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增强有色施工企业的发展后劲(论文文献综述)
定律,李铮[1](2021)在《有色协会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文中指出【本刊讯】3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中央《通知》")和国资委暨中央企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要求,对有色协会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葛红林作动员讲话,协会会长陈全训等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葛红林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胡盾[2](2020)在《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矿产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富集区的生态建设,对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关键引领、示范作用。本论文以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矿产资源富集区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做了总结,实事求是地剖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路径、措施和对策。本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思路、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内容。研究的重点是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同时探讨了其整体原则与实施路径。本论文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方面有所创新,在研究视角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与西方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宏观审视。在研究思路方面,本论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目标相一致原则及“五化协同”推进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和谐性。本论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资源借鉴。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做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的作用、重视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方法等经验;指出了生态承载力脆弱、产业结构失衡、矿产资源生态价值被遮蔽、生态文明意识缺失等方面问题。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矿产资源富集区的生态保护法律不完善、急功近利的追赶发展模式、环境责任意识薄弱淡化、利益主体多元的生态矛盾等方面进行阐发。矿产资源的生态利益是一种间接利益和公共利益,在追求经济和物质利益过程中,生态利益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生态利益与其他诸利益产生了冲突,这是利益分化产生的深层生态矛盾。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守以下原则与路径。首先,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化”协同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以绿色发展保护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以科技创新维护其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制度完善保障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以观念更新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以利益整合守护其生态体系的和谐性。从而构建资源节约、清洁低碳的和谐生态系统,打造同生共兴、环境友好的和谐天人关系,推进素质提升、身心康健的和谐主体发展。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和经验,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推动疫情后绿色复苏,构建“尊崇自然、清洁美丽”的“生态文明共同体”。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追求崇尚自然、天人和谐、健康科学、丰富自我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张晨瑶[3](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彭轶[4](2019)在《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研究》文中指出中央企业与地方对接合作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作者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中央企业对接有助于推动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升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等多方面的功能。中央企业与地方对接合作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加速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地方企业青睐与中央企业对接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存在战略意图尚难统一、合作进度比较缓慢、项目开发储备不足、政策措施不够有力等诸多不足,影响了对接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这都是改革和完善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工作的方向。宏观政策影响、资金投入不到位、项目用地立项难、具体实施难度大等因素,是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存在不足的原因。从以上存在的原因着手,湖南省如何抓住中央企业新一轮发展、整合的机遇,立足加快推动湖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加强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赢得发展主动权,创新思路和举措是关键。推进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是完善机制,强化央地合作战略协同保障体系;二是合理应变,巩固和扩大已经有对接合作成果;三是突出重点,优先抓好优势企业对接合作工作;四是优化环境,为对接合作营造出良好投资氛围。
李俊宏[5](2018)在《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转型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深一土”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的发展优势凸显。近日,云南省政府下发了产业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规划和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2条措施,提出了持续推进“五网”大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新建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等具体措施,为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勘测设计院”)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勘测设计院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单价低、付款条件苛刻,各专业、各单位项目承接难度大,而勘测设计院下属的少数二级单位经营情况尚未根本好转;工程垫资多、结算难、收款难,勘测设计院的资金回收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经济基础薄弱,刚性支出压力大,面临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对勘测设计院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勘测设计院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机遇,调整自己的公司内部经营模式,以及产品的转型,值得进一步思考。本研究以战略管理,尤其是是转型战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勘测设计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勘测设计院的内部分析,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内部的资源以及能力,进一步总结设计院所面临的优势和风险;另一方面,从设计院外部着手,通过对勘测设计院的外部环境以及行业的分析,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对外部资源进行分析,探讨设计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用SWOT分析法对勘测设计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得出勘测设计院的转型策略。研究得出,应该从四个维度对设计院的进行转型,分别是从体制、管理、文化以及业务进行转性,进一步匹配勘测设计院的发展战略。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所面临的战略转型问题,也是大多数企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引起更多类似的公司对于行业发展的研究和思考,对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长明[6](2017)在《积力所举 众智所为——中国有色集团上半年发展稳中向好的六个企业样本》文中研究表明"截至6月底,中国有色集团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82%,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6.8%,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8%。年初以来,月度利润总额屡创新高,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利润结构明显改善,主营业务利润占比超过87%。"这是中国有色集团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上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克利在回顾2017年上半年工作时不无感慨地表示:"成
湖北省人民政府[7](2009)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提出鄂政发[2009]3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
陈智[8](2007)在《夯实基础 创新跨越 和谐发展 再接再厉开创集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文中认为报告从七个方面回顾总结了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2006年的工作,指出2006年集团生产经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改革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实现良好开局。报告还提出了今年集团工作的基本思路,强调了“三个突出”,安排部署了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着重抓好的工作。
梁美泉[9](1995)在《企业二级公司和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 人员分流、分离转体、转产开发,是企业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也是企业内部改革能否不断深化的难点。本文围绕企业实行人员分流,分离转产中,加强二级公司和经济实体经营管理的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93年以来,湖南有色冶金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中,按照“精干主体,分流两翼”的要求,逐步将辅助生产单位和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新中国经济史研究室[10](1992)在《我国“七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大事辑要(1986—1990年)》文中研究指明 一九八六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部署》提出,1986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部署》提出,从“七五”计划开始,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和农业事业费将适当增加;国家从征收的乡镇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税的增长部分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扶持农业。为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合同定购方法将不断加以改进,并稳定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继续实行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对有困难的小化肥厂减免税收,以便降低化肥销价。地方财政也要尽可能多拿出一部分钱投入农业,扭转一些地方农业投资递减的现象。水利投资要尽快恢复到1980年财政包
二、浅谈增强有色施工企业的发展后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增强有色施工企业的发展后劲(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动态评析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主要内容 |
(二)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1.1 生态文明的概念 |
1.1.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
1.1.2 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
1.1.3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
1.2 生态文明的特征 |
1.2.1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1.2.2 人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 |
1.2.3 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
1.3.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
1.3.2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 |
1.3.3 西方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
2.1 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概述 |
2.1.1 矿产资源富集区内涵 |
2.1.2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的概况 |
2.1.3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
2.2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
2.2.1 做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
2.2.2 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
2.2.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
2.2.4 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的作用 |
2.2.5 重视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方法 |
2.3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
2.3.1 生态承载力脆弱 |
2.3.2 产业结构失衡 |
2.3.3 矿产资源生态价值被遮蔽 |
2.3.4 生态文明意识缺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
3.1 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
3.1.1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不健全 |
3.1.2 环境保护法律覆盖领域存在漏洞 |
3.1.3 保护生态环境的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 |
3.2 急功近利的赶超发展模式 |
3.2.1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存在矛盾 |
3.2.2 经济结构不合理 |
3.3 环境责任意识薄弱淡化 |
3.3.1 环境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
3.3.2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 |
3.3.3 对“自然”的认知存在偏差 |
3.4 利益主体多元的生态矛盾 |
3.4.1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
3.4.2 环境保护与利益分化之间的矛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
4.1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原则 |
4.1.1 保持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相一致 |
4.1.2 “五化协同”推进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 |
4.2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 |
4.2.1 以绿色发展保护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完整性 |
4.2.2 以科技创新维护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多样性 |
4.2.3 以制度完善保障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稳定性 |
4.2.4 以观念更新保持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
4.2.5 以利益整合守护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系统和谐性 |
4.3 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 |
4.3.1 构建资源节约、清洁低碳的和谐生态系统 |
4.3.2 打造同生共兴、环境友好的和谐天人关系 |
4.3.3 推进素质提升、身心康健的和谐主体发展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
2.2.1 国家顶层设计 |
2.2.2 地方政策规划 |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
3.3 沈阳经济区 |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
3.4 哈长城市群 |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战略意义的研究 |
1.2.2 关于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存在问题的研究 |
1.2.3 关于如何继续深化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对接工作的研究 |
1.2.4 简要的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中央企业 |
2.1.2 对接合作 |
2.2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理论基础 |
2.2.1 共生理论 |
2.2.2 博弈理论 |
2.2.3 关系治理理论 |
2.3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框架 |
2.3.1 合作方式 |
2.3.2 合作内容 |
2.4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价值意蕴 |
2.4.1 有助于推动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 |
2.4.2 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的布局升级 |
2.4.3 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
第3章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现状和不足 |
3.1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整体现状 |
3.1.1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相关政策解读 |
3.1.2 合作的概况 |
3.1.3 取得的经验 |
3.2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存在的不足 |
3.2.1 战略意图尚难统一 |
3.2.2 合作进度比较缓慢 |
3.2.3 项目开发储备不足 |
3.2.4 政策措施不够有力 |
3.3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存在不足的原因 |
3.3.1 宏观环境的影响 |
3.3.2 资金投入不到位 |
3.3.3 项目用地立项难 |
3.3.4 具体实施难度大 |
第4章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有效路径 |
4.1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4.1.1 政府引导原则 |
4.1.2 企业主体原则 |
4.1.3 市场运作原则 |
4.1.4 互利共赢原则 |
4.2 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具体实施路径 |
4.2.1 完善机制,强化央地对接合作协同保障体系 |
4.2.2 合理应变,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对接合作成果 |
4.2.3 突出重点,优先抓好优势企业对接合作工作 |
4.2.4 优化环境,为对接合作营造出良好投资氛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转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概述 |
2.1.1 战略管理的内涵 |
2.1.2 战略分析工具 |
2.2 企业战略概述 |
2.2.1 竞争战略的分类及适用情形 |
2.2.2 公司层战略的分类及适用情形 |
2.2.3 企业战略选择和实施的原则 |
2.3 战略转型的内涵及分类 |
2.3.1 转型战略的内涵 |
2.3.2 转型战略的分类 |
3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
3.1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简介 |
3.2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3.2.1 PEST分析 |
3.3 行业发展现状 |
3.3.1 勘测行业发展现状 |
3.3.2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发展现状 |
3.4 勘测设计院生产经营SWOT分析 |
3.4.1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优势(strengths) |
3.4.2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劣势(weaknesses) |
3.4.3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机会(opportunities) |
3.4.4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威胁(threats) |
4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转型战略的实施 |
4.1 体制的转型 |
4.2 业务的转型 |
4.3 管理的转型 |
4.4 文化的转型 |
4.5 战略愿景 |
5 战略实施的保障 |
5.1 政策支持 |
5.2 技术保障 |
5.3 人力资源保障 |
5.4 资金保障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积力所举 众智所为——中国有色集团上半年发展稳中向好的六个企业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行一步久久为功 |
二、风雨兼程奋力圆梦 |
三、百年老矿破茧成蝶 |
四、朝气蓬勃胸怀远志 |
五、高端发力独占鳌头 |
六、春深着花砥砺前行 |
四、浅谈增强有色施工企业的发展后劲(论文参考文献)
- [1]有色协会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J]. 定律,李铮. 中国有色金属, 2021(06)
- [2]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胡盾. 山西大学, 2020(02)
- [3]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湖南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研究[D]. 彭轶. 湖南大学, 2019(07)
- [5]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转型战略研究[D]. 李俊宏. 云南大学, 2018(01)
- [6]积力所举 众智所为——中国有色集团上半年发展稳中向好的六个企业样本[J]. 王长明. 中国金属通报, 2017(07)
- [7]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9(15)
- [8]夯实基础 创新跨越 和谐发展 再接再厉开创集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J]. 陈智. 云南冶金, 2007(01)
- [9]企业二级公司和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梁美泉. 有色金属工业, 1995(12)
- [10]我国“七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大事辑要(1986—1990年)[J].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新中国经济史研究室. 经济研究参考, 1992(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