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水泥厂除尘设计与实践

干法水泥厂除尘设计与实践

一、干法水泥厂收尘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曹宇[1](2021)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目前水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DCS控制系统是最成熟的一种。对于大型规模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从功能、成本和实际应用中,以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查阅、分析水泥工艺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高固气比水泥生产新工艺、国外进口大型机械设备对于电气控制要求和DCS控制系统的要求,本文主要完成了一条2X6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工作。根据2X6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各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划分现场控制站和远程站,确定了DCS系统结构。通过对用电设备远程控制点数和仪表测点进行汇总,统计出每个工艺流程所需的控制点数,从而确定全线的控制总点数。根据统计出来的点数情况和DCS系统结构,从现场控制站、网络、中控室操作站三部分来配置硬件。本次硬件平台采用Schneider(施耐德)公司的Unity Quantum系列自动化产品,上位监控及数据采集软件采用Schneider Vijeo Citect V7.2,下位编程组态软件采用Schneider Unity Pro V7.0,结合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要求、电气要求和仪表检测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完成程序结构组态。基于程序结构组态,定义参数表,进行控制程序编写。当下位程序编写完后,再利用上位监控及数据采集软件,依据工艺流程设计出操作站画面,Vijeo Citect通过Speed Link快速链接标签库,并从Unity Pro程序中自动创建变量,以Modbus Plus(MB+)协议方式从下位机读取数据,从而完成了整个水泥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工程化设计。同时,水泥工业控制系统中,根据控制权限的优先级,经常用到两种电动机控制方式:机旁优先控制方式(也称作就地优先控制方式)和中控优先控制方式(也称作远程优先控制方式)。对于前者,已被大家所熟悉和广泛应用,对于后者,很多电气人员很陌生,但是其应用场所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经验,重点讨论了中控优先控制方式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各自特点,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区别对适合的应用场所给出建议。本文在分析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要求、国外进口设备的电气控制要求、仪表检测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DCS系统结构及配置,通过软件编程和组态,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功能。从电气控制线路和DCS系统的设计优化,使得设备和人员更安全,保证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艺设备可靠运行,稳定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转率。根据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已成功实现了一条水泥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张宾[2](2019)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氯、硫、碱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与工业固体废弃物随之产生。据统计,2017年,我国排放了超过3亿吨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33亿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此同时,作为水泥生产大国,我国水泥工业每年消耗了大量的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将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燃料用于水泥熟料的生产,既可以解决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减少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大多数固体废物中含有一定量氯、硫、碱以及重金属等微量元素,在水泥熟料烧成的高温环境下,氯、硫、碱的存在会改变重金属的挥发特性以及挥发出的重金属在烟气中气相与固相的分布,可能存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本文围绕水泥窑协同处置熟料煅烧中重金属的挥发与固化,系统研究了氯、硫、碱对重金属的挥发率、挥发形态、气固相含量、熟料相中分布以及对熟料烧成过程和矿物组成的影响。基于挥发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温度、氯/硫/碱种类与掺量对重金属挥发率的影响,结合挥发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形貌以及在气固相中的分布,揭示了氯、硫、碱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同时,通过氯、硫、碱对熟料烧成过程、熟料矿物组成及重金属在熟料相中分布的影响,明确了熟料烧成过程及矿物组成对熟料固化重金属的能力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前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及越堡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实例,阐明了污泥共烧水泥熟料过程中重金属固化与迁移的规律及相关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具体工作包括:(1)研究了在煅烧温度为9501450℃范围内,氯、硫、碱的种类及含量对重金属Cu、Pb、Cd挥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下的样品进行消解,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消解溶液中各重金属的含量,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氯/硫/碱种类及含量下重金属Cu、Pb、Cd的挥发率。结果表明,1450℃的煅烧温度下,Cu、Pb、Cd的挥发率较950℃时分别提高了17%、71%和44%。氯化物的存在将重金属氧化物转变为重金属氯化物,显着提高了重金属的挥发率。当以Al Cl3·6H2O、Fe Cl3·6H2O或Ca Cl2的形式于水泥生料中加入1.6%氯时,Cu、Pb、Cd在煅烧温度9501450℃范围内的挥发率分别提高了2442%、1448%及1848%。硫和碱的存在同样增加了熟料烧成中Cu的挥发率,2.0%硫含量的Ca SO4·2H2O/Ca S或3.2%Na含量的Na2CO3使得Cu在9501450℃的范围内,挥发率提高了619%。在熟料的烧成温度13501450℃下,硫和碱的存在降低了易挥发性重金属Pb和Cd的挥发率,当硫含量为2.0%或Na含量为3.2%时,Pb和Cd的挥发率均降低了1520%。(2)研究了温度及氯、硫、碱对重金属Cu、Pb、Cd挥发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通过对熟料烧成过程中不同温度段挥发出的烟气进行分段直接收集,将滤膜收集到的固相重金属粉末进行XRD分析,结合重金属化合物的形成能和氯、硫、碱对熟料烧成过程的影响,预测了氯、硫、碱存在下重金属的挥发形态。结果表明,当生料中不含氯、硫、碱时,熟料煅烧过程中重金属Cu、Pb、Cd主要以氧化物的形态挥发出去。氯存在时,重金属氧化物将转变为重金属氯化物,然后以氯化物的形态随烟气挥发出去。Cu和Cd的挥发形态不受温度及硫和碱的影响。当煅烧温度低于1150℃时,硫酸盐对Pb的挥发形态没有影响;当温度升高至12501350℃时,Pb主要以Pb O与Pb SO4固溶体的形态挥发;当温度高于1350℃,Pb主要以Pb O的形态挥发,并伴随有少量的Pb O·Pb SO4和Pb SO4。(3)研究了氯、硫、碱对挥发烟气中Cu、Pb、Cd在气相与固相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环境有利于气态Cu、Pb、Cd的生成。重金属氯化物的形成虽整体增加了重金属的挥发量,但却降低了挥发出的重金属中气态重金属的占比,使得氯对挥发烟气中气态重金属的含量影响不大。硫和碱在熟料煅烧过程中改变了挥发重金属的形貌,降低了重金属化合物间的团聚和相互吸附,促进了气态Cu、Pb、Cd的产生。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过程中,生料中硫和碱含量的提高会增加烟气中Cu、Pb、Cd的含量。(4)采用XRD、EPMA、SEM、TG、岩相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氯、硫、碱对熟料煅烧过程与矿物组成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Cu、Pb、Cd在熟料各矿物相中的分布与存在形态,进而探讨了氯、硫、碱对Cu、Pb、Cd在熟料矿物相中的分布及对熟料固化重金属能力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Cu和Pb主要固化在熟料的中间相中,而Cd在熟料的硅酸盐及中间相中均有固化。生料中的氯促进了熟料烧成固相反应的进行,通过提高熟料烧成中C3S的含量,降低C3A与C4AF的含量,降低了熟料对重金属Cu和Pb的固化能力。硫和碱(Na)主要存在于熟料的中间相中,在熟料烧成过程中,硫的存在提高了熟料中间相对重金属的固化能力。(5)研究了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污泥配料烧成水泥熟料过程中重金属Cu、Pb、Cd的迁移与固化,结合上述研究基础及越堡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实例,阐明了污泥掺量对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化机理,并建立了入窑氯、硫、碱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的主要化学组成为Si O2、Ca CO3等钙硅质组分,污泥中的氯、硫、碱以及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远高于水泥生料。氯、硫、碱等微量元素通过影响熟料的烧成过程,提高了污泥中Cu、Pb、Cd在熟料中的固化量。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在满足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应控制入窑物料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分别低于630、30、260 mg/kg。

周清浩,孔祥忠[3](2011)在《2010年水泥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文中指出一、前言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增长13.8%。在2010年2亿多吨的水泥增长量中,中西部地区占74%。"十一五"末期,在每年新增的2亿多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中,中西部地区占80%;新增4亿吨水泥生产能力中,中西部地区占70%,预示着在"十二五"前期,中西部地区水泥产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全国节能减排和电力供应紧张,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历史性地突破每吨300元大关。"十一五"末期,水泥熟料还有3亿多吨落后生产能力,"十二五"时期在对这些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置换中,还将伴随着能力的增加和产量的增长。

方斌[4](2010)在《WFB系列无密封自控自吸泵的特点及选用经验》文中认为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

容永泰[5](1990)在《第一套国产2000t/d新型干法水泥装备的技术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全面介绍了天津院围绕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所进行的装备技术开发工作及其成果的应用,内容包括原料破碎、预均化与均化、余热利用、预分解、高效冷却、废气净化、空气输送、设备大型化和物料装卸机械化等技术及装备,它将有助于了解第一套国产2000t/d水泥装备的技术状况。

余裕嘉[6](1985)在《新型干法水泥厂设计面临的新课题》文中研究表明 水泥生产方法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干法(旧)——湿法——干法(新)的"之"字形的道路。这是水泥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回转窑的单位产量不断提高与水泥工艺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国外从湿法到新型干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50年代,悬浮预热器窑问世与湿法窑争短长;60年代,两者都向大型化发展;到70年代,窑外分解窑的出现,把干法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水泥工业设计部门创建于50年代,正处于湿法生产向上发展的时期,因此,当时新建的水泥厂几乎全是湿法,积三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设计部门已经掌握了湿法水泥厂生产技术和工厂设计的一般性规律。由于水泥工业设计机构下放分散时间长达12年之久,在技术政策的转变上,无人负责,延误了时机,致使对新

徐卓然[7](1984)在《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大力发展水泥生产 介绍我国水泥工业近十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文中指出 建材技术情报标准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水泥》杂志,从1974年初创刊以来,已经十周年了。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有关单位的同志、特别是编辑同志在十年中的不断努力,这本刊物的质量逐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它对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纪念《水泥》创刊十周年之时,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使这本刊物办得更好,为我国水泥工业在四化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水泥》杂志编委会研究确定编辑出版纪念《水泥》创刊十周年专刊是十

干祖德[8](1977)在《水泥厂的收尘设备及其选型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水泥厂在生产中一般粉尘飞扬较大。某干法大型水泥厂于1972年进行了一次测定,全厂粉尘飞扬为每小时12.3吨,合每天228.3吨,全年57000余吨;某干法中型厂的测定更为惊人,每天为358.1吨,全年为85000余吨。这样大的粉尘飞扬势必严重地污染周围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农业生产。同时,飞灰的经济损失也很可观,上述两厂每年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7万元和65万元。而且粉尘大还会影响机械设备的磨损。

昝军[9](2010)在《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窑头烟尘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全国共有水泥企业4350家,水泥产能18.7亿吨,分布在31个省区市。河北、山东、湖北等省我国水泥生产大省,仅湖北省一年的水泥生产产量比美国一个国家的水泥产量都高。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018条,产能约11亿吨,落后水泥产能约5亿吨,其余为水泥粉磨站和其它类型回转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水泥回转窑的窑头、窑尾是水泥厂最大的粉尘污染源,窑头、窑尾废气总量约占全厂废气总量的60%左右。其中水泥熟料生产中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7-9.0%,成品水泥含1.2-2.6%。人体长期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而回转窑窑头等作业地带,更有高温、热辐射等危害。湖北省华新水泥厂具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1条,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笔者对湖北省两大水泥生产企业华新水泥厂和葛洲坝水泥厂进行了现场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熟料生产线的窑头烟尘污染以及窑尾的大烟囱废气排放是水泥厂目前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和环境问题。窑头烟尘污染主要来至于固定窑头与旋转窑筒体之间的窑头,因此论文以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头烟尘控制技术研究为选题,以华新水泥厂4.75米窑为实例研究对象,在窑头烟尘动力特性分析、水泥窑窑头控尘重力沉降室导流板、窑头烟尘控制通风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水泥窑的发展阶段及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的生产工艺,结合对华新水泥厂和葛洲坝水泥厂的现场调研,论述了我国目前干法水泥窑头职业卫生现状和国内外关于水泥生产的环保的要求,提出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干法水泥旋窑窑头密封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我国窑头密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华新4.75米窑窑头为研究实例,以葛洲坝3.5窑窑头密封为类比研究对象,研究其烟尘控制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力求更完善的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窑头密封处烟尘泄漏扩散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有效改善窑头的职业卫生现状。最后,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水泥窑窑头烟尘动力特性分析研究。对粉尘除尘机理和除尘设施设备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烟尘粒径的定义、烟尘粒径分布即分散度的概念及罗率-拉姆勒粒径分布函数。对窑头烟尘颗粒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形通道沉降室沉降模型,该模型将沉降室分为4个区域,考虑了布朗扩散作用、湍流扩散作用、重力沉降重力和湍流泳力四种作用形式。通过量纲分析,得到了不同直径大小的颗粒在环形通道中的壁以及底处的沉降规律,并进一步得到了顶面沉降速度与壁面、地面沉降速度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颗粒在壁面上的的量纲-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一个定值,并且随着通风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底面的量纲-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并且通风流量对其影响较小;顶面的沉降速度公式:(?)第三章水泥窑窑头控尘重力沉降室导流板研究。首先对重力沉降室导流板进行了初步设计,包括沉降室尺寸与结构。讨论了导流板的计算模型包括计算区域、边界条件、控制方程、数学模型以及其传热规律。以华新4.75米窑为实例,以圆形导流板作为典型算例进行研究,在抽风压力-70kPa条件下,通过数值分析可知,抽风压力没有对窑体内压力场产生影响,没有影响窑内正常通风状况,密封罩内气流稳定,不会在系统内产生“漩涡”,不易造成粒子在“漩涡”内发生粉尘堆积;小于50um的颗粒被直接抽走。通过对3.5米窑的对比分析可知,风压压力梯度变化不大,但由于沉降距离变小,在沉降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抽风口颗粒直径大,说明沉降效果不理想,且易于在抽风口形成“漩涡”,不易将颗粒带走,说明小直径窑可不设置导流板来增加沉降效果。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沉降室在采用圆形导流板时,随着抽风压力的提高,小颗粒被抽走,大颗粒在沉降室沉降比例得到提高,但抽风压力过大,电耗增加,抽风压力可在-70kPa-50kPa之间。2、研究了三种导流板结构形式,即椭圆(a)导流板、椭圆(b)和圆形导流板三种形式的导流板的沉降效果。通过抽风口出颗粒直径分布及溜灰口处颗粒直径分布可知,沉降室沉降室能力为椭圆(a)导流板<圆形导流板<椭圆(b)导流板。3、研究了三种导流板纵截面结构即直筒型(Ⅰ)、扩张型(Ⅱ)、收缩型(Ⅲ)的沉降效果,通过比较其内部静压分布、气体密度分布、气体x方向速度分布、z方向速度分布、抽风口出颗粒直径分布等,可知:纵截面导流板沉降能力排力规律为:收缩型(Ⅲ)>扩张型(Ⅱ)>直筒型(1)。第四章窑头烟尘控制通风系统研究。论文通过窑头烟尘的沉降规律以及重力沉降室导流板研究,可以将烟尘中的大颗粒实现一次降尘。但对于50um以下的颗粒必须通过二次收尘来解决。根据密封式控尘装置的特点,可以考虑采用空气幕隔尘或单向气流抽风除尘两种方案。由于高温差环境的影响,空气幕隔尘所需动力远远大于目前窑头的吹吸式降温除尘,同时也大于在后面讨论的抽吸式除尘动力。因此以抽吸式控尘进行了详尽系统的研究。针对抽吸式控尘,首先探讨了控尘方案和原理,系统研究了其数值计算,主要包括模型的建立及简化、网格生成与优化、紊流模型的选择、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的选择、控制方程的选用。对不同抽风口个数(1、2、4、6、8)和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对比研究,以6个抽风口进行了通风系统的完整设计,并充分考虑了抽吸效果、水泥积灰和流场压力与速度分布。1、从流场速度分布上:1)、当有两个抽风口时,即使在压力达到1000Pa时,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圆弧环面向外漏风。2)、当有四个抽风口,每个抽风口负压均为800Pa或900Pa时,基本达到控尘效果。3)、当有六个抽风口,每个抽风口负压力为400Pa时,最小进风速度为2.8m/s,速度分布均匀,因此抽风口负压力为400Pa,可以作为一个转折点,即若选择六个出风口,就能达到控尘要求。4)、当有八个抽风口,每个抽风口负压力为300Pa时,最小进风速度为2m/s,速度分布均匀,速度分布从2.0m/s至4.6m/s,这就是当有八个抽风口时,开始满足要求的转折点。即只要抽风口负压力值大于等于300Pa,就一定能控尘。2、从抽风口总的质量流量上:六个风口的风口负压为350Pa,速度分布范围是1.8m/s到5m/s。八个风口的风口负压为300Pa时,速度分布范围是2.0m/s到4.6m/s,即六个风口的风口负压为350Pa时,与八个风口的风口负压为300Pa时,抽风效果相当,都保证小缝隙环面处有2m/s的进风速度。但是采用六个风口时的风口出流质量为3.87kg/s,采用八个风口时的风口出流质量为4.74kg/s,几乎少了1 kg/s,所以,建议采用六个风口的方案。3、六个抽风口通风系统的设计从负压室三维流场的角度确定了使用六个抽风口时风机最佳位置、各抽风口的分布、管径、角度和连接方式。

杨如顺,毛志伟,吕忠明,田源[10](2009)在《窑头冷却器和低压脉冲袋收尘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一、前言2008年,我国水泥产量13.9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达到61%,是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历程划时代的一年,水泥生产企业趋向专业化、大型化。2009年1—5月,全国水泥产量5.7335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3%。

二、干法水泥厂收尘的设计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法水泥厂收尘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分析
        2.2.1 生产方法
        2.2.2 生产工艺流程
    2.3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电气要求分析
        2.3.1 高压配电系统
        2.3.2 低压配电系统
        2.3.3 电气控制
        2.3.4 高压设备保护及测量
        2.3.5 其它电气要求
    2.4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仪表检测要求分析
        2.4.1 仪表测点要求
        2.4.2 生料质量控制系统
        2.4.3 喂料控制系统
        2.4.4 窑胴体扫描系统
        2.4.5 工业电视系统
        2.4.6 气体成份分析系统
    2.5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自动化要求分析
    2.6 关于电动机优先控制方式的探讨
        2.6.1 电动机优先控制方式简介
        2.6.2 三种优先控制方式的特点
        2.6.3 结论
    2.7 本章总结
3 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3.1 引言
    3.2 中控室操作站配置
        3.2.1 操作站(OS)
        3.2.2 工程师工作站(EWS)
        3.2.3 配置清单
    3.3 网络配置
        3.3.1 以太网
        3.3.2 MB+网络
    3.4 现场控制站配置
        3.4.1 现场控制器
        3.4.2 网络性能
        3.4.3 现场控制站I/O特性
        3.4.4 不间断电源UPS
        3.4.5 I/O点数统计和现场站配置清单
    3.5 本章小节
4 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Unity Pro软件
        4.2.1 功能块的更新
        4.2.2 CPU与IO部分的通讯
        4.2.3 Unity Pro中项目设置
        4.2.4 创建一个新设备
    4.3 Vijeo Citect软件
        4.3.1 Citect服务器和客户端
        4.3.2 计算机配置文件Citect.ini
        4.3.3 Citect配置环境简介
        4.3.4 上位程序的构成
    4.4 水泥生产线上位机画面功能设计
    4.5 施耐德Quantum与西门子S7-300/400通讯解决方案
        4.5.1 系统连接示意图
        4.5.2 实现的指导思想
        4.5.3 Modbus协议的简单介绍
        4.5.4 实现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和获奖
致谢

(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氯、硫、碱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固体废弃物的现状与处置方法
        1.1.1 固体废弃物的现状
        1.1.2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
    1.2 废弃物中的微量组分及其对水泥窑生产的影响
        1.2.1 固体废弃物中的微量组分
        1.2.2 微量组分对水泥窑及熟料烧成的影响
        1.2.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的环境问题
    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1.3.1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挥发和固化
        1.3.2 水泥熟料中重金属的溶出
    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中影响重金属迁移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熟料烧成原材料
        2.1.2 化学试剂
    2.2 样品制备
        2.2.1 生料制备
        2.2.2 熟料煅烧
    2.3 试验方法
        2.3.1 水泥原料的化学成分表征
        2.3.2 熟料性能的测试
        2.3.3 污泥性能的测试
        2.3.4 重金属固化与挥发的测试
第三章 氯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3.1 氯的含量、种类及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3.1.1 氯含量及种类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3.1.2 氯在不同温度下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3.2 氯对熟料烧成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3.2.1 氯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3.2.2 氯对熟料烧成中挥发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3.2.3 氯含量和温度对烟气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3.2.4 氯对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机理
    3.3 氯、重金属固化及熟料矿物组成关系的研究
        3.3.1 氯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3.3.2 氯对重金属在熟料矿物相中分布的影响
        3.3.3 氯对熟料烧成过程中石灰石分解温度的影响
        3.3.4 氯对熟料晶体形态的影响
    3.4 氯影响重金属挥发与固化的机理分析
        3.4.1 氯影响重金属挥发的机理
        3.4.2 氯影响重金属固化的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4.1 硫的含量、种类及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4.1.1 硫含量及种类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4.1.2 硫在不同温度下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4.2 硫对熟料烧成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4.2.1 硫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4.2.2 硫对熟料烧成中挥发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4.2.3 硫含量和温度对烟气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4.2.4 硫对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机理
    4.3 硫对重金属在熟料中固化影响的研究
        4.3.1 硫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4.3.2 硫对重金属在熟料矿物相中分布的影响
        4.3.3 硫、重金属在熟料中的化学形态
        4.3.4 硫对硅酸三钙晶体结构的影响
    4.4 硫影响重金属挥发与固化的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碱对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5.1 碱的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5.1.1 碱含量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5.1.2 碱在不同温度下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
    5.2 碱对熟料烧成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5.2.1 碱含量及温度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5.2.2 碱对熟料烧成中挥发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5.2.3 碱含量和温度对烟气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5.2.4 碱对挥发烟气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机理
    5.3 碱、重金属在熟料中的固化及存在形态研究
        5.3.1 碱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5.3.2 碱对重金属在熟料矿物相中分布的影响
        5.3.3 碱、重金属在熟料中的化学形态
    5.4 碱影响重金属挥发与固化的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中重金属固化及迁移的实验及工厂研究
    6.1 污泥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微量元素
        6.1.1 污泥的物理性质
        6.1.2 污泥的化学性质
        6.1.3 污泥的微观形貌
        6.1.4 污泥中的氯、硫、碱及重金属
    6.2 污泥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
        6.2.1 污泥对水泥烧成过程的影响
        6.2.2 污泥对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6.3 污泥对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固化及迁移的影响
        6.3.1 污泥掺量对重金属在熟料中固化的影响
        6.3.2 污泥掺量对重金属在熟料中迁移的影响
    6.4 污泥配料烧制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固化及迁移的机理分析
    6.5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厂化研究
        6.5.1 越堡水泥厂协同处置污泥的概况、工艺流程及特点
        6.5.2 越堡水泥厂协同处置污泥中重金属的固化与排放
    6.6 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6.7 本章小结
结论
    1. 研究成果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WFB系列无密封自控自吸泵的特点及选用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吸泵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
2 水泥厂常用WFB无密封自控自吸泵的选用经验
3 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9)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窑头烟尘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水泥窑的发展阶段
        1.1.2 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工艺
        1.1.3 窑头烟尘现状及国内外环保要求
        1.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窑头烟尘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3.4 研究预期成果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泥窑窑头烟尘动力特性分析研究
    2.1 常见除尘机理与除尘设备
        2.1.1 除尘机理
        2.1.2 除尘设备
    2.2 窑头烟尘粒径和粒径分布研究
        2.2.1 烟尘粒径的定义
        2.2.2 烟尘粒径分布
        2.2.3 粒径分布函数
    2.3 窑体系统内颗粒物的受力分析
        2.3.1 作用在微粒上的力
        2.3.2 沉降速度计算模型的建立
        2.3.3 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窑窑头控尘重力沉降室导流板研究
    3.1 重力沉降室导流板的设计
        3.1.1 沉降距离和沉降速度
        3.1.2 沉降室尺寸
        3.1.3 沉降室的结构
    3.2 计算模型的描述
        3.2.1 计算区域介绍
        3.2.2 计算边界条件
        3.2.3 控制方程
        3.2.4 湍流模型
        3.2.5 离散格式
        3.2.6 离散相模型
        3.2.7 分散相颗粒与连续相的传热和传质规律
    3.3 圆形导流板典型算例分析
    3.4 计算结果与讨论
        3.4.1 抽风口风压对除尘效果的影响
        3.4.2 导流板横截面形状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规律
        3.4.3 导流板纵截面形状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规律
        3.4.4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窑头烟尘控制通风系统研究
    4.1 空气幕在窑头高温差空间烟尘控制研究
        4.1.1 国内外空气幕主要研究成果
        4.1.2 水泥窑头空气幕物理模型的建立
        4.1.3 空气幕数值计算
    4.2 水泥窑头抽吸控尘方案及原理
    4.3 抽吸控尘数值计算
        4.3.1 模型建立及简化
        4.3.2 网格生成及优化
        4.3.3 紊流模型的选择
        4.3.4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4.3.5 控制方程
        4.3.6 控制方程的离散
        4.3.7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4.4 通风系统的设计
        4.4.1 风机布置位置的确定
        4.4.2 风管系统的布置
        4.4.3 通风系统总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干法水泥厂收尘的设计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D]. 曹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过程中氯、硫、碱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宾.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3]2010年水泥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A]. 周清浩,孔祥忠. 第四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会议文集, 2011
  • [4]WFB系列无密封自控自吸泵的特点及选用经验[J]. 方斌.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0(06)
  • [5]第一套国产2000t/d新型干法水泥装备的技术开发[J]. 容永泰. 水泥技术, 1990(02)
  • [6]新型干法水泥厂设计面临的新课题[J]. 余裕嘉. 水泥技术, 1985(01)
  • [7]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大力发展水泥生产 介绍我国水泥工业近十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J]. 徐卓然. 水泥, 1984(04)
  • [8]水泥厂的收尘设备及其选型问题[J]. 干祖德. 水泥, 1977(04)
  • [9]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窑头烟尘控制技术研究[D]. 昝军. 中国地质大学, 2010(01)
  • [10]窑头冷却器和低压脉冲袋收尘器的研制[A]. 杨如顺,毛志伟,吕忠明,田源. 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标签:;  ;  ;  ;  ;  

干法水泥厂除尘设计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