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苏京[1](2014)在《助磨剂对复合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泥产量也在逐渐增加,作为高耗能产业,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严峻。水泥粉磨是水泥产业中耗能最大的环节,在水泥粉磨时掺入助磨剂,不仅提高粉磨效率,而且能够改善水泥性能,降低能耗,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石灰石粉是一种易得到且廉价的材料,如不加以利用,不仅占用场地堆放,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用石灰石粉作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代替日益紧缺的粉煤灰和价格相对较高的矿渣,对于解决实际生产中原材料紧缺、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石灰石粉对复合水泥的影响、助磨剂对复合水泥性能的影响及配比优化、混凝土外加剂对掺助磨剂复合水泥适应性的研究、助磨剂对水泥耐久性的影响。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选择常用的P·C32.5配比,采用固定水泥所用熟料和石膏用量的方式,用石灰石粉代替复合水泥中的矿渣、粉煤灰,研究石灰石粉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七种单体助磨剂在不同掺量时对复合硅酸盐水泥综合性能和助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助磨剂都有较好的助磨效果,不影响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对水泥胶砂强度有增强作用,增大水泥水化热,提高水泥水化速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复合助磨剂的配比优化,并选取了3组性能较好的复合助磨剂配比。第三,研究了混凝土外加剂对掺助磨剂复合水泥的适应性以及助磨剂对水泥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萘系减水剂对掺助磨剂水泥的适应性较差,聚羧酸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对掺助磨剂水泥适应性好。复合助磨剂的掺入使得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冻性能、抗碳化性能提高,但增大水泥胶砂收缩。最后,采用SEM,XRD仪器,对掺助磨剂复合水泥与空白样复合水泥进行微观试验。由SEM可知,掺入助磨剂后水泥浆体出现更多的絮状无定形C-S-H凝胶,网状、针状、棒状物质填充于水泥产物的空隙,使孔隙率减小,水泥浆体更加密实。由XRD图谱分析可知,掺入助磨剂后水泥水化产物Ca(OH)2、AFt增多,未水化颗粒减少,水化速率增快,表现为水泥胶砂强度的增加。
张少雄[2](2013)在《新型水泥助磨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通过三乙醇胺的改性以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方法来制备新型水泥助磨剂。在粉磨条件不变情况下,能够很好改善水泥的细度和强度,并且能减少使用掺量,从而达到既能改善水泥性能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论文首先通过醋酸和马来酸酐(MA)对三乙醇胺进行改性,然后将其与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复合,研究改性三乙醇胺复合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得出马来酸酐改性三乙醇胺(MA-TEA)在掺量为0.06‰时,其复合助磨剂对水泥性能作用效果最佳。45μm筛余细度比空白样降低7.6%,3d和28d水泥胶砂抗压强度分别比空白样提高3.5MPa和4.8MPa。另外与未改性的三乙醇胺复合助磨剂相比较,细度和强度也都有了较好的改善,而且掺量低;同时也优化了水泥颗粒分布,使其3-32gmm水泥颗粒含量有明显的提高。其次,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多元共聚合技术途径合成一种多功能高分子助磨剂。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中丙烯酸(AA)、MA、MA-TE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的掺量分别是0.6、0.15、0.25、0.015mol,引发剂用量为3.0%,聚合反应温度为75℃时为最佳反应条件,所得的高分子助磨剂对水泥性能作用效果最好。45μm细度筛余量较空白样减少了9.4%,3d和28d抗压强度分别比空白样提高4.4MPa和5.5MPa。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来研究助磨剂的微观作用机理。通过SEM和XRD实验结果表明,掺有MA-TEA复合助磨剂或高分子助磨剂的水泥样品比空白样的水化产物明显增多,水化程度更完全,有利于提高水泥胶砂强度。
刘明帝,徐玲玲[3](2012)在《国内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较系统地阐述了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水泥助磨剂的作用机理、效果表征、生产技术等;着重介绍了助磨剂作用机理的新观点、效果表征的新方法,指出了助磨剂生产技术的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泥助磨剂的应用前景。
詹镇峰,李从波,陈峭卉[4](2012)在《水泥助磨剂研究与应用评述》文中研究表明掺入助磨剂提高水泥的粉磨效率,是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具有广阔的助磨剂市场。综合介绍了和评述了助磨剂的作用及机理、有机物基团对水泥助磨效果的影响,助磨剂粉磨效果的表征以及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李海涛[5](2012)在《大掺量石灰石复合水泥专用高效助磨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适合大掺量石灰石复合水泥的专属性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进行研究是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内容之一。结合水泥粉磨与水泥水化理论,成功研制了以烷醇胺、乙基麦芽酚及脂肪酸钠等为主要组分的适合于大掺量石灰石复合水泥生产的高效水泥助磨剂,多次工业性试验表明,其效果良好。
罗翔,徐振宁[6](2011)在《水泥助磨剂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认为在水泥粉磨作业中使用水泥助磨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通过分析水泥助磨剂的类别、组成和研究应用现状,总结了在助磨剂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助磨剂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潘兵[7](2011)在《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2010年水泥产量超过18亿吨。水泥的一烧两磨生产过程中,粉磨过程浪费大量的能量,熟料的烧成过程形成大量的粉尘、CO2、SO2、NOX等大气污染物质,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水泥助磨剂的应用,可以提高粉磨效率10%20%,缩短粉磨时间、提高台时产量、在保证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掺加6%10%的混合材。复合型高效水泥助磨剂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以价格昂贵的三乙醇胺为主。近年来,受国际油价的上涨,三乙醇胺价格涨幅较大,限制了高效水泥助磨剂的推广应用。木质素由于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早在80年代就引起研究学者的兴趣,被用作助剂复配醇胺类物质在水泥助磨剂中使用,但是由于助磨效果不佳,且对后期强度有所下降,限制了其在水泥助磨剂中的应用。针对三乙醇胺价格昂贵、木质素在水泥助磨剂配比中所占含量低且对后期强度有所下降的问题,本研究以价格低廉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对其化学改性和配伍,研制出了一种复合型木质素基高效水泥助磨剂GCL6-J。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采用超滤提纯的方法将碱木质素分为不同分子量级分,在0.1%掺量下,其助磨效果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分子量小的木质素分子有较好的助磨效果;采用过硫酸铵、高锰酸钾、双氧水、次氯酸钠为氧化剂,考察了不同氧化剂改性木质素产物的助磨效果,以过硫酸铵氧化产物的助磨效果较好,最佳氧化工艺为:反应温度85℃,氧化剂添加量为10%,氧化反应时间2h,所得氧化产物(以下简称OL)可使45μm筛余由空白的7.8%降低为6.7%。相比麦草碱木质素,OL羧基含量由2.15mmol/g增加为2.53mmol/g,酚羟基含量微弱降低,100g/L时溶液表面张力由42.0mN/m增加为44.6mN/m,重均分子量由8690Da降低为5970Da,多分散性降低,由4.74降低为3.83。对OL进行配伍,添加8%的极性添加剂A、5%的极性添加剂B、1%的添加剂RQ、25%的丙三醇所得产物GCL6助磨效果可达TEA效果的92.9%,但其对砂浆强度的增加作用不够明显。复配醋酸钠后的GCL6-J,在40%以上固含量时才能够发挥较好的助磨效果,其最佳掺量0.1%时助磨效果可达TEA效果的89.3%,对华润水泥3d,7d,28d抗压强度比空白水泥样品分别增加6.0%、5.3%、7.8%,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复合型水泥助磨剂;GCL6-J对水泥熟料的适应性较好,对泰美水泥孰料、华润水泥熟料、珠江水泥熟料的助磨效果分别可达TEA效果的88.9%、89.3%、75.0%。研究了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机理,动态接触角测试表明,GCL6-J对水泥粉末的润湿能力显着优于AL,其动态表面张力在100g/L时为25.0mN/m,XPS测试结果表明,以钙原子的能谱分析统计,OL在水泥表面上的吸附层厚度由改性前AL的1.02nm增加为3.53nm。分子量较低、表面张力低、分子极性强,是木质素基高效水泥助磨剂必备的三个因素。本文采用氧化降解对木质素进行化学改性,配伍不同极性添加剂,研制出的GCL6-J能够很好的渗透到粉末裂纹空隙中发挥高效的助磨性能,同时提高水泥砂浆强度。解决了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效果低的问题,提高了木质素在配比中所占含量,同时揭示了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机理。木质素基高效水泥助磨剂GCL6-J的研制,提高了粉磨效率,降低了水泥助磨剂的经济成本,推动了造纸废液中木质素的回收应用,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刘慧[8](2011)在《三异丙醇胺对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年产量也在快速增加。而水泥作为高能耗产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水泥粉磨过程中,助磨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粉磨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因此,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对于环保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三异丙醇胺(TIPA)是水泥助磨剂的常用组分之一。目前,TIPA对硅酸盐水泥和含有石灰石细颗粒的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水化性能已有研究。但是,TIPA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机理、以及对硅酸盐水泥及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围绕TIPA对硅酸盐水泥和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水化过程和硬化浆体微观结构三个方面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通过TIPA对硅酸盐水泥和石灰石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TIPA对水泥早期强度增强不明显,但随龄期延长,TIPA逐渐表现出其增强效果。TIPA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后期强度的增强作用比对硅酸盐水泥更加显着。当TIPA与NaCl共同使用时,水泥早、后期强度均能得到增强。通过对水泥水化量热和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分析,TIPA可促进水泥中的C4AF水化生成AFt。但是,TIPA对水泥中C3S的水化没有明显作用。在石灰石硅酸盐水泥中,TIPA促进AFt的生成,待石膏耗尽,CaCO3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碳铝酸钙,同时抑制了AFt向AFm的转化。对硬化浆体利用压汞实验进行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TIPA具有引气作用,使硬化浆体中的孔隙增加,特别是大孔的数量增加较多。但TIPA的分散作用使水化凝胶孔隙减少、结构致密。利用中心复合设计(CCD)方法,对TIPA、NaCl和石灰石粉掺量对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得出了三因子与水泥各龄期水泥强度间的拟合回归方程和最佳掺量配比。
何志棋[9](2011)在《水泥生产中使用高效环保型助磨剂的节能减排效果》文中研究指明水泥助磨剂是水泥产业链中的一种产品,已成为许多水泥生产企业粉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它能明显改善粉磨过程,显着提高粉磨效率,减少能耗,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水泥助磨剂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实例分析了其在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龙门分公司的试验和生产中的功能体现。
边明祥[10](2010)在《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物性的影响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详细研究了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效果和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该助磨剂掺入量在0.6%时,不仅可使水泥磨机的台时产量提高20%~30%,而且可使水泥的3d,28d强度分别提高20%~30%和10%~15%;同时能够缩短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利于快速施工和缩短脱模时间。此外,该助磨剂的使用可大幅度提高混合材的掺入量,降低水泥成本。
二、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助磨剂对复合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水泥助磨剂的概况 |
1.2.1 水泥助磨剂的定义 |
1.2.2 水泥助磨剂的分类 |
1.2.3 国外水泥助磨剂的发展 |
1.2.4 国内水泥助磨剂的发展 |
1.3 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机理 |
1.3.1 马杜里(Mardulier)的颗粒分散理论 |
1.3.2 列宾捷尔(Rehbinder)的强度削弱理论 |
1.3.3 国内学者对助磨剂作用机理的探索和结论 |
1.4 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1.4.1 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1.4.2 混凝土外加剂对掺助磨剂水泥适应性的影响 |
1.5 水泥助磨剂的发展趋势 |
1.6 石灰石粉的应用研究状况 |
1.7 课题的背景、研究内容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水泥熟料 |
2.1.2 石灰石粉 |
2.1.3 粉煤灰 |
2.1.4 矿渣 |
2.1.5 石膏 |
2.1.6 水泥助磨剂 |
2.1.7 标准砂 |
2.1.8 外加剂 |
2.2 试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3 石灰石粉对复合水泥的影响 |
3.1 石灰石粉掺量对水泥净浆的影响 |
3.1.1 石灰石粉掺量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
3.1.2 石灰石粉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
3.2 石灰石粉掺量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
3.3 石灰石粉应用前景 |
3.4 本章小结 |
4 单体助磨剂性能研究以及复合助磨剂的配比优化 |
4.1 水泥助磨剂的选择依据及掺量 |
4.1.1 助磨剂的选择依据 |
4.1.2 单体助磨剂掺量的选择 |
4.2 单体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1 三乙醇胺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2 醇胺 B 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3 醇 C 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4 醇 D 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5 醇 E 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6 木质素磺酸盐 F 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7 无机盐 G 对水泥的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2.8 单体助磨剂对水泥助磨效果与胶砂强度的影响 |
4.3 单体助磨剂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
4.4 单体助磨剂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
4.5 复合助磨剂配比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混凝土外加剂对掺助磨剂的复合水泥适应性研究 |
5.1 萘系减水剂对掺助磨剂水泥适应性研究 |
5.2 聚羧酸减水剂对掺助磨剂水泥适应性研究 |
5.3 缓凝剂对掺助磨剂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研究 |
5.4 早强剂对掺助磨剂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复合助磨剂对水泥耐久性的影响 |
6.1 助磨剂对水泥胶砂收缩性的影响 |
6.2 助磨剂对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的影响 |
6.3 助磨剂对水泥抗冻性的影响 |
6.4 助磨剂对水泥抗碳化性的影响 |
6.5 复合助磨剂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 |
6.5.1 水泥水化 3d 的 XRD 分析 |
6.5.2 水泥水化 28d 的 XRD 分析 |
6.5.3 水泥水化 28d 的 SEM 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型水泥助磨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水泥助磨剂的应用价值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水泥助磨剂的对水泥生产的应用价值 |
1.2.2 水泥助磨剂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水泥助磨剂的定义分类和使用选择原则 |
1.3.1 助磨剂定义 |
1.3.2 助磨剂分类 |
1.3.3 助磨剂使用选择原则 |
1.4 水泥助磨剂的作用和机理 |
1.4.1 水泥助磨剂的作用 |
1.4.2 水泥助磨剂的机理 |
1.5 水泥助磨剂对水泥产品性能和粉磨过程的影响 |
1.5.1 对水泥产品性能的影响 |
1.5.2 对水泥粉磨过程的影响 |
1.6 水泥助磨剂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
1.6.1 助磨剂本身性能对磨粉效果影响 |
1.6.2 助磨剂掺量对粉磨效果的影响 |
1.6.3 水泥熟料本身质量对粉磨效果的影响 |
1.6.4 物料粉磨时的温度湿度对粉磨效果的影响 |
1.6.5 粉磨入料的粒度对粉磨效果的影响 |
1.6.6 粉磨设备的工艺条件对粉磨效果的影响 |
1.7 水泥助磨剂的发展趋势 |
1.7.1 水泥助磨剂存在的问题 |
1.7.2 水泥助磨剂发展趋势 |
1.8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以及采用技术方法途径 |
1.8.1 研究主要内容 |
1.8.2 采用的技术方法途径 |
2 试验原料和仪器设备以及操作测试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水泥粉磨原料 |
2.1.2 助磨剂复合原料 |
2.1.3 助磨剂改性合成药品试剂 |
2.2 试验仪器设备 |
2.2.1 水泥试验仪器设备 |
2.2.2 助磨剂合成实验仪器 |
2.2.3 贵重的测试分析仪器 |
2.3 试验操作及测试方法 |
2.3.1 水泥物料粉磨操作方法 |
2.3.2 水泥45μm细度筛余的测试方法 |
2.3.3 水泥胶砂抗折和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 |
2.3.4 水泥粉体颗粒粒度分布的测定 |
2.3.5 水泥粉体颗粒SEM表面形貌观测 |
2.3.6 水泥净浆3d水化产物SEM形貌观测 |
2.3.7 水泥净浆3d水化产物XRD物相的分析 |
3 三乙醇胺的改性及其复合助磨剂对水泥性能影响 |
3.1 引言 |
3.2 三乙醇胺的改性和复合 |
3.2.1 醋酸对三乙醇胺的改性 |
3.2.2 马来酸酐对三乙醇胺的改性 |
3.2.3 三乙醇胺改性物复合助磨剂的制备 |
3.3 三乙醇胺改性物复合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3.3.1 对水泥45μm筛余细度的影响 |
3.3.2 对水泥胶砂早后期强度的影响 |
3.3.3 对水泥粒度分布的影响 |
3.3.4 改性三乙醇胺复合助磨剂的作用机理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高分子助磨剂的合成及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高分子助磨剂的合成 |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4.2.2 合成方法 |
4.2.3 高分子聚合物的FTIR表征分析 |
4.3 聚合反应条件对高分子助磨剂性能的影响 |
4.3.1 单体物料配比对高分子助磨剂性能的影响 |
4.3.2 引发剂用量对高分子助磨剂性能的影响 |
4.3.4 聚合反应温度对高分子助磨剂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助磨剂作用效果的微观机理分析 |
5.1 引言 |
5.2 通过SEM对水泥粉体颗粒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 |
5.3 通过SEM分析水泥浆体3d水化产物 |
5.4 通过XRD分析水泥浆体3d水化产物 |
5.5 本章小结 |
6 本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国内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
2 助磨剂的效果表征 |
3 助磨剂的研究 |
3.1 合成助磨剂 |
3.2 复合助磨剂 |
4 结束语 |
(4)水泥助磨剂研究与应用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机理及其作用 |
2 水泥助磨剂的研究状况 |
2.1 有机物基团对水泥助磨效果的影响 |
2.2 水泥助磨剂的成分组成 |
2.3 助磨剂粉磨效果的表征 |
2.4 助磨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2.4.1 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2.4.2 助磨剂与水泥塑化剂适应性的影响 |
3 前景展望 |
(5)大掺量石灰石复合水泥专用高效助磨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实验原料 |
1.2 仪器与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主要助磨组分对筛余和比表面积的影响 |
2.2 助磨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3 工业性试验 |
4 结束语 |
(6)水泥助磨剂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水泥助磨剂的应用现状 |
1.1 助磨剂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
1.2 国内外的常用水泥助磨剂 |
2 国内水泥助磨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趋势 |
2.1 当前助磨剂发展中的问题 |
2.2 当前助磨剂开发应用的趋向 |
3 结语 |
(7)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水泥助磨剂及其分类 |
1.2.1 水泥助磨剂的定义 |
1.2.2 水泥助磨剂的分类 |
1.3 木质素及其应用概况 |
1.3.1 木质素概述 |
1.3.2 木质素改性产物的应用 |
1.4 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 |
1.4.1 国外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 |
1.4.2 国内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 |
1.4.3 水泥助磨剂的应用现状 |
1.5 水泥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
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2.1.1 主要实验原料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2 合成装置及主要实验仪器 |
2.2.1 合成装置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2.3 水泥粉磨及助磨性能测试 |
2.3.1 水泥的粉磨 |
2.3.2 水泥筛余值的测试 |
2.3.3 水泥粒径分布的测试 |
2.4 水泥性能测试 |
2.4.1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
2.4.2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测定 |
2.4.3 水泥砂浆稠度的测试 |
2.4.4 水泥砂浆抗折强度的测试 |
2.4.5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测试 |
2.5 水泥助磨剂的合成及表征 |
2.5.1 水泥助磨剂的合成工艺 |
2.5.2 碱木质素及其改性产物的超滤分级 |
2.5.3 表面张力测试 |
2.5.4 接触角测试 |
2.5.5 紫外吸收光谱(UV)测试 |
2.5.6 红外吸收光谱(IR)测试 |
2.5.7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
2.5.8 官能团的测试 |
2.5.9 X-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2.5.10 水泥形貌SEM 测定 |
第三章 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改性工艺的研究 |
3.1 粉磨条件的确定 |
3.1.1 不同球料比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3.1.2 不同球磨时间对球磨效果的影响 |
3.1.3 水泥助磨剂掺加形态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3.2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3.2.1 水溶性高分子助剂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3.2.2 木质素及其磺酸盐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3.2.3 不同级分木质素对助磨性能的影响 |
3.3 木质素氧化反应工艺的确定 |
3.3.1 不同氧化剂改性木质素产物助磨性能 |
3.3.2 不同反应时间对产物助磨性能的影响 |
3.3.3 不同反应温度对产物助磨性能的影响 |
3.4 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的表征 |
3.4.1 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分子量的变化 |
3.4.2 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官能团的变化 |
3.4.3 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紫外分析 |
3.4.4 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红外分析 |
3.4.5 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表面张力的测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木质素基高效水泥助磨剂的研制 |
4.1 极性添加剂对助磨效果及水泥性能的影响 |
4.1.1 极性添加剂A 与OL 复配产物对助磨性能的影响 |
4.1.2 极性添加剂B 与OL 复配产物对助磨性能的影响 |
4.2 醇胺类物质与ZAL 复配性能研究 |
4.2.1 醇胺类物质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4.2.2 醇胺类物质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
4.2.3 醇胺类物质与ZAL 复配产物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4.3 无机盐对助磨效果及水泥性能的影响 |
4.3.1 无机盐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4.3.2 无机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4.4 砂浆密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4.4.1 水泥助磨剂对砂浆密度及强度的影响 |
4.4.2 不同掺量添加剂RQ 对GCL6 性能的影响 |
4.5 木质素基高效水泥助磨剂GCL6-J 的研制 |
4.5.1 不同质量分数GCL6-J 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4.5.2 不同掺量GCL6-J 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4.5.3 GCL6-J 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
4.6 GCL6-J 对不同种类熟料助磨效果的影响 |
4.6.1 GCL6-J 对不同种类熟料45μm 筛余的影响 |
4.6.2 GCL6-J 对不同种类熟料粒径分布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助磨机理的探讨 |
5.1 木质素分子量对助磨效果及砂浆性能的影响 |
5.1.1 不同级分木质素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5.1.2 不同级分木质素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
5.2 分子极性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5.2.1 分子极性对水泥助磨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
5.2.2 分子极性对润湿能力的影响 |
5.3 表面张力对助磨效果的影响 |
5.4 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助磨机理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三异丙醇胺对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水泥助磨剂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
1.1.2 三异丙醇胺的研究背景 |
1.1.3 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水泥助磨剂发展概述 |
2.1.1 国外水泥助磨剂的发展 |
2.1.2 我国水泥助磨剂发展 |
2.2 水泥助磨剂定义、种类及助磨机理 |
2.3 水泥助磨剂的组分 |
2.3.1 液体助磨剂 |
2.3.2 粉体助磨剂 |
2.4 水泥助磨剂的助磨作用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
2.4.1 常用水泥助磨剂的研究 |
2.4.2 矿渣或矿渣水泥助磨剂的研究 |
2.4.3 粉煤灰或粉煤灰水泥助磨剂的研究 |
2.4.4 近期出现的新型助磨剂研究 |
2.5 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生产的影响 |
2.6 水泥助磨剂助磨效果的影响因素 |
2.7 水泥助磨剂应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
2.8 水泥助磨剂发展趋势 |
第3章 实验原材料及方法 |
3.1 主要原材料及其性能 |
3.1.1 硅酸盐水泥熟料和天然石膏 |
3.1.2 石灰石(粉) |
3.1.3 水泥 |
3.1.4 TIPA 和NaCl |
3.1.5 砂子 |
3.2 实验方法 |
3.2.1 强度 |
3.2.2 水化热 |
3.2.3 X 射线衍射分析 |
3.2.4 热分析 |
3.2.5 水泥硬化浆体孔结构分析 |
3.2.6 环境扫描电镜 |
3.3 试样的制备 |
3.3.1 TIPA 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影响 |
3.3.2 TIPA 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影响 |
3.3.3 TIPA、NaCl 和石灰石粉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影响 |
3.3.4 石灰石粉细度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影响 |
第4章 TIPA 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 |
4.1 TIPA 对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影响 |
4.2 TIPA 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 |
4.3 热分析 |
4.4 TIPA 对硅酸盐水泥硬化浆体孔结构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TIPA 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 |
5.1 TIPA 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影响 |
5.2 TIPA 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 |
5.3 热分析 |
5.4 扫描电镜观察 |
5.5 TIPA 对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硬化浆体孔结构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TIPA、NaCl 和石灰石粉掺量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TIPA、NaCl 和石灰石粉掺量对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影响 |
6.2.1 试验结果 |
6.2.2 拟合选定模型 |
6.2.3 主效应图 |
6.2.4 等值线图 |
6.2.5 最优化 |
6.3 三因子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 |
6.4 热分析 |
6.5 三因子对硅酸盐水泥硬化浆体孔结构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TIPA 和NaCl 作用下石灰石粉细度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 |
7.1 石灰石粉细度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
7.2 石灰石粉细度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7.3 热分析 |
7.4 石灰石粉细度对水泥硬化浆体孔结构的影响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水泥生产中使用高效环保型助磨剂的节能减排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水泥助磨剂应用现状 |
1.1 水泥助磨剂的概念及其机理 |
1.2 水泥助磨剂在工业上的应用 |
2 水泥助磨剂的节能减排作用 |
2.1 提高磨机产量, 降低成本 |
2.2 改善水泥质量, 提高强度 |
3 实例分析 |
4 结语 |
(10)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物性的影响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室试验结果及分析 |
2.1 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的助磨效果 |
2.2 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1 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对单掺混合材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
2.2.2 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对复合混合材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
3 工业性试验及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 |
4 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机理浅析 |
5 结论 |
四、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助磨剂对复合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D]. 苏京.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09)
- [2]新型水泥助磨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张少雄.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3]国内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进展[J]. 刘明帝,徐玲玲. 材料导报, 2012(S1)
- [4]水泥助磨剂研究与应用评述[J]. 詹镇峰,李从波,陈峭卉. 水泥工程, 2012(02)
- [5]大掺量石灰石复合水泥专用高效助磨剂的研究[J]. 李海涛.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2(01)
- [6]水泥助磨剂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罗翔,徐振宁. 水泥工程, 2011(05)
- [7]木质素基水泥助磨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 潘兵.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8]三异丙醇胺对水泥水化及其性能的影响[D]. 刘慧. 湖南大学, 2011(08)
- [9]水泥生产中使用高效环保型助磨剂的节能减排效果[J]. 何志棋.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6)
- [10]GF型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物性的影响试验[J]. 边明祥. 水泥工程,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