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即刻自体牙移植的临床观察

前牙即刻自体牙移植的临床观察

一、前牙区自体牙即刻移植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都吉秀,陈琰,曾文娟[1](2021)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自体牙即刻移植中修复重建骨缺损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修复重建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43例自体牙即刻移植患者按修复重建骨缺损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观察组(n=25),对照组在移植体间隙内均匀填充Bio-oss骨粉,观察组在移植体间隙内均匀填充PRF与Bio-oss骨粉复合物。比较2组术后3、6个月唇腭向骨厚度、骨高度,周围骨密度以及术后拆线时种植牙成功率、完全愈合率、局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6个月唇腭向骨厚度、骨高度,周围骨密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且2组术后6个月唇腭向骨厚度、骨高度,周围骨密度均显着高于术后3个月(P<0.001)。2组局部感染率、种植牙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比78.8%、96.0%比94.4%,均P>0.05),但观察组完全愈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2.0%比66.7%,P=0.035)。结论 PRP可促进骨愈合、骨再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应用PRF联合Bio-oss修复重建骨缺损,术后愈合率高,效果显着。

胡常琦[2](2021)在《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及种植同期骨增量的影像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拔牙后位点保存及种植同期骨增量的骨改建情况。材料和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至本院就诊的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总共16名患者,其中位点保存手术组11人,共13个位点保存区域,种植同期骨增量手术组5人,植入10枚种植体。由同一术者行位点保存手术及种植同期骨增量手术,行位点保存手术者术前(T0)、术后当日(T1)及术后半年(T2)拍摄CBCT,分别测量近中骨高度,远中骨高度,颊侧骨高度,舌侧骨高度,牙槽嵴宽度及骨缺损深度。近远中骨高度、骨缺损深度的测量是以近中邻牙近远中釉牙骨质界连线为基线(基线根方为-,冠方为+),颊舌侧骨高度、骨宽度的测量是以对颌牙咬合面为基线(基线根方为-,冠方为+);种植同期行骨增量手术者术后当日(T1)及术后半年(T2)拍摄CBCT,分别测量颊舌侧骨高度,颊舌侧骨壁厚度,骨宽度及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位点保存组中,T0、T1、T2时期的近中骨高度分别为-4.94±2.54mm、-3.61±2.18mm、-3.63±2.73mm,T1较T0时,近中骨高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0时,近中骨高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近中骨高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期的远中骨高度分别为-4.85±1.97mm、-2.80±1.70mm、-3.61±2.17mm,T1较T0时,远中骨高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0时,远中骨高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远中骨高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期的颊侧骨高度分别为-11.82±4.03mm、-11.61±4.38mm、-11.25±4.16,T0、T1、T2时期的颊侧骨高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期的舌侧骨高度分别为-12.47±4.58mm、-12.97±4.66mm、-11.94±4.42mm,T0、T1、T2时期的舌侧骨高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期的骨缺损深度分别为-12.49±3.98mm、-5.39±3.89mm、-5.28±4.29mm,T1较T0时,骨缺损深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0时,骨缺损深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骨缺损深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期的骨宽度分别为9.99±2.78mm、8.92±3.42mm、7.63±2.96mm,T1较T0时,骨宽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0时,骨宽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骨宽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中,根据拔牙后剩余牙槽窝骨壁数量分为4壁组与3壁组,4壁组与3壁组中,T1-T0、T2-T0、T2-T1的骨水平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同期骨增量组中,T2较T1时,颊侧骨壁厚度、舌侧骨壁厚度、颊侧骨高度、舌侧骨高度、骨宽度、远中骨高度分别减少0.68±0.65mm、1.09±0.67mm、0.90±0.65mm、0.79±0.54mm、0.86±1.42mm、1.31±0.50mm、0.27±0.4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时的近中骨高度分别为3.69±1.67mm、2.38±1.47mm,T2较T1时减少0.27±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期,10枚种植体均获得了骨结合,种植体成功率100%。结论:1.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手术可获得良好的位点保存效果;2.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种植同期骨增量手术,能够有效维持组织轮廓;种植体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夏勋[3](2021)在《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磨牙区即刻种植1年后的局部骨量变化:CBCT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磨牙区即刻种植,功能负重1年的牙槽骨骨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种植体颊舌侧牙槽骨骨改建的因素。材料和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至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行种植手术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磨牙区即刻种植的志愿者。由同一术者实施手术,经微创拔牙后彻底清除炎性组织并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同期植入锥形锁柱种植体,种植体颈周回填备洞过程收集的自体骨,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覆盖拔牙创,松散缝合创面。4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在种植手术后当天(T0)、修复后1年(T1),对所有患者拍摄CBCT,用CS 3D Imaging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种植体冠状面上的图像,以种植体为参考,测量以下指标评价种植体周颊舌侧的骨改建情况:(1)T0种植体颈部颊侧骨壁的厚度(OC-IC)、种植体颈部中点距离颊舌侧连线的距离(R-H);植体颈部骨缺损间隙的水平距离(IC-S);(2)T0、T1种植体颈部上1mm(L11)、颈部(L0)、颈部下1mm(L1)、颈部下3mm(L3)、颈部下5mm(L5)的颊舌侧骨宽度(OC-OC)、骨壁外侧与植体的距离(OC-S)、牙槽嵴顶与种植体颈部的垂直距离(R-C(B/L))。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T0到T1的种植体冠状面上骨高度和骨宽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24名患者,共31枚种植体纳入研究,T1种植体存留率100%。以T0为基线,T1种植体颊舌侧牙槽嵴顶高度和牙槽骨轮廓均会发生显着的改变(P<0.05)。颊侧骨高度平均下降1.60mm,舌侧骨高度平均降低0.89mm。越向种植体根方,颊舌侧骨宽度(OC-OC)及颊侧骨壁外侧与植体的距离(IC-S(B))吸收量越小(P<0.05)。种植体植入深度(R-H)≥2mm时,L11水平的颊舌侧骨宽度(OC-OC)吸收量会更小(P<0.05)。R-H<2mm和R-H≥2mm时,牙槽嵴顶高度(R-C(B/L))吸收量、颊舌侧骨宽度(OC-OC,L0、L1、L3、L5水平)吸收量不会增加(P>0.05)。T0时期种植体颈部偏颊或舌侧、颊侧跳跃间隙(IC-S)是否大于2mm以及颊侧骨壁厚度(OC-IC)是否大于2mm对种植体颊舌侧垂直骨高度和水平骨宽度改建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0时期,种植体植入深度(R-H)≥2mm、种植体在颊侧骨边缘下(R-C(B))2mm以上,种植体颊侧骨壁厚度(OC-IC)≥2mm,有利于修复1年后种植体颈部颊侧获得厚度≥2mm以上的骨壁(P<0.05)。结论:1.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磨牙区即刻种植,骨缺损间隙仅回填自体骨,种植体的颊舌侧骨轮廓会在修复1年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塌陷,但是并不影响种植体的存活和正常功能负重。2.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磨牙区即刻种植时,推荐将种植体植入颊舌侧牙槽嵴顶连线下方至少2mm以上。

陈亮[4](2021)在《比格犬牙冷冻移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冷冻方式保存离体牙,观察冷冻保存对移植牙研究冷冻后牙齿自体移植的预后,扩宽自体牙移植的适应症,为临床保存拔除的智齿供以择期移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三只成年雄性比格犬,左侧上、下第一切牙,第二切牙,第三切牙和第一前磨牙共27颗牙为实验对象。分为三个组,实验组A(左上第一切牙,第二切牙,第三切牙)拔出后供牙置于生理盐水中,-80℃冷冻保存,2周后移植于同颌异侧同名牙槽窝。实验组B(左下第一切牙,第二切牙,第三切牙)拔出后置于10%二甲亚砜溶液,-80℃冷冻保存,2周后移植于同颌异侧同名牙槽窝。对照组C(3颗第一前磨牙)即刻交替移植作为对照组。定期观察、记录比格犬全身情况及牙的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影像学表现。术后每隔4周随机处死一只犬,取带牙颌骨块进行Micro-CT检测、脱钙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使用冷冻保护剂与否的冷冻移植牙与即刻移植牙的牙龈附着、根尖炎症、牙根和根周牙槽骨的变化,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1.临床观察:所有犬均无意外死亡、无全身及局部感染,实验组A于术后4周脱落1颗牙(脱落率11.1%)、术后8周脱落2颗牙(脱落率33.3%)、术后12周脱落1颗牙9脱落率(44.4%);实验组B术后4周脱落1颗牙(脱落率11.1%)、术后8周脱落1颗牙(脱落率22.2%)、术后12周脱落1颗牙(脱落率33.3%);对照组C于术后8周脱落1颗牙(脱落率11.1%)。2.松动度及PD比较:随时间增加,移植牙松动度有所改善,但个别牙松动掉落;在术后4周,实验组A的PD值大于对照组C,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的PD值大于对照组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A的PD值大于实验组B,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周,实验组A的PD值大于对照组C,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的PD值大于对照组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的PD值大于实验组B,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周,因实验组A只剩1颗牙,故对实验组B和对照组C进行分析,实验组B的PD值大于对照组C,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观察:A组在第4周出现牙颈部吸收,第8周吸收加重,第12周个别牙吸收至牙冠。B组在第4周出现牙颈部吸收,第8周吸收逐渐加重,12周个别牙吸收超过根中1/3;C组在第8周出现牙根外吸收,12周时吸收加重。所有牙均无根尖暗影。4.骨量对比:在术后4周,实验组A、实验组B与对照组C的骨体积分数比值(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周实验组A的BV/TV小于对照组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的BV/TV小于对照组C,二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的BV/TV小于实验组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周,因实验组A只剩一颗牙,故只对实验组B与对照组C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B的BV/TV小于对照组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织学观察:A组术后4周根尖肉芽组织增生,牙骨质无破坏,8周出现浅表性吸收,破骨细胞活跃,12周吸收至牙本质中层;B组第4周牙骨质出现浅凹状吸收,纤维走行不规则,8周吸收加重,12周个别牙根牙本质完全吸收;C组4周牙骨质完整,8周出现牙根吸收,12周吸收情况与8周相似。结论:冷冻组织保存术保存的离体牙在移植后能够得到与即刻自体牙移植相似的愈合,使用冷冻保护剂的离体牙愈合情况更好,可能与冷冻保护剂对牙周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但在长期观察中出现了较严重的牙槽骨吸收及牙根吸收,除了冷冻损伤,可能还与手术机械损伤及热刺激有关,需要进一步改良术式与操作器械、优化冷冻程序,也需要更大量样本与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王宁[5](2021)在《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骨量不足会对种植体植入及远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为增加骨量需要通过各种骨增量技术联合使用骨替代材料,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尽管各种骨替代材料研究迅猛发展,但它们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来源有限、传播疾病风险、价格高昂等。自体牙本质因其化学成分与牙槽骨几乎相同,具有与皮质骨相似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所以作为一类新型骨替代品近来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病例观察评价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Partially Demineralized Autogenous Dentin Matrix,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牙槽窝位点保存及种植术中骨增量手术的成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进行牙槽骨位点保存以及种植骨增量的患者13例,共植入17枚植体,年龄36~68岁。6例患者微创拔牙后,使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延期植入7枚种植体;5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使用PDADM进行GBR恢复唇侧牙槽骨缺损,植入6枚种植体;3例患者使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增加牙槽骨高度,植入4枚种植体(有一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位点保存及上颌窦提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评价植骨区愈合情况及轮廓外形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植骨区骨再生的状况。2例进行位点保存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种植术中使用环钻取得移植区骨组织进行病理石蜡切片检查组织形态学分析。随访期间对患者术后反应、满意度、口腔卫生及口腔粘膜健康情况依据标准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一般状况评价:(1)所有病例均达到初期愈合,术后反应轻微,无感染、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所有植体在植入时均达到良好的初期稳定。(3)所有种植体在术后3-6个月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上部修复,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4)所有患者种植体在随访期间均100%存留,且未见骨吸收及牙龈病变。(5)随访期间对患者口腔卫生进行定期评价干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黏膜健康程度均明显改善。2.骨再生效果的评价:(1)位点保存术后即刻高度(H0)均值为14.60mm,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前)骨高度(H1)均值为13.39mm,相比较差异明显。说明位点保存后牙槽骨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吸收,这种不可避免地吸收同样也发生在使用Bio-oss以及其他异种骨移植材料进行位点保存的结果中。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后即刻)骨高度(H2)均值为12.65mm,位点保存术后12个月骨高度(H3)均值为12.14mm,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位点保存技术中使用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果稳定。(2)上颌窦底提升术前骨高度(H0)均值为3.81mm,术后3个月骨高度(H1)均值为11.22mm,术后12个月骨高度(H2)均值为10.99mm。分析比较得出:提升后3个月高度H1较提升前高度H0明显增高;提升后12个月高度H2较提升前高度H0差异明显,提升后骨量明显增加,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成骨效果良好。提升后3个月骨高度H1与提升后12个月骨高度H2可见两者无明显区别,说明PDADM成骨效果稳定。(3)即刻种植术前骨宽度(W0)均值为6.00mm,术后3个月骨宽度(W1)均值7.66mm,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均值7.53mm。统计学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宽度W1较术前宽度W0相比较明显增加;术前骨宽度W0与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对比说明两者差异明显,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植入跳跃间隙以及唇侧恢复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成骨效果。术后3个月宽度(W1)与术后12个月宽度(W2)相比较可见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PDADM术后长期成骨效果稳定。(4)因牙本质颗粒为部分脱矿,术后即刻CBCT可见骨移植再生区显示高阻射影,随访期间CBCT检查可见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骨移植再生区密度逐渐降低,是因牙本质颗粒逐渐被吸收,再生的新骨未完全成熟导致。(5)组织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3个月后牙本质颗粒与新骨直接结合,新生骨小梁排列混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不成熟的编织骨浸润包绕在移植物吸收的部位。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以拔牙后椅旁即刻制备的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在种植治疗相关的骨增量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成骨效果。研究发现,所有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所有病例均完成上部修复,术中术后均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随访一年期间所有修复体均正常行使功能,患者自觉满意。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PDA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由于来源于自体,无排斥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并且制作简单快捷效果确实。因此PDADM有望成为种植骨增量治疗中可选择的一种骨移植材料。

赵彬彬,仲维剑,马国武[6](2021)在《牙本质作为骨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口腔材料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骨移植材料被应用于修复牙槽骨。牙本质来源于天然的牙体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骨移植材料在骨再生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骨引导能力,且来源广泛、抗原性低、制作简单。将废弃的牙齿进行再次利用,为患者节省骨粉费用,并且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多种生长因子,吸收速率与新骨形成速率适宜,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其良好的骨再生效果。本文就牙本质在骨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孙中毅[7](2020)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患者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材料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单纯自体骨植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PRF植入,比较两组充填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移植牙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以及移植牙区骨密度值[以平均灰度值(MGVs)表示]。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移植牙松动度、移植牙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移植区MGV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患者,可提高植牙区骨密度值,降低移植牙松动度、移植牙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其效果优于单纯自体骨植入治疗效果。

居云梦[8](2020)在《一种改良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严重不足患者中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提供更加微创、安全、经济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就诊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择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在3~5mm范围内,且上颌窦底形态较平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划利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并在术后愈合6个月左右行种植义齿固定修复。临床随访观察并在术后当天、术后6、12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评估种植体植入后窦底提升区成骨状况、种植体存留率及种植手术并发症;利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共植入23颗士卓曼骨水平种植体(长度均为8mm),术前CBCT测量上颌后牙区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高度为4.09±0.52mm,其中最大为4.90mm,最小为3.38mm。采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6个月,CBCT显示上颌窦底得到了明显提升,新形成的窦底基本上位于植入种植体根部顶端上方或平齐位置,且窦底形态较平坦自然,新形成的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高度为8.63±1.08mm,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临床检查种植体均无松动及疼痛不适等症状,以上结果提示所有种植体周围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23颗种植体均正常完成了上部冠修复。修复完成6个月后(术后12个月)复查,临床检查发现所有修复体功能良好,CBCT显示术后12个月种植体周骨结合良好,窦底形态及成骨高度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2)本研究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CBCT检查发现胶原蛋白海绵材料溢出到上颌窦内,穿孔率为4.3%。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随访观察未出现明显的上颌窦感染的症状及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CBCT检查发现散落在上颌窦内的材料已经全部吸收,窦内成骨基本未受任何影响,患者预后良好。(3)种植体存留率:所有种植体临床随访观察12个月无一例出现种植体的松动、脱落,患者对于修复效果满意,存留率为100%。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对传统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内提升术)进行了改良,拓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手术适应症,增加了提升高度,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从而为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严重不足需要行常规经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微创、安全、经济的手术方法。

李风帆[9](2020)在《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与同名牙位置关系对修复美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上中切牙骨水平种植体平台与同名牙位置关系对修复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因前牙外伤、牙体疾病、牙周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上中切牙缺失需要进行OSSTEM系统延期种植修复的患者。患者按照修复后6个月PES评分分为三组:第一组为PES≥12分修复美学效果佳,此组为42位患者;第二组为12>PES≥8分修复美学效果可接受,此组为18位患者;第三组为PES<8分修复美学效果欠佳,此组为0位患者。并测量统计计算60位患者的缺牙间隙、同名牙宽度、种植体半径、缺牙间隙减同名牙宽度差值、种植体与同名牙间隙、水平偏离、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的中点到同名牙中线的水平距离、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的中点到同名牙切端平面的垂直距离、所成三角形斜边距离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和Tanα值(垂直距离除以水平距离)。观察测量种植后即刻和修复后6个月的边缘骨吸收,修复后即刻和修复后6个月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估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与同名牙位置关系对修复美学的影响。由于第三组纳入患者为0位,所以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直接测量数据统计结果:缺牙间隙无显着性差异(P=0.387);同名牙宽度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的中点到同名牙宽度中线的水平距离有显着性差异(P=0.032);到切端平面的垂直距离有显着性差异(P=0.014)。2.两组通过计算得出统计结果:缺牙间隙与同名牙宽度的和除以2无显着性差异(P=0.068);缺牙间隙减同名牙宽度的差无显着性差异(P=0.166);水平偏离无显着性差异(P=0.319);种植体与同名牙间隙无显着性差异(P=0.225);三角形斜边距离无显着性差异(P=0.082);三角形的面积无显着性差异(P=0.425);Tanα值有显着性差异(P<0.001)。3.两组边缘性骨吸收(MBL)统计结果:近中边缘性骨吸收(MBL)无显着性差异(P=0.133);远中边缘性骨吸收(MBL)无显着性差异(P=0.476)。4.两组软组织统计结果: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修复后即刻有显着性差异(P=0.002);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修复后6个月有显着性差异(P=0.004);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BI)修复后即刻有显着性差异(P=0.001);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BI)修复后6个月后有显着性差异(P=0.044)。5.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修复后即刻患者对软组织色泽的满意度无显着性差异(P=0.291);咀嚼功能无显着性差异(P=0.191);附着高度无显着性差异(P=0.074);整体美观有显着性差异(P=0.001)。修复后6个月患者对软组织色泽的满意度有显着性差异(P=0.011);咀嚼功能无显着性差异;附着高度无显着性差异(P=0.134);整体美观有显着性差异(P=0.040)。结论:1.近远中方向上,中切牙的宽度可影响同名牙种植美学效果;近远中距离可影响种植美学效果。建议通过修复方式调整同名牙大小,正畸调整间隙影响水平距离后,再做种植修复。2.垂直方向上,垂直距离影响种植深度从而影响美学效果,建议测量后再决定种植深度,设计前牙种植时通过拔牙位点保存术保留牙槽骨高度或种植时需去骨或植骨。3.Tanα值影响前牙种植美学效果显着,建议治疗前种植设计,协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比例即Tanα值在1.400±0.208范围内修复后美学效果更为理想。

陈威[10](2020)在《可调式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牵引上颌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可调式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牵引上颌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例7至10岁上颌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患者(共计10颗),使用一种可调式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进行牵引治疗,在牵引术前和术后即刻拍摄CBCT,术后对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治疗组)及对侧同名牙(对照组)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及牙周探诊,检查记录牙髓活力电测值、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以及唇腭侧牙龈高度,于CBCT软件上测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牙根长度、根尖孔宽度、唇腭侧根管壁厚度并计算其变化值,同时测量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唇腭侧牙槽骨水平和牙槽骨厚度,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治疗组无松动、无牙龈红肿、牙龈退缩、牙髓坏死、牙周袋出现,但治疗组唇侧牙龈高度略高,其唇侧牙龈高度(10.58±0.45)mm高于对照组(9.47±0.31)mm(P<0.01)。牵引期间治疗组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其根长变化量(2.80±1.09)mm及根尖孔变化量(1.79±0.59)mm,高于对照组(1.84±0.97)mm、(0.96±0.40)mm,且根尖孔变化量两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治疗组牙根发育迟滞,其根长(7.28±1.03)mm与对照组(9.80±1.46)mm相比较短(P<0.01),根尖孔宽度(2.18±0.63)mm与对照组(1.26±0.40)mm相比较大(P<0.01);牵引结束时,治疗组根长(10.08±0.63)mm仍短于对照组(11.75±0.90)mm(P<0.01),且唇侧牙槽骨水平(1.77±0.37)mm高于对照组(1.25±0.26)mm,差异显着(P<0.01)。腭侧牙槽骨水平治疗组(1.23±0.21)mm也高于对照组(1.05±0.15)mm,差异略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唇侧牙槽骨厚度(1.49±0.31)mm与对照组(1.80±0.11)mm相比较薄(P<0.01)。但两组在牙髓活力电测值、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腭侧牙龈高度、唇腭侧根管壁厚度及其变化值、术后根尖孔宽度、牙根长度变化值、腭侧牙槽骨厚度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调式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牵引上颌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牵引治疗能促进牙根发育,且治疗后牙周牙髓状况良好。

二、前牙区自体牙即刻移植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牙区自体牙即刻移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自体牙即刻移植中修复重建骨缺损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唇腭向骨厚度与骨高度
    2.2 周围骨密度
    2.3 种植牙成功率、完全愈合率、局部感染率
3 讨论

(2)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及种植同期骨增量的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材料和设备
        2.2.1 CT设备
        2.2.2 图像处理软件
        2.2.3 手术器械
        2.2.4 种植器械
        2.2.5 药品
    2.3 手术流程
        2.3.1 术前准备
        2.3.2 脱矿牙本质基质的制作
        2.3.3 手术过程
        2.3.4 CBCT曝光条件
        2.3.5 患者拍摄体位
    2.4 测量方法
        2.4.1 位点保存测量
        2.4.2 种植同期骨增量测量
    2.5 测量指标
        2.5.1 位点保存组
        2.5.2 种植同期骨增量组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位点保存组
    3.2 种植同期骨增量组
第4章 讨论
    4.0 拔牙位点保存骨替代材料的选择
    4.1 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本质的影响
    4.2 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的骨改建
    4.3 种植同期骨增量不覆盖生物膜的骨改建
    4.4 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种植同期骨增量的成骨情况
    4.5 脱矿牙本质基质对骨结合的影响
    4.6 不同类型骨缺损对位点保存的骨改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使用脱矿牙本质基质行骨增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3)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磨牙区即刻种植1年后的局部骨量变化: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材料和设备
    2.3 手术流程
    2.4 测量方法
    2.5 测量指标
        2.5.1 垂直距离测量指标
        2.5.2 水平距离测量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T0 时期和 T1 时期的骨改建情况
    3.2 牙周炎、牙槽窝炎症、吸烟量对骨改建的影响
    3.3 种植体的位置对骨改建的影响
        3.3.1 种植体在颊舌侧连线下方的植入深度对骨改建的影响
        3.3.2 种植体颊舌侧位置对骨改建的影响
        3.3.3 颊侧跳跃间隙对骨改建的影响
    3.4 其他因素对即刻种植骨改建的影像
        3.4.1 颊侧骨壁厚度对于骨改建的影响
        3.4.2 种植体植入部位(上颌/下颌)对骨改建的影响
    3.5 影响T1 时种植体颈部获得2mm颊侧骨壁的因素
        3.5.1 L11 水平
        3.5.2 L0 水平
        3.5.3 L1 水平
第4章 讨论
    4.1 磨牙区牙槽窝的骨改建特点
    4.2 磨牙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位点适应症选择
    4.3 磨牙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体冠根向位置
    4.4 磨牙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体颊舌向位置
    4.5 磨牙区即刻种植跳跃间隙的处理
    4.6 感染牙槽窝对磨牙区即刻种植的影响
    4.7 CBCT的应用和评价意义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磨牙区即刻种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比格犬牙冷冻移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低温保存离体牙自体移植研究进展
    1 牙移植的历史
    2 低温保存组织保存术
    3 冷冻牙移植的组织变化
    4 牙齿冷冻保存的冷冻方法
    5 影响冷冻牙移植的细胞因子
    6 冷冻牙移植的临床应用
    7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设备与相关材料
    4.病史采集及手术过程
    5.随访观察
    6.临床评价及测量方法
        6.1 种植成功标准
        6.2 术后反应评价
        6.3 牙槽骨宽度高度测量评价
        6.4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情况的评价
        6.5 组织学评价
        6.6 满意度评价
结果
    1.应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临床效果观察
    2.应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临床效果观察
    3.应用PDADM通过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观察
    4.骨高度及宽度评价结果
    5.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6.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检查结果
    7.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7)
典型病例展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牙本质作为骨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本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成骨机制
2 牙本质的处理及制备方法
    2.1 自体牙本质的制备
    2.2 异种牙本质的制备
3 颗粒状牙本质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自体颗粒状牙本质的应用
    3.2 异体颗粒状牙本质的应用
4 非颗粒状牙本质的应用
    4.1 牙片屏障即刻种植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SST)
    4.2 未脱矿自体牙根作为骨移植材料
    4.3 脱矿自体牙根作为骨移植材料
5 牙本质与其他再生材料的混合应用
6 展望与不足

(7)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移植牙松动度比较
    2.2 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移植牙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比较
3 讨论

(8)一种改良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设备
    1.2 临床资料
    1.3 手术方法
    1.4 效果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2.1 窦底提升区成骨状况
    2.2 上颌窦黏膜穿孔率
    2.3 种植体存留率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分析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与同名牙位置关系对修复美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影响前牙区种植美学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可调式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牵引上颌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患病率
    1.2 致病因素
    1.3 诊断方法
    1.4 并发症
    1.5 治疗方法
        1.5.1 自体牙移植
        1.5.2 开窗助萌
        1.5.3 拔除术
        1.5.4 外科助萌联合正畸牵引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手术仪器和材料
    2.3 治疗方案
        2.3.1 资料获取
        2.3.2 定位
        2.3.3 术前准备
        2.3.4 助萌手术
        2.3.5 牵引治疗
    2.4 数据采集
        2.4.1 松动度检查
        2.4.2 牙髓电活力测试
        2.4.3 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龈高度测量
        2.4.4 牙根长度
        2.4.5 根尖孔宽度
        2.4.6 唇腭侧根管壁厚度、牙槽骨板厚度、牙槽骨水平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成功率
    3.2 临床检查
    3.3 CBCT检查
        3.3.1 牙根状况
        3.3.2 牙周状况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5.1 牵引时机
    5.2 手术方式
    5.3 牵引力值和方向
    5.4 牵引方法
    5.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致谢
10 综述 上颌阻生中切牙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前牙区自体牙即刻移植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自体牙即刻移植中修复重建骨缺损的效果[J]. 都吉秀,陈琰,曾文娟. 实用临床医学, 2021(04)
  • [2]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及种植同期骨增量的影像学研究[D]. 胡常琦. 南昌大学, 2021(01)
  • [3]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磨牙区即刻种植1年后的局部骨量变化:CBCT研究[D]. 夏勋. 南昌大学, 2021(01)
  • [4]比格犬牙冷冻移植研究[D]. 陈亮.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D]. 王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牙本质作为骨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J]. 赵彬彬,仲维剑,马国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01)
  • [7]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患者的效果[J]. 孙中毅.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2)
  • [8]一种改良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居云梦. 青岛大学, 2020(01)
  • [9]上中切牙种植体平台与同名牙位置关系对修复美学的影响[D]. 李风帆.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可调式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牵引上颌唇侧倒置阻生中切牙的临床研究[D]. 陈威.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前牙即刻自体牙移植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