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迁移理论和区域地理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纪翌佳[1](2021)在《基于问题式教学课堂评价量表的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研究》文中认为
刘冬玉[2](2021)在《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王彬彬[3](2021)在《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文中认为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关注当代地方、国家和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学生与生活相联系,时事热点以其时效性与综合性成为地理学科常学常新、永葆活力的内在动力,也不断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应用价值。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是审视时事热点应用视角和效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探寻高中地理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联系性以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如何发挥其内在优势成为主要问题。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教学专着和课程标准等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教学中时事热点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为研究内容,遴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分析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并在分析18个教学案例和设计5个教学案例以及实施1个教学案例过程中获得启发。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选择性必修2为例,结合课程标准9条内容要求和教材11节内容,从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视角分析得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表和基于教材的时事热点体现表以及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表。二是设计5个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教学案例,分别是“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三是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分别是立足课程标准选定时事热点主题、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和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分别是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和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奉桂秋[4](2021)在《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文中提出为了发展素质教育,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概括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区域认知能力,因此加强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既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地理学科发展的方向,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倾向。高考试题的命题与应用也随之发生变化,区域地理试题的考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高考试题分析来对区域认知素养进行研究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备考复习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以数据统计分析法为主,利用区域认知素养的四个水平、考查知识和区域空间尺度,对高考地理全国新课标卷2016-2020年渗透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进行逐一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区域认知素养试题对三大地理知识的考查内容各有侧重。考查频率最高的是自然地理,进一步细化考查最多的是人文地理中生产活动与区域联系下的工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没有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部分。(2)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认知素养层级考查存在显着差别。全国新课标卷在体现区域认知素养时涉及到的区域认知素养水平的四个层次,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地理学科考试水平基本一致。从试题结构上来看,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选择题主要以水平2和水平3为主;综合题以水平3和水平4为主。高考地理区域认知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会做相应的调整,每个层次水平的调整幅度基本维持在5%左右。(3)高考地理试题总是基于某种空间尺度背景进行情境设问。高考地理中区域认知素养考查尺度差异大,试题设计大、中、小各种区域尺度,但占比最多的是小尺度区域和中尺度区域。考查内容包括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等。(4)高考地理试题图表丰富,彰显学科特色。“无图不成题”,区域认知考查方式主要以图文结合为主,高考试题中涉及到的地图有区域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及表格。地理事象往往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因此地理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区域图。整体来看,在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也在积极探索适合与区域认知素养测评的情境创设和设问方式。基于以上结论,对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备考复习关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一,创设“微专题”进行重点内容教学。第二,把握知识层次,注重教学过程。第三,树立空间尺度观念,注重不同视角分析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第四,地理教学中用好图表载体,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邬美[5](2021)在《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区域认知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科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地理课堂作业作为教学评价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课堂作业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教材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内容研究,二为策略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什么,即设计哪些内容的地理课堂作业和设计何种类型的地理课堂作业。如何设计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课堂作业,即设计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地理课堂作业需要遵循哪些步骤,有何种设计策略。最后,提出了培养区域认知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内容、步骤和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提出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三种地理课堂作业类型。本文将区域认知的三种表现与陈澄教授提出的地理学习评价的“六个关注”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三大类地理课堂作业:综合阅读类、实践创作类和活动探究类。综合阅读类:夯实基础,引领区域策略;实践创作类:提升技能,领会区域方法;活动探究类:评价优化,提升区域认知观念。第二,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科书为例,设计了6节地理课堂作业共30道题。包括综合阅读类:18题、实践创作类:8题、活动探究类:4题。第三,通过自己的作业案例设计,提出了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五个步骤。设计步骤具体为:(1)确双向,定目标;(2)择情境,突区域;(3)定设问,明方法;(4)齐综合,成作业(5)编答案,升素养。第四,提出了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策略。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自己案例、实施自己案例,提出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策略包含作业设计基础、作业设计组成以及作业成果三个方面:夯实作业设计基础,以区域认知培养为导向;关注课堂作业组成:“多情境”—“多设问”—“多主体”;重视课堂作业成果化:打造“区域认知工具”。
孟凡敏[6](2021)在《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文中提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应用能够提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效率,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用课堂中学习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应用导学案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结合,做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梳理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进行整理,通过访谈法总结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遴选的12个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设计策略;设计了三个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将笔者设计的一个导学案案例进行实施并总结出实施策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根据访谈高三地理教师,提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并且针对2019年人教版地理教材,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容系统化。第二,设计了由前测评析、考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梳理、课堂探究、课后反馈七个环节组成三个导学案案例(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区域发展类),笔者从案例分析启示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总结出:根据课前检测了解学情;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情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学习目标制定;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学法指导;采用以图串知的形式梳理基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条形式激活地理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内化地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梯度性习题反馈;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十条设计策略。第三,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实践,归纳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的三条实施策略,分别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开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堂探究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关键;课后反馈的总结和评价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导学案的升华。
刘欢欢[7](2021)在《基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而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重要组成之一,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所以区域认知在地理教学领域、教师教育方面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地理新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强调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更新,注重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多维度认识区域,对区域决策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落实区域认知素养。把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与问题式教学方式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问题式教学并没有完全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诊断地理课堂问题式教学在培养区域认知素养方面的现状,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分析研究背景、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研究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出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课堂观察诊断量表,并以诊断量表为工具进行课堂观察,诊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施中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现状和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基于以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基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量表。通过分析文献,研读地理课标,依据目标性、学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诊断量表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构建了教师维度和学生维度的诊断体系。(2)筛选课例,在已经构建的量表基础上进行课堂观察诊断。在一师一优课平台中筛选24个课例进行诊断,诊断视角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双方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式教学中培养区域认知的课堂教学现状,找出问题式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行为存在问题:(1)情境有效性不足,缺乏区域认知培养的氛围;(2)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区域认识的层次引导;(3)思维引导不充分,缺乏区域认知方法的指导;(4)总结评价不重视,缺乏区域认知落实驱动力;(5)迁移运用不开放,缺乏区域观渗透的深入性。学生学习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1)问题意识薄弱,获取区域要素信息能力不足;(2)探究主动性、合作意识薄弱;(3)应用区域认识的方法和能力水平低。(3)提出基于区域认知的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教师教学优化策略:(1)架构关联性有效情境,提供区域认知落实的探究空间;(2)预设高质量的问题链,关注学生区域认知的水平差异;(3)进行思维的引导拓展,加强区域认知方法的整合提升;(4)注重评价体系多元化,激发学生落实区域认知的动力;(5)创设复杂新问题情境,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习得养成。学生层面学习优化策略:(1)解析区域情境,提升自身获取地理解读信息能力;(2)积极互动协作,促进学习共同体形成;(3)整合知识体系,加强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训练;(4)勤于问题探究,关注区域差异与联系;(5)进行反思总结,习得区域认知方法;(6)开阔地理视野,提升区域决策评价能力。最后,依据本文提出的优化措施设计了问题式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的教学案例——流域内部的协调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为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唐洁颖[8](2021)在《地理新闻在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坚持反映时代要求,提出含区域认知在内的四大核心素养,强调应在教学内容中积极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等。地理新闻作为时效性较强的新课程资源,将其应用于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内的实际问题,符合地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地理新闻这一重要课程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区域认知素养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途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应用地理新闻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阅读课程标准及相关文献,了解地理新闻和区域认知素养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同时分析地理新闻在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中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包括人教版2004年版及2019年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部分)、地理教学以及(包括新高考在内的各省市2010-2020年间文综卷的地理试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理新闻与区域认知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地理新闻素材作为背景材料培养及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频率呈递增趋势,应用地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第三部分:根据地理新闻和区域认知培养教学的实际,提出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途径,如合理获取、分类、整理地理新闻,在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地理新闻落实区域认知,借助不同主体的力量推进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等。另外,地理新闻的解读与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之间能互相促进,一方面充分挖掘地理新闻基本要素分析区域,能有效渗透、培育区域认知。相对应地,通过地理新闻培养的区域认识素养反过来也能更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地理新闻事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深入剖析地理新闻各个基本要素,是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途径。第四部分:结合运用地理新闻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途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地理新闻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指出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杞妃琼[9](2021)在《基于关联主义视角的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之下,地理学科是高中文科学生的必选科目。由于地理学科兼有理科性质的学科属性,文科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由此,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衔接在高考备考学习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文理分科的起始阶段如果实施了及时有效的地理教学衔接,对高考地理学科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地理这一学科来说是具有很多的好处的。本文在论文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比如文献研究法和针对学生的课程表现进行个案研究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上,主要采用关联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高二文理分科阶段文科学生和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高中文科学生学情和地理教师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造成文科地理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并从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难点及成因、高中文科学生地理学习难点及成因出发,提出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本研究从文科地理教师教学衔接角度和学生学习角度探究文科地理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提出文科地理教学衔接要遵循目标要求的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的整体关联性原则、因材施教实施教学原则、知识节点的针对性实施原则、构建知识网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得出,要做好文科地理教学衔接地理教师要以衔接阶段为节点,加强学科认知;贯穿图文信息能力培养,连接不同知识模块;形成良好的地理教育教学习惯,构建完整教学网络;增强教学衔接能力,完善教师知识网络;与时俱进把握高考动向,更新知识网络,提高教学实效。在文中以自然地理模块、人文地理模块、区域地理模块中部分内容作为案例对文科地理教学衔接进行探讨和验证。
陈韵竹[10](2021)在《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地理学习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以中学地理气候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地理课程标准、布卢姆目标分类等理论指导下,选择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聚焦气候知识,探索专题式学习法突破此教学疑难点。首先,发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初高中气候教学存在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盲目追求分数、高中生初中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地理要求不衔接等问题。第二,分析问题。中学气候知识系统由初高中气候概念、气候成因、气候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的影响等五个知识点构成,分别归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识,它们各自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五个层级,这种结构利于构建触类旁通的大气候专题,深化突破学生个性化疑难问题的小气候专题。第三,提出中学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的主体性、联系性、科学性、教育性等四个教学原则,以及五个教学策略:一、以概念大小和学情需要为依据构建专题,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复习活动,三、以知识属性为依据,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四、以优秀模式为要求,提高专题复习的实效性,五、以作业评价为手段,巩固专题复习效果。最后,实证研究证明,专题式复习教学具有高效整合知识考点、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等优点。
二、迁移理论和区域地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迁移理论和区域地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3)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二、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
(一)时事热点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分析 |
(二)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分析 |
(三)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三、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组成说明 |
1.案例来源与遴选 |
2.案例分析的目的 |
3.案例分析的视角 |
4.案例分析的方法 |
(二)案例分析过程 |
1.案例来源说明 |
2.案例分析过程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1.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
2.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视角 |
3.时事热点与地理活动的结合方式 |
4.时事热点与教学评价的联结手段 |
四、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
1.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 |
2.依据时事热点的特性 |
3.依据BOPPPS教学模型 |
(三)案例设计的呈现 |
1.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
3.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4.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 |
(四)案例设计的分析 |
1.案例中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
2.案例中时事热点选择分析 |
3.案例中时事热点应用分析 |
4.案例中课堂总结设计分析 |
五、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1.实施准备 |
2.实施过程 |
3.实施评价 |
(二)案例实施启示 |
1.丰富融合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手段 |
2.设计结合时事热点与内容线索的学案 |
3.充分预设时事热点中开放问题的生成 |
4.注重挖掘时事热点中深层思想的体现 |
六、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 |
1.立足课标选定时事热点主题 |
2.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 |
3.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
4.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 |
(二)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 |
1.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 |
2.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 |
3.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 |
4.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分析得出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 |
2.设计5 个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
3.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20 年上半年主要时事热点汇总表 |
附录2 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联系性分析 |
附录3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4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致谢 |
(4)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一)研究背景 |
1.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 |
2.区域地理在地理学中的重要位置 |
3.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核心素养的注重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思路 |
2.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一、相关理论 |
(一)区域地理理论 |
(二)教育评价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二、相关概念 |
(一)地理核心素养 |
(二)区域认知 |
1.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指标 |
2.区域尺度的划分 |
第三章 高考地理中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2016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
(二)综合题试题分析 |
二、2017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
(二)综合题试题分析 |
三、2018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
(二)综合题试题分析 |
四、2019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
(二)综合题试题分析 |
五、2020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区域认知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
(二)综合题试题分析 |
六、小结 |
第四章 高考地理区域认知素养试题的总体分析 |
一、近五年区域认知素养试题的呈现形式 |
二、近五年区域认知素养试题考查的知识分析 |
三、近五年区域认知素养水平的考查分析 |
(一)选择题区域认知素养水平分析 |
(二)综合题区域认知素养水平分析 |
四、高考地理试题区域认知素养考查的区域尺度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一、结论 |
二、启示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意义 |
2.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地理课堂作业 |
2.区域认知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内容分析 |
(一)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类型分析 |
1.学者们关于地理作业的分类 |
2.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类型划分 |
(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作业内容分析 |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
2.基于区域认知从课标和教材出发确定作业内容 |
三、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
(一)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说明 |
1.案例来源 |
2.案例分析目的 |
3.案例分析视角 |
4.案例分析方法 |
(二)案例分析 |
1.案例组成说明 |
2.案例分析过程 |
3.案例分析启示 |
(三)案例分析的几点启示 |
四、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 |
(一)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 |
1.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地理课堂作业案例设计呈示——《城乡空间结构》 |
2.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
(二)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步骤与策略 |
1.步骤 |
2.策略 |
五、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实施 |
(一)案例实施 |
1.实施过程 |
2.实施结果 |
(二)案例实施反思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案例汇总表 |
附录2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3 案例分析 |
附录4 案例设计 |
1.1 人口分布 |
1.2 人口迁移 |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
致谢 |
(6)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整理和复习策略分析 |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整理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
三、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 |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说明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四、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 |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组成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以《农业区位》为例 |
(三)高三地理一轮导学案设计策略 |
五、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实施 |
(一)“农业区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实施 |
(二)开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实施策略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 |
附录2:高三地理教材知识系统 |
附录3:高三地理一轮导学案案例分析表 |
致谢 |
(7)基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问题式教学 |
1.3.2 区域认知素养 |
1.3.3 教学诊断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问题式教学 |
2.1.2 区域认知素养 |
2.1.3 教学诊断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
2.2.3 有效教学理论 |
2.3 问题式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主要环节 |
3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量表构建 |
3.1 诊断量表构建原则 |
3.1.1 目标性原则 |
3.1.2 学科性原则 |
3.1.3 科学性原则 |
3.1.4 可操作性原则 |
3.2 诊断量表构建依据 |
3.2.1 地理课程标准 |
3.2.2 区域认知素养构成要素 |
3.3 诊断量表指标选取 |
3.3.1 一级指标试选取 |
3.3.2 二级指标试选取 |
3.3.3 指标的确定 |
3.4 诊断量表的权重确定 |
3.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4.2 基于yahhp软件的群决策管理进行权重计算 |
3.4.3 分析结果导出 |
3.4.4 权重确定 |
3.5 量表使用说明 |
3.6 量表信度检验 |
4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分析 |
4.1 诊断样本选取 |
4.2 诊断方法 |
4.3 诊断流程 |
4.4 诊断结果及分析 |
4.4.1 整体分析 |
4.4.2 教师维度具体诊断分析 |
4.4.3 学生维度具体诊断分析 |
4.5 教师教学行为的诊断问题总结 |
4.5.1 情境有效性不足,缺乏区域认知培养的氛围 |
4.5.2 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区域认识的层次引导 |
4.5.3 思维引导不充分,缺乏区域认知方法的指导 |
4.5.4 总结评价不重视,缺乏区域认知落实驱动力 |
4.5.5 迁移运用不开放,缺乏区域观渗透的深入性 |
4.6 学生学习行为的诊断问题总结 |
4.6.1 问题意识薄弱,获取区域要素信息能力不足 |
4.6.2 探究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薄弱 |
4.6.3 应用区域认识的方法和能力水平低 |
5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 |
5.1 问题式教学课堂构建原则 |
5.1.1 完整性原则 |
5.1.2 主体性原则 |
5.1.3 合作性原则 |
5.1.4 发展性原则 |
5.1.5 针对性原则 |
5.2 教师层面教学优化策略 |
5.2.1 架构关联性有效情境,提供区域认知落实的探究空间 |
5.2.2 预设高质量的问题链,关注学生区域认知的水平差异 |
5.2.3 进行思维的引导拓展,加强区域认知方法的整合提升 |
5.2.4 注重评价体系多元化,激发学生落实区域认知的动力 |
5.2.5 创设复杂新问题情境,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习得养成 |
5.3 学生层面学习优化策略 |
5.3.1 解析区域情境,提升自身获取地理解读信息能力 |
5.3.2 积极互动协作,促进学习共同体形成 |
5.3.3 整合知识体系,加强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训练 |
5.3.4 勤于问题探究,关注区域差异与联系 |
5.3.5 进行反思总结,习得区域认知方法 |
5.3.6 开阔地理视野,提升区域决策评价能力 |
6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
6.1 教学准备 |
6.2 《流域内部的协同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教学案例设计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指标构建的专家问卷 |
附录2 基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维度诊断量表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导出 |
附录4 诊断量表诊断标准 |
附录5 课堂观察课例网址汇总表 |
致谢 |
(8)地理新闻在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需要 |
二、地理学科特性的需要 |
三、地理高考的需要 |
四、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 |
五、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现状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地理新闻的研究 |
二、关于区域认知的研究 |
三、关于地理新闻为与区域认知相结合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区域认知素养 |
二、地理新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二、信息加工理论 |
三、学习迁移理论 |
第三章 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现状 |
第一节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第四节 在地理高考中的应用 |
一、地理新闻的频次、分值比重分析 |
二、区域认知各维度考查分析 |
三、地理新闻的类型分析 |
四、考查题目类型分析 |
第四章 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途径 |
第一节 收集地理新闻,感知区域认知 |
一、地理新闻的获取 |
二、地理新闻的分类 |
三、地理新闻的整理 |
第二节 剖析地理新闻,渗透区域认知 |
一、抓取地点信息,明确区域位置(where) |
二、聚焦事件、原因,分析区域特征(what、why) |
三、了解人、物要素,分析区域联系及差异(who) |
四、关注事件进展,谋求区域发展(when、how) |
第三节 运用地理新闻,实践区域认知 |
一、课前地理新闻素材:有效融入区域认知 |
二、课中地理新闻导学:深入渗透区域认知 |
三、课后地理新闻拓展:真正内化区域认知 |
第四节 协力推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 |
一、教师需丰富知识储备并掌握科学的策略 |
二、学生需提高学习意识和地理新闻解读能力 |
三、“家校社”需凝聚力量,协同共育 |
第五章 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效果评价 |
第一节 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设计评价 |
第二节 应用地理新闻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效果评价 |
一、效果评价目的 |
二、效果评价的对象 |
三、效果评价的方法 |
四、效果评价的流程 |
五、测验卷内容分析 |
六、效果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2019 年新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涉及的地理新闻汇总 |
附录B:2010——2020 年各版本地理高考地理新闻类题目汇总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9)基于关联主义视角的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三、相关研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衔接 |
二、教学衔接 |
三、文科地理教学 |
四、文科地理教学衔接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关联主义 |
二、建构主义 |
三、最近发展区 |
第三章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现状研究 |
第一节 调查情况说明 |
一、调查背景 |
二、调查目的与对象 |
三、调查方式和问卷收发情况 |
第二节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文科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
二、高中地理教师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三节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成因 |
一、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衔接梳理 |
二、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 |
三、高中文科学生地理学习难点及成因 |
第四章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
第一节 文科地理教学衔接原则 |
一、目标要求的量力性原则 |
二、教学内容的整体关联性原则 |
三、因材施教实施教学原则 |
四、知识节点的针对性实施原则 |
五、构建知识网络的循序渐进原则 |
第二节 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
一、从教师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的角度出发 |
二、从文科学生地理学习角度出发 |
第五章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案例设计 |
第一节 自然地理教学衔接设计—以《气候的形成与分布》为例 |
第二节 人文地理教学衔接设计—以《农业及其影响因素》为例 |
第三节 区域地理教学衔接设计—以《亚洲概况》为例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 |
附件一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调查 |
附件二 高中文科学生地理学习困难调查 |
附件三 高中地理教师文科教学衔接现状调查 |
致谢 |
(10)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气候教学问题突出亟需研究 |
二、气候内容的考试现状不容乐观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地理气候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一、地理气候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二、中学地理气候专题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中学地理气候学情现状 |
第一节 初中生气候学情调查分析 |
一、非专题式复习方法下初中生气候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作业 |
二、初中气候知识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
第二节 高中生气候学情调查分析 |
一、非专题式复习方法下高中生气候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
二、高中气候知识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三章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系统 |
第一节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内容构成 |
一、初中地理气候知识内容的构成分析 |
二、高中地理气候知识内容的构成分析 |
三、初、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的内在联系 |
第二节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地位分析 |
一、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 |
二、气候要素与其他地理要素均有关系 |
三、气候知识具有较高教学价值 |
第四章 中学地理气候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与应用案例 |
第一节 气候专题式复习教学基本原则 |
一、主体性原则 |
二、联系性原则 |
三、科学性原则 |
四、教育性原则 |
第二节 中学气候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 |
一、以概念大小和学情需要为依据构建专题 |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复习活动 |
三、以知识属性为依据,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
四、以优秀模式为要求,提高专题复习的实效性 |
五、以作业评价为手段,巩固专题复习效果 |
第三节 中学气候专题式复习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范例 |
一、范例选取 |
二、专题式复习在本节教学中的运用 |
第五章 专题式复习在高三气候知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观察对象 |
二、观察方法 |
三、实验计划 |
四、评价标准 |
五、评价流程 |
第二节 统计与分析 |
一、课堂观察量表的统计与分析 |
二、教学实验中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第三节 效果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迁移理论和区域地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问题式教学课堂评价量表的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研究[D]. 纪翌佳. 青岛大学, 2021
- [2]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刘冬玉. 鲁东大学, 2021
- [3]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D]. 王彬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D]. 奉桂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以2019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D]. 邬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D]. 孟凡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基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问题式教学诊断研究[D]. 刘欢欢.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地理新闻在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 唐洁颖.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9]基于关联主义视角的高中文科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 杞妃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D]. 陈韵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