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秘密侦探”

不要做“秘密侦探”

一、莫做“秘密侦探”(论文文献综述)

孙频[1](2021)在《以鸟兽之名》文中研究指明山下的女人被约到山上杀害,小区里很多人知道凶手是谁,却集体沉默。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山深处、湖海岸边、农耕乡土搬离,住进了钢筋水泥的高楼,他们以何谋生?他们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在拥挤、忙碌、残酷竞争的都市里,抱团取暖能否抵抗集体迷失的命运?

拉蒙·迪亚斯·艾特罗维奇,刘长申[2](2020)在《往昔的黑暗回响》文中指出一位在智利独裁时期曾遭受迫害的人士被枪击身亡,警方判定为抢劫未遂。被害人的姐姐对此结论表示怀疑,于是找到埃雷迪亚,请他私下调查。埃雷迪亚也觉得案件疑点重重,各种证据都表明被害人的家人和朋友似乎在隐瞒着什么。这一定不是普通的杀人案!埃雷迪亚和伙伴们一起,抽丝剥茧,循迹追踪,发现眼前的罪恶只是冰山一角,令人不寒而栗。埃雷迪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作为局外人的他完全可以就此收手,拿到大笔封口费,草草结案;如果追查下去,自己不但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很可能引火烧身。就连受害者本人也不一定愿意直面往昔的黑暗回忆。但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整个国家的伤痛,作为一名智利人,埃雷迪亚无法自欺欺人。他决定面对强大自己数倍的敌人,只求无愧于心,他的好友也都选择跟他站在一起。这一次,他能赢得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吗?

丁明秀[3](2020)在《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文中提出本文以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这个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作为研究的史料依据。在全面搜集散落于东北各大报纸副刊与杂志中的有关沦陷区儿童文学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梳理,深入解读,力图呈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以东北殖民语境为背景,利用全方位的视角,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类型、主题、艺术表现及儿童文学作家、理论批评等多方面的考察,形成对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发展状况的整体建构。纵向上,将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放置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整体历程中,横向上,与同时期其他沦陷区的儿童文学进行对比。以期可以在宏观层面了解、把握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而探求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东北儿童文学的存在形态。揭示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创作者受制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选择,归纳概括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第一部分梳理沦陷前的东北儿童文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与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二是东北新文学运动与现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第二部分具体探究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殖民语境是沦陷时期东北儿童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统治机构、文化政策、教育措施和文学阵地的分析,明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存语境。第三部分划分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类型。以报纸《泰东日报》的儿童副刊《儿童专刊》《儿童周刊》《少年》等(1931—1945)、《大同报》的儿童副刊《儿童》《儿童与学生》等(1933—1942)、《盛京时报》的儿童副刊《儿童周刊》等(1933—1942)、《国际协报》的儿童副刊《儿童》等(1934—1936)及杂志《满洲学童》(1936.10—1945.3)、《新满洲》(1939.1—1945.4)、《新青年》(1935.10—1942.6)、《麒麟》(1941.6—1945.1)等作为切入口,梳理、评析东北沦陷时期的童谣、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剧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以期呈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面貌。第四部分考察东北沦陷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群体。通过对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成就突出的作家杨慈灯,郑毓钧、未名等有影响的作家及站在正义立场上的作家群体创作情况的考察,致力于展现儿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同时探究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和由此引起的作品主题转型,并阐释其中的文化意义。第五部分探究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多样主题与艺术特色。在殖民统治之下,儿童文学主题表现出反抗、潜隐反抗与迎合三种倾向,每种主题倾向中都包含着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而且这三种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互相渗透和流变的特征。第六部分是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通过对东北沦陷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呈现的特征分析,勾勒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东北沦陷区这个特殊时空使得儿童文学既遭到殖民统治的束缚,也使其在政策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文化殖民主义的二律悖反性使得东北沦陷区的儿童文学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文学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庞欣欣[4](2020)在《奇幻电影中的心理幻境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电影类型,即将故事发生主要场景构建于潜意识世界的描写心理幻境的电影。随着心理学的普及与电影技术的发展,这种以深入探究人类内心领域为题材的电影创作以奇异绚烂的视觉呈现和剖析心理问题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潜意识作为此类电影的故事主要发生场景,其构建方式往往与梦境相似。即遵循“梦是愿望的满足”这一原则运行,并运用梦的伪装作用进行修饰。经过一番变形后,潜意识世界便成为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的另类空间。同时,这类电影中的人物常作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代表出现。相比其他电影中主人公与反派之间隐含的本我和超我的象征意味,心理幻境电影中的不同人物则直接显着的将本我、自我及超我具象化演绎。因此人物间的冲突表现的更为激烈和残酷。并且这种冲突背后常隐含着大众的心理投射与普遍的社会问题。

李霞[5](2020)在《革命歌谣中的女性形象——兼谈湘鄂赣苏区时期妇女运动的开展》文中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伴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反"围剿"斗争的开展,湘鄂赣苏区妇女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社会地位、现实诉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革命歌谣对这一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了真实、生动、翔实的记录,并刻画出"悲惨可怜"、"温柔美丽"、"深明大义"、"果敢坚毅"、"独立自强"、"创造新生"的女性形象。从中也可以充分了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从生产劳动、政治权利、文化教育、社会心理改造等各方面系统性开展苏区妇女运动等基本认识,以及妇女运动的具体开展。

王雪茜[6](2020)在《唯有火焰会扑灭一场火的幻觉》文中指出那是一次无聊的培训会,我坐在最后一排,挨着会议室后墙有一排简易书架,象征性插了两排书,多是励志书、佛教书、按摩书,甚至还有菜谱,文学类书籍寥寥,《略萨传》像个不和谐的音符,蜷缩在书架的角落。白色封面上,略萨一头茂盛的银发弯曲着好看的弧度,平视的目光中透着难以琢磨的浅笑。那天剩余的时间,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传记里,我被略萨迷住了——十五岁就做了记者,学会了酗酒抽烟,寻花问柳,十六岁就写了剧本并在全国巡回演出。参加秘密政治团体,未成年就与大自己十多岁的舅妈的妹妹结婚,几年后离婚,又与舅

刘琳[7](2019)在《现代法理观照下的明清公案小说》文中认为本论文以明清公案小说为研究对象,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概述选题缘由及有关此选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明清公案小说略说,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按照时代顺序对公案小说的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第二节对明清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公案作品进行分类概说;第三节聚焦到选题中的现代观照,分别梳理公案小说和法理的界定,最后将其两者进行对比观照,回归论文中心。第二章为明清公案人物概论,分为两节。第一节选取了历史上的名臣刘墉和蓝鼎元,对这两个历史上真实存在且都有过办案经历的官员形象进行论述;第二节是论述清官形象,也就是是指部分甚至完全脱离了历史真实的,通过文学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破案高手或破案官员。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包拯和施仕伦。第三章是对公案小说中清官的办案过程进行分类阐述,从推问准状开始,到勘验取证再到判断案情和折狱处决,程序上尽可能还原当时时代的办案过程。第一节是推问准状,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立案,立案就是成立案件,包括喊冤告状、犯罪人自首、官府自行立案和他人报案四个方面;第二节是勘验取证,公案小说中的现场勘验与现代法律中的现场勘验相比,过程和程序上基本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时间跨度大以及时代背景等的不同,也有一些出入。古代公案小说中的现场勘验,有一部分是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回到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从而为案件的侦破创造条件,还有一部分是,在现场勘验时对尸体进行检验,通过尸检,辨别尸体的死因,从尸体上发现证据,尸体是最不会说谎的证据;第三节是判断案情,通过推断作案人的犯罪动机,对案件进行定性,判断案情是每个案件都会涉及到的一环,官府接到案件以后,必然会对案件进行定性,按照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大致可以将案件分为杀人案、劫盗案、谋财案、奸淫案和纠纷案四类;第四节是折狱处决,公案小说中分为正常的审案过程和非正常的审案过程,公案小说中不存在不开庭审理的情形,而现代法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一般没有公案小说中的非正常审案过程,并且现代法律案件审理过程的两种情形是在公案小说正常审案过程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是不一样的,现代法律中对案件审理规定的内容比古代要多得多。非正常审案包括三种情形,一种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由于实施刑罚不当从而导致嫌疑人身亡的情形,第二种是在判案后立即处决的情形,第三种是由于顺应民情,导致案件走向发生变化的情形。第四章是对公案小说中清官的破案手法进行论述,案件的侦破少不了破案手法的应用,破案手法是公案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桩案件中即使具备了清正廉明的官员,没有破案手法,那么这桩案件注定只能是一桩无头案。因此在这一章中,分为推理、讯问、用计、异能和悬赏五个小节,从五个方面阐述清官的破案手法。第五章是本文中具有升华意义的一章,论述一下法理与人情,分为礼法混同、德主刑辅、合情合理和圣旨如律四小节,探讨一下公案小说以及现代社会中法理、人情的地位主辅,在案件事实的支撑上论述法理与人情谁主谁辅问题。

龚磊[8](2018)在《从“历史探案”谈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读李开元《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有感》文中认为《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以下简称《秦谜》)是李开元先生以历史侦探小说的手法写就的一部历史推理作品。近日拜读后,对先生的创作手法很感兴趣,将其中某些环节与中学历史教学相观照,稍有所感,就教于方家。一、历史探案之"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读者的感受李先生曾师从田余庆教授,是秦汉史研究领域

但及[9](2017)在《白棉铺》文中研究指明1傍晚的风是柔的,夹着花香,小贩们都出动了。地上铺开着,有衣服,丝绸围巾,皮带扑克牙签,甚至还有胸罩。人影子搅动着街面,影子把灯光踩碎了。有人提着电喇叭,在喊,还有人放着音响,这条街被脚步、咳嗽声及其它声音湮没。我从人群里走过,别人都会盯上一眼,目光里有信任,也有种距离,反正这目光跟平时是不一样的。这跟我的衣服有关,我穿着制服呢。穿过地摊,就是百福弄了。那里满是电线,窗子也是各个朝向,踩进巷子,一股下水道的怪味涌

聂品[10](2017)在《改写论视角下的《酒国》俄译本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尤其是“一带一路”顶层战略的提出,直接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更需要对外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自己的故事,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了解中国文化最有效的窗口就是文学,中国文学外译迎来了最大的契机。然而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译介并非一帆风顺,不仅仅是翻译质量的原因,还受到原作选择、翻译策略、读者接受等文本外因素的影响,因为翻译活动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产生的。从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论视角来看,翻译作为改写的一种形式,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制约,而莫言作品的成功外译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借鉴。《酒国》是莫言第一部被译为俄文的长篇小说,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势,刚一登陆俄罗斯社会便引起广泛关注。论文从勒菲弗尔的改写论视角出发,考察意识形态和诗学两大因素对俄译本的制约,分析在二者制约下译者对文化空缺的处理机制,统计归纳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希望从翻译层面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勒菲弗尔的改写论超越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文本层面,将翻译研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建立了全新的学科范式,但是对翻译的微观层面关注不够。因此,论文以勒菲弗尔的改写论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对《酒国》俄译本做全方位研究。在宏观层面上,厘清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概念,详细分析二者对俄译本的制约;在微观层面上,把研究重心放在技术-经济文化空缺、社会文化空缺、观念文化空缺和语言文化空缺等的俄译上,分析译者选择,旨在考察意识形态和诗学制约下译者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意识形态从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两方面操控译本,译者叶果夫翻译《酒国》并不是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而是译者个人出于对中国文学、对莫言的喜爱才着手进行翻译,在翻译策略上,也是采取异化策略为主,积极主动地推介中国文化。诗学则从文学特征和社会功能上操控译本,从文学特征上看,俄译本在文体、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上都深受俄罗斯主流诗学的影响,译者的遣词造句易于被读者接受;从社会功能上看,叶果夫并不是盲目选择《酒国》作为第一部进入俄罗斯的莫言作品,小说的叙事手法、主题和批判精神正符合俄罗斯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主流诗学不谋而合。对译者翻译方法的归纳统计也支持了上述结论。全文选取了 234个译例,涉及到音译(加注)、直译(加注)、意译、替换、增译、文内解释、描写翻译、省译等8种翻译方法,其中总计有169个译例使用了偏向异化策略的翻译方法,比例高达72.2%。很明显,叶果夫的这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是他对中国文化认同和尊重的体现。对译者翻译方法的分析也表明,母语为目的语的翻译家优势在于精通目的语,对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更了解,译本更易于被读者接受,但劣势也较明显,对文化意象的内涵可能会有错误判断,导致译本中出现误译,因此在分析译例时,文章也从母语为源语的评论者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梳理和评价,阐述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并对论文的总体框架做了简单介绍。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从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理论贡献与局限等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第三章通过厘清“意识形态”的内涵,探讨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从意识形态操纵翻译文本的选择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两方面分析《酒国》俄译本受到的制约。第四章追溯“诗学”的概念来源及其发展,通过俄译本在俄罗斯的接受情况来观察俄罗斯社会主流诗学,并分析其对俄译本的影响。第五章选择文化空缺作为切入点,研究技术-经济文化、社会文化、观念文化和语言文化等文化空缺的俄译情况,具体分析译者的翻译方法,归纳总结出译者在意识形态和诗学双重制约下的翻译策略。第六章结语部分对论文的研究结论做了总结,并论述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对后续研究的设想。

二、莫做“秘密侦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莫做“秘密侦探”(论文提纲范文)

(1)以鸟兽之名(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2)往昔的黑暗回响(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理由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理由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儿童文学史研究
        (二)关于东北儿童文学研究
        (三)关于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
        (四)关于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沦陷前的东北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溯源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与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倡导
        (二)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
    二、东北新文学运动与现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东北新文学运动
        (二)20年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形态
第二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
    一、严苛的统治机构
    二、极端的文化政策
    三、奴化的教育措施
    四、飘摇的文学阵地
第三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类型
    一、童谣、儿歌与儿童诗
        (一)童谣
        (二)儿歌
        (三)儿童诗
    二、童话
        (一)童话与教育
        (二)“纯童心文学”与讽刺控诉
        (三)借鉴中改写
        (四)翻译童话的殖民想象
    三、儿童小说
        (一)现实主义的儿童短篇小说
        (二)描画“世界”的长篇儿童小说
    四、儿童剧
        (一)报刊中的儿童剧
        (二)广播中的儿童剧
第四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作家研究
    一、突出的作家——杨慈灯
        (一)异化形象书写现实人生
        (二)利用幻想增强作品趣味
        (三)揭露儿童精神受到摧残
    二、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
    三、正义立场上的作家群体
        (一)殖民地生存境遇的书写
        (二)失去家园者的无限悲凉
        (三)麻木到觉醒的转变历程
第五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一、深重的苦难
        (一)生活的困苦
        (二)精神的创伤
        (三)生命的消亡
    二、激烈的抗争
        (一)反抗者的旗帜
        (二)抗争中的和声
        (三)黑暗里的低吟
    三、满洲的颂歌
        (一)悬赏征文
        (二)献纳文体
    四、艺术特色
        (一)东北方言俗语的运用
        (二)隐喻反讽的运用
第六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批评
    一、儿童文学批评的成果
    二、儿童文学批评的内容
        (一)关注读者与呼唤作品
        (二)童话创作的理论建树
        (三)童话的整体、个案批评
    三、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
结语
    一、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历史地位
    二、文化殖民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4)奇幻电影中的心理幻境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幻境中潜意识世界的场景设计
    第一节 潜意识世界的构建原则
    第二节 潜意识世界的呈现方式
第二章 三重人格的冲突与根源
    第一节 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
    第二节 冲突根源与大众投射
第三章 《极乐矩阵》创作分析
    第一节 场景设计
    第二节 人物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剧本

(5)革命歌谣中的女性形象——兼谈湘鄂赣苏区时期妇女运动的开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悲惨可怜与温柔美丽:湘鄂赣苏区妇女困苦的生活境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革命歌谣揭露了湘鄂赣苏区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方面遭受的剥削、压迫与束缚
    (二)革命歌谣反映了湘鄂赣苏区妇女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与向往
二、深明大义与果敢坚毅:湘鄂赣苏区妇女支前拥军的真挚情感与投身革命的实际行动
    (一)革命歌谣真实流露出湘鄂赣苏区妇女在支前拥军行动中的真挚情感
    (二)革命歌谣生动记录了湘鄂赣苏区妇女投身革命积极踊跃的实际行动
三、独立自强与创造新生:湘鄂赣苏区对开展妇女运动的基本认识和妇女运动的具体开展
    (一)革命歌谣反映了湘鄂赣苏区政权对开展妇女运动的基本认识
        1.忽视妇女工作,就是削弱了自己的革命努力。
        2.党的领导和相关组织机构的健全是开展妇女运动的有力保障。
        3.妇女运动的开展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生活等多方面齐头并进。
        4.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是妇女运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革命歌谣记述了湘鄂赣苏区政权妇女运动的具体开展
        1.落实妇女基本权利。
        2.提高妇女文化素质。
        3.鼓励妇女参政议政。
        4.组织妇女生产自救。
        5.推动妇女移风易俗。
        6.领导妇女开展斗争。

(7)现代法理观照下的明清公案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由来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硕博士论文
        二、学术论文
        三、相关专着
    第三节 选题意义
第一章 明清公案小说略说
    第一节 公案小说的源流
        一、先秦时期
        二、汉魏晋时期
        三、唐五代时期
        四、宋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二节 明清公案小说暨公案小说的范畴
        一、白话公案小说——以“三言”“二拍”等话本小说为例
        二、文言公案小说——以《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例
        三、章回公案小说——以《包公案》、《施公案》和《三侠五义》为例
        四、汇编公案小说——以《疑狱集》、《棠阴比事》和《鹿洲公案》为例
    第三节 公案小说与现代法理的关系
        一、公案小说的界定
        二、法理的含义与范畴
        三、明清公案小说的现代法理观照
第二章 明清公案人物论
    第一节 历史名臣
        一、蓝鼎元与《蓝公案》
        二、刘墉与《刘公案》
    第二节 清官形象
        一、包公形象
        二、施仕伦
第三章 明清公案小说审案过程论
    第一节 准状立案
        一、喊冤告状
        二、犯人自首
        三、官府立案
        四、他人报案
    第二节 勘验破案
    第三节 审狱定罪
        一、杀人案
        二、劫盗案
        三、谋财案
        四、奸淫案
        五、纠纷案
    第四节 宣判结案
第四章 明清公案小说断案手法论
    第一节 推理
        一、逻辑推理
        二、非理性推理
    第二节 讯问
    第三节 用计
        一、欲擒故纵
        二、将计就计
        三、装神弄鬼
        四、心理陷阱/心理战术
    第四节 异能
    第五节 悬赏
第五章 人情与法理
    第一节 礼法混同
    第二节 德主刑辅
    第三节 合情合理
    第四节 圣旨如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改写论视角下的《酒国》俄译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втореферат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用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改写论研究现状
        1.3.2 《酒国》俄译本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改写论
    2.1 改写论产生的背景
        2.1.1 翻译学学科的形成
        2.1.2 翻译研究学派的形成
    2.2 改写论的核心思想
        2.2.1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2.2.2 翻译是对原文的一种改写(translation as rewriting)
        2.2.3 双重因素对翻译的制约
    2.3 改写论的贡献与局限
    2.4 小结
3 意识形态对《酒国》俄译本的操控
    3.1 “意识形态”概念的厘清
        3.1.1 “意识形态”的流变与内涵
        3.1.2 文学与意识形态
    3.2 翻译与意识形态
        3.2.1 意识形态影响翻译文本的选择
        3.2.2 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
    3.3 意识形态操控译者的文本选择
        3.3.1 译者的意识形态
        3.3.2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3.3.3 赞助人的介入
    3.4 意识形态操控译者的翻译策略
    3.5 小结
4 诗学对《酒国》俄译本的制约
    4.1 诗学概念溯源及其发展
    4.2 诗学对《酒国》俄译本的宏观操控
        4.2.1 俄罗斯社会主流诗学
        4.2.2 《酒国》在俄罗斯的接受
    4.3 诗学对《酒国》俄译本的微观操控
        4.3.1 诗学操控之文体
        4.3.2 诗学操控之人物
        4.3.3 诗学操控之文学手法
    4.4 小结
5 意识形态和诗学制约下译者的选择
    5.1 技术—经济文化空缺翻译
        5.1.1 生态文化空缺翻译
        5.1.2 人工制品文化空缺翻译
        5.1.3 译者的选择
    5.2 社会文化空缺翻译
        5.2.1 与人有关的社会文化空缺翻译
        5.2.2 与行为、制度等有关的社会文化空缺翻译
        5.2.3 译者的选择
    5.3 观念文化空缺翻译
        5.3.1 宗教文化空缺翻译
        5.3.2 艺术文化空缺翻译
        5.3.3 译者的选择
    5.4 语言文化空缺翻译
        5.4.1 语言特点构成的文化空缺翻译
        5.4.2 语义构成的文化空缺翻译
        5.4.3 译者的选择
    5.5 小结
6 结语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设想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莫做“秘密侦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以鸟兽之名[J]. 孙频.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1(06)
  • [2]往昔的黑暗回响[J]. 拉蒙·迪亚斯·艾特罗维奇,刘长申. 译林, 2020(05)
  • [3]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D]. 丁明秀.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奇幻电影中的心理幻境构建[D]. 庞欣欣. 暨南大学, 2020(07)
  • [5]革命歌谣中的女性形象——兼谈湘鄂赣苏区时期妇女运动的开展[J]. 李霞. 宜春学院学报, 2020(04)
  • [6]唯有火焰会扑灭一场火的幻觉[J]. 王雪茜. 湖南文学, 2020(01)
  • [7]现代法理观照下的明清公案小说[D]. 刘琳.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从“历史探案”谈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读李开元《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有感[J]. 龚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21)
  • [9]白棉铺[J]. 但及. 长城, 2017(04)
  • [10]改写论视角下的《酒国》俄译本研究[D]. 聂品.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不要做“秘密侦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