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角通风系统主风机联合运行优化方法探索

对角通风系统主风机联合运行优化方法探索

一、对角通风系统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优选法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芝超[1](2021)在《改进灰狼算法在矿井风网风量优化调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井通风系统能够向井下各用风场所提供足够的新鲜风量,稀释和排出井下的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矿井通风能力,实现通风系统按需分风、应急调风,对矿井高效生产和矿工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首先,为了满足用风分支在不同风网状态下的需风量,提出了一种根据分支风量期望值来选择不同调节分支数的智能调风方案,并以通风网络需风分支风量可调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通风网络风量调节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该模型中的风网平衡定律、分支最小需风量、通风机运行工况等约束条件,采用不可微精确罚函数将其转化为目标模型中的惩罚项,从而建立了风网风量优化调节的非线性无约束的数学模型。接着,为了确定最优的风量调节方案,引入了风网灵敏度的概念,研究了风网灵敏度矩阵的性质及其求解方法,并将风网灵敏度矩阵应用于矿井风量调节中,通过风网灵敏度来选择最优的可调分支集和风阻调节范围,同时还将灵敏度矩阵应用于风速监测点优化布置和风量监控数据异常分析上。然后,采用灰狼算法对风量优化调节模型进行求解。针对灰狼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时存在求解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融合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grey wolf optimization,MGWO),其主要是借助佳点集初始化、差分变异、非线性控制参数和分段步长更新这四种策略来改进灰狼算法,整体提高了灰狼算法的求解精度和寻优性能。最后,基于矿井智能通风实验测控平台对风量调节技术展开了研究与验证,构建了实验平台的通风系统网络模型,设计了矿井智能调风与优化控制系统,开发了矿井智能通风的相关功能模块,并将MGWO算法应用于实际系统的风量优化调节中,经过矿井通风实验测控平台验证了智能调风方案的可行性,为矿山智能通风系统的风量优化调节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论文有图45幅,表16个,参考文献101篇。

张书读[2](2020)在《基于空气幕调节的高海拔地区矿井增压通风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储蓄基地。但是高海拔地区恶劣的环境(气压低、含氧量少)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地下生产,其对井下的影响通风系统最为明显。在此背景下,为了保证高海拔地区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井下存在的风量不足,低压缺氧问题进行治理研究十分有必要。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在查阅和学习高海拔地区通风特性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高海拔地区对空气性质、人体生理以及通风设备的影响,并对高原环境下通风困难的致因进行了分析;对高海拔地区适宜通风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受海拔高度影响下的通风风量,通风风阻和通风设备相关参数进行了校核。(2)介绍了传统井下风流调控技术,并在矿用空气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增能、增阻设计构建了高海拔矿井基于空气幕调节的井下局部增压模型,以此缓解高海拔矿井存在的低压缺氧问题。(3)在AHP主观指标权重和熵值法客观权重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海拔矿井通风评价的组合赋权—TOPSIS评价模型,为高海拔矿井通风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支持。(4)针对西部某高海拔矿井井下存在的低压缺氧以及有效风量不足的问题,通过矿用空气幕联合增压模型,以MZG金矿3850m中段局部工作面为背景进行模拟,在局部增压调控基础上设计了3个适用于高海拔矿井的优化方案,利用组合赋权—TOPSIS优选模型对高海拔矿井适宜通风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后的实施方案,实现矿井风流的合理有效流动,确保高海拔矿井安全持续生产。

万三明[3](2015)在《基于模糊多属性-TOPSIS法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通风系统是整个矿山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确保井下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井下的生产布局会发生迁移和变化,这必将导致通风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矿井的生产。因此,为确保通风系统的完善与合理,应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工作。本文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上做一些讨论与研究,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和优化方法,结合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的特点,给出了模糊多属性-TOPSIS法的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评判的数学模型及算法步骤。其次,根据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的要求,从五个方面选择了十五个通风系统优化评价指标。最后,针对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出现的模糊数和模糊语言指标,给出了基于模糊TOPSIS的指标规范化处理方法,并列举了三种模糊权重的计算方法。以某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为例进行分析与应用研究。在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的前提下,结合该矿的实际生产情况,从通风系统优化评价指标中选择部分作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的评判指标,分析与计算得出了各评判指标的初始值,两两比较得出评判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计算处理确定了模糊决策指标值和模糊权重值,分析得出模糊互补两两比较赋权法计算的权重更符合决策者的意图;根据模糊多属性-TOPSIS的算法步骤,分别计算备选方案和正负理想点方案的距离,备选方案与正理想点方案的相对贴近度,最终确定方案二为最优方案。本文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模糊权重值,供通风系统优化工作参考。此外,应用模糊多属性-TOPSIS法选择出了符合该矿生产需求的通风方案,为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选提供了新思路。

彭斌[4](2014)在《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通风是矿山企业生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井下通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随着矿山的不断扩产扩能和开采向深处延伸,矿井通风网络不断的复杂化,随之而来的是矿井通风越来越困难,通风问题不断出现,对井下工人健康和矿山生产产生影响。本论文在查阅和学习大量有关通风系统优化和改造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广西某大型锡矿矿井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测定与评价的方法,分析了该矿因作业中段和分层多、作业点多而分散、多民窿、垮落区和废旧巷道多等原因,导致了矿井内风流紊乱、漏风量大、风量不足、有效风量低、盘区风量分配不均等,严重影响了井下的安全生产。为此,论文针对矿井存在的实际问题,应用风流流动理论、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软件等,开展了如下主要研究工作:分析和总结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的共性,如矿井通风网络测定和调查内容、矿井通风共性问题、通风网络的调节技术;利用平差优化法对矿井通风网络进行调查和测定,掌握井下通风现状,并对风量、需风点风流风质、风机性能参数和自然风机等进行分析,对井下中段作业面需风量进行计算分析,确定矿井总进风和中段风量分配;建立了矿井通风网络数字化、数据库和网络解算模型;拟定多个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对几个方案进行网络解算、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利用突变理论优选方案;对最终确定方案的关键性措施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如矿用空气幕的选择和安设、风窗位置的选择和效果分析。根据最终确定方案施工,最后经过现场验证,该矿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软件和突变理论,可以为矿山优化出合理的通风系统方案;应用矿用空气幕技术能够有效实现风流合理调节,使各中段风量满足设计要求;调节风窗的应用能有效控制中段回风量。本文创新性的应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软件和突变理论解决通风系统方案优化问题,以及应用矿用空气幕解决了中段风流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陶树银[5](2012)在《复杂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采矿工业的快速发展,某些投产多年的大型金属矿床的地下开采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矿井通风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围绕此类矿山进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对于改善矿山生产面貌和维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查阅和学习大量有关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文献资料,研究了诸如矿用空气幕、突变理论以及3D VS软件等一些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并以矿井通风理论与采矿工程为基础,对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现场测定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以安徽某大型铜矿为依托,通过对其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调查、测定,发现对该铜矿进行通风系统优化研究的难点有:地下开采深度将近一千米,自然风压对矿井内的风流影响较大;井下形成的中段、分层、分支巷道和井筒较多,生产作业点多而分散;整个矿井的东西走向较长;通风构筑物较少等,通风条件比较复杂。在此基础上,应用金属矿山十个鉴定指标进行评价与综合分析,找出了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矿通风系统存在主井结冰、井下风量分配不合理、主斜坡道反风及通风构筑物不完善等问题,论文对其矿井通风系统开展了优化研究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拟定了三个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使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与网络优化软件3D VS对井下通风的真实状况进行模拟仿真,以便于立体化分析和适时对矿井内风流实施调控,并使用该软件对原通风系统和所拟定的技术方案进行网络解算与优化,然后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和突变理论优选法对三个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避免了单一使用多因素分析法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最后,两种方法均认为方案一为最佳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一中的实施内容:使用空气幕解决冬季主井结冰问题和主斜坡道反风问题;完善-9“中段和-11“中段的通风网络;更改东部单铁的通风方式等,对整个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完善。经检验,方案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有效地改善了矿井通风状况。研究表明:矿用空气幕的使用帮助解决了复杂通风网络中的风量不合理分配、风流反向等问题,消除了设置构筑物和安装辅扇难的困扰,现场应用效果好,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季现伟[6](2011)在《基于三维条件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详细分析现有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通风设计实际需要和顺应通风管理科学化、计算机化与可视化的新趋势,针对现有矿井通风软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三维条件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研究与开发课题。本文的研究思路打破了传统的通风系统设计和通风网络解算软件设计的思维模式,融入以工作面需风量和风流调控为服务核心的思想,利用反向思维,首先用3DMine软件构建通风系统三维模型并计算各分支巷道风阻值;然后利用二次开发程序对巷道节点和分支自动编号,提取并整理通风网络解算所需基础数据;最后把基础数据导入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程序进行解算,并将解算结果存入数据库,便于打印输出。本文研究开发的目的就是与3DMine软件紧密结合,开发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的、适用于多风机多级机站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和优化软件,为以后通风网络解算完全实现三维可视化打下基础。以Visual Basic 2005作为系统开发工具,按照3DMine软件的数据结构存储形式,用SQL Server 2005建立了后台数据库,结合多风机多级机站通风网络解算算法理论,并对部分算法进行了改进,最终完成了“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MVNSS)"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云锡老厂通风系统改造”实际案例对本系统进行验证,表明MVNSS系统用于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具有满足实用要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李志超[7](2009)在《香花岭矿新风工区通风系统测评与改造研究》文中指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是一个有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相互关联、相互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决策问题。本文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安全方面因素,利用类比法确定了改造方案。针对现有的矿井通风系统只考虑了272中段以上的通风,而目前的作业工作面大部分集中在深部272中段以下,272中段以下的作业面处于基本无风和微风状况。且存在安装的主扇为老产品,使用年份已长,腐蚀和磨损严重,效率低下的情况。为获得通风系统优化所必要的基础性资料,本文对香花岭锡矿的通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测定,绘制了通风系统图,对测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客观分析、测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此基础,针对香花岭锡矿新风工区近期和中、后期的开拓布局,生产任务以及需要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通风系统的特点,分别拟定了多种可行方案。最后,依据类比法进行了方案优化确定了最优通风系统改造方案,得出了可靠的结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特点、矿井通风网络分析与优化、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等方面做了系统综述;2、介绍了香花岭矿新风工区的水文地质、矿床开拓与运输、采矿方法和矿井通风系统;3、开展了现场情况调查和研究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对现有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评价,提出了现有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香花岭矿新风工区通风系统方案的优选,最终实现了系统的优化改造,指导了实际工作,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优选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手段和理论依据。

徐绍梅[8](2009)在《某钨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是一个有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决策问题。在生产的矿井中,矿井通风系统作为重要的生产系统之一,对维护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矿井的通风系统是否优良,对矿井的节能降耗和抗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是反映矿井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矿井投入生产后的生产面貌和经济效益有着长远的影响。论文在综述矿井通风技术的发展、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矿井通风网络分析与优化等基础上,对某钨矿的通风系统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测定和评价,针对该矿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近期和中、后期的开拓布局、生产任务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拟定了三个可行的通风系统方案,并利用已开发的3DVS通风系统优化软件对各可行方案进行了通风网络模拟解算,通过对各方案解算结果分析和比较,确定了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方案。并在该钨矿实施,取得了良好的通风效果。论文从通风网络、风量、通风阻力等方面对该钨矿通风系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实施,不仅指导了矿井通风的实际工作,而且为该钨矿后期延伸通风系统的调整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王桂坤[9](2008)在《多风机联合运转相互干扰的分析》文中认为矿井通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煤矿井型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采用多风井进风、多风机排风的矿井愈来愈多。对于多风机通风矿井,由于各台风机的风机的通风能力不同以及通风网络的动态性,可能出现多台通风机联合运行时的相互干扰问题,导致矿井风流的不稳定,甚至出现局部地点风流逆转,从而影响通风机联合运转的效果,降低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研究风机联合运转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本文采用的理论方法主要是矿井通风中的风量平衡定律、风压平衡定律、阻力定律以及最小二乘法。风机特性曲线的拟合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Origin软件,获得精确的拟合曲线和特性曲线方程。经过总结归纳,对通风机的联合运转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不同型号、同型号风机的串联、风机与自然风压的串联;不同型号、同型号风机的集中并联,对角并联;风机的串、并联混合工作;主辅通风机联合工作等各种方式。同时,对不同的联合运行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特性分析及比较。论文根据通风网络的不同特点,依次对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H”型通风系统、多风机集中并联通风系统以及具有独立进风路线的多风机通风系统进行分析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各种不同联合运转方式下是否发生相互干扰的判别式。同时结合判别式及矿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风机的选型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确定多台通风机联合运转的实际效果。最后,论文以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为例,对两翼对角式通风矿井的通风机联合运转进行了判别,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通风系统状况,提出了通风系统改造的最优方案和通风机是否存在相互干扰的结论,为该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认为在六水平正常生产时期,在-1100m水平新建进风立井,-500m水平新建回风立井,同时将管子井改为进风井的方案最佳。

张建国,王江虹[10](2000)在《对角通风系统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优选法探索》文中指出针对马兰矿南翼采区管网结构的变化,优选了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实现了主扇安全经济运行,对实际的通风管理工作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对角通风系统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优选法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角通风系统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优选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改进灰狼算法在矿井风网风量优化调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通风网络风量调节的理论基础及其建模
    2.1 矿井通风网络的基本概念及数学表达
    2.2 风量调节的理论基础
    2.3 风量调节实现方式
    2.4 风量调节中的约束条件
    2.5 风量调节优化建模
    2.6 本章小结
3 风网灵敏度矩阵的求解及其应用
    3.1 风网灵敏度的概念及其矩阵的求解
    3.2 风量调节分析
    3.3 基于灵敏度的风速传感器优化选址
    3.4 基于灵敏度的风量异常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通风网络风量优化调节的MGWO算法
    4.1 标准灰狼算法
    4.2 灰狼优化算法的改进策略
    4.3 MGWO算法步骤及伪代码
    4.4 算法性能测试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MGWO算法在矿井风量优化调节中的应用
    5.1 矿山智能通风实验平台的构建
    5.2 智能调风与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5.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5.4 MGWO算法在风量调节中的应用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空气幕调节的高海拔地区矿井增压通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井通风调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井下通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高海拔矿井通风调控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高海拔矿井通风特性分析及参数校核
    2.1 海拔高度对井下通风的影响
        2.1.1 海拔对空气性质的影响
        2.1.2 海拔对矿工生理的影响
        2.1.3 海拔对生产的影响
    2.2 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困难致因分析
        2.2.1 通风网络动态改变及通风构筑物设置不合理
        2.2.2 高海拔矿井通风动力不足
        2.2.3 高海拔矿井管控意识缺乏
    2.3 高海拔适宜通风方式分析及通风参数的校核
        2.3.1 高海拔适宜通风方式分析
        2.3.2 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风量校核
        2.3.3 高海拔矿井通风风阻校核
        2.3.4 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机校核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空气幕调节的高海拔矿井局部增压模型构建
    3.1 空气幕联合局部增压仿真平台
    3.2 传统矿井风流调控技术分析
    3.3 矿用空气幕调控风流理论
        3.3.1 矿用空气幕的基本构成
        3.3.2 矿用空气幕的取风方式
    3.4 矿用空气幕选型步骤及参数确定
    3.5 井下人工增压方案设计
        3.5.1 增能设计
        3.5.2 增阻设计
    3.6 多功能矿用空气幕联合局部增压模型构建
    3.7 本章小结
4 高海拔矿井通风调控方案设计及优选
    4.1 高海拔矿井通风方案拟定原则
    4.2 高海拔矿井通风优选指标的确定
        4.2.1 通风优选指标体系建立
        4.2.2 指标选取合理性分析
    4.3 基于ventsim解算的通风评价指标数值确定
    4.4 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价指标权重值确定
        4.4.1 AHP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4.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4.4.3 组合赋权
    4.5 组合赋权__TOPSIS通风方案优选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MZG金矿增压通风实例研究
    5.1 MZG金矿概况及生产现状
    5.2 MZG金矿通风现状测评分析及通风参数测算
        5.2.1 通风现状介绍
        5.2.2 MZG金矿通风测定及问题分析
        5.2.3 MZG金矿井下通风参数核算
    5.3 空气幕调节的MZG金矿局部增压仿真
        5.3.1 增压调控优化及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5.3.2 调控效果分析
    5.4 MZG金矿通风解算及改造方案优选
        5.4.1 通风方案的拟定
        5.4.2 解算结果分析及方案优选
    5.5 调控效果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成果
附录2 通风定性指标评分表数据
附录3 通阻力计算汇总表
致谢

(3)基于模糊多属性-TOPSIS法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通风系统优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1.2.2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3 模糊多属性决策研究现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
    2.1 矿井通风阻力优化
    2.2 矿井通风系统风量调控优化
    2.3 主扇工况点优化
    2.4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优化
    2.5 模糊多属性决策法
        2.5.1 模糊多属性决策的基本原理
        2.5.2 模糊多属性与经典多属性的联系与区别
        2.5.3 模糊多属性决策的基本数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价指标建立
    3.1 指标选择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建立
        3.2.1 通风动力
        3.2.2 通风网络
        3.2.3 通风系统抗灾能力
        3.2.4 通风系统管理难度
        3.2.5 通风系统经济投入
    3.3 指标值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评价指标处理及模糊权重确定方法
    4.1 确定数规范化的常规处理方法
        4.1.1 线性变换法
        4.1.2 极差变换法
    4.2 模糊数和模糊语言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4.2.1 模糊数的概念
        4.2.2 模糊数的规范化
        4.2.3 模糊语言的概念及规范化
    4.3 模糊权重的确定方法
        4.3.1 模糊特征向量法
        4.3.2 模糊判别矩阵法
        4.3.3 模糊互补两两比较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糊多属性-TOPSIS法在通风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5.1 矿山概况
    5.2 通风系统优化的必要性
    5.3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
        5.3.1 进、回风巷的布置
        5.3.2 方案的拟定
        5.3.3 通风系统方案分析
    5.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的优选
        5.4.1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5.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3 基于模糊多属性—TOPSIS法的通风系统方案优选
    5.5 方案实施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相关参数及通风系统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1.2.2 国内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
    2.1 矿井风流调节技术
        2.1.1 传统风流调节技术
        2.1.2 矿用空气幕的研制与运用
    2.2 矿井通风网络测量平差
        2.2.1 通风网络测量路线优化
        2.2.2 分支风量测定值的平差
        2.2.3 分支风阻值的调整
    2.3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软件
    2.4 突变理论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基础研究
    3.1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基础数据
        3.1.1 矿井通风系统调查内容
        3.1.2 基础数据的测试
        3.1.3 矿井通风网络共性问题分析
    3.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基础数据分析
        3.2.1 矿井通风网络风量分析
        3.2.2 需风点风流风质分析
        3.2.3 风机性能参数分析
        3.2.4 矿井自然风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应用研究
    4.1 工程实例及分析
        4.1.1 矿区基本情况
        4.1.2 矿井通风网络调查测定结果
        4.1.3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
        4.1.4 矿井通风系统综合分析
    4.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依据与步骤
        4.2.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依据
        4.2.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步骤
    4.3 矿井通风系统需风量计算
        4.3.1 矿井作业点需风量计算
        4.3.2 各中段风量分配
    4.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模型
        4.4.1 矿井通风网络三维处理
        4.4.2 矿井通风网络数字化处理
        4.4.3 通风网络解算模型
    4.5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与模拟
        4.5.1 网络解算原始数据库建立
        4.5.2 原始数据库可靠性验证
    4.6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应用研究
        4.6.1 优化方案拟定原则
        4.6.2 拟定优化方案
    4.7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优选
        4.7.1 通风网络模拟计算结果比较
        4.7.2 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4.7.3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选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井风流有效流动调节技术及效果分析
    5.1 矿用空气幕调节风流技术
        5.1.1 增阻型空气幕
        5.1.2 引射风流型空气幕
    5.2 风窗调节风流技术
        5.2.1 风窗设置的技术分析
        5.2.2 调控风窗设计
        5.2.3 风窗设置的通风系统效果分析
    5.3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 应用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网络解算前处理数据
    附录 B 技术方案二网络解算结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复杂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
    2.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2.2 空气幕控制矿内风流技术
    2.3 突变理论
    2.4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软件
        2.4.1 三维仿真技术开发
        2.4.2 风网解算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调查、测定与评价研究
    3.1 矿井通风系统调查
    3.2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
        3.2.1 测定的主要内容
        3.2.2 测定仪器
        3.2.3 测点布置
        3.2.4 测定方法
    3.3 某矿通风系统测定结果
    3.4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
    3.5 综合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研究
    4.1 矿区基本概况
        4.1.1 矿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1.2 矿山地质
        4.1.3 矿床开拓及采矿方法
        4.1.4 矿井通风现状
    4.2 矿井需风量
        4.2.1 矿井总需风量计算
        4.2.2 矿井总需风量校核
        4.2.3 矿井总需风量的确定
        4.2.4 矿井风量分配
    4.3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4.3.1 改造方案的拟定原则
        4.3.2 拟定改造方案
    4.4 矿井通风系统网络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研究
    5.1 多因素分析法
        5.1.1 网络解算结果比较
        5.1.2 技术性比较
        5.1.3 经济性比较
    5.2 突变理论优选法
        5.2.1 突变理论的原理
        5.2.2 方案优化指标的选择
        5.2.3 方案优化指标计算
        5.2.4 量化递归运算
    5.3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确定
    5.4 方案的实施与效果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结果
    附录B 技术方案图
    附录C 网络解算前的数据处理
    附录D 技术方案—网络解算结果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三维条件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发展历史、现状及方向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基本理论
    2.1 风网解算基本术语
    2.2 矿井通风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定律
    2.3 通风网络分类
    2.4 图论基本知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VNSS系统研究开发方案
    3.1 系统研究开发的必要性
    3.2 系统研究开发的思路
    3.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3.4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6 系统菜单设计
    3.7 系统主界面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VNSS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登录与管理模块
    4.2 基础数据输入模块
    4.3 网络解算模块
    4.4 结果分析模块
    4.5 帮助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VNSS系统在云锡老厂应用实例
    5.1 云锡老厂通风系统三维模型构建
    5.2 分支巷道和节点自动编号
    5.3 利用3DMine计算各分支巷道风阻
    5.4 网络解算基础数据准备
    5.5 通风网络解算
    5.6 实例应用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7)香花岭矿新风工区通风系统测评与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矿井通风系统概述
    1.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的意义
    1.3 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1.4.1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拟定的一般原则
        1.4.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4.3 矿井通风系统良好的标志
    1.5 选题的意义
    1.6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及基技术线路
        1.6.1 主要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方法
    2.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优化的特点
    2.2 矿井通风统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2.2.1 矿井通风系统的内部优化
        2.2.1.1 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研究
        2.2.1.2 矿井通风系统风量调节研究
        2.2.1.3 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工况优化研究
        2.2.1.4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研究
        2.2.2 矿井通风系统的外部优化
    2.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
第3章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
    3.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3.1.1 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的准备和收集
        3.1.2 通风系统调查
        3.1.3 测风点布置
        3.1.4 仪器仪表、测定工具与记录表格的准备
    3.2 大气压力与温度的测定
    3.3 风量测定与计算
        3.3.1 断面面积的测量与计算
        3.3.2 风速测定与计算
        3.3.3 风量的计算
    3.4 井下空气质量的测定
    3.5 主扇装置性能测定与计算
    3.6 自然风压的测定
    3.7 矿井通风系统测评
    3.8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测定指标
        3.8.1 风速(风最)合格率
        3.8.2 风质合格率
        3.8.3 有效风量率
        3.8.4 主扇装置效率
        3.8.5 风量供需比
        3.8.6 综合指标
    3.9 小结
第4章 香花岭矿新风工区通风系统概述
    4.1 矿区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区域自然条件
    4.2 矿区地质概况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岩浆岩
    4.3 矿床地质特征
        4.3.1 矿体特征
        4.3.2 矿石特征
        4.3.3 围岩蚀变
    4.4 矿山开采概况
    4.5 矿井主要系统简述
    4.6 矿井通风管理现状
        4.6.1 矿井通风系统的演变
        4.6.2 西翼主扇通风系统现状
        4.6.3 东翼主扇通风系统现状
    4.7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第5章 新风工区井下通风系统的测定
    5.1 通风系统测定测点布置
    5.2 通风系统风量(风速)的测评
    5.3 井下空气质量的测定与分析
        5.3.1 矿井入风风源风质测定
        5.3.2 入风风源粉尘浓度的评价分析
        5.3.3 井下生产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5.3.4 生产性粉尘浓度合格率η质/%评价与分析
        5.3.5 井下氧含量及有害气体测定
        5.3.6 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评价与分析
    5.4 主扇装置性能测定与分析
        5.4.1 西部484中段主扇装置性能测定资料的计算和整理
        5.4.2 东部325中段主扇装置性能测定资料的计算和整理
        5.4.3 主扇装置效率η评价与分析
    5.5 矿井有效风量的测定与分析
        5.5.1 矿井有效风量的测定与计算
        5.5.2 矿井有效风量率η有评价与分析
    5.6 井下用风作业地点风量(风速)的测定与分析
    5.7 风量供需指数β'/%
    5.8 综合指标C
    5.9 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
    5.10 完善通风系统的对策和措施
        5.10.1 技术措施及建议
        5.10.2 管理措施及建议
第6章 香花岭新风工区通风系统改造
    6.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依据
    6.2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优化选择
        6.2.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优化选择
        6.2.2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选择
    6.3 矿山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6.3.1 通风系统改造所需风量计算
        6.3.1.1 采掘作业面需风量
        6.3.1.2 风量的分配
        6.3.1.3 矿井通风总风量
        6.3.2 风机型号、风机安装位置及作用
        6.3.3 主要通风工程
        6.3.4 矿井通风系统
        6.3.5 最大阻力计算
        6.3.6 风机选型配置
        6.3.7 风机节能控制
第7章 全文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图
附 发表文章

(8)某钨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矿井通风技术研究进展
        1.3.1 国内矿井通风技术研究进展
        1.3.2 国外矿井通风技术研究进展
    1.4 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方法
        1.4.1 通风系统评价原则
        1.4.2 评价指标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2.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概述
        2.1.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内容
        2.1.2 矿井通风设计的特点
    2.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研究现状
        2.2.1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的基本类型
        2.2.2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
    2.3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的数学模型及方法
    2.4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的前处理方法
第三章 某钨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3.1 钨矿山地下开采现状简述
    3.2 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3.2.1 矿井需风量的计算依据
        3.2.2 矿井需风量计算
        3.2.3 矿井总需风量的计算
        3.2.4 全矿总需风量校核
        3.2.5 矿井总需风量确定
    3.3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拟定
        3.3.1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拟定原则
        3.3.2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方案
    3.4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比较
        3.4.1 方案特点分析
        3.4.2 单翼、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方案分析
        3.4.3 通风方式比较
        3.4.4 通风系统比较
        3.4.5 分风路径比较
        3.4.6 装机功率比较
    3.5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
        3.5.1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
        3.5.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网络分析软件简介
        3.5.3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结果与分析
        3.5.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工程概算
    3.6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的确定
    3.7 风机选型计算
    3.8 矿井通风费用概算
        3.8.1 矿井通风动力费
        3.8.2 矿井通风其他费用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多风机联合运转相互干扰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多风机联合运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2 相关的基本理论
    2.1 通风系统的基本定律和网络特性
    2.2 风机联合运转常用的研究方法
    2.3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2.4 ORIGIN简介
3 风机联合运转的分类及特性分析
    3.1 风机的串联工作
    3.2 风机的并联工作
    3.3 风机的串联工作与并联工作的比较
    3.4 风机的串、并联混合工作
    3.5 主要通风机与辅助通风机联合工作
4 多风机联合运转时相互干扰的分析及风机选型
    4.1 风机联合运转时相互干扰的影响因素
    4.2 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通风机联合运转的分析及相互干扰的判别
    4.3 “H”型通风系统通风机相互干扰的判别
    4.4 多台通风机集中并联的分析及相互干扰的判别
    4.5 有独立进风路线的多风机系统通风机相互干扰的判别
    4.6 多风机联合运转时相互干扰的预防
    4.7 多风机联合运转时风机的选型
5 华丰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实例
    5.1 矿井概况
    5.2 六水平延深期间风机联合运转的分析
    5.3 六水平正常生产时期风机联合运转的分析
    5.4 -1350m水平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对角通风系统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优选法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进灰狼算法在矿井风网风量优化调节中的应用研究[D]. 张芝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空气幕调节的高海拔地区矿井增压通风研究[D]. 张书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模糊多属性-TOPSIS法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 万三明. 江西理工大学, 2015(02)
  • [4]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 彭斌. 江西理工大学, 2014(07)
  • [5]复杂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 陶树银.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7)
  • [6]基于三维条件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研究[D]. 季现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 [7]香花岭矿新风工区通风系统测评与改造研究[D]. 李志超. 中南大学, 2009(S1)
  • [8]某钨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徐绍梅. 江西理工大学, 2009(S2)
  • [9]多风机联合运转相互干扰的分析[D]. 王桂坤. 山东科技大学, 2008(03)
  • [10]对角通风系统主扇联合运转工况点优选法探索[J]. 张建国,王江虹. 西山科技, 2000(S1)

标签:;  ;  ;  

对角通风系统主风机联合运行优化方法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