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食管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谯秋建,柏健鹰,于劲,刘璐,李春花[1](2021)在《下咽伴食管同时性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一例》文中提出本文报道了1例门诊胃镜检查发现的下咽早期癌伴发同时性食管早期癌病例,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呈B1型(日本食管协会AB分型),2处病灶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提示原手术部位瘢痕形成,食管腔未见狭窄。
李贞娟,柴宁莉,李隆松,邹家乐,王向东,唐平,令狐恩强[2](2021)在《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内镜下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3/4周)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5月—2016年4月,63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ER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分为狭窄组(32例)和无狭窄组(31例),2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以及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认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固有肌层损伤与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P<0.05)。以上3个指标,连同是否采取狭窄预防措施、病理类型、是否整块切除共计6个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与3/4~<7/8周者比较:P=0.028,OR=0.317,95%CI:0.114~0.884)和未采取狭窄预防措施(P=0.002,OR=0.153,95%CI:0.046~0.512)是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是导致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对于大面积食管早期癌患者来说,采取适当的狭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ER术后食管狭窄发生。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3](2021)在《中国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黏膜发生良恶性病变或较大损伤时,极易发生狭窄,如何防治食管狭窄,国内尚无内镜下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联合组织全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讨论,提出了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作用。本共识内容分为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后狭窄预防、食管良性狭窄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治疗4个部分,共17条陈述建议。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4](2020)在《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文中认为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前存在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柴宁莉,李隆松,邹家乐[5](2020)在《中国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文中研究表明一、引言由于食管呈管状结构,在黏膜发生良、恶性病变或较大损伤时,极易发生狭窄,其发生率约为1.1/10万人年[1],与年龄呈正相关。根据狭窄性质,常分为食管良性狭窄(Esophageal benign stricture)和食管恶性狭窄(Esophageal malignant stricture)。食管良性狭窄常由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外科术后吻合口狭窄、溃疡性病变、化学腐蚀、放射性损伤或下食管括约环(Schatzki环)等原因引起[2-3],
毛艳会,文黎明,李林艳,杨亚玲[6](2020)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的随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面积(剥离范围超过1/2周)食管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该院治疗的55例病灶范围超过1/2周的食管早期癌患者资料。根据剥离面积不同,分为A组(1/2<术后黏膜缺损<3/4周组)42例,B组(3/4≤术后黏膜缺损≤全周组)13例。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随访周期3~48个月,A组狭窄率7.1%(3/42),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00.0%)。两组在性别构成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S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但术后需规律随访。ESD术后黏膜缺损范围在1/2~3/4者术后狭窄发生率较低,术后梗阻程度与病变位置有关,食管上段的狭窄程度较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2019)在《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
郑扬[8](2019)在《隧道法剥离术对治疗食道早期表浅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食道早期表浅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方法,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操作技术要点;为提高早期食道癌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7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STD组与cESD组,各37例。ESTD组采用黏膜下隧道剥离术,cESD组采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本次研究评价的主要指标为病变切除时间(即自病变标记到完整切除病变时间,包括止血时间);次级指标包括病变剥离速度,黏膜下剥离时间,术中指标(出血情况、肌层损伤情况、创面基底情况),病变切除情况(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中出血、穿孔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ESTD组与cESD组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26.6±5.6mm与25.7±6.4mm;ESTD组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20例食管癌,cESD组2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16例食管癌病灶;不同组在病变位置、内镜下分型(巴黎分型)、病理分型、病灶直径分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ESTD组与cESD组手术总操作时间分别为58.2±9.4min与76.3±11.2min,ESTD组显着低于cESD组(P<0.001);两组病灶剥离平均速度分别为17.3±5.1 mm2/min与12.1±3.4 mm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TD组手术总操作时间、黏膜下剥离时间均低于cESD组(P<0.001)。(3)ESTD组与cESD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3.4±18.3 ml与81.3±20.4 ml(P<0.001),且ESTD组术中出血分级及对固有肌层损伤程度显着低于cESD组(P=0.038)。(4)ESTD组与cESD组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4.6%(35/37)与73.0%(27/37),ESTD组治愈性切除率显着高于cESD组(P=0.032)。(5)ESTD组未见穿孔及迟发性出血,18例患者发生食管狭窄,ESTD组与cESD组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3.5%与35.1%,差异显着(P=0.043),且ESTD组术后胸痛的发生率低于cESD组(P=0.047)。两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1)ESTD可显着缩短病灶剥离时间,提升手术速度;(2)ESTD可有效提升治愈性切除率,减少食道损伤,为改善预后打下基础;(3)ESTD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狭窄及胸痛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晓燕,刘伟,王玉欣,刘云云[9](2018)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中的优越性》文中研究说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项近年来较为先进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可完整切除消化道表浅的肿物,从而避免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消化道功能。长期的临床应用观察表明,ESD用于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预后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在控制手术并发症、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有较高的有效切除率,且两种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由此可见,ESD术安全、有效,且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医技人员及患者所接受。
林铭华[10](2017)在《窄带成像内镜在早期下咽癌、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福建省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发地区,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国家水平,下咽部粘膜与食管粘膜同属鳞状上皮,它们鳞状细胞癌发病情况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NBI)内镜在早期下咽癌、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了解下咽部及食管重复癌的发病情况。方法:对78例下咽部或食管病变患者,用Olympus GIF-XQ260或GIF-Q260J内镜分别在普通白光和NBI模式下观察,记录其病变的部位、大小、黏膜形态及表面情况等,同时进行NBI分级及清晰度的评分,然后用卢戈氏碘液进行食管、下咽部染色,记录碘液染色阳性部位、大小、黏膜形态、表面情况等,并进行碘液染色清晰度评分。对所有白光内镜阳性、NBI阳性或碘液染色阳性病变进行内镜下诊断,并活检2-3块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评价标准,用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正确诊断指数评估普通白光、NBI及碘液染色对下咽部、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并进行NBI及碘液染色分级与病理分级一致性检验。结果:(1)三种方法共检出病灶86处,其中经病理证实40处是早期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普通白光内镜诊断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65%、特异度50%、漏诊率35%、误诊率50%、正确诊断指数15%。NBI模式下诊断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85%、特异度89.13%、漏诊率15%、误诊率10.87%、正确诊断指数74.13%。碘液染色诊断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80%、特异度91.3%、漏诊率20%、误诊率0.87%、正确诊断指数71.3%。NBI技术及碘液染色对下咽部、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优于普通白光内镜。(2)病理诊断早期癌NBI分级Ⅰ级19处,Ⅱ级9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NBI分级Ⅱ级10处,炎症及异位胃粘膜NBI分级Ⅲ级40处;病理诊断早期癌碘液染色分级Ⅰ级14处,Ⅱ级10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碘液染色分级Ⅱ级12处,炎症及异位胃粘膜碘液染色分级Ⅲ级42处。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NBI分级与碘液染色分级与病理诊断分级一致性好(K分别为0.684、0.662)。(3)食管癌的患者有6处重复癌,其中4例下咽癌、2处胃癌;还发现3个病例有多处食管癌。(4)在颈段食管碘液染色后发生7例患者较明显胸骨后、咽部疼痛,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1)NBI模式下诊断下咽部、食管早期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2)NBI分级与下咽、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分级较好的吻合。(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发现多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发生下咽鳞状细胞癌重复癌,因此在胃镜检查中,下咽部的检查也应该引起我们消化内镜医生的高度重视。
二、胃、食管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食管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论文提纲范文)
(5)中国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方法 |
三、定义及术语 |
四、食管良性狭窄预防- 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后狭窄预防 |
五、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 |
六、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 |
五、食管恶性狭窄的治疗 |
(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的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器械 |
1.2.2 术前评估 |
1.2.3 内镜下治疗 |
1.2.4 随访及后续治疗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狭窄发生情况 |
2.2 术后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
2.3 两组术后狭窄治疗疗效 |
2.4 术后其他并发症情况 |
2.5 随访情况 |
3 讨论 |
(7)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 |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 |
(一)临床诊断 |
1. 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
2.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
(二)辅助检查 |
1. 血液生化检查 |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
3. 影像学检查 |
4. 内镜检查 |
5. 其他检查 |
(三)诊断 |
1. 临床诊断 |
2. 病理诊断 |
(四)鉴别诊断 |
1.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
2. 食管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3. 食管良性病变 |
(五)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和分期 |
1. 食管癌的分段 |
2. 食管癌的大体分型(附录A) |
3. 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及分型 |
(1)病理术语和定义 |
(2)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 |
4. 标本类型及固定规范 |
(1)标本类型 |
(2)标本固定 |
5.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
(1)查对 |
(2)活检标本 |
(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 |
(4)根治切除术标本规范 |
6.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
四、食管癌的治疗规范 |
(一)治疗原则 |
(二)手术治疗 |
1. 手术治疗原则 |
(1)完善术前所有相关检查,并做好术前患者状况和病变期别评估(cTNM)。 |
(2)术前风险评估 |
(3)由胸外科外科医师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制订及实施手术方案: |
(4)手术入路选择 |
(5)手术方式选择: |
(6)淋巴结清扫 |
(7)替代器官: |
(8)替代器官途径: |
2. 手术适应证 |
3. 手术禁忌证 |
4. 围手术期的药物管理 |
5. 手术治疗后随访 |
(三)放射治疗 |
1. 食管癌放疗适应证 |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能耐受手术的T3~4N+ M0 |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4)姑息性放疗 |
2. 放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
3. 放疗方案制订规范 |
(1)放射治疗技术 |
(2)CT模拟定位 |
(3)靶区定义 |
A.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或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①GTV和GTVnd |
②CTV |
③PTV |
④PGTV(采用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
B. 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①GTV和GTVnd |
②CTV |
③PTV |
④PGTV(有肿瘤或淋巴结残存需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
4. 处方剂量 |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
5. 正常组织限量 |
(1)双肺: |
(2)心脏: |
(3)脊髓PRV: |
(4)胃: |
(5)小肠: |
(6)双肾: |
(7)肝: |
6. 同步化疗方案 |
(1)紫杉醇+铂类 |
(2)顺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3)紫杉醇+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4)奥沙利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
7. 放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
(1)营养不良 |
①营养评估与评定 |
②肠内营养支持 |
(2)食管穿孔 |
①临床表现 |
②处理 |
(3)放射性食管炎 |
(4)气道反应 |
(5)食管梗阻 |
8. 放疗后随访 |
(1)术前放疗后随访 |
(2)术后放疗后随访 |
(3)根治性放疗后随访 |
(四)药物治疗 |
1. 食管癌化疗的适应证 |
(1)新辅助化疗 |
(2)术后辅助化疗 |
(3)姑息性化疗 |
2. 化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
(1)评估肿瘤情况 |
(2)评估患者身体条件 |
(3)评估合并疾病情况 |
3. 常用化疗方案 |
(1)顺铂+5-FU |
(2)紫杉醇+顺铂 |
(3)紫杉醇+顺铂 |
(4)表柔比星+顺铂+5-FU(ECF) |
(5)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EOX) |
(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LO) |
(7)多西他赛+顺铂+5-FU(改良的DCF方案) |
(8)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
(9)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
4. 化疗后疗效评估 |
5.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
(1)骨髓抑制 |
(2)胃肠道反应 |
(3)肝、肾功能损害 |
(4)神经系统毒性 |
(5)过敏反应 |
6. 化疗后随访 |
7.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
(1)分子靶向治疗 |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8. 对症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 |
(1)营养支持 |
(2)姑息治疗 |
(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内镜治疗原则 |
1. 食管癌高危人群定义 |
2. 筛查方法 |
(1)检查前准备 |
(2)内镜检查技术 |
(3)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层次 |
(4)活组织病理检查 |
3.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术前评估 |
(1)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
(2)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
4.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 |
(1)治疗原则 |
A. 食管鳞癌适应证 |
(a)绝对适应证: |
(b)相对适应证: |
B. 食管腺癌适应证 |
C. 禁忌证: |
1. 绝对禁忌证: |
2. 相对禁忌证: |
(2)内镜下切除术 |
A. EMR |
B.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 |
C. ESD |
(3)适应证和禁忌证 |
(4)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
(5)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
5. 高危人群和内镜治疗后随访 |
(六)食管癌分期综合治疗模式 |
1. Ⅰ期(T1N0M0): |
2. ⅠB期、Ⅱ期和部分ⅢA期(T1b~3N0M0、T1~2N1M0)。 |
3. Ⅲ期(T3N1M0、T4N0~1M0): |
4. Ⅳ期(任何T,任何 N,M1,N3 或T4b): |
(七)中医中药治疗 |
五、治疗指引图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1.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
2.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000): |
2.1靶病灶的评价 |
2.2非靶病灶的评价 |
3.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
附录G |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分级标准: |
2.急性食管炎诊断RTOG标准 |
附录H |
附录I |
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
1.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
(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
(三)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
附录J |
缩略语(适用本规范) |
(8)隧道法剥离术对治疗食道早期表浅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及样本来源 |
2 手术方法 |
2.1 ESTD手术步骤 |
2.2 cESD手术步骤 |
2.3 术后处理 |
3 病理检查 |
4 评价指标 |
4.1 主要指标 |
4.2 次级指标 |
5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手术操作时间及病灶剥离速度 |
3 术中情况 |
4 病变切除情况 |
5 术中术后并发症 |
讨论 |
1 ESTD用于早期食管癌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2 ESTD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 |
3 ESTD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早期食道癌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主要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
致谢 |
(9)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中的优越性(论文提纲范文)
1 ESD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优越性 |
2 ESD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优越性 |
3 ESD在结直肠早癌治疗中的优越性 |
4 结语 |
(10)窄带成像内镜在早期下咽癌、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设备与材料 |
1.3 内镜精细检查 |
1.4 内镜下NBI分级及碘染分级 |
1.5 病理诊断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NBI 内镜、普通白光内镜、碘液染色检出早期食管癌、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情况 |
2.2 咽部、食管全程 NBI 内镜分级及碘染色分级与病理分级诊断关系 |
2.3 普通白光内镜、NBI 模式下与染色内镜在下咽部和食管中观察可疑病灶边界的清晰度情况比较 |
2.4 碘染的不良反应和接受度与NBI内镜对比 |
3 讨论 |
3.1 食管鳞状细胞癌、下咽鳞状细胞癌的高危致病因素 |
3.2 早期下咽癌、食管癌特点 |
3.3 NBI对早期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 |
3.4 NBI对早期下咽鳞癌的诊断价值 |
3.5 重复癌 |
3.6 内镜下治疗 |
3.7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胃、食管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 [1]下咽伴食管同时性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一例[J]. 谯秋建,柏健鹰,于劲,刘璐,李春花.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5)
- [2]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内镜下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J]. 李贞娟,柴宁莉,李隆松,邹家乐,王向东,唐平,令狐恩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4)
- [3]中国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J].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3)
- [4]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J].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12)
- [5]中国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J]. 柴宁莉,李隆松,邹家乐.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04)
- [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的随访分析[J]. 毛艳会,文黎明,李林艳,杨亚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0(02)
- [7]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04)
- [8]隧道法剥离术对治疗食道早期表浅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郑扬. 苏州大学, 2019(04)
- [9]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中的优越性[J]. 王晓燕,刘伟,王玉欣,刘云云. 医学综述, 2018(03)
- [10]窄带成像内镜在早期下咽癌、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林铭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