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疗对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者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秦林[1](2021)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肾母细胞瘤转移侵袭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为儿童常见的恶性胚胎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涉及基因改变,染色体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近年来,研究表明TGF-β1在WT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细胞的侵袭能力相关。但是,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TGF-β1在WT中表达的意义,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对WT差异性基因进行分析,寻找TGF-β1介导的下游基因表达,利用WT细胞及动物模型,对TGF-β1受体及下游基因进行干预,阐明TGF-β信号通路在WT发生和发展的意义,为临床综合治疗WT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第一部分:检测WT中TGFβ/Smad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与临床资料相关性,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检测其对WT肿瘤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影响:(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0例肾母细胞瘤及癌旁对照组织样本TGFβ1和P-smad2/3表达水平;(2)采用CCK-8,划痕实验,侵袭实验和流式凋亡实验分别检测TβRI抑制剂,TGFβ激动剂对G40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3)构建WT动物模型,检测TβRI抑制剂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抑制剂对肝肾功代谢影响。第二部分:利用GEO及TCGA数据库筛选肾母细胞瘤核心基因:(1)采用R studio软件分别对GEO肾母细胞瘤数据集(GSE66405,G SE73209)和TCGA-Target-WT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差异性表达基因筛选,寻找三个数据集共同上下调基因;(2)采用David分析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富集的肿瘤信号通路;(3)利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进行蛋白交互网络分析,寻找到核心基因,GSEA分析核心基因受调控的上游基因;(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肾母细胞瘤核心基因的表达情况;(5)体外构建si-RNA模型,CCCK8,划痕实验和周期实验检测其对WT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第三部分:检测TGFβ1,c-MYC及CDC20在WT中表达相关性,抑制WT中TGFβ信号通路,检测其对下游MYC/CDC20介导细胞周期和EMT的影响:(1)WB检测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TGFβ1和cMYC和CDC20表达情况,Spearman分析其蛋白表达相关性;(2)采用TβRI抑制剂干预WT细胞系及荷瘤小鼠模型,WB检测及IP检测下游EMT相关蛋白(E-cad,N-cad,β-cat,CK)表达情况;(3)采用R as蛋白抑制剂干预WT细胞系,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情况;(4)沉默G401和SK-NEP-1中CDC20基因后,检测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TGF-β1,P-Smad2/3蛋白在WT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患儿临床分期与肿瘤侵袭转移明显相关;(2)抑制TGF-β1受体I能够明显减少WT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增加肿瘤的凋亡能力;(3)通过荷瘤小鼠实验,采用TβRI抑制剂能够明显减少肿瘤组织的增殖,且抑制剂不具有肝肾功损害。第二部分:(1)本部分研究发现GSE66405,GSE73029,TCGA-T arget-WT共同上下调基因为44个和272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Ce ll cycle,Cell division cycle。(2)蛋白交互网络分析Top链接基因发现CDC20核心,且有更多关联性,其主要受上游MYC等基因调控。(3)si-CDC20转染WT细胞系G401及SK-NEP-1能够显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同时,细胞在G2/M期停滞。第三部分:(1)TGFβ1和c-MYC和CDC20在WT中均表达增高,且三者具有正相关性;(2)抑制Ras蛋白后能够明显减少c-MYC,C DC20蛋白表达,并增加G2/M期蛋白(Securin and Cyclin B1 and C yclin A)表达水平;(3)抑制TβRI能减少N-cad,SMA,MMP7,β-cat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增加E-cad,CK表达表达;(4)si-CDC20能够明显增加WT细胞G2/M期蛋白(Securin and Cyclin B1 and Cyclin A))表达水平。结论:WT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增殖,转移和侵袭的原因,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通路后能够明显减少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涉及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Myc/CDC20造成细胞紊乱及TGFβ介导的肿瘤EMT。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2](2020)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蒋鸿飞[3](2020)在《保留肾上腺在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初步探索》文中提出目的: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是常见的儿童腹膜后肿瘤,发病率约0.8/100 000,绝大多数在1-3岁发病。30多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得不断深入,患儿的5年整体存活率由25%提高到接近90%。随着总体生存率的提升,现代医学开始聚焦于精准化切除及患儿治疗后的生存状况。本文章通过分析本中心所收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在一期行患肾根治性切除时,保留与切除肾上腺所带来的病情转归是否存在差异;从而得出在行肿瘤根治术时,是否有必要同时切除同侧肾上腺。方法:统计并分析本中心2003年-2018年所收治的肾母细胞瘤。统计数据包括患儿基本情况、肿瘤特征(形态、位置)、术中情况、组织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患儿随访结果(术后发育情况、肾功能、五年总体生存率、盐皮质激素水平及糖皮质激素水平,个别患儿完善放射性肾图检查)。结果:共收集147名肾母细胞瘤患儿,男性患儿75名,女性患儿72名;平均确诊月龄为42±27月;平均随访时间63±8.6月。共89名患儿在一期手术时同时切除同侧肾上腺,其中临床III期患儿有35名(III期患儿47名,占74.47%),临床IV期患儿17名(IV期患儿24人,占70.83%)。术后病检结果示2名患儿肾上腺被肿瘤浸润(1.36%),病检阳性患儿均为临床III期。共有33名患儿在随访过程中死亡,临床I期2名,II期8名,III期14名,IV期9名。一期手术时切除肾上腺与保留肾上腺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997)。结论:在各临床分期中,保留肾上腺对患儿总体生存率无影响。故肿瘤与同侧肾上腺分界清晰时,应予以保留肾上腺。若肿瘤与同侧肾上腺关系密切,或术中破溃时,可予以一并切除。
祝永康[4](2019)在《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肾母细胞瘤属胚胎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双侧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占肾母细胞瘤的3%10%,发病年龄低于单侧肾母细胞瘤,其治疗相对复杂且生存率更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预后较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国内缺乏相关大宗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围术期变化、随访情况,提高对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经临床确诊的双侧肾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理分型、手术情况、化疗方案、随访转归,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分组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对有意义生存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对进行生存分析,取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共收治15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男性患儿9例(9/15,60%),女性患儿6例(6/15,40%),男女比例3:2。最小发病年龄3月,最大发病年龄25月,平均发病年龄为10.2±6.3月。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4例(14/15,93.33%),其余临床表现为血尿、腹痛、贫血、乏力、肿瘤压迫症状等。肾脏肿瘤最大直径大小不一,最大130mm,最小25mm,平均值为80±28.5mm。伴发畸形者6例(6/15,40%),其中1例伴发偏身肥大,4例伴发单侧或双侧隐睾,2例隐睾合并尿道下裂,1例双侧虹膜缺如。截至本研究随访结束,长期存活者6例,最长存活时间已达12年。无伴发畸形的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3年生存率为77.78%,伴发畸形者3年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型(FH)和预后不良型(UH)3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行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发病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早于单侧肾母细胞瘤,腹部肿块是主要首发症状;2.是否伴发畸形是影响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伴发畸形者预后明显差于未伴发畸形者;组织病理学分型可用于预测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FH型预后好于UH型;3.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较单侧肾母细胞瘤差,3年生存率为53.3%。
杨洁[5](2019)在《40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采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改进诊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肾母细胞瘤预后及长期生存。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本单位4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基本临床资料,均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长期随访了其中36名患儿的预后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患儿发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有无放疗史等分别与预后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ng-rank检验。结果:1.4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男性18例(45%),女性22例(55%),平均发病年龄为3.4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岁。主要症状为腹部肿物者共22例(55%),肉眼血尿者14例(35%),腹痛者2例(5%),发热伴腹胀者2例(5%)。2.40例患儿均行穿刺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活检,确诊为肾母细胞瘤。其中36例根据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ational Wilms’Tumor Study Group,简称NWTSG)标准行病理组织学分型,其中预后良好型(favorable histology,FH)31例(86.1%),预后不良型(unfavorable histology,UFH)4例(11.1%),具体组织学类型无法明确者l例(2.8%)。3.纳入随访标准的36例患儿均参照NWTSG-5方案进行临床分期,其中II期患儿15例(41.6%),III期患儿5例(14%),Ⅳ期患儿16例(44.4%),其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分别为84.8%、60%、35.8%。无Ⅰ期、V期患儿。4.入组患儿中有放疗指征者共22人,其中按方案实际接受放疗者共14人,另外8例未按方案接受放疗,两组5年EFS分别为70.7%、16.7%。5.除早期资料不足及自行中断治疗的患儿,共长期随访36人,其中完全缓解21例(58.3%),部分缓解3例(8.3%),复发并带瘤生存4例(11.1%),治疗中进展8例(22.2%),其中7例出现合并症死亡。本组患儿5年累计生存率为73.3%。6.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肾母细胞瘤患儿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分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放疗指征患儿是否执行放疗分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与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2.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放疗指征的患儿是否执行放疗均可影响肾母细胞瘤的预后。3.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EFS呈下降趋势,预后越差;有放疗指征的患儿执行放疗较未执行者5年EFS明显升高。4.本单位应用WT-2009诊疗建议,患儿总生存率较前提高;WT-2016在此方案基础上改进,待进一步采集病例后可行比对分析。
王天怡[6](2018)在《儿童恶性肿瘤临床及致病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在检测儿童白血病BCR-ABL1融合基因及相关基因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在规范化诊治下儿童肝母细胞瘤(HB)及复发性肾母细胞瘤(WT)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第一部分搜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初诊的,由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诊BCR-ABL1阳性的白血病患儿标本,利用靶向捕获NGS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融合和突变基因信息并进行Sanger验证。第二部分回顾性研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0年6月至2015年6月HB,2006年4月至2016年6月复发性WT患儿临床、远期结局及预后,生存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共搜集120例BCR-ABL1阳性标本,60例CML,54例ALL,4例混合型白血病,2例AML。靶向NGS测到BCR-ABL1阳性的有105例(87.5%),M-bcr有68例,m-bcr有37例;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ABL1,9/120(7.5%)例共测到11种ABL1基因突变,10种位于ABL1激酶区。2.共纳入74例HB。男45例,女29例,中位年龄1.7岁。中位随访39.6(4.1~135.3)月。完全缓解(CR)59例,死亡9例。5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3.4%和77.2%。低危组(18例)和高危组(56例)5年EFS分别为100%和71.1%(P=0.03)。肿瘤完整切除术后3个疗程后AFP是否恢复正常,其5年OS分别为88.4%和75%(P=0.024)。高危组初诊血小板,乳酸脱氢酶和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3.共纳入15例复发WT。男5例,女10例,中位年龄3.8岁。首诊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7例。中位随访34.6(12.5~132.7)月。初诊到复发经历中位7.9(3.1~17.9)月。4例原位复发,9例转移性复发,2例原位并转移复发。8例CR,3例复发/进展,4例死亡。5年OS和EFS分别为70%和52%。是否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的5年EFS分别为51%和53%。是否早期复发(初诊6月内)的5年EFS分别为38%和56%。结论:1.靶向捕获NGS可以较全面提供BCR-ABL1的融合及基因突变信息,ABL1基因是最常见的相关突变基因。2.儿童HB预后与国外有可比性。肿瘤完整切除术后3个疗程后AFP是否恢复正常同预后相关。3.儿童复发性WT FH型再治有50%的长期生存率。未明确ABMT疗效。
杨媛[7](2018)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水平,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不同途径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患儿术后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住院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及其照护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儿及其照护者出院后采取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护理方式;干预组患儿及照护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自出院前一天至出院后第12周,在干预前、干预三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儿术后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监测患儿干预前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调查患儿照护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向患儿照护者发放问卷,研究者对问卷进行收集,发现存有漏项以及逻辑错误时,再请其重新填补直至审核正确。采集来的数据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分类变量数据以频数表示,组间对比以t检验表示;对比采取独立样本t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87例患儿及其照护者纳入研究,干预组44例,对照组43例,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干预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12周后,干预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儿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干预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12周后,干预组患儿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患儿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化疗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各种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减少(对照组静脉炎和脱发皮疹除外),干预组较前明显降低,并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患儿照护者对延续护理满意的有34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77.27%;对照组的患儿照护者满意的有23例,一般15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为53.49%。干预组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照护者健康知识得分平均分为23.71+2.59分;对照组照护者健康知识得分平均分为19.98+3.34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能持续关注患儿及照护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术后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2.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儿照护者的相关健康知识和护理能力,降低患儿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照护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会会[8](2017)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肺转移临床特点及发生肺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WT患者发生肺转移的高危因素,为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总结WT患者发生肺转移的生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武警总医院儿科经病理确诊的91例WT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36例,中位年龄26(3-144)月。按照是否发生肺转移将91例WT患者分为肺转移组和无肺转移组。搜集、整理两组患儿首次就诊时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首发症状及初诊时肿瘤体积等。结果1.一般情况:91例WT患儿中肺转移组18例(19.8%),男11例,女7例,中位年龄45.5(6-144)月;无肺转移组73例(80.2%),男44例,女29例,中位年龄24(3-120)月。2.单因素相关因素分析:年龄≤24月:肺转移组3例(16.7%),无肺转移组39例(53.4%);>24月:肺转移组15例(83.3%),无肺转移组34(46.6%),P值<0.05。肿瘤负荷≥1000ml:肺转移组12例(66.7%),无肺转移组26(35.6%);<1000ml:肺转移组6例(33.3%),无肺转移组47例(64.4%),P值<0.05。术后分期:肺转移组II、III期15例(83.3%);无肺转移组II、III期39例(53.4%),P值<0.05。在性别、病理组织学危险度、首发症状(腹部包块及其他分组,如血尿、腹痛、发热、便秘等)及发病部位方面,P值>0.05。3.疗效: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肺转移组的生存时间平均值是40.931月(95%置信区间,22.948-58.913月);无肺转移组生存均值是103.539月(95%置信区间,90.799-116.279月)。肺转移组18例:2例CR,3例PR,11例PD死亡,2例失访;无肺转移组73例:60例CR,10例复发(复发时间多在治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死亡12例(复发死亡6例,PD死亡6例),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5例失访。肺转移组18例死亡11例,总生存率是38.9%;无肺转移组73例,死亡13例,总生存率是82.2%。肺转移组2年OS(36.1%)低于无肺转移组2年OS(86.0%)。结论WT肺转移患儿发病年龄大于无肺转移患儿;WT肺转移患儿初诊时肿瘤体积大、腹部分期为II、III期者多见;WT肺转移患儿较无肺转移总生存率低,预后差。
李振武,李明磊,孙宁,张潍平,黄澄如,白继武,田军,宋宏程,李宁[9](2012)在《合并静脉瘤栓的儿童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合并静脉瘤栓的儿童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例合并静脉瘤栓的肾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从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腹部包块及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仅1例存在可能与瘤栓相关的腹壁静脉曲张表现。15例通过CT术前确诊静脉/心房瘤栓,腹部B超诊断14例。13例经过术前4~8周以长春新碱+更生霉素为主的化疗后,6例瘤体及瘤栓缩小。15例全部成功行手术切除瘤肾及静脉或心房瘤栓,其中1例行深低体温体外循环下心房瘤栓取出术,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无相关并发症。术后根据NwTS4分期标准及不同病理类型给予规律放化疗,目前随访到的9例中8例无瘤存活,最长超过5年。结论采用肾脏肿瘤根治及静脉瘤栓取出术配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是小儿肾脏肿瘤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韩亚丽,汤静燕[10](2012)在《儿童癌症成人过渡及长期随访诸多问题》文中研究说明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为每年100/106~130/10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儿童期主要的死亡原因。与成人恶性肿瘤相比,儿童恶性肿瘤的类型有很大的差异:成人以胃、肺、肝、乳房等脏器的腺癌和上皮性癌症为主,而儿童则以淋巴造血系统的白血病、淋巴瘤和起源于中外胚层的非上皮性肿瘤(如脑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为常见,约占92%,其中白血病占30‰~35%[1]。
二、放疗对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者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疗对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者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肾母细胞瘤转移侵袭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TGF-β/Smad信号介导肾母细胞瘤转移和侵袭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基于GEO和 TCGA数据库对肾母细胞瘤差异基因筛选与鉴定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TGF-β调控MYC/CDC20 引起肾母细胞瘤细胞周期紊乱及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肾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靶及靶向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保留肾上腺在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4)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资料获取方法 |
2.3 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标准 |
2.4 治疗方案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不同资料分组五年生存率的差异 |
4 讨论 |
4.1 临床一般特点和肾母细胞瘤病 |
4.2 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 |
4.3 术前化疗 |
4.4 肿瘤切除术式的选择 |
4.5 术后放化疗的选择 |
4.6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4.7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复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 |
1 引言 |
2 分子生物学进展 |
2.1 双侧肾母细胞瘤和易感综合征 |
2.2 双侧肾母细胞瘤和WT1 基因 |
2.3 双侧肾母细胞瘤和IGF2 基因 |
2.4 目前发现的WT相关基因 |
2.5 NRs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转归 |
3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
3.1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一般临床特点 |
3.2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 |
3.3 双侧肾母细胞瘤与终末期肾病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40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治及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儿童恶性肿瘤临床及致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导论 |
第一部分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检测BCR-ABL1 融合基因及突变中的应用 |
1.绪论 |
2.材料 |
2.1 临床及样本资料 |
2.2 主要仪器 |
2.3 主要试剂 |
2.4 数据分析软件及网址 |
3.实验方法 |
3.1 基因组DNA提取 |
3.2 DNA片段化 |
3.3 Qubit精确定量DNA浓度 |
3.4 构建高质量DNA文库 |
3.5 DNA文库与探针杂交 |
3.6 捕获及富集目的基因 |
3.7 NG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3.8 Sanger测序验证 |
3.9 ABL1基因复合突变验证 |
4.结果 |
4.1 NGS数据质量分析 |
4.2 融合基因分析 |
4.3 突变基因分析 |
4.4 ABL1基因突变分析 |
5.讨论 |
第二部分 儿童恶性肿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第一章 儿童肝母细胞瘤长期随访研究 |
1.绪论 |
2.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分组及治疗方案 |
2.3 疾病状态评估 |
2.4 患儿管理 |
2.5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和情况 |
3.2 远期随访生存率 |
3.3 危险度分组及是否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
3.4 AFP的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
3.5 初诊血小板计数与HB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
3.6 初诊乳酸脱氢酶水平与HB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
3.7 初诊铁蛋白水平与HB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
4.讨论 |
第二章 儿童肾母细胞瘤复发后再治疗长期随访研究 |
1.绪论 |
2.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 |
2.3 疾病状态评估 |
2.4 患儿管理及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和情况 |
3.2 复发后远期随访及生存分析 |
3.3 再次手术对复发WT生存率的影响 |
3.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对复发WT生存率的影响 |
3.5 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对复发WT生存率的影响 |
4.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7)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延续护理研究进展 |
1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研究现状 |
2 微信式延续护理对肾母细胞瘤患儿生活影响研究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PedsQL~(TM)4.0 |
附表4 PedsQL~(TM)3.0 |
附表5 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家长健康知识问卷 |
附录6 出院患儿满意度调查表 |
附表7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儿童肾母细胞瘤肺转移临床特点及发生肺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10)儿童癌症成人过渡及长期随访诸多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各器官功能损伤 |
2 生长发育及生育问题 |
3 肿瘤复发和继发性肿瘤 |
4 心理问题及社会适应障碍 |
四、放疗对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者远期并发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肾母细胞瘤转移侵袭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D]. 石秦林.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儿童肾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07)
- [3]保留肾上腺在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初步探索[D]. 蒋鸿飞.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D]. 祝永康. 郑州大学, 2019(08)
- [5]40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D]. 杨洁.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6]儿童恶性肿瘤临床及致病机理研究[D]. 王天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7]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D]. 杨媛. 郑州大学, 2018(01)
- [8]儿童肾母细胞瘤肺转移临床特点及发生肺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D]. 关会会.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2)
- [9]合并静脉瘤栓的儿童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 李振武,李明磊,孙宁,张潍平,黄澄如,白继武,田军,宋宏程,李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2(09)
- [10]儿童癌症成人过渡及长期随访诸多问题[J]. 韩亚丽,汤静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