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告

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告

一、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导(论文文献综述)

缪惠灵[1](2017)在《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的根管治疗取决于对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内部解剖的全面了解,以便对根管内部进行彻底清理,预备和充填。20世纪90年代,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后,使得临床医生对牙齿根管形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系统复杂多变,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C型根管。本研究采用CBCT观察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解剖结构,以期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评估中国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进行CBCT检查的2038名患者检查的影像资料,参照Vertucci和Fan分类法,根据牙位,性别,年龄分组,观察牙根、根管数目和根管构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为单根和单根管为主。根管构型为Ⅰ型(77.92%),C型管(14.12%),Ⅴ型(5.06%),Ⅲ型(1.8%),Ⅸ 型(0.51%),X 型(0.46%),Ⅱ 型(0.08%),Ⅶ型(0.05%),Ⅵ型(0.03%)。根管数目及构型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管和Ⅰ型发生率男女间与不同年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下颌第一前磨牙Ⅰ型根管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C型根管发生率高于女性;Ⅰ型根管发生率在51-60岁年龄段高于≤20、21-30、31-40,41-50四个年龄段,相反,C型根管发生率在51-60岁年龄段低于≤20、21-30、41-50三个年龄段,其他年龄段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显示出复杂易变的根管解剖形态,C型根管发生率较高。

江晓菲[2](2014)在《运用锥束CT探讨恒前牙根管的变异》文中指出目的:采用锥束CT扫描所得图像数据,统计和分析前牙根管的变异。方法:收集600例患者7200颗前牙图像数据,运用NNT软件,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根管数目、形态变异、类型、根管横断面形态、牙根数及两侧变异根管的对称性。结果:1.根管数目:上颌前牙均为单根管,未见到根管变异;下颌前牙中330颗牙出现根管变异,为9.16%。2.根管类型:上颌前牙均为Ⅰ型,下颌前牙中Ⅰ型90.84%,Ⅱ型0.83%,Ⅲ型6.67%,Ⅳ型1.33%,Ⅴ型0.33%。3.变异根管的对称性:上颌前牙不存在变异根管对称;下颌前牙两侧根管变异对称率:中切牙69.2%;侧切牙86.1%;尖牙66.7%。4.牙根数:前牙除2例下颌尖牙为双根外,余均为单根。5.根管横断面:形态多变,越近根尖处根管横断面形态越近似于圆形。结论:上颌前牙未见根管和牙根的变异;下颌前牙根管形态较复杂,根管变异率为9.16%,CBCT可准确发现根管变异。

陈明[3](2013)在《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根管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根管系统和形态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方法的进步,根管系统的研究趋向于越来越精细化,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则是近年来在牙齿根管系统和形态精细化研究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临床影像辅助检查设备,如对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等根管形态的分析等,CBCT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口腔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影像学检查与牙体牙髓病的诊断和治疗息息相关。在口腔牙体牙髓科的日常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通常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的影像辅助诊断手段为X线平片,但通过X线扫描得到的影像资料是二维的,且不能获取牙体的横截面和立体的解剖结构。由于口腔颌面组织,牙体牙周组织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如下颌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上颌磨牙、前磨牙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等,加上传统影像辅助检查的局限性,口腔牙体牙髓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一直受到传统二维图像成像分辨率低、解剖结构的重叠、伪影导致图像失真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影像学辅助检查是牙体牙髓病诊治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尤其是临床上在进行根管治疗术前的口内X线片、曲面断层片等常规的检查手段,它可提供一般检查方法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临床在能对患牙进行三维影像拍摄之前,MB2的检测只能依靠X线片的二维影像,或者更多的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意识去寻找。现代根管治疗术所提倡的一个概念是根管的三维预备与三维充填,就是能够对根管系统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预备成形和充填。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多数是由于不能准确定位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所引起的,特别是进行上颌磨牙治疗操作时,由于视野小、操作时间较长、患者耐受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MB2更容易被临床医生所遗漏。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对于根管预备所使用器械的不了解和不正规的使用方法;根管预备不良导致的根管充填不密合、根管内部造成再次感染;医生对于牙体牙周解剖结构的不了解、不熟悉等。这些都可造成根管治疗的失败或是术后的不良反应,不良预后。CBCT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形态及髓腔走向的影像学研究发现,CBCT可以在冠状位、矢状位、轴位以及3D影像上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出MB2的形态及走向,为临床提供了第一手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在大量的应用CBCT研究MB2的文献中,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与各研究者采用的不同的研究和观察方法、不同的实验分组、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种族以及操作者是否有意识地进行寻找有关。就算同是用CBCT进行影像学研究,在用不同的参数扫描,不同的体素及分辨率下,研究结果也会不同。但是,比起传统的离体牙透明标本、牙科显微镜等方法,利用CBCT图像观察根管系统,特别是MB2,会显得更直观和便捷,能在临床上得到对患牙根管的可靠的术前评估,让临床医生直接了解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复杂性与高发生率,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准确性和治愈率。研究目的本实验将利用CBCT的成像优势,针对上述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进行精细研究,其中包括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发现率,主根管口与MB2根管口的距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弯曲度及弯曲部位,还有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系统类型的分类研究。并且主要针对年龄这一因素对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尝试找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形态与年龄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时,对于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形态的差异性有更好的把握,提高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效果。同时说明CBCT对于临床口腔牙体牙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说明利用CBCT进行牙体根管系统研究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材料与方法第一章锥束CT应用于分析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增龄性变化1.在南方医院口腔门诊收集153名患者就诊时进行常规CBCT扫描所得的图像,被纳入的患者CT图像的临床诊断包括:上颌阻生智齿、颌骨骨折、上颌窦炎、种植牙术前评估需要或者因正畸治疗需求等情况。将153名患者的CBCT图像以40岁为界分为A、B两组。两组共262颗上颌第一磨牙的CBCT图像均采用以下纳入标准:(1).上颌第一磨牙无根尖周病损;(2).上颌第一磨牙未进行过牙髓治疗;(3).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尖发育完好,无根管吸收和根管钙化;(4).扫描所得的CBCT图像清晰无伪影。2.实验采用Planmeca Romexis3D的CBCT机及其成像系统。影像分辨率:401x401x401,体素尺寸:200μm×200μm,电压:84kv,电流:14mA,灰阶:15bit,曝光时间:12s,重建时间:30s-150s,最小层厚:0.2mm,探测器分辨率为1024x1024像素,像素尺寸:127μm×127μm。影像采集单次200度旋转,拼接成像域:140x105×130mm。三维重建服务器采用专利的Feldkamp型反投影重建算法;高对比度物体补偿的改良的伪影去除(IAR)。图像资料均用DICOM格式导出作为保存格式。3.所有患者的CBCT图像均采用Planmeca Romexis3D CBCT机自带的图像重建软件进行重建及测量,软件运行系统为32位windows7系统,显示屏幕为联想公司生产的显示屏,屏幕分辨率为1280x1024,整个CT图像的观察及测量分析过程均在暗室中进行。所有患者的CBCT图像均分别由具有医师资格的一名口腔影像专业主治医生以及一名牙体牙髓科研究生独立观察分析并做出结论,后将两人结论有出入的数据进行讨论、统一。A、B两组的CBCT图像均进行以下数据的测量:(1).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发现率;(2).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冠根长度;(3).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MB2根管口距离。第二章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弯曲度的研究1.CBCT图像收集数量、图像筛选标准、实验分组、实验采用的CBCT机型号及其成像系统和分析软件均同第一章。2.A、B两组的CBCT图像均进行以下数据的测量:(1).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及弯曲部位(P值,P=ab/bc),近远中向是否存在第二曲;(2).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颊舌向根管弯曲度及弯曲部位(P值,P=ab/bc),颊舌向是否存在第二曲。第三章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研究1.CBCT图像收集数量、图像筛选标准、实验分组、实验采用CBCT机型号及其成像系统和分析软件均同第一章2.A、B两组的CBCT图像均进行以下数据的测量:(1).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分型;(2).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出现分叉处距离根管口的长度;(3).上颌第一磨牙的牙根数目。结果1.A、B两组共262颗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的发现率为74.4%,年龄小于等于40岁年龄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发现率为80.4%,年龄大于40岁年龄组MB2发现率为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冠根长度,A组为17.9±1.4mm,B组为17.7±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主根管口与颊根管第二根管口的间距A组为1.3±0.5mm,B组为1.5±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近远中向弯曲度为28.5°±8.2°,B组为26.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颊舌向弯曲度为16.2°±±9.1°,B组为17.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中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近远中向及颊舌向出现弯曲最多的部位都在根中1/3,分别占了88.8%和80.4%;而在B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出现弯曲最多的部位同样是在根中1/3,均各占了94.1%。6.在A组年龄小于等于40岁年龄组CBCT图像中,除了VertucciⅠ型的根管外,数量最多的根管类型是Vertucci IV型(37.1%),其次是VertucciⅡ型(27.9%),出现最少的类型是Vertucci VI型(1.4%)。在B组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CBCT图像中,除了Vertucci Ⅰ型的根管外,出现最多的根管类型为Vertucci Ⅳ型(25.2%),其次为Vertucci Ⅱ型(21.8%),出现最少的根管类型是Vertucci Ⅲ(8.4%)。在A组患者的CBCT图像中发现了未在以往文献中报道过的根管类型,2-3-2-1型根管。7.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髓室底根管开口至分支处距离,A组为2.2±1.2mm,B组为2.0±0.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共26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260颗(99.2%)为三牙根形态,只有2颗(0.8%)为近远中颊根融合,腭根独立的双牙根形态。结论1.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MB2的发现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40岁之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MB2发现率会比40岁之前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利用CBCT检测到两组共262颗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现率为74.4%,与离体牙透明法检测出的结果类似;上颌第一磨牙99.2%为三牙根形态。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主根管口与近颊根第二根管口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增加。但是,其颊根长度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根管复杂多变,且多数会出现明显的向远中的弯曲。年龄小于等于40岁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近远中向弯曲度大于年龄大于40岁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近远中向弯曲度。上颌第一磨牙的弯曲部位绝大多数位于根中1/3部分。5.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最常见的根管类型为Vertucci IV型(2-2)根管,其次为Vertucci II型(2-1)根管。在本实验的患者CBCT图像中发现了以往未被报道的2-3-2-1型根管类型。6.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髓室底根管开口至分支处的距离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高晓蔚[4](2010)在《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检出离体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牙科手术显微镜(DOM)和牙CT(dental-computed tomography)对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检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将牙CT的检出结果作为金标准,以评价牙科手术显微镜在用于检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方面的诊断功效。方法:选取58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其进行开髓及髓腔预备后,先应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58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进行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检出,检出阳性者为38颗;然后应用牙CT对相同的58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所制成的扫描模型进行扫描,并运用专用阅图软件将扫描后的影像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矢状面的断层阅图,检出近中颊根第二根管阳性者为42颗。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种检出方法对MB2的检出率有无统计学差异,并以牙CT的检出结果为金标准,列出四格表计算牙科手术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Youden指数和Kappa值,对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检出MB2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检出方法对离体上颌第一磨牙MB2的检出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牙科手术显微镜检出上颌第一磨牙MB2的灵敏度为85. 7%,特异度为87.5%,假阳性率为12.5%,假阴性率为14.3%,Youden指数是0.732,Kappa值是0.862。结论:牙科手术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MB2的检出率准确度较高,有助于寻找和发现MB2根管,其用于临床MB2的检出是经济、方便的手段之一。

慕童[5](2008)在《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掌握牙齿形态的特点是口腔临床操作的基础。研究表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的人群牙齿形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对我国各民族牙齿形态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资料还比较少,通过对多民族牙齿形态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解剖学资料。一.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外部解剖形态测量按照已建立的汉族成人恒牙测量的形态学测量标准,应用数显游标卡尺对348颗回族和314颗蒙古族成人各恒牙牙齿的冠长﹑根长﹑全长﹑颈宽﹑近远中径﹑颊舌径等牙齿外部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回族成人上颌尖牙及下颌磨牙的冠长、上下颌尖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全长均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下颌侧切牙的全长、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上颌第一磨牙的颈宽均小于蒙古族(p< 0.05)。回族较蒙古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分叉位置更靠近根尖(p<0.05 )。回族上颌前牙根尖孔距根尖顶点的平均距离在0.42-0.62mm之间,蒙古族为0.38-0.60mm之间。回族和蒙古族牙齿的冠长与全长、颈宽、近远中径、颊舌径有显着的相关关系(P<0.01),这使得利用牙齿的冠长来推断其它在活体不可测量的指标成为可能。回族、蒙古族与汉族成人恒牙牙齿形态存在着差异。二.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根管弯曲情况研究采用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拍摄两个民族各牙齿的唇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片,参照改良Schneider测量方法对根管弯曲度、弯曲长度以及弯曲发生位置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回族下颌侧切牙、尖牙及上颌第一前磨牙唇(颊)舌向弯曲发生率分别为(54.55%、68.42%、64.52%),与汉族接近,但明显高于蒙古族(17.65%、23.53%、20%),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下颌第二前磨牙近远中向弯曲长度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下颌中切牙近远中向的弯曲度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下颌中切牙及第一前磨牙的唇(颊)舌向弯曲度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和蒙古族前牙及前磨牙根管系统多为I型根管,牙齿根管在近远中和颊舌两个方向上的弯曲多发生在牙齿根尖1/3处,此结论与汉族的结果一致。三.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根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在墨汁浸泡下利用高压氧技术将墨汁由根尖孔压入髓腔内,脱矿后梯度浓度酒精脱水,使用水杨酸甲酯(冬青油)固定,将髓腔内根管形态透明化以观察根管系统。结果显示:回族和蒙古族下颌前牙双根管发生率约为30%,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前磨牙双根管发生率下颌均低于上颌(P<0.05)。两民族下颌第一磨牙均分为近远中两个牙根,且近中根双根管发生率高于远中根管(P<0.05)。回族和蒙古族下颌磨牙远中根为独立单根管的发生率在85%以上。回族和蒙古族副根管仅发生在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且发生率很低,均低于10%。两民族各牙位根管间吻合多见于上颌前磨牙及磨牙;两民族主根管形态的管间吻合、根尖分歧和根尖分叉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两民族根管系统的形态与汉族一样复杂多变,不同种族之间的根管解剖形态确有差别。

陈黄琴[6](2005)在《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形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的形态特征。 材料、步骤和方法:选取81颗根尖孔完全形成的下颌前磨牙,借助电脑辅助的体视显微镜(50倍)观察其根尖解剖。在50倍下观察尖端根部形态时,调整每个牙根方向,直至生理性根尖孔在视野中央并且平行于物镜。记录牙号、牙的类型、根的类型、生理性根尖孔的位置和形态。使用软件长度测量模板测量生理性根尖孔的直径,直径小于0.10mm的孔为副孔。圆度值等于1的生理性根尖孔形态为正圆形,大于1的为非正圆形,数值越接近于1形态越接近于正圆形。 结果:在81颗下颌前磨牙中,存在两个及其以上生理性根尖孔的牙有12颗,几率为14.8%。生理性根尖孔最常见的形态是非正圆形,长径为0.263~0.396mm,短径分别为0.174~0.290mm。 结论: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一般为1个,最常见的形态为非正圆形,最好使用小号锉沿根管壁周围扩锉的方法预备这种类型的根管,避免使用旋转器械预备。

黄静华[7](2003)在《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导》文中研究指明

沙鑫家[8](2003)在《Profile机用镍钛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和最佳选择。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重要步骤,预备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根管、根管塑型,以利于根管充填。在临床上,根管的狭窄与弯曲给根管预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镍钛类机用根管器械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此类根管预备的效果与成功率。和传统的不锈钢根管预备器械相比较,此类器械具有疲劳性减少、术后症状减轻等诸多优点。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镍钛类机用根管器械,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临床应用亦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对根管清洁能力及中长期临床效果观察报道较少。本实验以人工K锉为对照,在人工弯曲根管模型上观察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及根管形态改变;在离体牙上观察其使用的安全性及预备时间,并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预备弯曲根管的效果;在临床上观察近期急性反应及一年后临床疗效,对Profile的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并指导临床使用。除临床观察外,所有实验操作均在自制铝合金模具上进行(见实验一)。具体结果如下: 一、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效果分析 (一)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保持根管弯曲度的能力及预备后根管形态的改变。 第四军医大学硕土论文一 选用50枚Dentsply公司生产的人工弯曲根管模型,弯曲度约为38“。将人工弯曲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个标本。用透明树脂将两组弯曲根管模型包埋于铝合金模具中,待树脂硬化后取出树脂块。预备前每一根管模型均插人1支10号K型挫拍摄近远中向X线片,用硫酸纸描出根管内挫的走向。实验组采用Profile以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至主尖挫刀4/30,对照组采用K型挫以常规法预备根管至40号。插人牙胶尖摄近远中向X线片并在硫酸纸上描出根管内牙胶尖的走向。测量两组中每一模型牙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管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预备方法都造成了根管弯曲度的减小,但对照组减小明显,说明Profile以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可较好地保持根管原有走向;两组人工根管模型预备后,实验组均无根尖拉开、肘部形成、台阶形成和穿孔等现象发生,对照组则有4例在根尖1/3根管段形成台阶,说明Profile以逐步深人法预备根管可较好地保持根管原有形态。 (二)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的工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选择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和第H磨牙80枚,要求近中颊根和舌根完全分离且近中颊根弯曲。常规开髓后,拔去根髓,截去远中根,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树脂包埋。近中颊根插人10号K型挫拍摄近远中向X线片,用Schneider法测量近中颊根管近远中向的弯曲度,选择弯曲度大于 15“的近中颊根50枚。实验分组及预备方法同上。统计离体下颌磨牙根管预备过程中的须备时间和断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预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断针率却较高,说明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预备根管省时省力,同时应注意器械折断问题,除要求操作者严格操作规程及不断积累经验外,建议根管预备应联合使用K挫与Profile镍钛机用根管器诫。 二、两种根管预备器械根管清洁能力的扫描电镜观察 比较h。Ofi1O机用根管器械与手用K挫预备根管后,根管内壁清洁度的差 .3.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论文一异。选择4颗无龋、因牙周病而拔除的恒磨牙的弯曲根管(弯曲度15“左右),随机分为两组,用环氧树脂包埋在自制的铝合金模具中,常规开髓、拔髓,实验组以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预备根管,对照组以手用K挫预备根管,预备过程中均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约Zml)冲洗根管,预备完成后截去牙冠并按牙根弯曲方向沿长轴纵剖,3%戊h醛4℃固定Zh,常规制备扫描电镜标本,喷金后在设定工作电压为 10KV的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组根管壁清洁度,每个根管随机观察10个视野,照相并评级。结果表明:实验组根管壁的残屑多为11级标准,站污层多为*级标准;对照组根管壁的残屑多为*级标准,Ih污层多为*、IV级标准,说明Profile机用根管预备器械根管清洁能力优于手用K挫,但两组中均未能使根管壁达到完全清洁,因此,不管哪一种方法预备,根管的冲洗及EDTA去除是必要的。 三、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应用于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评价分析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应用于根管治疗的近期临床反应和一年临床疗效。选自 200.3——200刁 0来我科门诊就诊并于一年后成功回访的患者 312例计 354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磨牙,按患者就诊顺序将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组)179颗患牙(上颌82颗,下颌97颗),对照组(不锈钢 K型挫组)175颗患牙(上颌 80颗,下颌 95颗)。Profile机用根管器械预备门 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磨牙,以不锈钢K型挫预备 175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磨牙,封人 FC棉球一周后均以 VitaPex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按疗效评价标准

二、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导(论文提纲范文)

(1)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根管形态研究方法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临床实践及考核情况
致谢

(2)运用锥束CT探讨恒前牙根管的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前牙牙根、根管的研究现状
    1.2 组织学角度分析牙根和根管变异
    1.3 研究根管解剖形态的主要方法
        1.3.1 破坏性的研究方法
        1.3.2 非破坏型的研究方法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器材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采集
        2.2.2 纳入标准
    2.3 研究方法和内容
        2.3.1 内容
        2.3.2 根管分类法
        2.3.3 变异根管对称性的比较
        2.3.4 变异牙根的分析
        2.3.5 根管横断面形态
3.结果
    3.1 根管类型
    3.2 变异根管类型的对称性
    3.3 根管和牙根数
    3.4 根管横断面形态的多样性
    3.5 变异根管分型(vertucci 分类法,锥束 CT 图)
4.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 1 右下颌中切牙Ⅲ型根管
    病例 2 左下颌侧切牙Ⅴ型根管
    病例 3 左下颌尖牙为双根双管
5.讨论
6.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根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弯曲度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4)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检出离体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技术路线图
    2.实验材料和设备
    3.实验方法及步骤
    4.统计方法
    5.实验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实验一 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外部解剖形态测量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根管弯曲情况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根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临床病例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形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论文正文
    材料、步骤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综述三
后记
病例报告
    Research Cases (Endodontic retreatment)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ase 6
        Case 7
        Case 8
        Case 9
        Case 10
        Discussion
    Other Cases
        Case 11 (calcified RCT)
        Case 12
        Discussion (Root perforation)
        Case 13
        Discussion (broken instrument removement)
        Case 14
        Discussion (C-shaped)
        Case 15
        Case 16
        Discussion (curved canal)
        Case 17
        Discussion (MB_2)
        Case 18 (oval canal)
        Case 19 (extrusion)
        Case 20 (primary RCT)
        Case 21 (rampant caries,Sj(o|¨)gren syndrome)

(8)Profile机用镍钛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一、 现代根管治疗术的发展
    二、 根管预备器械
    三、 根管预备方法回顾及弯曲根管预备方法
    四、 根管预备方法和预备器械的实验评价
    五、 器械折断的研究
    六、 根管冲洗和消毒对器械的影响
实验研究
    实验一、 Hulsmann M模具的研制
    实验二、 Profile机用镍钛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效果分析
    实验三、 两种根管预备器械根管清洁能力的扫描电镜观察
    实验四、 Profile机用镍钛根管器械应用于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导(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D]. 缪惠灵.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1)
  • [2]运用锥束CT探讨恒前牙根管的变异[D]. 江晓菲.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3]锥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根管系统的研究[D]. 陈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4]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检出离体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实验研究[D]. 高晓蔚.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5]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学研究[D]. 慕童.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4)
  • [6]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形态的研究[D]. 陈黄琴. 武汉大学, 2005(05)
  • [7]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导[J]. 黄静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8]Profile机用镍钛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沙鑫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下颌第二恒磨牙单根管病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