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指示下穿刺抽吸治疗肝脓肿50例临床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朱贝贝[1](2021)在《加味败藤合剂联合抗生素用于经B超穿刺输卵管脓肿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比较输卵管脓肿经B超穿刺后,予以中药加味败藤合剂辅助的治疗组和应用抗妇炎胶囊治疗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两组在预后情况方面,加味败藤合剂治疗能否获得更大的成效。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信息资料、WBC、NEUT、CRP、CA125、术后疼痛时间、妇科症状体征、中医整体症状的改善等情况评定疗效差异。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输卵管脓肿术后治疗用药,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本病复发率目的。方法:收集从2019年10月01日至2020年11月31日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完整病例共40人。按1:1标准自由分配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于入院48小时内进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10天,对照组术后辅以抗妇炎胶囊,治疗组辅以加味败藤合剂,两组辅助用药均以28天为一周期。对两组患者术后14天、28天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结合患者的复查脓肿大小的B超值、中医及妇科体征评分和安全性指标等全面评估患者用药前后的输卵管脓肿治疗情况。结果:(1)两组病例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相比P<0.05,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2)B超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14天后、术后28天脓肿直径及体积均减小,治疗组术后28天脓肿直径及体积较前减小显着,P<0.01;对照组脓肿的直径与体积亦较前变小,P<0.05。两组对比,治疗组术后14天后、术后28天包块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以上对照结果在统计学上均存在意义。(3)炎症性因子及CA125比较:两组治疗后WBC、NEUT、CA125值均有所下降,统计值P<0.05,CRP统计值P<0.01,统计上均存在显着意义。术后28天,两组CRP及CA125水平均降于正常值,CRP、CA125对比分析得出P<0.01。两组对比中发现,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4)术后疼痛时间比较:对两组术后疼痛时间进行比,P值<0.01,统计学上意义明显,表明加味败藤合剂干预治疗对疾病愈合有显着优势。(5)中医及妇科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两方面积分均显着减小,P值<0.05,治疗的差异有意义。(6)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比较:治疗组出现并发症率为10.50%,复发率为0.00%;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为16.70%,复发率为5.60%,加味败藤合剂辅助治疗组在并发症及复发出现率上均小于对照组。加味败藤合剂对远期结局改善效果显着。结论:加味败藤合剂用于超声穿刺输卵管脓肿术后的干预治疗上存在显着效果。通过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对比分析,其消炎抗菌力强,有助于加快机体康复速度;中医及妇科积分对比中发现,其能够改善全身整体状况;追踪随访结果表明,其对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改善远期结局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且患者服用药物期间无明显副反应,表明药物安全性高。在临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孙化方[2](2015)在《超声介入穿刺诊治肝脓肿50例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肝脓肿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浅谈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具有显着差异。结论抗生素联合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显着。
吕嬉荣[3](2015)在《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前与术中的护理配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58例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术的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术前及术中护理配合情况、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2.8±0.5)d,脓腔消失平均时间为(14.7±4.3)d,WBC恢复正常时间为(3.3±0.6)d。经手术治疗痊愈30例、好转18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行置管引流或细针穿刺抽吸治疗肝脓肿,在术前、术中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的基础。
赵晓蓓,沈建华[4](2015)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观察及配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对肝脓肿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时的护理配合,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脓肿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配合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其它全身症状逐渐缓解,患者2周后拔除引流管,未出现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4天左右,均治愈,康复出院。结论对于肝脓肿的患者来说,在应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密切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相关并发症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邹容,狄镇海,张建,毛学群,谭中宝,王庆庆[5](2015)在《脓腔灌洗在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脓腔灌洗在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的意义。方法 60例行置管引流的肝脓肿患者被随机分成A组(30例)及B组(30例),其中A组患者每日单次甲硝唑及庆大霉素脓腔灌洗,B组患者每日两次甲硝唑及庆大霉素脓腔灌洗。脓肿置管引流后,分别记录体温回归正常时间,拔管时间,CRP(C反应蛋白)值回归正常时间。结果 A组体温回归正常时间为(3.40±0.60)d,拔管时间为(19.48±1.45)d,CRP值回归正常为(22.46±1.32)d;B组分别为(3.20±0.50)、(13.65±1.51)和(15.51±1.20)d。两组间的拔管时间及CRP回归正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温回归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脓肿置管引流后,增加每日的脓腔灌洗次数可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彬[6](2015)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的护理成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脓肿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护理成效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护理管理角度探讨影响因素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影响因素的模型。进而简化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护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护理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为临床护理成本与绩效管理,以及单病种控制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肝胆外科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方法,将患者体内的脓肿切开引流,而观察组采用的是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来治疗肝脓肿。待患者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包括患者的临床治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等,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指标涵盖了术后白细胞(WBC)恢复正常的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以及一级护理时间等。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的关键影响因素展开比较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史、家庭背景、教育情况以及婚姻情况等统计结果P>0.05,因此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疗效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患者的一级护理时间都要明显早于对照组,对比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对照组有27例患者,患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而观察组仅有2例,因此,可以从一定的角度说明观察组手术的安全工作较好,病人的感染几率大为减少。两组对于住院总体费用和住院日存在不同的变量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日以及住院总体费用都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的护理成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应该成为治疗方法的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能够简化护理流程,减少护理人力的投入,使护理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能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单病种费用,提高科室及医院绩效管理效果。
毕翠娟[7](2014)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26例临床护理》文中提出随着穿刺设备的改进及新一代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肝脓肿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引流转向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或引流,该方法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1]。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们对26例肝脓肿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脓液后注入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同期收治26例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
李莉[8](2014)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收集了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例,对相关临床因素.辅助检查结果、病原体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单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留置导管引流和抗生素+肝穿刺抽脓三种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三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对三组病人的治疗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年龄55.8+13.4岁(31-85岁);男性患者21(65.63%)例,女性患者11(34.38%)例;以发热、纳差、腹痛为主要表现;基础疾病以糖尿病(12例,38%)、胆道系统疾病(9例,28%)和高血压(7例,22%)为主。17例患者行脓液培养,培养出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例患者行血液培养,培养出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抗生素+留置导管引流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更能降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三代头孢)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高度敏感。单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留置导管引流和抗生素+肝穿刺抽脓三种治疗方法比较,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积极抽脓或引流更有利于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恢复。
马杰[9](2014)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差异,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5例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28例(DM组),非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47例(非DM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肝脓肿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腹痛症状、腹部压痛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比较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及血小板计数>300×109/L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培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25);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延误诊治较非DM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且易并发其他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治疗应强调有效控制血糖、及时穿刺治疗、合理、足量应用抗菌药物、脓腔个体化治疗和营养支持,从而提高疗效,降低住院费用。
钟小习,祝茂仙[10](2013)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为我国多发病、常见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临床比较多见,但深部感染如合并肝脓肿相对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科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30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注药治疗等,疗效显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二、B超指示下穿刺抽吸治疗肝脓肿50例临床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指示下穿刺抽吸治疗肝脓肿50例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败藤合剂联合抗生素用于经B超穿刺输卵管脓肿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概况 |
1.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脓肿的研究进展 |
1.1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脓肿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脓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 |
1.3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脓肿的诊疗方法 |
2. 中医药学对输卵管脓肿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药学对输卵管脓肿的认识 |
2.2 中医药学对输卵管脓肿的病因病机探讨 |
2.3 中医药学对输卵管脓肿的治疗 |
3. 输卵管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6 治疗方案 |
2.7 观察指标 |
2.8 疗效判定 |
2.9 统计分析计划 |
3.0 伦理原则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 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
3.1 治疗前基本状况比较 |
3.2 两组病例综合疗效分析对比 |
3.3 两组病例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时间比 |
3.4 治疗后客观性检查指标及评分比较 |
3.5 出院3个月后随访情况比较 |
3.6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观察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立项依据 |
2、方义研究及药理分析 |
2.1 方药来源及组成 |
2.2 药物的中医及现代药理学分析研究 |
3、疗效分析 |
4、治疗体会 |
5、不足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超声介入穿刺诊治肝脓肿50例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3)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前与术中的护理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 方法 |
1. 2. 1手术方法 |
1. 2. 2 护理配合 |
1. 3 观察指标 |
2结果 |
2. 1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 |
2. 2 手术疗效 |
3 讨论 |
(4)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观察及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5)脓腔灌洗在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诊断及选择标准 |
1.3器械准备 |
1.4治疗方法 |
1.5术后处理 |
1.6观察指标 |
1.7疗效评价标准 |
1.8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3讨论 |
(6)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的护理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26例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护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步骤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分级及治疗方案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性别 |
3.2 年龄 |
3.3 临床表现 |
3.4 化验检查 |
3.5 治疗前肝脓肿特点 |
3.6 治疗前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肝脓肿大小的差异 |
3.7 合并症 |
3.8 致病菌与耐药情况 |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
3.10 肝脓肿愈后及平均住院天数详见表7 |
3.11 三种治疗方式在不同临床因素上的差异 |
3.12 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 |
4.2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4.3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体与药敏情况 |
4.4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9)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病因 |
3.3 临床表现 |
3.4 辅助检查 |
3.5 脓肿特点 |
3.6 病原学检查 |
3.7 治疗及预后 |
4. 讨论 |
4.1 病因 |
4.2 临床表现 |
4.3 实验室检查 |
4.4 影响学检查 |
4.5 诊断思路 |
4.6 治疗方法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资料登记表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10)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断[2] |
1.4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2 术后护理 |
2.2.1 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置管的护理 |
2.2.2 用药的护理 |
2.2.3 饮食护理 |
2.2.4 病情观察 |
2.2.5 出院指导 |
3 讨论 |
四、B超指示下穿刺抽吸治疗肝脓肿50例临床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败藤合剂联合抗生素用于经B超穿刺输卵管脓肿后临床疗效观察[D]. 朱贝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超声介入穿刺诊治肝脓肿50例的临床体会[J]. 孙化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4)
- [3]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前与术中的护理配合研究[J]. 吕嬉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06)
- [4]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观察及配合[J]. 赵晓蓓,沈建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11)
- [5]脓腔灌洗在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的意义[J]. 邹容,狄镇海,张建,毛学群,谭中宝,王庆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07)
- [6]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的护理成效研究[D]. 李彬. 辽宁医学院, 2015(04)
- [7]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26例临床护理[J]. 毕翠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14(20)
- [8]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临床分析[D]. 李莉. 浙江大学, 2014(05)
- [9]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分析[D]. 马杰.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10]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J]. 钟小习,祝茂仙. 护士进修杂志,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