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徐莉[1](2017)在《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育2030提出“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的新主张,并强调没有这种变革方式的出现,全球的改革事业都将因此受阻。变革路径的逻辑重构,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深层意义框架内,理论指导对成功实践变得空前重要。那么,这个新变革方式的核心是什么?其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又是什么?本研究认为,此两个问题都非现存理论所能解决,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来探索和审视。然而,这种新理论意识却并没有真正地被感知到,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在边角思想的传统框架内徘徊。研究发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整体重新设计,而非在既有框架下能改造而成的,硬把两个体系进行拼接的结果,不是把事情搞得更糟,就是毫无意义。而这种路径却仍在被不断地重复着,由此使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步履维艰。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着眼于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尝试了以新方法和新视角,系统探讨了变革的内在机理及规律,并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可持续变革理论框架。全文沿着理论—实证—理论的线索展开:首先,构建了以突破性变革为起点的问题前提及新概念框架。针对终身教育与变革理论研究中概念使用的混乱问题,尝试将概念对象从单个变为图式块进行研究,为本文新理论体系提供了概念框架,并有效解决了相关概念混乱的现实难题;其次,着力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变革系统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案例研究及理论构建提供了逻辑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而,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采用罗伯特·K·殷创立的案例实证研究法,对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进行了系统严谨的研究。研究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七种来源数据,包括遍及全国的50余人(共计300多小时)的关键人物访谈和4个学习型城市1600份调查问卷及其他类重要资料。获得了理论构建的重要数据资料。并取得可作为研究工具共享使用的附带性成果:一份案例实证研究设计,一个终身教育改革试点研究数据库;最后,在理论研究与案例抽象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并据此设计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新路径方案(见图7-8),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和改革生态诊断案例。本研究的结论,关于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框架:由“外边界框架”“思想体系”“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三部分构成。外边界框架(见图7-2),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原理得出。框架界定了完整的理论视界,主要部分包括:变革目标体系、变革实施体系和人的要素三个方面,以及整体变革生态的形成和可持续性能的生成。该框架将有助于确保变革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完整无残损性;思想体系(见表7-1),来源于对案例实证研究结论的抽象。体系构成于五个关键要件,即分别从时代、社会、事物自身、以及事物的质变标志、质变的深、广度五个视角上抽取观察事物发展阶段的关键信号。这些信号可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变革对象的发展阶段,以便决定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此5个关键信号构成系统,被视为使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系统,可为科学构建变革中的关键和首要的目标问题,减少变革失误提供科学支持。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见图2-4,图2-5),是由“适时、适度、连续”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可持续变革系统内模型,其作用是,从根本上说明可持续变革机制的来源,揭示出实现变革有效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此模型源自于对复杂适应系统变革机制的探索,是可持续变革理论最深层的本质内核。其核心思想是,变革策略和变革干预强度的选择,要与变革对象在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特点相适应。是“整合的”“包容的”“可永续的”变革系统理想状态模型。第二,形成了 3个配套的理论操作工具:(1)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表7-4)。本量表可在三个方面为选择变革路径提供支持:一是根据“方向、张力、节奏、内涵、广度”几个关键要素间关系的规律,识别事物发展阶段;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三是根据变革策略确定改革内容,并由此确定变革在制度体系、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几个方面实现变革的任务目标;(2)变革策略整合模型(图7-4)。整合已有变革理论中孤立使用的不同变革模型而形成的变革类型选择参照表;(3)可持续变革三层任务操作框架(图7-5)。可持续变革实施过程路线图,是一份有助于改善变革质量的操作性工具。该工具可为克服变革实施的随意性提供设计规范和原则。本研究提出的可持续变革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态、适应及可持续性,即有节律有张力并且节律张力合理的连续可持续性的变革过程。研究的主要突破:一是使变革系统自身成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适应性系统;二是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开辟了新道路;三是在现有维持型变革基础上,使变革类型得到了扩展和完整。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两个相对的方向运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传统变革理论关注的是保持事物已确定状态下的稳定问题,本研究关注了另一个方向上的问题,即发展与突破的问题,亦即如何推动某种新质事物产生的问题。
张振元[2](2016)在《教育立法需要更加广阔的“一揽子”思路》文中提出《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的起草、送审及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举措显示出我国教育立法、教育法治建设的一种新气象。这次教育修法经历了多个环节,历时三年有余,有关各方的重视程度和修法的民主、开放程度都是空前的。但是由于相关程序及相关各方自身条件的限制,教育立法工作的思路仍然不够开阔和宽广,远未达到"一揽子"的要求,立意不够高远,创新点不够多,改革驱动力不够强,有些表述(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表述)不够妥贴。应当立足更高的层面、放眼更长远的目标,充分拓展思路,将教育修法与制定新的教育法律结合起来,尽快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迎接全面依法治教时代的到来。
张振元[3](2014)在《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新探》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问题已引起有关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则早已从不同侧面切中这一对范畴。而处于宏观战略层面的职业教育战略定位则长期以来以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主要负责人的讲话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晴雨表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相关讲话、文件会与相关学术研究发生耦合,从某一侧面展示我国国民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和实践真理的过程,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揭示了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新动向,表达出清晰的理性思考和战略思维,并显现出党和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领导方式转变"的深刻内涵。这将深刻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势,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驱动和改革发展。
王兴华,董海霞[4](2013)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提出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回顾和展望。
朱玉泉[5](2012)在《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愈来愈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教育宗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有一定的差异性,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等都是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要素。它们相互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说明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教育要素之间的复杂结构揭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在除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关系之外,也要重视由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民办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形成的新教育体系。
张天波,徐海娟,罗镇波,方国红[6](2012)在《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析》文中提出此文论证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等价性,并认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自我教育等都是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要素。它们相互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说明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教育要素之间的复杂结构揭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除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之外,也要重视由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民办教育、自我教育等形成的新教育体系———泛在教育。
张振元[7](2011)在《试论现代国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兼论职业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其使命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普遍提升国民素质,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长远价值追求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持续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后援和智力支持。在此前提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应秉承5项原则着重处理好相应关系:一是现代高于传统、创新高于传承的原则;二是整体高于局部、"成人"高于"成才"的原则;三是全面高于重点、系统高于要素的原则;四是素质教育高于"应试"教育、教育考试制度服从现代学校体系设计的原则;五是开放性高于封闭性,"立交桥"高于"独木桥"的原则。与此相应,职业学校教育在价值追求方面,应当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有机联系,更加关注长远教育价值,优化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章玳[8](2010)在《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体系。经过三十年的持续发展,江苏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教育结构体系。但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全球经济环境,面对学习型社会目标,江苏应加大力度,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类培训间的联系,扩大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季海菊[9](2009)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国民教育体系确立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指标,是一个现代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和全国一样,当前江苏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正视和超越江苏国民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由"比较完善"发展为"更加完善"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江苏教育研究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对江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出的严峻挑战。
张振元[10](2009)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的回溯与前瞻》文中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三大历史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的成果集中在党政层面和学术层面表现出来。两个层面的探索有很强的互补性,却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体制机制的制约是最大障碍。应将两个层面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灵敏高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咨询体制,建立强大的教育科研实验及推广、应用机制,早日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好路径、绘制好蓝图。
二、关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 选题经过:对识别一个真问题的警醒和追求 |
(二) 选题反思:是否为一个真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 |
(一) 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的总体思考 |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具体呈现 |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创新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创新 |
四、研究综述 |
(一) 有关终身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二) 有关变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综述小结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
一、可持续变革研究的问题阐释 |
(一) “变革我们的世界”和“如何变革我们的世界” |
(二) 变革规律及“可持续变革”的思考框架 |
二、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
(一) 研究的起点和目标方向问题 |
(二) 研究的基本概念问题 |
三、本研究基本问题的尝试性解释框架 |
(一) 关于起点和方向问题的解释框架 |
(二) 关于基本概念问题的解释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可持续变革研究框架建构 |
一、探索人类社会复杂系统奥秘的工具:CAS |
(一)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阐释 |
(二)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适切性 |
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变革机制初探 |
(一) 变革机制的宏观视域:人类社会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
(二) 变革机制的中观探察:变革真相与理想道路寻求 |
(三) 变革机制的深层探源:理想变革的适应性内模型及其含义 |
三、复杂适应系统(CAS)变革机制下研究框架建构 |
(一) 本文案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界定 |
(二) 研究空间:逻辑与实证之间的往返穿梭 |
(三) 研究框架:多视角分析框架的组合尝试 |
第三章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的研究设计 |
一、案例意义:独具解剖和研究价值的典型实例 |
(一) 大力推进的时代价值 |
(二) 走出困境的研究价值 |
二、案例的研究目标及分析单位 |
(一) 研究目标 |
(二) 拟解决的问题及分析单位 |
三、案例的观察框架 |
(一) 确保足够视域度的双维度观察思路 |
(二) 变革的行动维度:启动—实施—成果 |
(三) 变革的目标维度:理想目标—政策目标—实践目标 |
(四) 双维度组合的案例观察框架构成 |
四、案例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
(一) 数据收集:全面完整可靠多来源 |
(二) 数据分析:数据因子—数据单元—数据链—数据库 |
(三) 数据库建构 |
五、信效度及伦理问题 |
(一) 信效度 |
(二) 伦理遵循 |
第四章 社会惯常视角的案例研究结果呈现 |
一、试点启动:目标和规模 |
(一) 理想目标——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再推进 |
(二) 政策目标——新世纪中国迈向终身教育的规划纲要及实施 |
(三) 实践目标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
(四) 一场空前规模的教育改革 |
二、试点实施:项目背景及行动策略 |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 |
(二) 开放大学建设项目 |
三、试点结果:成效及制度化情况 |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向世界亮出一张靓丽的名片 |
(二) 开放大学建设——新历史起点上升起的一颗新星 |
(三) 不能不提的部分特别的改革者队伍 |
(四) 制度化成果——标志性文件及机构变化 |
第五章 局内人视角的案例评估与反思 |
一、经验启示:愈是基础性改变,愈能解决整体性问题 |
(一) 试点案例改革成功推进的主要经验 |
(二) 打散重组战略转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
(三) 试点案例战略转型经验的重要启示 |
二、教训反观:愈是局部上的困境,愈在折射着全局性后果 |
(一) 试点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困境 |
(二) 问题困境所致的阻滞性变革难题 |
(三) 试点案例问题及困境的深刻警示 |
三、试点结果的评估与反思:终身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
(一) 挤在方格子里的变革图景 |
(二) 试点结果并非为全局性问题的答案 |
(三) 冷静审视局部性改革成效 |
第六章 研究者视角案例改革路径的探察与审思 |
一、研究者视角试点案例改革模式的探寻 |
(一) 试点运行的改革系统环境 |
(二) 试点运行的改革内生空间 |
(三) 试点改革模式的形成及影响过程评估 |
二、试点改革路径的审视与反思:与解决终身教育问题南辕北辙 |
(一) 并非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适切路线 |
(二) 单一维持型模式的方向错误与不可持续性 |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的理论启迪 |
(一) 对一项好的改革之关键要素的理论启示 |
(二) 案例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模型匹配 |
第七章 可持续变革理论构建及终身教育建设改革路径重构 |
一、可持续变革理论的系统构建 |
(一) 名称来历及本研究的新定义 |
(二) 理论构建的前提及关键所在 |
(三) 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成 |
(四) 可持续变革的理论属性及优越性 |
二、范型:可持续变革理论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路径重构 |
(一) 五要件内涵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识别与建构 |
(二) 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
(三) 三层任务操作框架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方案设计 |
结论 |
一、研究回望 |
二、研究结果及主要贡献 |
(一) 变革理论的系统探索 |
(二) 方法论的新尝试 |
三、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一) 研究局限 |
(二) 研究展望 |
四、中国教育改革及试点案例的对策与建议 |
(一) 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诊断和修复 |
(二)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重新审视再出发 |
附: 可持续变革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改革生态诊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2: 关键人物访谈信息一览表(局内人与局外人) |
附录3: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一) |
附录4: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二) |
附录5: 关键文件一览 |
附录6: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
致谢 |
(2)教育立法需要更加广阔的“一揽子”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举措的开拓性和局限性 |
(一)举措的开拓性 |
(二)举措的局限性 |
1.选择性明显,远未达到“一揽子”的要求 |
2.行政部门主导,立意不够高远 |
3.习惯于既有思维定势,创新点不够多 |
4.未能直面关键问题,改革力驱动不够强大 |
二、《草案》相关条文辩难 |
(一)草案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改 |
1.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表述 |
2.关于“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的表述 |
3.关于“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的表述 |
(二)草案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修改 |
1.关于设立高等学校审批权限的表述 |
2.关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高等学校评估的表述 |
三、应该进一步开拓教育立法的“一揽子” 思路 |
(一)将教育修法与制定新的教育法律结合起来 |
(二)尽快填补重要的教育法律空白 |
(三)增加教育法律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
(四)加强行政约束,全面依法治教 |
(3)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指示”及其彰显的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新思路 |
(一)“习近平指示”的重要特点和内容 |
(二)“习近平指示”所彰显的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新思路 |
1. 在两大体系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 |
2. 将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成功成才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
3. 将发展职业教育与优化社会环境、更新思想观念、改进时代风尚结合起来 |
4. 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二、“习近平指示”与相关学术探索的观念耦合和创新超越 |
(一)“习近平指示”与相关学术探索的观念耦合 |
(二)“习近平指示”对相关学术探索的创新超越 |
1. 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充分到位而精准 |
2. 在更高层面将职业教育与广大受教育者的成功成才统一起来 |
3. 将优化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提升到新的境界 |
4. 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更长远的战略目标之中 |
三、“习近平指示”所彰显的我国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新动向 |
(一)更加重视体系建设和系统性发展 |
(二)切实关注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成长和成功 |
(三)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
(四)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自身建设 |
(五)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在各级党政部门工作中的位置 |
(4)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政策演进 |
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学术研究现状 |
(一)关于现代国民教育的特征 |
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全面性 |
2.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系统性 |
3.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开放性 |
(二)关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 |
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 |
2.公平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原则 |
3.理性定位普通教育 |
4.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
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研究未来展望 |
(一)进一步明确其本质含义 |
(二)健全教育层次 |
(三)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
(5)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所包含的主要问题 |
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差别性 |
(一)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区别 |
(二)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联系 |
(三) 国民教育体系不同层面的社会性 |
(四) 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
三、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终生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 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
(二) 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趋势 |
(三)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
四、对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些建议 |
(6)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教育和教育体系 |
二、什么是终身教育体系 |
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及其要素逻辑关系 |
四、两个体系等价性的证明 |
五、“泛在教育”概念的形成 |
(7)试论现代国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兼论职业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使命 |
(一) 首要和根本使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普遍提升国民素质 |
(二) 同步互动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三) 长远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持续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后援和智力支持 |
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取舍原则 |
(一) 现代高于传统、创新高于传承的原则 |
(二) 整体高于局部、“成人”高于“成才”的原则 |
(三) 全面高于重点、系统高于要素的原则 |
(四) 素质教育高于应试教育、教育考试制度服从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创设的原则 |
(五) 开放性高于封闭性、“独木桥”服从“立交桥”的原则 |
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视野下职业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 |
(一) 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二) 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有机联系 |
(三) 更加关注长远价值追求 |
(8)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认识 |
二、江苏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亮点 |
1.基础教育实现新跨越。 |
2.高等教育规模领先全国。 |
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跃上发展新台阶。 |
4.办学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
5.招生体制在争议中完善。 |
三、学习型社会视野中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的缺失 |
四、朝向学习型社会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 |
(10)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的回溯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缘起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提出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提出 |
二、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关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探索 |
(一) 党政层面的探索 |
1. 立足宏观统摄, 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 |
2. 由范围突破趋向理性分析 |
3. 关注体制改革和创新 |
4. 关注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配置 |
5. 关注教育结构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
(二) 学术层面的探索 |
1. 注重基础性研究, 努力开拓未知研究领域 |
2. 富有系统观点, 关注教育结构 |
3. 关注人的发展, 注重教育公平 |
4. 关注社会需求, 主张改革、调整 |
5. 关注教育资源配置, 主张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
三、分析与献策 |
(一) 分析 |
1. 两个层面的探索有很强的互补性 |
2. 两个层面的探索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
3. 体制机制的制约是主要障碍 |
(二) 献策 |
1. 将党政层面与学术层面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
2. 构建灵敏高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咨询机制 |
3. 建立教育科研实验及成果推广、应用体制 |
四、关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D]. 徐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2]教育立法需要更加广阔的“一揽子”思路[J]. 张振元. 职业技术教育, 2016(09)
- [3]职业教育战略定位新探[J]. 张振元. 职业技术教育, 2014(28)
- [4]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王兴华,董海霞. 郑州师范教育, 2013(03)
- [5]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研究[J]. 朱玉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6]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析[J]. 张天波,徐海娟,罗镇波,方国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2(05)
- [7]试论现代国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兼论职业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J]. 张振元. 职教论坛, 2011(10)
- [8]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 章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5)
- [9]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J]. 季海菊. 学海, 2009(06)
- [10]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的回溯与前瞻[J]. 张振元. 职业技术教育, 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