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

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

一、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马鸣檀[1](2020)在《稀土La对Al-25wt.%Mg2Si复合材料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Al-Mg2Si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然而,在Al-Mg2Si复合材料中,采用传统的熔炼工艺制备出来的初生Mg2Si相晶粒粗大,形态结构较为复杂且棱角分明,严重撕裂了铝合金基体,使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稀土微合金化是改性初生Mg2Si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改善Al-Mg2S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材料的宏观性能变化的原因,可以为实验提供必要的依据,减少对不必要实验的探索。因此,本文采用实验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稀土La对Al-25wt.%Mg2Si复合材料的影响。采用原位内生工艺制备Al-25wt.%Mg2Si复合材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La和热处理的方法来改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以达到提高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目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稀土元素La改善了Al-25wt.%Mg2Si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发现,添加稀土La使初生Mg2Si相的形貌规则,分布均匀,晶粒尺寸变小,当其添加量为1.0wt.%时组织细化效果最佳,力学性能也达到最优。通过改变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时间,改善了初生Mg2Si相和共晶组织的形貌以及分布,确定了复合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对于Al-25wt.%Mg2Si-1.0wt.%La复合材料的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545?C固溶12h,175?C时效7h。此时Al-Mg2Si复合材料的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都达到了最佳。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Mg2Si及其掺杂固溶体的晶体结构,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La原子和Al原子的掺杂使得Mg2Si体系内部共价键成键强度降低,共价键数量减少,提高了Mg2Si的塑性,减小了由于金属间化合物Mg2Si的室温脆性给Al-Mg2Si复合材料的塑性造成的影响。通过第一性原理对二元相Al4La的晶体结构、态密度、弹性常数的计算得出Al4La可以在体系中形成且稳定存在,表现为塑性特征,Al4La的存在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塑性。

潘德清[2](2020)在《Cu-15Ni-8Sn合金圆锭的连续铸造成形研究》文中指出Cu-15Ni-8Sn合金作为一种调幅分解强化型铜基弹性材料,凭借其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高抗应力松弛性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然而该类合金中Sn元素在铸造过程中易发生偏析,影响加工性能的同时,也会影响合金的综合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Cu-15Ni-8Sn合金的连续铸造成形研究,主要包括Cu-15Ni-8Sn合金水平连续铸造的结晶器结构优化研究、Cu-15Ni-8Sn合金立式连续铸造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两个部分。采用光谱仪、金相显微镜等分析了不同结晶器结构和不同工艺参数对Cu-15Ni-8Sn合金组织和成分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尺寸(37)65 mm的Cu-15Ni-8Sn合金圆形铸锭,水平连续铸造的制备参数为:浇注温度1270°C,拉坯速度169 mm/min,冷却水量都为350 L/h。在上述工艺参数下优化了结晶器结构,当结晶器的底部开设开槽角度180°,开槽长度144 mm,开槽厚度5 mm的圆弧槽时,铸锭凝固的固液界面上部和下部的相对水平距离缩短为0.6mm,为底部未开槽铸锭的7%,轴向夹角θ趋于90°,铸锭上下温度场的均匀性明显提高,组织和成分均匀性显着改善。(2)针对尺寸(37)160 mm的Cu-15Ni-8Sn合金圆形铸锭,立式连续铸造的最佳制备参数为:浇注温度1235°C,拉坯速度60 mm/min,冷却水量都为600 L/h。在上述工艺参数下,低液面高度浇注时,Sn元素相对偏析度仅为3.70%,宏观偏析显着改善。(3)立式连续铸造合金的宏观组织由表层激冷区、中间柱状晶区、心部等轴晶区组成;合金微观组织为发达的树枝晶,包含基体组织和偏析组织。基体组织方面,二次枝晶间距由铸锭表层至心部逐渐增大,基体组织的周长由铸锭表层至心部逐渐减小,基体组织的分形维数由铸锭表层至心部呈增大趋势;二次枝晶间距的降低或者基体组织周长的增大或者基体组织分形维数的增大,有助于提高Sn元素成分分布的均匀性,改善宏观偏析。偏析组织方面,主要以Ⅰ级偏析点和Ⅱ级偏析点为主,且偏析程度主要受大偏析点(Ⅰ级偏析点)体积影响,同时偏析组织分形维数由铸锭表层至心部呈减小趋势。

王恒[3](2019)在《ZK61-Y镁合金轮毂液态模锻-等温锻成形及组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镁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十大元素之一,镁合金的密度约为1.738g/cm3,仅为铝合金的2/3,钢铁的1/4,比强度和比刚度优于铝合金和钢,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本论文以一种特种车轮轮毂为应用背景,设计了液态模锻制坯模具,研究不同含量的Y元素对液态模锻坯料微观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含量Y元素后基体内的第二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当添加1%的Y元素时,液锻坯的室温力学性能最好,延伸率为16.0%,屈服强度为104MPa,抗拉强度为232MPa,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随着Y元素含量的增加,第二相的生成顺序为I相→W相→Z相,液态模锻后生成的I相和Z相有细化晶粒的效果,W相则没有细化晶粒的效果。通过Deform-3D软件对等温锻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变形温度、加载速度对制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锻造温度的增加,坯料变形所需压力降低,坯料内部温度明显升高;当变形速率增加时,坯料变形所需外力增加,坯料内部温度呈显着升高趋势。完成了不同温度的等温锻成形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对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第二相的影响,探究了液锻坯等温锻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380℃时性能最好,延伸率为18.5%,屈服强度150MPa,抗拉强度315MPa。经过等温锻后能提高制件的性能的原因是:动态再结晶、第二相强化和加工硬化。最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380℃,加载速度10mm/s。经过固溶处理之后,合金组织发生了再结晶,不同温度再结晶结束之后,再结晶晶粒平均尺寸在7μm8μm之间。室温力学性能整体趋势是:强度下降,塑性提升。520℃固溶处理1h,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282MPa,屈服强度为125MPa,延伸率为25.5%。第二相的转变过程为:I相→W相→Mg2Y+MgZn2;在断口表面可以观察到第二相,随着固溶时间和固溶温度的增加,第二相由原来沿晶界分布的块状逐渐变成颗粒状,并逐渐球化,与此同时在晶界处可观察到的第二相逐渐减少。

邓腾[4](2019)在《A356铸造铝合金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代社会,轻量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铝合金作为轻量化首选材料之一,采用传统的铸造和锻造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使用液态模锻(挤压铸造)成形工艺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本文基于液态模锻成形工艺,以A356铸造铝合金为原材料成形简易轮毂件,对液态模锻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成形实验,并对实验所得制件进行多种分析,最后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制件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希望能为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的研究和工业化提供一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使用ProCAST软件模拟了轮毂件的凝固过程,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凝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轮毂件的凝固是从表面开始,拐角区域的中心处为最后凝固区域,适合成形实验的工艺参数范围是:浇注温度680-720℃,模具温度200-300℃,比压200MPa以上。本文针对成形实验所得到的制件,研究不同成形方式、工艺条件等对制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影响不同成形方式制件的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凝固时施加的比压,比压的增加提高了合金熔点,增加了凝固时的过冷度,提高了形核率,所以液锻件的晶粒更细小致密,性能更好。对制件进行EDS能谱分析发现,晶粒内主要为α(Al)相,晶界处主要为共晶硅,Si、Fe、Mn元在晶界处发生不同程度的富集。制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700-720℃、模具温度为250℃、保压15-30s。该工艺条件下制件组织多为细小的等轴晶,力学性能较好且比较稳定,热处理前制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在208.775MPa、102.907MPa和8.581%左右。T6热处理后,制件共晶硅组织变成了粒状,制件的强度得到很大提升,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平均提高36.4%和125.5%,延伸率降低了24.65%。热处理前,力学性能较好的液锻件以韧性断裂形式为主,而热处理后,制件延伸率下降,断裂形式为准解理断裂。本研究发现制件的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有紧密关系,当共晶硅形貌无明显变化时,细小的晶粒会改善硅相的分布和晶界大小,提高了制件的力学性能。共晶硅的形貌对制件的力学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粗大形貌的共晶硅严重降低了制件的力学性能。经变质处理后,制件的组织细化效果显着,共晶硅变质为纤维状,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其延伸率提高为变质前的1.2倍,为10.33%,而细化剂对制件组织和性能的提升效果没有变质剂明显。

潘和勇[5](2019)在《高性能热锻态铜锡合金制备及其强力旋压成形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QSn7-0.2锡青铜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性能,寻求锡青铜合金合理的热加工工艺,制备优良综合性能的热锻态合金材料,本文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机对QSn7-0.2锡青铜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锡青铜的高温力学性能,微观组织演变及变形软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Arrhenius型唯象本构方程,用以表征锡青铜热变形时的温度、应变速率、变形量及流变应力的关系。依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锡青铜的热加工图,分析了合金的热变形特性。基于热加工图,确定锡青铜合金热加工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热挤压制备了热锻态的锡青铜合金。为进一步提高合金材料的强度及硬度,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对热锻态锡青铜进行强力旋压成形,研究不同旋压工艺参数及旋后热处理温度对于成形件硬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关联硬度响应与工艺参数的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锡青铜合金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先较快增长后趋于稳定,流变曲线总体呈稳态流变的特征。在其他实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实验条件下的热变形激活能Q值为180.9 kJ/mol。建立的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本构方程经验算,误差与实测值相比基本保持在10%以内,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流变应力与变形参数之间的关系。(2)在建立的热加工图中,峰值功率耗散效率主要集中于应变速率在0.010.032 s-1范围内。峰值功率耗散效率的分布区域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向右移。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峰值功率耗散效率逐渐降低,并且变化范围不断缩小。随着应变量的增大,流变失稳区域呈现向应变速率增大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结合实际生产时的应变量,可选择锡青铜合金热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变形温度为680730℃,变形速率为0.010.032 s-1。(3)选取热变形温度为720℃,变形速率为0.032 s-1,对锡青铜合金热挤压成形,发现原始粗大的晶粒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生成了均匀细小的等轴晶,且分布有大量孪晶。合金的强度、硬度、伸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4)材料硬度随减薄率和进给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减薄率(A)和进给比(C)对于材料硬度的影响高度显着,热处理温度(B)、AC耦合与BC耦合的影响显着。以材料布氏硬度为响应,以减薄率、热处理温度、进给比为自变量建立的三元二次预测模型经验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减薄率为34%,进给比为0.5 mm/r,热处理温度为300℃。

王霁[6](2018)在《半自磨机用低合金钢耐磨衬板的研究》文中提出半自磨机是一种经济又环保的磨矿设备。半自磨机对矿石的研磨主要依靠矿石本身,因此钢球消耗较低,对其后续流程影响较小,所以越来越多的矿山采用此类设备。然而,目前半自磨机耐磨衬板存在服役寿命短及易破碎断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半自磨机的工作效率及运行成本。本研究根据半自磨机耐磨衬板使用要求,采用磨损、硬度、冲击、金相组织、冲击断口分析,筛选适宜的候补合金。通过添加微合金及稀土元素对候补合金进行改进,并借用Thermo-Calc分析了设计合金的热力学稳定性。试机服役综合评价各合金的成分、工艺,以期研发出可供实用的半自磨机耐磨衬板材料。结果表明:以 0.38%-0.42%C、0.80%-1.20%Si、0.80%-1.2%Mn、1.80%-2.20%Cr、0.20%-0.40%Mo、0.20%-0.60%Cu、0.20%-0.25%V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低合金耐磨钢,经860℃±10℃退火后调质(910℃±10℃淬火;510℃±10℃回火)的综合机械性能最佳。Cu含量在0.25%-0.35%时,其耐腐蚀磨损性能最佳。显微组织分析发现,该工艺获得的回火马氏体+下贝氏体是衬板具有优良综合机械性能的原因。本研究开发的新型半自磨机耐磨衬板,其综合性能均优于现有进口材料的耐磨衬板,使用寿命较现有进口材料的耐磨衬板提高15.9%,成本每吨降低约700元。大幅提高了现有半自磨机耐磨衬板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张娟[7](2018)在《ZCuAl8Mn13Fe3Ni2电磁干涉凝固条件下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海洋工业的发展,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锰铝青铜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在大气、淡水、海水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和较高的耐腐蚀疲劳强度,因而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设备的螺旋桨、高压阀体、泵体及耐压、耐磨零件。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传统的铸造方法所生产的铸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铸件产品的气密性、耐蚀性和抗应力腐蚀疲劳能力不到标准试样的三分之一,从而严重影响了服役于海洋环境下武器装备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和综合使用寿命。为了研究提高铸件质量的工艺方案,本试验采用高频感应炉对高锰铝青铜进行熔炼,并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搅拌,将传统的合金熔炼、铸造工艺与电磁搅拌工艺相结合,探索研究了一个全新的铸造工艺体系,即在传统的合金熔炼工艺的基础上,在合金熔液凝固过程中加载电磁搅拌,以达到改善铸件的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1)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搅拌能得到较为细小圆整的初生α相组织,且高锰铝青铜的晶粒尺寸与电磁搅拌的电流强度成反比;(2)当电磁搅拌频率f固定为5Hz,电磁搅拌方向为单向,电流强度为300A时,高锰铝青铜半固态浆料组织的总体质量最好,平均等效直径为50um,且圆整的等轴晶率达到70%;(3)在电磁搅拌频率为5Hz、电流为300A时,对合金液施加双向搅拌,其搅拌后的组织近乎于糊状,晶粒更为细小圆整,平均等效直径约为相同条件下单向搅拌的三分之一,圆整的等轴晶率几乎达到90%。采用全浸泡试验和晶间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同电磁搅拌条件下高锰铝青铜试样的耐蚀性能,并与传统熔铸工艺下的试样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施加电磁搅拌的高锰铝青铜试样较未经电磁搅拌的试样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双向搅拌试样的耐蚀速率显着优于单向搅拌的试样。通过对高锰铝青铜电磁搅拌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发现:单向电磁搅拌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高于未经电磁搅拌的试样,其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2.6%和27%。但双向搅拌的试样均断裂在测量标距外,且断口面呈现较多的非金属夹杂,说明双向搅拌不利于合金液凝固过程中的杂质上浮。

张雅[8](2018)在《Sc、Zr复合微合金化和等温压缩变形后Al-Si-Mg-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Al-Si合金由于其良好的铸造性能在生产中一直被广泛使用,一般的Al-Si系合金变形能力较弱,而形变强化是铝合金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研制出新型可变形的Al-Si合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Sc、Zr复合微合金化、并对其进行等温压缩处理和固溶处理,控制铝合金组织中亚结构及时效析出相,对提高合金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采用了传统的铸锭冶金方法制备了Sc、Zr复合添加的Al-3.0Si-0.45Mg-0.45Cu合金。采用了金相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等手段,对Sc、Zr复合微合金化和等温压缩变形后Al-Si-Mg-Cu合金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Sc、Zr的复合添加可以显着改善铸态组织并且提升其力学性能,Zr含量为0.20%,当Sc含量增加至0.60%时,晶粒内部出现大量的韧窝,组织呈等轴状且性能最佳,其硬度、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80.9HBS、260.5MPa和9.6%。选取合金成分为Al-3.0Si-0.45Mg-0.45Cu-0.2Zr-0.4Sc,对其进行等温压缩处理,温度最大为350℃,应变速率最小为0.4?10-3S-3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同一形变温度下,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合金中的无畸变的再结晶晶粒得数目变多且有所长大,促进合金发生动态回复与再结晶。同一应变速率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提升合金内亚结构的运动能力,促进合金动态回复与再结晶。温度为250℃,应变速率为0.4?10-1S-1时,拉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325.1 Mpa,这是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原子活动能力,进而影响位错等亚结构的迁移能力的结果。在压缩热变形前对实验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也有利于合金拉伸强度的提升,固溶处理后,在等温压缩过程中时效析出的第二相粒子Al3(Sc,Zr)相和Mg2Si限制亚结构的运动,特别是细小弥散的Al3(Sc,Zr)相强烈的钉扎位错,起到沉淀强化和抑制再结晶的作用。在T=250℃,=0.4?10-2 S-1时出现了强度的最大值344.6Mpa,超过了未经固溶处理的热变形合金的拉伸强度。

毛忠发[9](2018)在《铜锡合金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铜锡合金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合金,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耐磨和抗腐蚀性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子、机械、航空航天、国防、航海等工业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铜锡合金产品性能已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要求。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因其市场响应速度快、设计自由度开放、材料利用率高、成形效率高、能成形高度复杂形状且综合性能优异的零件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开发出高端铜锡合金产品提供了可能。因此,本论文开展了铜锡合金SLM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结合拉丁方及响应曲面设计试验方法对SLM成形铜锡合金致密度及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与分析,同时对SLM成形铜锡合金材料的物相成分、微观组织演变、力学性能、摩擦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展开了详细分析与讨论,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对比研究了不同锡含量铜锡合金Cu-4Sn和Cu-15Sn的SLM成形性能。发现锡含量对铜锡合金SLM成形致密度影响较大。锡含量越高,铜锡合金材料的激光吸收率越高、热导率越低。在同样的工艺优化条件下,Cu-4Sn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190 W,扫描速度为150 mm/s,扫描间距为100μm时得到最优致密度93.68%;Cu-15Sn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187 W,扫描速度为185 mm/s,扫描间距为170μm时得到最优致密度达99.8%。同时发现,对于具有高导热率的铜锡合金,激光功率对其致密度影响高度显着。(2)针对Cu-15Sn在SLM成形过程中表面质量普遍较差且表面质量不一致等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样件顶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于顶面,为获得较优的SLM成形表面质量,提出优先调整激光功率可以获得一个较大的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工艺窗口,然后选择合适的扫描间距以保证相邻单道间的粉末充分熔化,最后根据成形效率及性能需求优化扫描速度;对于上下表面,成形角度形成的阶梯效应对表面质量影响最为显着。研究发现,通过提高激光功率以提高熔池流动性可以有效缓解阶梯效应对上表面成形质量带来的影响;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可以改善下表面粘粉和球化现象对成形质量带来的影响。(3)基于X射线及电子衍射技术,本文对SLM成形的Cu-15Sn物相成分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同时对微观组织及其在SLM成形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晶体缺陷进行分析与讨论。发现SLM能显着细化Cu-15Sn微观组织,并能降低其宏观偏析程度;在垂直生长方向上Cu-15Sn形成了特有的外延生长柱状晶,而在顶面则形成了树枝晶和胞状晶;由于快速凝固对包晶转变的抑制作用,形成了以δ硬脆相包裹α相的壳体结构;同时在Cu-15Sn中发现了大量的位错塞积、孪晶等晶体缺陷,证明了在SLM成形Cu-15Sn过程中较大热应力的产生。(4)研究了SLM成形Cu-15Sn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织构,并对其拉伸性能、硬度以及摩擦性能进行了测量与分析。试验发现SLM成形的Cu-15Sn的抗拉强度约为661 MPa,屈服强度约为436 MPa,相比传统拉拔样件QSn15-1-1的强度提升了约50%,而延伸率水平则相当;维氏硬度达212 HV,相比传统样件的硬度(约150 HV)也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发现SLM成形的Cu-15Sn摩擦性能良好,其摩擦系数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5)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SLM成形Cu-15Sn样件的相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摩擦性能的影响。发现退火热处理后的SLM成形Cu-15Sn样件的组织更均匀化,但晶粒明显粗化;其强化机制从细晶强化转变为固溶强化,抗拉强度降低为约545 MPa、屈服强度降低为约328 MPa,仍然优于传统拉拔样件机械性能(抗拉强度约为444 MPa,屈服强度为256 MPa);塑性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延伸率从约7%提升到20%以上;硬度有所下降,仅为160-173 HV,摩擦性能受到一定影响。综上所述,退火热处理能提高SLM成形Cu-15Sn铜锡合金的综合性能。

申楠[10](2018)在《Cu-Cr-Co-RE合金固溶时效后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疲劳等性能,广泛用来制造集成电路引线框架、连铸结晶器铜套、高速铁路接触线等,但随着电子、航空、冶金等领域应用环境越来越严苛,对铜合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优化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工艺,研发性能优异的铜合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非真空)0.5t中频电磁感应电炉中熔炼,制备了Cu-Cr-Co-RE合金。然后对铸造Cu-Cr-Co-RE合金经过固溶时效强化,分别对铸态及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后的合金进行电导率、硬度测试以及金相组织分析,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借助MMW-1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RD衍射仪等设备,分别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及800℃不同腐蚀介质下的熔盐腐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950℃固溶1h/水冷+450℃时效2h/水冷,Cu-Cr-Co-RE合金可获得较佳的硬度、电导率等。此工艺条件下合金的硬度为195HBW,电导率达到72%IACS。(2)对Cu-Cr-Co-RE合金组织分析表明:合金中加入少量的Cr元素,固溶时效处理后能获得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及固溶相变孪晶组织,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并且由于孪晶组织的存在对合金导电性能影响小,合金仍具有较高的电导率。添加少量的Co元素、稀土元素与Cu基体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位错运动受到阻碍,合金的晶粒得到细化。(3)不同载荷条件下,合金经过固溶时效处理,摩擦系数在0.2左右浮动,磨损失量也在3.0mg以下,较铸态合金磨屑犁沟中的磨粒和氧化物也大大减少,耐磨损性能有所提升。合金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削磨损和黏着磨损,铜合金的摩擦系数、质量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粘着磨损也会因此而加重。(4)铸态Cu-Cr-Co-RE合金在800℃混合氯化熔盐气氛中,由于氯化--氧化共存的循环机制会比混合硫酸熔盐中发生更加严重的腐蚀,腐蚀过程中生成氯化物挥发导致表面氧化膜疏松,发生剥落,而合金在混合硫酸熔盐中时,有均匀分布的第二相(Na2CrO4)且表面生成了Cr2O3氧化层,降低了合金的腐蚀速率。固溶时效态合金由于热处理过程中第二相(CuCo、CrCo、CoCrCu)的析出,能够有效抑制合金元素的扩散氧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合金的腐蚀速率。

二、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La对Al-25wt.%Mg2Si复合材料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Al-Mg_2Si复合材料概述
        1.2.1 Mg_2Si金属间化合物
        1.2.2 Al-Mg_2Si复合材料及其研究概况
    1.3 稀土元素及热处理工艺概述
        1.3.1 稀土元素对Al-Mg_2Si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3.2 热处理对Al-Mg_2Si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第一性原理在Al-Mg_2Si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与计算方法
    2.1 实验方案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材料制备工艺
    2.3 物相观察及力学性能检测
        2.3.1 物相观察计分析
        2.3.2 力学性能检测
    2.4 计算软件
第3章 稀土La对 Al-25wt.%Mg_2S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Al-25wt.%Mg_2Si复合材料铸态组织
    3.2 稀土La对 Al-25wt.%Mg_2S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3.2.1 La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形貌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3.2.2 稀土La对 Al-25wt.%Mg_2Si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
    3.3 稀土La对 Al-25wt.%Mg_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处理对Al-25wt.%Mg_2S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热处理对Al-25wt.%Mg_2Si-La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4.1.1 固溶处理对Al-25wt.%Mg_2Si-1.0wt.%La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4.1.2 时效处理对Al-25wt.%Mg_2Si-1.0wt.%La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4.2 热处理对Al-25wt.%Mg_2Si-La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2.1 固溶处理对Al-25wt.%Mg_2Si-1.0wt.%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2.2 时效时间对Al-25wt.%Mg_2Si-1.0wt.%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l-Mg_2Si复合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5.1 La掺杂Mg_2Si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5.1.1 计算模型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Al掺杂Mg_2Si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5.2.1 计算模型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Al-La中间相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5.3.1 计算模型与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Cu-15Ni-8Sn合金圆锭的连续铸造成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u-15Ni-8Sn合金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Cu-15Ni-8Sn合金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1.1.2 Cu-15Ni-8Sn合金的制备概况
    1.2 Cu-15Ni-8Sn合金连续铸造的研究概况
        1.2.1 连续铸造
        1.2.2 Cu-15Ni-8Sn合金连续铸造的国内外概况
        1.2.3 Cu-15Ni-8Sn合金连续铸造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研究方案、工艺试验和分析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工艺试验
    2.3 分析方法
第三章 Cu-15Ni-8Sn合金圆锭水平连续铸造的结晶器结构优化研究
    3.1 前处理
        3.1.1 水平连续铸造模型建立
        3.1.2 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
        3.1.3 换热系数的确定
    3.2 不同结晶器结构对铸锭固液界面位置和形状的影响
        3.2.1 模拟条件
        3.2.2 底部未开槽结晶器模拟结果
        3.2.3 底部圆弧槽结晶器模拟结果
        3.2.4 底部矩形槽结晶器模拟结果
    3.3 实验验证
        3.3.1 铸锭组织
        3.3.2 铸锭横截面上的Sn元素成分分布
    3.4 讨论
        3.4.1 结晶器底部开槽结构对铸锭传热行为的影响
        3.4.2 结晶器底部开槽结构对铸锭组织及成分分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15Ni-8Sn合金圆锭立式连续铸造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4.1 成分和组织非均匀性的表征参数
    4.2 液面高度对铸锭组织和成分分布的影响
        4.2.1 宏观成分
        4.2.2 宏观组织
        4.2.3 微观组织
    4.3 浇注温度对铸锭组织和成分分布的影响
        4.3.1 宏观成分
        4.3.2 宏观组织
        4.3.3 微观组织
    4.4 分析与讨论
        4.4.1 二次枝晶间距与锡偏析的关系
        4.4.2 基体组织周长与锡偏析的关系
        4.4.3 基体组织分形维数与锡偏析的关系
        4.4.4 综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ZK61-Y镁合金轮毂液态模锻-等温锻成形及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液态模锻成形工艺
        1.2.1 液态模锻成形工艺分类
        1.2.2 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特点
        1.2.3 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研究进展
    1.3 轮毂材料的发展现状
        1.3.1 钢质轮毂发展现状
        1.3.2 轻合金轮毂发展现状
    1.4 Mg-Zn-Zr-Y系合金研究进展
        1.4.1 Mg-Zn-Zr-Y系合金中主要元素的作用
        1.4.2 Mg-Zn-Zr-Y系合金中的析出相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设备介绍
    2.1 引言
    2.2 材料成分性能分析
        2.2.1 原材料成分
        2.2.2 材料金相组织分析
        2.2.3 力学性能测试
        2.2.4 材料微观组织分析
    2.3 成形实验模具及设备
        2.3.1 成形压力机
        2.3.2 熔炼设备
        2.3.3 液态模锻制坯模具
        2.3.4 等温锻成形模具
第3章 稀土镁合金液态模锻制坯及组织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参数及实验过程
    3.3 液态模锻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3.4 不同Y元素含量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3.5 不同Y元素含量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锻坯等温锻成形及组织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参数及实验过程
    4.3 液锻坯等温锻成形实验数值模拟
        4.3.1 液锻坯等温锻成形实验材料模型
        4.3.2 液锻坯等温锻成形数值模拟的前处理
        4.3.3 成形温度对等温锻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4.3.4 加载速度对等温锻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4.4 变形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5 变形温度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4.6 液锻坯等温锻强化机理
        4.6.1 第二相强化
        4.6.2 加工硬化
    4.7 铸造坯对等温锻组织性能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处理对等温锻稀土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热处理方案及参数的确定
    5.3 固溶处理处理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5.4 固溶处理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A356铸造铝合金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液态模锻成形工艺
        1.2.1 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研究
        1.2.2 液态模锻设备研究
        1.2.3 液态模锻数值模拟
    1.3 变质剂和细化剂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A356 铸造铝合金液态模锻过程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模拟软件
        2.2.1 模拟软件简介
        2.2.2 模拟原理
    2.3 液态模锻成形前处理
    2.4 模拟实验参数设置
    2.5 液态模锻成形模拟结果分析
        2.5.1 温度场结果分析
        2.5.2 应力场结果分析
        2.5.3 缺陷场结果分析
        2.5.4 不同工艺参数对凝固时间的影响
        2.5.5 不同工艺参数对等效应力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A356 铸造铝合金液态模锻成形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参数的选取
    3.3 液态模锻成形实验工艺流程
        3.3.1 模具的设计
        3.3.2 金属熔炼
        3.3.3 模具安装
    3.4 成形件质量分析
    3.5 T6 热处理实验
    3.6 成形件分析方法
        3.6.1 金相分析
        3.6.2 拉伸试验
        3.6.3 其余分析方法
第4章 成形件微观组织分析
    4.1 引言
    4.2 不同成形方式对微观组织影响
    4.3 不同工艺条件的微观组织分析
        4.3.1 浇注温度对制件组织的影响
        4.3.2 模具温度对制件组织的影响
        4.3.3 保压时间对制件组织的影响
        4.3.4 变质剂对制件组织的影响
        4.3.5 细化剂对制件组织的影响
    4.4 制件不同位置的组织分析
    4.5 热处理对制件组织的影响
    4.6 制件微观组织扫描能谱分析
        4.6.1 制件点扫描能谱分析
        4.6.2 制件热处理后的点扫描能谱分析
        4.6.3 制件线扫描能谱分析
        4.6.4 制件面扫描能谱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成形件力学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不同成形方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 不同工艺条件的力学性能分析
        5.3.1 浇注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2 模具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保压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4 变质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5 细化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热处理对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制件的断口形貌分析
    5.6 制件的透射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性能热锻态铜锡合金制备及其强力旋压成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锡青铜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 锡青铜的组织及相组成
        1.2.2 合金元素及杂质对锡青铜的影响
        1.2.3 锡青铜合金的特点及应用
        1.2.4 锡青铜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物理模拟技术在材料热加工领域的应用
        1.3.1 物理模拟技术的诞生及发展
        1.3.2 物理模拟技术在热加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成果
    1.4 金属材料压力加工理论及应用
        1.4.1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理论
        1.4.2 冷塑性成形对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4.3 强力旋压(正旋)金属流变模型
        1.4.4 强力旋压塑性成形研究及应用现状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2 实验方法及设计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案
        2.2.1 热压缩实验
        2.2.2 热挤压实验
        2.2.3 强力旋压试验
    2.3 显微组织观察及机械性能测试
        2.3.1 微观组织观察
        2.3.2 机械性能测试
3 锡青铜热变形过程流变应力行为研究
    3.1 高温流变行为分析
    3.2 本构方程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4 锡青铜合金热加工图研究
    4.1 热加工图相关理论
        4.1.1 动态材料模型
        4.1.2 塑性失稳判断准则
    4.2 热加工图的构建
    4.3 热加工图分析及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锡青铜筒形件热挤压成形研究
    5.1 热锻态锡青铜筒形件的制备
    5.2 热挤压成形件机械性能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锡青铜筒形件强力旋压(正旋)成形硬度研究
    6.1 响应曲面法与Design-Expert设计软件
        6.1.1 响应曲面法基本原理
        6.1.2 二阶响应曲面的Box-Behnken设计
    6.2 Box-Behnken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
        6.2.1 试验参数组合及结果
        6.2.2 工艺参数对于材料硬度的影响
        6.2.3 响应曲面分析
    6.3 工艺参数优化
    6.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半自磨机用低合金钢耐磨衬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半自磨机及耐磨衬板概述
    1.3 半自磨机耐磨衬板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3.1 半自磨机耐磨衬板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
        1.3.2 半自磨机耐磨衬板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4 耐磨衬板磨损机理及失效形式
        1.4.1 宏观断裂
        1.4.2 磨损
        1.4.3 腐蚀
    1.5 耐磨衬板的服役工况
    1.6 耐磨衬板的性能要求
        1.6.1 硬度
        1.6.2 韧性
        1.6.3 淬透性
    1.7 耐磨衬板的设计目标
    1.8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的研究方案及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方法
第3章 耐磨衬板的成分优化及制备
    3.1 成分优化原则
    3.2 耐磨衬板材料的确定
        3.2.1 高合金钢
        3.2.2 低合金钢
        3.2.3 耐磨铸铁
        3.2.4 耐磨衬板材料的确定
    3.3 耐磨衬板合金系的确定
        3.3.1 不同合金系耐磨钢的性能及优缺点对比
        3.3.2 耐磨衬板合金系的确定
    3.4 耐磨衬板合金成分优化
        3.4.1 不同元素对低合金耐磨钢的影响
        3.4.2 耐磨衬板合金成分设计思想
        3.4.3 耐磨衬板合金成分热力学计算
    3.5 合金样品的制备
第4章 耐磨衬板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4.1 相变点的计算
    4.2 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4.2.1 退火工艺的制定
        4.2.2 淬火工艺的制定
        4.2.3 回火工艺的制定
    4.3 热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4.3.1 铸态的力学性能
        4.3.2 退火态的力学性能
        4.3.3 淬火态的力学性能
        4.3.4 回火态的力学性能
    4.4 热处理工艺线路图
第5章 耐磨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5.1 铸态组织分析
    5.2 退火态组织分析
    5.3 淬火态组织分析
    5.4 回火态组织分析
    5.5 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5.6 冲击断口形貌分析
    5.7 磨损性能测试
    5.8 腐蚀性能测试
第6章 耐磨衬板与进口衬板性能对比
    6.1 衬板的制作工艺流程
    6.2 耐磨衬板的综合机械性能
    6.3 耐磨衬板与进口衬板的服役性能对比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ZCuAl8Mn13Fe3Ni2电磁干涉凝固条件下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铝青铜合金简介及其研究现状
        1.2.1 铝青铜简介
        1.2.2 铝青铜合金研究现状
    1.3 铝青铜的细化途径
        1.3.1 添加合金元素
        1.3.2 快速凝固法
        1.3.3 形变处理-等径角挤压(ECAE/ECAP)
        1.3.4 电脉冲孕育处理
    1.4 电磁搅拌工艺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1.4.1 半固态成形工艺
        1.4.2 电磁搅拌细化机理
        1.4.3 电磁搅拌的优点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工艺及技术路线
    2.2 试验材料
        2.2.1 原料
        2.2.2 试验药品
        2.2.3 试样制备
    2.3 试验设备及分析方法
        2.3.1 铸锭金相观察
        2.3.2 铸锭成分分析
        2.3.3 硬度测试
        2.3.4 导电率测量
        2.3.5 腐蚀性能测试
        2.3.6 力学性能测试
第3章 电磁搅拌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1 试验设备内电磁场的分布
        3.1.1 磁场强度沿石墨坩埚轴向大小情况
        3.1.2 电磁场强度沿石墨坩埚径向的分布规律
        3.1.3 磁场强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3.1.4 频率大小对电磁场强度的影响
    3.2 合金的熔炼
        3.2.1 覆盖剂
        3.2.2 模具的设计
        3.2.3 电磁搅拌参数的设计
        3.2.4 合金的熔炼过程
    3.3 电磁搅拌对高锰铝青铜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3.1 电磁搅拌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3.2 电磁搅拌电流大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及分析
        3.3.3 电磁搅拌方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4 电磁搅拌对ZAl8Mn13Fe3Ni2合金第二相和夹杂物的影响
    3.5 电磁搅拌对ZAl8Mn13Fe3Ni2合金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
        3.5.1 电磁搅拌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3.5.2 电磁搅拌对合金显导电率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磁搅拌对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4.1 晶间腐蚀试验
        4.1.1 晶间腐蚀机理
        4.1.2 试验过程
        4.1.3 试验结果分析
    4.2 合金全浸试验
        4.2.1 试验过程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电化学腐蚀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磁搅拌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电磁搅拌对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5.1.1 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对试样拉伸性能的影响
        5.1.2 同一试样径向不同位置对试样拉伸性能的影响
    5.2 电磁搅拌对试样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5.2.1 应力腐蚀敏感性的表征方法及试验方法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Sc、Zr复合微合金化和等温压缩变形后Al-Si-Mg-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Al合金材料简要
        1.2.1 变形Al合金概述
        1.2.2 变形Al合金种类
        1.2.3 铸造铝合金概述
    1.3 铝合金的强化机理
    1.4 铝合金热变形中动态组织演变行为
        1.4.1 铝合金热变形概述
        1.4.2 铝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机制及组织转变
    1.5 Sc元素在铝合金中的机理研究
        1.5.1 Sc元素的概述
        1.5.2 Al3Sc的形成及性质
        1.5.3 钪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1.6.3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方案设计
    2.2 实验材料的制备
        2.2.1 合金的成分设计
        2.2.2 合金的制备及熔炼工艺
        2.2.3 等温压缩装置的研制
    2.3 等温压缩实验的设计
    2.4 组织与性能分析
        2.4.1 组织分析
        2.4.2 性能测试
第三章 Sc、Zr复合微合金化对Al-Si-Mg-Cu铸锻合金铸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合金的化学成分
    3.2 实验合金的铸态组织分析
        3.2.1 实验合金的金相组织观察
        3.2.2 实验合金的初生粒子及细化机理分析
    3.3 实验合金的铸态力学性能分析
        3.3.1 实验合金的铸态硬度分析
        3.3.2 实验合金的铸态拉伸性能分析
        3.3.3 实验合金的铸态断口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等温热压缩变形对Sc、Zr复合改性的Al-Si-Mg-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1 等温压缩变形实验的工艺
    4.2 实验合金等温压缩变形后的金相组织分析
        4.2.1 不同应变速率下实验合金的金相组织观察
        4.2.2 不同形变温度下实验合金的金相组织观察
    4.3 实验合金等温压缩变形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4.3.1 等温压缩处理后实验合金的拉伸强度分析
        4.3.2 等温压缩处理后实验合金断后伸长率的分析
    4.4 实验合金等温压缩变形后的断口形貌分析
    4.5 实验合金等温压缩变形后的EBSD分析
    4.6 实验合金等温压缩变形后的TEM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形前固溶处理对Sc、Zr复合改性的Al-Si-Mg-Cu合金等温压缩变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合金固溶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5.2 固溶处理对等温压缩变形后实验合金组织的影响
        5.2.1 固溶处理对等温压缩变形后实验合金金相组织的影响
        5.2.2 固溶处理后等温压缩变形实验合金的TEM分析
    5.3 固溶处理对等温压缩变形后实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断口形貌的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铜锡合金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锡青铜概述
        1.1.2 锡青铜中的缺陷
        1.1.3 研究意义
    1.2 传统锡青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过程、原理及优势
    1.4 选择性激光熔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选择性激光熔化设备研究现状
        1.4.2 选择性激光熔化材料及其工艺与应用研究
    1.5 选择性激光熔化铜合金研究进展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1 SLM设备
        2.1.1 激光振镜系统
        2.1.2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
        2.1.3 气体循环过滤系统
        2.1.4 计算机控制系统
    2.2 试验材料
        2.2.1 粉末成分检测及形貌分析
        2.2.2 粉末粒径分布
        2.2.3 粉末松装密度及其流动性
    2.3 试验设计方法
        2.3.1 拉丁方试验设计
        2.3.2 响应曲面设计
    2.4 试验表征方法
        2.4.1 致密度检测
        2.4.2 表面粗糙度检测
        2.4.3 力学性能检测
        2.4.4 摩擦性能检测
        2.4.5 相成分的检测
        2.4.6 金相组织观察
        2.4.7 织构检测
    2.5 本章小结
3 SLM成形铜锡合金的致密度优化研究
    3.1 前言
    3.2 SLM成形工艺参数分析
    3.3 单道成形分析
        3.3.1 基板材料对单道成形质量的影响
        3.3.2 工艺参数对单道成形质量的影响
    3.4 SLM成形Cu-4Sn合金的致密度优化
    3.5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致密度优化
    3.6 本章小结
4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表面质量优化研究
    4.1 前言
    4.2 影响因子分析
    4.3 顶面成形质量优化研究
    4.4 上下表面成形质量优化研究
    4.5 SLM成形表面缺陷分析
        4.5.1 球化现象分析
        4.5.2 边缘效应分析
        4.5.3 阶梯效应分析
        4.5.4 粘粉现象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相成分及微观组织分析
    5.1 前言
    5.2 凝固路径
    5.3 物相分析
        5.3.1 XRD物相表征分析
        5.3.2 TEM物相表征分析
    5.4 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规律
        5.4.1 预合金Cu-15Sn粉末的显微组织
        5.4.2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显微组织
        5.4.3 组织演变规律
    5.5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晶体缺陷分析
        5.5.1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位错
        5.5.2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孪晶
        5.5.3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氧化颗粒
    5.6 本章小结
6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性能分析
    6.1 前言
    6.2 织构分析
        6.2.1 宏观织构
        6.2.2 微观织构
    6.3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分析
        6.3.1 拉伸性能检测与分析
        6.3.2 断面形貌机理分析
        6.3.3 硬度的检测与分析
        6.3.4 摩擦性能检测与分析
    6.4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微观力学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SLM成形Cu-15Sn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7.1 前言
    7.2 热处理对相成分的影响
    7.3 热处理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7.4 热处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
        7.4.1 热处理后拉伸性能检测与分析
        7.4.2 热处理后拉伸断面形貌机理分析
    7.5 热处理对硬度的影响
    7.6 热处理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10)Cu-Cr-Co-RE合金固溶时效后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铜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2.1 结晶器铜套
        1.2.2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
    1.3 Cu-Cr-Co-RE合金的成分设计
        1.3.1 Cr、Co加入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1.3.2 稀土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1.4 铜合金非真空熔炼制备技术
    1.5 Cu-Cr-Co-RE合金的强化方式
        1.5.1 细晶强化
        1.5.2 固溶强化
        1.5.3 时效强化
        1.5.4 弥散强化
        1.5.5 复合材料强化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实验总体工艺设计
    2.2 试样制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液态金属覆盖剂
        2.2.3 合金熔炼
    2.3 固溶时效处理工艺
        2.3.1 固溶处理
        2.3.2 时效处理
    2.4 实验方案
        2.4.1 摩擦磨损实验
        2.4.2 高温熔盐腐蚀实验
        2.4.3 分析测试方法
第3章 Cu-Cr-Co-RE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3.1 合金的金相组织分析
        3.1.1 固溶处理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3.1.2 时效处理对Cu-Cr-Co-RE合金组织的影响
    3.2 时效工艺路线的确定
        3.2.1 时效温度的确定
        3.2.2 时效时间的确定
    3.3 时效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时效工艺对合金硬度的影响分析
        3.3.2 对合金电导率的影响分析
    3.4 EDS成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u-Cr-Co-RE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4.1 合金摩擦磨损测试
        4.1.1 摩擦系数
        4.1.2 质量磨损量
        4.1.3 摩擦磨损形貌
        4.1.4 EDS分析
    4.2 摩擦磨损机理分析
        4.2.1 磨粒磨损
        4.2.2 粘着磨损
        4.2.3 氧化磨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Cu-Cr-Co-RE合金高温熔盐腐蚀行为探讨
    5.1 合金高温熔盐腐蚀实验结果与分析
        5.1.1 熔盐腐蚀速率结果与分析
        5.1.2 熔盐腐蚀产物结果与分析
        5.1.3 熔盐腐蚀表面能谱分析
        5.1.4 熔盐腐蚀形貌结果与分析
    5.2 合金高温熔盐腐蚀机理分析与讨论
        5.2.1 高温氯化熔盐腐蚀机理分析
        5.2.2 高温硫酸熔盐腐蚀机理分析
        5.2.3 固溶时效处理对腐蚀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La对Al-25wt.%Mg2Si复合材料作用的研究[D]. 马鸣檀.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2]Cu-15Ni-8Sn合金圆锭的连续铸造成形研究[D]. 潘德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ZK61-Y镁合金轮毂液态模锻-等温锻成形及组织性能研究[D]. 王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A356铸造铝合金液态模锻成形工艺研究[D]. 邓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高性能热锻态铜锡合金制备及其强力旋压成形工艺研究[D]. 潘和勇. 中北大学, 2019(09)
  • [6]半自磨机用低合金钢耐磨衬板的研究[D]. 王霁. 东北大学, 2018(02)
  • [7]ZCuAl8Mn13Fe3Ni2电磁干涉凝固条件下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 张娟. 江苏科技大学, 2018(03)
  • [8]Sc、Zr复合微合金化和等温压缩变形后Al-Si-Mg-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 张雅. 合肥工业大学, 2018
  • [9]铜锡合金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D]. 毛忠发. 重庆大学, 2018(04)
  • [10]Cu-Cr-Co-RE合金固溶时效后组织与性能研究[D]. 申楠.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9)

标签:;  ;  ;  

消除铜套铸件脆性的热处理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