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忻州审计局在质量审计年全部落实服务承诺(论文文献综述)
刘冠亚[1](2018)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作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不可或缺、无法割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设进度和实际效果。构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对于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以及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以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为主要模式的财政审计制度是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之前的财政管理格局和政府会计环境下形成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财政管理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需要,其审计目标是预算收支的合法合规性,相应地,其审计内容重点、方式方法等也都为该审计目标服务。这显然不能适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制度环境转换的需要,也无法满足财政管理领域公共受托责任内涵拓展背景下委托人新的利益需求。而目前对于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理论研究往往仅聚焦于政府会计核算和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却忽略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这一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研究范围和内容上有所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研究体系;且我国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试点工作也已逐步铺开,但对于试编试点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实践探索却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本文力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初步建立一套相对成型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理论体系,以形成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理论的重要补充,进而为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制度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然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框架,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系统阐述,剖析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供给滞后于制度需求的失衡状态以及影响制度供给的制约因素,找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的重难点问题;接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从审计目标、审计内容重点、审计方法、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规范体系六大要素初步构建一套能够满足需求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寻求制度供需的均衡状态;最后阐释为实现制度均衡,从顶层设计和部门工作层面还需采取哪些措施。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提出问题。其中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这两章是全文的起始和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是展开经济学理论分析、制度供需分析以及国际经验分析借鉴。其中第三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对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制度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阐明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制度对于推动财政管理领域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的作用机理及其内在联系。第四章运用制度需求一供给分析框架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供需状况进行剖析,指出我国现行财政审计制度无法满足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确立之后的审计需求,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处于一种制度供给滞后于制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在剖析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厘清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第五章对美国、英国及其他11个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情况进行分析和借鉴。第三部分为第六章至第九章,主要是进行制度构建和提出政策建议。其中第六章尝试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核心框架,解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重点和审计方法三大组成要素如何设计的问题。第七章探索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实施体系,解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组织方式、技术手段和规范体系三大组成要素如何设计的问题。第八章解析了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相关探索性实践,实现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的实证研究。第九章则对本文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归纳和提炼,并对从顶层设计和部门工作层面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是在财政管理领域公共受托责任框架中,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制度是一种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安排,它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内涵的拓展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推动政府及其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以满足委托人的利益需求。二是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处于一种制度供给滞后于制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制度构建的重难点问题在于建立核心框架和实施体系,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审计内容重点、审计方法、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规范体系六大组成要素进行设计,并从顶层设计和部门工作层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实现制度均衡。三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应立足于揭示反映政府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和财政风险;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内容重点须紧密围绕审计目标展开,并充分考虑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财务报告的差异;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方法也应适应审计目标的要求,形成技术层面风险导向审计与战略层面风险导向审计有机融合的政府财务报告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模型。四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组织方式应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合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应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以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规范体系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
张甜[2](2016)在《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项审计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和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督的一种重要的审计职能。专项审计调查在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和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审计署和基层各级审计机关广泛开展了各类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政府和公众对专项审计调查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审计机关特别是广大基层审计机关由于理念落后、信息不对称和审计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专项审计调查的实践中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专项审计调查的一些理念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本文以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济南市以及其他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大量数据与案例,并借鉴以往专项审计调查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发展历程、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从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出发,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了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计划编制不科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成果运用不足、审计调查查处违法问题和揭示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缺乏专项审计调查绩效评价体系和理论研究不足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计划制定、绩效评价、体制机制、风险识别、成果运用和理论研究等六个环节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济南市和其他基层审计机关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立专项审计调查高风险领域评估制度、建立专项审计调查绩效评价体系、创新专项审计调查方法、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提高专项审计调查成果运用能力以及对专项审计调查进行新的准确定位等六项完善基层专项审计调查的对策建议,以期妥善解决其在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更好的发挥专项审计调查在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纵观我国专项审计调查的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虽然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不过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调查实践的研究并不多,既有的实证研究也由于时期较早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缺乏指导实践的意义。所以,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结合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审计调查现代化的角度,把专项审计调查定位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提出建立专项审计调查高风险领域评估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创新专项审计调查方法、实现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等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建议,这对基层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由于作者在专项审计调查数据搜集方面面临的困难和视野的局限,本文在数据的分析方面仅能依托于既有的数据,由于缺乏全国范围的准确全面的数据,现有的分析可能存在偏颇之处,另外基于作者作为审计一线工作者而非专业审计理论研究者,本文在审计理论的分析方面也缺乏一些理论研究的深度,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专项审计调查的研究者予以弥补。
曹宏举[3](2010)在《美国与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审计的发展完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与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以及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大相适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有了较大发展,在审计类型上已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发展到绩效审计为主,政府审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本质也发生很大变化,审计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显重要。但由于审计理论从世界来看不知是难以研究,还是审计实务性太强而显得理论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的人很少,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少之又少。不断发展中的绩效审计实践不仅给审计理论研究,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保障手段,绩效审计必须发挥其合理而适当的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政府资源的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安全。为进一步理解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变化过程中审计本质及其职能的变化,需要重新运用审计动因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等原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变迁、目的和本质及其作用和机制理论进行全新的深入研究,并给予新的诠释,并对审计实务予以指导。美国绩效审计是立法模式的发展者和现今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最早的国家;瑞典绩效审计原属行政型模式的典型代表,2003年7月1日已变革为立法型模式,开展绩效审计既比较早,发展也较快。美瑞两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目前,瑞典国家审计署有40%左右的审计业务属绩效审计,每年完成约60个绩效审计项目,涉及财政、教育、环境、卫生、养老、文化、外事、农业、交通、政府投资,以及公共服务与私营合作等几乎所有政府部门、行政和公共机构,并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一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二是提高了政府效能;三是提高了管理水平。美国国家审计署有90%左右的审计业务属绩效审计,在2006年,美国审计署为财政创造的价值高达510亿美元,投入产出比是1:105,即在GAO的工作上每投资1美元,就得到105美元的回报。与此同时,还出版了近1000份报告和公告,并向政府提出了2700条工作改进建议,所提出的建议中有4/5得到贯彻执行。根据GAO的文件,在协助制定法律,改善公共服务方面,GAO还带来了1300项无法以财务计算的益处。在过去的十年间提高税收1000多亿美元。本文对美国和瑞典政府绩效审计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美国和瑞典绩效审计的变迁和体制、机制变革的探讨,总结其经验和缺陷,发现新成果,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与美国和瑞典相比,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审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制度。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共八章。其中:第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包括第四章到第七章;第八章为第三部分,是对前文分析研究的总结,即结论和启示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文献综述和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政府绩效审计的一般分析。主要评述绩效审计的内涵与目标、体制类型与地位、功能与作用、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是绩效审计理论综述。主要阐述绩效审计动因理论,它是用来论证绩效审计产生根源的理论依据;论述制度变迁理论,它是用来论证绩效审计变迁的理论依据;对绩效审计自身理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析,为后面的论述做铺垫。第四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主要对美国和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与现状及其各阶段的特点和政治、经济、社会需求、法律、文化传统、技术基础等影响绩效审计变迁的环境因素绩效比较分析。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在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第五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比较分析。主要对美国和瑞典政府绩效审计体制发展变化、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审计经费来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在政府绩效审计体制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第六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主要对实施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程序、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审计报告等运作机制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结合案例的比较,分析两国在绩效审计运作机制方面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的地方。第七章是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功能与效果的比较分析。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对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在各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最终产生的效果,如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对外效果、维护国家安全效果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证明绩效审计的重要性。第八章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章是本论文研究的最终成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上述各章的比较研究,总结出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和缺陷,并提出自己的几点结论;第二部分是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的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美瑞两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和缺陷以及研究结论,提出开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合理化建议。做到“实务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务,理论和实务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二、忻州审计局在质量审计年全部落实服务承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忻州审计局在质量审计年全部落实服务承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
1.1.2 财政风险管理的强化 |
1.1.3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设 |
1.1.4 政府审计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结构安排 |
1.4.3 研究方法 |
1.5 理论基础 |
1.5.1 委托代理理论 |
1.5.2 国家治理理论 |
1.5.3 制度变迁理论 |
1.5.4 博弈论 |
1.5.5 风险管理理论 |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6.1 研究的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风险导向审计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4 综合评述 |
3 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3.1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及其审计制度分析 |
3.1.1 财政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3.1.2 财政管理领域公共受托责任的制度安排 |
3.1.3 财政管理领域公共受托责任内涵的拓展 |
3.1.4 公共受托责任内涵拓展下的报告制度演进 |
3.1.5 公共受托责任内涵拓展下的审计制度变迁 |
3.2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博弈分析 |
3.2.1 信息需求方与信息供给方的博弈分析 |
3.2.2 信息供给方与审计方的博弈分析 |
4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供需分析 |
4.1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需求分析 |
4.1.1 来自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需求 |
4.1.2 政府审计价值取向发展转变所引致的需求 |
4.2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供给分析 |
4.2.1 现行财政审计制度无法满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需求 |
4.2.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足 |
4.3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供需失衡及其原因分析 |
4.3.1 信息供给方内生需求不足 |
4.3.2 政府审计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 |
4.3.3 审计全覆盖的制度设计对现有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出挑战 |
4.3.4 跨部门协调机制未建立健全 |
4.4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的重难点问题分析 |
4.4.1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核心框架 |
4.4.2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实施体系 |
4.4.3 加强顶层设计和采取积极措施 |
5 国际经验借鉴 |
5.1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国际经验 |
5.1.1 世界审计组织 |
5.1.2 美国 |
5.1.3 英国 |
5.1.4 其他国家 |
5.2 主要启示 |
6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核心框架 |
6.1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
6.1.1 影响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目标的主要因素 |
6.1.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
6.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容重点 |
6.2.1 确定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内容重点需考虑的问题 |
6.2.2 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容重点 |
6.2.3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容重点 |
6.3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方法 |
6.3.1 政府财务报告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模型 |
6.3.2 技术层面的风险导向审计 |
6.3.3 战略层面的风险导向审计 |
7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实施体系 |
7.1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组织方式 |
7.1.1 审计资源状况分析 |
7.1.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组织方式的设计 |
7.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技术手段 |
7.2.1 传统审计模式下的技术手段状况分析 |
7.2.2 大数据分析的特征及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的必要性 |
7.2.3 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支撑 |
7.3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规范体系 |
7.3.1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规范体系的路径方法 |
7.3.2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规范体系的基本架构 |
7.3.3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 |
8 实证案例 |
8.1 M市审计局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探索 |
8.1.1 项目背景 |
8.1.2 审计目标和内容重点 |
8.1.3 审计过程和发现 |
8.1.4 审计建议和成效 |
8.2 案例分析 |
8.2.1 该案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
8.2.2 该案例的可借鉴性及对本文论点的支撑 |
9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
9.1 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针对顶层设计层面的政策建议 |
9.2.2 针对审计部门的政策建议 |
9.2.3 针对财政部门的政策建议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2)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专项审计调查的理论概述 |
2.1 专项审计调查的概念和含义 |
2.2 专项审计调查的内容和特征 |
2.3 专项审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
第3章 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的措施及成效 |
3.1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进程 |
3.1.1 专项审计调查的初始阶段(1989-1994) |
3.1.2 专项审计调查的规范阶段(1995-2005) |
3.1.3 专项审计调查的转型阶段(2006-至今) |
3.2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措施 |
3.2.1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以拓宽选题渠道 |
3.2.2 以“三结合”的方式统筹配备审计人员 |
3.2.3 制定完善规范专项审计调查程序的各项制度 |
3.2.4 出台审计限时制以提高审计效率 |
3.2.5 开展审前公示和公开审计结果以接受社会监督 |
3.3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成效 |
3.3.1 提高了审计服务改革发展的精准度 |
3.3.2 拓宽了审计监督的领域 |
3.3.3 促进了公共资源使用绩效的提高 |
3.3.4 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
第4章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计划的编制不够科学 |
4.1.2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资源分配不太合理 |
4.1.3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采用的审计方法较为单一 |
4.1.4 审计成果的运用还不能适应政府和公众的需求 |
4.1.5 专项审计调查发现违法乱纪和高风险问题的能力较弱 |
4.2 济南市专项审计调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4.2.1 在制定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计划时缺乏科学权威的指引 |
4.2.2 缺乏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
4.2.3 创新审计方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
4.2.4 识别审计风险存在障碍 |
4.2.5 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渠道不足 |
4.2.6 专项审计调查的理论研究存在局限 |
第5章 优化专项审计调查的对策建议 |
5.1 建立专项审计调查高风险领域评估制度 |
5.2 建立专项审计调查绩效评价体系 |
5.3 创新专项审计调查方法 |
5.4 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 |
5.5 提高专项审计调查成果运用能力 |
5.6 赋予专项审计调查新的准确定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3)美国与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
1.2.1 研究对象 |
1.2.2 基本思路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政府绩效审计的一般分析 |
2.1 绩效审计的内涵与目标 |
2.1.1 绩效审计的内涵 |
2.1.2 绩效审计的目标 |
2.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
2.2.1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
2.2.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
2.3 绩效审计的体制类型与地位 |
2.3.1 绩效审计体制类型 |
2.3.2 绩效审计的地位 |
2.4 绩效审计的功能与作用 |
2.4.1 绩效审计功能 |
2.4.2 绩效审计的作用 |
第3章 绩效审计理论综述 |
3.1 绩效审计相关理论 |
3.1.1 绩效审计动因理论 |
3.1.2 制度变迁理论 |
3.2 绩效审计理论 |
3.2.1 绩效审计理论结构 |
3.2.2 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4.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变迁及其特点 |
4.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
4.1.2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过程 |
4.1.3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特点 |
4.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变迁及其特点 |
4.2.1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
4.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过程 |
4.2.3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特点 |
4.3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影响因素比较 |
4.3.1 政治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 |
4.3.2 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 |
4.3.3 社会需求的影响因素比较 |
4.3.4 法律环境的影响因素比较 |
4.3.5 文化传统的影响因素比较 |
4.3.6 技术基础的影响因素比较 |
4.4 综合评析 |
第5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比较分析 |
5.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体制发展变化的比较 |
5.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发展变化 |
5.1.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体制的发展变化 |
5.1.3 比较分析 |
5.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比较 |
5.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
5.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
5.2.3 比较分析 |
5.3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的比较 |
5.3.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 |
5.3.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机构人事安排及其职责 |
5.3.3 比较分析 |
5.4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经费来源的比较 |
5.4.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经费来源 |
5.4.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经费来源 |
5.4.3 比较分析 |
5.5 综合评析 |
第6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 |
6.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目标、范围的比较 |
6.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目标与范围 |
6.1.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目标与范围 |
6.1.3 比较分析 |
6.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程序、质量控制的比较 |
6.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与质量控制 |
6.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与质量控制 |
6.2.3 比较分析 |
6.3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比较 |
6.3.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 |
6.3.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 |
6.3.3 比较分析 |
6.4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报告的比较 |
6.4.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报告 |
6.4.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报告 |
6.4.3 比较分析 |
6.5 综合评析 |
第7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功能及效果的比较 |
7.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比较 |
7.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 |
7.1.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功能 |
7.1.3 比较分析 |
7.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比较 |
7.2.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
7.2.2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
7.2.3 比较分析 |
7.3 综合评析 |
第8章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 |
8.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与缺陷 |
8.1.1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 |
8.1.2 美瑞政府绩效审计的缺陷 |
8.1.3 结论 |
8.2 对我国的启示 |
8.2.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 |
8.2.2 我国与美瑞两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差别 |
8.2.3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忻州审计局在质量审计年全部落实服务承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研究[D]. 刘冠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9)
- [2]济南市基层专项审计调查问题研究[D]. 张甜. 山东大学, 2016(02)
- [3]美国与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D]. 曹宏举. 吉林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