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要加强参与

春晚要加强参与

一、春节晚会应增强参与性(论文文献综述)

齐雅文[1](2021)在《符号互动理论下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位置上临近,都处在“儒家文化圈”,两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韩国首尔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作为最先成立孔子学院的国家,其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全球先进孔院”为标准进行统计,韩国只有四所学校入选,它们分别是顺天乡大学(2009年、2013年),启明大学(2011年),泰成中高等学校(2011年),济州汉拿大学(2015年),2015年后韩国没有孔子学院被评为先进孔院。在与韩国学生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比起在孔子学院进行汉语学习,他们更倾向于参加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越来越成为韩国人认识中国,感受真实中国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原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中韩国文化活动的报道,本文分析了韩国文化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类型的特点。据分析,在文化主题中,各层次文化活动主题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物质文化主题、行为文化主题、精神文化主题。在文化类型中,主要有文化体验、比赛、讲座、文艺演出、研讨会/会议、展览、交流、论坛、节庆活动、沙龙10种,其中,排名前四的文化类型为:文化体验、比赛、讲座、文艺演出。之后,利用符号互动理论,对韩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需要把其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结合起来,让符号的意义和形式都能够在文化活动中彰显,才能发挥符号的真正价值;受众需要具备“共享能力”,拥有需求、渴望和期望混合的“个人互动立场”;传播者在互动中需要拥有“使用符号行为的能力”,这种互动能力在具体内容上取决于传播者自身对于文化符号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以及在输出路径中的叙事方式;双方基于以上前提才能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移情”。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文化活动中的互动双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包括文化学习动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对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建议等,并通过访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最后总结了韩国文化活动存在主题和传播方式上的问题,主要为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脱节,并且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有碎片化的特点,缺少品牌意识,没有在当地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宣传媒介单一,技术支撑不足,没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并且在疫情时代,没有及时创新文化活动方式。针对上述问题孔子学院应根据受众需求,合理安排活动主题和类型,并将三种文化层次相结合,挖掘精神内涵,增强文化主题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成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互动作用,增加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把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寻求各机构的合作,形成内部资金的良性循环,并注重把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

王嘉欣[2](2021)在《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自2013年开始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凭借春晚舞台权威性强、受众面广的特点,并结合春节的节日氛围,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家国情怀、展示中国名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3年至2020年的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电影符号学和广告符号学为理论依据,运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分析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中常见的符号及文化内涵,运用电影符号学分析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语言符号和人物身份如何参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的表意过程,并运用广告符号学分析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的创意表现如何更好的发挥广告的说服作用,总结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和看法。在视觉符号中,节日符号象征着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渲染了春节热闹的节日氛围;地域符号则彰显地方特色,引起观众共鸣;科技符号反映时代特征,记录生活变化;色彩符号展示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在听觉符号中,音乐配合广告主题,暗示人物心理变化,声响诉诸解释项参与构建表意,人声传递直接信息,揭示情绪变化。在语言符号中,话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字升华广告主题。在身份构建中,个体身份实现了家国同构的文化认同,集体身份召唤集体记忆构建家国情怀,他者身份则通过划分自我与他者的区别,强化内部统一性,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认同。在创意表现中,央视春晚公益广告通过鲜明的叙事特点、真实的情感诉求和多元的表现手法引起观众的注意,并通过显性伴随文本和生成伴随文本帮助观众理解影片中构建的意义。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特色文化展示、广告情感传递、年份特征标记、观众参与度四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细化特色文化、丰富多元情感元素、突出年份特征、引导观众互动的建议。通过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文本分析,笔者希望未来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能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弘扬主旋律,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王丹,梁宇[3](2021)在《美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展文化活动是孔子学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对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现状客观描述的前提下,文章以"孔子学院数据库"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信息库"为依托,基于"活动名称、活动次数、受众人数、活动形式、活动效果"5个维度,对美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笔者在美国孔子学院组织文化活动的真实经历,发现美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在场次、类型、规模、影响力等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4点建议,以期对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马赫[4](2020)在《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 ——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流行文化已经全方位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明星效应和明星偶像崇拜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载体,使得流行文化在传播和大众化上得以可能,是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生命力。人是文化的载体,也意味着文化对人具有形塑的功能,而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过渡性行为,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主要以明星偶像作为自身崇拜与追捧的对象。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中的失范行为带来的文化讨论与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大众舆论与学术界的讨论热点与研究焦点之一。如私生粉跟踪偷拍与隐私侵犯、职业黑粉拉踩与谣言散布、打投流量购买与言论控评、恶意举报与网络暴力、过度迷恋以至于情感带入等粉丝负面事件屡见不鲜,“饭圈女孩”、“跪族男孩”等青少年粉丝群体的失范行为往往成为网络社交媒体的热点新闻。因此研究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失范及其社会效应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当前,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已经从大众文化研究领域拓展到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的多个学科与研究领域,对明星偶像崇拜的研究也从单一的理论转变为多元的分析,而且更加关注明星偶像崇拜群体的内部运行规律和心理活动,探索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的价值与意义。我国学术界在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上侧重对现象进行调查,如描述偶像崇拜的特征、原因,强调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我国青少年榜样教育问题提供指导性策略,总体缺少对明星偶像崇拜失范问题的详细解读与重构路径的具体剖析。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的历史演变,描述了社会变迁下偶像崇拜尤其是明星偶像崇拜的发展与变化,总结出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流行文化背景及时代转变过程。中国偶像崇拜文化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精英化到大众化、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国偶像则经历了英雄偶像,明星偶像,选秀、草根偶像,流量、养成偶像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比较与阐释了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与明星偶像崇拜新特征。当前我国青少年偶像崇现呈现出泛化与较高卷入度,崇拜对象以明星偶像为主流、二次元偶像彰显出时代的特征,在崇拜活动中科技使用与消费行为成为常态,并在自我认知上表现出主动性,而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负功能有待进一步分析。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则显示出了消费需求与粉丝经济、技术进步与推动、明星偶像的养成与低龄化、偶像制造的麦当劳化、粉丝类型的多元化、粉丝群体的组织化等新特征。明星偶像崇拜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大众本身所具有的正功能不容忽视。但是,近年来由于粉丝对明星的过度崇拜与迷恋所导致的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行为带来了超出理智的后果与社会问题。再次,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中多样化的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行为进行访谈分别从粉丝的文本生产符号异化、消费与拜金主义、自我的丧失、狭隘性、非道德化、娱乐极端化等方面,解析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具体失范现象与行为,呈现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对其予以重构的意义。通过文化与认同、个体与组织、制度与科技等维度分析了明星偶像崇拜失范产生的原因,并从网络社会流行下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社会化主体间的影响与作用、基于亚文化视阈的探讨等视角对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偏差行为进行了学理性思考。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代表着网络社会下青少年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体现。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自身成长、社会稳定与发展,体现了社会化主体与青少年之间的矛盾性,也体现了社会化主体之间的统一性。青少年偶像崇拜亚文化反映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个人问题或者心理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体现了亚文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自身风格化的展现以及与主文化的对立与融合。最后,在研究基础上探究了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在价值、规范和行为的社会系统中路径重构的可能性,提出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合力正确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观念与行为。对于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现象与行为不能置之不理,但主流文化不应是单一的否定与阻隔的状态,而是通过积极的引导策略与调适形式,在放任恣意发展与合理监督引导之间形成一种适度的张力,为明星偶像崇拜亚文化的构建和青少年失范提供价值与行为等方向指引。总之,当今中国流行文化下的明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粉丝及其诸多言行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虽然学术界围绕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对于流行文化中当代青少年粉丝的偶像崇拜特点与失范问题研究仍有缺憾。因此,本研究意图通过对我国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研究来推动相关领域的进展,并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与价值观有所裨益。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孙玉博[6](2020)在《非遗视域下鄂温克族瑟宾节研究》文中认为瑟宾节是鄂温克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是鄂温克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活态传承特征以及娱乐狂欢特征,该民族节日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过去相比,瑟宾节发生了很大变迁,作为非遗项目的瑟宾节无论是节日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加丰富,现如今其涵盖了鄂温克族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等众多渔猎农牧信息,服务于鄂温克人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及精神信仰,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群体性、稳定性、多样性等特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瑟宾节是鄂温克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将其置于整个鄂温克族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中考察和理解,有助于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通过全方位了解鄂温克族瑟宾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对瑟宾节进行文化解读,进而对其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通过对瑟宾节的历史文化渊源的了解,明析瑟宾节产生发展的五个阶段,厘清其文化变迁的缘由,通过瑟宾节呈现的各种民俗活动,深入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进一步了解瑟宾节的价值功能与时代意义,让文化传承、民族认同、调节娱乐和社会教育融入到鄂温克族同胞的节日活动中,有利于存续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唤醒民族文化历史记忆。通过剖析瑟宾节保护与传承的现状,针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更好地创新保护与传承方式、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是当务之急。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非遗传承主体、保护主体、传播媒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四个维度加强瑟宾节的保护与传承,借鉴其他少数民族节日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创新鄂温克族瑟宾节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对当下瑟宾节的文化传承以及节日的未来走向提出具体的保护路径,无疑对瑟宾节的保护与延续、传承与发展大有裨益。

唐林鹏[7](2020)在《2009-2019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购物。凭借着其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网络购物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不仅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更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而在2009年以前,网络购物和网络消费虽然逐渐流行,但其影响力和规模比较有限,发展速度较为平缓。但2009年天猫(当时叫淘宝)双11上线以后,网络购物的规模和交易额出现“井喷式”增长,天猫双11造就的消费奇迹,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网络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选题以“2009-2019年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研究”为题,以天猫双11活动的发展过程作为切入点,分别从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天猫双11购物节引领的消费氛围;在此基础上,纵向分析天猫双11购物节广告营销策略的变化,横向对比其他电商平台,再从4Ps理论出发,分别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四个方面对天猫双11的广告营销策略进行总结。通过以上对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的整合,发现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存在以下问题:追求形式新颖,内容简单粗暴;盲目追求创意,广告目标不明确;过于放大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者进行购买;视觉呈现艺术化,夸张的利益承诺。根据对其存在的以上问题的分析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创新营销方式,聚焦广告主题;二是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消费需求;三是加强营销互动,保障消费权益;四是明确品牌理念,彰显品牌个性。

尚婵媛[8](2020)在《仪式重构:网络红包的传播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包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传统文化重情重礼的情感体现。在网络红包出现之前,传统红包由于受到距离、空间及文化传统等的限制一直在熟人社区中流动和传播,它的收受主体和场景也限定了这只能是一个带有祝福寓意的神圣仪式。但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这种仪式,使它从外在表征到内涵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好与仪式的神圣性相对应,媒介传播的多元与集中使得仪式生活感越来越强,它扩展了传统的文化根基,推动着仪式的日常化和娱乐化。自网络红包出现至今,就引发公众竞相参与,引爆群体狂欢。它改变了中国以血缘为主的人际关系传统,实现了人们现实关系与虚拟关系的交叠,成为一种新型的礼物馈赠方式。这场文化的传播不仅是网络时代仪式生活感和娱乐感的外化,更寓意着新的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社会现实结构。本文运用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从红包的传播主体、传播场景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分析网络红包文化的新特征:即从等级文化到平等文化,从物质文化到体验文化,从强关系文化到弱关系文化,从神圣文化到娱乐文化。随后探究网络红包传播文化的发展:未来红包一定是与社交、场景相融合的方式,网络红包只有加强对传统内涵的坚守,才能继续作为“文化负载力”充分贴切地传达民族血脉中的情感力量。笔者希望通过分析网络红包的传播文化,探究其所表征的社会现实,寻求关于红包收发人群行为的解释,阐释红包传播对文化意义、社会认同、现实图景的建构。

武玉莹[9](2019)在《环渤海地区风筝艺术研究与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文中提出风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军事、科技、娱乐等多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环渤海地区适宜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使区域内逐渐形成了以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为代表的三大风筝流派,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环渤海地区发展成为我国风筝艺术的核心区域。然而,风筝艺术发展至今日,原有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传承之路面临诸多困境,这要求学界重新审视当代风筝的传承问题。在地方风筝流派独立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树立环渤海风筝艺术产业整体发展的观念,扩大风筝艺术传播的时空张力以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因此,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其丰富的风筝艺术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文献研究、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环渤海风筝艺术整体化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索。首先,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梳理环渤海地区各风筝流派的历史概况与艺术特征。从制作技艺演变、图案纹样与色彩系统以及民间美术系统三个方面,论证北京、天津、潍坊风筝艺术的内在联系与文化生态系统的互通性。其次,运用文化地理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聚焦环渤海风筝艺术的传播问题。通过梳理环渤海风筝艺术发展的交流情况,总结各地方风筝互相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为环渤海风筝协同、整体发展找寻历史依据与未来方向。最后,运用民俗学、非遗学等观察方法,从风筝技艺传承、科学技术运用、双重品牌塑造以及联合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方面,探索环渤海风筝艺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路径,也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的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

宁梦耘[10](2019)在《抖音APP异军突起的原因及其健康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移动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内容消费选项,各类短视频APP呈井喷之势。而早期定位为“专注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的抖音APP在激烈的竞争中后来居上,成为短视频行业的一匹黑马。本文通过分析抖音APP异军突起的原因、“火爆”之后暴露的问题,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对策,以期给我国移动短视频的健康发展带来借鉴与启示。本文首先分析了抖音APP的兴起背景及发展历程,即在技术、政策和资本的共同助力下形成的移动短视频发展大潮中,抖音APP迅速占领市场的同时不断完善其产品功能。抖音APP的迅速崛起,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大家纷纷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原因。本文主要从抖音APP产品的定位与设计、视频内容的生产、产品的推广来进行分析,认为其异军突起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精准的产品定位、界面精简且操作便捷的产品设计、酷炫有趣的视频素材与更具专业性的音乐视频软件、丰富多彩的视频内容与去中心化流量分配、多层嵌套的裂变式传播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同时,笔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对抖音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梳理出用户体验,检验与印证前述定性分析所得的结论。随着产品的发展势必会暴露出相关问题。通过指出抖音APP目前存在的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现象以及违法违规内容频现的问题,从政府、平台、用户三个方面提出思考,同时也指出了抖音APP在平台完善与治理方面作出的努力。未来短视频要想长久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因势利导、平台兴利除弊,政府与平台共同助力,同时用户也要加强自律、提高素养。

二、春节晚会应增强参与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节晚会应增强参与性(论文提纲范文)

(1)符号互动理论下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韩国孔子学院研究文献
        1.2.2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研究文献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现状
    3.1 文化传播活动数据统计
        3.1.1 文化传播活动概况
        3.1.2 文化传播活动主题
        3.1.3 文化传播活动类型
    3.2 文化传播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3.2.1 传播内容选取—符号
        3.2.2 传播者和受众—互动双方
        3.2.3 多元传播途径—情境定义
第四章 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调查分析
    4.1 受众调查问卷
        4.1.1 问卷设计及发放
        4.1.2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4.1.3 问卷样本结构分析
        4.1.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 传播者访谈
        4.2.1 访谈提纲
        4.2.2 访谈对象
        4.2.3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忽视受众需求,缺少品牌意识
        5.1.2 宣传媒介单一,技术支撑不足
        5.1.3 固守传统方式,形式缺乏创新
    5.2 发展建议
        5.2.1 根据受众需求,合理安排主题
        5.2.2 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5.2.3 重视大众媒介,平衡线上线下
        5.2.4 创设文化品牌,调整活动类型
        5.2.5 加强多方联系,走产业化路线
第六章 结语
    6.1 回顾与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二: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调查问卷(中韩文版)
附录三: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访谈提纲
附录四:韩国孔子学院2018-2020年文化活动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六、研究意义
第一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央视春晚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一、央视春晚是一种“新仪式”
        二、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是一种“新民俗”
    第二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题建构与插播作用
        一、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题建构
        二、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插播作用
第二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符号中的文化意涵
    第一节 视觉符号:传递文化价值
        一、节日符号:传承民俗文化,烘托热闹氛围
        二、地域符号:展示风土人情,勾起民众共鸣
        三、科技符号:贴合时代文化,记录生活变化
        四、色彩符号:彰显中国特色文化
    第二节 听觉符号:交代辅助信息
        一、音乐服务于广告主题和人物心理
        二、声响借助相似性表意并诉诸解释项
        三、人声传递信息和揭示变化
    第三节 语言符号:突出广告主旨
        一、话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二、文字升华广告主题
第三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中的身份构建
    第一节 个体身份的表达
        一、个体的多重身份
        二、家国文化的意义建构
    第二节 群体身份的建构
        一、勾勒社会群像,唤醒集体记忆
        二、从小我到大我,构建家国情怀
    第三节 “他者”身份的构建
        一、通过界定“他者”来界定自身
        二、通过构建“他者”来强化自身同一性
        三、通过互为“他者”进行跨文化传播
第四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文本创意
    第一节 多元方式呈现广告创意
        一、叙事特点鲜明多样
        二、情感诉求深入人心
        三、表现手法引人入胜
    第二节 伴随文本强化创意表现
        一、生成伴随文本辅助观众理解广告主题及创意
        二、显性伴随文本加持意义构建
        三、解释性伴随文本吸引观众注意力
第五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策略
    第一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文化展示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人心
        二、广告情感单一且压抑,与过年氛围相矛盾
        三、年份特征过于弱化,缺少时代感和独特性
        四、解释性伴随文本较少,广告知名度、讨论度较低
    第二节 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细化特色文化,推出系列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二、丰富多元情感元素,打造明快广告画风
        三、总结过往,展望未来,突出年份特色
        四、善用解释性伴随文本,引发大众关注与互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美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美国孔院数量与分布
    (一)美国孔院数量自2017年开始由升转降
    (二)孔院在美国各州覆盖率较高,南部数量较多
    (三)南部和西部分布密度较大,整体分布均衡
三、2018年美国孔院文化活动分析
    (一)文化活动场次
    (二)文化活动类型与形式
    (三)文化活动受众与规模
    (四)文化活动媒体影响力
四、2018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孔院文化活动分析
    (一)文化活动类型多样,商务特色并不显着
    (二)文化活动注重体验,其内涵解读不足
    (三)面向大学师生,受众群体单一
    (四) 宣传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力度仍需加大
五、结论与建议
    (一)成果显着,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二)塑造品牌,服务孔院特色发展
    (三)完善机制,提升文化活动效益
    (四)多面立体,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六、结 语

(4)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 ——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流行文化
        1.4.2 明星偶像
        1.4.3 偶像崇拜
        1.4.4 青少年
        1.4.5 失范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1.5.3 评述
    1.6 研究理论依据
        1.6.1 功能论
        1.6.2 结构分析
        1.6.3 亚文化理论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1.7.3 文章结构
第2章 中国流行文化与偶像崇拜现象的历史演变
    2.1 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历程
        2.1.1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2.1.2 改革开放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1978年-1992年)
        2.1.3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至二十世纪末(1992年至1999年)
        2.1.4 二十一世纪至十八大(2000年-2012年)
        2.1.5 十八大至新时代(2012至今)
    2.2 中国偶像崇拜现象的历史变迁
        2.2.1 英雄偶像的时代
        2.2.2 明星偶像的主流化
        2.2.3 选秀、草根偶像的崛起
        2.2.4 流量、养成偶像的到来
    2.3 小结
        2.3.1 影响中国流行文化的主要因素
        2.3.2 中国偶像崇拜的嬗变
第3章 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
    3.1 青少年偶像崇拜基本现状
        3.1.1 偶像崇拜的泛化与较高卷入度
        3.1.2 明星偶像与二次元偶像
        3.1.3 崇拜中的科技使用与消费行为
        3.1.4 自我认知上的主动性
        3.1.5 失范的负功能有待进一步分析
    3.2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比较研究
        3.2.1 问卷调查的比较
        3.2.2 网络调查的比较
    3.3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新特征
        3.3.1 消费需求与粉丝经济
        3.3.2 技术进步与推动
        3.3.3 明星偶像的养成与低龄化
        3.3.4 偶像制造的麦当劳化
        3.3.5 粉丝类型的多元化
        3.3.6 粉丝群体的组织化程度
        3.3.7 明星偶像崇拜的正功能
        3.3.8 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显现
第4章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表征
    4.1 符号异化、消费与拜金主义
        4.1.1 偶像符号异化与消费主义
        4.1.2 粉丝消费
        4.1.3 奢侈生活、虚假需求与拜金主义
    4.2 自我的丧失
        4.2.1 象征性权力的偶像崇拜与权力分层
        4.2.2 泛偶像化下的假偶像与精英主义
        4.2.3 自我认同的偏差——社会化的障碍
    4.3 狭隘性
        4.3.1 新媒体与传播技术下的盲区
        4.3.2 明星偶像崇拜的文化趋同现象
        4.3.3 价值观的偏差与替代
    4.4 非道德化
        4.4.1 非理性的偶像崇拜
        4.4.2 偶像崇拜的非道德化
        4.4.3 暴力化的蔓延(语言、行为等)
    4.5 娱乐极端化
        4.5.1 日常生活化的娱乐至死
        4.5.2 肤浅化与浮动性
第5章 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原因与解析
    5.1 明星偶像崇拜失范的原因
        5.1.1 文化与认同
        5.1.2 个体与组织
        5.1.3 制度与科技
    5.2 明星偶像崇拜及失范的解析
        5.2.1 网络社会流行下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
        5.2.2 社会化主体间的影响与作用
        5.2.3 基于亚文化视阈的探讨
第6章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重构路径
    6.1 政府层面
        6.1.1 价值:社会文化的建设
        6.1.2 规范:制度的建设
        6.1.3 行为:政府的监管
    6.2 多元社会层面
        6.2.1 学校教育的引导与创新
        6.2.2 大众传播媒介的导向
        6.2.3 明星公司、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6.2.4 粉丝社群的管理
    6.3 个人层面
        6.3.1 家长与家庭的角色
        6.3.2 偶像的角色
        6.3.3 传媒者的角色
        6.3.4 青少年粉丝的角色
第7章 结语
    7.1 回视偶像崇拜
    7.2 本研究的结论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致谢

(6)非遗视域下鄂温克族瑟宾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五、重点解决问题
第1章 鄂温克族瑟宾节整体概述
    1.1 瑟宾节的历史渊源
        1.1.1 鄂温克族概况
        1.1.2 瑟宾节的由来
        1.1.3 田野点背景介绍
    1.2 非遗视域下的瑟宾节
        1.2.1 现代瑟宾节状貌
        1.2.2 瑟宾节的时空分布
        1.2.3 瑟宾节的节日特征
    1.3 申遗后瑟宾节的文化变迁
        1.3.1 文化变迁的表现
        1.3.2 文化变迁的成因
    1.4 瑟宾节研究相关理论阐释
        1.4.1 语境理论和表演理论
        1.4.2 文化圈理论和仪式理论
第2章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文化表征及内涵
    2.1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文化表征
        2.1.1 节日传承空间与流程
        2.1.2 民族体育竞技项目
        2.1.3 民族歌舞与游艺娱乐
        2.1.4 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
    2.2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文化内涵
        2.2.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2 人文精神熠熠生辉
        2.2.3 敬天务实的感恩情结
        2.2.4 .热情好客的待人接物
        2.2.5 淳朴善良的美好品德
    2.3 瑟宾节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情感
        2.3.1 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的自强精神
        2.3.2 不屈不挠,崇尚和平的家国情怀
        2.3.3 团结友爱,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
        2.3.4 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第3章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功能价值及启示
    3.1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主要功能
        3.1.1 文化传承功能
        3.1.2 民族认同功能
        3.1.3 调节娱乐功能
        3.1.4 社会教育功能
    3.2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现代价值
        3.2.1 历史和文化价值
        3.2.2 教育和精神价值
        3.2.3 审美和经济价值
    3.3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时代意义
        3.3.1 呈现历史,唤醒民族历史记忆
        3.3.2 保存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魅力
        3.3.3 展演节日仪式,维系民族情感
第4章 非遗视域下瑟宾节的当代保护与传承思考
    4.1 瑟宾节的保护传承现状及问题
        4.1.1 瑟宾节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4.1.2 瑟宾节保护传承中的问题
    4.2 瑟宾节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复兴
        4.2.1 传统思考:瑟宾节的文化传承
        4.2.2 现代反思:瑟宾节的文化复兴
    4.3 加强国家级非遗项目瑟宾节的保护与传承
        4.3.1 维度一:非遗传承主体
        4.3.2 维度二:非遗保护主体
        4.3.3 维度三:非遗传播媒介
        4.3.4 .维度四:文化生态保护区
    4.4 瑟宾节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析
        4.4.1 借鉴其他民族节日保护传承经验
        4.4.2 创新和发展瑟宾节保护与传承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书目

(7)2009-2019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天猫双11购物节发展历程
    一、天猫双11购物节的诞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2009-2010年
        (二)形成阶段:2011-2012年
        (三)成熟阶段:2013-2019年
    二、天猫双11购物节引领的营销氛围
        (一)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科技让购物节更好“玩”
        (三)天猫双11引领营销新潮流
第二章 天猫双11购物节的广告营销策略
    一、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的变化
        (一)强调双11的购物属性:2009-2014年
        (二)强调双11的节日属性:2015-2016年
        (三)天猫双11购物节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2017-2019年
    二、天猫与其他电商平台双11广告营销对比
        (一)基于广告主题的营销对比分析
        (二)基于广告投放的营销对比分析
        (三)基于广告创意的对比分析
    三、天猫双11与其他电商平台的购物节营销模式对比
        (一)与京东“618购物节”广告营销对比
        (二)与苏宁易购“818发烧节”广告营销对比
    四、基于4Ps理论的天猫双11购物节广告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
        (二)价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促销策略
第三章 天猫双11购物节广告营销的特点与问题
    一、天猫双11购物节广告营销的特点
        (一)规模化
        (二)目的性
        (三)独特性
    二、天猫双11购物节广告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追求形式新颖,内容简单粗暴
        (二)盲目追求创意,广告定位不明确
        (三)过于放大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者进行购买
        (四)视觉呈现艺术化,夸张的利益承诺
第四章 优化建议
    一、创新营销方式,聚焦广告主题
        (一)打通线上、线下之间的营销壁垒
        (二)差异化主题定位展现自身优势
    二、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消费需求
        (一)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二)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三、加强营销互动,保障消费权益
        (一)建立良好的营销关系,强化消费者互动体验
        (二)实现利益承诺,保障消费权益
    四、明确品牌理念,彰显品牌个性
        (一)从自身优势出发,明确品牌定位与理念
        (二)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展示品牌个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仪式重构:网络红包的传播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与内容
    五 创新点
第一章 仪式:传统红包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传统红包的起源与意义
        一 传统红包的起源
        二 传统红包的历史发展
        三 传统红包的意义
    第二节 传统红包的仪式文化
        一 传播仪式观
        二 传统红包的仪式特征
        三 传统红包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传统红包:节日仪式文化的建构者
第二章 重构:网络红包的时代传播
    第一节 网络红包的兴起
        一 网络红包的概况
        二 网络红包的分类
    第二节 网络红包对传统红包的继承
        一 红包外观的继承
        二 货币价值的继承
        三 权力关系的继承
        四 节日场景的继承
        五 文化寓意的继承
    第三节 网络红包的仪式新属性
        一 仪式的生活化
        二 仪式的娱乐化
第三章 仪式重构:网络红包的传播文化研究
    第一节 网络红包传播方式的革新
        一 传播主体:从伦理关系到社交关系
        二 传播场景:从神圣仪式到日常娱乐
        三 传播模式:从单向到多向
    第二节 网络红包文化的新特征
        一 从等级文化到平等文化
        二 从物质文化到体验文化
        三 从强关系文化到弱关系文化
        四 从神圣文化到娱乐文化
    第三节 网络红包建构的文化世界
第四章 网络红包传播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社交的融合
    第二节 场景的丰富
    第三节 文化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环渤海地区风筝艺术研究与传承发展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风筝历史发展轨迹
    第一节 风筝历史溯源
    第二节 风筝域外发展
第二章 环渤海风筝流派与特征
    第一节 风筝流派代表与技艺特色
    第二节 风筝的图案纹样与色彩系统
    第三节 风筝艺术与民间美术的融合
第三章 环渤海风筝传播传承体系
    第一节 环渤海风筝传播渠道
    第二节 环渤海风筝传播特征及影响
    第三节 环渤海风筝传承体系与现状
第四章 环渤海风筝传承发展路径
    第一节 风筝技艺传承与科学保护
    第二节 风筝品牌的塑造与推广
    第三节 “申遗”带动风筝传承发展
结论
附录一 环渤海地区重要风筝艺人统计表
附录二 20世纪环渤海地区风筝赛事统计表(部分)
附录三 环渤海风筝相关电影统计表(部分)
附录四 作者调查走访的博物馆、风筝店铺及从业人员名单
附录五 环渤海地区风筝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项目统计表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10)抖音APP异军突起的原因及其健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移动短视频的研究
        1.2.2 抖音APP的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内容分析法
        1.4.2 半结构化访谈法
第二章 抖音APP的兴起背景及发展历程
    2.1 国内外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
        2.1.1 国外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
        2.1.2 国内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
    2.2 移动短视频迅速发展的原因
        2.2.1 移动短视频的特征显着,满足用户心理需求
        2.2.2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2.2.3 政府“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实
        2.2.4 资本市场的入局
    2.3 抖音APP的异军突起
        2.3.1 抖音APP兴起的基本态势
        2.3.2 抖音APP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抖音APP异军突起的原因分析
    3.1 前期精准的产品定位
    3.2 优良的产品设计
        3.2.1 抖音APP界面精简,创造了全屏式体验
        3.2.2 视频制作门槛低,操作便捷
    3.3 紧跟潮流的内容生产技术
        3.3.1 酷炫有趣的视频素材与模版
        3.3.2 更具专业化的音乐视频软件
    3.4 视频内容丰富多彩、去中心化流量分配
        3.4.1 内容生产主体多元 233.4.2 视频内容种类繁多
        3.4.2 视频内容种类繁多
        3.4.3 视频内容算法推送
    3.5 多圈层嵌套的裂变式传播
        3.5.1 用户的自发式分享形成的多种传播形式
        3.5.2 算法推荐形成的围观式传播
    3.6 抖章APP“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方式
        3.6.1 第三方平台分发
        3.6.2 独具特色的挑战赛式
        3.6.3 赞助热门综艺节目,开办多种形式线下活动
    3.7 抖音APP用户体验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抖音APP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1 抖音APP存在的问题与消极影响
        4.1.1 抖音APP存在的问题
        4.1.2 抖音APP造成的消极影响
    4.2 抖音平台完善与治理的努力
        4.2.1 各类行政组织与专业机构的入驻,形成知识普惠新风向
        4.2.2 建立“反沉迷系统”和“向日葵计划”
    4.3 对抖音APP今后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4.3.1 政府应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行力度
        4.3.2 平台应加强审核力度,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4.3.3 用户应增强自身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四、春节晚会应增强参与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符号互动理论下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研究[D]. 齐雅文. 山东大学, 2021(02)
  • [2]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研究[D]. 王嘉欣. 兰州大学, 2021(12)
  • [3]美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研究[J]. 王丹,梁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02)
  • [4]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 ——以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例[D]. 马赫. 吉林大学, 2020(01)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非遗视域下鄂温克族瑟宾节研究[D]. 孙玉博.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20(01)
  • [7]2009-2019天猫双11广告营销策略研究[D]. 唐林鹏.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7)
  • [8]仪式重构:网络红包的传播文化研究[D]. 尚婵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环渤海地区风筝艺术研究与传承发展路径探索[D]. 武玉莹. 上海大学, 2019(02)
  • [10]抖音APP异军突起的原因及其健康发展研究[D]. 宁梦耘. 广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春晚要加强参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