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悦,郭蕴,李建成,杨东昆,胡恺,陈默,许操[1](2021)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全舌、次全舌切除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重建全舌、次全舌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临床资料, 患者均行全舌、次全舌切除, 并采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行一期修复。术后1、2、3年随访观察患者生存状态。术后3、6、12个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和筛分称重法分别对吞咽、语音清晰度及咀嚼功能进行评价, 统计数据并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选择20例舌癌患者临床资料, 男16例, 女4例, 年龄46~68岁, 平均54.1岁。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大小为6.0 cm×7.0 cm~6.5 cm×8.0 cm, 血管蒂的长度为6.0~7.0 cm, 皮瓣总体成活率95.0%(19/20)。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0%、73.7%、64.3%, 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63.2%、57.1%。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 吞咽、语音清晰度及咀嚼等功能逐渐改善, 术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音方面术后12、6个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 穿支血管的直径和长度均较适合于游离穿支皮瓣的制备, 其营养的小腿后外侧组织量丰富, 利于修复全舌、次全舌缺损, 患者术后在吞咽、语音清晰度及咀嚼等功能方面恢复较为理想。
杨何平,王月辉,宁炀博,鄢馨栏,杨汉林[2](2021)在《带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根治术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带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根治术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行舌癌根治术的患者79例,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同期带皮神经游离ALTF重建, 对照组采用同期失皮神经游离ALTF重建。观察两组皮瓣存活情况, 并评价再造舌功能及形态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均全部成活, 血运良好, 伤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及动脉危象病例发生, 患者再造舌体外观较丰满, 表现有轻度萎缩。观察组患者在语言清晰度、咀嚼效率、感觉优良率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UW-QOL)得分等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带皮神经游离ALTF行舌癌根治术后重建, 可明显改善再造舌的感觉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王晓妍,金武龙[3](2021)在《舌癌根治术舌缺损同期修复重建后功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舌癌根治术同期行舌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评价术后其语言、咀嚼、活动、吞咽等功能恢复效果,以期为舌癌根治切除舌缺损修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颌面头颈外科2010~2018年间共80例舌癌根治术同期行舌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患者,按舌缺损范围分为A组,半舌缺损;B组,舌根缺损或部分舌根缺损;C组,半舌缺损及手术涉及同侧口底、颌骨。有2.5年以上跟踪随访时间。经语言清晰度、咀嚼效率、舌运动范围、吞咽造影剂透视显示吞咽模式等测定,对舌修复重建后的舌形态及运动、语言、咀嚼、吞咽功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80例舌癌扩大切除舌缺损同期前臂皮瓣修复重建后,患者语音尚清晰,并且修复的部位及范围不同与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相比舌侧伸和抬举运动受限较明显,但咀嚼效率及吞咽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癌扩大切除舌缺损前臂皮瓣修复重建后其形态与功能可获得较为良好的恢复,但舌根癌修复后其伸展功能较差。
李新强,朱秋俞,朱丹丹,吴爽,李文鹿[4](2021)在《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分析颏下岛状皮瓣(SAIF)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舌癌根治后舌缺损修复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岁。18例用SAIF进行舌修复重建,22例用ALTF修复重建。术后均门诊随访,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二种修复方式术后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舌体柔软度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8例SAIF和22例ALTF术后全部成活,其中1例ALTF术后出现静脉血管危象,清除吻合部位血栓后再次手术皮瓣成活。术后随访12~48个月,二组患者术后舌功能恢复情况为语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IF和ALTF组分别为13例、15例,P=0.206),但是吞咽功能障碍SAIF组明显高于ALTF组(SAIF和ALTF组分别为15例、7例,P=0.014),而且SAIF组手术平均时间(3.5 h)明显低于ALTF组(6.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IF和ALTF均是舌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SAIF手术操作简单,制取时间短;ALTF可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术后可隐匿瘢痕,减少供区并发症,有利于吞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
李建成,杨东昆,宋培军,胡恺,陈默,孙悦[5](2020)在《游离皮瓣移植在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晚期舌癌患者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因晚期舌癌行全舌扩大切除同时采取游离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8例、腺样囊性癌8例;游离组织瓣类型:游离前臂皮瓣16例,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12例;术后均随访半年,并行功能性的康复序列治疗和术后放疗;术后1、3、5年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并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表(UW-QOL,第4版)了解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关注的生存质量因素。结果:游离皮瓣的成活率为94%,2例前臂皮瓣因动脉危象坏死随即改为采取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住院10~14 d,平均12.5 d,出院时口内外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患者在术后1.0~1.5个月均安全拔除胃管、气管套管并逐渐恢复吞咽、呼吸、语言及咀嚼等功能。问卷调查表明,患者关注生存质量因素由功能方面逐渐转移到感觉方面。采用直接计算法获得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40%、64.71%、55.6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0%、58.82%、55.60%。结论:对于晚期舌癌,采用以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全舌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根治率并能有效地恢复患者术后吞咽、呼吸、语言、咀嚼等功能,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杨蓉[6](2020)在《舌癌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功能性舌再造的中远期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与常规ALTF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后6个月以上的感觉、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差异,探讨局部晚期舌癌术后ALTF功能性舌再造的中远期疗效。方法研究纳入75例局部晚期舌癌(T3-4N0-3M0)患者,均行根治性舌癌切除。试验组使用带感觉和运动神经重建的ALTF行功能性舌重建,对照组使用常规ALTF行舌重建。1.根治性舌癌切除:全麻后,距离肿瘤边缘1.5~2cm切除肿瘤原发灶,同时清扫患侧口底粘膜、肌肉、舌下腺,并根据淋巴结状态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制备ALTF:术前超声多普勒对股外侧穿支动脉体表定位,术中依据穿支动脉的走行及口腔缺损大小设计皮瓣,试验组注意保留股外侧皮神经及运动神经分支。3.舌及口底缺损重建:于显微镜下将皮瓣的供体血管与颈部的受体血管吻合,皮瓣分别与口底、残舌、颊肌缝合,并重塑舌的外形。试验组将皮瓣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分别与受区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吻合。4.皮瓣监测及随访: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情况,预约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统计并分析舌癌患者的生存结果。5.中远期功能检测及生活质量评估:术后半年每3个月评价再造舌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温度觉、痛觉)及功能恢复(运动、吞咽、语音、咀嚼)。通过钡剂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吞咽障碍类型。使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ead and neck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UW-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75例患者,2例皮瓣坏死改胸大肌皮瓣重新修复,皮瓣存活率97.3%。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12~72个月),排除坏死皮瓣2例、失访病例3例、未检测患者2例,纳入68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总体生存率为51.5%,其中试验组为52.9%,对照组为50.0%,两组生存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99)。2.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完成感觉、功能检测的患者分别为68例、41例、24例。感觉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两点辨别觉、冷温度觉恢复较对照组敏感(P<0.05),痛觉、热温度觉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4个月试验组所有类型的感觉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评价结果:吞咽功能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功能、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在术后各阶段均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3.吞咽障碍检测结果:25例患者完成VFSS检测,结果显示舌对食团失控制、口腔残留、吞咽延迟、舌根回缩受限、咽部残留为常见的吞咽障碍。对照组吞咽启动明显较试验组迟钝(0.21±0.01s vs 0.17±0.01s,P=0.027),口腔通过时间(0.75±0.16s vs 0.68±0.09s,P=0.026)较试验组延长,咽部通过时间两组无显着差异(0.69±0.12s vs 0.60±0.16s,P=0.668)。4.生活质量评分:术后6个月咀嚼、味觉、唾液、焦虑问题突出,至术后12个月、24个月逐渐改善,但唾液评分始终较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应用ALTF行舌癌术后重建,术后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局部晚舌癌术后修复的理想皮瓣。2.行带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重建的ALTF功能性舌再造,可较好恢复再造舌的感觉,有利于改善中远期吞咽功能,提高局部晚期舌癌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再造舌的运动功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伏桂明[7](2018)在《舌癌切除后应用不同类型组织瓣进行舌再造的术后功能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舌癌切除后应用不同类型组织瓣进行舌再造患者的术后舌功能研究来初步探讨和评价不同舌再造方式所致患者术后舌功能的差异,以期为临床舌癌的个体化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应用不同类型组织瓣进行舌再造患者40例,其中应用前臂皮瓣(Forearm Flap,FAF)21例、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10例和胸大肌肌皮瓣(P 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9例进行修复治疗的40例舌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锐科医疗图像采集及通讯系统(Carestream Vue Picture Arch 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PACS系统)对手术前后颌面部的CT或MR I影像分析、舌运动功能测量、再造舌的X线吞钡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食物咀嚼效率检测及Hirose语言评分系统来分别对再造舌的外形、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进行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用(?x±s)表示,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阳性结果组作相关性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纳入组内阳性变量及兴趣变量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2478岁,平均年龄为52.30±11.26岁。围术期皮瓣感染6例,皮瓣血供障碍5例,22例行术前或术后全身化疗;25例行术后局部放射治疗。按2010年AJCC第7版肿瘤分期T2期22例,T3期8例,T4期10例。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FAF组、ALTF组和PMMF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仅在肿瘤T分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2=33.345,P<0.001),而在性别、手术时间、术后皮瓣感染、皮瓣血供障碍、术后放疗及评价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allis H检验表明三个组间仅舌的运动评分(H=11.855,P=0.003)和语言评分(H=8.295,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修复方式是运动评分和语言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Tukey检验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在运动评分上FAF组比PMMF组平均得分高2.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同时ALTF组比PMMF组平均得分高4.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FAF组和ALTF组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在语言评分上,ALTF组比PMMF组语言评分平均高0.36分(P=0.01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按“Enter”法分别对运动评分和语言评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评分和语言评分的回归模型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纳入应用ALTF或PMMF行舌再造的T3期、T4期共17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T3期舌癌患者在术后舌外形评分以及吞咽评分、咀嚼评分、运动评分和语言评分上的两组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T4期舌癌患者仅ALTF和PMMF组间的运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LTF组再造舌的运动评分比PMMF组运动评分平均高4.33分(P<0.05),修复方式对T4期舌癌再造舌运动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舌癌切除组织瓣修复后再造舌的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会因选择的组织瓣类型不同而有显着差异,修复方式是两者的共同影响因素;2.在再造舌的运动功能恢复上,前臂皮瓣组优于胸大肌肌皮瓣组,股前外侧皮瓣组优于胸大肌肌皮瓣组,但前臂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二者本身之间无明显差异。3.在再造舌的语言功能恢复上,前臂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的术后效果无显着差别,但二者分别和胸大肌皮瓣比较是均存在显着差异;4.在局部晚期的舌癌外科治疗中,再造舌术后运动与舌再造时所采用的组织瓣类型有较大关系,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行再造舌者术后运动功能优于胸大肌肌皮瓣者。
段绪伟,李伟,许坚,韦正波[8](2015)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舌鳞癌患者采用颈部淋巴结清扫、舌部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并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的舌癌术后功能重建。其中2例同期接受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术后部分患者接受皮瓣感觉功能测定。结果 10例患者移植的皮瓣均存活,无感染、口底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行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术的患者1例术后有轻感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的恢复,另1例未接受感觉功能测定。8例无神经移植的患者中4例接受术后感觉功能测定,均未见各种感觉功能的恢复。结论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是舌癌术后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既适用于术后范围较大、累及口底和舌根的组织缺损,也可同期行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
李永平,魏奉才[9](2015)在《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舌癌患者实施根治术加皮瓣转移舌再造术,其中17例2/3全舌切除者采用胸大肌肌皮瓣,11例1/33/4舌切除者采用前臂皮瓣。观察皮瓣成活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进行疗效指标评分。结果胸大肌组皮瓣成活率为100%,前臂组出现皮瓣坏死1例,皮瓣成活率90.9%。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疗效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成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舌功能恢复良好。
黄良斌,毛驰,王洋,张雷,郭传瑸,黄敏娴,俞光岩,彭歆[10](2014)在《全舌及近全舌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全舌及近全舌缺损的修复方法 ,评价游离组织瓣修复全舌及近全舌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12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四病区45例肿瘤切除术后全舌或近全舌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原发灶情况、T分级、N分级、修复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患者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377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灶的病理诊断分别为鳞状细胞癌41例、腺源性癌2例、肉瘤1例及透明细胞癌1例。修复方法为股前外侧皮瓣19例、前臂皮瓣18例、腹直肌皮瓣2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2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和腓骨瓣皮岛3例,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5.6%(43/45)。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住院期间均拔除气管套管,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8.1 d。40.0%(18/45)患者出院时因吞咽功能障碍而保留鼻饲管。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全舌及近全舌缺损安全可靠,术后功能有一定的恢复。
二、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3)舌癌根治术舌缺损同期修复重建后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6,7] |
1.2 临床资料 |
1.3 手术方法 |
1.4 功能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游离皮瓣移植在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全舌病灶切除术 |
1.2.2 游离前臂皮瓣制备 |
1.2.3 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备 |
1.2.4 全舌的修复重建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后治疗 |
2.2 术后序列治疗 |
2.3 跟踪随访 |
3 典型病例报告 |
4 讨论 |
4.1 全舌切除的要点及术后修复重建的特征 |
4.2 2种游离组织瓣在全舌缺损修复重建的特点 |
4.3 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及生存质量的评价 |
(6)舌癌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功能性舌再造的中远期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入组与分组标准 |
1.1.1 入组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分组标准 |
1.1.4 医学伦理 |
1.2 治疗 |
1.2.1 诱导化疗 |
1.2.2 外科操作 |
1.2.3 术后对症支持治疗 |
1.2.4 放疗 |
1.3 实验材料与设备 |
1.3.1 实验材料 |
1.3.2 仪器设备 |
1.4 皮瓣术后监测 |
1.5 术后复查及功能感觉检测时间 |
1.5.1 复查及检测时间 |
1.5.2 复查项目 |
1.6 再造舌感觉检测 |
1.6.1 两点辨别觉检测 |
1.6.2 痛觉检测 |
1.6.3 温度觉检测 |
1.7 再造舌功能检测及参考标准 |
1.7.1 运动功能评价标准 |
1.7.2 吞咽功能评价标准 |
1.7.3 语音功能评价标准 |
1.7.4 咀嚼效率评价 |
1.7.5 吞咽障碍检测 |
1.8 生活质量评估 |
1.9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诱导化疗结果 |
2.3 皮瓣术后恢复结果 |
2.4 参与感觉、功能检测患者的一般特点 |
2.5 参与感觉、功能检测患者生存结果 |
2.6 再造舌中远期感觉恢复结果 |
2.6.1 两点辨别觉 |
2.6.2 痛觉 |
2.6.3 温度觉 |
2.7 再造舌中远期功能评价结果 |
2.7.1 运动功能 |
2.7.2 吞咽功能 |
2.7.3 语音功能 |
2.7.4 咀嚼效率 |
2.7.5 吞咽障碍 |
2.8 生活质量结果 |
讨论 |
3.1 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方法的历史演变及优劣比较 |
3.2 功能性舌再造的突破及特点 |
3.3 功能性舌再造对根治性舌癌术后吞咽障碍的改善 |
3.4 功能性舌再造对局部晚期舌癌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影响 |
3.5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功能性组织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舌癌切除后应用不同类型组织瓣进行舌再造的术后功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皮瓣设计及舌再造术方法 |
1.2.1 胸大肌肌皮瓣 |
1.2.2 前臂皮瓣 |
1.3 手术效果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成活率及并发症 |
2.2 术后3、6个月疗效指标评分 |
3 讨论 |
四、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全舌、次全舌切除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孙悦,郭蕴,李建成,杨东昆,胡恺,陈默,许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11)
- [2]带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根治术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J]. 杨何平,王月辉,宁炀博,鄢馨栏,杨汉林.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1)
- [3]舌癌根治术舌缺损同期修复重建后功能评价[J]. 王晓妍,金武龙.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4]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的对比分析[J]. 李新强,朱秋俞,朱丹丹,吴爽,李文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2)
- [5]游离皮瓣移植在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 李建成,杨东昆,宋培军,胡恺,陈默,孙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08)
- [6]舌癌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功能性舌再造的中远期效果评价[D]. 杨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舌癌切除后应用不同类型组织瓣进行舌再造的术后功能评价研究[D]. 伏桂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8]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J]. 段绪伟,李伟,许坚,韦正波.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05)
- [9]胸大肌肌皮瓣与前臂皮瓣在舌再造术中的应用[J]. 李永平,魏奉才. 山东医药, 2015(18)
- [10]全舌及近全舌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J]. 黄良斌,毛驰,王洋,张雷,郭传瑸,黄敏娴,俞光岩,彭歆.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