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浙江省成年人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慧敏[1](2020)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创新全民健身组织方式,实施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对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对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为研究对象,以浙江省部分体育强镇、行政村及村民为调查对象,对本省创建体育强镇的成果进行调研,为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基于发展现状及问题,构建一套符合基本情况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数据处理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浙江省在健全及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过程中,在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活动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协调导致的部分地区体育场地使用率不高、基层公共体育活动宣传不到位问题,以及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高、体育信息服务发展不完善现象。2.本文遵循指标建立的系统性、可行性、简明科学原则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3.一级指标分别是:投入、产出与结果;二级指标分别是:投入指标包括经费投入、政策保障、人员投入,产出指标包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群体活动、组织机构、体育信息与指导,结果指标包括居民满意度、居民参与率、体质达标率。4.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每级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直观判断指标的重要性。一级指标中,投入指标相较于产出和结果,在影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占有较高比重。
魏东杰[2](2020)在《《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对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公民健康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开始从“疾病治疗”转移到“疾病预防”上,体育健身就是人们最好的选择。随着体育运动成为民众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浙江省人民政府越来越重视为公民提供更好的体育产品与服务,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体验。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对浙江省现代化公民建设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浙江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欧洲社会体育组织发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群众公共体育参与率高,积累了不少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研究以《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与浙江省全民健身大数据为研究素材,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研究法。提炼总结先进的欧盟经验,进而提出推动浙江省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在职能转换、政策落实以及服务质量提升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而推动整个浙江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通过回顾浙江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历史沿革,可以得出浙江省在构建现代化的公民健身服务体系上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同时,浙江省在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中总结出了规划引领、科学实施;标准为纲、系统建设;注重特色、整体推进三个主要经验,也具备以下三方面优势:经济发展环境稳定,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社会管理模式;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是浙江省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不强以及政府的财政总体投入仍然短缺等问题仍然摆在现实面前,亟待解决。根据大数据下的浙江省公民健身服务体系所反映,浙江省在公共体育事业上的发展上具有良好的势头,结合《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对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启示,研究认为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关键在如下(建议):利用大数据获取公民复杂多样的健身需求;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基层健身场所建设;借助财政扶持为手段鼓励社会参与;创新互联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完善政策的评估、实施、监督机制以提高其效益五个方面。
陈晨[3](2018)在《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地处我国西南边界。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云南省成年女性大部分都拥有着双重的身份,既需要工作,还要包揽家务,再加上一生中的几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而且下一代人的健康和女性的体质健康密不可分,成年女性是一个人口众多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的体质状况以及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更值得去探究。本文旨在分析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的体质状况的年龄特征和城乡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云南建设,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意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指标测量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14年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抽样的2059周岁成年女性的体质测试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论如下:(1)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合格率略低于云南省整体水平;2014年云南省2039岁年龄段,城市成年女性的体质合格率显着高于农村成年女性,4059岁年龄段,城市成年女性的体质合格率略高于农村成年女性。(2)2014年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成年女性的身体形态表明,身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腰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体重、胸围、臀围、皮褶厚度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长后下降。身高、上臂皮褶厚度城市成年女性显着大于农村成年女性;胸围、腰围、肩甲皮褶厚度农村成年女性显着大于城市成年女性。(3)2014年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成年女性的身体机能表明,安静脉搏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大;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台阶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长后下降,整体心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安静脉搏、肺活量城市成年女性显着高于农村成年女性,收缩压、舒张压、台阶指数农村成年女性显着高于城市成年女性。(4)2014年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成年女性的身体素质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坐位体前屈、纵跳、闭眼单脚站立、1分钟仰卧起坐的指标呈下降趋势,握力随着年龄增长先增长后下降,背力和选择反应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农村成年女性显着大于城市成年女性,纵跳、闭眼单脚站立、1分钟仰卧起坐城市成年女性显着大于农村成年女性。(5)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合格体质与城乡、受教育程度、公共场地设施、体育锻炼有关;合格体质与受教育程度呈中等相关,与城乡、公共场地、设施、体育锻炼呈弱相关。
魏斌[4](2017)在《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变化分析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解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变化状况,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与成年人体质变化情况的相关性,分析其中的变化特征,指导成年人有效的提高身体体质状况,文本以福建省2000、2005、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变化状况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出台健康促进的相关文件和个体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献资料查阅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发展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2010年福建省城镇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与2000年没有显着性差异;(2)身体形态测量指标中身高指标值、体重以及BMI值均有显着上升;三围指标中胸围和腰围有显着的上升变化,男子臀围变化在20~24岁、30~34岁、35~39岁、55~59岁之间,女子臀围变化在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之间均有显着性增长变化;皮褶厚度总体呈现为上升变化趋势;(3)身体机能测量指标中,脉搏跳动次数无显着变化;舒张压以及收缩压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所上升;肺活量有显着下降变化;(4)身体素质测量指标中,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时长、选择反应时有均有下降。(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身体形态的发展正相关,而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负相关。结论: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对国民体质健康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2000年至2010年福建省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其与福建省国民的机能、素质成负相关,说明,促进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单靠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要提高机能与素质水平,包括科学锻炼、合理饮食、良好心态、戒除不良习这些除了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应引起社会、家庭、个体的高度关注。
孙丽[5](2016)在《2015年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更好地关注职工的体质健康,使职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采取有益、有效的锻炼方法,本文以2015年度参加常熟市碧溪新区20-59岁的某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质监测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方便对碧溪新区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状况进行监测,这有助于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普及科学健身方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方法]从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中20-59岁的成年人群中随机抽取72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质测试,由统一的国民体质监测软件完成数据的初步处理。测试指标包括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年龄下,各个测试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按年龄分组的统计分析以20-29岁为对照组;按BMI分组的统计分析以体重正常者为对照组。分类资料的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熟市碧溪新区20-59岁企业职工成年人体质状况变化符合我国成年人身体特征变化的一般规律,总体看来,此次测试结果727人,优秀率为20.5%,良好率为32.2%,合格率为44.6%,不合格率为2.8%。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开始退化,其中以40岁以后功能下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人体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能力显着下降。同时,肥胖人群体质监测综合测试最低。在问卷调查方面: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结论]总体评分及及格率较高,但是坐位立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指数等几项指标的评分及及格率相对较低,说明总体发展情况较好,但是单项指标发展不平衡。测试正常组身体机能水平最好,肥胖组最差。体重过轻者应加强力量练习,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注意自身体重控制,合理饮食,增加有氧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同工作种类、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状况存在差异,同时此企业人群应该在40岁以前就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保持适宜的体重从而避免体质功能的下降。
姚连科[6](2016)在《2005-2014年烟台市成年人体质动态变化及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民体质监测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它能有效的监测国民体质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效果,并能进行科学的评价,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可以全面了解国民体质状况,发现国民体质状况变化规律,有利于科学指导国民进行体育锻炼。对国民体质的不断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14年的体质监测数据标准,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5—2014年烟台市成年人体质动态变化及规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烟台市成年人体质现状的研究,发现该市成年人的体质变化规律,总结该市成年人体质的变化特点,同时了解在不同工作种类中人们的体质变化特点,努力为该市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经研究发现,烟台市成年人在十年内的体质动态变化结论如下:1.身体形态:成年男性在身高、体重呈现规律性升高,腰臀比略有升高,体脂百分比规律性下降;成年女性的身高呈现增长的趋势,体重、BMI指数、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下降,且体脂百分比的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城镇居民的身体形态指标优于农民。2.身体机能:烟台市成年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该种状况在4044岁年龄组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近十年来,烟台市成年人的呼吸机能和心血管机能有所升高,但成年男性的收缩压较高,尤其是在50岁之后,患高血压等疾病的几率明显增高。另外,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心血管机能水平最高,农民心血管机能水平最低。3.身体素质:近十年里,烟台市成年人的下肢爆发力呈规律性下降;平衡能力有所升高;柔韧素质下降;灵敏素质基本不变。总体来看,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最好,城镇体力劳动者次之,而农民的身体素质最差。4.2014年烟台市成年人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高出全国5.3%,约为93.9%;城镇居民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农民,成年乙组高于成年甲组,成年女性高于成年男性。5.烟台市参与体育健身人群的体质明显优于不参加锻炼人群;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只占19.5%,城镇居民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人群百分比高于农民,成年男性人数百分比大于女性。“工作忙,缺少时间”是阻碍烟台市成年人参加健身的最主要因素。十年来烟台市成年人体质增强,但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下肢爆发力呈现持续性下降。另外,农民的体质状况与城镇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可能与生理发育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社会氛围与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造成健身意识和健身环境不同,从而表现出城乡居民体质差异。根据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烟台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问题依然严重、腰臀比较大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群众健身主题活动,改善饮食习惯,增加户外有氧耐力项目。2.农民体质差于城镇居民,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百分比低于城镇居民。应加强体育健身重要性的宣传,培养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开展适合农民参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3.成年男性在50岁后,收缩压接近于临界高血压值。成年男性在50岁后应加强对饮食的控制,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在闲暇时间多参加适合自身状况的体育健身项目,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适量饮酒。4.烟台市成年人绝对力量和爆发力不足,应制作符合成年人进行力量锻炼的运动处方,补齐“短板”。烟台市成年人应重视肌肉力量的练习,运动负荷应由小及大逐渐上升。5.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并且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群众的健身提供重要科学保障。
张照萍[7](2014)在《杭州市成年人体脂肪率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伴随而至的是体重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增加,主要的身体素质指标下降,体质健康状况已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体脂肪含量(体脂率)是体成分测试的一项重要数据,作为衡量和判定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已经被众多的学者所推崇。因此本研究以体脂率作为人体胖瘦的分组标准,探讨当前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更好的来指导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选取2012年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杭州市成年人测试的抽样样本760人,经数据筛选后为747人,其中男性301人,女性446人,年龄在20-39岁之间。按照韩国INBODY3.0人体体成分测试仪的使用说明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及标准(成年人部分)》的规定进行测量,获得以下测量指标:去脂体重、体脂率、BMI、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杭州市成年人体质状况的研究发现:杭州市42.5%左右的成年人体脂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男性占31.5%,女性占53.1%),且超重和肥胖的趋势现象仍在继续。对成年人体脂率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得出:1、成年人体脂率与收缩压之间呈显着正相关(男性:r=0.351,P<0.01;女性:r=0.298,P<0.01);成年人体脂率与舒张压呈显着正相关(男性:r=0.351,P<0.01;女性:r=0.333,P<0.01)。2、成年人体脂率与握力的相关性在男、女性中存在差异,女性呈显着的正相关(r=0.169,P<0.01),男性则呈没有显着相关性(r=0.012,P>0.05);成年人体脂率与闭眼单脚站立呈显着的负相关(男性:r=-0.314,P<0.01;女性:r=-0.201,P<0.01);成年人体脂率与纵跳呈显着负相关性(男性:r=-0.336,P<0.01;女性:r=-0.260,P<0.01);成年人体脂率与坐位体前屈在男、女性中也有明显的不同,男性呈显着的负相关,女性则没有相关性(男性:r=-0.227,P<0.01;女性:r=-0.093,P>0.05);成年男、女性体脂率与俯卧撑、仰卧起坐分别呈显着的负相关(男性:r=-0.327,P<0.01;女性:r=-0.200,P<0.01)。3、根据成年人不同的体脂率分组与体质健康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成年人除了肺活量在消瘦组、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的均值无显着差异外,超重肥胖组的安静脉搏、血压都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除了选择反应时指标外,成年人在消瘦组、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的均值无显着差异外,超重肥胖组的闭眼单脚站立、纵跳、坐位体前屈、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指标与正常组指标相比有着显着的差异性(P<0.05)。经研究说明体脂含量的增加或降低对成年人的肺活量和选择反应时成绩不产生影响,但体脂百分比高低与安静脉搏、血压、台阶、闭眼单脚站立、纵跳、坐位体前屈、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指标都有比较显着的相关性,也说明体脂百分比高低会对成年人的心肺功能、心血管机能和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
游小龙[8](2014)在《体力活动对广西20~39岁成年人体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了解广西20至39岁成年人的日常体力活动现状,并对其体质进行等级评价,深入分析体力活动与不同职业成年人体质的关系,明确不同程度体力活动对体质的影响,更好的进行全民健身,提高体质水平。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的标准,对广西20至39岁的成年人进行了体质测试,通过问卷对其体力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广西20~39岁成年人体质合格率高于全国水平;不同职业人群体质存在差异;闲暇时间有意识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次比例较低,静态活动普遍存在于成年人中,骑自行车和步行对体质有促进作用;随着每周工作天数的增加,以及每天工作时间的增长,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在身体活动内容中,散步和轻家务劳动对体质有影响。建议:增加上下肢的力量锻炼,多参加有利于增加肺活量的运动;根据出行目的地的远近情况,尽可能采用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坚持每天散步,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
李振权[9](2013)在《2010年广西60~69岁老年人体质现状与特征的研究》文中指出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增强人民体质问题,颁布与实施了系列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以每五年一个周期,实施体质监测制度,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状况。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社会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自1999年开始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体质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成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研究热点,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现象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此特殊的背景下,对广西60~69岁老年人进行体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广西老年人体质,以及更加系统地开展老年人体质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2010年广西60~69岁老年人为研究的对象。老年人按性别以及是否城、乡分为4类,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60~64岁、65~69岁),四类样本共计8个年龄组,总样本量为1196人,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采取监测对象,监测点包括省会城市、经济状况较好城市和经济状况一般城市。采用的方法为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采用平均数t检验、X2、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对2010年广西60~69岁老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现状与特征和影响广西60~69老年人体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有:2010年广西60~69岁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变化总体上符合60~69岁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多方面发生退行性变化特征,但各有特点,并具有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其体质水平总体上好于2005年广西同龄老年人,与2010年全国老年人体质相比,广西老年人的身体形态略低于全国老年人,但机能、素质指标大都高于全国老年人,且差异具显着性。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强度成为影响其体质差异的主要因素,部分生活习惯、身体疾病、交通方式、工作性质因素也对老年人体质产生影响。
符明秋[10](2012)在《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也成为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对生活方式的内涵、类型和结构还未有统一的认识,但普遍认为生活方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概念,对其测量大多采用《生活方式量表》和《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国外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人群的生活方式、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生活方式病的治疗和预防、生活质量等。国内主要关注学生体质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方式对成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和健康的影响、亚健康问题、健康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等。但目前还存在着实证研究少、研究对象和工具局限、心理学视角研究较少等不足。应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生活方式与体质或健康的关系、健全人格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和健身条件的关系等。
二、对浙江省成年人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浙江省成年人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1.4.1 内容创新点 |
1.4.2 视角创新点 |
1.4.3 方法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体育服务 |
2.1.2 效能 |
2.1.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 |
2.1.4 效能评价指标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2.1 效能概念研究 |
2.2.2 公共服务效能研究 |
2.2.3 公共服务管理效能研究 |
2.2.4 公共体育服务管理 |
2.3 国内相关研究 |
2.3.1 服务效能的基本理论研究 |
2.3.2 乡镇体育研究 |
2.3.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
2.3.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研究 |
第三章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研究 |
3.1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
3.1.1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现状 |
3.1.2 农村公共体育活动服务体系现状 |
3.1.3 农村公共体育指导与信息服务现状 |
3.1.4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与体质监测服务现状 |
3.2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2 农村公共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
3.2.3 农村公共体育指导与信息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4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与体质监测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1 系统性原则 |
4.1.2 可行性原则 |
4.1.3 简明科学性原则 |
4.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4.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流程 |
4.2.1 评价指标建立的方法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
4.2.3 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评议 |
4.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的专家评议结果 |
4.3.1 专家评议表的信效度检验 |
4.3.2 第一轮问卷的评议结果及指标筛选情况 |
4.3.3 第二轮问卷的评议结果及指标筛选情况 |
4.3.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1 权重方法的介绍及运用 |
4.4.2 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权重系数 |
4.4.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层次总排序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介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附录一 乡镇访谈调查提纲 |
附录二 江苏省体育强县(市)创建标准和评定办法(2010 年) |
附录三 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一轮) |
附录四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二轮) |
附录五 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问卷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对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关于该选题的研究成果 |
1.2.3 国外关于该选题的研究成果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4.1 公共服务理论 |
1.4.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 浙江省构建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实基础 |
2.1 浙江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历史沿革 |
2.2 浙江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主要经验 |
2.2.1 规划引领、科学实施 |
2.2.2 标准为纲、系统建设 |
2.2.3 注重特色、整体推进 |
2.3 浙江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主要优势 |
2.3.1 经济发展环境稳定,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2.3.2 先进的社会管理模式 |
2.3.3 独特的区位优势 |
2.4 浙江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主要短板 |
2.4.1 浙江省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不强 |
2.4.2 政府的财政总体投入仍然短缺 |
3 浙江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分析 |
3.1 全省场地数量和面积实现较大提升,但各市之间差距明显 |
3.2 金华市领衔,全省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不断提升 |
3.3 除湖州、杭州外,全省各市国民体质合格率稳中有进 |
3.4 浙江群众锻炼目的多样,场地偏好丰富 |
3.5 案例分析—大胆、创新的绍兴公共体育模式(场地设施建设维度为例) |
4 对《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的研究 |
4.1 《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的研究缘起 |
4.2 《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的概述 |
4.3 《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准则归纳分析 |
4.4 《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案例分析 |
4.4.1 欧盟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注重社会体育组织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4.4.2 欧盟在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的同时,也重视弱势公民群体的健身服务需求 |
4.4.3 欧盟公共体育政策往往与卫生、健康政策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强制性卫生体育培训) |
4.4.4 欧盟政府通过社会干预来促进自行车运动的推广,减少了城市拥堵情况 |
4.4.5 欧盟政府鼓励雇主和公会在公民的工作方式中融入健身元素 |
4.4.6 欧盟政府重视社区健身功能,确保健身元素在社区规划和设计中不被边缘化 |
4.4.7 欧盟政府注重公众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公民健身信息传播 |
5 《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对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启示 |
5.1 加大政府对社会体育组织的扶持,鼓励在公民健身服务供给中投入社会力量 |
5.2 建立健全公民健身服务的政策法规,保障弱势群体以及特殊群体的集体利益 |
5.3 公民健身服务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多层次、多部门的协调供给机制 |
5.4 通过相关社会干预,鼓励社会,企业为公民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 |
5.5 加快完善公民健身服务政策规划中的评估、实施、监督机制以提高其政策效益 |
5.6 创新互联网+健身服务模式,帮助公民养成良好健身习惯 |
6 结语 |
6.1 结论与建议 |
6.2 不足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3)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实际应用价值 |
2.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成年人的概念 |
2.1.2 体质的概念 |
2.2 研究现状 |
2.2.1 体质的研究现状 |
2.2.2 女性体质的研究现状 |
2.2.3 体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指标测量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 |
4.1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综合评价结果描述与分析 |
4.1.1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合格率年龄差异 |
4.1.2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合格率城乡差异 |
4.2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形态状况的年龄特征及城乡特征 |
4.2.1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形态的描述 |
4.2.2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形态讨论分析 |
4.3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机能状况的年龄特征及城乡特征 |
4.3.1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机能的描述 |
4.3.2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机能讨论分析 |
4.4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状况的年龄特征及城乡特征 |
4.4.1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素质的描述 |
4.4.2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身体素质讨论分析 |
4.5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城乡、年龄对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
4.5.2 受教育程度对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
4.5.3 体育锻炼补贴对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
4.5.4 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对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
4.5.5 参加体育锻炼对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
4.6 2014 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5.结论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附录 |
1.2014国民体质监测指标表 |
2.2014国民体质监测登录表问卷调查部分所选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变化分析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界定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1 国外研究现状 |
4.2 国内研究现状 |
4.3 文献总结 |
第一章 数据准备及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1. 文献资料查阅法 |
2. 专家访谈法 |
3. 测试法 |
4. 数理统计法 |
5. 比较分析法 |
6. 逻辑分析法 |
第三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福建省城镇成年人体质分析 |
第一节 福建省城镇成年人体质总体评价 |
1. 成年人体质评定等级十年变化分析 |
2. 不同年龄组成年人体质评定等级分析 |
3. 小结 |
第二节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
1. 身高变化特征 |
2. 体重变化特征 |
3. BMI值变化特征 |
4. 三围变化特征 |
5. 皮褶厚度变化特征 |
6. 小结 |
第三节 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
1. 安静脉搏变化特征分析 |
2. 血压变化特征分析 |
3. 肺活量变化特征分析 |
4. 小结 |
第四节 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
1. 坐位体前屈变化特征分析 |
2. 握力变化特征分析 |
3. 闭眼单脚站立变化特征分析 |
4. 选择反应时变化特征分析 |
5. 小结 |
第三章 福建省城镇成年人体质与社会经济关联分析 |
第一节 指标体系确定 |
1. 成年体质状况指标确定 |
2.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确定 |
第二节 综合指数确定 |
1. 主成分分析 |
2. 社会经济指标综合指数 |
3. 体质指标综合指数 |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成年人体质相关性分析 |
1. Pearson相关 |
2. 社会经济发展与身体形态相关性分析 |
3. 社会经济发展与身体机能相关性分析 |
4. 社会经济发展与身体素质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1. 总体评定结果 |
2. 身体形态 |
3. 身体机能 |
4. 身体素质 |
5. 关联分析 |
第二节 建议 |
1. 社会体质健康维护 |
2. 政府对体质健康发展政策支持 |
第三节 不足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2015年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体质测试法 |
1.3.4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1.3.5 逻辑分析法 |
2 测试结果 |
2.1 各项体质测试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2.1.1 不同年龄段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
2.1.2 不同BMI段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
2.1.3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 |
2.1.4 综合评级测定 |
2.1.5 各项指标的评定情况 |
2.2 分析不同BMI指数对各个指标的影响 |
2.2.1 肺活量 |
2.2.2 握力 |
2.2.3 闭眼单脚站立 |
2.2.4 坐位立体前屈 |
2.2.5 选择反应时 |
2.2.6 台阶指数 |
2.2.7 综合评分 |
2.3 分析各年龄段指标 |
2.3.1 身高 |
2.3.2 体重 |
2.3.3 肺活量 |
2.3.4 握力 |
2.3.5 闭眼单脚站立 |
2.3.6 选择反应时 |
2.3.7 坐位立体 |
2.3.8 台阶指数 |
2.3.9 综合评分 |
2.4 各项指标的综合性分析 |
2.4.1 不同年龄段体质总分均值变化表 |
2.4.2 体质监测指标 |
2.4.3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状况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
2.4.4 不同BMI人群体质状况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
2.5 关于针对测试人员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整理分析 |
2.5.1 每周是否参加1次以上有益于健康的体育锻炼 |
2.5.2 关于不同教育程度体质的特点 |
2.5.3 不同每天睡眠时间体质的特点 |
2.5.4 不同职业体质的特点 |
2.5.5 闲暇时间不同方式成年人的体质分析 |
3 讨论 |
3.1 影响成年人体质的主要因素 |
3.1.1 经济因素 |
3.1.2 社会因素 |
3.1.3 生理因素 |
3.1.4 意识因素 |
3.2 BMI指数适度问题 |
3.3 年龄的增长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
3.4 如何更好的增强自身的体质 |
3.5 是否能对不同的职业人群测试 |
3.6 关于测试结果不合格的20人探讨 |
3.7 如何更好的开展各种活动,提升本新区居民健康 |
4 结论 |
5 建议和对策 |
6 参考文献 |
7 文献综述 |
7.1 基础理论知识 |
7.1.1 关于健康 |
7.1.2 关于体质 |
7.1.3 关于生活方式 |
7.2 国内外体质研究的现状 |
7.2.1 中国的体质研究 |
7.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7.3 研究的目的 |
7.4 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8 附件 |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10 致谢 |
(6)2005-2014年烟台市成年人体质动态变化及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体质的影响因素 |
2.2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
2.3 国内体质研究现状 |
2.4 中、日、美三国体质监测指标的比较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体质测量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特征 |
4.1.1 身高的变化特征 |
4.1.2 体重的变化特征 |
4.1.3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的变化特征 |
4.1.4 腰臀比的变化特征 |
4.1.5 体脂百分比的变化特征 |
4.1.6 小结 |
4.2 身体机能的变化特征 |
4.2.1 安静脉搏的变化特征 |
4.2.2 血压的变化特征 |
4.2.3 肺活量的变化特征 |
4.2.4 台阶试验指数的变化特征 |
4.2.5 小结 |
4.3 身体素质的变化特征 |
4.3.1 肌肉力量的变化特征 |
4.3.2 平衡能力——闭眼单脚站立的变化特征 |
4.3.3 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的变化特征 |
4.3.4 灵敏性——选择反应时的变化特征 |
4.3.5 小结 |
4.4 烟台市成年人体质状况的整体分析 |
4.5 烟台市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
4.5.1 烟台市成年人参加与不参加体育锻炼体质综合评定比较 |
4.5.2 烟台市成年人参加锻炼时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 |
4.5.3 烟台市成年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比较分析 |
4.5.4 影响烟台市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障碍的分析 |
4.5.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7)杭州市成年人体脂肪率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质健康 |
2.1.1 我国国民体质建设与发展 |
2.1.2 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
2.1.2.1 国外研究概况 |
2.1.2.2 国内研究概况 |
2.2 身体成分 |
2.2.1 概念界定 |
2.2.2 体脂率的标准 |
2.2.3 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 |
2.2.3.1 水下称重法 |
2.2.3.2 皮脂厚度测量法 |
2.2.3.3 生物电阻抗法 |
2.2.3.4 三种测试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
2.3 身体成分与体质健康相关性研究现状 |
2.3.1 身体成分与身体形态 |
2.3.2 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 |
2.3.3 身体成分与身体素质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测试法 |
3.2.3.1 身体成分测试 |
3.2.3.2 体质指标测试 |
3.2.4 数理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杭州市成年人体质健康指标的基本情况 |
4.1.1 杭州市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基本情况 |
4.1.2 杭州市成年人身体机能指标基本情况 |
4.1.3 杭州市成年人身体素质指标基本情况 |
4.1.4 杭州市成年人体质测试分数等级 |
4.2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4.2.1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身体形态指标的相关性 |
4.2.2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身体机能指标的相关性 |
4.2.3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
4.3 不同体脂率水平的杭州市成年人体质健康指标的比较 |
4.3.1 体脂率评价法测定杭州市成年人体质水平 |
4.3.2 不同体脂率水平的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 |
4.3.3 不同体脂率水平的成年人身体机能指标的比较 |
4.3.4 不同体脂率水平的成年人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 |
5 讨论与分析 |
5.1 杭州市成年人体质健康指标的基本情况分析 |
5.1.1 杭州市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的基本情况分析 |
5.1.2 杭州市成年人身体机能指标的基本情况分析 |
5.1.3 杭州市成年人身体素质指标的基本情况分析 |
5.2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水平的基本情况分析 |
5.3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3.1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身体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3.2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身体机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3.3 杭州市成年人体脂率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测试登记表 |
附录二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体质指标测试方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体力活动对广西20~39岁成年人体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体质的相关研究 |
1.3.1.1 体质现状的研究 |
1.3.1.2 体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
1.3.1.3 体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
1.3.2 体力活动的有关研究 |
1.3.2.1 体力活动与体质 |
1.3.2.2 运动强度与体质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1 体质 |
1.4.2 体力活动 |
1.4.3 运动强度 |
2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3 2010 年广西 20~39 岁成年人体质及体力活动现状 |
3.1 2010 年广西 20~39 岁成年人体质综合评级现状 |
3.2 2010 年广西 20~39 岁成年人体力活动现状分析 |
3.2.1 采用不同交通方式的现状分析 |
3.2.2 不同工作方式的现状分析 |
3.2.3 闲暇时间不同身体活动的现状分析 |
4 体力活动对广西 20~39 岁成年人体质的影响 |
4.1 方差分析法 |
4.1.1 方差分析的原理 |
4.1.2 基本步骤 |
4.2 不同的出行方式对广西 20~39 岁成年人体质的影响 |
4.2.1 乘车(船)对体质的影响 |
4.2.1.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2.1.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2.2 自驾车对体质的影响 |
4.2.2.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2.2.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2.3 骑自行车对体质的影响 |
4.2.3.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2.3.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2.4 步行对体质的影响 |
4.2.4.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2.4.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2.5 四种出行方式间的比较分析 |
4.2.5.1 四种出行方式 A(a)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1.1 四种出行方式天数 A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1.2 四种出行方式时间 a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2 四种出行方式 B(b)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2.1 四种出行方式天数 B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2.2 四种出行方式时间 b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3 四种出行方式 C(c)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3.1 四种出行方式天数 C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5.3.2 四种出行方式时间 c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2.6 小结 |
4.3 不同工作方式对广西 20~39 岁成年人体质的影响 |
4.3.1 以静坐伏案为主的工作方式对体质的影响 |
4.3.1.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3.1.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3.2 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或以站为主对体质的影响 |
4.3.2.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3.2.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3.3 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对体质的影响 |
4.3.3.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3.3.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3.4 三种工作方式间的比较分析 |
4.3.4.1 三种工作方式 A(a)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1.1 三种工作方式天数 A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1.2 三种工作方式时间 a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2 三种工作方式 B(b)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2.1 三种工作方式天数 B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2.2 三种工作方式时间 b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3 三种工作方式 C(c)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3.1 三种工作方式天数 C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3.4.3.2 三种工作方式时间 c 组的比较分析 |
4.3.5 小结 |
4.4 不同身体活动对广西 20~39 岁不同职业成年人体质的影响 |
4.4.1 散步对体质的影响 |
4.4.1.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4.1.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4.2 轻家务对体质的影响 |
4.4.2.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4.2.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4.3 重家务对体质的影响 |
4.4.3.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4.3.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4.4 大强度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 |
4.4.4.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4.4.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4.5 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 |
4.4.5.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4.5.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4.6 小强度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 |
4.4.6.1 不同天数组间的分析 |
4.4.6.2 不同时间组间的分析 |
4.4.7 六种身体活内容的比较分析 |
4.4.7.1 六种身体活动 A(a)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7.1.1 六种身体活动天数 A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7.1.2 六种身体活动时间 a 组的比较分析 |
4.4.7.2 六种身体活动 B(b)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7.2.1 六种身体活动天数 B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7.2.2 六种身体活动时间 b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7.3 六种身体活动 C(c)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7.3.1 六种身体活动天数 C 组的比较分析 |
4.4.7.3.2 六种身体活动时间 c 组间的比较分析 |
4.4.8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2010年广西60~69岁老年人体质现状与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群体的高度重视 |
1.1.2 国民体质监侧是推动体质发展的有效手段 |
1.1.3 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现象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
1.3.3 我国体质研究现状 |
1.3.4 我国老年人体质研究现状分析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体质测试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比较研究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广西 60~69 岁老年人体质现状与特征分析 |
3.1.1 广西 60~69 岁老年人身体形态现状与特征分析 |
3.1.2 广西 60~69 岁老年人身体机能现状与特征分析 |
3.1.3 广西 60~69 岁老年人身体素质现状与特征分析 |
3.1.4 广西 60~69 岁老年人体质等级总体评价 |
3.2 影响广西 60~69 岁老年人体质的因素分析 |
3.2.1 生活环境对广西 60~69 岁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
3.2.2 生活方式对广西 60~69 岁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
3.2.3 疾病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
3.2.4 体力活动对广西 60~69 岁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附录 |
7 致谢 |
(10)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活方式的涵义 |
(一)概念界定 |
(二)生活方式的类型 |
(三)生活方式的结构 |
(四)生活方式的测量 |
二、国内外有关生活方式的研究进展 |
(一)国外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 |
(二)国内有关生活方式的研究 |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需深化的方向 |
(一)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二)今后需深化研究的方向 |
四、对浙江省成年人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 许慧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2]《欧盟体育活动指导纲要》对浙江省构建现代化公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启示[D]. 魏东杰.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3]2014年云南省成年女性体质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 陈晨. 云南大学, 2018(01)
- [4]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变化分析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D]. 魏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5]2015年常熟市碧溪新区某企业成年人群体质监测分析[D]. 孙丽. 苏州大学, 2016(06)
- [6]2005-2014年烟台市成年人体质动态变化及规律研究[D]. 姚连科. 鲁东大学, 2016(08)
- [7]杭州市成年人体脂肪率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 张照萍.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1)
- [8]体力活动对广西20~39岁成年人体质影响的研究[D]. 游小龙. 广西民族大学, 2014(02)
- [9]2010年广西60~69岁老年人体质现状与特征的研究[D]. 李振权. 广西民族大学, 2013(S1)
- [10]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J]. 符明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