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交建集团研讨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徐瑞雪[1](2020)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世界上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间交往日益频繁,推动了沿线国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开展了一大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工程项目的开展对参与其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遵循“需求分析-能力模型建构-实践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首先,从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三个维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需求;其次,基于能力结构模型和胜任力模型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主题相关文献,国内走向沿线的企业调研材料以及关注“一带一路”开展研究的专家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尝试从知识、技能、素质和文化四个维度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化能力模型;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了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经验较为丰富的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作为案例,从培养目标,培养举措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内高校“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有益经验和不足;最后,以“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为“靶子”,针对当前高校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从重塑“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培养目标,建构理论、实践、跨文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实践型师资团队,完善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提升策略。
胡明[2](2018)在《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云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工作也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支柱和命脉,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云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云南省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加强对云南省国有企业的监督,特别是强化国企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更好保障云南省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有利于营造云南省国有企业风清气正的改革发展环境,对云南省国有企业全面落实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对云南省国有企业概念的界定、腐败形式和特点的研究,对纪检监察工作概念和对象的界定、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特点的研究,从不同时期、层面、手段等维度,回顾总结云南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历程,运用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制度反腐理论、廉洁文化理论,分析总结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具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对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一是要加强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重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建立对“烟、茶、玉、矿”等特色领域、健全对“能源、交通”等支柱行业、完善对“人、财、物”等重点方面的国企纪检监察制度;二是要推动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建立分层分类的党风廉政教育体系,以控制决策权、执行权为切入点,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三是要深化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队伍的配备与建设,不断健全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人员建设配备,优化整合内部监督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加强对纪检监察人员的培训学习;四是要巩固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廉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整合国企廉洁文化建设的力量,建立国企廉洁文化长效机制,拓展国企廉洁文化内容载体。
刘小春[3](2017)在《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中央企业也是全面依法治国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践行者。新形势下,中央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改革重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只有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的法治化,才能使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是指中央企业、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法律的框架内,运用法治的思维与法治的方式,不断完善、创新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使公司达到良好治理状态的一个过程。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实质是在法治的范畴内选择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协调与平衡中央企业各相关方利益的治理模式。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优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巩固中央企业的竞争优势、加快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源上治理中央企业腐败问题。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中央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的法治化有着良好的外部动因。中央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是一个法学范畴,中央企业的产权保护则必须依靠法治,这是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内部动因。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法治的价值,并与公司治理的目标相一致。中央企业因其属性上的双重性(公司性与公共性)、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公司治理法律依据的多样性,导致其公司治理法治化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维度、治理机制以及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与一般公司治理存在较大差异。中央企业的公司治理在维度上呈现出网状的、立体的、复合型的特点,在机制上则更多的是体现监督和制衡。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有其特殊的实现路径。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以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治理机制的法治化为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在法人治理结构法治化方面,通过确立中央企业董事会的中心地位、优化外部董事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落实监事会监督职责、明确党组织参与中央企业治理的法定地位以及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路径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建设。在内部治理机制法治化方面,主要通过内控机制有序化、激励机制合理化、内部监督机制高效化来实现。对于外部治理机制法治化,主要从出资人监管法律化、第三方治理制度化与信息公开规范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罗志荣[4](2016)在《构建引领新常态的中国企业文化——中外企业文化2015重庆峰会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1月15—17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重庆银行协办的"‘十二五’企业文化总结暨专项文化建设——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在重庆召开。峰会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以来有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明确"十三五"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任务,探索专项文化建设的规律与
余艺[5](2015)在《基于AHP+TOPSIS法的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直接推动着经济的增长;建筑业在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筑业生产产品能有效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然而建筑业生产活动同时又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建筑企业作为我国建筑业的若干组成部分,其生产技术落后、节能意识薄弱与资源利用率低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本身及整个建筑行业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正是基于我国当下国情与企业发展态势,论文立足于建筑企业,从微观层面研究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企业特点,提出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并对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根据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需要,综合采用文献参考与专家咨询法,论文构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层面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分析阐述了各指标涵义及选取原因。在比较分析已使用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找出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论文将AHP+TOPSIS模型引入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采用前人已广泛使用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相对权重,再使用TOPSIS模型以评价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弥补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常用模型和方法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的不足。最后,论文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实例评价与分析,通过中国铁建2009-2013年纵向时间轴分析,并与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两家企业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综合测评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对比,证明了AHP+TOPSIS用于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指导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李春雷[6](2012)在《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研究 ——以长沙市隧道管理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修建的隧道数量和里程都在不断增长,处于交通咽喉部位的隧道,具有安全隐患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当前,国家关于隧道的管理下发了一系列行政的规范性文件,但具体执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隧道管理规则,仍是急需健全和完善的“瓶颈”。因此,加强地方隧道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对于提高隧道管理水平,减少隧道灾害程度,确保隧道安全运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公共管理新策略理论”、“责任行政控制机制理论”,国家关于公益设施管理的市场化思想、法制化思想和“两型化”思想,以及隧道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长沙市隧道管理现状及其经验、特点展开分析,发现地方隧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理念冲突、队伍结构失调、运行监管松懈、应急救助缓慢,主要原因是思想管理无章法、队伍管理不专业、运营管理缺细则、应急管理缺联动,归根结底,是从管理理念到管理过程,都缺乏应有的科学的地方管理规范。针对上述不规范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地方隧道的规范化管理,其主要设计思路是,一要强化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的理念与标准,二要明晰隧道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三要完善地方隧道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为了实现上述规范化管理的思想,还必须选择科学实效的实施途径。一是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机构;二是健全专业队伍,加强管理培训;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二、省交建集团研讨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交建集团研讨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框架 |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6.3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能力模型的相关研究 |
2.1.1 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 |
2.1.2 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
2.1.3 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
2.2 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
2.2.1 培养主体的研究 |
2.2.2 培养内容的研究 |
2.2.3 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需求分析 |
3.1 社会政治环境方面 |
3.2 经济文化环境方面 |
3.3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 |
4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 |
4.1 模型建构过程 |
4.1.1 一级指标的确定 |
4.1.2 二级指标的筛选 |
4.1.3 能力模型的核定 |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2.1 权重计算过程 |
4.2.2 指标权重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5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
5.1 案例研究设计 |
5.1.1 案例选定 |
5.1.2 资料收集 |
5.2 清华大学 |
5.2.1 培养目标 |
5.2.2 培养举措 |
5.2.3 保障机制 |
5.2.4 案例小结 |
5.3 西南交通大学 |
5.3.1 培养目标 |
5.3.2 培养举措 |
5.3.3 保障机制 |
5.3.4 案例小结 |
5.4 西安交通大学 |
5.4.1 培养目标 |
5.4.2 培养举措 |
5.4.3 保障机制 |
5.4.4 案例小结 |
5.5 大连理工大学 |
5.5.1 培养目标 |
5.5.2 培养举措 |
5.5.3 保障机制 |
5.5.4 案例小结 |
5.6 重庆交通大学 |
5.6.1 培养目标 |
5.6.2 培养举措 |
5.6.3 保障机制 |
5.6.4 案例小结 |
5.7 案例研究总结 |
5.7.1 有益经验 |
5.7.2 存在不足 |
5.8 本章小结 |
6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策略 |
6.1 重塑“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目标 |
6.2 建构三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
6.3 打造两化一型师资团队 |
6.4 完善三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云南省国有企业 |
2.1.1 国有企业概念 |
2.1.2 国有企业腐败形式 |
2.1.3 云南省国有企业腐败特点 |
2.2 纪检监察基本理论 |
2.2.1 纪检监察概念 |
2.2.2 纪检监察的对象 |
2.2.3 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特点 |
2.3 反腐败的基本理论 |
2.3.1 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
2.3.2 制度反腐败理论 |
2.3.3 廉洁文化理论 |
3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
3.1 政治意义 |
3.1.1 有效贯彻全面从严治党 |
3.1.2 推进政治管理科学化 |
3.1.3 改善国企政治生态 |
3.2 经济意义 |
3.2.1 强化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
3.2.2 规范国企生产经营业务 |
3.2.3 提高国企利润效益 |
3.3 社会意义 |
3.3.1 塑造国企清廉形象 |
3.3.2 提升国企品牌知名度 |
4 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历程 |
4.1 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
4.2 政策法律基础的发展历程 |
4.2.1 国家层面 |
4.2.2 云南层面 |
4.2.3 企业层面 |
4.3 职能手段的发展历程 |
4.3.1 法律手段 |
4.3.2 纪律手段 |
4.3.3 教育引导 |
5 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
5.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 |
5.1.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基础薄弱 |
5.1.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系统监督力量整合不深 |
5.1.3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权力未受到有效监督 |
5.1.4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效率不高 |
5.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问题的影响分析 |
5.2.1 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
5.2.2 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 |
5.2.3 对企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
5.2.4 对企业名誉形象的影响 |
5.3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
5.3.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5.3.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监督体制机制不完善 |
5.3.3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选拔考核机制不完善 |
5.3.4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权责定位模糊 |
6 深化云南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防治腐败的对策及建议 |
6.1 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重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6.1.1 建立对“烟、茶、玉、矿”等特色领域的国企纪检监察制度 |
6.1.2 健全对“能源、交通”等支柱行业的国企纪检监察制度 |
6.1.3 完善对“人、财、物”等重点方面的国企纪检监察制度 |
6.2 推动国企纪检监察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
6.2.1 建立分层分类党风廉政教育体系,创新发展“不想腐”的机制 |
6.2.2 以控制决策权、执行权为切入点,创新发展“不能腐”的机制 |
6.2.3 加大对腐败案件发现查处力度,创新发展“不敢腐”的机制 |
6.3 深化国企纪检监察人员队伍的配备与建设 |
6.3.1 健全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强化人员配备 |
6.3.2 优化整合内部监督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 |
6.3.3 加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素质 |
6.4 巩固国企纪检监察廉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
6.4.1 整合国企廉洁文化建设的力量 |
6.4.2 建立国企廉洁文化长效机制 |
6.4.3 拓展国企廉洁文化内容载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概述 |
2.1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涵义 |
2.1.1 公司治理的概念 |
2.1.2 法治与法治化的理解 |
2.1.3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实质 |
2.2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
2.2.1 优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需要 |
2.2.2 巩固中央企业竞争优势的需要 |
2.2.3 加快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
2.2.4 从根源上治理中央企业腐败问题的需要 |
第3章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依据 |
3.1 理论依据之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
3.1.1 市场经济是靠法治保障的自由经济 |
3.1.2 市场经济是靠法治保障的契约经济 |
3.1.3 市场经济是靠法治保障的竞争经济 |
3.1.4 中央企业的市场行为需要法治保障 |
3.2 理论依据之二:产权保护法治化 |
3.2.1 产权是一个法学范畴 |
3.2.2 产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
3.2.3 中央企业的产权保护必须依靠法治 |
3.3 理论依据之三:公司治理的法治价值 |
3.3.1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价值位阶 |
3.3.2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效率价值 |
3.3.3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公平价值 |
3.3.4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安全价值 |
3.3.5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价值冲突与解决 |
第4章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的特殊性 |
4.1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特殊性的逻辑前提 |
4.1.1 中央企业性质的双重性 |
4.1.2 中央企业股权结构的特殊性 |
4.1.3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依据具有多样性 |
4.2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目标的特殊性 |
4.2.1 实现“法治央企”战略目标 |
4.2.2 还原中央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
4.2.3 加强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 |
4.3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主体的特殊性 |
4.3.1 特殊的治理主体 |
4.3.2 常规治理主体的特殊性 |
4.4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维度与机制的特殊性 |
4.4.1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维度的特殊性 |
4.4.2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特殊性 |
4.5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实现的特殊路径 |
4.5.1 中央企业公司治理可以借鉴一般公司治理原则 |
4.5.2 从法人治理结构到公司治理机制全方位法治化 |
第5章 中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法治化 |
5.1 中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不足 |
5.1.1 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的历史沿革 |
5.1.2 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
5.1.3 中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足 |
5.2 法人治理结构的域外比较分析 |
5.2.1 美国模式 |
5.2.2 欧洲国家模式 |
5.2.3 亚洲国家模式 |
5.2.4 域外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
5.3 中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法治化的基本路径 |
5.3.1 确立中央企业董事会的中心地位 |
5.3.2 优化外部董事制度 |
5.3.3 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
5.3.4 落实监事会监督职责 |
5.3.5 明确党组织参与中央企业治理的法定地位 |
5.3.6 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5.4 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影响 |
5.4.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
5.4.2 混合所有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5.4.3 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 |
5.4.4 混合所有制下法人治理结构的“国—民”冲突问题 |
第6章 中央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法治化 |
6.1 内控机制有序化 |
6.1.1 中央企业内控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
6.1.2 企业内控机制的国外经验借鉴 |
6.1.3 内控机制有序化的建议 |
6.2 激励机制合理化 |
6.2.1 中央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
6.2.2 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6.2.3 激励机制合理化的建议 |
6.3 内部监督机制高效化 |
6.3.1 强化中央企业党组织的监督职责 |
6.3.2 确保中央企业党内监督的独立性 |
6.3.3 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内部监督体系 |
第7章 中央企业外部治理机制法治化 |
7.1 出资人监管法律化 |
7.1.1 中央企业出资人监管法律体系现状及不足 |
7.1.2 域外国有企业出资人监管的经验借鉴 |
7.1.3 中央企业出资人监管法律化的建议 |
7.2 第三方治理制度化 |
7.2.1 中央企业第三方治理制度化的必要性 |
7.2.2 中央企业第三方治理现状及问题 |
7.2.3 第三方治理制度化的路径 |
7.3 信息公开规范化 |
7.3.1 中央企业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
7.3.2 中央企业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问题 |
7.3.3 中央企业信息公开的国际经验借鉴 |
7.3.4 中央企业信息公开规范化的对策 |
结论与不足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5)基于AHP+TOPSIS法的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1.2.2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1.2.3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建筑企业可持续相关理论基础与发展现状 |
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
2.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2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内涵 |
2.3 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3.1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
2.3.2 我国建筑企业规模分析 |
2.3.3 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装备分析 |
2.3.4 我国建筑企业环境及资源消耗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
3.1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1.2 企业经营与组织管理的指导作用 |
3.1.3 已使用建筑业及建筑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借鉴作用 |
3.2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3.2.1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
3.2.2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阐释 |
3.3 本章小结 |
4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
4.1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模糊评价法 |
4.2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
4.2.2 TOPSIS法评价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4.3 本章小结 |
5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实例分析 |
5.1 企业背景及数据来源 |
5.1.1 企业背景 |
5.1.2 横向对比企业的选取 |
5.1.3 数据来源 |
5.2 AHP+TOPSIS模型求解 |
5.2.1 采用AHP确定指标权重 |
5.2.2 TOPSIS法评价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影响因素分析 |
5.3.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4 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战略措施 |
5.4.1 抓住历史机遇,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
5.4.2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项业务共同发展 |
5.4.3 注重风险预控,坚持“走出去”战略 |
5.4.4 加强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 |
5.4.5 加大环保研发与投入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关于建筑企业可持续的调查问卷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研究 ——以长沙市隧道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的理论依据 |
1.1 公共管理理论 |
1.1.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 |
1.1.2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理论 |
1.1.3 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理论 |
1.2 国家公益设施管理思想 |
1.2.1 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思想 |
1.2.2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制化思想 |
1.2.3 公共事业管理的“两型化”思想 |
1.3 国家隧道管理文件精神 |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
1.3.2 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
第二章 长沙市隧道管理现状调查 |
2.1 长沙市隧道管理现状 |
2.1.1 长沙市隧道现状 |
2.1.2 长沙市隧道管理概况 |
2.2 长沙市隧道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与特点 |
2.2.1 主要经验 |
2.2.2 基本特点 |
2.3 长沙市隧道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1 主要问题 |
2.3.2 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设计 |
3.1 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的理念与标准 |
3.1.1 强化安全管理与制度管理“两位一体”的规范化理念 |
3.1.2 建构“运行安全”与“两型化”并重的规范化标准 |
3.2 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的主体内容 |
3.2.1 人员配备规范化 |
3.2.2 制度管理规范化 |
3.2.3 过程控制规范化 |
3.2.4 现场管理规范化 |
3.3 地方隧道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 |
3.3.1 责任控制体系 |
3.3.2 安全控制体系 |
3.3.3 管理控制体系 |
第四章 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的主要途径 |
4.1 整合管理资源 优化管理机构 |
4.1.1 将法律·制度·人力·信息四大资源有机组合 |
4.1.2 建立职责规范严谨配套的隧道管理机构 |
4.2 健全专业队伍 加强管理培训 |
4.2.1 以专业化标准和人员准入制度优化专业队伍 |
4.2.2 建立完善专业队伍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制度体系 |
4.3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监督机制 |
4.3.1 着力完善安全、资料、人员、财务管理制度 |
4.3.2 着力建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省交建集团研讨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 徐瑞雪. 浙江大学, 2020(12)
- [2]云南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胡明. 云南大学, 2018(01)
- [3]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法治化研究[D]. 刘小春. 湖南大学, 2017(06)
- [4]构建引领新常态的中国企业文化——中外企业文化2015重庆峰会综述[J]. 罗志荣. 企业文明, 2016(01)
- [5]基于AHP+TOPSIS法的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 余艺. 重庆大学, 2015(06)
- [6]地方隧道管理规范化研究 ——以长沙市隧道管理为例[D]. 李春雷. 中南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