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译汉中主语的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涛,沈静波[1](2021)在《主位视角下英译汉中主题在句子层面的选择》文中认为汉语的主题概念受到翻译界人士的关注已久,但英译汉中具体如何选择译文主题却并未得到总结。本文引入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概念,梳理英语主位与汉语主题的共同点,描写了英译汉中原文主位与译文主题在句子层面的转换现象。该文结合翻译实践,讨论了英语不同成分的主位在译文中译作主题的可行性与效果,指出仅在句子层面上考虑,原文的话题主位是译文主题的第一位选择,译者应首先考虑将原文主位在译文中转换为主题。
凌聪聪[2](2021)在《基于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以《局外人》的三个译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大数据科技的推动下,基于语料库的显化研究已获得蓬勃发展。本文将以《局外人》及其郭宏安、柳鸣九和郑克鲁译本为语料,借助于自建的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来分析语境条件下显化策略的得与失。同时,通过以《棋王·树王》为语料建设小型类比语料库,构成与郭译、柳译和郑译等翻译文本的对照关系,来探究翻译文本区别于非翻译文本的显化特征。本文共有四个章节,包括翻译中的显化研究、小型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数据的提取与分析和显化策略的得与失。第一章梳理翻译研究中显化的概念、显化的分类、显化的动因和显化的手段。第二章对单语和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第三章基于语料库,从总体上对《局外人》及其三个译本和《棋王·树王》中的平均句长、高频词及其覆盖率、平均词长等显化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语法和语篇层面考察语料中人称代词和逻辑连接词的数量、频次和转换类型,并分析数据结果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以《局外人》及其三个译本中人称代词和逻辑连接词显化的实例,讨论翻译过程中显化策略的得与失。我们对于翻译中的显化策略要辩证客观看待,掌握合理的“显化度”,既不能过度显化,也不能亦步亦趋对原文进行直译,要根据原文语境、语义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适当采取显化策略。
王朝霞[3](2020)在《《景观与园林设计概述》(第1-5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作为一篇翻译实践报告,选材于《景观与园林设计概述》(An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and Garden Design)一书,译者翻译实践的内容为第一、二、三、四、五章。在该文本中,作者主要就景观设计师的作用,设计理念与美学原则,设计过程及软质景观设计等几方面内容展开叙述,该书的翻译不仅可为风园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指导,又对园林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报告在归化宏观翻译原则的指导下,选取了相应典例,分别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方面去探索翻译的可能性。在词汇的翻译上,译者主要就专有名词和缩略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忠实再现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力求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尽力延续科技文本的文体特点和文本风格;就句子的翻译而言,译者从中英语言差异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源文本的基础上,秉持着使译入语符合汉语行文习惯的大方向,最终选定了正话反说法、增译法、分译法以及意译法等几种翻译技巧,旨在使译文贴近原文、通顺畅达;在语篇翻译上,为满足交际功能,译者通过举实例来剖析连词的使用方法来确保译文与源文本内容上的一致性与组织上的连贯性。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同时也认识到翻译不单单是一个语言转化过程,更是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译者在自身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方面欠缺还需通过后期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弥补。最后,笔者将本次翻译实践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希望能够为新晋的景园从业者及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迪。
沈庆新[4](2020)在《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Part 1,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为教育类文本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本是美国大学和学院协会发出的自由教育和美国承诺倡议。原文本意在改革新世纪美国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式。原文本为学术类教育文本,文本语言严谨、准确。文章中多使用被动语态,文中句子较长且复杂。译者结合所选文本特点,在翻译实践报告中针对词义问题,结合文本语境,具体研究了词的语境意义翻译、逻辑隐喻意义翻译和词的增补与转换译法。报告从语序调整角度对定语从句、长句、难句的翻译进行分析。针对文本中较多的被动语态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进行翻译研究。译者希望通过此翻译实践报告和分析,为教育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有益的建议。
李洋洋[5](2020)在《《二战中的商船海员》汉译中句式重构的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航运市场正在迅速走向一体化。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也积极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在我国航运强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因此,海事文本的翻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二战中的商船海员》一书中第四章到第七章完成的。该部分主要描述了二战时美国商船海员和护航队在海上航行时的经历。在英译汉的实践中,书中有大量句子需要运用句式重构的方法来进行翻译。因此,本文作者将以《二战中的商船海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作为研究语料,对英译汉中的句式重构进行个案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因此句式重构在英汉互译中应用广泛,这一点在《二战中的商船海员》的汉译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作者归纳总结出五种翻译方法来进行句式重构,这五种方法具体为:换序译法、转态译法、正反译法、合句译法以及缩句译法,以实现英汉句子翻译的准确、流畅的目标。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海事文献的翻译研究人员以及从事航运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够对海事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暴笑瑜[6](2020)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材料为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书籍史指南》)中的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该两章主要讲述希伯来文书籍、伊斯兰书籍的印刷史,涉及到手稿的发展、书籍的装饰等问题。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译文里“的”字使用频率较高,容易出现“的”字滥用的现象。这是因为“的”字功能多、英汉语差异大,并且译文易受英汉词典和英语教材中单词翻译的影响。这一现象导致译文不符合汉语习惯,表达含糊不清、啰嗦繁杂,语句不通顺。所以,如何避免滥用“的”字这一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本实践报告以笔者的翻译实践项目为例,援引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和突显原则,通过总结英译汉中“的”字滥用的现象及原因,借鉴汉语中“的”字的隐现规律,来探讨英译汉中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力求提高翻译质量,为今后的英译汉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概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及任务意义;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校对;第三章总结“的”字的隐现规律和英译汉中“的”字滥用的现象和原因;第四章为翻译方法的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重点与核心,该章给出英译汉中避免“的”字滥用的具体翻译方法,主要包括去“的”法、重组句子结构法、词性转换法以及换词法;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指出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
王静怡[7](2020)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指出本论文在对汉语兼语句及英语复合宾语句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对比分析以及偏误分析理论,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及英语复合宾语句在句法结构、语用和语义等方面的异同,归纳了两者在语义和词性上的对应关系,并通过HSK作文语料库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英语为母语者在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的偏误情况了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1.汉语兼语句研究综述:从兼语句的本体研究现状、兼语句的习得和教学研究现状、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比较研究三方面分析总结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立论基础方向指导;2.英汉兼语类句式对比分析:对汉语兼语句和英语复合宾语句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索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式,为解释偏误原因提供理论依据;3.汉语兼语句习得情况分析: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梳理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4.偏误的类型及原因:针对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兼语句时出现的问题归纳了五种偏误类型,并根据偏误类型分析其原因;5.汉语兼语句教学对策:根据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的偏误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6.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核心观点和创新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完善之处。本论文是本体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在针对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偏误情况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对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期对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汉语兼语句提供有益借鉴。
邢润堂[8](2020)在《形合和意合视角下的名词性从句的翻译策略 ——以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汉译为例》文中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材料选自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所着的《可能的思维——看待人工智能的二十五种方式》(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一书中的第七章、第十二章和第二十五章。该书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险以及人工智能与未来文明等,作者布洛克曼在书中提供了许多新颖的想法,既具有启发性和娱乐性,又令人兴奋。笔者所选的翻译文本内容较难,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名词性从句。笔者在翻译这些名词性从句的时候,为了准确、有效地表达源语中的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名词性从句的翻译是笔者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这在翻译名词性从句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在形合和意合理论的基础之上,以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一书中的汉译为例,分析并探讨名词性从句的翻译策略。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一书和作者John Brockman,以及探讨名词性从句翻译的意义。第二部分概括了整个任务过程。第三部分对形合和意合理论、名词性从句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介绍。第四部分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笔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了英译汉中名词性从句中的关联词的处理方式和从句的翻译方法,如:重建句式、转换主语和转移重心。第五部分为实践总结,主要总结了笔者在翻译该项目所涉及到的名词性从句的过程中,用到的具体的翻译理论和采取的相应的翻译策略。
孙睿[9](2020)在《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文本特征再现实践报告 ——以《2019总统经济报告》(节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汉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美国《2019总统经济报告》,属信息型文本,以准确传达信息为目标,文本特征鲜明,具有经济报告类文本专业性、简明性、准确性和逻辑清晰的特点。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针对初译过程中由于词汇语义阐释不准确、句中连接词处理不恰当,以及长难句逻辑关系梳理不清晰而导致的影响翻译质量、无法再现文本特征的问题,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分别采用以下策略应对:通过对词汇的语境化阐释、专词专译、语义增词等策略再现文本专业性;通过对连接词省译、转译和增译等策略再现文本简明性;通过对长难句先提分述、语序调整、成分转换等策略再现文本的逻辑清晰性等特征,提高了翻译质量,更好地实现了再现原文文本特征的目标,印证了所选翻译原则和策略在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中再现文本特征、提高译文质量的效力。
刘硕[10](2020)在《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腹语师的女儿》及其译作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考察汉语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和语义上的特点,揭示了语料库中每一类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了每一类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并建构了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图式。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理论基础和选题方法,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本论文所使用的封闭语料库进行了描写;第一章探讨了汉语把字句的分类及分布,我们在本文所使用的封闭语料库中发现了更多类型的把字句,所以就在前人分类模式基础上又建立了新的把字句分类模式,并对每一类把字句在语料库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阐释,还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解释了英译汉作品比汉语原创作品更多地使用把字句的原因;第二章分析了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的异同点,并归纳出了每一类把字句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归纳后发现述补结构和其他形式把字句“N1+把+N2+VP”一般对应英语结果外显型致使句“N1+V+N2+RP”和结果内隐型致使句“N1+V+N2”;第三章以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研究结论为基础,研究了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并总结出了每一类把字句与其英语对应句的事件图式类别,分别是移动图式、行为图式、转移图式、发生图式和体验图式,且移动图式所占比例最大,约占语料库总数的56%,同时,用事件图式理论解释了把字句与其他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条件。本论文的主要成果是:选取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文本及其译作建立了汉英双向目的语和源语平行的语料库;又基于封闭语料库的穷尽性调查,对学界已有的把字句分类模式及其语篇分布的成果有所增补,所建构的新的把字句分类模式为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结构对比提供了依据;细致地描写了汉语把字句各类结构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从而建构了汉语把字句和英语对应句在结构上的对应模式;对把字句和其英语对应句进行了语义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抽象概括出了不同类别的汉英对应模式的事件图式。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继续对语料库中的英语致使句及其汉语对应句进行整理与统计,并与汉语把字句及其英语对应句进行反向对比,这也是本研究在未来可以继续拓展的方向。
二、英译汉中主语的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译汉中主语的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1)主位视角下英译汉中主题在句子层面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主题与主位 |
3 将话题主位译为主题 |
4 总结 |
(2)基于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以《局外人》的三个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Résumé |
绪论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翻译中的显化研究 |
第一节 显化的概念 |
第二节 显化的分类 |
第三节 显化的动因 |
第四节 显化的手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型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 |
第一节 语料的选择 |
第二节 语料的采集和降噪 |
第三节 语料的分词 |
第四节 语料的平行对齐 |
第五节 语料的检索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显化 |
第二节 人称代词显化 |
第三节 逻辑意义显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显化策略的得与失 |
第一节 显化策略的“得” |
第二节 显化策略的“失”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景观与园林设计概述》(第1-5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翻译项目介绍 |
2.1 项目背景 |
2.2 读者分析 |
2.3 项目要求 |
2.4 项目意义 |
3.项目实施方案 |
3.1 译前准备 |
3.1.1 文件格式转换与排版 |
3.1.2 文本特征分析 |
3.1.3 查找平行文本 |
3.1.4 翻译工具准备 |
3.1.5 建立术语库 |
3.1.6 翻译进度安排 |
3.2 译中任务 |
3.3 译后审校环节 |
4.翻译案例分析 |
4.1 宏观翻译策略选择 |
4.2 宏观归化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方法 |
4.2.1 词汇层面 |
4.2.2 句子层面 |
4.2.3 语篇层面 |
5.翻译实践总结 |
5.1 心得与体会 |
5.2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术语表 |
附录B 原文及译文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4)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Part 1,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
一、原文题材分析 |
二、原文体裁分析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
一、翻译的目的 |
二、翻译的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就文献综述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翻译计划 |
二、写作计划 |
三、应急预案 |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一、术语表制定 |
二、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
三、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第二节 译后事项 |
一、译文审校 |
(一)自我校对 |
(二)他人校对 |
二、译文评价 |
(一)自我评价 |
(二)同学互评 |
(三)导师评价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词的译法 |
一、语境意译法 |
二、逻辑隐喻意译法 |
三、增译法 |
(一)结构性增词法 |
(二)语义性增词法 |
四、转换法 |
(一)名词转译动词 |
(二)形容词转译动词 |
第二节 定语的翻译 |
一、移位法 |
二、短语类定语成分位置分析法 |
第三节 被动语态的翻译 |
一、被字替换法 |
二、被字省译法 |
第五章 实践总结及结论 |
一、翻译结论 |
二、翻译心得 |
(一)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
(二)译文的可读性 |
(三)译文的逻辑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原文、译文 |
附录2 :平行文本 |
附录3 :术语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
(5)《二战中的商船海员》汉译中句式重构的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翻译任务介绍 |
1.1 作品原文介绍 |
1.2 翻译任务简介 |
第2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翻译过程描述 |
2.3 译后事项 |
第3章 翻译案例分析 |
3.1 海事文本的特点分析 |
3.1.1 海事文本的语言特点 |
3.1.2 海事文本的句式特点 |
3.1.3 海事文本的翻译难点 |
3.2 海事文本翻译中的句式重构 |
3.2.1 换序译法 |
3.2.2 转态译法 |
3.2.3 正反译法 |
3.2.4 缩句译法 |
3.2.5 合句译法 |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总结 |
4.2 翻译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原文与译文 |
附录B 翻译术语对照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概述 |
1.1 任务背景 |
1.2 任务意义 |
第二章 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校对 |
第三章 “的”字的使用 |
3.1 “的”字的用法:隐现规律 |
3.1.1 “的”字的用法 |
3.1.2 “的”字的隐现规律 |
3.2 英译汉中“的”字的滥用及原因 |
第四章 案例分析:翻译方法 |
4.1 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的理论原则:认知语言学 |
4.2 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
4.2.1 前置修饰语 |
4.2.1.1 形容词和分词 |
4.2.1.2 物主代词 |
4.2.2 后置修饰语 |
4.2.2.1 介词短语 |
4.2.2.2 定语从句 |
4.2.2.3 非谓语动词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兼语句的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兼语句的本体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兼语句的习得和教学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比较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汉英兼语类句式对比分析 |
第一节 汉语兼语句概述 |
一、兼语句的定义 |
二、兼语句的分类 |
三、兼语句的语法特点 |
第二节 英语复合宾语句概述 |
一、复合宾语句的定义 |
二、复合宾语句的分类 |
三、复合宾语句的语法特点 |
第三节 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对比分析 |
一、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相同部分 |
二、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差异部分 |
三、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异同点归纳 |
第三章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兼语句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分析 |
一、利用HSK动态语料库检索 |
二、检索得出的错句情况 |
三、错句中的偏误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
一、问卷调查内容 |
二、调查实施 |
三、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兼语句的偏误情况 |
一、动词错用 |
二、语序错误 |
三、成分赘余或残缺 |
第四章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的偏误分析 |
第一节 兼语句的偏误类型 |
一、误加偏误 |
二、误用偏误 |
三、遗漏偏误 |
四、错序偏误 |
五、其他偏误 |
第二节 兼语句的偏误原因 |
一、母语负迁移 |
二、目的语知识泛化 |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第五章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针对母语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
一、强调英汉词汇及句法结构的转换 |
二、强调英汉语序的转换 |
第二节 针对目的语知识泛化的教学对策 |
一、区别相似词汇和结构 |
二、强化兼语句结构观念 |
第三节 针对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的教学对策 |
一、用提问方式加强兼语句操练 |
二、教学过程注意循序渐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形合和意合视角下的名词性从句的翻译策略 ——以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1.1 任务介绍 |
1.2 任务意义 |
第二章 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校对 |
第三章 形合和意合理论与名词性从句 |
3.1 形合和意合理论 |
3.1.1 形合 |
3.1.2 意合 |
3.2 名词性从句及与形合和意合的联系 |
3.2.1 名词性从句 |
3.2.2 形合和意合与名词性从句的联系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关联词的翻译 |
4.2 从句的翻译 |
4.2.1 重建句式 |
4.2.2 转换主语 |
4.2.3 转移重心 |
第五章 实践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文本特征再现实践报告 ——以《2019总统经济报告》(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任务描述 |
(一)任务来源 |
(二)任务简介 |
二、任务过程 |
(一)译前准备 |
1.译前资料准备 |
2.制作术语表 |
3.文本特征分析 |
(二)翻译过程实施 |
1.初译与审校 |
2.翻译问题的界定 |
3.改译与审校 |
4.经济类文本特征以及文本特征再现 |
三、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一)翻译难点与问题 |
1.词汇语义阐释不准确,影响文本专业性再现 |
2.句中连接词处理不恰当,影响文本简明性再现 |
3.长难句逻辑梳理不清晰,影响文本逻辑清晰性再现 |
(二)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
1.词汇语义阐释准确客观——内容专业性再现 |
(1)语境化阐释 |
(2)专词专译 |
(3)语义增词 |
2.连接词增减变通——风格简明性再现 |
(1)省译 |
(2)转译 |
(3)增译 |
3.长难句整合重构——逻辑清晰性再现 |
(1)先提分述 |
(2)语序调整 |
(3)成分转换 |
四、翻译实践总结 |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原文 |
附录Ⅱ 译文 |
附录Ⅲ 术语表 |
致谢 |
(10)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腹语师的女儿》及其译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方法 |
五、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把字句的结构类型及分布 |
第一节 汉语把字句的结构类型 |
第二节 汉语把字句的分布特点 |
第二章 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 |
第一节 述补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 |
一、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一)《哈》中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二)《腹》中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二、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一)《哈》中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二)《腹》中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三、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一)《哈》中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二)《腹》中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四、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一)《哈》中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二)《腹》中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五、连谓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第二节 其他形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句法结构 |
一、动词量化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二、熟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三、状中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四、述宾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五、动态助词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句法结构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 |
第一节 述补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 |
一、结果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二、情态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三、趋向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四、介词短语补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五、连谓结构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第二节 其他形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语义特点 |
一、动词量化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二、熟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三、状中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四、动态助词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五、述宾式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语义特点 |
第三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英译汉中主语的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 [1]主位视角下英译汉中主题在句子层面的选择[J]. 李涛涛,沈静波. 海外英语, 2021(19)
- [2]基于小型法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以《局外人》的三个译本为例[D]. 凌聪聪.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景观与园林设计概述》(第1-5章)翻译实践报告[D]. 王朝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4]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Part 1,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沈庆新.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二战中的商船海员》汉译中句式重构的实践报告[D]. 李洋洋.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避免“的”字滥用的翻译方法 ——以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Book的汉译为例[D]. 暴笑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7]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王静怡.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形合和意合视角下的名词性从句的翻译策略 ——以Possible Minds-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汉译为例[D]. 邢润堂. 山西大学, 2020(01)
- [9]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文本特征再现实践报告 ——以《2019总统经济报告》(节选)为例[D]. 孙睿.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汉语把字句与英语对应句的对比研究 ——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腹语师的女儿》及其译作为例[D]. 刘硕.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