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98年贵阳市人口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

1986-1998年贵阳市人口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

一、贵阳市人群1986~1998年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论文文献综述)

寻鲁宁[1](2021)在《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间序列预测》文中提出目的描述分析2014-2018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展变化趋势,明确现阶段伤害死亡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运用时间序列法建立ARIMA模型对伤害死亡的未来发生进行预测,探索时间序列法在伤害死亡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为制定伤害死亡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死因监测系统中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居民伤害死亡数据,对伤害死亡水平、伤害死亡类型、减寿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居民伤害月度死亡例数作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法建立ARIMA模型,预测2019年各月度伤害死亡人数并与实际值进行验证比较,探讨时间序列法在伤害死亡趋势预测中的应用。结果1 2014-2018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全死因共死亡438727人,年均死亡率为593.76/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6.31/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7.63/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00.87,P<0.05);农村死亡率为603.64/10万,城市死亡率为565.25/10万,农村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80,P<0.05)。全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年均死亡率分别为186.87/10万、149.80/10万、122.82/10万、37.83/10万和36.16/10万。2 2014-2018年河北省部分地区伤害死亡26721人,年均伤害死亡率为36.16/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51.91/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为19.73/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8.229,P<0.05);农村伤害死亡率为39.95/10万,城市伤害死亡率为25.23/10万,农村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475,P<0.05);不同年龄组伤害死亡率存在差异,0~岁年龄组死亡率为10.33/10万,随后略有下降,到10~岁组开始上升,到了8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241.14/10万),各年龄组男性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3 2014-2018年间河北省部分地区伤害死亡率以年百分比4.16%的速度稳定下降,其中男性下降速度为3.87%,女性下降速度为3.67%,男性伤害死亡率降速高于女性,年估计变化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2014-2018年河北省部分地区伤害死亡主要类型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溺水和火灾,在全部伤害死亡中所占比重达82.96%,各类型构成比分别为49.20%、10.79%、9.64%、8.51%、3.36%和1.46%。男性各类型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伤害均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最高,分别为26.69/10万、8.51/10万。农村各类型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城市,自杀位居农村伤害死因顺位第二位,死亡率为4.62/10万,意外跌落位居城市伤害死因顺位第二位,死亡率为2.51/10万。不同年龄组伤害死亡类型构成不同,道路交通事故是各个年龄组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在15~44岁年龄组中所占比重最大,为71.91%;溺水是导致0~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27.50%;自杀是45~6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的又一重大原因,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13.65%;意外中毒在65~岁年龄组伤害死亡人数中所占比重第二高,为19.15%。5 2014-2018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8.63岁,去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为79.50岁,男性期望寿命为76.15岁,去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为77.3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1.36岁,去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为81.85岁。6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部分地区月均伤害死亡445.35人,伤害死亡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动规律,应用时间序列法构建的最佳预测模型为ARIMA(0,1,1)(1,1,0)12,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为484.78,贝叶斯准则(BIC)为490.33,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P>0.05),模型参数显着非零(均P<0.05),预测结果实际值均落入预测值95%置信区间内,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1.18%~18.87%之间,RMSE=32.29,MAE=25.92,MAPE=6.39%,模型预测性能良好。结论1.伤害死亡位居全死因顺位第五位,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死亡率逐渐上升。2.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伤害死因前五顺位分别是: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意外跌落、溺水;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的重要伤害死因分别是溺水、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4.去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女性高于男性。5.ARIMA模型在伤害死亡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用于伤害死亡趋势的短期预测。图7幅;表22个;参156篇。

张霞,曹跃霞[2](2019)在《南京市建邺区居民2014~2018年潜在寿命减少年数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14—2018年南京市建邺区居民全死因和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减寿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建邺区居民的预防保健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2018年建邺区死因监测常规病伤死亡报告居民死因资料和2014至2018年南京市建邺区每年全人群抽样死因回顾漏报调查结果,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对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PYLL率等相关指标对寿命损失进行分析,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年代全死因及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其死亡率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对2014至2018年建邺区居民PYLL分析显示,男、女性的寿命损失、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占比最高,此二者的PYLL占全死因PYLL的60%以上,其中男性二者的PYLL占全死因的近70%,男性PYLL率(除心血管病外)均大于女性。男女性的PYLL率5年来均有所上升。结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是影响建邺区居民预期寿命的主要疾病,应作为综合防治的重点。

刘楠[3](2017)在《2011~2015年天津市某区居民死因分析及期望寿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集20112015年天津市某区居民的死亡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龄组别、不同性别居民的死因顺位、死因变化趋势和期望寿命,旨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居民的健康水平,为当地政府合理分配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方法:采集20112015年中国天津市某区居民死亡数据,并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居民死因进行核准、编码及分类。采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 Reg 2005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管理,SPSS19.0进行数据描述与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获取的年龄别人口构成作为依据计算标化死亡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参见《卫生统计学》。结果:(1)20112015年某区共监测人口为1880309人,其中男性921064人,女性959245人,性别比为0.96:1。监测人群中014岁儿童人口所占比例为13.53%,1564岁劳动人口所占比例为76.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10.31%。(2)20112015年某区居民全死因报告死亡11 961例,其中男性6586人,女性5379人。平均粗死亡率为6.37‰,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8.995,P<0.001)。男性平均粗死亡率为7.15‰,女性为5.61‰,男性高于女性(χ2=35.284,P<0.001)。(3)20112015年某区居民各年龄段均有死亡居民,且各年死亡率的年龄变化趋势均呈“√”型,趋势一致(χ2趋势=5787.4977005.853,P<0.001)。婴儿死亡率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此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25岁开始缓慢上升,65岁之后居民的年龄别死亡率上升速度加快,85岁以后死亡率达到峰值。(4)20112015年天津市某区男女居民的死因顺位排在前五位均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以下简称内营代疾病)。男性和女性居民前五位死亡人数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总死亡人数的96.24%和96.63%。不同年龄组居民死因构成有差异,014岁组、1564岁组和65岁以上组的首位死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以下简称围生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5)天津市某区居民死因顺位排在第一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占比为60.57%,年均粗死亡率为385.47/10万。各年男性居民循环系统死亡率均高于女性(χ2=3.99369.294,P<0.0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中,心脏病死亡占55.05%,脑血管病死亡占44.21%,男性与女性居民的循环系统疾病死因顺位相同,但是每年男性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6)天津市某区居民死因顺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恶性肿瘤,占比为22.35%,年均粗死亡率为142.01/10万。男女居民年龄别死亡率统计结果证实,30、35、40、45、50、55、60、65、70、75及80岁组死亡率在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756.229,P=0.0000.015),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其他各年龄组死亡率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4岁组人群中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为白血病,占年龄组死亡人数的40.00%;1534岁组主要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白血病、肺癌和乳腺癌,占该组死亡人数的52.63%;3564岁组死因构成的前三位分别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占该组死亡人数的60.34%;65岁及以上组死因构成的前三位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占该组死亡人数的68.66%。(7)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天津市某区居民全死因的第三位,占总体死亡人数的6.76%,年均粗死亡率为43.11/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27.47/10万。20112015年各年某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岁婴儿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而死亡人数主要集中于6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人数的87.14%。014岁组和1534岁组人群中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是肺炎,3564岁组和65岁及以上组的主要死因均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天津市某区居民死因顺位排在第四位的为伤害,每年男性居民的死亡率均显着高于女性居民(χ2=12.44598.526,P<0.001)。014岁组人群中伤害的死因顺位为淹死;1534岁组主要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3564岁组死因顺位的前三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65岁组死因顺位的前三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9)2015年某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9.13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7.79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0.42岁。在分别去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五种疾病后,居民的期望寿命依次增长了21.63岁、13.21岁、12.59岁、7.80岁、7.12岁。对于男性居民来说,去除前5位主要死因后恶性肿瘤的期望寿命增长值上升了一位;而女性居民在去除前5位主要死因后期望寿命增长值顺位与全人群的一致。女性的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率均高于男性。结论:天津市某区居民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男性居民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该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政府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并在分配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上予以倾斜。

鲍俊哲[4](2016)在《中国气温和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与脆弱性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是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研究中国气温和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目前的状况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气温和空气污染都可能给人群健康带来危害,这些危害不止出现在高温或低温发生的当天,还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气温对人群的危害在不同纬度地区可能呈现不同的特点,全面研究温度—死亡关系和空气污染—死亡关系有助于更好的采取干预措施以便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加大,为了更加高效的应对气候变暖,需要找出面临高温危害最为严峻的区域和人群进行重点干预,通过高温脆弱性评估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目的:(1)通过对中国气温和空气污染的时空分析,找到面临高温危害和空气污染严峻的区域,为管理者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2)研究气温和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3)进行高温脆弱性评估,便于管理者对面临高温危害最严峻的区域和人群进行重点干预。方法:(1)绘制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1—2014年间年均气温和高温天数的变化线图,以及热浪天数在不同城市的分布情况。绘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随时间变化的线图和分布直方图。通过GeoDa软件运用空间全局自相关和空间局部自相关研究API和AQI的空间聚集性,研究API和AQI在不同年份和月份的重心转移路径,以及空气污染首要污染物报告情况和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等;(2)以4个不同纬度中国城市(武汉、长沙、桂林和海口)为例,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结合分布延迟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ur model,DLNM)研究温度和空气污染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以及气温对不同人群死亡的影响;(3)以海南省为例进行高温脆弱性评估研究:首先通过画线图和柱形图了解海南省18个县市1971—2010年40年间高温天数变化和分布情况,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选取高温脆弱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高温脆弱性指标中的社会经济学指标提取主成分,通过特征根和方差解释百分比确定提取主成分的个数,然后综合标准化后的暴露性指标和提取的主成分信息生成最终脆弱性得分。最后将海南省18个县市对应的高温脆性得分在地图上进行展示。结果:(1)研究时间段内相应城市的年均气温和高温天数呈现小范围规律波动,邻近地区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API值在2001—2012年有一个下降的趋势,API和AQI的高浓度值都在北方城市有一个聚集趋势,而低浓度值在南方城市有聚集趋势。AQI值在每天下午15点到17点相对最低。API值重心在2001到2003年有一个南移的趋势,之后到2012年呈现无规律小范围波动。API值重心在冬季有向北方移动的趋势。AQI值重心在不同月份间的移动未呈现明显规律和方向。空气污染报告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 PMio)和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AQI值与PM2.5和PM1o的相关性较好,臭氧(Ozone,03)与AQI及其余污染物的相关性较差,且为负相关。03浓度在一天的下午15点到17点相对最高;(2)4个城市的寒冷月份主要为十二月、一月、二月和三月,炎热月份主要为六月到九月。武汉、长沙、桂林和海口寒冷月份与炎热月份的死亡人数之比分别为1.43、1.54、1.37和1.12。高温对死亡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高温发生后的3天以内,而且在高温发生当天的危害最大;低温对死亡的影响可以延续到低温发生后的21天。以相应城市的最适温度为参考,武汉、长沙、桂林和海口低温导致死亡的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分别为4.78(3.63,6.29)、2.38(1.35,4.19)、2.62(1.15,5.95)和2.62(1.44,4.79),滞后天数设定为21天;相应的高温导致死亡的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为1.35(1.18,1.55)、1.19(0.96,1.48)、1.22(0.82,1.82)和2.47(1.61,3.78),滞后天数设定为3天。武汉市极低温度对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老年人群死亡影响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62(3.92,8.06)、5.53(2.87,10.69)和5.80(4.29,7.84);相应的极高温度导致死亡的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为1.39(1.15,1.67)、1.45(0.98,2.16)和1.32(1.14,1.54)。API值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3)1971—2010年海口市、琼海市、澄迈县、临高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的高温天数有增多的趋势,40年间高温天数最多的城市为昌江黎族自治县,共1864天,平均每年46.6天。9个社会经济学指标间存在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与暴露性指标信息综合后,最终高温脆弱性得分最高的为白沙黎族自治县,得分最低的为三亚市。结论:政府应对受高温危害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区域重点关注并采取措施减轻其危害,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冬季空气污染。AQI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M2.5和PM10的污染程度,但对03的代表性较差;不同纬度城市具有不同的温度—死亡关系,当地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区域性预防和保护措施来更加高效的应对气候变化。高温对死亡的危害主要发生在高温出现后的较短时间段内,而低温对死亡的危害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低温和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老年人群死亡的危害更大。海南省不同县市的高温天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面临的高温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对高温脆弱性高的地区和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可以更好的应对高温危害和保护人群健康。

胡慧农[5](2015)在《2007-2009年湖南省某市居民消化系统疾病死亡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在张家界市居民死因中疾病负担情况以及死亡分布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或可能的原因,为有效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卫生资源更好地得到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当地人口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死亡资料采用死因回顾调查方法收集,使用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疾病负担及疾病死亡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并作对比。【结果】1、2007-2009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居民死亡率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占第五位,死亡率为16.07/10万,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死亡人数随时间增长而减少。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死亡率在年龄分布呈“√”字形,先降后升,上升相对数值明显;在性别分布中,女、男性粗死亡率分别为14.14/10万、17.89/10万,女、男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01/10万、14.15/10万;地区分布中,永定区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89/10万、6.78/10万,最低;桑植县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5.90/10万、21.12/10万,最高;在消化系统疾病顺位中,第一位为消化性溃疡,死亡率为4.36/10万,第二位为胃炎,死亡率为3.46/10万;2、在2007-2009年中,消化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PYLL、APYLL、PYLL率及WPYLL、AWPYLL、WPYLL率女性均低于男性,三年合计PYLL率中,女性、男性分别为0.90‰、2.18‰,女性低于男性,WPYLL率女性、男性分别为0.19‰、0.72‰,女性低于男性;07-09年桑植县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2.22‰、1.07‰,最高,永定区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0.81‰、0.40‰,最低;潜在减寿工作损失及潜在减寿损失随时间变化降低;其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死亡导致的WPYLL率、PYLL率分别为0.75‰、0.44‰,最高。【结论】1、在张家界市,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着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且死亡率及死亡人数随时间增长而减少。年龄分布:死亡率呈现“√”字形,消化系统疾病高危人群为老年人群,在老龄阶段,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性别分布:女性低于男性死亡率;地区分布:桑植县死亡率最高;消化性溃疡死因顺位为第1位,其次为胃炎。2、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消化系统疾病PYLL及WPYLL三年间逐渐降低;导致的疾病负担女性小于男性;桑植县疾病负担在四个区县中最重,桑植县应被列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点地区;其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所导致的潜在工作减寿年数及潜在减寿年数最重。

明明[6](2014)在《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死亡指生命活动的停止,是主要的生命事件之一,是导致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ion, WHO)的定义,在出生后的任何时候,全部生命现象永远消失称之为“死亡”,活产之前的死亡成为“胎儿死亡”,不包括在生命统计的“死亡”范围内。死亡统计资料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状况以及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卫生服务状况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死因分析是指深入分析疾病监测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计算人群总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率、年龄(性别)组死亡率等,确定该地区人群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探讨主要死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人口死亡统计资料分析是为了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卫生工作质量和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以客观反映居民整体健康状况与疾病负担大小,为疾病防治提供重要信息,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的]描述和分析泰安市2012年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分布特点,旨在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泰安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为制定卫生规划、建立医疗保健政策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均采用ICD-10标准进行编码,采用Excel2003、SPSS16.0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构成比情况采用统计描述(频数分布),死亡率的标化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构成作标准数据。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泰安市居民常住人口概况通过计算得出,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为15.60%,老年人口系数为9.58%,老少比为61.38%。少年儿童负担系数为20.90%,老年负担系数为12.80%,总负担系数为33.66%。2泰安市常住居民死亡状况2.1性别、年龄分布2012年全市合计死亡人数38577人,粗死亡率为699.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7.40/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40倍。全市居民全死因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年龄组(老年人口)死亡率最高。男性居民各年龄别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2.2不同人口学特征死亡状况分析全人群死亡病例中,汉族占99.55%,已婚病例占70.83%,文盲或半文盲病例占47.63%。分别有95.73%和95.42%的死亡病例生前常住地址和户籍地址是本县区。居民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分别占11.12%和10.52%),7月份死亡病例最少(占6.94%)。76.93%的病例死亡地点在家中,58.50%的病例最高诊断单位是县区级医院,63.83%的病例最高诊断依据是临床+理化检查,71.87%的病例是由乡镇卫生院上报。32012年泰安市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分析3.1慢性病慢性病是泰安市的主要死因,死亡人数为35023人,占90.79%,死亡率为635.18/10万,标化死亡率425.58/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36:1。以3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为主,特别是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死亡率最高。3.2伤害伤害是泰安市的第二死因,死亡人数为2726人,占7.07%,死亡率为49.44/10万,标化死亡率41.05/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2.31:1。以10-34岁人群为主,特别是青年人群(15-34岁)死亡率最高。3.3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是泰安市的第三死因,死亡人数为557人,占1.44%,死亡率为10.10/10万,标化死亡率7.82/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61:1。以婴儿期(<1岁)和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为主。4全死因构成情况及死亡率分析4.1死因顺位分析目前泰安市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合计占全部死亡数的92.87%。4.2不同性别死因顺位分析男、女性居民死因顺位构成不同。恶性肿瘤是男性居民的首位死因,占32.11%;心脏病是女性居民的首位死因,占29.90%。4.3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分析婴儿期(<1岁)死亡率374.14/10万,以围生期疾病为主要死因;幼儿期(1-4岁)死亡率27.68/10万,儿童期(5~14岁)死亡率14.57/10万,青年人群(15~34岁)死亡率54.91/10万,均以伤害为主要死因;中年人群(35-59岁)死亡率3415.45/10万,以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死亡率3650.63/10万,以心脏病为主要死因。5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率变化情况5.1恶性肿瘤全市居民的首要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7.91%,死亡率为195.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5.97/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2.04倍。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显着增加,死亡率高峰集中在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死亡率达939.64/10万。除10~、35~岁年龄组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居民前四位死因均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男性第五位死因为结直肠癌、女性为乳腺癌。5.2心脏病全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5.06%,死亡率为175.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3.13/10万。0~、1~岁年龄组心脏病死亡率较高,之后呈下降趋势。从15~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病死亡率呈显着升高趋势。除1~、15~岁年龄组女性心脏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居民心脏病死因顺位构成相同,均以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为主要死因,死亡率分别为140.70/10万和138.20/10万。5.3脑血管病全市居民的第三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44%,死亡率为164.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8.48/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25倍。从20~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死亡率呈显着升高趋势。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3.22%。除5-岁年龄组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5.4呼吸系统疾病全市居民的第四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39%,死亡率为65.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27/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23倍。从15~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逐步升高趋势。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93.49%。除1-、5-岁年龄组女性居民年龄别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中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88.27%。5.5伤害全市居民的第五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7%,死亡率为49.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05/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31倍。0-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较高,之后呈下降趋势,至10~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率(53.01-216.21/10万)均高于年平均死亡率(49.44/10万)。男性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居民以运输事故为主要死因,女性居民以自杀为主要死因。6期望寿命2012年泰安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13岁,男性期望寿命74.39岁,女性期望寿命79.91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女寿命差为5.52岁。[结论](1)泰安市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平均期望寿命延长。(2)泰安市居民全死因死亡率较高,特别是中老年男性人群死亡率最高。(3)慢性病是危害泰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4)恶性肿瘤是男性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脏病是女性居民的首位死因。(5)婴儿期死因以围生期疾病为主,幼儿期、儿童期、青年人群死因以伤害为主,中年人群死因以恶性肿瘤为主,老年人群死因以心脏病为主。(6)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泰安市居民主要死因。[建议](1)在今后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应更加重视对老年人口的服务,积极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养老负担可能对社会带来的沉重压力。(2)应特别关注中老年男性人群的健康,加大对中老年男性人群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养成,积极减少相关危险因素。(3)根据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期的不同死亡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4)加强锻炼、合理膳食、落实全民戒烟运动等,来有效预防肺癌、冠心病、COPD等主要疾病的发生。

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许晓君,徐浩锋,聂少萍[7](2014)在《2004—2005年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广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4层比例基本一致的原则共抽取全省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县(区、市)的014岁儿童死亡个案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死因填写链结合伤害定义来判定伤害死亡,采用ICD-10死因编码对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编码(ICD-10的编码为V00Y98),并对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儿童伤害死亡640例,死亡率为17.52/10万,标化死亡率17.60/10万,占儿童总死亡例数的27.49%(640/2 328)。男童死亡率(20.39/10万)高于女童(14.28/10万)(P<0.01);农村死亡率(19.33/10万)高于城市(12.15/10万)(P<0.01);无意伤害死亡率为16.18/10万,标化死亡率16.22/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1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病例中前3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运输事故、意外窒息,死亡率分别为9.58/10万、3.64/10万、0.77/10万,占死因构成比分别为54.69%(350/640)、20.78%(133/640)、4.38%(28/640)。<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占36.00%,18/50),114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均是淹溺和运输事故,分别占57.97%(342/590)和21.36%(126/590)。儿童伤害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69.6‰。结论淹溺和运输事故死亡是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樊清华[8](2012)在《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卫生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老年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全世界目前约有3600万人正在遭受老年痴呆疾病的折磨,并且以每7秒钟新增—名患者的速度递增。中国现有老年痴呆患者约600-800万人,约占世界老年痴呆疾病患者总数的1/4。老年痴呆疾病的经济负担在过去的25年中增长了7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痴呆疾病患者不断增加,给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患者家庭、本人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目前大多数人仍然把老年痴呆疾病的最初症状认为是衰老的必然表现,缺乏对老年痴呆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社会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很少;针对老年痴呆疾病的相关教育、研究、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比例低;针对老年痴呆疾病的卫生服务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本课题调查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流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痴呆疾病卫生服务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1.初步了解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情况;2.进行老年痴呆流行病学调查,并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基础本地资料;3.分析空巢期老年人与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的关系;4.分析老年痴呆疾病与老年人死亡原因的关系;5.为政府规划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和制定城乡社区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建议。研究对象和方法: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研究对象为太原市中心医院2009年~2010年精神卫生科住院AD病例共29例,其中女22例,男7例;随机选取精神卫生科非AD老年病例共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老年痴呆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在2008年8月、2009年5月、2011年7月进行。研究对象为山西省晋中市康乐社区和晋中市庄子乡60岁以上老年人(1948年6月30日前出生)。2008年8月为老年痴呆疾病患者筛查;2009年第一次回访,做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调查,共调查1124例,获有效例数1029例。2011年7月,进行第二次回访,在原调查人群中进行老年人死因分析,获得有效问卷909份。自制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患者经济负担调查问卷;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来初步测算老年痴呆疾病的经济负担。使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Geriatric Mental State Schedule, GMS)、老年健康状况MDS (Minimum Data Set)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老年健康状况认知测验调查表、老年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表、知情人问卷,利用规范的整群抽样方法,在自然人群中获取研究样本,对调查对象以及其“知情人”的情况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调查分析。使用与GMS相配套的计算机诊断系统(Automated Geriatric Examination for Computer Assisted Taxonomy AGECAT)作为老年痴呆诊断工具;运用EpiData3.1录入MDS危险因素调查表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主要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了解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与疾病的关系;躯体疾病、兴趣爱好等与老年痴呆的关系,进行老年痴呆疾病危险因素探讨。老年痴呆疾病患者的死亡分析部分由调查者利用VA (Verbal Autopsy)量表入户对死者临终患病情况的知情人进行访谈。结果与讨论:1.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直接费用比对照组高出近3倍,且损失的伤残调整寿命年要高于对照组,提示山西省的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较高。2.老年痴呆患病率: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的患病率为3.7%(城市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为1.6%,农村老年痴呆患病率为5.8%),农村老年人口的痴呆患病率显着高于城市老年人,约是城市老年人白痴呆患病率的3倍。3.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基本特征力方面,不同年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的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60-69岁年龄段痴呆患病率为2.0%,70-79岁年龄段为2.5%,而大于等于80岁年龄段的患病率为13.6%,经趋势χ2检验,随着年龄升高,老年痴呆的患病率越来越高(χ2=20.671,P<0.001);从地域来看,农村患病率(5.8%)要显着高于城市(1.6%)(χ2=12.743,P<0.001);从职业分布角度分析,农民和家庭主妇的痴呆患病率较高,分别为4.9%和6.8%(Fisher确切概率P=0.003);从文化程度看,痴呆患者主要分布在文盲、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其患病率分别为8.2%,1.6%和1.7%(Fisher确切概率P=0.000)。女性的患病率虽然高于男性,但是统计学检验并没有发现有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女性人群平均寿命较长,文盲比例相对较高等。不吸烟组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高于吸烟组老人(不吸烟4.8%,吸烟2.4%,χ2=4.203,P=0.040),说明吸烟是老年痴呆疾病的保护因素,饮酒和不饮酒组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兴趣爱好方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痴呆的患病率(0.5%)低于不常锻炼的老人(4.1%),提示体育锻炼是老年痴呆患病率的保护因素(z2=6.676,P=0.010)。本研究结果显示,听力有问题的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为7.1%,听力正常者的患病率为2.9%,提示听力可能与老年痴呆患病率有关(校症χ2=4.764,P=0.029);有肾脏病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12.5%,没有肾脏病的患病率为3.2%,肾脏病与老年痴呆患病率有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患有高血压与老年痴呆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有:在目前中国农村社区,老年人连最基本的血压控制都没有,许多人患高血压而未被发现、治疗。另外如现场测量的血压也不是非常准确,调查过程中老人可能会因为面对陌生人而血压升高,或者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从而使得所测的血压不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来发现高血压和其他的一些心血管疾病患病的情况与老年痴呆疾病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运用ADL量表对老年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三个等级:无依赖、部分依赖和完全依赖。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与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之间关系显着,并且随着老年人生活依赖性的增强,老年痴呆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提示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对老年痴呆疾病有一定影响,但是亦不排除老年痴呆患者山于痴呆疾病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退化这一现象对数据信息的影响,即二者之间的影响可能是相互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0-79岁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与60-69岁组相比尚不能认为有差别,而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显着增加。在其它变量固定的条件下,80岁以上组患痴呆的概率是60-69岁组的8.17倍;在其它变量固定情况下,农村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要比城市老年人患痴呆的概率高4.833倍;生活自理能力也影响老年人痴呆症的患病率,研究发现不能独立生活的老人患痴呆症的危险性是能够独立生活的老人的2.058倍,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未对生活自理能力设置哑变量,因此,无法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等级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痴呆患病率的影响;听力障碍是老年痴呆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听力障碍老人,痴呆疾病的患病率是无听力障碍老人的2.568倍;邻居朋友的支持是老年痴呆疾病的保护因素,经常与邻居朋友交往的老年人痴呆疾病患病率比不经常交流的老人低0.738倍。4.空巢期老年人与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的关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处于空巢期的老人有6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0.7%,其中女性317人,占59.6%;男性307人,占61.9%。城市处于空巢期的老年人占73.5%,农村处于空巢期的老年人占48.2%,处于空巢期的城市老年人多于农村老年人。在四种生活状态的研究中得到:处于鳏寡期(独居)的城市老年人占9.6%,农村老年人占11.9%,农村的鳏寡期老人更多;相比城市,单纯与配偶居住的农村老人较少,为36.3%,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的农村老人更多,占36.2%。丧偶或离异后与子女居住的农村老人较城市多。处于鳏寡期(独居)的老人痴呆疾病患病率为4.6%,高于非鳏寡期老人的痴呆疾病患病率(3.6%)。通过对四种生活状态的老年痴呆患病率比较发现: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和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要低于鳏寡期(独居)的老人和与子女居住的老人,说明配偶这一因素是老年痴呆患病率的保护因素。而本研究表明:空巢不仅会引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自理能力降低,甚至会带来孤寂、抑郁等问题,同时也是引发老年痴呆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要进行老年痴呆疾病的预防干预工作,解决老年人空巢问题及空巢带来的一系列精神、生活和社会问题则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5.老年痴呆患者死亡分析本次调查发现,老年痴呆患者的死亡率(42.1%)远远高于非痴呆老年人(8.6%),提示痴呆是加速老年人死亡进程的危险因素。对痴呆患者进行死因分析,并结合访谈记录,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痴呆疾病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高,导致照顾者经济、精神、身体的三重疲惫,出现对痴呆老人照顾不周的情况而使老人意外死亡;(2)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活动范围日渐缩小,逐渐导致身体器官功能退化甚至病变;(3)10%的痴呆疾病患者是由抑郁症患者转化而来的,可能在患抑郁症期间,由于其精神状态的影响,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侵蚀,再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进而甚至因该疾病而死亡。综上所述,老年痴呆疾病所带来社会、家庭负面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要想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必须找到关键的影响因素对其干预,方可见成效。

张斓[9](2010)在《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健康的概念也从“没有病就是健康”向“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从负向到正向,也从单一地关注健康状况扩大到关注健康影响因素以及由于健康不佳导致的各种损失。但是,与此同时,现有的健康评估却仍然集中在对死亡或疾病资料的描述上。因此,作为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基本职责之一的健康监测与评估需要一套能够与现行健康概念相一致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充分了解影响人群键康的自然、社会、行为等因素以及相应的人群健康状况、特征和变动趋势,明确社区人群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予以指导,达到创造一个适应所有人健康成长的健康环境的目的。目的1.构建一套统一、规范、可行的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2.将此指标体系在北京市朝阳区试用,评估朝阳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并提出建议。3.检验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三阶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一步,通过文献综述和政府相关文件分析及专家访谈,根据现有人群健康/疾病状况、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结果指标的种类及特点,构建人群健康指标的初步框架;第二步,通过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对该框架内的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人群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第三步,使用该指标体系对北京市朝阳区人群的健康进行试评估,找出该地区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潜在的影响因素,为健康促进和健康干预行动提出建议。结果1.本研究初步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群健康评估体系的框架和指标草案。包括:健康影响因素、健康/疾病状况以及健康健康/疾病后果三个层面下的26个可测量指标。2.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内遴选了27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的平均从业年限为24.11±6.73年。两轮咨询的专家应答率分别为96.30%和88.89%,提出额外修改意见率分别为46.15%(12/26)和25.00%(6/24),两轮反馈时间分别为5.38±4.77天和6.91+5.05天,反馈时间经t检验(t=0.293,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轮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07(χR2=182.6,p<0.05)和0.357(χR2=260.7,p<0.05),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且第二轮大于第一轮,说明专家意见逐步趋于一致。3.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本研究最终建立的中国城市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健康影响因素、健康/疾病状况、健康/疾病后果;二级指标9个,分别为:环境因素、个人行为因素、医疗资源及服务、发病/患病率、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人均医疗费用、年因病(伤)缺勤天数、其它健康指标。三级指标27个,分别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生活饮用水抽样监测合格率、食品卫生抽样监测合格率、家庭可支配收入、高等教育人口率、人均住房面积、吸烟率、饮酒率、超重和肥胖率、锻炼率、慢性病知晓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政府预算卫生费用、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肺结核发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恶性肿瘤患病率、精神疾病患病率、粗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伤害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自评健康良好率。可测量的指标总共30个(含27个三级指标和3个二级指标)。4.使用本研究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北京市朝阳区人群进行健康评估,得出如下结果:第一,健康影响因素方面,朝阳区人口规模增长快、素质高、结构老龄化;城市资源和环境面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严峻挑战;居民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等行为危险因素发生率高;第二,健康/疾病状况方面,区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有缓慢上升趋势;居民死亡率基本稳定,主要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形势严峻;居民期望寿命稳步提高,但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影响明显。第三,健康/疾病后果方面,慢性病与伤害是造成朝阳区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5.本研究确立的中国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应用中,较易和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个数为25个(83.33%)(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19个,分别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生活饮用水抽样监测合格率、食品卫生抽样监测合格率、家庭可支配收入、高等教育人口率、人均住房面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政府预算卫生费用、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肺结核发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粗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伤害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占总指标数的63.33%。较易获得数据的指标6个,分别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和肥胖率、锻炼率、慢性病知晓率、糖尿病患病率,占总指标数的20.00%)。说明本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较好。结论本研究具有文献研究基础扎实、遴选专家代表性好、采取多种咨询方法提高专家应答率的优点。通过本研究确立的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可操作性较好。使用该体系对北京市朝阳区人群进行健康评估,评估结果全面,涉及健康影响因素、健康/疾病状况和健康/疾病后果等方面,数据详寒,为朝阳区公共卫生及其它健康相关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也为中国城市社区的人群健康评估提供了一个可行性较好的指标体系。

龙凤霞,陆朝国,高岚,李学[10](2008)在《贵阳市2002~2004年男性居民死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我市男性居民的死亡特征,死因顺位及各种疾病对男性居民健康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2002 ̄2004年贵阳市死因抽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专题分析了男性居民的死亡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男性期望寿命为65.95岁,男性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加强男性保健指导,提高男性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各种病伤的发病率及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贵阳市人群1986~1998年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阳市人群1986~1998年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间序列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资料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资料收集
        1.1.3 资料分析
        1.1.4 统计分析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人口基本概况
        1.2.2 全死因死亡情况
        1.2.3 主要死因构成比及顺位
        1.2.4 河北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
        1.2.5 河北省居民伤害死亡趋势
        1.2.6 不同伤害死亡类型死亡情况
        1.2.7 期望寿命及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情况
        1.2.8 时间序列模型建立及预测
    1.3 讨论
        1.3.1 全死因死亡情况分析
        1.3.2 伤害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
        1.3.3 不同伤害死亡类型死亡情况分析
        1.3.4 期望寿命及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1.3.5 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预测的相关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伤害死亡研究现状
        2.1.2 国内伤害死亡研究现状
    2.2 我国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2.2.1 伤害死亡资料来源
        2.2.2 全国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2.2.3 地区性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2.3 我国伤害死亡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2.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南京市建邺区居民2014~2018年潜在寿命减少年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1.1.1 人口资料
        1.1.2 死亡资料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 技术标准
    1.4 质量控制指标
    1.5 分析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PYLL) 比较
    2.2 不同年龄组按PYLL排序的前5位死因
    2.3 不同年份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PYLL) 比较
3 讨论

(3)2011~2015年天津市某区居民死因分析及期望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人口资料
        1.1.2 死亡资料
        1.1.3 标准人口
    1.2 研究方法
        1.2.1 死因分类方法
        1.2.2 统计学指标
        1.2.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人口概况
    2.2 居民死亡状况
    2.3 性别年龄别死亡率
    2.4 死因顺位及构成
        2.4.1 不同性别居民主要死因顺位与构成
        2.4.2 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与构成
    2.5 某区居民主要死因的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情况分析
        2.5.1 循环系统疾病
        2.5.2 恶性肿瘤
        2.5.3 呼吸系统疾病
        2.5.4 伤害
    2.6 期望寿命
        2.6.1 某区居民期望寿命值分析
        2.6.2 前5位主要疾病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3.讨论
    3.1 人口概况
    3.2 死亡情况
    3.3 年龄别死亡率趋势分析
    3.4 死因顺位及构成情况分析
    3.5 主要死因的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情况分析
        3.5.1 循环系统疾病
        3.5.2 恶性肿瘤
        3.5.3 呼吸系统疾病
        3.5.4 伤害
    3.6 期望寿命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我国居民死因监测及期望寿命的研究概况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国气温和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与脆弱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国2001—2014年气温和空气污染时空分析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2001—2014年高温天数变化情况和热浪次数分布
        3.2 2001—2012年API值变化情况
        3.3 API和AQI值在不同城市、不同月份和不同时刻的分布情况
        3.4 API和AQI值空间自相关分析
        3.5 API和AQI值重心转移路径
        3.6 首要污染物报告情况
        3.7 2014年AQI污染物浓度值分析
        3.8 O_3浓度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气温和空气污染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1 研究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气温和死亡人数在不同月份的分布
        3.2 气温对死亡的影响
        3.3 空气污染对死亡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海南省18县市1971—2010年高温天数变化趋势和高温脆弱性评估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海南省18县市1971—2010年高温天数变化情况及分布
        3.2 2014年高温天数和一些社会经济学指标在不同县市的分布
        3.3 高温脆弱性指标中社会经济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主成分分析结果
        3.5 高温脆弱性分布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中使用的部分R软件代码)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2007-2009年湖南省某市居民消化系统疾病死亡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单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6)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见缩略语说明
前言
    1 概述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资料来源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泰安市居民常住人口概况
    2 泰安市常住居民死亡状况
    3 2012年泰安市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分析
    4 2012年泰安市居民死因构成情况及死亡率分析
    5 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率变化情况
    6 期望寿命
讨论
    1 泰安市居民常住人口概况
    2 泰安市常住居民死亡状况
    3 2012年泰安市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分析
    4 全死因构成情况及死亡率分析
    5 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率变化情况
    6 期望寿命
主要结论和建议
    1 主要结论
    2 相关建议
本研究的先进性及不足
    1 本研究的先进性
    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表

(7)2004—2005年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卫生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山西省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山西省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2 主要工具
    3.3 技术路线图
    3.4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
    3.5 研究程序
    3.6 结果
    3.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山西省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2 质量控制
    4.3. 统计分析
    4.4. 统计分析结果
    4.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老年人空巢期与老年痴呆疾病患病率的关联性研究
    5.1 对象与方法
    5.2 质量控制
    5.3. 统计分析
    5.4. 统计分析结果
    5.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老年痴呆疾病患者的死亡分析
    6.1 对象与方法
    6.2 质量控制
    6.3 统计分析
    6.4 统计分析结果
    6.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卫生服务研究
    7.1 对象与方法
    7.2 结果
    7.3 讨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
    8.3 不足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因涉及版权问题未附全部调查表)
    1. 老年健康状况MDS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表二)
    2. 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调查问卷(表六)
作者简历
致谢

(9)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表目录
内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问题
    第三节 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和设计流程
        1. 研究思路
        2. 研究设计流程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人群健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文献研究
        1.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
        2. 人群健康指标体系的应用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分析
    第三节 质量控制
    第四节 统计分析
    第五节 伦理学考虑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文献研究与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1. 文献研究情况
        2. 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二节 德尔菲法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1. 专家的基本情况
        2. 专家的积极程度
    第三节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1. 专家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权威程度
        2. 指标筛选结果
        2.1 指标的保留、删除和修改
        2.2 指标的增加
    第四节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1. 专家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权威程度
        2.指标筛选结果
        2.1 指标的保留、删除和修改
        2.2 指标的增加
        3. 两轮指标的筛选变化比较
        4. 两轮专家咨询意见的协调程度
    第五节 本研究建立的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第六节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分析
    第七节 指标体系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应用
        1. 北京市朝阳区概况
        2. 北京市朝阳区人群健康评估
        2.1. 健康影响因素
        2.1.1. 环境因素
        2.1.1.1 空气质量
        2.1.1.2 饮水安全
        2.1.1.3 食品安全
        2.1.1.4 家庭可支配收入
        2.1.1.5 教育
        2.1.1.6 住房
        2.1.2. 个人行为
        2.1.2.1 吸烟情况
        2.1.2.2 饮酒情况
        2.1.2.3 超重和肥胖率
        2.1.2.4 身体活动
        2.1.2.5 慢性病知晓率
        2.1.3. 医疗资源及服务
        2.1.3.1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2.1.3.2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2.1.3.3 政府预算卫生费用
        2.2. 健康/疾病状况
        2.2.1. 发病/患病率
        2.2.1.1.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2.2.1.2. 肺结核发病率
        2.2.1.3. 高血压患病率
        2.2.1.4. 糖尿病患病率
        2.2.1.5. 恶性肿瘤患病率
        2.2.1.6. 精神疾病患病率
        2.2.2. 死亡率
        2.2.2.1. 粗死亡率
        2.2.2.2. 孕产妇死亡率
        2.2.2.3. 婴儿死亡率
        2.2.2.4.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2.2.5. 伤害死亡率
        2.2.3. 其它健康指标
        2.2.3.1. 平均期望寿命
        2.2.3.2. 自评健康良好率
        2.3. 健康/疾病后果
        2.3.1. 潜在寿命损失
        2.3.2. 人均医疗费用
        2.3.3. 年因病(伤)缺勤天数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北京朝阳区人群健康评估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1. 关于健康影响因素方面的主要发现与建议
        1.1 人口规模增长快、素质高、结构老龄化
        1.2 城市环境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1.3 居民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发生率高
        2. 关于健康/疾病状况的主要发现与建议
        2.1 传染病发病率有缓慢上升趋势
        2.2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形势严峻
        2.3 居民死亡率基本稳定,主要死因仍以慢性病为主
        2.4 居民期望寿命稳步提高,但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影响明显
        3. 关于健康/疾病后果方面的主要发现与建议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优势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部分美国、加拿大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汇总
    附录二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三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四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组专家名单
    附录五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附录六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七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死因顺位(rank of causes ofdeath)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对照表
    附录八 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死因分类ICD-10编码和全球疾病负担统计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索引

四、贵阳市人群1986~1998年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间序列预测[D]. 寻鲁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南京市建邺区居民2014~2018年潜在寿命减少年数分析[J]. 张霞,曹跃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02)
  • [3]2011~2015年天津市某区居民死因分析及期望寿命研究[D]. 刘楠.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4]中国气温和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与脆弱性评估研究[D]. 鲍俊哲. 武汉大学, 2016(06)
  • [5]2007-2009年湖南省某市居民消化系统疾病死亡回顾性研究[D]. 胡慧农. 延安大学, 2015(03)
  • [6]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D]. 明明. 山东大学, 2014(11)
  • [7]2004—2005年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特征分析[J]. 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许晓君,徐浩锋,聂少萍. 华南预防医学, 2014(02)
  • [8]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卫生服务研究[D]. 樊清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12(10)
  • [9]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张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0(02)
  • [10]贵阳市2002~2004年男性居民死因分析[J]. 龙凤霞,陆朝国,高岚,李学. 现代预防医学, 2008(01)

标签:;  ;  ;  

1986-1998年贵阳市人口意外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