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与评审标准的差别(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王雪[2](2021)在《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符合甘肃省现况的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为甘肃省创伤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使管理有据可依;为甘肃省创伤护理联盟建立及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促进该省份创伤护理能力的提升。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近20年国内外的创伤相关文献、以及创伤救治体系相关政策文件等,明确近年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并参考研究方法与结论,保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本研究在确定研究问题、建立研究假设、构建管理模式奠定基础。2、质性访谈:以4M1E理论为基础,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访谈甘肃省各级创伤中心管理人员,弥补课题组前期创伤护理现况调查的量性研究不足,对该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深入探讨。为后期管理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并基于访谈结果,形成管理模式初稿。3、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运用统计指标专家的积极、权威系数以及专家协调系数等,验证咨询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并最终确立管理模式。结果1、访谈提炼出5个主题和13个亚主题,主题内容主要包括:(1)各级创伤中心护理工作建设缺乏具体化标准;(2)创伤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紧缺矛盾突出;(3)院前—院内预警反馈机制灵敏度低;(4)创伤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迫切;(5)缺乏创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2、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后进行统计,积极系数为1.0;权威系数为0.82,二轮咨询后的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1、0.43(P<0.01)。构建出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由5个维度构成:组织构架、人员管理、环境物品及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107个三级条目。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及相应统计方法,确立了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各级指标,为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促进该省创伤护理能力的提升。
汪琴[3](2020)在《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及各项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运营的重心逐步从“利润中心”转为“成本中心”,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越强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成为了影响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医疗设备采购作为医院运营的重要环节,事关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运营成本,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利用情况也影响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Y医院力求探索出一种高效、灵活、适宜的采购流程,以满足医院医疗业务发展及提高管理质量的需求。本文基于项目管理及流程重组(BPR)相关理论,结合质量管理相关分析工具,对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围绕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两大问题,探索出适合Y医院实际情况的流程优化方案,以此加强Y医院竞争力。论文首先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为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Y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组织结构现状、采购项目立项审批阶段现状、采购项目执行阶段现状、采购项目交付阶段现状,并针对现状运用管理工具(甘特图、鱼骨图等)进行分析,找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采购时间消耗长、采购资金节约率低。最后,运用流程重组理论(BPR)和流程优化程度评价,确定了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业务重组的目标和原则,并对采购流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和调整。最后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HRP系统),建立了适合Y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模式,并对新流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反馈。
王召义[4](2020)在《对胸痛中心建设下STEMI管理的质量控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对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同时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下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且发病在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80例。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认证日期2016年11月为分组时间点,将符合纳入标准的STEMI患者分为认证前组(n=104)和认证后组(n=176)。通过对一般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BNP、LEVF、入院途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冠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D2B、FMC2B、S2B等相关时间节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方式及首次医疗接触方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患者的S2FMC时间、S2B时间较认证前有所下降,ECG远程传输比例较认证前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患者的STEMI确诊至双抗药物服用时间、直达导管室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患者的FMC2ECG时间(Z=-5.631,P<0.001)、首份ECG确诊时间(Z=-3.562,P<0.001)、D2B时间(Z=-3.310,P=0.001)、FMC2B时间(Z=-2.124,P<0.005)、DIDO时间(Z=-2.421,P<0.005)、导管室激活时间(Z=-2.877,P<0.005)较认证前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居住地点、医保支付方式、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自动出院比例、检查检验指标、冠脉造影结果、MACE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认证前减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认证所推动的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能够较好的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效率,缩短了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时间,使更多的STEMI患者能够在指南推荐的时间内完成首次医疗接触后的早期诊疗工作,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丁晗[5](2020)在《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向高龄化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老年、高龄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导致相关机构对于社会医疗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创建符合当前医疗资源系统配置要求的复合式机构养老模式,从而满足愈加庞大的康复群体养老需求。“医养护一体化机构养老”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构养老的服务品质,更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丰富医疗服务种类,扩大医疗受众范围,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为提高机构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标准,本研究以养老机构中术后转院的康复老年人的整体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此类人群的服务需求,并以养老机构建筑类型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发现康养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医疗空间、康复理疗空间、护理照料空间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讨论适用性设计策略,最终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在医养护一体化整合思路下的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优化模式,利用建筑空间的优化实现患病康复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等全方位的需求满足。本次研究,首先建构了医养护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体系,通过对于康复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和护理需求的研究与明确,深入研究老化理论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空间适应性引入到养老机构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其次选取了适于本次研究的相关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对于转院康复进程中的老年人与照护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康养空间的适应性优化设计推演,尤其是对于空间细节进行微调,建立了以老年人为照护主体的康养空间适应性提升策略,并提出了院前急救网络流线细部设计、适度创建挑战性环境、预防护理期间意外伤害等优化策略;同时,功能性场所的细节设计也为此类老年人的康养服务营造舒适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最后以山东省聊城医养中心设计项目为实践案例,针对所总结出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实证推演,总结出该医养中心“基本诊疗空间形式、康复理疗空间布局、护理照料空间重构”等具体设计模式,最终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探讨了未来养老机构的医养护一体化建设的参考性思路。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明晰总结当前养老机构建筑康养空间设计的模式与策略,对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弥补我国康复老年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核心问题,期待为我国的养老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魏鹏利[6](2020)在《皖南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特征、人数时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气象各要素变化和大气污染对其影响,以期对指导医院完善急诊管理、资源配置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进而使急诊医学更加规范化,改善急诊就诊环境。方法:通过调阅该院急诊大厅急诊就诊患者的登记簿记录,收集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患者急诊就诊信息(性别、年龄、居住地址、就诊时间、分诊科室、是否住院及住院科室、主要诊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相符患者的数据信息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表;收集同期该地区气象、大气污染物主要指标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急诊人群特征、人数时间分布特征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列出相应的图表,并进行分析总结,采用?x±s描述对其中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应用R语言软件,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s)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建立关系,并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探讨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与急诊就诊的相关性。结果:(1)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纳入急诊医学科接诊患者共计54,982例,总急诊就诊量呈现出现先降低后增高趋势。主要来源于本市及市郊区的居住人口。其中,男女之比为1.23:1,65岁及以上的老年组患者是急诊患者的主要群体,其次为45-64岁的中老年组患者,占比分别为41.90%、34.29%。(2)疾病谱中,14岁及以上人群急诊就诊量排序占前六位的依次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理化因素损害所致疾病,占所有病种例数的90.48%,入住科室在前六位依次为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消化内科;14岁以下群体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理化因素损害所致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循环衰竭及院前死亡、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共占该群体所有病种的90.07%;总急诊就诊群体疾病谱排序与14岁及以上人群相同。创伤患者主要以多发伤(73.54%)为主;理化因素损害所致疾病中以急性中毒(92.78%)为主;急性中毒种类前三位依次是酒精类中毒(48.85%)、各类药物中毒(占21.71%)、农药中毒(占18.93%);农药中毒患者中以百草枯或敌草快中毒(76.34%)为主。(3)急诊患者时间分布中,全天24小时高峰期为10:00-11:00、18:00-20:00,低峰期为4:00-6:00;月份分布中以6、7、8月就诊量相对较高,4月份最低;季节分布中以夏季就诊量最高,其次为冬季,春季最低。(4)与急诊就诊量相关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指标是温度、PM10、NO2、O3、SO2、PM2.5;与温度、SO2、O3呈正相关,与PM10、NO2、PM2.5呈负相关。(5)多污染物模型中,NO2、SO2分别引入PM10、PM2.5模型后,效应值ER均降低,提示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且颗粒物可能为急诊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揭露了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急诊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就诊时间、疾病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急诊就诊与气象要素、环境污染物的关系。其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特征与既有其他地区相关研究相似,亦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主要群体、高发年龄、特异疾病谱,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重点突破,提高急诊医疗效率。(2)急诊就诊量存在特异的时间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等的就诊量、高发病的不同,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可有效减轻急诊压力,实现医患共赢。(3)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中多种指标要素与急诊就诊之间存在相关性,温度、PM10对该院急诊就诊量的效应值更大;多污染物之前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颗粒物可能是导致急诊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4)不同地区医院所面临的急诊就诊群体存在差异,气象要素与环境污染物成分含量亦有所不同,开展特定地区的急诊就诊的相关流行病学探讨,将使该地区个性化的医疗发展大大受益。
时侠君[7](2020)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影响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206例,并将胸痛中心认证前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设为对照组,胸痛中心认证后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8例设为研究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包括年龄范围、性别构成、吸烟史、BMI、既往病史(如陈旧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等)、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罪犯血管分布情况及植入支架数情况。对比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初次完成心电图时间、初次完成肌钙蛋白时间、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初次完成心电图时间[3.0(2.0,4.0)min与6.0(4.0,8.0)min,P<0.001]、初次完成肌钙蛋白时间[18.0(16.0,19.0)min与19.0(18.0,24.0)min,P<0.001]、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min与112.0(93.0,132.5)min,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min与78.0(68.0,96.5)min,P=0.038]、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min与241.0(199.0,329.0)min,P=0.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min与130.0(76.3,216.0)min,P=0.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与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ⅢⅣ级(OR 2.618,95%CI 1.2445.509,P=0.01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2.227,95%CI 1.0874.563,P=0.029)、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OR 4.562,95%CI 2.1679.603,P<0.001)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时间,减少了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陈美琼[8](2019)在《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民营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至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而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格局。这就要求了政府需要对医疗事业进行全面规划(包含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引导)、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政府监管职责。由于民营医院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机构数量已经超过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仍然承担80%以上的医疗服务量。民营医院自我调节呈现乏力状态,政府应及时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促进卫生环境公平、发挥职能强化专业指导以及完善监管体制,协助民营医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继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及政府规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收集新医改实施以来厦门市民营医院的卫生统计数据以及厦门市统计局对民营医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的成效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存在监管不足的根本原因:一是政府对民营医院定位不明确,二是监管缺乏独立性,三是监管机构内部机制不完善,四是政策制定参与机制不完善等。结合厦门市民营医院发展和监管问题以及原因的剖析,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做法,探讨厦门市应如何加强民营医院监管:首先建议政府转变观念,正视民营医院的作用;其次建议政府协助提升民营医院社会认同感;再者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最后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方舟[9](2019)在《秦皇岛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秦皇岛港口医院医护人员在国企改制中的薪酬体系优化问题,以弥补该医院在人力资源竞争中的弱势。通过深入分析港口医院医护人员现有的薪酬体系,利用薪酬管理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改善人才流失状况,吸引高水平人才入驻,最终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相关概念及理论,并对国内外有关医院薪酬理论和薪酬体系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的优化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找出适宜的分析方法,挖掘医院薪酬体系研究的真空地带。其次,通过对医院相关部门进行调研,获取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相关数据,通过对医院人员结构、薪酬结构和薪酬制度分析等多个角度阐述该医院医护人员现有的薪酬体系。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获取的调查数据,找出该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出存在问题对应的原因。最后,运用要素计点法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利用海氏评估法进行设计,得到优化后的医护人员薪酬体系并提出优化后的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港口医院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国企医院,在被推向市场的初期表现出的水土不服的状况,随着医院的改革和科学化手段的应用,相信港口医院可以顺利度过改革期重铸往日辉煌。相信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的研究可以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对其他国企医院的薪酬改革有参考价值。
秦培培[10](2018)在《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过去10年中,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快速上升态势,冠心病成为城乡居民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不良预后严重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具有适应症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护士全程参与了急诊PCI术前的患者管理,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护士在急诊PCI患者术前管理中多种护理行为不一致,针对急诊PCI患者的术前护理缺乏循证规范。临床实践指南是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的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性建议。现有急诊PCI相关国内外医疗指南中涉及护理领域的推荐意见较少,其中护理措施和结局指标的描述较少,护士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结合我国术前护理临床实践现状,找出急诊PCI术前护理的相关最佳证据,构建适合本土的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以期规范急诊PCI术前护理行为。目的:制定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构建《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方法: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构建指南。具体包括:1.成立指南小组;2.通过检索国内外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和急诊PCI术前护理相关原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明确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3.德尔菲法确定急诊PCI术前护理的重要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4.针对德尔菲法产生的重要临床问题,通过对相关医疗指南、系统评价或原始研究来源的证据进行检索、综合和证据体评价,初步形成相应的拟推荐意见;5.共识组对推荐意见强度和推荐内容达成共识;6.进行指南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的外部同行评审;7.构建《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结果:1.指南小组由指导委员会、共识专家组、秘书组、证据评价组及外审组构成,包括急诊PCI相关领域医疗专家、护理专家和方法学专家共45人;2.根据国内外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和急诊PCI术前护理相关原始研究以及关键知情人访谈的结果,指南指导委员会草拟了 9个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和20个结局指标;3.指南共识专家组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完成对急诊PCI术前护理的重要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共识。最终确定6个重要护理临床问题,包括评估和识别、吸氧、病情监测、安全转运、皮肤准备、碘过敏实验;确定9个关键结局指标和7个重要结局指标。4.评估和识别、吸氧、病情监测的证据来源于4部国内外高中质量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来源的证据综合,安全转运、皮肤准备、碘过敏实验的证据来源于相关原始研究,进行证据综合和证据体评价,初步形成6条推荐意见;5.专家对推荐意见强度和推荐内容达成共识,6条推荐意见均为强推荐,同时增加5条推荐意见的实践指导部分;6.共有10名外部同行参与指南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的评审。6个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评分均数大于≥3;推荐意见临床适用性评分均数均>4;原有推荐意见无修改部分,对部分实践指导条目进行了补充和修改;7.指南草案最终形成了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的6条推荐意见和针对其中5条推荐意见的实践指导。结论:基于循证原则下构建的符合我国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实践现状和本领域专业人员判断的《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共形成6条推荐意见和5条推荐意见的实践指导,为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二、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与评审标准的差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与评审标准的差别(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二、立题依据 |
三、国内外现状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 |
一、理论框架 |
二、研究设计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及展望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 |
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质性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4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一轮) |
附录5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二轮) |
附录6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 |
综述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构建的独特性与挑战 |
参考文献 |
在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框架思路、理论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医疗设备 |
2.3 医疗设备采购 |
2.3.1 医疗设备采购的内涵 |
2.3.2 医疗设备采购的原则 |
2.4 医院采购项目化管理 |
2.4.1 项目化管理 |
2.4.2 医疗设备采购的项目化管理 |
2.5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及实施方式 |
2.5.1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
2.5.2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实施程序 |
第三章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及流程现状 |
3.1 Y医院概况 |
3.2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组织结构及流程现状 |
3.2.1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组织结构现状 |
3.2.2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及流程问题分析 |
4.1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时间消耗分析 |
4.1.1 采购项目立项审批阶段时间消耗分析 |
4.1.2 医疗设备采购执行阶段时间消耗分析 |
4.1.3 医疗设备采购交付阶段时间消耗分析 |
4.2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成本节约率分析 |
第五章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优化及实践应用 |
5.1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优化 |
5.1.1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优化分析 |
5.1.2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优化的原则 |
5.1.3 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优化 |
5.2 Y医院基于医疗设备采购信息系统的流程实现 |
5.2.1 Y医院HRP系统总体设计 |
5.2.2 Y医院HRP系统各功能模块对流程优化的实现 |
5.2.3 医疗设备采购优化后流程应用效果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对胸痛中心建设下STEMI管理的质量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展望 |
6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医养护一体化 |
1.5.2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 |
1.5.3 适应性设计 |
1.6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2.1 老化理论 |
2.1.1 生物学层面研究 |
2.1.2 心理学层面研究 |
2.1.3 社会学层面研究 |
2.2 康复老年人特点及护理需求 |
2.2.1 康复老年人的特点 |
2.2.2 康复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
2.3 医养护一体化体系研究 |
2.3.1 理论的完善 |
2.3.2 体系的建立 |
2.3.3 模式的探索 |
2.4 空间适应性设计基本理论 |
2.4.1 理论来源与概念界定 |
2.4.2 空间适应性类型划分 |
2.4.3 空间适应性层级理论 |
2.4.4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及案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使用实态分析 |
3.1 调研背景 |
3.1.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
3.1.2 调研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
3.2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问卷调研 |
3.2.1 调研时间 |
3.2.2 调研问卷结果 |
3.2.3 调研问卷小结 |
3.3 医养护一体化体养老机构康养空间实地观察 |
3.3.1 观察概况 |
3.3.2 基本诊疗空间分析 |
3.3.3 康复理疗空间分析 |
3.3.4 护理照料空间分析 |
3.4 后续专家访谈 |
3.4.1 完善建筑平面布局 |
3.4.2 考虑机构急救系统 |
3.4.3 强化医疗化细节设计 |
3.4.4 优化护理行为习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策略 |
4.1 基本诊疗空间优化设计 |
4.1.1 医疗救助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
4.1.2 不同诊疗空间的优化设计 |
4.1.3 梳理院前急救流线网络 |
4.2 康复理疗空间优化设计 |
4.2.1 内外康复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
4.2.2 不同康复空间的优化设计 |
4.2.3 增加适当的挑战性设计 |
4.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设计 |
4.3.1 不同结构类型的空间组合模式 |
4.3.2 护理医辅空间的优化设计 |
4.3.3 预防护理期间的意外伤害 |
4.4 养老机构环境整体优化设计策略补充 |
4.4.1 舒适的物理环境 |
4.4.2 适宜的色彩搭配 |
4.4.3 合理的材料选择 |
4.4.4 明快的艺术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实践应用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区位及周边环境 |
5.1.2 项目规划设计 |
5.2 医养护一体化康养空间设计 |
5.2.1 基本诊疗空间形式 |
5.2.2 康复理疗空间布局 |
5.2.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 |
5.2.4 室内物理环境空间补充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6)皖南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材料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设计 |
2.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1.1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
1.2 胸痛中心起源及发展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本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策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营医院 |
2.1.2 民营医院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2.2.3 政府规制理论 |
3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现状 |
3.1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主体及监管内容 |
3.2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方式及手段 |
3.3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成效 |
3.3.1 政策扶持下社会资本办医成长速度快 |
3.3.2 医疗服务多样化 |
3.3.3 医疗服务品质不断优化 |
4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问题 |
4.1.1 整体卫生规划有待加强 |
4.1.2 对民营医院发展缺乏有效引导 |
4.1.3 医疗领域人事管理制度缺陷 |
4.1.4 民营医院相关政策有失公平 |
4.1.5 政策落实度有待提高 |
4.2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府对民营医院定位不明确 |
4.2.2 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4.2.3 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 |
4.2.4 政策制定参与机制不完善 |
5 国内外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
5.1 国外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
5.1.1 国外政府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立法保障 |
5.1.2 国外政府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
5.1.3 国外政府对民营医院监管的启示 |
5.2 国内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
5.2.1 东莞市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 |
5.2.2 国内其他地市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 |
5.2.3 国内政府对民营医院监管的启示 |
6 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的政策建议 |
6.1 正视民营医院的作用 |
6.2 协助提升民营医院社会认同感 |
6.3 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 |
6.4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
6.5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9)秦皇岛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薪酬管理相关理论阐述 |
2.1 薪酬的界定 |
2.1.1 薪酬的概念 |
2.1.2 薪酬的构成 |
2.1.3 薪酬的功能 |
2.1.4 薪酬的影响因素 |
2.2 薪酬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公平理论 |
2.2.3 宽带薪酬理论 |
2.3 薪酬管理相关方法 |
2.3.1 海氏评估法 |
2.3.2 组合划分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现状 |
3.1 港口医院总体情况介绍 |
3.1.1 港口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
3.1.2 医护人员的界定 |
3.1.3 医护人员人力资源情况介绍 |
3.1.4 医护人员薪酬体系构成 |
3.2 医护人员经济性薪酬现状 |
3.2.1 医护人员工资现状 |
3.2.2 医护人员奖金现状 |
3.2.3 医护人员福利现状 |
3.3 医护人员非经济性薪酬现状 |
3.3.1 货币化非经济性薪酬 |
3.3.2 非货币化非经济性薪酬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调查方法阐述 |
4.1.1 问卷的设计 |
4.1.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4.2 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
4.2.1 薪酬体系总体问题 |
4.2.2 经济性薪酬中存在的问题 |
4.2.3 非经济性薪酬中存在的问题 |
4.3 薪酬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缺乏战略性思考 |
4.3.2 薪酬体系缺乏统一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 |
4.3.3 医院不重视激励性薪酬 |
4.3.4 医院管理层对非经济性薪酬重视程度的缺失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优化方案 |
5.1 薪酬体系优化的原则 |
5.1.1 经济性原则 |
5.1.2 公平性原则 |
5.1.3 竞争性原则 |
5.1.4 激励性原则 |
5.2 薪酬体系优化需要考虑的要素 |
5.2.1 医院的战略目标 |
5.2.2 市场竞争 |
5.2.3 医院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
5.2.4 员工的个人能力 |
5.3 医护人员经济性薪酬优化方案 |
5.3.1 薪酬方案优化总体思路 |
5.3.2 薪酬水平的确定 |
5.3.3 职位评估方法的应用 |
5.3.4 制定岗位说明书 |
5.3.5 经济薪酬方案比对 |
5.4 医护人员非经济性薪酬优化方案 |
5.4.1 非经济性薪酬方案改善 |
5.4.2 树立企业文化 |
5.4.3 非经济薪酬方案比对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优化后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薪酬体系适用条件 |
6.2 薪酬体系方案实施风险 |
6.2.1 与现行制度的冲突 |
6.2.2 人工成本增加 |
6.3 薪酬方案的实施保障 |
6.3.1 公平性实施 |
6.3.2 制定人才战略 |
6.3.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
6.3.4 及时调整薪酬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神经内科绩效考核表 |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 |
附录三:海氏评估法计算表 |
致谢 |
(10)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 |
(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三) 急诊PCI术前护理现状 |
(四) 急诊PCI相关指南研究概况 |
(五) 小结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述 |
(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流行病学相关现状 |
(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治疗现况 |
二、急诊PCI术前护理现状 |
(一) 护理人员在急诊PCI术前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
(二) 急诊PCI术前护理工作内容 |
(三)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
三、临床实践指南定义和分类 |
(一) 临床实践指南的产生和定义 |
(二) 临床实践指南的分类 |
四、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核心 |
(一) 加拿大CTFPHE分级系统 |
(二) 牛津OCEBM标准 |
(三) 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 |
五、ACS相关医疗指南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技术路线 |
―、成立指南小组 |
二、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 |
三、证据的检索、评价与综合 |
四、形成推荐意见并达成共识 |
五、推荐意见的外部同行评审 |
六、形成指南草案 |
第四章 成立指南小组 |
一、成立指南指导委员会 |
二、组建指南制定小组 |
第五章 构建临床问题和确定结局指标 |
一、关键知情人访谈 |
二、德尔菲法确定急诊PCI护理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 |
第六章 护理临床问题的证据综合及推荐意见的制定 |
一、指南来源的证据综合及推荐意见的制定 |
(一) 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检索和质量评价 |
(二) 检索结果和纳入指南的基本信息 |
(三) 证据综合和推荐意见的制定 |
二、系统评价或原始研究来源的证据综合及推荐意见的制定 |
(一) 指南中未涉及的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 |
(二) 研究方法 |
(三) 证据综合结果和推荐意见的制定 |
第七章 指南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的外部同行评审 |
一、评审内容 |
二、评审方法 |
三、评审结果 |
四、讨论 |
第八章 形成《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 |
第九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
一、研究结果 |
二、创新性和意义 |
三、讨论 |
四、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AGREE Ⅱ评估系统 |
附录2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
附录3 NOS评价标准 |
附录4 GRADE证据体质量评价方法 |
附录5 GRADE证据概要表组成和GRADE决策表 |
附录6 关键知情人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7 《急诊PCI护理实践指南》优先主题确定会议说明 |
附录8 《急诊PCI护理实践指南》临床问题(PICO)审核表(术前) |
附录9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优先主题审核表 |
附录10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外部同行评审专家邀请函 |
附录11 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审核表 |
附录12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推荐意见适用性审核表 |
附录13 专家基本信息表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与评审标准的差别(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D]. 王雪.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Y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流程优化研究[D]. 汪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4]对胸痛中心建设下STEMI管理的质量控制分析[D]. 王召义.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丁晗.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6]皖南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D]. 魏鹏利.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短期预后影响的分析[D]. 时侠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研究[D]. 陈美琼.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9]秦皇岛港口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体系研究[D]. 方舟. 燕山大学, 2019(06)
- [10]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构建[D]. 秦培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