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林浩[1](2020)在《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桥梁工程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桥梁桩基础是桥梁工程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桥梁工程建设的难点,也是参建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某桥梁工程中两条灌注桩出现的断桩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通过理论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了该桥梁工程中灌注桩断桩事故的判定、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等。本文首先论述了桥梁灌注桩出现断桩事故的经常性和不利影响,得出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接下来结合该桥梁工程地质条件、桩径、周边环境等特点,对几种常用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进行比选,研究各种检测方法在该桥梁工程断桩事故判定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然后复盘灌注桩实际施工过程,采用因果分析法对断桩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断桩处理及后续的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接着结合该桥梁工程工期要求、场地条件、断层范围等因素,分析比较断桩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最终选用的高压注浆法的整个处理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分析高压注浆法的处理效果、对工期的影响、经济性、社会效益等,评价该处理方法对该桥梁工程断桩的处理效益。所得结论如下:1、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在该桥梁工程中均有效地检测出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但该两种方法均出现了误判的情况,且低应变法误判率更高,需结合钻孔抽芯法进行验证。2、该桥梁工程产生断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导管拔管过快及混凝土供应不足。3、该桥梁工程断桩采用高压注浆法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益,且断桩的桩径越大、断层位置越深,该处理方法的性价比越高。4、该桥梁工程出现断桩质量事故,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影响了约1.5个月工期,产生了不必要支出,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参建各方应尽最大努力防范此类事故发生。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工程建设人员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遇到类似断桩事故时提供一些参考。
姚海国[2](2019)在《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提出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是成本、进度管控的重点部位,对于住宅项目的成本、工期管理意义重大。尤以成本为甚,桩基的成本往往可以达到毛坯项目成本的10%20%。如何能快速选定合理的桩基选型方案,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要求下达到成本的最优化,是地产商关注的重点事项。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择将“桩基选型”作为研究一般住宅项目经济效益的切入点。本文先总结了桩基础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研究情况;然后分别从设计、施工、造价等角度出发,找出影响桩基工程选型的关键因素,理清选型的标准工作流程;之后,将前述梳理成果进行整合,并在多个实际项目中进行复盘,在实地分析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具体对比各方案的成本造价,从而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桩基方案。通过方案比选后发现以下结论:1.同一项目不同桩型之间,经济效益差别明显,因此在实际启动桩基工程之前进行详尽的桩基方案经济性比选非常重要,能带来显着的成本节约;2.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使用较为普遍,价格较低;人工挖孔桩使用较少,多用于较为恶劣的地质环境下,价格较高;3.钻孔灌注桩较预应力管桩而言一般承载力更大、能以较少的桩数满足承载力需求,同时二者的单价差距逐渐缩小,因此多数环境下钻孔灌注桩方案的经济性优于预应力管桩方案,可以在项目桩基设计时多考虑钻孔灌注桩方案;4.并非所有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性比选。当地质条件较为特殊、限制了可使用桩型时,应首先满足工程和设计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经济效益的影响。
温天托[3](2019)在《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岩溶地质勘察及桩基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岩溶地貌在我们的国土分布中分布非常广泛,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张,位于岩溶区的公路桥梁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地表以下的岩溶发育情况往往比较隐蔽,地下溶洞的分布情况、大小情况难以准确估计,给桥梁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至于在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斜桩、卡钻、塌孔、扩孔、埋钻,甚至断桩等施工事故,给桥梁施工带来了很大施工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为了使岩溶区公路桥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建成,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桥梁桩基穿越溶洞区施工技术、影响桥梁桩基成桩质量的因素分析等得到越来越多专家以及学者们的关注,社会各界不断加强对岩溶区地质勘察方法的研究,不断优化岩溶区桥梁桩基施工技术,以避免岩溶地质问题给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依托位于岩溶发育区广花盆地上的炭步大桥重建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桩基施工实施以及影响桩基质量因素的有关分析进行,通过对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对岩溶区地质勘察的钻探技术、管波探测技术、地质CT技术等理论分析,结合钻探法和管波探测法在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实际应用,验证钻探和管波两种勘察技术的可靠性;通过对人工挖孔桩、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结合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炭步大桥重建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对炭步大桥重建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岩溶事故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应对岩溶事故问题及穿越溶洞区桩基施工的有关探讨;通过对超声波透射检测技术在炭步大桥重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桩基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联系桩基施工过程的有关事故状况,总结影响桩基成桩质量的有关因素。总之,本文是依托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对岩溶区地质勘察、桥梁桩基施工、桥梁桩基质量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及应用成果,为炭步大桥重建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同类复杂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提供参考,为工程技术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拓展提供借鉴。
杨浩[4](2018)在《旋挖成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这个追求效率的社会中,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与桥梁不断地拔地而起,桩基础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旋挖成孔灌注桩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注桩施工工艺,因其施工效率高及环保,得到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旋挖成孔灌注桩的设计及施工,先简单对比了旋挖成孔灌注桩与其他灌注桩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区别,再针对灌注桩的成孔方法,比较了旋挖成孔灌注桩与其他灌注桩在成孔方法上的差异,然后再对实际工程中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应用过程加以探讨,再阐述在施工过程与环节中应注意的要点,以及其施工工效。采用旋挖成孔施工方法的灌注桩,能够大大的提高施工工效,而且针对漏浆、孔壁坍塌以及孔底沉渣等一系列问题,能有效的加以解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值得去推广的方法。
张利鹏[5](2018)在《非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桩端后压浆技术作为一项改善桩基础承载特性和有效提高承载能力的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实际工程建设中采用多种成孔方式的桩端后压浆灌注桩,因成孔方式不同,致使桩端压浆效果不同,使得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不同,目前针对成孔方式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成孔方式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桩端后压浆的作用机理,合理设计桩端压浆参数,为成孔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承载力确定提供依据。论文结合陕西省交通运输项目《黄土地区不同成孔方式摩擦桩承载能力研究》(15-21K),依托吴(起)至定(边)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过桩基现场静载试验和理论分析,对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基于圆管层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压浆孔个数和土体滤过作用影响的浆液柱形渗流扩散模型,对影响浆液渗流扩散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浆液―有效扩散距离‖的概念;基于柱孔扩张和统一强度理论,研究了浆液柱形压密作用机理及土体强度参数对柱孔扩孔后半径的影响,所建立的模型为估算浆液的―有效扩散距离‖和压浆后的桩端直径提供了方法。2.基于圆管层流理论和弹性力学物理方程,建立了考虑浆液后期时变性的浆液上返模型,分析了泥皮厚度、桩长、浆液压力和土体性质对浆液上返高度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土体中压力作用下浆液的上返高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适用性和计算精度,为确定浆液上返高度提供了方法。3.通过现场静载破坏试验得到了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压浆量、浆液压力、极限承载力、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比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并得到了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极限承载力不同的原因;分析了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桩身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桩端后压浆提高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承载力的机理,试验结果分析可为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成孔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4.基于柱孔收缩和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混凝土灌注对桩周的径向压力作用,研究了从桩成孔到混凝土灌注后土体强度参数对桩周径向压力的影响,得到了侧摩阻力随土体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成孔方式所形成的桩周夹层特征,建立了考虑桩周夹层影响的剪切位移计算模型,得到了桩周土沉降随泥皮和混凝土厚度、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结合试桩资料,通过研究侧摩阻力的―深度效应‖、―软化效应‖和―强化效应‖,确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对侧摩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可为侧摩阻力的合理取值提供参考。5.结合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压浆量和浆液上返模型,在已有的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成孔方式影响的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摩擦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分析表明采用所建立的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提高了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可供实际工程参考使用。
贾彬[6](2017)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都在不断地扩大。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人工挖孔灌注桩凭借其诸多的优势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中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最后阐述了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希望为提高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蒋泓[7](2017)在《探究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高速公路中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操作为主,同时也辅以机器操作,在工程施工中有效的降低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利用人工挖孔灌注桩还可以加快施工的进程,同时也能够保障施工的进度,有着较广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中,应用更加广泛。但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运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就需要做好施工的风险评估以及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保证工期可以按时完成。
曾群荣[8](2017)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现阶段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施工工艺,其应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其主要是在利用人工进行挖孔的方式,形成井筒。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基础上,还能有效的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因此,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进行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阶段,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风险,本文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进行综合探讨,寻求降低施工风险,提升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有效方式。
刘帅,陈新平[9](2017)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高速公路施工中,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人工开挖的方式来形成井筒。该技术的施工方式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以机械操作为辅,从而使施工成本有效降低,与此同时,人工挖孔灌注桩能够使施工的速度和进程得到保障,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应用于高速公路施工中,该技术的优势更是得到充分显示。不过在施工过程重,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具有较大的施工风险,所以施工单位要切实将施工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做好,使人员安全得到保障,使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概述,重点分析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张泽军[10](2015)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施工操作简单、占地空间少、施工成本低以及易于管理和控制等特点,因此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施工实例,简要探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具体施工过程,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二、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研究的背景 |
1.2.研究的问题 |
1.3.文献综述 |
1.3.1.国内研究现状 |
1.3.2.国外研究现状 |
1.4.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工程地质概况 |
2.2.大桥桩基础设计概况 |
第三章 断桩的检测与判定 |
3.1.大桥灌注桩检测方法比选 |
3.2.大桥灌注桩断桩事故的判定 |
3.3.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断桩事故原因分析 |
4.1.灌注桩5-P2夹泥断桩原因分析 |
4.2.灌注桩1-P10砂浆夹层断桩原因分析 |
4.3.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断桩的处理 |
5.1.大桥灌注桩断桩事故处理方法比选 |
5.2.高压注浆法处理过程 |
5.3.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处理效益评估 |
6.1.处理效果评估 |
6.2.工程进度影响评估 |
6.3.经济性评估 |
6.4.社会效益评估 |
6.5.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住宅项目中的桩基础 |
1.2 桩基础技术发展简述 |
1.2.1 桩基础的发展历程 |
1.2.2 桩基础研究现状 |
1.2.3 桩基础发展方向 |
1.3 桩基础选型及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
1.3.1 对桩基础选型的研究 |
1.3.2 对桩基础经济效益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2.1 设计原则及流程 |
2.1.1 桩基承载机理 |
2.1.2 桩基设计基本原则 |
2.1.3 设计流程 |
2.2 桩基设计计算 |
2.2.1 桩基计算原则 |
2.2.2 桩基尺寸设计 |
2.2.3 承载力验算 |
2.2.4 桩身强度验算 |
2.3 桩数计算 |
2.3.1 桩基布置基本条件 |
2.3.2 桩数取值 |
2.4 沉降验算 |
2.4.1 沉降变形允许值 |
2.4.2 沉降计算方法 |
2.4.3 等效分层总和法计算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
3.1 桩的分类 |
3.2 预应力管桩 |
3.2.1 类别定义 |
3.2.2 类别特点 |
3.2.3 施工方法 |
3.2.4 常见问题 |
3.3 人工挖孔桩 |
3.3.1 类别定义 |
3.3.2 类别特点 |
3.3.3 施工方法 |
3.3.4 常见问题 |
3.4 钻孔灌注桩 |
3.4.1 类别定义 |
3.4.2 类别特点 |
3.4.3 施工方法 |
3.4.4 常见问题 |
3.5 复合桩基 |
3.5.1 类别定义 |
3.5.2 类别特点 |
3.5.3 设计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4.1 造价费用组成 |
4.2 人、材、机比重分析 |
4.2.1 工艺差别分析 |
4.2.2 成本差别分析 |
4.3 工程变更签证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桩基工程案例分析 |
5.1 沈阳苏家屯某住宅项目案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1.3 基础方案 |
5.1.4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1.5 管桩方案测算 |
5.1.6 桩基造价对比 |
5.1.7 工程方案 |
5.1.8 桩基检测 |
5.1.9 沉降观测 |
5.2 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某住宅项目案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2.3 桩基设计 |
5.2.4 管桩方案测算 |
5.2.5 灌注桩方案测算 |
5.2.6 桩基造价对比 |
5.2.7 工程方案 |
5.2.8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3 南京市溧水区某住宅项目案例 |
5.3.1 工程概况 |
5.3.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
5.3.3 桩基设计 |
5.3.4 人工挖孔桩方案测算 |
5.3.5 桩基造价核算 |
5.3.6 工程方案 |
5.3.7 桩基检测、沉降观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岩溶地质勘察及桩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岩溶的定义与影响 |
1.2.1 岩溶的定义 |
1.2.2 岩溶的分布 |
1.2.3 岩溶对桥梁桩基施工的影响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岩溶勘察技术的研究 |
1.3.2 关于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的研究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岩溶勘察研究 |
2.1 概述 |
2.2 常用岩溶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
2.2.1 钻探法技术 |
2.2.2 管波探测法技术 |
2.2.3 地质CT法技术 |
2.3 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研究 |
2.3.1 项目背景 |
2.3.2 工程概况 |
2.3.3 工程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
2.3.4 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
2.3.5 有关勘察技术的比选分析 |
2.3.6 勘察基本情况 |
2.3.7 勘察成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炭步大桥重建工程桩基施工及溶洞事故处治研究 |
3.1 工程有关地质勘察情况 |
3.1.1 工程地质条件 |
3.1.2 岩溶发育情况 |
3.2 常用桩基施工技术的对比分析 |
3.2.1 人工挖孔桩技术 |
3.2.2 钻(冲)孔灌注桩技术 |
3.2.3 桩基施工技术的比较分析 |
3.3 桩基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溶洞事故的处治研究 |
3.3.1 桩基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
3.3.2 桥梁15-N桩基溶洞事故分析处治 |
3.3.3 溶洞事故处治研究 |
3.3.4 穿越溶洞施工技术要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响岩溶区桩基质量因素的综合分析 |
4.1 应变动检测技术介绍 |
4.1.1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 |
4.1.2 高应变动测法检测技术 |
4.2 超声波透射检测技术介绍 |
4.3 炭步大桥重建工程桩基质量综合分析 |
4.3.1 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
4.3.2 基桩质量评判 |
4.3.3 检测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旋挖成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桩、桩基础的发展 |
1.1.1 桩和桩基础 |
1.1.2 桩和桩基础的发展史 |
1.2 桩的分类及特点 |
1.2.1 桩的分类 |
1.2.2 预制桩与灌注桩的特点 |
1.2.2.1 预制桩及其特点 |
1.2.2.2 灌注桩及其特点 |
1.2.2.3 预制桩与灌注桩的区别 |
1.2.2.4 各种形式灌注桩的特点 |
1.3 桩的应用 |
1.3.1 桩在高铁建设方面的应用 |
1.3.2 桩在城市地铁建设方面的应用 |
1.3.3 桩在公路建设方面的应用 |
1.3.4 桩在桥梁建设方面的应用 |
1.3.5 桩在高楼大厦建设方面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旋挖成孔灌注桩设计方法的研究 |
2.1 传统桩的设计理论 |
2.1.1 桩的类型的选择 |
2.1.2 桩端持力层与桩长的确定 |
2.1.3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
2.1.4 桩的布置 |
2.1.5 桩基中各桩的荷载及沉降的验算 |
2.1.6 桩身的构造 |
2.2 旋挖成孔灌注桩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
2.3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设计方法 |
2.3.1 负摩阻力产生的情形 |
2.3.2 单桩单位面积负摩阻力的计算 |
2.3.3 考虑负摩阻力时的单桩的容许承载力计算 |
2.3.4 考虑负摩阻力时旋挖成孔灌注桩的配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旋挖成孔灌注桩成孔方法的对比研究 |
3.1 旋挖成孔法施工工艺 |
3.1.1 旋挖成孔法的施工原理 |
3.1.2 旋挖成孔法的施工顺序 |
3.1.3 旋挖成孔法的施工特点 |
3.2 旋挖成孔法与反循环成孔法性能比较 |
3.2.1 反循环成孔法的施工原理 |
3.2.2 反循环成孔法的优点 |
3.2.3 旋挖成孔法与反循环成孔法性能的比较 |
3.3 旋挖成孔法与正循环成孔法性能比较 |
3.3.1 正循环成孔法的施工原理 |
3.3.2 正循环成孔法的优点 |
3.3.3 旋挖成孔法与正循环成孔法性能的比较 |
3.4 旋挖成孔法与人工挖孔成孔法性能比较 |
3.4.1 人工挖孔成孔法的施工原理 |
3.4.2 人工挖孔成孔法的优点 |
3.4.3 旋挖成孔法与人工挖孔成孔法性能的比较 |
3.5 旋挖成孔法与冲击钻成孔法性能比较 |
3.5.1 冲击钻成孔法的施工原理 |
3.5.2 冲击钻成孔法的优点 |
3.5.3 旋挖成孔法与冲击钻成孔法性能的比较 |
3.6 旋挖成孔法与沉管成孔法性能比较 |
3.6.1 沉管成孔法的施工原理 |
3.6.2 沉管成孔法的优点 |
3.6.3 旋挖成孔法与沉管成孔法性能的比较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
4.1 旋挖成孔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
4.1.1 施工准备阶段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
4.1.2 成孔阶段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
4.1.3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阶段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
4.1.4 灌注混凝土阶段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
4.2 针对各种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
4.2.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
4.2.2 成孔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
4.2.3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
4.2.4 灌注混凝土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效的研究 |
5.1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特点 |
5.1.1 旋挖成孔灌注桩适用的地层 |
5.1.2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钻进速度 |
5.1.3 旋挖钻机的定位及转移 |
5.1.4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 |
5.2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成孔工效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工程条件 |
5.2.3 成孔工效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2.1 旋挖桩的展望 |
6.2.2 旋挖设备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非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试验研究现状 |
1.2.2 桩端后压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机理研究现状 |
1.2.3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本文拟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桩端后压浆浆液作用机理 |
2.1 影响桩端压浆效果的因素 |
2.1.1 土体性质的影响 |
2.1.2 浆液的影响 |
2.1.3 浆液压力与压浆量的影响 |
2.1.4 桩身尺寸的影响 |
2.2 考虑压浆孔个数影响的浆液柱形渗流扩散机理 |
2.2.1 考虑压浆孔个数影响的浆液柱形渗流扩散模型 |
2.2.2 考虑压浆孔个数影响的浆液柱形渗流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
2.3 浆液的柱形压密作用机理 |
2.3.1 浆液的柱形孔扩张模型 |
2.3.2 浆液柱形压密作用对柱孔半径的影响分析 |
2.4 考虑浆液后期时变性的浆液劈裂上返作用机理 |
2.4.1 考虑浆液后期时变性的浆液劈裂上返模型 |
2.4.2 不同土体中浆液上返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 |
3.1 试验场地概况 |
3.2 现场静载破坏试验设计 |
3.2.1 现场静载破坏试验方案 |
3.2.2 桩身测试元件埋设 |
3.2.3 现场加载测试 |
3.3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试验结果分析 |
3.3.1 试验数据整理 |
3.3.2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荷载—沉降特性 |
3.3.3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侧摩阻力发挥特性 |
3.3.4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桩身轴力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 |
3.4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极限承载力不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桩端后压浆改善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承载特性分析 |
4.1 桩端后压浆对桩基础的抬升作用 |
4.2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桩身残余应力的产生 |
4.3 桩身残余应力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4.3.1 桩身残余应力对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沉降的影响 |
4.3.2 桩身残余应力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
4.3.3 桩身残余应力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桩端阻力的影响 |
4.4 桩端后压浆提高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承载力的机理分析 |
4.4.1 桩端后压浆对土体性质的影响 |
4.4.2 桩端后压浆对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
4.4.3 桩端后压浆对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桩端阻力的影响 |
4.4.4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桩端阻力与侧摩阻力的相互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侧摩阻力影响因素分析 |
5.1 侧摩阻力的影响因素 |
5.2 桩周土压力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
5.2.1 桩孔成孔后的缩孔模型 |
5.2.2 混凝土灌注对桩孔侧壁的压力 |
5.2.3 土体强度参数对桩周径向压力的影响分析 |
5.3 不同桩周夹层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
5.3.1 不同成孔方式所形成的桩周夹层特征 |
5.3.2 考虑桩周夹层影响的剪切位移模型 |
5.3.3 不同桩周夹层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
5.4 桩基础尺寸效应和土体深度效应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
5.4.1 桩基础尺寸效应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
5.4.2 土体深度效应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
5.5 侧摩阻力的软化和强化效应 |
5.5.1 侧摩阻力的软化效应 |
5.5.2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强化效应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桩端后压浆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
6.1 现有荷载传递模型 |
6.2 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模型 |
6.2.1 考虑侧阻软化和不考虑软化的桩侧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 |
6.2.2 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模型 |
6.2.3 非线性桩端荷载传递模型 |
6.2.4 计算方法 |
6.3 单桩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6.3.1 考虑侧阻软化的非线性荷载模型组合 |
6.3.2 不考虑侧阻软化的非线性荷载模型组合 |
6.4 不同荷载传递模型在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的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计算 |
7.1 现有的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
7.2 考虑成孔方式影响的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摩擦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
7.2.1 算例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人工挖孔灌注桩简述 |
2 高速公路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 |
2.1 施工准备 |
2.2 施工流程 |
3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
3.1 合理控制施工中的关键工艺 |
3.2 严格控制关键质量指标 |
3.3 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
4 结束语 |
(7)探究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施准备工作 |
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
3 运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控制注意事项 |
4 结语 |
(8)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基本概念 |
2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
2.1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前期准备工作 |
2.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见图1) |
3 结束语 |
(9)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概述 |
2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
2.1 准备工作 |
2.2 桩位和井口的设置 |
2.3 挖孔护壁施工 |
2.4 安全防护 |
2.5 制作和安装钢筋 |
2.6 混凝土灌注 |
3 结语 |
(10)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
3.1 土地平整 |
3.2 桩位放置 |
3.3 井口开设 |
3.4 测量放样 |
3.5 进行桩孔开挖 |
3.6 护壁施工 |
3.7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 |
3.8 混凝土灌注 |
4安全和质量保障措施 |
5 结语 |
四、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D]. 林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一般住宅项目桩基选型与经济效益分析[D]. 姚海国. 清华大学, 2019(01)
- [3]炭步大桥重建工程岩溶地质勘察及桩基施工技术研究[D]. 温天托.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旋挖成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及应用研究[D]. 杨浩. 南昌大学, 2018(05)
- [5]非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同成孔方式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D]. 张利鹏. 长安大学, 2018(01)
- [6]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 贾彬. 四川建材, 2017(07)
- [7]探究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 蒋泓. 四川水泥, 2017(05)
- [8]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曾群荣. 江西建材, 2017(08)
- [9]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 刘帅,陈新平. 技术与市场, 2017(01)
- [10]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 张泽军.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