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武鹏[1](2020)在《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的建材行业发展的比较快,随着行业逐渐向专业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预拌混凝土原料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其中比较常见的原料有水泥、掺合料、减水剂以及建设用砂等等,每种原材料都有不同的性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由于预拌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料多且复杂,不同的材料往往对工艺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使用,将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选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师海霞,马志华[2](2020)在《全面贯彻质量监管法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文中研究说明近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发布的2020年工作要点中进一步强调了"加大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力度。研究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措施,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加大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使用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切实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和工程结构安全。"预拌混凝土企业急需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行业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探索管控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方法,形成
李克发[3](2019)在《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应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控制。本文先对预拌混凝土的主要概念以及原材料控制的意义进行分析,再总结了建设用砂、减水剂、掺合料以及水泥等原材料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旨在指导技术人员,把控原材料质量,提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胡立志[4](2019)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是搅拌站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但现有处理方法成本高、环境影响大、产品附加值低,并且缺乏大规模的实际工程应用,限制了搅拌站废渣的高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搅拌站废渣的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在分析搅拌站废渣物化与粉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搅拌站废渣活化技术;开发出以搅拌站废渣为主要组成的多元工业废渣复合掺合料,设计与开发适应于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专用外加剂,掌握以搅拌站废渣制备复合掺合料工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利用化学成分分析、XRD测试、电子扫描显微分析及热重分析研究了搅拌站废渣的理化特性与微观形貌,搅拌站废渣的主要化学组成为硅、铝氧化物;其表面疏松多孔,仍存有大量粉煤灰球形颗粒,具备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2.利用比表面积、45μm和80μm筛余量对搅拌站废渣的粉磨特性进行分析可知,搅拌站废渣易碎性好,粉磨30min比表面积可大于500m2/kg,但搅拌站废渣的烧失量高,石粉含量高,需水量大,单磨易粘球,单掺作为掺合料使用时允许掺量低,且会使水泥基材料初始流动度降低,经时损失率增大,与减水剂相容性较差。3.搅拌站废渣粉掺入会降低胶凝体系的强度,经过机械力活化的废渣粉砂浆强度明显高于未粉磨的废渣粉砂浆,搅拌站废渣粉掺量应不超过30%。炉渣能够延缓或消除单磨废渣时易包球的现象,提高粉磨效率。加入水渣可以优化物料整体的易碎性,提升复合掺合料的力学性能与工作性能。4.综合复合掺合料粉磨特性、活性、工作性能和减水剂相容性等因素,制备出a型复合掺合料的最优配比是炉渣:废渣=7:3,最佳粉磨时间40min,45μm筛余量12.5%,比表面积594 m2/kg,28d活性指数为78%;b型复合掺合料的最优配比是废渣:炉渣:水渣=3:3:4,最佳粉磨时间40min,45μm筛余量15.6%,比表面积476 m2/kg,28d活性指数为92%。5.采用XRD、TG-DSC、SEM-EDXA、孔溶液、电阻率以及孔结构分析等微观测试手段,系统研究复合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与显微结构,与纯水泥试样相比,掺入复合掺合料减少了水泥基材料的总放热量,并且降低水化加速期的放热速率,降低了水泥基材料的孔溶液碱度,能够在水化后期较好地填充在水泥水化产物之间,减少了水泥基材料中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数量,向少害孔甚至无害孔过渡,优化了孔结构。6.利用新型保坍和抗泥的高分子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控及对分子链上羧基进行化学修饰,开发出了适用于大掺量复合掺合料的复合保坍型聚羧酸外加剂。在C20-C70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当取代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为25%时,掺入a,b型复合掺合料对于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基本无影响。掺入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比纯水泥混凝土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混凝土水泥水化早期阶段,三种掺合料混凝土的收缩率发展趋势发展基本相同,但随着龄期增长,两种复合掺合料混凝土都低于普通混凝土,尤其掺入b型掺合料的混凝土收缩率最低。掺入不同种复合掺合料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与掺入粉煤灰、矿粉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相近。7.设计含搅拌站废渣的复合掺合料的生产工艺,从原材料优选、配比组成、生产加工、成品控制等各环节提出复合掺合料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点,并在普通高层泵送、剪力墙、市政桥梁建筑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高峰[5](2019)在《引气混凝土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国内引气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的现状,找到引气混凝土使用年限短,容易破坏的原因主要由混凝土中含气量不足所致。经过系统的分析找到导致混凝土含气量不足的原因,并模拟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了引气剂选用试验,新拌混凝土坍落度与含气量关系试验,水泥稳定性监测试验,引含气量对碎石/卵石混凝土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对比试验,掺合料比例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低品位原材料的引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引气剂种类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引气量及两者的经时损失有很大影响,这可能与引气剂与原材料的适应性有关,使用前应进行验证。(2)引气混凝土的引气量随坍落度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坍落度范围在140-220mm之间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最高。混凝土拌合物1h含气量损失率在初始坍落度160-220mm范围内达到最小值。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在160mm以下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较差;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在220mm以上时,由于浆体粘度较低,导致气泡容易溢出破碎;以上原因造成含气量降低。控制坍落度在160-220mm之间会得到比较好的混凝土入模含气量;(3)在引气量为3~10%范围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引气量增加而降低,抗冻性随引气量增加而提高。设计强度较低时,碎石骨料和卵石骨料均可达到设计强度,碎石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卵石混凝土,随着引气量增加两者性能差距变化较小;当设计强度较高时,卵石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强度低于碎石骨料,随引气量增加而卵石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更多。卵石混凝土的抗冻性低于碎石混凝土,随着引气量的增加,卵石混凝土的抗冻性总体上增加,但波动性较大,并且抗冻性能存在上限。(4)在工程实际中,市售水泥的质量有一定波动,制备引气混凝土应尽量使用大厂的水泥,质量相对稳定;北方地区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引气量偏低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提高胶材中水泥使用比例,外加剂增稠,提高混凝土浆量,降低骨料粒径,提高砂率,增加系统温度等方法对引气混凝土的配比进行调整,使混凝土的入模含气量达到设计要求。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施工阶段造成引气混凝土入模含气量不足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比,模拟,监测及现场调节等方式进行了针对性试验,对低品位原材的使用提出了方案,为引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新思路。
王蕾[6](2017)在《水泥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预拌混凝土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水泥对于预拌混凝土的性能也同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便从预拌混凝土相关概念入手,并对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分析。
封培然[7](2014)在《以水泥生产视角看混凝土生产特点和质量控制》文中认为从水泥生产的角度,探讨了商品混凝土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特点。通过混凝土短流程、多组分、零库存、易感性和时效性的分析得出混凝土作为湿化学反应,其在搅拌后各种性质处于动态过程;商混质量控制应该立足前端流程改造,强化后端性能预测分析;商混与水泥生产有较大的不同,但两者应该相互吸收借鉴,可为混凝土质量控制人员提供创新思路。
沈雅雯[8](2014)在《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和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以其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改善生产施工方式等优点在工业化大规模预拌混凝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预拌混凝土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分。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统计,2007年、2009年、2011年我国合成减水剂产量分别为284.54万吨、484.68万吨、645.36万吨,而厦门市预拌混凝土中几乎全部掺入了减水剂。近5年作者所在课题组对厦门市部分混凝土工程质量调查发现,90%已建和在建的混凝土工程出现了裂缝。裂缝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预防混凝土构件开裂已经成为混凝土工程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非常复杂,除了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环境条件和荷载受力等因素外,预拌混凝土日益复杂的材料组分和配合比设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关研究显示:减水剂的大量应用是混凝土收缩变形增大、开裂现象严重的诱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其它组分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研究较多,然而,针对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对厦门市主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路桥翔通、华信、三航、华岳生产混凝土所用减水剂产品的调查,选取4种典型系列(萘系、脂肪族、氨基磺酸盐、聚羧酸系)、不同品牌(Point、宏发、江西迪特、路桥翔通、苏州兴邦)、不同类型(缓凝型、标准型、早强型)共计14种高效减水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工作:(1)打破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仅考虑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局限,根据厦门地区原材料特点和环境条件,同时兼顾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对C40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创新设计,以期达到防控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目标。(2)通过测试C40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硬化混凝土的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及氯离子扩散系数、抗硫酸盐腐蚀系数等一系列技术指标,研究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3)采用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法,分别在保持配合比不变和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将14种高效减水剂掺入预拌混凝土中,试验研究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得到在两种不同条件下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规律,编制《高效减水剂与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关系图册》。(4)制备掺入不同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养护3d后取样,通过扫描电镜对其早期水化情况进行观测,结合对各种高效减水剂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分析,探讨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苏岳涛[9](2014)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之我见》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对预拌混凝土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理念。从人员、材料、设备、工艺验收等角度对生产质量管理途径进行了分析。对预拌混凝土公司在实践过程中的生产质量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海波[10](2014)在《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在施工工地使用预拌混凝土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是由于预拌混凝土所使用水泥质量不好引起的。目前水泥质量已经成为了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就需要对水泥质量的好坏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文章讨论了水泥的质量波动以及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堆放保存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
2 水泥原料问题与措施 |
3 掺合料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
4 建设的用砂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
5 建设用石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
6 减水剂 |
7 注重控制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 |
8 预拌混凝土的意义 |
9 总结 |
(2)全面贯彻质量监管法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指引,案例导向,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安全风险值得高度重视 |
二、聚焦短板,运营风险,混凝土企业首要任务是控制质量安全风险 |
三、坚持法治,强化意识,全面推动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
结束语 |
(3)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预拌混凝土的相关概念以及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意义 |
1.1 预拌混凝土的相关概念 |
2 水泥 |
(1)水泥胶砂的强度具有较大的波动。 |
(2)水泥与减水剂之间适应性较差。 |
3 掺合料 |
4 减水剂 |
5 建设用砂 |
6 建设用石 |
7 结语 |
(4)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搅拌站废渣的研究现状 |
1.2.1 搅拌站废渣的来源 |
1.2.2 搅拌站废渣的组成与基本特性 |
1.2.3 搅拌站废渣的处理方法 |
1.2.4 搅拌站废渣处理的环境影响分析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选题意义 |
1.5 主要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目标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原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宏观性能测试方法 |
2.2.2 微观性能测试方法 |
2.2.3 耐久性能测试方法 |
第三章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设计与制备 |
3.1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理论基础 |
3.2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设计理念 |
3.3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主要组成 |
3.3.1 搅拌站废渣 |
3.3.2 炉渣 |
3.3.3 水渣 |
3.4 多元工业废渣掺合料的制备技术 |
3.4.1 单一搅拌站废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4.2 二元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4.3 三元工业废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4.4 三元工业废渣预共混粉磨制备混凝土掺合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水化与水泥石结构的影响 |
4.1 复合掺合料对水化进程的影响 |
4.1.1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放热特征的影响 |
4.1.2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水化程度的影响 |
4.1.3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4.2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4.2.1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的影响 |
4.2.2 复合掺合料对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4.2.3 复合掺合料对水泥石孔结构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开发及混凝土性能研究 |
5.1 复合掺合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 |
5.1.1 搅拌站废渣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
5.1.2 多元废渣复合掺合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 |
5.2 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开发的关键技术 |
5.2.1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影响 |
5.2.2 抗泥剂对复合掺合料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 |
5.2.3 新型混凝土增稠剂对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粘聚性的影响 |
5.2.4 ZJSS-14 母液对复合掺合料混凝土保坍性能的影响 |
5.3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1 复合掺合料对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5.3.2 复合掺合料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5.4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的影响 |
5.4.1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
5.4.2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
5.4.3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复合掺合料的工业生产工艺与工程应用 |
6.1 复合掺合料的工业生产工艺 |
6.1.1 预处理 |
6.1.2 烘干 |
6.1.3 粉磨 |
6.2 复合掺合料的生产质量控制 |
6.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6.2.2 生产工艺过程控制 |
6.2.3 成品质量控制 |
6.2.4 存储使用质量控制 |
6.3 工程应用 |
6.3.1 高层泵送项目的应用 |
6.3.2 剪力墙结构的应用 |
6.3.3 市政桥梁建筑工程的应用 |
6.4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
6.4.1 社会效益 |
6.4.2 经济效益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参加科研情况 |
(5)引气混凝土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引气剂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引气剂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
1.4 技术方案 |
2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设备 |
2.1 试验原材料 |
2.1.1 水泥 |
2.1.2 粉煤灰 |
2.1.3 矿粉 |
2.1.4 粗集料 |
2.1.5 细集料(砂) |
2.1.6 水 |
2.1.7 减水剂 |
2.1.8 引气剂 |
2.2 试验设备及型号 |
2.3 试验方法 |
2.3.1 混凝土强度试验 |
2.3.2 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试验 |
2.3.3 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 |
2.3.4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 |
3 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3.1 不同引气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影响 |
3.1.1 试验配合比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数据分析 |
3.2 新拌混凝土坍落度与含气量关系 |
3.2.1 试验配合比 |
3.2.2 试验方法 |
3.2.3 试验数据分析 |
3.3 引气混凝土的含气量的影响因素 |
3.3.1 胶凝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
3.3.2 掺合料比例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
3.3.3 其他因素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1 引含气量对碎石/卵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对比 |
4.1.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4.1.2 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4.1.3 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
4.2 本章小结 |
5 工程应用 |
5.1 水泥稳定性监测试验 |
5.1.1 试验方法 |
5.1.2 试验数据及试验结果分析 |
5.2 低品位原材料制备引气混凝土要点 |
5.2.1 工程现场原材料问题整理分类 |
5.2.2 原材料问题的解决方法 |
5.3 低温状态下,提高混凝土含气量的方法 |
5.3.1 试验方法 |
5.3.2 试验数据分析 |
5.3.3 低温环境下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有效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 |
致谢 |
(7)以水泥生产视角看混凝土生产特点和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特点 |
1.1 短流程 |
1.1.1 原料无均化 |
1.1.2 计量误差大 |
1.1.3 物料水分影响显着 |
1.2 多组份 |
1.3 零库存 |
1.4 易感性 |
1.5 时效性 |
2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 |
2.1 延长流程增加均化 |
2.2 适当减少组份数 |
2.3 合理安排, 缩短环节时间 |
3 结语 |
(8)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预拌混凝土 |
1.2.1 预拌混凝土定义与特点 |
1.2.2 预拌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
1.2.3 裂缝的定义和类别 |
1.2.4 裂缝问题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治的意义 |
1.2.5 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与开裂的关系 |
1.2.6 裂缝现有解决办法和措施 |
1.3 四种系列高效减水剂简介 |
1.3.1 萘系高效减水剂介绍 |
1.3.2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介绍 |
1.3.3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介绍 |
1.3.4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介绍 |
1.4 本文研究内容、意义以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2.1 原材料与性能指标 |
2.1.1 水泥 |
2.1.2 砂、碎石 |
2.1.3 水 |
2.1.4 矿物掺合料 |
2.1.5 减水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混凝土工作性试验方法 |
2.2.2 混凝土强度测定方法 |
2.2.3 早期变形(非接触式位移法) |
2.2.4 RCM抗氯离子试验方法 |
2.2.5 抗硫酸盐试验方法 |
2.2.6 微观试验方法 |
2.3 试验设备简介 |
第三章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1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说明 |
3.2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2.1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 |
3.2.2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
第四章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1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 |
4.2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
4.3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
4.3.1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
4.4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经济性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 |
5.1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
5.2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
5.3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
5.4 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
5.5 不同系列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比较 |
5.5.1 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比较 |
5.5.2 标准型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比较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四种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
6.1 萘系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
6.2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
6.3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
6.4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9)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 预拌混凝土的特点 |
1.1 时效性 |
1.2 验收困难性 |
1.3 影响因素复杂性 |
2 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途径 |
2.1 事前控制 |
2.2 事中控制 |
2.3 事后控制 |
3 结束语 |
(10)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预拌混凝土对水泥的具体要求 |
水泥各项指标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1.水泥的配方对预拌混凝土的影响 |
2.水泥的存储时间以及出厂温度对预拌混凝土的影响 |
3.水泥外加剂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在使用水泥时的问题 |
5.水泥生产中的混合材料对预拌混凝土的影响 |
通过水泥质量改善预拌混凝土性能的方法 |
1.通过预拌混凝土用途选择水泥 |
2.保持水泥的温度和质量 |
3.使用符合标准的外加剂 |
4.在使用水泥时的注意事项 |
结语 |
四、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武鹏. 居舍, 2020(19)
- [2]全面贯彻质量监管法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 师海霞,马志华. 混凝土世界, 2020(06)
- [3]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李克发. 大众标准化, 2019(18)
- [4]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渣高效利用机理与应用技术[D]. 胡立志.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5]引气混凝土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 高峰.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水泥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王蕾. 四川水泥, 2017(01)
- [7]以水泥生产视角看混凝土生产特点和质量控制[J]. 封培然. 水泥工程, 2014(04)
- [8]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D]. 沈雅雯. 厦门大学, 2014(08)
- [9]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之我见[J]. 苏岳涛. 江西建材, 2014(06)
- [10]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曹海波. 现代装饰(理论),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