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一例

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一例

一、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1例(论文文献综述)

曹阳[1](2021)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1例成骨不全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病例报告》文中认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组单基因突变导致的表型异质性的遗传骨病。其主要致病基因COL1A1基因和COL1A2基因,使Ⅰ型胶原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疾病发生。OI以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反复骨折和骨畸形为主要特点,同时还累及全身多结缔组织系统,伴有蓝色巩膜、听力丧失和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DGI)等骨外表现。牙本质发育不全为最常见的口腔表现,根据Shields分型,伴有成骨不全的类型为DGI-I。患牙通常表现为牙齿颜色改变,即全口多数牙呈灰白色或黄棕色,并因牙本质结构改变导致患牙不耐磨耗,患者口内可见临床冠磨耗较重,咬合距离过低。OI患者群体中Ⅲ类错(?)畸形的发病率高于正常群体,因上颌后缩与下颌前突表现出面中部的凹陷,口内出现前牙反(?)甚至后牙反(?),患者的咀嚼功能亦严重受损。这些口腔症状给患者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促使OI患者及家长前来正畸科寻求治疗。因此,提高正畸医师对OI的认识,有利于明确诊断,实现精准治疗。本文报告了 1例成骨不全伴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病例。根据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该患者为牙本质发育不全。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查,定位该患者突变基因为COL1A2基因,突变位点为exon31c.1801G>A,突变型为:p.Gly601Ser,进一步明确了患者诊断,为成骨不全伴骨性Ⅲ类错(?)畸形。联合了口腔正颌外科、口腔修复科与牙体牙髓科等多学科,为该患者制定了系统化的治疗方案,设计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完成术前和术后正畸。对患者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SNA、SNB和ANB角均恢复正常。矫治结果表明,该方案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颜面形态及咀嚼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证明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用于配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并为OI患者正畸矫治器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本文通过讨论OI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与口腔临床表现机制,探讨OI患者的口腔治疗方法,为OI的口腔疾病诊断及系统性治疗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胡雪[2](2021)在《牙内陷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并报告三例不同牙位牙内陷患者病例,分析牙内陷发生率、不同类型牙内陷对应的治疗方案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019年12月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共3038例CBCT资料。判定观察到患牙类牙釉质密度影像由冠方向根方凹陷或形成根管样结构与主根管伴行时,记录患牙牙位,内陷程度及患者的性别。研究期间获得3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病例。通过分析病例中不同类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总结此类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患牙发生及内陷程度分布与性别分布数据进行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得P<0.05时,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符合条件的3038例患者影像资料统计结果中发现90例牙内陷患者,牙内陷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00%。双侧牙内陷病例48例,单侧牙内陷病例42例,男性患者39人,占总数43.33%,女性患者51人,占总数56.67%。检测样本牙数67543颗,其中牙内陷患牙共139颗,单牙患病率约为0.21%。根据Oehler’s牙内陷分类法分组,Ⅰ型牙内陷患牙100颗,Ⅱ型牙内陷患牙27颗,Ⅲ(a)型牙内陷患牙2颗,未检出Ⅲ(b)型牙内陷。根据发生牙位分组,上颌中切牙牙内陷11例,上颌正中多生牙牙内陷4例,上颌侧切牙牙内陷121例,上颌尖牙牙内陷1例,上颌前磨牙1例,下颌尖牙1例。研究期间共收入3例符合标准的完整病例,分别为Oehler’sⅠ型、Ⅱ型和Ⅲ型,采用了根管治疗和拔除等方法,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炎症显着缓解,拔除患牙后牙周状况也有明显缓解。结论:牙内陷并没有以往认为的那样罕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早期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提高预后效果最重要,若已发生临床症状,可适当采用新技术治疗患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牙美观及功能。统计结果表明患牙内陷程度及发生率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牙内陷好发于上颌,最好发于上颌侧切牙。Oehler’s分类Ⅰ型牙内陷病例最多见。

杜志娟[3](2021)在《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本质发育不全可分为3型,其中Ⅱ型较为常见,也称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单独发生不伴有骨发育不全的表现。临床表现为全口牙齿呈半透明的灰蓝色或琥珀色,牙冠多呈钝圆形,牙齿磨损明显,前牙切缘和后牙(牙合)面的釉质易被咀嚼而剥脱;X线示牙髓腔明显缩小,根管呈细线状,严重时可完全阻塞。先天缺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它表现为不同数目的乳牙或恒牙的缺失。在恒牙列中,除了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是最常见的缺失牙。早期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及长期随访对于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的年轻患者来说极其重要。本文报道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

余梦佳[4](2020)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年轻恒牙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而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和比较了临床上两种常用支架材料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因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而接受牙髓血运重建术的74位患者共85例年轻恒牙,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牙位、病因、诊断等基本信息,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所有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学分析;此外,进一步按照患牙的病因、Nolla分期和诊断这三个匹配因素,分别从以“根尖引血”和“静脉采血”作为支架的组中各筛选出16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对筛选出的两组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的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比较。结果:经过(13.54±8.82)月的观察,85例患牙临床存活率达100%,临床成功率为95.29%,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中度为4.71%,重度为0%。在81例取得临床成功的病例中,有39.51%实现了I型牙根发育,35.80%实现了II型,7.41%实现了III型,7.41%为IV型,6.17%为V型,剩下的3.70%没有硬组织的沉积。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患牙的牙根长度增长率为(7.97±9.85)%,根尖孔直径减小率为(41.46±29.00)%,影像学牙根区域(Radiographic root area,RRA)面积增长率为(7.00±12.65)%,影像学根管区域(Radiographic canal area,RCA)面积减小率为(22.40±21.99)%。其中,“根尖引血”组和“静脉采血”组的临床存活率(100%vs100%),临床成功率(100%vs87.5%),轻度(31.25%vs6.25%)、中度(0%vs12.5%)、重度(0%vs0%)不良事件发生率,I型(56.25%vs35.71%)、II型(25.00%vs28.57%)、III型(0%vs7.14%)、IV型(6.25%vs7.14%)、V型(12.50%vs21.43%)牙根发育占比,以及牙根长度增长率[(4.27±6.89)%vs(7.59±9.47)%],根尖孔直径减小率[(49.04±29.03)%vs(35.21±29.75)%]和RRA面积增长率[(4.09±12.32)%vs(10.53±12.43)%]均无统计学差异。而RCA面积减小率在“根尖引血”组则要显着高于“静脉采血”组,为(30.26±20.68)%vs(12.07±17.37)%,P=0.01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用于治疗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变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根尖引血不足的情况下,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替代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吴志娜,李雨桐,宋吉玉,齐慧川,胡敏[5](2020)在《Ⅲ型成骨不全COL1A2基因错义突变一例及家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例以牙本质发育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Ⅲ型成骨不全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并对临床和遗传资料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Ⅲ型成骨不全相关基因COL1A2存在错义突变:c.1171G>A;p.Gly391Ser,家系鉴定结果显示该突变来自患者父亲。COL1A2基因突变(c.1171G>A;p.Gly391Ser)可能是以牙本质发育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Ⅲ型成骨不全的致病因素之一。

黎祺[6](2019)在《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和统计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为提高根管治疗水平提供解剖学支持,也为人类学家了解认识广府民系人群牙齿形态特征提供参考资料。材料与方法收集肇庆市口腔医院广府民系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选择牙冠牙根发育完整、无牙体牙髓牙周病变、未经任何治疗的1220颗上颌第二恒磨牙和1279颗下颌第二恒磨牙为研究对象,通过德国Sirona公司生产的Galileos CBCT设备,观察和统计其牙根和根管形态,比较和分析各牙根和根管形态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检出率差异,以及双侧对称率情况。数据资料经过标准一致性检验和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220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四根型26颗(2.13%)、三根型709颗(58.12%)、双根型417颗(34.18%)、单根型68颗(5.57%),其中双根型中近远颊根融合型109颗(26.14%)、近颊根腭根融合型106颗(25.42%)、远颊根腭根融合型202颗(48.44%),各根型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根型各牙根和三根型的腭侧根和远颊根均为Ⅰ型(1-1)根管。三根型的近颊根主要为Ⅰ型(1-1)根管(78.84%),该型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老年人高于年轻人(P<0.05)。双根型3种融合根的根管形态差异显着(P<0.01)。单根型以Ⅷ型(3-3)根管最常见,占63.25%。牙根形态双侧对称率75.86%,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73.64%,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9颗下颌第二恒磨牙中,三根型3颗(0.23%)、双根型731颗(57.16%)、C形根型420颗(32.84%)、锥形融合根型125颗(9.77%),其中双根型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高龄女性高于低龄女性(P<0.01);C形根型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低龄女性高于高龄女性(P<0.01)。双根型的近中根的根管形态主要为Ⅳ型(2-2)38.58%、Ⅱ型(2-1)28.73%和Ⅰ型(1-1)22.98%,远中根主要为Ⅰ型(1-1)根管(81.67%)。C形根管上1/3连续性较高,越往根尖方向移动则连续性越差,C形根管形态在根管口、根中部、根尖部有显着差异(P<0.01),同时随年龄增长C形根管同一水平面的连续性也越差,各部位的根管形态有年龄差异(P<0.05)。锥形融合根型的根管形态有C形根管型62.40%、多根管型20%、单根管型17.60%。牙根形态双侧对称率68.10%,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62.93%,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高龄女性均高于低龄女性(P<0.05)。结论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复杂多样,与近10年的国内外47项同类研究的数据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也存在一定的形态特征和规律:1.上颌第二恒磨牙以三根型最多,近颊根的根管形态主要但不全部为单根管;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型最多,近中根有多种根管形态,远中根主要但不全部为单根管;在上述牙根中女性明显较男性更偏向单根管。2.上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占39.75%,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占42.61%,融合根检出率高于国内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各类融合根有多种根管形态且差异显着,总体上是单根管检出率较低,根管形态与牙根形态间无匹配规律。3.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检出率高达38.94%,C形牙根和C形根管多见于年轻女性,C形根管形态的连续性随根管水平面下移和年龄增长而降低。4.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低于上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形根管检出率越高,双侧对称率越低。

刘仰,隋文[7](2019)在《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DGI-Ⅱ)是一种以牙本质发育缺陷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可引起牙齿的变色、磨耗和釉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美观。关于DGI-Ⅱ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如何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DGI-Ⅱ的研究作一综述。

唐瑭,刘波,陈梅红,刘娟[8](2017)在《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壳牙)伴多生牙1例》文中指出该文报道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多生牙1例,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柴志红[9](2014)在《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的家系调查及义齿修复》文中指出对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调查发现共有9人患病。对本例患者采用修复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恢复垂直距离获得满意美观效果及功能。

赵永生[10](2013)在《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文中提出磨沟墓地位于甘南地区的洮河流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此地西通新疆,东连关中,北接大漠,是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接地域,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部。大量的考古和人类学的证据证明,在秦汉以前,新疆地区便生活有西方高加索人种的居民,其东界临的黄河流域自古即为蒙古人种居民繁衍生息之地。而且齐家文化时期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以及经济生产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样的地理位置、时间段以及周邻地区的古代种族环境,使得对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种族属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人口学、人种学、测量学、古病理学和营养学等多种科学方法及手段,对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的骨骼标本进行了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磨沟墓地中的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了磨沟居民,其从颅骨形态上看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范畴,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十分接近。依托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手段并结合考古学上的发现,作者对磨沟组居民尤其是占主体的齐家文化居民的来源和流向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古西北类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承袭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对后来的青铜时代文化居民尤其是寺洼文化、四坝文化和辛店文化居民体质特征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可能向东影响到关中地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中原地区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甘青地区古代居民对以北方汉族为典型代表的现代华北居民的历史形成做出了重要的遗传学贡献。

二、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正畸-正颌联合治疗1例成骨不全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成骨不全
        1.1.1 临床特征
        1.1.2 病因
        1.1.3 诊断
        1.1.4 治疗
    1.2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疾病的Shields分型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2章 病例报告
    2.1 基本情况
    2.2 相关检查
        2.2.1 临床检查
        2.2.2 影像学检查
        2.2.3 基因检查
    2.3 诊断
    2.4 矫治设计
    2.5 治疗过程
    2.6 矫治结果
    2.7 小结
第3章 讨论
    3.1 成骨不全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3.2 成骨不全的口腔疾病发育异常机制
        3.2.1 牙本质发育不全
        3.2.2 牛牙症和牙齿萌出异常
        3.2.3 Ⅲ类错(牙合)畸形
    3.3 成骨不全的口腔治疗
    3.4 无托槽隐形矫治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牙内陷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牙内陷概述
        1.1.1 临床表现及分类
        1.1.2 发生率
        1.1.3 病因
        1.1.4 组织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1.1.5 临床治疗进展及治疗原则
    1.2 小结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诊断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患牙牙位分布结果
        2.4.2 患牙牙内陷分型结果
        2.4.3 患者患牙性别分布结果
        2.4.4 患者分布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病例
    3.1 病史资料
第四章 讨论
    4.1 牙内陷解剖形态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影响
    4.2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牙内陷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4.3 多学科技术联合在牙内陷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4.4 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例报道
二、讨论

(4)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引言
    1.1 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1.2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概念和发展
    1.3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基本要素
2.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器械与材料
    2.3 操作方法
    2.4 临床和影像学的评价
3.结果
    3.1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治疗效果
    3.2 两种不同支架材料疗效的比较
4.讨论
    4.1 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4.2 轻度不良事件——牙冠变色的防治
    4.3 不同牙根发育分型的探讨以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组织学结构
    4.4 静脉采血与根尖引血构建支架材料后的疗效分析与比较
    4.5 不足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五例
    病例一
        参考文献
    病例二
        参考文献
    病例三
        参考文献
    病例四
        参考文献
    病例五
        参考文献
综述1 支架材料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短根畸形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收集
        1.1.2 分类和指标
        1.1.3 仪器和方法
        1.1.4 数据统计
    1.2 结果
        1.2.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1.2.2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1.2.3 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1.3 讨论
        1.3.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1.3.2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1.3.3 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第二章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收集
        2.1.2 分类和指标
        2.1.3 仪器和方法
        2.1.4 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2.2.2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2.2.3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2.2.4 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的比较
    2.3 讨论
        2.3.1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2.3.2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2.3.3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2.3.4 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的比较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本质发育不全的分型
2 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
3 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
4 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治疗
5 结 语

(8)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壳牙)伴多生牙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病因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
        2.3.1本病例中对DGI-Ⅲ的诊断
        2.3.2鉴别诊断
    2.4治疗

(9)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的家系调查及义齿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 2 治疗设计
    1. 3 修复过程
    1. 4 观察和评价
2 家系调查
    2. 1 调查方法
    2. 2 调查结果
3 修复治疗效果
4 讨论

(10)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甘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1.2 考古学背景
        1.2.1 齐家文化及其在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序列中的位置
        1.2.2 寺洼文化及其族属
        1.2.3 磨沟遗址的考古学背景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
    注释
第2章 性别和年龄鉴定及人口寿命研究
    2.1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
        2.1.1 个体性别的鉴定
        2.1.2 个体年龄的鉴定
    2.2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分析
        2.2.1 性别和死亡年龄分布统计
        2.2.2 性别分布和死亡年龄段分析
    2.3 人口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寿命研究
    2.4 与甘青地区其他古代居民的比较
    2.5 小结
    注释
第3章 身高的研究
    3.1 材料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与其他古代组的对比
    3.4 小结
    注释
第4章 古病理学研究
    4.1 创伤
        4.1.1 颅骨创伤
        4.1.2 其余骨骼的创伤
        4.1.3 磨沟墓地创伤统计
        4.1.4 分析与讨论
    4.2 骨骼的疾病
        4.2.1 关节疾病
        4.2.2 先天性疾病
        4.2.3 营养及代谢性疾病
        4.2.4 骨肿瘤
        4.2.5 骨骼发育异常
    4.3 口腔疾病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观察结果
        4.3.3 比较与讨论
        4.3.4 分析与总结
    4.4 牙齿的磨耗情况研究
        4.4.1 材料及方法
        4.4.2 结果
        4.4.3 讨论
    4.5 小结
    注释
第5章 牙齿非测量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
    5.1 引言
    5.2 观察材料与研究方法
        5.2.1 观察材料
        5.2.2 牙齿非测量性状的观测方法
        5.2.3 统计分析方法
        5.2.4 相关问题说明
    5.3 统计分析结果
        5.3.1 磨沟组居民牙齿非测量形态特征的特点
        5.3.2 MMD 系数
        5.3.3 聚类分析
        5.3.4 因子分析
    5.4 磨沟组古代人群牙齿非测量形态特征的讨论
    注释
第6章 颅骨的非测量性状研究
    6.1 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6.1.1 研究材料
        6.1.2 观察项目及方法
        6.1.3 结果及分析
    6.2 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
        6.2.1 引言
        6.2.2 材料与方法
        6.2.3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注释
第7章 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
    7.1 颅骨测量数据统计及形态特征分析
    7.2 种系关系讨论和种系纯度检验
        7.2.1 颅长、颅宽和颅指数标准差变异度的估计
        7.2.2 平均标准差百分比方法的估计
        7.2.3 平均变异度系数方法的估计
        7.2.4 小结
    7.3 磨沟墓地人群内部的关系分析
        7.3.1 齐家组和寺洼组居民颅骨形态学上的对比
        7.3.2 种族相似系数
        7.3.3 组间形态差异显着性测定
        7.3.4 小结
    7.4 种族类型的初步分析
        7.4.1 与现代主要人种支干的比较
        7.4.2 与亚洲蒙古人种及其区域类型的比较
        7.4.3 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
    7.5 小结
    注释
第8章 从磨沟组看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地理分布及演变
    8.1 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介绍及对比
        8.1.1 新石器——青铜时代颅骨组
        8.1.2 秦代以后的颅骨组
        8.1.3 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对比
    8.2 磨沟组与甘青地区古代组别的对比分析
        8.2.1 研究方法
        8.2.2 对比材料及项目
        8.2.3 结果与分析
    8.3 小结
第9章 磨沟组与先秦时期古代各组的对比
    9.1 研究方法
    9.2 对比材料及项目
    9.3 结果与分析
        9.3.1 磨沟组与其他对比组的组差均方根值和欧式距离系数
        9.3.2 聚类分析
        9.3.3 因子分析
    9.4 小结
    注释
第10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 磨沟墓地人骨性别和年龄鉴定表
附表二 个体测量项目代号说明
附表三 磨沟墓地齐家文化时期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四 磨沟墓地齐家文化时期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五 磨沟墓地寺洼文化时期成年个体颅骨测量表
图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正畸-正颌联合治疗1例成骨不全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病例报告[D]. 曹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2]牙内陷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D]. 胡雪. 吉林大学, 2021(01)
  • [3]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J]. 杜志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1(02)
  • [4]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余梦佳. 浙江大学, 2020(02)
  • [5]Ⅲ型成骨不全COL1A2基因错义突变一例及家系分析[J]. 吴志娜,李雨桐,宋吉玉,齐慧川,胡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01)
  • [6]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D]. 黎祺.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7]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研究进展[J]. 刘仰,隋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4)
  • [8]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壳牙)伴多生牙1例[J]. 唐瑭,刘波,陈梅红,刘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06)
  • [9]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的家系调查及义齿修复[J]. 柴志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4(01)
  • [10]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D]. 赵永生. 吉林大学, 2013(08)

标签:;  ;  ;  ;  

根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