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正非:华为的冬天过了吗?(论文文献综述)
马骏[1](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规范,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准则,决定了企业的前进方向。在企业面对残酷的竞争时,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基本信念,企业文化既存在每位员工平日的工作中,又体现在高层管理企业的战略里。但在目前研究中,企业文化如何在绩效管理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将基于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从而帮助企业运用自身文化来提升绩效管理。本文是以扎根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作为本文的案例企业,结合华为企业文化形成和华为绩效管理从建立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总结了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首先广泛多方收集华为企业文化及绩效管理相关资料,按照扎根理论的程序,分阶段对资料进行编码。得到编码范畴后,再借助典范模型进行特定程序分析,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充分分析,探寻华为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从而汇总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在华为公司不同的成长阶段,其企业文化都影响着绩效管理的实行。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始终是奋斗文化,并始终以高薪高股权激励奋斗者。但在其创业的早期更注重富有竞争意识的“狼文化”和纪律严明的“军队文化”,因而绩效管理也以主要考量“德勤能绩”的绩效考核为主;中期则受“发展为先,利润在后”企业文化影响,实施高股权激励研发人员的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在华为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受“共赢”文化的影响,华为的绩效管理也向给予员工更多自主空间的方向转变。本文期望通过对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影响的研究,引发出基于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绩效管理思想与方法更多思考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
卢敏思[2](2020)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跨国公司华为多次遭遇美国的不公正对待,为应对企业危机的负面影响,华为对此展开了一系列危机公关行动。华为作为中国知名跨国民营企业,其海外危机公关策略运用可为中国企业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情景式危机传播理论为基础,通过资料整合与案例分析,挖掘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策略。本文指出,华为的危机公关强调任正非核心人物的作用。基于事实层面,华为善于否认不实指控,重构话语权;价值层面上,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寻求组织内部人员、海外、国内利益相关者的同情合意。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分别为美国主流媒体的负面“他塑”、危机公关证据真实性问题、危机公关历史的影响。“实体清单”事件的危机公关整合了华为、政府、其他企业、他国的资源,危机公关行动呈现弱化公众的消极情感,提升中立情感比例的特点,但中外媒体对“备胎转正”危机公关呈现出“科技独立”与“科技依赖”两种观点,其内在原因包括华为海外危机公关传播力度不足、跨国危机公关核心信息失衡、“西强中弱”话语权现象尚存,以及科技创新实力仍需理性评价。最后,华为的企业危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中国企业应当吸取华为的经验与教训。危机前期,应当夯实企业实力,主动建构企业公关战略体系;危机发生阶段,加强与外媒的沟通,善用媒介掌握话语主动权;危机后,应当尊重地域差异,善用情感因素重构价值。
孙冰[3](2019)在《华为的极限生存》文中研究说明2000年底,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华为人》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署名长文。彼时,正是华为发展的高光时刻。不仅以22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29亿元的利润(2000财年)位居中国电子百强首位,还呈现出远远超越国外巨头的超高增长速度。但任正非却亲自执笔,写下了这篇后来轰动业界,被称为企业管理者必读经典的文章。任正非说,做企业要"向死而生",他希望华为人能够把
曲阳[4](2014)在《中庸型领导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影响及演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领导力一直是组织和战略研究的热点话题。当前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管理预测的效力,一方面却对企业家和组织的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传统哲学和领导力发展的理论前沿,本研究聚焦于“中国情境下个人领导力如何转化为组织领导力”的研究问题,理论探讨了中庸型领导的内涵及维度,以及中庸型领导向组织领导力转化的路径及作用方式。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华为和海尔两家企业及其领导者的质化研究,验证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识别了组织领导力发展的演化机制。本研究的发现和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本研究提出了中庸型领导的概念。所谓的“中庸型领导”是指在领导过程中以中庸思想和中庸管理哲学为信仰和指导的高层领导者。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验证,本研究发现中庸型领导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中庸型价值观、中庸型思维方式和中庸型行为方式。具体而言,中庸型价值观是中庸哲学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诚信”。中庸型思维方式是对问题和事物认识的感知方式,主要表现为“整合”和“平衡”两个维度。中庸型行为方式是对问题的处理行为,主要表现为“学习”、“授权”和“合作”三个维度。这三个层面六个维度构建了“中庸型领导”的理论框架,为领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二,本研究发现中庸型领导通过三种双元能力来形成组织领导力。通过理论梳理和案例研究发现,中庸型领导促进了企业学习双元能力、情境双元能力和关系双元能力的形成,进而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提升,实现了个人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的转化。其中,企业的学习双元能力不仅表现为传统的探索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之间的平衡,还表现为企业在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之间的平衡;企业的情境双元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在控制与授权、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平衡;企业的关系双元能力则主要表现为企业在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平衡。第三,组织领导力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协同演化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领导力并不是企业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简单加总,而是三者在协同演化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和匹配的结果。具体而言,人力资本的提升,为企业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形成奠定了微观基础;而企业组织资本的形成,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并促进了企业社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从而提升组织人力资本,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在不同的架构下选择相适应的网络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组织资本。第四,中庸型领导对组织领导力的影响无先后顺序但存在间断性均衡。研究发现,企业组织领导力在形成过程中呈现了间断均衡的特点,在中庸型领导和双元能力的作用下,组织领导力中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形成并非齐头并进,而是在协同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匹配。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形成并没有呈现必然的先后顺序,而是一种动态演化的过程。本文的理论价值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提出了更加本土化的概念——中庸型领导,并从理论上将其划分为中庸型价值观、中庸型思维方式和中庸型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并进一步将中庸型价值观从诚信维度、中庸型思维方式从整合和平衡两个维度、中庸型行为方式从学习、授权和合作三个维度进行了解构,从而丰富了有关领导力的理论研究。第二,识别并验证了双元能力在中庸型领导和组织领导力生成之间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从学习、情境和关系三个方面拓展了双元能力的理论外延,构建了中庸型领导、双元能力和组织领导力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识别了双元能力在中庸型领导转化为组织领导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丰富了个人领导力如何转化为组织领导力的研究。第三,识别了组织领导力形成的演化机制及间断均衡。本文发现在中庸型领导和双元能力的推动下,组织领导力的各维度并非齐头并进,而是在协同演化的过程中通过间断均衡的方式逐渐实现匹配。这一方面弥补了有关组织领导力作为整体构念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丰富了组织领导力的细致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核心问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重点阐述了本论文选题的理论情境和基础,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和知识基础。第三章是对中庸管理哲学的阐释,并阐述了其中的核心价值、方法论等几个核心问题。第四章为理论推演部分,对中庸型领导的个人领导力与企业的组织领导力之间的演化机制进行理论推导。第五章为案例研究部分,以华为和海尔为代表性案例,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框架。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并提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贺树龙[5](2013)在《任正非:“狼王”隐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养得太肥,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年近七旬、逐渐隐退的任正非说。 华为的使命是活下去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企业那样,经历过九
谢文心[6](2013)在《华为基因的双面效应》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科技界,华为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这家低调而神秘的公司以匍匐前进的姿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增长奇迹,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科技界效仿的对象。军人出身的任正非被视为"经营之神",偶尔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被无数经营者视为至宝,其2000年撰写的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至今仍是许多企业家争相学习的摹本。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说"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零",任正非之于华为更是如此,在华为,任正非的股份只有1.4%,但他是华为的灵魂人物和精神支柱。
武亚军[7](2013)在《“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文中认为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领导人的认知模式和价值观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华为领导人任正非为案例,遴选任正非在华为成长时期的重要内部讲话,通过认知地图和扎根分析,发现其思维具有"战略框架式思考"、"认知复杂性"、"悖论整合"等特征;任正非的"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以及"超越性价值观",显着地促进了华为的战略发展、产权与激励制度创新及管理进步,进而推动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产生。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中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思维模式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发展、制度创新及管理进步的内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命题。最后,论文探讨了以中国优秀企业家战略实践为基础的"悖论整合"视角的战略理论的发展前景,并对中国企业领导者认知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田涛[8](2013)在《第三讲:成功创业七步》文中认为大家都看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一个叫堂吉诃德的人,拿着一支长矛,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只猎狗,还有一个不断冷嘲热讽的仆人—追随者桑丘。在我的大学时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感到好笑,另一方面的确能够激发出很多的梦想,激发出挑战精神。
田涛[9](2013)在《任正非: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乐观才是任正非个性中的主基调,他也有比赚钱更宏大的理想。任正非找到了点燃15万人激情的华为之道,从而把每个人的个人意志转化成组织意志。一位68岁的商业思想家,10多位40岁出头的企业战略家,几千位30-40岁出头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十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孤独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各个角落。他们过往20多年成功的密码到底是什么?还能继续复制成功吗?下一步华为会走向哪里?会崩溃或者消亡吗?
张雪峰[10](2012)在《军事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当前,随着能源、材料、人力等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将更多的体现为管理能力之争。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军事化管理以其高执行力着称,一直吸引着管理者的目光。军事化管理源自于军事管理,是将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管理思想、方法、模式、手段以及经验等作为借鉴,应用于其他管理领域。但军队与企业这两种社会组织在组织及管理等方面差异显着,适用于军队的军事化管理是否适用于企业一直是管理界争论的焦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事管理中的一些理念、方法对企业管理的确有可借鉴之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高科技行业民营企业的成功典型,也是实施军事化管理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军事化管理实践历时20多年,产生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出现了不少失败教训。在成为行业领导者的今天,其军事化管理也面临改革。本文对华为公司的军事化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企业管理中的军事化特征,总结了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为其当前的军事化管理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任正非:华为的冬天过了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任正非:华为的冬天过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绩效管理相关文献回顾 |
二、企业文化相关文献回顾 |
三、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关系相关文献回顾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企业文化 |
二、绩效管理的定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非正式制度理论 |
二、Z理论 |
第三章 案例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一节 案例企业的选择 |
一、案例资料的获取性 |
二、案例的典型性 |
第二节 案例资料的收集 |
第三节 案例资料的处理 |
一、按时间段归类整理 |
二、扎根理论过程 |
第四章 案例文本扎根编码分析 |
第一节 华为公司发展历程 |
一、创业阶段(1987年-1995年) |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1998年) |
三、管理变革阶段(1998年-2002年) |
四、世界级企业阶段(2002年-至今) |
第二节 案例资料编码 |
一、企业文化对快速发展阶段影响编码 |
二、企业文化对管理变革阶段影响编码 |
三、企业文化对世界级企业阶段影响编码 |
第五章 扎根理论分析结果与讨论 |
一、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影响 |
二、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在管理变革阶段的影响 |
三、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在世界级企业阶段的影响 |
第六章 研究启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启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A 编码过程 |
附录B 华为某干部绩效承诺书 |
附录C 二手资料详细信息 |
致谢 |
(2)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危机公关研究现状 |
1.2.2 危机反应策略研究现状 |
1.2.3 关于华为的研究现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理论基础 |
1.3.1 情景式危机传播理论 |
1.3.2 危机传播管理“事实—价值”对话范式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企业危机 |
1.4.2 危机公关 |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及创新思路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创新思路 |
第2章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的企业危机 |
2.1 华为的危机周期阶段概述 |
2.1.1 危机酝酿前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受到冲击 |
2.1.2 危机发展阶段:从“孟晚舟事件”到“实体清单” |
2.1.3 缓和与反弹期:中美缓和与“李洪元251”事件 |
2.2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企业危机特点 |
2.2.1 危机引发因素复杂:国家博弈与企业利益冲突 |
2.2.2 危机扩散范围广泛:跨国企业国际形象受影响 |
2.2.3 危机沟通渠道多元:社交媒体成危机沟通场域 |
2.3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困境 |
2.3.1 美国主流媒体的负面“他塑” |
2.3.2 危机公关证据真实性问题 |
2.3.3 危机历史强化公关的困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基本现状 |
3.1 样本选择与类目建构 |
3.1.1 样本范畴 |
3.1.2 类目建构 |
3.2 任正非成华为危机公关核心人物 |
3.3 事实之维:否认不实指控,重构建话语权 |
3.3.1 否认危机存在,告知事实真相 |
3.3.2 弱化危机影响,提醒企业贡献 |
3.3.3 转移负面关注,重构话语主权 |
3.4 价值之维:情感支援公关,寻求同情合意 |
3.4.1 组织的内部人员:内外情感联动 |
3.4.2 海外利益相关者:寻求情感承认 |
3.4.3 国内利益相关者:调动民族情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
4.1 “实体清单”事件梗概 |
4.2 “实体清单”事件海外危机情景 |
4.2.1 错误型危机:威胁安全的华为 |
4.2.2 危机强化:海外安全危机历史 |
4.3 “实体清单”事件危机公关策略分析 |
4.3.1 华为层面:立足组织归因,多元策略组合 |
4.3.2 政府层面:声援中国企业,维护正当权益 |
4.3.3 企业层面:助力危机应对,借力提升声誉 |
4.3.4 他国层面:行动支持华为,谋求广泛合作 |
4.4 公众情感:危机公关行动提升中立情感 |
4.5 “备胎转正”:媒体评价两极化的危机公关 |
4.5.1 中国媒体:科技独立的民族企业 |
4.5.2 海外媒体:依赖美国技术的华为 |
4.5.3 华为公关媒介双重观点原因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启示 |
5.1 跨国情景危中藏机:华为的危机公关思考 |
5.1.1 跨国情景公众归因复杂 |
5.1.2 国家力量协同企业公关 |
5.1.3 适配策略运用的灵活性 |
5.1.4 “自塑”企业公关灵魂人物 |
5.2 华为危机公关对中国跨国企业的启示 |
5.2.1 危机前:夯实企业实力,建构海外战略公关体系 |
5.2.2 危机中:加强外媒沟通,善用媒介控话语主动权 |
5.2.3 危机后:尊重地域差异,运用情感因素重建价值 |
5.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华为的极限生存(论文提纲范文)
“备胎”转正华为不会是又一个中兴 |
海思十年华为敢对高通说“不”的底气 |
美国究竟在“怕”华为什么? |
华为还有哪些“备胎”? |
受害者是谁?美供应商股价暴跌, A股相关公司飙升 |
(4)中庸型领导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影响及演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现实背景 |
二、理论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过程 |
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领导理论 |
一、领导者、领导的概念 |
二、领导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 |
一、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的概念 |
二、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 |
三、研究小结与启示 |
第三节 双元能力研究述评 |
一、双元能力的概念 |
二、双元能力的理论视角及类型 |
三、双元能力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
四、研究小结与启示 |
第四节 中庸管理思想 |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 |
二、中庸思维 |
三、中庸思想的管理哲学 |
四、研究小结与启示 |
第三章 中庸管理理论与中庸型领导 |
第一节 中庸思想 |
一、中庸意涵 |
二、中庸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
三、中庸核心思想:天人合一 |
四、中庸思想的实践哲学 |
第二节 中庸管理哲学 |
一、中庸管理哲学的发展目标:可持续 |
二、中庸管理哲学的核心价值:诚信 |
三、组织成员的发展方式:修身 |
四、中庸管理哲学的精髓:和合 |
五、中庸管理哲学的方法论:平衡 |
第三节 中庸型领导 |
一、中庸型领导的内在价值:诚信 |
二、中庸型领导的认知方式:整合 |
三、中庸型领导的决策方法:平衡 |
四、中庸型领导的修身之道:学习 |
五、中庸型领导的治理方式:授权 |
六、中庸型领导的关系法则:合作 |
第四章 中庸型领导、双元能力与组织领导力发展的关系 |
第一节 中庸型领导对组织双元能力的影响 |
一、中庸型领导促进组织形成学习性双元 |
二、中庸型领导促进组织形成关系性双元 |
三、中庸型领导促进组织形成情境性双元 |
第二节 双元能力对组织领导力的影响 |
一、组织领导力研究维度 |
二、学习性双元促进人力资本提升 |
三、情境性双元促进组织资本提升 |
四、关系性双元促进社会资本提升 |
第三节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组织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一、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 |
二、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的相互作用 |
三、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 |
第二节 华为的中庸型领导及组织领导力生成 |
一、华为背景及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
二、华为初创阶段 |
三、华为二次创业阶段 |
四、华为全面国际化阶段 |
五、华为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演化模型 |
第三节 海尔的中庸型领导及组织领导力生成 |
一、海尔背景及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
二、海尔品牌化阶段 |
三、海尔国际化阶段 |
四、海尔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演化 |
第四节 跨案例分析与讨论 |
一、横向案例比较与讨论 |
二、纵向案例比较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一、中庸型领导包含三个层面六个维度 |
二、中庸型领导通过三种双元能力来促进组织领导力各维度发展 |
三、组织领导力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协同演化机制 |
四、中庸型领导对组织领导力的影响机制无先后顺序但存在间断均衡 |
第二节 创新点 |
一、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提出了并验证了中庸型领导的概念及其维度 |
二、识别并验证了双元能力在中庸型领导和组织领导力生成之间的关键作用 |
三、识别了组织领导力生成的演化机制及间断均衡 |
第三节 理论和实践启示 |
一、理论启示 |
二、实践启示 |
第四节 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一、研究局限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华为基因的双面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极致性价比的大客户营销 |
全员持股的负面效应 |
尴尬的“空降兵” |
自我纠错机制 |
(7)“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管理者认知与战略管理研究:简要回顾 |
(一)管理者认知研究基本概念 |
(二)国际上战略领导研究的认知与行为视角 |
(三)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二、研究设计及分析过程 |
(一)研究设计 |
(二)认知地图分析及扎根研究方法 |
(三)研究素材搜集及遴选 |
(四)资料分析过程 |
三、任正非的战略思维模式:认知地图与扎根分析 |
(一)二次创业期任正非的战略认知地图 |
(二)认知地图中的核心变量及关键回路分析 |
(三)任正非的认知与价值观的扎根分析 |
四、“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 |
五、进一步讨论与延伸 |
(一)领导人价值观、产权制度创新与企业长期绩效 |
(二)“悖论整合”、中西思维融合与战略创新 |
(三)“悖论整合”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和管理理论视角 |
六、结论与启示 |
(8)第三讲:成功创业七步(论文提纲范文)
理想主义精神 |
坚守活下去为生存第一法则 |
企业家应该是战略家 |
组织激情 |
危机和忧患意识 |
纯粹的理想 |
强大的战术执行团队 |
(9)任正非: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论文提纲范文)
点燃组织激情的人 |
逼出来的忧患意识 |
坚持纯粹的理想 |
人性管理大师 |
华为实现商业梦想七要素: |
(10)军事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管理职能理论 |
2.2 领导风格理论 |
2.3 组织文化理论 |
2.4 组织管理 7S 模型 |
第3章 军事管理及对企业管理的借鉴 |
3.1 军队与企业之比较 |
3.1.1 军队与企业之组织比较 |
3.1.2 军队与企业之组织管理比较 |
3.1.3 军队与企业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
3.2 军事管理及特点 |
3.2.1 军事管理 |
3.2.2 军事管理的特点 |
3.2.3 军事化管理 |
3.3 军事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借鉴 |
3.3.1 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相比的突出特点 |
3.3.2 军事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
3.3.3 军事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借鉴内容 |
第4章 军事化管理在华为公司的实践 |
4.1 华为公司简介 |
4.1.1 发展历程 |
4.1.2 市场及产品 |
4.1.3 近年业绩 |
4.2 华为的军事化管理特征 |
4.2.1 战略(Strategy) |
4.2.2 结构(Structure) |
4.2.3 制度(Systems) |
4.2.4 领导风格(Style) |
4.2.5 人员(Staff) |
4.2.6 技能(Skills) |
4.2.7 文化(Shared Values) |
第5章 华为的军事化管理评价及改进措施 |
5.1 华为的军事化管理评价 |
5.1.1 成功之处与原因分析 |
5.1.2 失败之处与原因分析 |
5.1.3 华为的军事化管理面临改进 |
5.2 华为军事化管理的改进措施 |
5.2.1 有取有舍,扬弃结合 |
5.2.2 弱化“压强式”管理,加强“人本管理” |
5.2.3 弱化“刚性管理”,加强“柔性管理” |
5.2.4 借鉴“阿米巴”经营打通“部门墙” |
5.2.5 加强民主管理,推行“教练文化”反制官僚主义 |
5.2.6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获取外界信任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任正非:华为的冬天过了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D]. 马骏. 青岛大学, 2020(02)
- [2]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 卢敏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1)
- [3]华为的极限生存[J].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19(10)
- [4]中庸型领导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影响及演化机制研究[D]. 曲阳. 南开大学, 2014(07)
- [5]任正非:“狼王”隐退?[N]. 贺树龙.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3
- [6]华为基因的双面效应[J]. 谢文心. 新营销, 2013(08)
- [7]“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J]. 武亚军. 管理世界, 2013(04)
- [8]第三讲:成功创业七步[J]. 田涛. 创业家, 2013(04)
- [9]任正非: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J]. 田涛. 创业家, 2013(03)
- [10]军事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研究 ——以华为公司为例[D]. 张雪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