |
一、强化风险隐患识别及管理 |
二、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
三、重视NOSA政策制定与执行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petri网工程项目的HSE管理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HSE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Petri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综合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意义 |
1.3.4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HSE管理理论 |
2.2 Petri网理论 |
2.2.1 Petri网基础理论 |
2.2.2 变权模糊Petri网理论 |
2.3 绩效评价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
3.1 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方针 |
3.2 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3 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4 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
3.5 工程项目HSE管理绩效指标内涵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petri网工程项目的HSE管理绩效评价 |
4.1 绩效指标的标准化与量化 |
4.2 指标权重计算 |
4.3 基于petri网工程项目的HSE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研究 |
5.1 XX项目概述 |
5.2 案例分析计算 |
5.2.1 指标的评判值量化 |
5.2.2 权重指标计算 |
5.2.3 矩阵推理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9)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法律标准 |
1.2.1 ISO9001标准 |
1.2.2 ISO45001标准 |
1.2.3 ISO14001标准 |
1.2.4 IAEA核安全标准 |
1.2.5 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QHSE管理体系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
1.4.1 三项国际标准的共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
1.4.2 相关法规标准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标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
2.1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简介 |
2.2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安全性 |
2.3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可靠性 |
2.4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经济性 |
2.5 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简介 |
2.6 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实施流程 |
3.1 QHSE管理体系的集成 |
3.1.1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原则 |
3.1.2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理论 |
3.1.3 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 |
3.1.4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 |
3.2 QHSE集成管理体系实施流程 |
3.2.1 策划阶段 |
3.2.2 执行阶段 |
3.2.3 检查阶段 |
3.2.4 改进阶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
4.1 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
4.2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1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4.2.2 Delphi方法 |
4.3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 |
4.3.1 集对分析 |
4.3.2 梯形模糊数 |
4.3.3 集值统计 |
4.3.4 专家评价法 |
4.3.5 数学模型 |
4.4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5.1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5.2 进行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5.2.1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联系度、特征值和评价等级 |
5.2.2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
5.2.3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总联系度、总特征值和评价等级 |
5.3 QHSE集成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5.4 提高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
5.4.1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
5.4.2 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
5.4.3 持续开展经验反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ZTS有色金属矿山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评价分析法 |
1.3.3 调查研究法 |
1.3.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 |
2.1 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概念 |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2.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
2.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介绍 |
2.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趋势分析 |
2.2.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
2.2.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2.3 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相关理论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评价法 |
第三章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1 ZTS有色金属矿山基本介绍 |
3.1.1 公司概况 |
3.1.2 矿山生产流程 |
3.1.3 职业危害因素 |
3.2 企业员工基本情况 |
3.2.1 企业人力结构 |
3.2.2 专业人员资格情况 |
3.3 企业工伤及职业病现状 |
3.4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
3.4.1 管理责任制 |
3.4.2 管理规章制度 |
3.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情况 |
3.6 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情况 |
3.7 职业健康培训情况 |
3.8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
3.9 职业健康安全应急处理情况 |
第四章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诊断 |
4.1 员工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4.1.1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4.1.2 员工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 |
4.1.3 职业危害预防情况 |
4.1.4 职业危害防护情况 |
4.1.5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情况 |
4.1.6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
4.2 ZTS有色金属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 |
4.2.1 指标层次构造 |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4.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糊评价 |
4.3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场调查情况 |
4.4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4.4.1 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
4.4.2 职业危害预防和防护欠缺 |
4.4.3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差 |
4.4.4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不完善 |
4.4.5 企业其他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进措施与建议 |
5.1 完善安全奖金制度促进规章落实 |
5.2 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 |
5.2.1 加强承包商职业健康安全审查 |
5.2.2 引进新的生产设备 |
5.2.3 完善危险源管理 |
5.2.4 加强防护管理 |
5.3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优化 |
5.3.1 强化培训需求调研 |
5.3.2 改进培训方法 |
5.3.3 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
5.3.4 完善培训评估 |
5.4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
5.4.1 明确各部门职责 |
5.4.2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
5.5 其他意见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文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浅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体系研究[D]. 张毓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G污水处理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D]. 郭亚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SCJZ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化项目实施研究[D]. 梁舒筌.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多产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D]. 毛吉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X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研究[D]. 韩敬.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S工厂EHS管理体系改善研究[D]. 孙艺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7]基于NOSA安健环体系的威信发电厂安全管理研究[D]. 苏红锋.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基于petri网工程项目的HSE管理绩效评价[D]. 郭李翔. 西华大学, 2020(01)
- [9]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D]. 隋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10]ZTS有色金属矿山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D]. 席琦琦.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核电论文; ehs论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论文; 职业健康安全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