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眼血流的研究现况(论文文献综述)
卢云[1](2020)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眼部血供及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度颈内动脉狭窄且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对眼部血供及视觉功能的影响,重点揭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9年02月至2019年1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且无明显视网膜病变行CEA的患者32名,术前均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明确了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率70%99%,对侧颈内动脉无或仅有轻度狭窄。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并记录眼动脉频谱形态;应用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对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距中心凹1000μm处的鼻侧(Nasal choroidal thickness,N-CT)及颞侧(Temporal choroidal thickness,T-CT)共3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并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应用回弹式眼压计观察CEA期间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变化,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EA术前术侧较对侧眼动脉RI(t=2.144,P<0.05)、LogMAR BCVA(t=3.455,P<0.05)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眼动脉PSV(t=-0.225,P>0.05)、脉络膜厚度(SFCT t=-0.115,P>0.05;N-CT t=0.448,P>0.05;T-CT t=0.399,P>0.05)、VEP的潜伏期(t=0.503,P>0.05)、IOP(t=-0.892,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侧眼动脉的PSV术后1周较术前高,有统计学意义(t=7.127,P<0.05);眼动脉的RI术后1周较术前低,有统计学意义(t=-6.441,P<0.05)。3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眼动脉频谱形态基本恢复到正常;20例患者的眼动脉频谱形态出现改变,比例达62.5%。SFCT、N-CT、T-CT术后1周较术前高,有统计学意义(SFCT t=8.948,P=0;N-CT t=5.320,P=0;T-CT t=9.096,P=0);术后1月较术后1周高,有统计学意义(SFCT t=3.547,P=0.001;N-CT t=7.016,P=0;T-CT t=7.253,P=0)。LogMAR BCVA术后1周较术前低,有统计学意义(t=-4.676,P=0);术后1月较术后1周低,有统计学意义(t=-4.910,P=0)。VEP的潜伏期术后1天较术前延长,有统计学意义(t=6.490,P=0);术后1周较术前缩短,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14)。IOP值与术前相比,气管插管后2分钟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8.304,P=0);术后2分钟(t=3.128,P=0.004)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t=0.733,P=0.469)、术后2天(t=-0.775,P=0.444)及术后7天(t=5.527,P=0.0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t=4.562,P=0)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CEA可有效改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且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动脉血流情况,增加患者脉络膜厚度,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2 EDI-OCT可考虑作为评估患者CEA预后的眼科检测方法。图[3]幅;表[14]个;参[118]篇。
龙迭戈[2](2020)在《针刺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心经原穴和非经非穴前后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研究心经原穴对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为针灸治疗眼部相关疾病提供直接依据,同时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构想。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3例正常人,随机分成2组,使用IOL Master700获得眼轴长度数据,2组分别电针刺激心经原穴--神门穴及非经非穴,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波形选取为连续波,频率为20HZ,强度以受试者可耐受为度,针刺时间为15min。图像采集使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Oxymap T1,冰岛),对受试者的电针前静息态、电针刺激态、电针后效应态的SO2进行数据提取,运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分析系统探索实验组(针刺心经原穴)及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在电针前、中、后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1.针刺心经原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变化:(1)针刺心经原穴视网膜平均 SaO2上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刺中(92.78%±5.42%)、针刺后(93.05%±5.59%)视网膜平均SaO2较针刺前(91.24%±6.02%)视网膜平均SaO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心经原穴对鼻上象限视网膜SaO2影响较大,针刺中、针刺后较针刺前视网膜SO2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测量视网膜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时,鼻上象限(SN)的Sv O2在电针刺激的前中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的平均Sv O2及ST、IN、IT的平均Sv O2在施加针刺中及针刺后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神门穴后,视网膜平均A-V值较针刺前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中(35.23%±5.63%)视网膜平均A-V值较针刺前(33.46%±4.86%)视网膜平均A-V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针刺非经非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1)在电针刺激非经非穴后,可以发现视网膜平均SaO2及IT、ST、SN、IN各象限的血氧变化差异不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视网膜平均Sv O2在针刺后存在一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T、IT及IN的平均静脉血氧饱和度在针刺中、后与针刺前相比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非经非穴可视网膜平均A-V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象限的平均A-V值在针刺中、针刺后与针刺前相比,均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心经原穴及非经非穴的对比研究:(1)针刺心经原穴与非经非穴对SaO2水平影响明显不同,且两个穴位在3种针刺状态上的SaO2水平有差异,心经原穴对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氧的影响较大(P<0.01),且在针刺中及针刺后较针刺前SaO2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针刺心经原穴与非经非穴对Sv O2水平影响明显不同,但两个穴位在3种针刺状态上的Sv O2水平上未见明显差异;非经非穴对视网膜静脉的平均血氧影响较大(P<0.01)。(3)针刺心经原穴与非经非穴对A-V值水平影响明显不同,但两个穴位在3种针刺状态上的A-V值水平上未见明显差异;心经原穴和非经非穴对视网膜A-V值均存在一定影响(P<0.05)。结论:1.健康人在针刺心经原穴后视网膜平均SaO2增加以及视网膜平均A-V值增加,表明针刺神门穴后可能对视网膜的血氧代谢有影响,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后对视网膜的血流灌注、组织的耗氧状态等方面有关,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而不同针刺态的视网膜平均SaO2的变化也证明了针刺治疗的持续效应;2.健康人在针刺非经非穴后视网膜平均Sv O2以及视网膜平均A-V值均发生了一定改变,针刺非经非穴后可能同样对视网膜微循环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均有可发生效应的规律所在,值得进一步研究;3.在对比针刺心经原穴和非经非穴对视网膜平均SaO2及视网膜平均A-V值的影响后,发现心经原穴在对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静脉血氧差值的效应上具有特异性。
石喜喜,柳心平,石谨璟[3](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100只眼)正常人和150例(300只眼)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参数进行检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5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6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0例),并与正常组(50例)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OA、CR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对照组降低,舒张末期流速(EDV)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随着眼底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增高更显着(P<0.01)。结论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价值。
袁江峰,明敏[4](2015)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及其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滑车上动脉(supratrochlear artery,STCA)与球后相关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DR发生发展的因素,以为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DR发病趋势、预防DR发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阻止DR进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106眼,区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6例56眼右眼、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0例50眼右眼,选取同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40眼右眼作为对照组(HC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TC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流频谱形态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EDV)与血管阻力指数(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RI)的改变情况;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记录DR组与NDR组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家族遗传病史、吸烟饮酒史,对相关因素做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血流频谱形态方面,DR组与NDR组均发生了较明显的频谱形态改变;在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STCA、CRA、PCA的PSV、EDV在CH组、NDR组、DR组依次下降,RI依次上升;NDR组、DR组眼部动脉各血流参数值与H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STCA、CRA、PCA的PSV、EDV、RI与NDR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R发生发展相关因素方面,DR组与NDR组相比较,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与高血脂病史例数、舒张压、FBG、TG、L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可作为早期预防DR、早期发现DR的主要手段,视网膜发生明显病变之前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即可发生异常改变,且其改变程度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DR的发生发展与血糖、血压、血脂水平以及糖尿病病程等相关因素有密切关系。
邓悦鸿,高林[5](2015)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白内障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白内障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6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30例单纯患白内障(Ⅰ组)及3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Ⅱ组)。与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Ⅲ组)进行比较,分别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Ⅱ组中OA、PCA、CRA的Vs、Vd均明显减低,血管RI均明显增高,血流频谱呈低流速高阻力状况,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OA、PCA、CRA的Vs、Vd及血管RI血流频谱均无明显变化,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白内障无关,与患糖尿病、高血压有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反映白内障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它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崔煜艳,马天驰,王燕霞,郭佩琦,马刚[6](2014)在《超声在诊断2型糖尿病眼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眼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80例糖尿病合并眼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糖尿病眼部常见疾病的二维超声、彩色和频谱多普勒及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结果:糖尿病眼部疾病中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机化、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脱离的在二维声像图有特征性表现;糖尿病组CRA及OA流速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而RI、PI则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可以提高眼部或病灶内血管的显示,鉴别诊断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积血等疾病。结论:超声在糖尿病眼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判断视网膜血流灌注等情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廖良[7](2014)在《活血化瘀中药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研究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流行病学及眼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既往病历资料获得AION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眼科住院的AION患者108例,将病历中的相关资料填写入预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中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AION患者中,男57例(52.8%),女51例(47.2%),平均年龄57.23±11.95岁,单眼发病50例(46.3%),双眼发病58例(53.7%),两眼平均间隔时间为15.3±25.1m;72例(66.7%)患者能描述确切的发病时间,其中61例(56.5%)为突然发病,78例(72.2%)否认存在诱发因素,66例(61.1%)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或者颈椎病病史,62例(57.4%)早期就诊患者被诊断为AION,45例(41.7%)早期给予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来我院就诊时患眼的平均病程为21.2±51.1m,平均视力为:0.35±0.36,平均眼压为15.0±2.8mmHg;166眼中,138眼曾进行视野检查,最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为下方半盲(18.8%)、中央管状或者近管状视野(14.5%)、扇形视野缺损(10.9%);55例住院期间接受了影像学检查,36例(65.5%)患者发现缺血、梗塞、脱髓鞘等异常病灶,62例患者接受了眼动脉彩超检查,27例发现动脉硬化、流速减低等异常,,47例住院期间接受了颈动脉彩超检查,其中29例(61.7%)检出颈动脉硬化、狭窄或者斑块,患者心率74.7±6.8次/分,收缩压为124.8±15.1mmHg,舒张压为77.9±8.7mmHg,29例(26.9%)血压高于正常值;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中,静脉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比例分别为:23.5%、26.3%、40.4%及31.6%;患者最常见的异常刻下症为眠差(22%),典型的舌象为舌质淡红或者暗红、苔薄白或者少苔,典型的脉象为弦脉或者细脉,最常见的证侯特点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及肝郁气滞,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川芎嗪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注射剂。结论:AION具有较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这些特点可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疾病的预防乃至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研究二、活血化瘀治疗对AION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AION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ION病例22例33眼,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4天以上,治疗前后均接受眼部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鼻侧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 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并对眼动脉的直径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野等.结果:患者平均治疗23.7±8.2天,治疗前后的视力分别为:3.67+1.32及3.91±1.1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39),治疗前后视野MS分别为12.93±6.27及13.37±5.49dB,经比较差异不显着(t=-1.361,P=0.198);治疗前后眼动脉内径、PSV、RI,视网膜中央动脉PSV、RI,睫状后短动脉PSV、RI等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纳入的22例AION患者33眼经治疗后视力、视野有所改善,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未能改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研究三、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AION患者的疗效评价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用于治疗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AION患者50例,随机分组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等基础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组(A组)增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87.5mg Qd静点,灯盏花素组(B组)增加灯盏花素注射液100ml Qd静点,对照组(C组)不予中药注射剂治疗,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以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的改变作为疗效评价依据。结果:各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其中银杏叶组视力改善幅度最大,灯盏花素组和银杏叶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幅度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灯盏花素组和银杏叶组治疗后MS高于治疗前,其中灯盏花素组治疗后视野改善幅度最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MS反而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按照人数计算总有效率,灯盏花素组和银杏叶组有效率均为65%,对照组有效率仅为40%,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按照眼数计算有效率,灯盏花素组有效率为46.7%,银杏叶组有效率为45.2%,对照组有效率仅为26.7%,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灯盏花素、银杏叶提取物参与治疗AION的疗效相当,均略高于对照组,活血化瘀中药在AION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灯盏花素、银杏叶提取物的确切疗效。
贾启禹,吴荣秀,邵红[8](201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100只眼)正常人和150例(300只眼)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参数进行检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50例、B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60例、C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0例,并与正常组50例(D组)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OA、CR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对照组降低,舒张末期流速(EDV)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糖尿病组随眼底病变程度加重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增高更显着(P<0.01)。结论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价值。
张洁[9](2010)在《1495例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成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眼部肿瘤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部肿瘤不但可以定位,还可以显示内部回声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大宗病例总结归纳基础上,回顾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类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探讨各种眼部肿瘤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的声学特征和血流特点,分析各类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总结归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1996年至2009年13年间经影像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95例眼部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眼眶囊肿、血管性肿瘤、神经源肿瘤、非特异性炎症、泪腺肿瘤、血管畸形、眼内肿瘤等疾病种类进行分类;观察病变的位置、形状、边界、内回声及分布是否均匀、与周围组织关系;血流信号数量、位置、形状、血流参数等指标,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各类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各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眼眶囊肿内部无血流信号。2、毛细血管瘤血流信号丰富,弥漫呈片状,是血管性肿瘤中血流信号最丰富的;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内血流信号改变,评价药物治疗效果。3、大多数海绵状血管瘤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少数肿瘤内部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可测得动脉和静脉频谱,RI值是血管性肿瘤中最高的。4、脑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视神经增粗,中或低回声,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内部血流信号较多;海绵状血管瘤类圆形,边界清楚,中等回声,内回声分布均匀,无血流信号或少量血流信号;神经鞘瘤内部可见一小圆形无回声区,血流信号少,根据这三种肿瘤的CDI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本文对这三种肿瘤的血流参数中的PSV和RI值进行比较,结果有显着性差异,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三种肿瘤。5、泪腺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炎性假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都可发生在泪腺区,临床上常需要鉴别,CDI检测泪腺多形性腺瘤内部血流不丰富或无血流,而炎性假瘤血流丰富,但声像图显示泪腺多形性腺瘤圆或类圆形,内回声为中等回声,炎性假瘤形状不规则,内回声弱,可以此鉴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回声较低,内部血流丰富,可与泪腺混合瘤鉴别。腺样囊腺癌区别于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DI特点为其内部血流丰富,对这四种肿瘤的血流参数的PSV和RI值进行统计比较,发现有显着性差异。6、声像图上脉络膜黑色素瘤多表现为球形或半球形的实性隆起病变,而脉络膜转移癌和脉络膜血管瘤多表现为扁平隆起的病变,这三种肿瘤在血流特性上难以区别,本文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和脉络膜血管瘤的PSV、RI值分别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动态下观察、显示病变内血流分布及频谱等特点,可以了解病变内血流供应,对于眼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孙郁[10](2007)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罹患率增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盲性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糖尿病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将影响CDFI及DR发生发展的一些因素综合考虑并进行多元分析,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及伴随疾病高血压等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规律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早期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及治疗将会更具针对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58例(58只右眼)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糖尿病眼底病变是按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公布实行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58例患者右眼均经眼底荧光造影和/或眼镜检,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27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R)31例,其中非增殖期(NPDR)14例,增殖期(PDR)17例,DR组中伴随高血压15例,无高血压16例;全部病例均经检眼底镜检查。正常对照组30人(30只右眼,HC组),经临床标准排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所有被检查者除DR外无其他眼底病,无近视、青光眼、白内障,无眼科手术史。2.方法应用西门子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8~13MHz,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于眼球后三角区内获得视神经影像,在视神经暗区内可获得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 CRA),利用频谱多普勒获得收缩期速度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于视神经周围近视神经暗区,距球后3~6mm内取样,可获得睫状后短动脉(PCAs)的血流频谱。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11.5软件通过因之/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患者年龄、病程、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CRA-PSV、CRA-EDV、CRA-RI、PCAs-PSV、PCAs-EDV和PCAs-RI这12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对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观察诸多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球后动脉频谱形态正常CRA、PCAs的血流频谱形态呈斜三角形或近似直三角形,为双峰或三峰,S峰陡直,其后见一明显切迹,D峰平缓下降。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CRA的血流频谱改变较为明显,表现为为S峰降低、圆钝近似呈半圆形,D峰低平宽大甚至消失。2.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CRA、PCAS的血流参数比较分析HC组、NDR组、NPDR组、PDR组之间的血流参数比较,CRA、PCAS的PSV、ED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CRA及PCAs的RI呈进行性升高趋势。NDR与HC组比较,CRA的PSV及EDV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PDR与HC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NPDR与PDR组相比,其PSV、EDV、R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s的PSV、EDV、RI在DR组显着低于H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的PSV与HC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DV和RI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3.DR组内CRA、PCAs的血流参数比较分析DR组之间的血流参数比较,DR伴高血压组的PSV、EDV较DR无高血压组呈下降趋势,而其RI呈进行性升高趋势,组间的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组GHb、FBG、病程的变化GHb、FBG在NDR、NPDR和PDR之间有显着差异,而病程只有NDR和PD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糖尿病各组CRA、PCAS与GHb及伴随疾病高血压间的相关性分析CRA、PCAS血流参数与收缩压、GHb非参数相关分析①CRA-PSV与GHb呈显着负相关,RI与GHb呈显着正相关。②CRA-PSV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与RI呈正相关。6.旋转空间主成分分析将12项指标进行线性组合,经主成分分析后共综合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C3主要支配病人病程、随机血糖、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CRA-PSV、CRA-EDV、CRA-RI、PCAs-PSV和PCAs-EDV和PCAs-RI参数,说明它主要是反映病人相关资料及血流参数的指标;第二主成分C2主要支配病人年龄、病程和舒张期血压等因素,为反映患者与时间相关的基本资料的指标(年龄与病程均为时间因素,血压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第三主成分C3主要支配糖化血红蛋白、收缩期血压和PCAs—EDV,为反映PCAs血流变化和患者血糖水平的指标;7.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Cl的数个指标中,CRA-RI和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CRA-PSV、CRA-EDV、PCAs-PSV、PCAs-RI、随机血糖、收缩压和病程等诸多因素与之关系相对密切结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血流频谱形态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频谱异常,其第一峰降低,波形圆钝呈半圆形,第二峰低平、宽大,部分患者第二峰甚至消失,频谱呈现为“沙丘状”;睫状后短动脉显示其搏动少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频谱表现为第一峰降低,波形圆钝,但第二峰未显示明显的改变。2.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A.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血流速度减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改变明显于睫状后动脉,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循环阻力提高,血流速度下降,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不良,造成的原因可能在于由于糖尿病损害了视网膜的微动脉及毛细血管的结构,造成周细胞变性、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进行性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管腔缩窄,甚至闭塞,同时糖尿病可造成血黏度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聚合力增加,当代偿性调节机制不能起作用时将最终减少视网膜血流。B.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越重,其血流速度越低,阻力指数越明显。这是因为病变越重,视网膜的损害越严重,缺血程度越严重。C.糖尿病糖患者在尚无明显的视网膜病变时,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已经发生了变化,说明在糖尿病早期,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觉察的损害之前,视网膜、脉络膜已经处于病理状态,即在血管形态发生改变之前其血流动力学已发生变化,持续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因此动态检测血流状态,了解视网膜循环的功能变化,对早期诊断、防止视网膜病变的有重要价值。3.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与血糖控制状况有密切关系。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GHb含量也会较高。GHb反映的是采血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较血糖能更好、更准确地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高血糖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阻力随血糖升高而增大,这与CRA、PCAs的EDV与GHb呈显着负相关,RI与GHb呈显着正相关的结果相符合。但是,CRA的PSV与血糖水平无显着相关性说明血糖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4.糖尿病高血压患者PSV、EDV明显降低,同时RI增高。Volhard等发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视网膜渗出的发生率为正常血压者的2倍。高血压削弱了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小血管自身调节能力,同时高血压所致灌注压升高,增加了毛细血管内压力,毛细血管管壁漏出液增加,形成水肿及血管阻塞,也导致糖尿病早期就出现视网膜缺血改变。本研究DR组内的伴随高血压的病人和不伴随高血压病人间也存在的血流参数的差异(P<0.05),说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5.血流参数与病程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微循环阻力增加,缺血缺氧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因此针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更应该重视改善其微循环状态。6.反映血流相关因素的Cl主成分的优势比最大,说明影响DR病变的因素确实是多方面的,包括了病程、随机血糖、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CRA-PSV、CRA-EDV、CRA-RI、PCAs-PSV和PCAs-EDV和PCAs-RI,而经过多次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中第一高危因素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阻力指数,其次为糖化血红蛋白,即患者的血糖水平。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的特点,并能动态实时地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CRA、PCAs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能较准确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失为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规检查的必要手段。
二、彩色多普勒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眼血流的研究现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眼血流的研究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眼部血供及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3 检查方法及评价指标 |
1.1.4 治疗方法 |
1.1.5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眼部表现 |
1.2.3 眼动脉 |
1.2.4 脉络膜厚度 |
1.2.5 最佳矫正视力 |
1.2.6 视觉诱发电位 |
1.2.7 眼压 |
1.3 讨论 |
1.3.1 颈内动脉狭窄致各种眼科疾病 |
1.3.2 CEA对眼动脉血流的影响 |
1.3.3 CEA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
1.3.4 CEA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
1.3.5 CEA对眼压的影响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颈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
2.1 引言 |
2.2 视网膜动脉栓塞引起的眼部疾病 |
2.2.1 单眼一过性黑蒙 |
2.2.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2.2.3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
2.2.4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2.3 视网膜和脉络膜低灌注引起的眼部疾病 |
2.4 侧枝通道的开放引起的眼部症状 |
2.5 眼缺血综合征 |
2.6 治疗现状 |
2.6.1 局部治疗 |
2.6.2 病因治疗 |
2.6.3 中医治疗 |
2.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针刺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伦理学声明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剔除、脱落标准 |
1.2.4 终止试验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主要仪器设备 |
1.3.2 资料采集及常规检查 |
1.3.2.1 一般记录项目: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BMI、既往史及家族史等。 |
1.3.2.2 眼科常规检查 |
1.3.2.3 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O2)图像采集分析 |
1.3.2.4 临床操作方法 |
1.3.3 数据管理 |
1.3.4 质量控制 |
1.3.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受试者的一般情况 |
2.2 电针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 |
2.2.1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对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
2.2.2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对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
2.2.3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心经原穴对视网膜动静脉差值的影响 |
2.3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 |
2.3.1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对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
2.3.2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对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
2.3.3 电针刺激正常人群的非经非穴对视网膜动静脉差值的影响 |
2.4 电针刺激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
2.4.1 视网膜动脉的平均血氧饱和度 |
2.4.2 视网膜静脉的平均血氧饱和度 |
2.4.3 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 |
3 讨论 |
3.1 眼与心、心经之间的联系 |
3.1.1 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
3.1.2 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
3.2 神门穴对血管功能状态的影响 |
3.2.1 循环系统及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
3.2.2 神经系统中的相关研究 |
3.3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相关研究 |
3.3.1 正常人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特点及影响因素 |
3.3.2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在眼科中的应用 |
3.4 针刺对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
3.4.1 针刺对视网膜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
3.4.2 针刺治疗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
结论 |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综述 评估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
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仪 |
1.1 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的原理及发 |
1.2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的应用 |
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
2.1 OCTA的原理及发展 |
2.2 OCTA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流频谱形态特征 |
2.2 OA血流动脉参数比较 |
2.3 CRA参数比较 |
2.4 各组PCA血流参数比较 |
3 讨论 |
3.1 DR的早期预防及诊断 |
3.2 DR与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有关[4] |
3.3 DR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与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 |
3.4 颈内动脉对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5 眼部检查诊断依据 |
(4)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及其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5)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白内障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仪器与测量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6)超声在诊断2型糖尿病眼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二维声像图比较 |
2.2 糖尿病组二维声像图特征的具体分析 |
2.2.1 玻璃体混浊 |
2.2.2 玻璃体积血 |
2.2.3 玻璃体机化 |
2.2.4 玻璃体后脱离 |
2.2.5 视网膜脱离 |
2.3 血流动力学结果 |
2.3.1 频谱特征比较 |
2.3.2 两组OA及CRA参数比较 |
2.4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
3讨论 |
(7)活血化瘀中药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西医研究进展 |
1 概念和分类 |
2 发病机制 |
3 AION治疗概况 |
综述二: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治疗进展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 AION辩证论治概况 |
3 AION的其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 |
4 近十年中医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初步评价 |
综述三:眼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研究概况 |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的基本概念 |
2 主要研究文献 |
3 数据分析 |
4 小结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AION患者流行病学及眼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病历来源 |
2.2 病历资料检索及筛选方法 |
2.3 提取的主要项目 |
2.4 统计学方法 |
3 诊疗标准 |
4 结果 |
4.1 人口指标 |
4.2 发病情况 |
4.3 首次来我院就诊时的情况 |
4.4 全身检查情况 |
4.5 化验指标 |
4.6 中医证侯特点及用药情况 |
5 讨论 |
5.1 统计结果分析 |
5.2 同类研究对比 |
5.3 AION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
临床研究二、活血化瘀治疗对AION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病历来源 |
2.2 治疗方法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方法 |
3 诊疗标准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4 结果 |
5 讨论 |
临床研究三、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AION的疗效评价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病历来源 |
2.2 治疗及分组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方法及处理 |
3 诊疗标准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疗效评价标准 |
4 结果 |
4.1 治疗前基线比较 |
4.2 治疗后视力、视野情况 |
4.3 疗效统计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1495例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成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诊断眼眶疾病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1.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因素分析 |
2.1 资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2.5 参考文献 |
综述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彩色多普勒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眼血流的研究现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眼部血供及功能的影响[D]. 卢云.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针刺心经原穴对比非经非穴对正常人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影响[D]. 龙迭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视网膜病变的研究[J]. 石喜喜,柳心平,石谨璟.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1)
- [4]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及其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分析[J]. 袁江峰,明敏. 国际眼科杂志, 2015(11)
- [5]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白内障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J]. 邓悦鸿,高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09)
- [6]超声在诊断2型糖尿病眼病中的应用研究[J]. 崔煜艳,马天驰,王燕霞,郭佩琦,马刚.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6)
- [7]活血化瘀中药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的影响研究[D]. 廖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 贾启禹,吴荣秀,邵红.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07)
- [9]1495例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成像分析[D]. 张洁.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4)
- [10]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D]. 孙郁.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