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5-FU辅助化疗毒性的关系研究

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5-FU辅助化疗毒性的关系研究

一、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桂峰[1](2021)在《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且预后较差。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这一群体中,由于其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大及老年患者本身的耐受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使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成为不愿或不能手术的标准治疗手段。目前临床治疗老年食管癌在同步放化疗后多采取定期复查随病情进展在制定相应治疗手段,辅助化疗的疗效仍不确切,能否在老年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强化辅助化疗以控制远期疗效仍待观察。本文对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的141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在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进一步替吉奥辅助化疗与否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并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计141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70岁)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既往均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过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根据是否行替吉奥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化疗组共52例,对照组共8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并对T分期、辅助化疗、原发肿瘤长度等进行Kaplan-Meier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4个月,化疗组与对照组2年、3年OS分别为54.9%、46.1%和44.8%、30.9%(P=0.096),2年、3年PFS分别为57.8%、49.6%和38.8%、28.1%(P=0.040),2年、3年LRFFS分别为67.3%、62.5%和44.2%、35.6%(P=0.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6岁、原发肿瘤长度<6.5cm、T分期为2-3期、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有着更好的OS;T分期为2-3期、临床分期为Ⅱ~Ⅲ期及替吉奥辅助化疗与更好的PFS及LRFFS密切相关。进一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给患者带来更高的PFS与LRFFS(均P<0.05),但对于OS疗效不显着;临床分期Ⅱ-Ⅲ相较于Ⅳa期有着更好的OS、PFS及LRFFS;年龄<76岁、淋巴结阴性有着更好的临床效应,预后更好。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以0-1级为主,替吉奥辅助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差别较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够耐受。替吉奥单药可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的治疗选择。

汪艳红[2](2021)在《结直肠癌中寡肽转运体PEPT1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二。在我国,CRC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尽管得益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进步,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已有所下降,但晚期伴随转移的患者诊断率仍然很高,且治疗手段有限。因此亟待寻找结直肠早期病变的诊断手段和新的治疗策略以减少CRC发病率和死亡率。表观遗传修饰是指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和RNA甲基化,与CRC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和mi RNAs最有望成为CRC的早诊和预后标志物,如SEPT9基因的D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已被商品化并应用于临床上CRC的早期诊断。而组蛋白修饰作为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因为其作用机制复杂,检测技术的局限和对不同肿瘤缺少特异性,还处在初期阶段。RNA甲基化在CRC中的相关研究也还不成熟。因此,阐述结直肠癌中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于了解CRC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治疗靶点都有重要意义。化疗仍然是目前CR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然而CRC中存在的不同耐药机制使得药物临床化疗效果不佳,因此急需开发新的CRC治疗手段。引起肿瘤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包括药物摄取的减少和药物外排的增加,由此我们推测介导化疗药物摄取与外排的药物转运体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是引起CRC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寡肽转运蛋白PEPT1(由SLC15A1编码)主要分布于肠道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膜上,在肾小管、胆管等组织中也能检测到其表达。PEPT1转运体主要负责机体内二肽、三肽类物质的摄取,包括一些结构相似的拟肽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西罗普利,-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抗肿瘤药物乌苯美司等。由此我们推测CRC中PEPT1转运体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二肽类抗肿瘤药物乌苯美司对CRC的化学治疗效果相关。本课题我们通过表征配对的CRC肿瘤及其癌旁组织中PEPT1的基因表达,发现PEPT1在CRC肿瘤组织中表达丢失现象,并阐明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对PEPT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我们发现在CRC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的DNMT1介导了PEPT1基因近端启动子区CGI位点的高甲基化状态;同时,远端启动子区HDAC1的富集阻遏P300催化转录激活信号H3K18/27Ac,最终导致PEPT1基因的转录抑制。最后,我们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荷瘤小鼠模型评估了表观遗传药物地西他滨和PEPT1转运体底物乌苯美司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CR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指导策略,也为CRC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有潜力的作用靶点。

李阳[3](2021)在《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UPLC-MS/MS方法检测血浆中5-FU的浓度;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5-FU代谢酶基因MTHFR、UMPS、DPYD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XR-C8(100mm×2.0mm,2.2u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v/v),定量分析离子对129/42.1(5-FU)、188.9/42.1(5-Br U),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残留效应、精确度和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且接受m FOLFOX6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CRC患者,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3m L,检测基因型和血药浓度,对疗效进行评价,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工作用SPSS 26.0进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方法符合检测要求。共纳入CRC患者54例,血药浓度范围为69.7-567 ng·m L-1,平均值为284.21 ng·m L-1。疗效评估为CR的2例,PR 21例,SD 16例,PD 15例。发生骨髓抑制反应的44例,恶心呕吐反应40例,腹泻反应21例,口腔黏膜炎反应19例,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MTHFR C667T位点野生型12例,突变型42例;A1298C位点野生型37例,突变型17例。UMPS G1336A位点野生型49例,突变型5例;G213位点野生型35例,突变型19例;A1050T位点野生型52例,突变型2例。DPYD A1627G位点野生型23例,突变型30例。本研究未发现DPYD基因14G1A、A2846T、C1679T位点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接受FOLFIRI化疗方案的患者中,UMPS G213A位点为野生型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该位点为突变型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m FOLFOX6化疗方案的患者中,UMPS G213A位点为突变型的患者出现腹泻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该位点为野生型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C667T位点为野生型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该位点为突变型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PS G1336A位点野生型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高于突变型,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示MTHFR、UMPS和DPYD基因位点突变与5-FU血药浓度、化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5-FU血药浓度的UPLC-MS/MS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准确、适用性强,能够满足测定要求。MTHFR C667T位点和UMPS G213A位点可作为预测5-FU化疗消化道毒性的指标;UMPS G1336A位点可作为预测5-FU化疗血液学毒性的指标。CRC患者使用5-FU时,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必要时预防用药,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蒋韶婓[4](2020)在《晚期CRC化疗中DPD的活性与5-FU血药浓度及其不良反应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并能同时测定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浆中尿嘧啶(U)、5,6-二氢尿嘧啶(UH2)、5-氟尿嘧啶(5-FU)、5-氟-5,6-二氢尿嘧啶(5-FUH2)的浓度;分析CRC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与5-FU稳态血药浓度的关系,同时考察DPD水平、5-FU浓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UPLC-MS/MS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pack XR-C8(2.0mm×100mm,2.2μm);流动相—甲醇-水(9:1,v/v);流速0.3mL·min-1;柱温40℃;血浆样本经乙酸乙酯-异丙醇(10:1,v/v)处理后,10uL进样分析,运行5min。以负离子模式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检测各组分,定量分析离子对(m/z)110.9→42.3(U)、113→42.2(UH2)、129→42.2(5-FU)、131→83(5-FUH2)和188.9→42.3(5-BrU)。2.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CRC患者50例,同时接受mFOLFOX6或FOLFIRI方案化疗,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测定U、UH2、5-FU、5-FUH2血药浓度,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单样本K-S验证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DPD水平(DPD-1:5-FU治疗前UH2/U;DPD-2:5-FU治疗后UH2/U;DPD-3:5-FUH2/5-FU)与5-FU血药浓度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DPD水平和5-FU血药浓度与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考察DPD水平、5-FU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同时测定CRC患者血浆中U、UH2、5-FU、5-FUH2的浓度,血浆中的杂质对血药浓度的测定无干扰。U、UH2、5-FU、5-FUH2分别在1100 ng·mL-1、505000 ng·mL-1、101000 ng·mL-1和11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涵盖了血浆中的预期浓度范围。U、UH2、5-FU、5-FUH2的方法学验证中,提取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3.29%、84.63%、102.67%和99.64%;批内和批间的准确度在±15%以内、精密度均<15%,血浆样本稳定性好,符合测定要求。2.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CRC患者共50例,包括男性32人(64%),女性18人(36%),其中44例DPD-1水平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49例5-FU血药浓度、41例DPD-2、49例DPD-3水平呈正态分布。DPD-1、DPD-2水平与5-FU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P<0.05),DPD-1与DPD-2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P<0.05),5-FU对U生成UH2的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体内DP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经统计分析DPD-1和DPD-3水平组与临床资料(性别、年龄、TNM分期、方案、剂量)、不良反应(骨髓移植、口腔黏膜炎、腹泻、恶心呕吐)、化疗疗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5-FU血药浓度组与临床资料、化疗疗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口腔黏膜炎、腹泻的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χ2=8.916,P=0.012;χ2=8.556,P=0.014),5-FU>109 ng·mL-1的患者腹泻II级的发生率增高,66109 ng·mL-1口腔黏膜炎III-IV级发生率增高。结论1.本课题建立的UPLC-MS/MS同时检测血浆中U、UH2、5-FU、5-FUH2浓度的方法,高效、灵敏、准确、适用性强。该方法可用于临床研究5-FU的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和治疗性监测。2.5-FU与U竞争DPD酶的催化位点,对体内DP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血药浓度比值(治疗前UH2/U、治疗间期UH2/U)的改变反映出来。FU血药浓度>109 ng·mL-1的患者腹泻II级的发生率增高,66109 ng·mL-1口腔黏膜炎III-IV级发生率增高。3.CRC患者使用5-FU时,临床药师应综合考虑患者5-FU浓度、病理、临床症状及联合用药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吴沛鸿[5](2020)在《DPYD、MTHFR和TYM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胸苷酸合酶基因(TYMS)的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样品或血液样品。根据提取试剂盒从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中提取DNA。通过柱色谱法纯化血浆样品,然后高纯度ctDNA的获得可从磁珠中获得。根据第二代测序原理,对肿瘤细胞DNA、血细胞DNA和ctDNA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对遗传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基因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后确诊结直肠癌的日期作为随访开始的时间。当患者死亡或到2018年12月31日时随访结束。采用卡方(χ2)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DPYD、MTHFR和TYMS基因多态性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ECOG评分和一线评效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方法分别分析单一基因多态性及同时2种或以上基因多态性的数量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预后因素。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分析了137例患者。DPYD(DPYD*5A和DPYD*9A)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DPYD*5A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为33.8个月,高于纯合突变型16.8个月和杂合突变型27.7个月(P=0.404)。DPYD*5A野生型患者的中位PFS为8.2个月,高于纯合突变型5.4个月和杂合突变型5.5个月(P=0.068)。DPYD*9A纯合突变型患者的中位OS为60.8个月,高于杂合突变型55.9个月和野生型28.2个月(P=0.041)。DPYD*9A纯合突变型患者的中位PFS为11.3个月,高于杂合突变型6.9个月和野生型7.0个月(P=0.201)。DPYD*5A基因多态性(P=0.049)和DPYD*9A基因多态性(P=0.045)分别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一线评效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38),两者均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约34.8个月,高于纯合突变型27.7个月和杂合突变型24.0个月(P=0.637)。MTHFR野生型患者的中位PFS约8.9个月,高于纯合突变型7.5个月和杂合突变型5.1个月(P=0.048)。TYMS基因多态性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16)。结论:DPYD、MTHFR或TYM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DPYD*5A基因多态性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DPYD*9A纯合突变型患者有较长的总生存期,DPYD*9A基因多态性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野生型患者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MTHFR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一线评效有关,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YMS基因多态性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

苏晓娜[6](2019)在《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中国第五大恶性肿瘤,在亚洲地区直肠癌发病总人数常超过结肠癌,以含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可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胸苷酸合成酶(Tymidylate synthase,TS)是叶酸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参与DNA合成,也是5-FU的主要分子靶点。多项研究显示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S 5’-UTR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群Ⅱ-Ⅲ期直肠癌术后使用含5-FU方案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后临床诊断为Ⅱ期、Ⅲ期患者117例,并接受含5-FU化疗方案的辅助治疗。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TS 5’-UTR多态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危险度模型评估影响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直肠癌患者TS 5’-UTR多态性的分布分别为2.6%2R/2R、31.6%2R/3R和65.8%3R/3R,符合Hard-Weinberg平衡(χ2=0.345,P=0.558)。临床分期,N分期、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数目、KPS评分、TS 5’-UTR多态性(2R/2R、2R/3R vs 3R/3R,P<0.001)与DFS显着相关。同时,性别(女性vs男性,P=0.025)和辅助放疗(Yes vs No,P=0.025)与OS显着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显示KPS评分(HR=0.947,P=0.007)、TS 5’-UTR多态性(HR=0.455,P=0.004)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KPS评分是OS的唯一独立预后因素(HR=0.910,P=0.005)。结论:TS 5’-UTR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中国直肠癌人群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袁媛[7](2018)在《HOXA10蛋白上调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指导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中最普遍、最致命的肿瘤类型之一。几十年前结直肠癌还是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然而目前,它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并且约占西方国家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0%。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大肠癌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发达国家的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可以归因于日益老龄化的人口、不良的现代饮食习惯以及吸烟、低运动量和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增加。尽管目前已经广泛采取了有效的预防筛查措施,以及近年来综合治疗方案的众多重大进展,结直肠癌仍是最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导致这种境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耐药。尽管在细胞毒性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目前对治疗耐药性的长期管理,仍然是针对无法治愈的转移性癌症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耐药可使肿瘤积累了逃避各种治疗的手段,并最终导致死亡。同源盒(HOX)基因是胚胎形态发生和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HOX基因家族在发育、分化、凋亡、血管生成、运动和受体信号传递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也正因如此,这些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对肿瘤发生和肿瘤进展以及癌症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的同源盒基因在某些器官中可差异性表现为有肿瘤抑制或肿瘤促进作用。就其致癌基因性质而言,同源盒基因通常在胚胎期表达,在肿瘤中重新激活,在正常分化的成人组织中被下调。相反,某些同源框基因在正常分化的成人组织中表达,但在肿瘤中被下调。有趣的是,同源框基因可能同时具有肿瘤促进和肿瘤抑制特性,这取决于表达的特定器官或细胞谱系。一些长或短的非编码RNA也参与调控同源框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因此,了解特定癌症类型或细胞谱系中同源盒基因的异常表达模式及其对某些类型癌症的致癌和侵袭机制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表明HOX基因表达有助于CRC的发展。HOXA10基因作为HOX家族的成员,也是胚胎形态发生和分化的调节因子,但在几种类型的癌症中都表现不明显。曾有报道HOXA10的解除管制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关,但同时HOXA10也可诱导乳腺癌细胞中p53的表达,降低其侵袭性。同时,HOXA10也是参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转录因子。它的过度表达与癌症的发展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固体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这种同时具备的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特性,在结直肠癌中,究竟表现为何种,目前仍是未知。HOXA10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究竟是否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研究HOXA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状态及功能机制,在临床中可能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HOXA10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试图阐明其临床意义,并解释其与结直肠癌预后、预测的关系。第一部分HOXA10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目的:1.通过描述HOXA10在结直肠癌的表达状态,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意义。2.通过观察HOXA10和PTEN在结直肠癌表达状态的关系,解释HOXA10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1.检索了来自Oncomine数据库关于HOXA10蛋白在结直肠癌表达的独立研究。2.随访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并术后接受含5-FU(5-氟尿嘧啶)或其衍生物的术后辅助化疗的CRC患者,随访终点为疾病进展。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和正常组织中HOXA10、PTEN的表达,分析HOXA10表达与结直肠癌5年DFS的相关性。结果:1.检索到Oncomine数据库的7项独立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XA10在CRC组织中呈高度表达。2.总计完整随访了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并术后接受含5-FU(5-氟尿嘧啶)或其衍生物的术后辅助化疗的CRC患者85例。中位随访时间97月(6120月),期间70例患者在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3.免疫组化显示,有58例(68.2%)在肿瘤组织中显示了HOXA10蛋白的阳性表达,而在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呈阴性表达。且HOXA10蛋白上调与PTEN下调同步。尽管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但在HOXA10的上调与减少5年无病生存(DFS)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揭示,除了淋巴结转移,HOXA10表达是CRC患者DFS预测的独立因素。结论:1.相对于正常组织,HOXA10蛋白在大多数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2.HOXA10蛋白上调与PTEN下调同步,其上调与减少5年无病生存(DFS)相关。3.HOXA10在结肠癌中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4.HOXA10可能通过下调PTEN水平影响结直肠癌的预后。第二部分HOXA10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目的:1.观察HOXA10基因敲降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观察HOXA10基因敲降对结直肠癌细胞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抑制Lo Vo和HT-29细胞株中的HOXA10表达,形成稳定低表达HOXA10的细胞株,并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和集落形成变化。2.用5-FU梯度浓度干预上述细胞株,检测细胞的增殖变化。3.将各组细胞株种植于裸鼠右下肢成瘤,对比加用5-FU化疗与否对结直肠癌种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1.HOXA10敲除可降低HOXA10蛋白的表达。2.HOXA10敲除的Lo Vo和HT-29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凋亡增加,对5-FU的IC50值降低。3.HOXA10基因敲除可增强Lo Vo和HT-29细胞种植裸鼠对5-FU的化疗敏感性。结论:1.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成功构建HOXA10表达降低的Lo Vo和HT29细胞系。2.HOXA10基因敲除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3.HOXA10基因敲除增加了结直肠癌细胞株对5-FU的化疗敏感性。第三部分 miR-135a调控HOXA10影响5-Fu化疗敏感性的研究目的:1.寻找HOXA10的上游调控因子miRNA。2.验证上述miRNA功能,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与HOXA10结合的miRNA,并通过Luciferase实验验证。2.通过化学合成上述鉴定过的miRNA,并转染Lo Vo和HT29细胞,并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5-FU的IC50改变;3.Lo Vo和HT29细胞共转染miRNA mimics与HOXA10过表达载体,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5-FU的IC50改变。结果:1.利用mi Rcode和Target Scan网站分析HOXA10的上游调控miRNA,初步筛选出mi R-135a和mi R-135b可与HOXA10非编码区互补结合。2.Luciferase实验证实HOXA10是mi R-135a和mi R-135b的作用靶点。3.Realtime PCR证实在结直肠癌Lo Vo和HT29细胞中,mi R-135a的表达均较HCo Epi C人结肠上皮细胞显着下调。4.转染了mi R-135a mimics的Lo Vo和HT29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且对5-Fu的IC50降低。5.转染mi R-135a mimic作用后再使HOXA10过表达,可在一定程度逆转mi R-135a的作用。结论:1.mi R-135a是HOXA10的上游调节因子。2.mi R-135a过表达可抑制Lo Vo和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增加其对5-Fu的敏感性。3.mi R-135a可能通过抑制HOXA10过表达发挥作用。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8](2017)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概述由于环境污染、遗传因素、人口老龄化、吸烟、酗酒、低纤维饮食等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癌症患者不断增加,这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各国政府在卫生事业上的一项巨大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约有超过82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癌症发病率为男性205.4/10万,女性为165.3/10万;男性癌症死亡率为126.3/10万,女性癌症死亡率为82.9/10万。而在我国,

王勇,徐曦,王慧[9](2014)在《结直肠癌患者DPYD基因多态性与5-FU毒性反应相关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代谢及化疗后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参照Cochrance协作网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电子数据库包括:MEDLINE(19662013),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Issue 12,2013),EMBASE(19802013),CINAHL(19822013),Web of Science(1945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13),万方(19982013)和中国知网(19152013)。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Stata Corp,College Station,TX,USA)统计软件进行。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7项队列研究,包括946例结直肠癌患者。DPYD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骨髓抑制高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显着相关(P均<0.05)。根据DPYD基因多态位点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IVS14+1、464T>A和2194G>A多态性与接受5-FU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着相关(P均<0.05)。IVS14+1、496A>G和2194G>A多态性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相关(P均<0.05)。进一步根据种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有关(P均<0.05),但在欧洲人群中并没有此现象发生(P>0.05)。结论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中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化疗后毒性反应有关。

武月,赵葳,闫兆鹏,曹献馗,苏琪[10](2013)在《TS、DPD与5-FU的关系及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文中提出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合成酶(thymidilate 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效应。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TS和DPD分别作为5-FU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在5-FU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活性是影响5-FU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TS酶和DPD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以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现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二、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老年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抗肿瘤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2)结直肠癌中寡肽转运体PEPT1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绪论
    1.1 结直肠癌现状
    1.2 结直肠癌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
    1.3 寡肽转运体PEPT1
    1.4 本文研究内容
2.结直肠癌中PEPT1表达失调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实验小结
    2.5 实验讨论
3.结直肠癌中DNA甲基化介导PEPT1基因表达沉默
    3.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实验小结
    3.5 实验讨论
4.结直肠癌中组蛋白乙酰化对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实验小结
    4.5 实验讨论
5.结直肠癌中表观遗传药物逆转PEPT1转运体表达的应用
    5.1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实验小结
    5.5 实验讨论
总结和展望
综述:寡肽转运体POTS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3)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1 材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3 化疗方案
        1.1.4 血样的采集
        1.1.5 疗效评价标准
        1.1.6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5-FU疗效与患者临床基础信息的关系
        1.2.2 5-FU不良反应与患者临床基础信息关系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章 UPLC-MS/MS法测定CRC患者外周血中5-FU的血药浓度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仪器和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质谱扫描图
        2.2.2 方法学验证
        2.2.3 CRC患者5-FU血药浓度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CRC患者5-FU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DNA检测条带
        3.2.2 PCR产物检测条带
        3.2.3 基因测序图谱
        3.2.4 SNP检测结果
        3.2.5 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基础信息的关系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2.1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的关系
        4.2.2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化疗效果的关系
        4.2.3 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4.3 讨论
    4.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RC化疗药物5-FU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晚期CRC化疗中DPD的活性与5-FU血药浓度及其不良反应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中U、UH2、5-FU、5-FUH2的浓度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学建立
        2.1 溶液的配制
        2.1.1 标准曲线工作液的配制
        2.1.2 质控工作液的配制
        2.1.3 内标溶液的配制
        2.1.4 其他溶液的配置
        2.2 液相条件
        2.3 质谱条件
        2.4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3 方法学考察
        3.1 专属性
        3.2 标准曲线及定量下限
        3.3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3.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3.5 稳定性
    4 UPLC-MS/MS方法学结果
        4.1 质谱扫描图谱
        4.2 方法学验证结果
        4.2.1 专属性
        4.2.2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4.2.3 精密度和准确度
        4.2.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4.2.5 稳定性
    5 临床样本检测
    6 讨论
    7 结论
第二章 DPD酶、5-FU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的选择
        1.2 化疗方案
        1.3 样本的采集
    2 方法
        2.1 疗效评价
        2.2 不良反应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DPD-1、5-FU、DPD-2、DPD-3的分布
        3.2 DPD-1、5-FU、DPD-2、DPD-3的相关性
        3.3 DPD-1、5-FU、DPD-2、DPD-3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3.4 DPD-1、5-FU、DPD-2、DPD-3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3.5 DPD-1、5-FU、DPD-2、DPD-3与疗效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基金项目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DPYD、MTHFR和TYM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随访和疗效评价
    2.4 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DPYD、MTHFR和 TYMS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3.2 DPYD、MTHFR及 TYMS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 DPYD、MTHFR和 TYMS基因多态性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3.4 13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3.5 同一患者发生多个基因多态性的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药物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HOXA10蛋白上调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HOXA10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HOXA10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miR-135a调控HOXA10影响5-Fu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 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同源框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8)消化道恶性肿瘤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消化道恶性肿瘤药物治疗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基本概念
        (一) 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
        (二) 辅助化疗
        (三) 姑息治疗
        (四) 支持治疗
        二、药物治疗基本介绍
        (一) 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 化疗方案组成的基本原则
        (三) 常用化疗方案
        (四) 标准化疗方案的规范应用
        (五) 化疗方案或药物调整的基本原则
        三、规范的检查
        (一) 检查的目的和方式
        (二) 药物治疗时的辅助检查
        四、消化道恶性肿瘤常用评效标准
        五、多学科 (MDT) 治疗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抗消化道恶性肿瘤药物不良反应
        一、不良反应分类
        二、不良反应程度及其处理原则
    第三节常用抗消化道恶性肿瘤药物
        一、化疗药物
        (一) 氟尿嘧啶类
        (二) 铂类
        (三) 伊立替康 (CPT-11)
        (四) 表柔比星
        (五) 紫杉烷类
        (六) 雷替曲塞
        二、靶向药物
        三、常用方案
    第四节辅助用药
        一、止吐药物应用
        二、止泻药物应用
        三、药物性皮疹用药
        四、药物性神经毒性用药
        五、手足综合征用药
        六、药物性肝损伤用药
    参考文献
第二章食管癌
    第一节概述
        一、发病情况
        二、诊断和分期
        (一) 临床诊断
        (二) 病理诊断
        (三) 分期诊断
        三、治疗原则
    第二节围手术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与合理用药
        一、概况和基本治疗原则
        二、药物治疗选择
        三、评估与调整
    第三节晚期食管癌姑息一线治疗规范用药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常用药物和方案
    第四节晚期食管癌姑息二线治疗规范用药
        1.单药方案
        2.联合方案
    第五节食管癌的靶向治疗
        一、食管腺癌
        二、食管鳞癌
    参考文献
第三章胃癌
    第一节概述
        一、发病情况
        二、诊断和分期
        (一) 临床诊断
        (二) 体征
        (三) 辅助检查
        (四) 病理诊断
        三、分期诊断
        四、总体治疗原则
    第二节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和合理用药
        一、新辅助化疗
        二、辅助化疗
    第三节胃癌姑息化疗和合理用药
        一、概况和基本治疗原则
        (一) 姑息化疗概况
        (二) 治疗前评估及用药原则
        (三) 治疗目标和策略
        二、药物治疗选择
        (一) 一线治疗
        (二) 二线治疗
        (三) 三线治疗
        (四) 最佳支持治疗
        三、评估与调整
        四、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第四章结直肠癌
    第一节概述
        一、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和诊断分期
        (一) 一般情况评估
        (二) 诊断和分期
        二、治疗原则
        (一) 总体治疗原则
        (二) 初始治疗前评估及剂量调整原则
    第二节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化疗和合理用药
        一、概况和基本治疗原则
        (一)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概况
        (二) 结肠癌围手术期治疗原则
        (三) 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原则
        二、药物治疗选择
        (一) 结肠癌辅助化疗方案
        (二) 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三、评估与调整
        (一) 老年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原则
        (二)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三) 随访
    第三节结直肠癌姑息化疗和合理用药
        一、概况和基本治疗原则
        (一) 姑息化疗概况
        (二) 治疗前评估
        (三) 治疗目标和策略
        二、药物治疗选择
        (一) 诱导治疗
        (二) 维持治疗
        (三) 二线及后续化疗选择
        三、评估与调整
        (一) 评估方法
        (二) 评估时间
        (三) 方案调整原则及方法
    第四节结直肠癌靶向治疗
        一、结直肠癌靶向药物
        (一) 种类
        (二) 作用机制
        二、靶向药物的优势人群
        三、靶向药物的适应证
        (一) 姑息一线治疗及方案
        (二) 维持治疗
        (三) 二线与跨线治疗
        (四) 二线以上的治疗
        四、靶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 不良反应
        (二) 禁忌证
        (三) 停药指针
    第五节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和合理用药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类和综合治疗原则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合理用药
        (一) 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术后辅助治疗
        (二) 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三) 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化疗
        (四) 结直肠癌肝转移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五章最佳支持治疗
    第一节恶性腹水的治疗和合理用药
        一、概述和基本治疗原则
        (一) 概述
        (二) 治疗原则
        二、药物治疗选择
    第二节恶性肠梗阻的治疗和合理用药
        一、概述和基本治疗原则
        (一) 概述
        (二) 治疗原则
        二、药物治疗选择
    第三节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
        一、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
        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9)结直肠癌患者DPYD基因多态性与5-FU毒性反应相关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文献检索
    1.2 方法
        1.2.1 数据提取
        1.2.2 纳入文献质量评分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
    2.2 Meta分析结果
    2.3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移
3 讨论

(10)TS、DPD与5-FU的关系及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TS酶
    1.1 TS酶的结构、功能
    1.2 TS基因多态性
    1.3 TS酶高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5-FU疗效的关系
2 DPD酶
    2.1 DPD酶的功能及特点
    2.2 DPD在5-FU代谢中的作用
    2.3 DPD酶在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疗效评估
    2.4 小结及展望

四、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D]. 王桂峰.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结直肠癌中寡肽转运体PEPT1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D]. 汪艳红. 浙江大学, 2021(01)
  • [3]CRC患者基因多态性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 李阳.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晚期CRC化疗中DPD的活性与5-FU血药浓度及其不良反应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蒋韶婓.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5]DPYD、MTHFR和TYM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 吴沛鸿.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D]. 苏晓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HOXA10蛋白上调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指导意义[D]. 袁媛.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4)
  • [8]消化道恶性肿瘤合理用药指南[J].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7(09)
  • [9]结直肠癌患者DPYD基因多态性与5-FU毒性反应相关的Meta分析[J]. 王勇,徐曦,王慧. 山东医药, 2014(41)
  • [10]TS、DPD与5-FU的关系及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J]. 武月,赵葳,闫兆鹏,曹献馗,苏琪.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7)

标签:;  ;  ;  ;  ;  

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5-FU辅助化疗毒性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