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谢路[1](2021)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归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文雅[2](2021)在《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Q市A小学为例》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把应用意识列为核心素养之一,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之中。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提倡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成为当前教育者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维度,对Q市A小学五年级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对五年级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方面,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足、应用数学的能力欠缺;二是教师方面,教师对应用意识理解不深入、教学实施中应用意识培养不到位、数学作业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对应用意识的评价;三是学校方面,对数学教师的相关培训缺失、对学生的相关数学活动举办较少。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共分为三个方面:学生缺乏应用数学的主动性与机会;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学校对数学应用意识培养重视不够。五年级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提出以下策略: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增加应用数学的机会;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应用意识的培养能力;学校加强教师相关业务培训,开展数学应用活动。希望本研究对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郑会[3](2021)在《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遵义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兼具学业水平测试及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选拔考试,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更指向学生的学科能力。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中考物理试题应该体现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是反映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形式之一,而物理教学过程更是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果中考物理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物理学科能力便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等对遵义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考查物理学科能力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分析,并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现状,从而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培养及提升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及中考物理试题更好体现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考物理试题物理学科能力考查方面:从纵向分析看,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各年及整体都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横向分析看,不同题型和不同知识板块对物理学科能力考查侧重有所不同。问卷调查方面:教师们在物理教学中都足够重视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对学生分析解释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现状好于其它物理学科能力。试题考查、教师重视度及学生现状整体方面:得到重视的是观察记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整体而言表现好的是学习理解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最需要加强重视的是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各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得到重视,才能实现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整体提高。
查亚红[4](202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一项基础的科学,数学能为很多应用科学技术提供有用的指导,让这些科学技术更好的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因此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因为他们发现学生自我是否有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想法,以及能够很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息息相关。然而,在实际进行应用意识培养时,主要面临着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教师引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前人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虽然关于理论研究的经验总结比较多,但是关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还是比较少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希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水平。因此,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切入方式,提出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应用意识表现的四个层次,并且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表现层次之上。首先,设计了相关的问卷,并且利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初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处阶段,以此为切入点,发现学生的应有意识大多处于第一和第二层次,应用意识很不好,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进行研究。其次,再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理论基础,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策略。最后,为了了解提出的策略是否真的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利用实验法进行实践研究,设计两次实验(前测和后测)证明了应用意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的的两个班级在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有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应用意识水平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班的应用意识水平无明显提高,该实验很好的验证了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当前学生的应用意识所处的层次普遍在第一和第二层次,水平薄弱,影响学生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忽视教学中的引导、学生缺少应用的自觉性、评价元素单一。(2)让从生活出发,渗透数学应用意识、以实际问题为依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回归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数学应用意识这三个培养阶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然后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既要抓教师的引导作用,即加强生活化情境创设和课堂实例拓展、重视应用题教学和实践活动课、关注学生建模思想培养和相关能力的开发;又要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及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3)本文所提的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水平。
谷忠忠[5](2020)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高水平实践人才,各领域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及其应用的支撑。强化数学的应用是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特色之一,从2003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到2016年提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尤其“数学建模”素养,再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都体现出在教学中强调数学应用的必要性。该文研究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的实践研究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问题,其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引起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理科班、文科班、艺术班三个班级学生进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意识问卷调查,对高中教师的数学应用教学观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较为薄弱,并存在教师教学中对数学应用的渗透不够深入等现象,进一步从教材、教师、学生、教育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剖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的结果与分析,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其中广义层面是指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发展的四个方面,狭义层面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应用。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伟[7](2020)在《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建模进入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改革方向。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数学建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仍然困扰着一线教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的数学建模学习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创建一种具有通用性和统摄性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理论,提出具体可行的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认识,本研究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探查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又希望通过详细的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全面调查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总结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以期研究并得到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及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分析和研判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困境,透视和了解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最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探查和寻找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本研究从提升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和为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提供系统性支持的视角,提出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通过探究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规律,解答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雏形,可以有效改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为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此项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各部分的理路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做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梳理了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为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做了文本分析,讨论了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步分析了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不足;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详细调查了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透视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以及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意在为探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基础;第六部分主要探讨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
王雪岩[8](2020)在《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 ——以沈阳市N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研究焦点。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更显关键,是其今后成才成长的核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不单单是数感和空间观念能力的强化,更要将关注的核心放在应用能力层面,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本篇论文选择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聚焦于沈阳市N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这一群体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培养策略。本篇论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明确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即第一章,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沈阳市N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根据该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和《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当前沈阳市N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对于学生而言,也需要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方面作出努力;第三部分即第二章,对造成该群体数学应用意识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即第三章,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可行策略;第五部分即结语,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
雷绮华[9](2020)在《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械制造行业一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设了机械类专业,这也为国家培养一线技能、技术型机械人才提供了保障。而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开设中,由于机械专业是一门理工类学科,因此大量的专业课程学习都必须以扎实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这使得数学课程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与普通高中及高校教育不同,中职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以必需够用为目标,要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因此机械类数学课程教学也必须要遵循这一原则,数学学习必须要为学生的机械专业课服务,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打好基础。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下中职机械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有所偏移,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专业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数学课程没有发挥服务专业的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等方式对机械类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找出了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差的原因,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案。本文的内容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从国家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国内外中职机械类专业数学教学研究综述,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同时还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的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本文撰写的重要基础理论。分别阐述了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概念及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部分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现状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机械类中职生及教师的应用认知情况、应用情况、及数学应用教学的看法;并提出了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差的成因主要为教师的教法不适合、教材的不足及学生本身的问题等。第四部分为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点:转变数学在机械专业的教学观点;重构数学教材;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改变评价考核方式。同时,在重构数学教材和优化数学方法这两个节中加入了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在机械类专业的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为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实验成效,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增强机械类中职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与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机械类中职生在技能竞赛中和考试中初见成绩;促进机械类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希望本文能够为机械类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从而加快机械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于彩仙[10](2020)在《对某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信息化时代和无纸化办公时代的来临,使得文秘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作为最基本的办公能力,成为文秘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本研究选择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中职文秘专业及Office办公软件的研究现状,再结合已有调查问卷和量表编制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得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Office应用能力教学未能结合专业特色,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2.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3.学校教学条件、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会影响Office应用能力的获得。
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Q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
1.1.2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建议 |
1.1.3 基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数学应用 |
1.3.2 数学应用意识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研究综述 |
1.5 理论基础 |
1.5.1 建构主义理论 |
1.5.2 弗赖登塔尔教学理论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 |
2.1 调查设计 |
2.1.1 调查目的 |
2.1.2 调查对象 |
2.1.3 调查内容 |
2.2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2.2.1 关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2.2 关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
3.1 学生在应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
3.1.1 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足 |
3.1.2 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欠缺 |
3.2 教师在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1 教师对应用意识理解不深入 |
3.2.2 教学实施中应用意识培养不到位 |
3.2.3 数学作业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
3.2.4 缺乏对应用意识的评价 |
3.3 学校在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1 对数学教师的相关培训缺失 |
3.3.2 举办相关的数学活动较少 |
第四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学生缺乏应用数学的主动性与机会 |
4.1.1 缺乏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
4.1.2 缺少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机会 |
4.2 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
4.2.1 专业知识欠缺 |
4.2.2 过度偏向知识讲授 |
4.2.3 作业设计能力不足 |
4.2.4 传统评价方式影响 |
4.3 学校对数学应用意识培养重视不够 |
4.3.1 忽视教师在学生应用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
4.3.2 对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认知不够 |
第五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
5.1 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增加应用数学的机会 |
5.1.1 记录数学日记,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 |
5.1.2 用数学观察生活,增加应用数学机会 |
5.2 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应用意识培养的能力 |
5.2.1 自觉更新教学观念,主动学习数学应用知识 |
5.2.2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5.2.3 丰富作业形式,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 |
5.2.4 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应用意识的发展 |
5.3 学校加强教师相关业务培训,开展数学应用活动 |
5.3.1 加强数学核心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培养应用意识水平 |
5.3.2 开展应用性数学活动,拓展学生应用意识培养范围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问提纲 |
致谢 |
(3)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遵义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对能力培养的重视 |
1.1.2 中考是能力体现的形式之一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及方法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能力与学科能力 |
2.1.2 学科能力与物理学科能力 |
2.2 物理学科能力理论选择 |
2.3 物理学科能力内涵及表现框架 |
2.3.1 学习理解能力 |
2.3.2 应用实践能力 |
2.3.3 迁移创新能力 |
3 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考试题分析 |
3.1 中考物理试题整体分析 |
3.1.1 试题题型结构分析 |
3.1.2 知识点考查分析 |
3.1.3 新增试题分析 |
3.2 中考物理试题物理学科能力体现范例分析 |
3.2.1 学习理解维度范例分析 |
3.2.2 应用实践维度范例分析 |
3.2.3 迁移创新维度范例分析 |
3.3 中考物理试题能力分析 |
3.3.1 中考物理试题多维统计分析 |
3.3.2 中考物理试题不同题型能力统计分析 |
3.3.3 中考物理试题不同知识板块能力统计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物理学科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问卷调查设计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目的 |
4.1.3 问卷设计 |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1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4.2.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4.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 物理学科能力统计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及相关建议 |
5.1 总结 |
5.1.1 相关结论 |
5.1.2 存在问题分析 |
5.2 物理学科能力培养教学建议 |
5.2.1 重视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
5.2.2 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
5.2.3 鼓励启发提升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 |
5.3 注重物理学科能力的命题建议 |
5.3.1 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 |
5.3.2 注重各物理学科能力均衡体现 |
5.3.3 阅读理解题考查应多样化 |
6 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物理学科能力重视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生物理学科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4)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应用意识研究综述 |
2.2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综述 |
2.2.1 问题为基础的针对性指导 |
2.2.2 整体把握的方向规划 |
第3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数学应用 |
3.1.2 应用意识 |
3.2 理论基础 |
3.2.1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理论 |
3.2.2 建构主义理论 |
3.2.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第4章 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问卷编制与访谈设计 |
4.4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4.5 调查结论分析 |
4.5.1 教师忽视教学中的引导 |
4.5.2 学生缺少应用的主动性 |
4.5.3 评价元素单一 |
第5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
5.1 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
5.1.1 加强生活化情境创设和课堂实例拓展 |
5.1.2 重视应用题教学和实践活动课 |
5.1.3 关注学生建模思想培养和相关能力的开发 |
5.2 调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5.2.1 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
5.2.2 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
第6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假设 |
6.3 实验设计 |
6.4 实验过程及案例展示 |
6.4.1 实验过程 |
6.4.2 教学案例 |
6.5 实验分析与总结 |
6.5.1 前后测试卷分析 |
6.5.2 前后测成绩分析 |
6.5.3 实验结果总结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的需求 |
1.1.2 新课标的要求 |
1.1.3 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数学应用 |
2.1.2 数学应用意识 |
2.1.3 数学应用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 |
2.2.2 元认知理论 |
2.2.3 弗莱登塔尔教学理论 |
第3章 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问卷设计说明 |
3.1.5 调查问卷实施 |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教师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2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3.3.1 教师问卷统计与分析所得结论 |
3.3.2 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所得结论 |
3.4 不同类型班级对比分析 |
3.4.1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对比分析 |
3.4.2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对比分析 |
3.4.3 对比结果 |
3.5 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发展原因分析 |
3.5.1 教材方面 |
3.5.2 教师方面 |
3.5.3 学生方面 |
3.5.4 教育评价机制方面 |
第4章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基本策略 |
4.1 广义层面培养策略 |
4.1.1 学校应注重开展教师学习活动 |
4.1.2 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
4.1.3 家庭应注重孩子认知经验的发展 |
4.1.4 教学评价体系应多样化 |
4.2 狭义层面培养策略 |
4.2.1 注重基础知识的深化 |
4.2.2 注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
4.2.3 注重数学建模活动课的研发 |
4.2.4 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
第5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的案例教学设计 |
5.1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
5.2 数学建模活动实例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数学教师的应用教学观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三 |
致谢 |
(7)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核心概念及论题说明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 |
一、数学建模的兴起 |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育人价值 |
第二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萌芽起步阶段 |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 |
三、数学建模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
第三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问题解决理论 |
二、知识迁移理论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 |
第一节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要求 |
一、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 |
二、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
三、对课程实施的建议 |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与编排 |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 |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编排 |
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一、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二、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总结 |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课堂考察 |
一、课堂考察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与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
一、七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
二、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
三、九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及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
一、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
二、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分析 |
一、数学建模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脱节 |
二、教学内容缺少真正意义的数学建模问题 |
三、教学内容与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适切 |
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 |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分析 |
一、学校和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不够重视 |
二、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
三、数学建模教育理念不适应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
四、数学建模教学缺乏培训和理论指导 |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困难分析 |
一、数学建模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
二、尚未掌握数学建模的学习路径 |
三、学习进阶过渡中遇到障碍 |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
第一节 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的依据 |
一、依据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分析 |
二、依据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
三、依据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现状 |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
一、反映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二、贴近学生现实,体现数学建模的真实性 |
三、注重数学建模过程性,体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
四、注重选择变式问题,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
五、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
六、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数学建模内容 |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一、由平铺直叙转变为创建有利于数学建模的真实问题情境 |
二、由教碎片化知识转变为教完整的建模知识 |
三、由教会做题转变为教会解决问题 |
四、由强调记忆转变为致力于知识迁移 |
五、由重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
六、由单项能力训练转变为数学建模能力综合提升 |
第四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 |
一、学习完整的数学建模知识 |
二、学会条件化地储存知识 |
三、学会深度加工知识 |
四、掌握提取知识的路径 |
五、改善数学建模的程序与方法 |
六、学会类比与联想 |
七、学会知识迁移 |
结语 |
附录一 七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八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九年级数学建模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8)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 ——以沈阳市N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N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调查 |
一、学校简介 |
二、调查过程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章 N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N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一)在“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在“探”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三)在“展”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四)在“馈”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N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
(一)学校原因 |
(二)教师原因 |
(三)家长原因 |
(四)学生原因 |
第三章 N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
一、“学”:以应用意识为核心的数学课堂优化 |
二、“探”:数学问题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
三、“展”:重视课外知识拓展 |
四、“馈”:数学课堂评价全流程革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B 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文献研究小结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机械类中职生 |
2.数学应用能力 |
(二)理论基础 |
1.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 |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 |
三、机械类中职生数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设计 |
1.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2.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四)问卷调查实施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调查问卷的反馈的意见及原因分析 |
四、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案 |
(一)转变观念是培养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条件 |
(二)重构教材是培养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 |
1.教材知识重构原则 |
2.重构教材模块内容确定 |
(三)优化方法是培养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核心 |
1.创设应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2.思想方法渗透,奠定职业基础 |
3.布置应用作业,拓宽应用视野 |
(四)评价考核方式考核是培养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推动力量 |
1.教学效果评价原则 |
2.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 |
五、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成果 |
(一)增强机械类中职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与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
(二)机械类中职生在技能竞赛中和考试中初见成绩 |
(三)促进机械类中职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对某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1.4 概念界定 |
1.4.1 文秘专业与中职文秘专业 |
1.4.2 计算机应用能力与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文秘及其能力素质要求 |
2.2 关于中职文秘教育的研究 |
2.3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
第3章 某校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及其培养情况 |
3.1 该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
3.2 问卷设计与抽样 |
3.2.1 问卷结构 |
3.2.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3 抽样和样本构成 |
3.3 结果统计 |
3.3.1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描述统计 |
3.3.2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差异检验 |
3.3.3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统计检验 |
第4章 结论与分析 |
4.1 培养现状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发展学习者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归因研究[D]. 谢路.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Q市A小学为例[D]. 杨文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遵义市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为例[D]. 郑会.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4]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D]. 查亚红.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5]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应用的实践研究[D]. 谷忠忠.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 刘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8]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 ——以沈阳市N小学为例[D]. 王雪岩. 沈阳大学, 2020(12)
- [9]机械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D]. 雷绮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对某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D]. 于彩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