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

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

一、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朴美琪[1](2021)在《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所得课税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卢娇阳[2](2021)在《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所有者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和管理者将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股东希望赚取更高的报酬,而管理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需要激励与约束机制限制管理层的行为,股权激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特定行业的公司模板较少,学者研究样本也较为匮乏,而且并不是所有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最终都能取得积极效果。本文选取了T公司三期股权激励计划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研究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内容与方法出发,再对股权激励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法对T公司进行介绍,主要从基本情况、产业格局、控股股东和股权激励的动因等方面;紧接着,详细介绍三次股权激励计划及实施概况并对比分析,总结方案要素设计上的不同;再次,用事件研究法以AR、CAR来评价股权激励实施后的资本市场反应,首期和第二期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三期由于正在实施,目前产生消极影响;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期间的经营业绩;运用EVA评价整体创造能力以及非财务指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等,对T公司这四个角度实施效果的评价,从财务角度看似实施效果达到企业预期,但是从其他角度分析第三期方案,在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最新一期股权激励未有显着影响,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其中从科学设计业绩考核体系、延长激励有效期以及合理授予股权数量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办法;还提出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执行过程的监督、完善股权激励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的手段加强内外部监督环境,保证股权激励实施的改进得以全面有效落实。最后,进行总结与未来展望。通过对T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提出改进意见,也期能对同行业未实施或实施效果不佳的企业给予建议和启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一阳[3](2021)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业绩 ——以北斗星通为例》文中认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调节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的方式,可以有效协调两者关系的平衡,通过条件授予公司高管和员工一定数量股票,把高管与员工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利益相互捆绑,以此来实现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目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贡献。中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引入股权激励制度,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与规范,股权激励成为学者们研究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关实践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即受到上市公司的追捧。现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于提高中国上市公司业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制度,也出现了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显,甚至个别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向公司高管或员工进行利益输送的做法。本文关注的焦点是股权激励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业绩?以及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具体路径或关键因素。北斗星通作为计算机通信设备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本文将其公告的两次股权激励计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北斗星通两次股权激励具体方案,挖掘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真实动机;随后对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股权激励计划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且股权激励方案中的行权条件对股权激励后公司的业绩表现有重大影响。具体来说,北斗星通公司2009年股权激励方案中因为设置了较为严苛的行权条件而导致股权激励方案未能顺利实施,对公司业绩没有任何提升效果;2016年股权激励计划虽顺利实施,但因为设置的行权条件过低导致对业绩仍未有提升作用,反而出现下滑情况。研究表明:在股权激励方案中过高或过低的行权条件均不利于提升公司的业绩,合理设置行权条件是发挥股权激励正向激励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北斗星通股权激励计划案例及实施效果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丰富相关研究文献,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以小见大,根据北斗星通现存的问题为拟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殷春蕾[4](2021)在《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设计优化研究 ——以光迅科技为例》文中认为当管理层和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利益冲突时,经理人就有契机利用自己的权力寻求私利,从而作出损害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不利决策,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是普遍现象,股权激励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缓解此类代理问题,发挥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2015年后中央加快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度,国企混改持续深化,促使更多的国企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19年是国企混改深化发展又一时期,国资委在十一月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予以规范指导。在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优化的制度背景下,股权激励方案的合理制定是拟实施激励计划企业的一道难题。国有上市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较多的行业之一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也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因此本文以该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光迅科技为例。光迅科技是少有的连续实施多期股权激励,且同时具备失败和成功经验的国有企业。此外,本方案指标分析中引入了经济增加值指标以及纳入政策考虑,更加直观反映出经理层为企业创造价值。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相关文献,明确了相关概念。并从股权激励实施数量、行业分布等方面,对目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案例公司首期股票期权激励与后续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对比,分析激励模式、行权条件、激励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设计,总结出首期股票期权激励方案3次行权失败原因,以及后续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行权成功的优化要素。通过分析其在激励期内经济增加值、人员流动以及创新性的变化,发现总体上,后续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比首期股票期权激励发挥更多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结合光迅科技案例分析,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提升国企财务、非财务业绩及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股权激励中应当建立多层次的激励制度、合理选择激励要素以及加强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提出建议。我国当前,有很多企业正在进行股权激励的尝试,光迅科技是国企中的地方龙头企业,根据实施股权激励经验成果,期望能够为其他国有上市企业在实践股权激励时提供参考。

胡辰[5](2021)在《“回购+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模式下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双一科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一方面,被激励员工利用股权激励这种激励手段可以从企业打工者的角色转变为企业所有者的角色,从而充分发挥自身对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勤勉尽责的工作以尽可能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公司长久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是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其留住人才和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改革之后,根据相关文件指示,本国企业选择股权激励的模式大多都为以下两种——“股票期权”以及“限制性股票”,而根据股份来源,也可分为回购型股权激励以及定向增发型股权激励。纵观我国有关于回购股份的文件政策,其在2018年对回购股份的细则进行了一些修改,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细则放宽了股份回购的用途条件,这对希望利用股份回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来说,正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是股权激励的效果具有两重性,本文针对处于高新技术行业内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短期效果研究,验证有效激励的程度。本文以双一科技在2018年10月发布激励计划公告起,研究其“回购+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模式下的运营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财务效应以及非财务效应,以其研究结论作为参考,分别对双一科技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与激励前进行对比,根据研究出的数据分析得出,此次激励效果对于双一科技是起到“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不仅如此,选择五个与其处于同一行业且主营业务相似、并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利用沃尔评分法与双一科技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对比,从而直观有效地评价双一科技实施回购型股权激励方案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双一科技此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确实对企业本身具有激励作用。针对回购新规背景下的双一科技的研究分析,对探讨我国类似于双一科技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应如何设计股权激励契约具有借鉴意义。

李永文[6](2021)在《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苏泊尔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且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赋予员工有限制条件的股权,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其能够以股东身份参与到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中去,目的是将经营者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双方共同成长。股权激励作为价值经营的一种,因为可以有效激发公司市值管理的活力,已经广泛被上市公司当作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公司的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战略方向,上市公司会采用灵活的股权激励方案,从而推动管理层对于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中,苏泊尔是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一方面苏泊尔所处家电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从传统的价格战到技术创新、强化制度建设等,行业内企业无不采用各种方法来站稳市场,这也倒逼苏泊尔进行市值管理来达到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以及价值实现最优化;另一方面苏泊尔在2006年-2019年间实施过四次股权激励,每次股权激励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动因,且每次股权激励的方案内容都有区别,因此通过选取苏泊尔作为此次的研究案例有助于我们分析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深入探究股权激励对于公司市值管理的作用。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于股权激励以及市值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构建出股权激励通过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值管理这样的一个全文框架。其次本文对家电行业的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从激励对象、有效期、模式等方面来探究家电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规律,以苏泊尔所在的小家电行业为代表,设置参照组,对财务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的确可以提高小家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了股东收益。接着对于苏泊尔集团实施股权激励这个具体案例展开详细的论述:第一步介绍苏泊尔公司的基本信息以及股权激励的背景和动因;第二步对苏泊尔四次实施股权激励的实施概况和完成情况展开论述,并通过对比四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各要素,找出每次实施股权激励的差异性;第三步通过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以及资本市场的价值实现两个部分具体论证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作用,在价值创造中根据企业创新投入、市场占有率、员工稳定性、财务指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股权激励帮助企业在产业端增强价值创造,在价值实现中展示苏泊尔实施股权激励后的后的短期市场反应,随后通过分析股权激励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研报与分析师的关注度等,从而得出股权激励帮助企业提高资本市场关注度、认可度以及认知度,实现价值实现,推动企业进行市值管理。通过详细论证之后得出结论以及启示。本文认为苏泊尔股权激励后不仅提高了公司经营业绩,提升了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产品市场份额,帮助公司建立稳定的核心员工团队,推动公司完成市值管理中的价值创造;同时可以有效的推动管理层加强信息披露质量,在资本市场上传递有效地企业价值,实现市值与经济增加值的统一增长,完成市值管理中的价值实现。本文研究还得出以下启示:对于上市公司自身来说,在进行股权激励应该合理制定考核体系,有效的将考核体系与价值创造相联结,在进行市值管理时要注重价值实现这样才能让市场价值更加匹配企业内部创造的价值;对于外部市场而言,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企业有效实施股权激励,另一方面提高社会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

李苗[7](2020)在《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权激励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股权激励模式的科学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有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模式,虽然已有研究在企业规模、成长性、公司治理等企业特征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主要是基于被激励对象是属同质性的假设,而实际中,被激励对象可能并非是同质的。众所周知,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适用性,而股权激励的核心在于激励管理层为股东价值服务,那么在进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时,如果依据高管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能否使激励效果达到最优?基于此,提出第一个研究问题,高管特征会对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产生影响吗?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频繁发生财务披露丑闻、盈余操纵等事件,部分研究认为股权激励是引发盈余管理行为的根源之一,为了降低这一行为的发生,公司理应从高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着手,而股权激励模式恰是激励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和首要因素。那么,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基于此,提出第二个研究问题,股权激励模式是否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了高管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高管的认知、情绪和价值观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可能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现有文献主要是从高管学历、年龄等因素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些均属于高管内在特性,而高管的社会资本、两职合一和高管持股等外在特征也可能会对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研究对此较少涉及。基于此,提出第三个研究问题,高管特征(内在特征与外在特征)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由上述分析可知,高管特征可能影响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与此同时,股权激励模式又可能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因此,进一步提出股权激励模式可能在高管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中发挥中介传导效应?此外,虽然股权激励模式会影响高管的盈余管理,然而股权激励仅仅属于高管报酬的一部分,而高管盈余管理的发生动机,通常是取决于其总报酬。从已有研究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单一的高管报酬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没有将高管报酬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虑来分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那么,高管货币薪酬作为高管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会与股权激励综合影响着盈余管理?基于此,进一步提出第四个研究问题,高管货币薪酬是否会对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起到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高阶理论,创新性地从高管内在与外在特征角度探讨了其对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产生的影响,并且揭示了高管特征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之间的影响路径是通过决策行为这一中间关键点产生影响。通过对高管特征对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年长、任期长、学历高、社会资本丰富、两职合一以及持股比例低的高管,公司应选择授予其限制性股票模式;相反,对于年轻、任期短、学历低、社会资本欠缺、两职分离独立以及持股比例高的高管,公司应该选择授予其股票期权模式;同时,高管性别这一特征对其影响并不显着,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选择限制的原因。研究结论对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上市公司在选择高管股权激励模式时不仅要考虑公司特征因素,还应结合高管特征因素,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2)本文将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盈余管理三者纳入同一框架,系统、深入地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及路径。研究了高管特征对股权激励模式的影响,而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又影响着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将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从这两方面分别探讨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限制性股票相比,股票期权更容易导致高管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模式在高管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中起到局部中介效应,表明高管特征对盈余管理也存在着直接影响关系,具体地,高管年龄、学历、任期、社会资本、高管持股对盈余管理有显着负向影响;男性高管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研究丰富和完善了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研究。本文从微观行为即高管的内在特征与外在特征视角来揭示其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影响盈余管理不仅仅包括公司特征因素,高管特征在其中也具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拓宽了已有的盈余管理研究,补充了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在提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方面、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效发展、降低和消除高管进行盈余管理而侵害相关投资利益者具有现实意义。(3)创新性地揭示了高管盈余管理行为是其各报酬部分的综合影响的结果,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不仅仅取决于股权激励,通常也会结合其他报酬的情况来共同决定最终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高管货币报酬在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中起到“倒U型”的调节作用。

秦佳钺[8](2020)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板。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重大的改革举措。科创板允许注册发行的上市公司探索新型股权激励机制和模式,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采用有别于传统限制性股票的模式进行股权激励,业内称其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截至2020年8月28日,已有33家科创板和32家创业板公司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进行股权激励,开展对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会计问题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依据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相关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首先对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与传统股权激励模式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会计确认方面有向持股超5%股东授股上存在制度差异、递延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没有明确规范及集团内企业间激励的所得税处理无据可依的问题,会计计量方面存在授予价格的定价存在较大自主性的合理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问题,在会计披露上存在现行规范对激励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相对简单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包括明确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把握自主定价的程度并科学考核等等;最后,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指出论文不足之处。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往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内容多是关于传统的股权激励模式,且关于其会计问题的研究也较少,大多数学者把重心放在其对业绩的影响及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上。本文探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会计相关问题并提供完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元源[9](2020)在《我国制造业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公司所有和经营逐步趋向成熟,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也开始分离,随着股权的分离,企业的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而股权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我国证监会于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做了一个引导,随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也很多,所以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一个研究方向。本文首先整理相关研究文献,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和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其次在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制造业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将制造业上市公司依据公司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非国有制造业和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两类,分别研究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对非国有制造业和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效应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然后,进行筛选样本数据,本文使用2014-2018年5年间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并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和检验,本文得到了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提高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的结论,对于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限制性股票相较于股票期权来说,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好。对于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股票期权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效果要强于限制性股票。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孙晓霞[10](2020)在《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研究 ——以协鑫集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兴衰,企业应用股权激励吸引人才的现象也日益广泛,在众多结算方式中,股票期权逐渐超过限制性股票成为了主要结算方式。但在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乱象,特别是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计量情况。为分析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描述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按照统计结果选取了应用逐渐广泛的股票期权这一结算方式,并基于行业特性选取了对人才需求较大且应实施股权激励比较普遍的信息技术业,在2016年至2019年该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了问题比较突出的协鑫集成为代表,就该公司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该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对比可以发现存在着参数取值不统一的问题。其次,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模型与激励草案中公布的模型不一致,并且在年报中并未就模型的修改原因及影响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经过对比修改前后两种模型下的公允价值及各期分摊的成本费用发现,企业可能通过修改定价模型操纵利润,并存在着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另外,通过对比行权日实际公允价值和授予日估计公允价值可以发现,目前准则按照授予日估计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供了若干建议,包括充分信息披露、加强监管;细化相关规定、统一标准以及等待期内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改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计量。

二、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2)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股权激励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股权激励
        2.1.2 股权激励的具体模式
        2.1.3 股权激励的特点
        2.1.4 股权激励的对象
    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双因素理论
    2.3 行业环境概况
    2.4 生命周期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
    2.5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
        2.5.1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概述
        2.5.2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第三章 T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介绍
    3.1 T公司简介
        3.1.1 T公司基本情况
        3.1.2 T公司产业格局
        3.1.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3.2 T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变化的动因
        3.2.1 外部动因
        3.2.2 内部动因
    3.3 T公司的生命周期划分
    3.4 T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3.4.1 2007 年股权激励计划描述及实施情况
        3.4.2 2014 年股权激励计划描述及实施情况
        3.4.3 2019 年股权激励计划描述及实施情况
    3.5 三次激励计划差异对比及分析
        3.5.1 股权激励模式不同
        3.5.2 激励对象范围和激励额度的改变
        3.5.3 价格及条件比较
        3.5.4 业绩考核指标的变动
第四章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4.1 股权激励对T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
        4.1.1 资金运营能力状况
        4.1.2 资本增值能力状况
        4.1.3 长期发展能力状况
        4.1.4 债务清偿能力状况
    4.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资本市场影响
        4.2.1 2007 年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
        4.2.2 2014 年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
        4.2.3 2019 年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
    4.3 T公司整体价值创造能力分析
        4.3.1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确定
        4.3.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
        4.3.3 EVA计算及结果分析
    4.4 T公司股权激励的非财务指标分析
        4.4.1 对人力资本能力的影响
        4.4.2 对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五章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5.1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评价
        5.1.1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5.1.2 资本市场对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反应敏感
        5.1.3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对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
        5.1.4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对员工的影响
    5.2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存在的问题
        5.2.1 业绩考核体系缺乏灵活性
        5.2.2 股权激励模式单一
        5.2.3 股权激励期限较短
        5.2.4 股票数量过大
    5.3 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改进建议
        5.3.1 科学设计业绩考核体系
        5.3.2 采用多层次的股权激励模式
        5.3.3 适当延长激励有效期
        5.3.4 合理授予股票数量
        5.3.5 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环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业绩 ——以北斗星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股权激励的动机
        二、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二、股权激励的构成要素
        三、股权激励的模式
    第二节 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业绩效果评价
        一、短期市场反应
        二、长期财务绩效分析
    第三节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激励理论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第一节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数量规模
    第二节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行业分布
    第三节 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方式
    第四节 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设计
    第五节 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条件设置分析
第四章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北斗星通的基本情况
        一、北斗星通的公司概况
        二、北斗星通的股权结构
        三、北斗星通的经营情况
    第二节 北斗星通两次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动因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二、吸引和留住专业化人才
        三、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第三节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计划
        一、2009 年股权激励计划
        二、2016 年股权激励计划
        三、两次股权激励计划要素对比分析
    第四节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情况
        一、2009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二、2016 年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第五章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研究
    第一节 2009 年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影响研究
        一、短期激励效力分析
        二、长期激励效力分析
    第二节 2016 年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影响研究
        一、短期激励效力分析
        二、长期激励效力分析
    第三节 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影响小结
第六章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节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行权考核指标单一
        二、行权条件设计不科学
    第二节 北斗星通股权激励计划完善建议
        一、行权条件的设置要结合行业大环境
        二、行权条件应充分考虑公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行权条件应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设计优化研究 ——以光迅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文献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股权激励基本概念
        2.1.1 股权激励概念
        2.1.2 激励要素简介
    2.2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最优契约论
3 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现状
    3.1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数量
    3.2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行业分布
    3.3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
    3.4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公司分布
4 光迅科技公司首期股票股权激励方案的分析
    4.1 光迅科技公司简介
        4.1.1 公司概况
        4.1.2 股权结构
        4.1.3 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4.2 光迅科技公司首期股票期权激励的方案
    4.3 基于契约设计角度分析该方案行权失败原因
        4.3.1 国家股权激励政策影响
        4.3.2 激励模式匹配问题
        4.3.3 激励对象选择问题
        4.3.4 业绩条件
5 光迅科技公司后续限制性股票激励优化方案的分析
    5.1 光迅科技公司后续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方案
        5.1.1 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及其结果
        5.1.2 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及其结果
    5.2 基于契约设计角度分析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优化路径
        5.2.1 激励对象
        5.2.2 激励强度
        5.2.3 有效期
        5.2.4 解锁条件
    5.3 股权激励优化的绩效分析
        5.3.1 基于EVA的业绩考核分析
        5.3.2 非财务指标分析
6 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优化措施
    6.1 激励模式选择
    6.2 激励要素设置
        6.2.1 设置科学合理的方案要素
        6.2.2 结合企业性质设计股权激励的契约要素
    6.3 股权激励有效实施的保障对策
        6.3.1 完善国企股权激励法律法规
        6.3.2 加强国企内部治理水平,设立监督机制
        6.3.3 设置员工持股风险敞口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回购+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模式下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双一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 股票回购的信号传递
        1.2.2 国外回购动机相关文献
        1.2.3 国内回购动机相关文献
        1.2.4 股权激励模式的影响因素
        1.2.5 股权激励计划绩效评价指标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回购式”股权激励
        2.1.2 “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
        2.1.3 高新技术行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企业契约理论
        2.2.3 股权激励理论
        2.2.4 绩效评价理论
3 中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演化及应用现状
    3.1 我国回购型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3.2 高新技术企业“回购+限制性”股权激励发展分析
        3.2.1 高新技术企业特征分析
        3.2.2 高新技术企业回购对公司经营行为的影响
        3.2.3 限制性股权激励模式现状分析
4 双一科技股权激励计划及动因分析
    4.1 双一科技公司简介
        4.1.1 企业基本情况
        4.1.2 股权结构分析
    4.2 双一科技股权激励计划分析
        4.2.1 股权激励模式
        4.2.2 股权激励对象
        4.2.3 股权激励相关期限
        4.2.4 股权回购及行权
        4.2.5 股权激励考核方案
    4.3 双一科技“回购+限制性”激励模式的动因分析
        4.3.1 双一科技实施股权回购动因分析
        4.3.2 双一科技实施限制性股票动因分析
5 双一科技“回购+限制性”股权激励的绩效分析
    5.1 双一科技股权激励财务效果分析
        5.1.1 盈利能力分析
        5.1.2 发展能力分析
        5.1.3 偿债能力分析
    5.2 双一科技股权激励非财务效果分析
        5.2.1 股价变动分析
        5.2.2 研发投入产出分析
        5.2.3 职工离职率
    5.3 与同行业未实施股权激励企业对比分析
        5.3.1 评分细则
        5.3.2 比较对象的选择
        5.3.3 比较企业的综合评价
        5.3.4 双一科技历年综合评分对比
6 双一科技激励计划评价与结论
    6.1 双一科技激励方案不足点
        6.1.1 绩效考核制度单一
        6.1.2 经营管理与发展速度不符
    6.2 研究结论
7 回购型股权激励风险分析及建议
    7.1 风险分析
        7.1.1 激励对象的风险
        7.1.2 预期业绩风险
        7.1.3 公平公正性的缺失风险
    7.2 研究建议
        7.2.1 加强风险控制
        7.2.2 优化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
        7.2.3 合理选择股权来源
        7.2.4 注重中长期激励目标
        7.2.5 加强回购监管力度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苏泊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市值管理文献综述
        1.2.2 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影响
        1.2.3 股权激励对企业市值管理的影响
        1.2.4 股权激励与代理人行为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股权激励
        2.1.2 市值管理
    2.2 市值管理相关理论
        2.2.1 市场有效理论
        2.2.2 价值管理理论
        2.2.3 市值管理理论
    2.3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管理层权利理论
        2.3.3 人力资本理论
        2.3.4 激励理论
3 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背景与现状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背景
    3.2 我国家电行业的基本情况
    3.3 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体现状
    3.4 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具体设计要素分析
        3.4.1 股权激励对象分析
        3.4.2 股权激励有效期分析
        3.4.3 股权激励模式分析
        3.4.4 股权激励股份占比分析
        3.4.5 股权激励股权来源分析
        3.4.6 股权激励实施进度情况分析
    3.5 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3.5.1 样本选取
        3.5.2 股权激励对小家电企业的影响
    3.6 苏泊尔公司案例选取原因
    3.7 总结
4 苏泊尔公司股权激励案例概况
    4.1 苏泊尔公司概况
        4.1.1 企业基本情况
        4.1.2 股权结构
    4.2 苏泊尔公司股权激励的动因分析
        4.2.1 第一次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4.2.2 第二、三次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4.2.3 第四次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4.3 苏泊尔公司四次股权激励方案内容
        4.3.1 2006 年第一次股权激励
        4.3.2 2012 年第二次股权激励
        4.3.3 2013 年第三次股权激励
        4.3.4 2017 年第四次股权激励
    4.4 苏泊尔公司四次股权激励方案内容对比
        4.4.1 激励模式对比
        4.4.2 激励对象与激励份数对比
        4.4.3 行权价格与有效期对比
        4.4.4 行权条件对比
        4.4.5 行权方案对比总结
5 苏泊尔股权激励对市值管理的影响研究
    5.1 公司内部:提高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5.1.1 产品研发投入提升,利润显着提高。
        5.1.2 优化人才结构,增强管理稳定性
        5.1.3 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完善财务体系
        5.1.4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占有率
    5.2 公司外部:加强公司资本市场管理
        5.2.1 股权激励后的短期市场反应
        5.2.2 强化信息披露管理,提升企业透明度和认知度
        5.2.3 稳定增长股利政策,传递业绩增长信息
        5.2.4 强化持股稳定性,提高市场认可度
6 结论、启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对于企业内部治理
        6.2.2 对于外部制度环境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7)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股权激励模式的相关研究
        2.1.1 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比较研究
        2.1.2 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2.2.1 盈余管理的方式研究
        2.2.2 盈余管理的计量研究
        2.2.3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高管特征与行为决策的相关研究
    2.4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述评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概念界定
        3.1.1 高管概念界定
        3.1.2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3.1.3 股权激励实行程序
    3.2 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的理论框架分析
    3.3 高管特征对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1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特点分析
        3.3.2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与高管行为决策
        3.3.3 高阶理论下的高管特征与高管行为决策
        3.3.4 高阶理论下的高管特征与股权激励模式选择
    3.4 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5 高管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5.1 高管内在特征
        3.5.2 高管外在特征
        3.5.3 股权激励模式在高管特征与盈余管理间的中介作用
    3.6 高管货币报酬在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4.高管特征对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变量定义
        4.1.3 模型设计
    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高管特征对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影响的回归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4 内生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5.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2 变量定义
        5.1.3 模型设计
    5.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高管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1.2 变量定义
        6.1.3 模型设计
    6.2 实证结果及分析
        6.2.1 高管特征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6.2.2 高管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6.2.3 股权激励模式在高管特征与盈余管理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高管货币报酬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
    7.1 研究设计
        7.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1.2 变量定义
        7.1.3 模型设计
    7.2 实证结果及分析
    7.3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8.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管理启示
    8.4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8)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1.2.2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有关传统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1 股权激励概述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1.2 传统激励模式的种类
        2.1.3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概念及其与传统激励模式的对比
        2.1.4 股权激励计划的构成要素
    2.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博弈论
第三章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会计相关问题分析
    3.1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确认相关问题分析
        3.1.1 向持股超5%股东授股如何确定
        3.1.2 费用化暂时性差异的处理规范不明确
    3.2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计量相关问题分析
        3.2.1 授予价格的确定自主性大
        3.2.2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3.3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披露相关问题分析
第四章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问题的改进建议
    4.1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确认问题的改进建议
        4.1.1 关于向持股超5%股东授股如何确定
        4.1.2 明确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4.2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计量问题的改进建议
        4.2.1 把握自主定价的程度并科学考核
        4.2.2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改进
    4.3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会计披露问题的改进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9)我国制造业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1.2.2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1.2.3 不同方式的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股权激励
        2.1.2 公司绩效
    2.2 股权激励方式
    2.3 相关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激励理论
        2.3.3 熊彼特创新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3.1 我国制造业行业概况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历史沿革
    3.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4 股权激励的强度
    3.5 本章小结
4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数据样本的来源
    4.3 变量的选择
    4.4 建立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实证检验和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 差异性的检验
    5.3 相关性分析
    5.4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
        5.4.1 股权激励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
        5.4.2 股权激励与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
        5.4.3 股权激励与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
    5.5 股权激励方式与公司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
        5.5.1 股权激励方式与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
        5.5.2 股权激励方式与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
    5.6 稳健性的检验
    5.7 假设检验结果及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10)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研究 ——以协鑫集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本文框架图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主要创新点
        二、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股票期权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股票期权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股票期权的含义
        三、股票期权的分类
    第二节 股票期权的计量方法
        一、内在价值法
        二、最小价值法
        三、公允价值法
    第三节 股票期权定价模型
        一、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二、二叉树模型
    第四节 以权益方式结算的员工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过程
第三章 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研究——以协鑫集成公司为例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业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统计结果
        一、股票期权估值模型选择及具体参数披露情况
        二、估值模型中具体参数的选取标准
        三、股权激励实施情况
    第二节 案例公司背景简介
    第三节 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第四节 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情况分析
        一、参数取值情况
        二、不同模型计量差异及模型修改动机分析
        三、授予日估计公允价值与实际公允价值差异分析
第四章 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不够充分
    二、模型参数选择缺乏统一标准
    三、按照授予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存在一定弊端
    四、现有估值模型存在一定缺陷
第五章 关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一、充分信息披露,加强监管
    二、细化相关规定,统一标准
    三、等待期内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改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计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所得课税法律问题研究[D]. 朴美琪. 辽宁大学, 2021
  • [2]T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 卢娇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业绩 ——以北斗星通为例[D]. 李一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设计优化研究 ——以光迅科技为例[D]. 殷春蕾.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2)
  • [5]“回购+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模式下的动因及绩效研究 ——以双一科技为例[D]. 胡辰.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苏泊尔为例[D]. 李永文.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7]高管特征、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盈余管理研究[D]. 李苗.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会计问题研究[D]. 秦佳钺.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9]我国制造业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 刘元源.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10]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研究 ——以协鑫集成为例[D]. 孙晓霞. 青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股票期权:正确的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