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肌灵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钱梦[1](2021)在《补中益气汤(方)与脾虚肌无力(证)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中医证候具有跨系统的病理生理学内涵,中医复方成分复杂且具有多系统、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这使得单一角度研究证候或方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辨证论治中的“方-证相关”的经验及原理则要求在研究方药或证候时有必要将二个方面结合起来。目前,探查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正在成为方证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脾主肌肉”是中医脾脏的重要生理属性之一,补中益气汤是健脾益气的代表方之一,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该方用于脾虚肌无力显示一定的健脾强肌效用,但目前有关脾主肌肉的现代病理生理学内涵和补中益气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探查补中益气汤(方)与脾虚肌肉无力(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对于揭示脾主肌肉的现代内涵和补中益气汤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肌肉减少症临床表现以肌肉无力或/和萎缩为特征,与中医脾虚肌肉无力证甚为接近。研究表明,蛋白质代谢失衡是肌肉减少症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涉及系统-器官-细胞分子不同层面的调控失常。本学科前期的研究显示,饮食不节+游泳力竭法复制的脾虚证大鼠模型涉及多系统的异常变化并伴有骨骼肌肌力下降及病理损伤,涉及能量代谢障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及炎性损伤等机制。健脾类方的比较研究显示,补中益气汤对该模型肌肉损伤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并涉及对其多个病理生理学环节的调节。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推测中医脾虚肌无力证是之前探查到的炎性激活、能量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多个环节共同参与导致肌肉蛋白质代谢失调为特点的一种病证,并有其独特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目的:应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法建立并评价脾虚肌无力证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补中益气汤对该模型的健脾强肌效用,并以肌肉蛋白质代谢失衡为切入,在整体、器官及分子不同维度上,探查脾虚肌无力证模型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与补中益气汤的作用靶标及二者关联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一脾虚肌无力模型小鼠的建立与评价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采用“饮食不节+过度疲劳”法建立脾虚证肌无力小鼠模型,正常组正常饲养。各组小鼠:(1)每周观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外观行为评分、体重及饮食量;(2)实验第2、4周末进行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测定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3)实验第1、2、3、4周末使用抓握力仪测定小鼠抓握力;(4)第15 d和29 d分两批次,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D-木糖、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称量法测定计算胸腺与脾脏指数、肌湿重与肌重/体重比;制作腓肠肌HE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利用Image J软件计算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面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1)实验第2-4周活动状态、皮肤毛发、大便状态积分均明显增高(P<0.01);第1-4周体重明显降低(P<0.01);第1周饮食量明显增加(P<0.01),第3-4周饮食量明显降低(P<0.01);(2)第2-4周游泳力竭时间明显缩短(P<0.01或P<0.05);(3)第1-4周抓握力呈递进性明显降低(P<0.01);(4)第2-4周血清D-木糖、GAS、MTL含量明显降低,VIP明显增加(P<0.01或P<0.05);胸腺与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血清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 或P<0.05),IL-6 明显升高(P<0.01 或P<0.05);腓肠肌湿重和湿重/体重比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的腓肠肌纤维排列松散,边缘变钝,肌纤维间隙与肌束间隙明显变宽,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面积明显减少(P<0.01 或 P<0.05)。结论:“饮食失节+疲劳过度”法建立的模型小鼠在呈现中医脾虚证候相关的外观行为和实验室指标改变的同时,伴有骨骼肌肌力的下降与肌纤维的萎缩,表明“饮食失节+疲劳过度”法可成功建立小鼠脾虚肌无力证模型。研究二脾虚肌无力小鼠肌肉蛋白质失衡的分子机制及补中益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饮食不节+过度疲劳”法建立脾虚证肌无力模型,连续4周;其中中药高、低剂量组自第15d开始分别按3.8 g/kg·d和1.9g/kg-d灌服补中益气汤(颗粒溶液)。各组小鼠按研究一时间与方法观测:(1)观测不同时间点的外观行为积分、体重、饮食量、游泳力竭时间与抓握力;(2)实验第29 d的血清D-木糖、GAS、MTL、VIP、IL-1β、IL-6、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生长激素(GH)、睾酮(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胸腺与脾脏指数及肌湿重与肌重/体重比,腓肠肌的病理改变和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面积;ELISA法测定腓肠肌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GH、T、IL-1β、IL-6、TNF-α、肌肉抑制素(myostatin)、激活素受体ⅡB(ACTR2B);Western Blot法检测腓肠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s6k1)、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B(p-eIF4B)、胰岛素受体低物1(IRS1)、磷酸化苏氨酸激酶3(p-Smad3)、磷酸化叉头蛋白O3A(p-Foxo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肌萎缩蛋白1(Atrogin-1)和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1)实验第1-4周活动状态积分明显增高(P<0.05),第2-4周皮肤毛发和大便状态积分明显增高(P<0.01);第1周饮食量明显增加(P<0.01),第3-4周饮食量明显降低(P<0.01);第1-4周体重明显降低(P<0.01),游泳力竭时间明显缩短(P<0.05)。(2)血清D-木糖含量、GAS、MTL含量明显降低,VIP明显增加(P<0.01或P<0.05);胸腺与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腓肠肌湿重和肌重/体重比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镜下腓肠肌纤维排列松散,边缘变钝,肌纤维间隙与肌束间隙明显变宽;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第2和第4周抓握力明显下降(P<0.01);腓肠肌总蛋白明显降低(P<0.05),INS、INSR、IGF-1和IGF-1R 含量明显减少(P<0.01),pi3k、p-akt、mTOR、p-s6k1 以及 p-eIF4B 的表达量降低(P<0.05),Myostatin、ACTR2B 含量和 Atrogin-1、MuRF-1、p-Smad3、p-Foxo3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下丘脑CRH/GnRH明显增加/降低(P<0.01 或P<0.05),血清 ACTH、CORT、IL-6 明显升高,GH、T、IL-1β、TNF-α 明显降低(P<0.01 或P<0.05),腓肠肌 GR-α、IL-1β、IL-6、TNF-α明显升高(P<0.01或P<0.05),GH和T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小鼠:(1)实验第3-4周活动状态、皮肤毛发、大便状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体重明显增加(P<0.01);第4周饮食量明显增加(P<0.01),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2)第4周,高剂量组D-木糖含量明显增加、VIP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低剂量组的血清GAS、MTL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胸腺与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二个剂量组的抓握力呈不同程度地增加(P<0.01);高剂量组肌纤维形态与正常组接近,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面积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高、低剂量组腓肠肌总蛋白均明显增高(P<0.05),腓肠肌内 INS、INSR、IGF-1 和 IGF-1R含量明显增加(P<0.01 或P<0.05),pi3k、p-akt与mTO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Myostatin和ACTR2B含量、Atrogin-1和MuRF-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剂量组p-s6k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高、低剂量组下丘脑CRH与血清ACTH、CORT、IL-6和腓肠肌内GR-α、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下丘脑GnRH、血清T、L-1β、TNF-α和腓肠肌GH、T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高剂量组血清GH明显升高(P<0.05)。结论:脾虚肌无力小鼠的肌肉萎缩机制涉及整体、器官组织与分子不同层面。整体水平上,HPA轴功能的过度激活促进了蛋白质的降解,而内分泌系统相关激素的分泌减少又不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器官组织层面上,肌肉组织内炎性因子的高表达进一步促进了蛋白质降解;分子层面上,肌肉蛋白质代谢失衡则涉及mTOR/INS与UPS/myostatin信号通路之间的平衡失调。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肌无力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健脾强肌效用,其作用机制涉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多系统、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及mTOR/INS与UPS/myostatin信号通路的调节。上述研究结果,为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强肌作用的临床运用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依据,对于揭示中医脾主肌肉的现代内涵、补益气汤健脾强肌作用的分子机制及补中益气汤-脾虚肌肉无力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王超楠,赵大庆,王隶书,王健[2](2021)在《人参及复方人参制剂免疫双向调节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人参作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被称为天然免疫调节剂,其双向免疫调节机制及药理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热点。人参及其有效成分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组织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效果显着,化疗患者可长期服用;同时人参及复方可以抑制免疫过度应答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中对重症肌无力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通过查阅Pub Med、知网数据库中主要近5年国内外文献,归纳人参及复方人参对双向调节免疫应答作用方面研究进展及治疗免疫性疾病临床报道,为人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徐鹏[3](2019)在《基于T细胞介导免疫自身耐受探讨健脾益气补髓方治疗EAMG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分子、基因水平探讨健脾益气补髓方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的免疫学机制。方法:1.采用注射免疫抗原的主动免疫方式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及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AchR-ab水平评价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的影响;2.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大鼠外周血清IFN-γ、IL-4、IL-10水平;3.采用流式细胞荧光技术检测EAMG各组脾脏组织单个核细胞CD4+T细胞数量以及CD4+CD25+Foxp3+T细胞(Treg细胞)、T细胞亚群(Th1、Th2、Th17)的数量变化;4.采用RT-qPCR检测EAMG各组脾脏组织参与调节Th17/Treg细胞转化平衡相关细胞因子IL-17、TGF-β、IL-6、IFN-γ、IL-21的基因表达。结果:1.模型建立:首次免疫后45天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EAMG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颤抖进一步剧烈,无法抬颈,头部紧贴台面,EAMG评分高于C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时毛色干枯,声音低微,精神萎靡下门牙生长过长,触及上颌,体重进一步减轻;首次免疫后25d,EAMG组与CFA组大鼠外周血清中Anti AchR-ab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8>0.05)。首次免疫后45天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与CFA组相比,EAMG组大鼠外周血清中Anti AchR-ab分泌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1);2.EAMG体重及症状:EAMG组大鼠的体重随着实验进展,并未出现增长,且与CFA组大鼠体重始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1);与EAMG组大鼠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各组大鼠症状逐渐缓解,从给药20天开始,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较EAMG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健脾益气补髓方改善EAMG体重及临床症状;3.EAMG外周血清中Anti AchR-ab抗体水平:EAMG组在整个灌胃期间直至结束,大鼠外周血清Anti AchR-ab水平始终高于CFA组。与EAMG相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清Anti AchR-ab水平明显降低,其中与低剂量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清Anti AchR-ab水平降低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强的松组相比,EAMG外周血清Anti AchR-ab水平降低程度相当,未见明显差异(p=0.22>0.05),表明强的松和中药各剂量组均可降低EAMG外周血清Anti AchR-ab水平,中药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外周血清Anti AchR-ab水平下降更明显,且高剂量与强的松疗效相当;4.细胞因子水平:与CFA组相比较,EAMG组大鼠外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上升,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经健脾益气补髓方各剂量干预后,促炎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下降,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明显上升(**p<0.01);5.CD4+T细胞分化亚群:与CFA组相比较,EAMG组大鼠脾脏组织单个核细胞CD4IL4+T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CD4+T细胞、CD4+IL-17+T细胞(Th17细胞)和CD4+IFN-γ+T细胞(Th1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气补髓方低剂量组,Treg细胞明显上调,CD4+T细胞、Th17细胞、Th1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但Th2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健脾益气补髓方高、中剂量干预后,Th2细胞、Treg细胞明显上调,CD4+T细胞、Th17细胞、Th1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且与强的松组疗效相当;6.各组大鼠脾脏细胞因子IL-17、TGF-β、IL-6、IFN-γ、IL-21的基因表达:与CFA组相比较,EAMG组IL-17、IFN-γ、IL-21、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01),TGF-β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与EAMG组比较,健脾益气补髓方高、中剂量干预后,IL-17、IFN-γ、IL-21、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TGF-β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01);健脾益气补髓方低剂量组IL-17、IL-21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TGF-βmRNA表达水平增加,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但在IL-6与IFN-γmRNA表达水平与EAMG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健脾益气补髓方降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外周血anti AchR-ab水平,改善临床症状;2.健脾益气补髓方抑制了促炎细胞因子IL-17、IFN-γ的产生及基因表达,上调了抗炎细胞因子IL-4的表达,促进CD4+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了CD4+T细胞向Th17细胞和Th1细胞分化,改善了Th1/Th2/Th17细胞免疫失衡;3.健脾益气补髓方能够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及IL-21基因表达,上调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及TGF-β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抑制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促进Th17细胞向Treg细胞的分化,从而抑制EAMG的发展。
刘晓曼[4](2019)在《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且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多认为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骨骼肌神经元突触后膜,导致传导功能障碍所引起。该病可由如感染、劳累、女性经期等各种原因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象的发生,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乃中医届泰斗,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强肌健力饮,该方主要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味而成,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显着。有研究[1]显示,该方可以通过减缓乙酰胆碱受体的分解而治疗重症肌无力。亦有研究发现[2],该方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来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而胸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有着大量的免疫细胞,我们的研究是想进一步系统性回顾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胸腺免疫细胞T细胞亚群其分泌因子IL-6、ROR γT、Foxp3、IL-17、TGF-β的表达,观察长期服用中药和未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探讨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中药的疗效、不同中医证型同胸腺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及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机理。方法:1.搜集广中医一附院2011年9月-2017年6月诊断为MG的患者,且患者因胸腺异常,于我院行胸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病理切片诊断为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取阅患者的相关病理切片蜡块,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IL-17、F0XP3、RORγT、IL-6、TGF-β的检测。2.通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分型、中医证型、中药服用情况、病程、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危象及术后等相关资料,分析胸腺异常MG患者常见的中医特征,对比患者中医特色治疗的效果。3.将免疫组化数据实验结果,相互间比较,同时与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型、服用中药情况等观察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各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不同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胸腺增生和胸腺瘤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中医证型上均存在差异(P<0.05),IL-6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是存在明显差异性的(P<0.05),胸腺瘤中的表达量高于胸腺增生。胸腺异常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在脾胃虚损型、脾肾亏虚型间存在着差异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的表达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GF-β的表达在不同MG分型中存在着差异(P<0.05),在眼肌型中表达量最低。患者术前病程同是否长期服用中药间是存在差异性的(P<0.05),MG不同分型间同服用中药间无显着性差异。MG分型同患者术后危象间呈正相关性。ROR γ T和F0XP3间呈正相关。而术后感染、危象、住院时间均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关。结论:经验究发现,IL-6在MG患者的胸腺中表达较高,对MG病情有一定的影响,可加重MG病情的发展。TGF-β在不同MG分型中存在差异,在眼肌型中低表达,其他分型中表达量渐高,反映出可以通过阻断IL-6、TGF-β的表达,来控制MG的病情。对MG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倾向于服用中药,从侧面反映出中药对MG患者的治疗存在着确切的疗效。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这对于后期对MG的中医药的用药研究,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同时结合药理学,探索阻断或减少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新药物,对MG的靶向治疗提供简单思路。
方学君[5](2019)在《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气虚型MG的中西医临床疗效以及强肌健力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蛋白RORy T、细胞因子IL-17及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蛋白Foxp3、细胞因子TGF-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辨证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有力的临床证据,同时探讨强肌健力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70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取7只作为正常组,其余皮下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单位97-116多肽片段(R97-116)乳化剂进行MG大鼠模型复制,最终成功复制出30只MG大鼠模型。将成模的M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肌健力方高剂量组(23.4 g·kg-1·d-1)、中剂量组(15.6 g·kg-1·d-1)、低剂量组(7.8 g·kg-1·d-1),强肌健力方各剂量组予相应剂量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代替中药灌胃,给药4周,定时(2次/周)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肌肉力量Lennon评分变化。给药结束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脾脏RORγT、Foxp3、IL-17及TGF-β蛋白表达水平。临床研究:门诊及病房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且Osserman分型为Ⅰ型、Ⅱa型、Ⅱb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根据其用药分为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N=30)和西药组(N=30)。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强肌健力方,西药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共8周),对比分析两组用药前后QM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Busch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强肌健力方各剂量组中ROR yT(除外高剂量组)、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Foxp3(除外高剂量组)、TGF-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RORγT、FoxP3蛋白表达水平则接近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对比,强肌健力方各组大鼠脾脏ROR y T、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Foxp3(低剂量组除外)、TGF-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对比,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各Osserman临床分型QM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busch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与西药组对比,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QMG评分下降更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busch评分方面,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除Osserman Ⅰ型外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在中西医疗效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强肌健力方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Treg细胞的转录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二者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对纠正异常免疫对MG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徐鹏,吕志国,常天瀛,王迪,卢靖,黄清霞,王健[6](2018)在《中药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干预作用实验研究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筛选中药干预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动物实验研究,制定资料提取表并提取资料,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偏倚风险进行评估,并用Rev 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包括Lennon评分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研究对象为Lewis大鼠或SD大鼠或C57BL/6小鼠,均为随机对照研究,但偏倚风险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可改善模型动物Lennon评分[SMD=-1.75,95%CI(-2.54,-0.96),P<0.0001],可降低血清AchR-Ab[SMD=-5.60,95%CI(-7.31,-3.88),P<0.0001)]、IL-4[SMD=-2.96,95%CI(-4.69,-1.23),P=0.0008]、IL-6[SMD=-3.65,95%CI(-5.01,-2.29),P<0.0001]、IFN-γ[SMD=-3.73,95%CI(-5.43,-2.03),P<0.0001]、TNF-α[SMD=-2.19,95%CI(-3.71,0.66),P=0.007]含量,提高血清TGF-β含量[SMD=4.43,95%CI(1.84,7.01),P=0.0008]。结论中药可调控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改善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症状。
何骁隽[7](2018)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中黄芪的最佳剂量,以及免疫机制。方法:采用R α 97-116免疫Lewis大鼠构建EAMG,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佐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升提黄芪低剂量组、益气升提黄芪中剂量组、益气升提黄甚高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抓力、体质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衰减率,检测血清AChR-Ab、IFN-γ、TGF-β、IL-2、IL-4、IL-6、IL-17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及比目鱼肌与胸腺中Foxp3基因表达,将EAMG大鼠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汇总,进行综合评分,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1.进行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均可见明显体质量下降,抓力下降,外周血血清AChR-Ab含量上升,重症肌无力综合评分均高于42分(总分70分),显示造模成功。2.治疗后,低中高三剂量益气升提组大鼠EAMG综合评分分别为82,58,88分(满分100分),各组大鼠体质量回升,抓力回升,RNS衰减率显着降低(P<0.05,P<0.01,P<0.001),血清AChR-Ab、IFN-γ、IL-2、IL-4、IL-6、IL-17 含量显着下降,TGF-β 含量显着升高(P<0.05,P 0.01,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显着升高(P<0.05),比目鱼肌与胸腺中Foxp3基因表达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益气升提法对EAMG大鼠具有明确治疗效果,黄芪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显着,不同剂量黄芪配伍升麻柴胡对MG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别。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TGF-β 含量,降低 I、N-γ、IL-2、IL-4、IL-6、IL-17 含量,提高 CD4+CD25+Foxp3+Treg 比例,降低血清AChR-Ab含量,从而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损害。
吴周烨[8](2017)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免疫机制。方法:1.采用鼠源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gic receptor,AChR)α亚基97-116肽段(Rα97-116)免疫方法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2.50只SPF级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择6只大鼠作为佐剂对照组,其余造模。评估确定模型成功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强的松)、升陷汤组、益气升提组(黄芪、柴胡、升麻、桔梗)、益气组(黄芪),升提组(柴胡、升麻、桔梗)。灌胃一个月。3.大鼠每周称重,观察大鼠临床表现、体重、低频重复电刺激(ReptitiveNerve Stimulation,RNS)衰减率。4.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血清因子IFN-γ、TGF-β、IL-4、IL-17及抗体AChR-Ab含量。5.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 比例。结果:1.造模后,造模大鼠与佐剂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肌无力症状明显,血清AChR-Ab含量显着升高(P<0.01),RNS衰减率显着增大(P<0.01),且均超过10%,证明造模成功。2.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升陷汤组、益气升提组大鼠临床症状好转,RNS衰减率均显着降低(P<0.01或P<0.05),外周血血清AChR-Ab、IFN-γ、IL-4、IL-17水平显着下降,TGF-β水平升高(P<0.01或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 CD4+CD25+Foxp3+Treg 比例显着升高(P<0.05)。结论:益气升提法可以有效改善EAMG大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降低外周血血清IFN-γ、IL-4、IL-17含量,升高TGF-β含量,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综合调节淋巴细胞网络因子,增强机体免疫抑制,减少机体免疫应答,恢复免疫平衡,减少AchR-Ab产生,降低血清AchR-Ab含量。
陈伟[9](2016)在《人参皂苷Rb1(G-rb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G-Rb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是否具有防治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Lewis大鼠(均为雌性),随机分为G-Rb1高剂量组(3.7mg/kg/d)、G-Rb1低剂量组(2.6mg/kg/d)、模型对照组(EAMG组)和空白对照组(CFA组)。用大鼠来源的人工合成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α亚基97-116肽段(R97-116肽段)免疫G-Rb1高剂量组、G-Rb1低剂量组和EAMG组大鼠以制造重症肌无力(MG)模型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CFA组以同样方式给予等量的不含R97-116肽段的乳液。采用Lennon评分标准评价大鼠的病情,采用双盲法隔天测评大鼠肌力并且记录体重。对大鼠进行39天灌胃后,使用流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大鼠淋巴结单个核细胞(MNC)中IL-10+、IL-4+、IL-17+、MHCⅡ+细胞及CD4+CD25+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AMG大鼠血清中抗R97-116 IgG/IgG1/IgG2a/IgG2b抗体水平;CCK-8检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的增殖。结果:1)G-Rb1高剂量组临床症状较EAMG组明显缓解,在第10到第42天P均≤0.01;G-Rb1低剂量组大鼠临床症状相比EAMG组明显缓解,在第10天和第34天P均<0.05,在第12天至32天及第36天至第40天P均≤0.01;G-Rb1高、低剂量组及EAMG组的临床评分均高于CFA组。2)G-Rb1低剂量组大鼠体重较EAMG组明显增长,在第18至42天P均<0.05;G-Rb1高剂量组的大鼠体重较EAMG组有所减低在第26、27天P均<0.05;G-Rb1高、低剂量组体重在第25、29及31至42天体重存在差异,P均<0.05;CFA组体重较G-Rb1高、低剂量组及EAMG组都有明显差别。3)与EAMG组相比,高剂量的G-Rb1可上调IL-10+T细胞(p=0.026)、抑制IL-17分泌,下调IL-17+细胞数(p=0.036);此外,高、低剂量的G-Rb1均可上调CD4+CD25+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数(P<0.05);4)低剂量的G-Rb1降低血清中抗R97-116 IgG1、IgG2a抗体水平(p=0.001,p=0.029);5.高、低剂量的G-Rb1对EAMG均有治疗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的G-Rb1治疗效果较高剂量的G-Rb1更优。结论:高、低剂量的G-Rb1均能明显减轻重症肌无力大鼠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低IL-17+T细胞百分比,增高Treg细胞和Th2细胞,从而减低抗R97–116IgG1和IgG2a抗体水平有关。
董秀娟[10](2012)在《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重症肌无力是现代医学病症,其治疗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中医认识重症肌无力辨证思维方法,通过较为全面地搜集整理历代名医有关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临床表现的中医文献,侧重从其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名医学术经验等方面,给以系统整理、归纳、分析,探讨其学术演变和递嬗关系,这一基础性研究期待能为当代重症肌无力中医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准确的文献资料与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传统文献研究,重视原创一手资料的发掘、收集、分类、整理、汇编、评述以及学术观点凝练。强调阅读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籍原着,核准近现代文献资料的出处。古籍原着资料截取,充分利用汇辑近人点校出版的中医古籍,论文还通过查阅重症肌无力专着及医家经验集,对近现代着名医家对重症肌无力诊治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整理。现代文献整理研究,主要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等方式,检索建国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载的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重要中医学术论文748篇;有关重症肌无力的专门中医论着5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博士学位论文12篇;硕士学位论文22篇;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科学研究报告4份;重症肌无力中医论文汇编等内部资料3本等。上述资料,取有代表性且重要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结果本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为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代文献研究,着重探讨重症肌无力相类似证侯病证学术源流探讨;第二章为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现代文献研究;第三章为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查询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汇编。第一章,该章研读描述有关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的古籍书籍及医案78本,其中收集到有关诊治该病条文共320条。通过对古代古籍文献考察发现,重症肌无力涉及到中医病名及症状的诸多方面,具体可将古医籍资料归属为“眼睑下垂”、“痿证与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与饮食不下”、“大气下陷,呼吸困难”四方面的症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研究。通过对上述症候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一)《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已经为后世从不同角度认识“眼睑下垂”、“痿证”、“吞咽困难”诊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临床实践是检验理论学说合理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对“眼睑下垂”、“痿证与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与饮食不下”、“大气下陷,呼吸困难”病因病机及证治的分析,可知,“脾虚气陷”均可为上述症候的共同病机,且该学说虽成说最晚,但因为其阐述病因病机透彻、准确,更重要的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治法方药得到了临床实践的充分检验,而被各代医家充分讨论和阐发,并绵延至今。(三)通过研读古医籍书对诊治上述四个症候的文献梳理,认为上述症候的发生以慢性虚证为多见,临证补虚药使用最多,且部分药物剂量重用。(四)通过对详细阐述张锡纯对“大气下陷”之病名、病因病机、证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西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认识,明确其机制及用药。及至现代,中医诊治眼睑下垂、痿证四肢无力或萎缩、吞咽困难饮食不下、大气下陷呼吸困难等,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学术理论基础;而上述临床证候是现代疾病重症肌无力主要特征,因此中医宝贵的古籍文献是我们今天认识疾病、分析证候、制定诊疗方案及实施用药的辨思源泉与理论基础。该论文通过“一病多候”的研究方法,对与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相似的病名及症候进行“理、法、方、药”诸多方面的研究,此为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之一。第二章,现代文献调查研究凝练,对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有了相对完善且系统的认识。首先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对于其病名的阐述认为结合其临床治疗时间长,难度大,甚至危重等特点,用虚损病症名称才能说明该病本质,故中医病名为“虚损”,且根据主要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睑废”、“吞咽困难”、“痿证”、“大气下陷”病名。其主要中医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脏腑、经络功能不足及精血亏虚等,在此基础上,而复随情妄用形体,房劳过度,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宜,或起居失调,或外感六淫,或手术外伤,或多产、崩漏、产后体虚,或吐泻过度,或疾病失治,或病后失养等引起脏腑经脉虚损所致,其中脾肾虚损尤为重要。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基本大法可概括为培补脾肾,益气升举之法。辨证论治主要归纳为六型:脾胃虚弱证治以补中益气升举法主之,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脾肾气阴两虚证治以培补脾肾益气养阴,予补中益气汤合左归丸加减化裁;脾肾阳虚证治以益气温阳,予右归丸合理中汤加升举药加减;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两亏证治以益气补血,升提阳气予十全大补汤:大气下陷证治法:病情危重,应中西医结合紧急抢救。中药以升阳举陷,扶正纳气为主,主方升陷汤加减或参附汤。(鼻饲胃管给药)辅助用药:中成药可选苏合香丸等以豁痰开窍醒神。其他兼证给予对症加减用药。第三章,将笔者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重症肌无力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信息采集表》通过计算机处理设计为“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该查询系统纳入了重症肌无力病人基本资料,诊断、并发症、合并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五脏相关性,中药治疗,西医治疗等。研究者可通过上述资料的录入导出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发现并凝练相关成果,进一步探讨将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查询系统研发成为重症肌无力中医症候诊断模型。通过对详细梳理现代诊治重症肌无力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凝练各医家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研究进行论证分析,比较其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对现代医家诊治重症肌无力百家争鸣的现状给予客观评价,认为以邓铁涛教授牵头的“脾胃虚损,五脏相关”为现代诊治该病的主流,且张静生、李庚和、曹洪欣教授均延续该基础对该病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而从肝、奇经论治亦有其独特疗效。通过对34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一方面了解目前中医证治重症肌无力最为前沿的研究项目,探讨研究其意义。另一方面,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减少该病复发,减轻西药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经济负担,且明显提高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成功率等独特优势;实验研究发现中医干预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及诊治重症肌无力后,对其免疫机制有正向调节作用;方法论研究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结果示证明重症肌无力传变与中医五脏传变具有一致性,且通过研制重症肌无力生存质量量表,进一步用于评价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该部分将理论研究与实际临床相结合的探讨模式,为本论文创新点之二。结论文献研究是中医认识重症肌无力等现代医学病症重要方法。论文通过对重症肌无力的古代及现代文献从纵向、横向两方面的研究,展现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与辨思。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理法方药,包含了从《黄帝内经》到明清二千多年的时间长河里历代医家经验,也包含了现代百年来医家学者的经验,非常珍重与宝贵。论文曾在掌握资料的时间跨度、检索文献标目细度上努力,凝练相关学术观点,力图给现代学界关于重症肌无力的概念、学术源流、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方要研究等方面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且通过建立“重症肌无力病例系统”将理论与实际临床紧密结合,指导临床实践。
二、重肌灵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肌灵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补中益气汤(方)与脾虚肌无力(证)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脾虚证的研究现状 |
1. 脾虚证的现代内涵 |
2. 脾虚肌无力模型的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补中益气汤”防治肌肉疾病的研究概况 |
1. 临床研究 |
2. 实验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肌肉减少症的分子机制 |
1. 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失衡 |
2. 激素水平 |
3. 炎性因子 |
4. 神经-肌肉功能衰退 |
5. 氧化应激与线粒体损伤 |
6. 其他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脾虚肌无力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脾虚肌无力小鼠肌肉蛋白质失衡的分子机制及补中益气汤的干预作用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立论背景与研究思路 |
2. 脾虚肌无力证模型小鼠的建立与评价 |
3. 脾主肌肉及脾虚肌无力的现代病生理学内涵 |
4. 补中益气汤健脾强肌功效的现代作用机制 |
5. 补中益气汤(方)-脾虚肌无力(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 |
6.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人参及复方人参制剂免疫双向调节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参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及治疗作用 |
1.1 人参对免疫器官及组织的促进作用 |
1.2 人参对免疫细胞的促进作用 |
2 人参对肿瘤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 |
3 人参及复方人参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
3.1 人参及复方人参免疫抑制作用与重症肌无力(MG) |
3.2 人参及有效成分对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
4 结语与展望 |
(3)基于T细胞介导免疫自身耐受探讨健脾益气补髓方治疗EAMG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建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T细胞介导免疫耐受性探讨“健脾益气补髓方”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机制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
1.1.1 定义 |
1.1.2 常见发病机制 |
1.1.3 西医治疗 |
1.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 |
1.2.1 病因病机 |
1.2.2 中医治疗 |
1.3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临床分型 |
2.1.6 中医辨证分型 |
2.1.7 胸腺瘤分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方案 |
2.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
2.2.3 实验步骤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细胞因子表达 |
3.3 胸腺切除术后相关资料 |
3.4 中药服用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1.1 一般资料分析 |
4.1.2 细胞因子表达 |
4.1.3 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 |
4.1.4 术后情况分析 |
4.1.5 中药分析 |
4.2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学理论源流 |
1.1.1 传统医学对痿证病名的认识 |
1.1.2 传统医学对痿证病因的认识 |
1.1.3 当代医家对MG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
1.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2.1 M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2 MG的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2.1 R97-116多肽片段诱导的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复制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3 造模方法 |
2.1.4 观察指标及检测 |
2.1.5 结果 |
2.1.6 讨论 |
2.2 强肌健力方对重症肌无力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统计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第三章 临床研究部分 |
3.1 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案 |
3.1.3 统计方法 |
3.1.4 技术路线图 |
3.1.5 研究结果 |
3.1.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中药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干预作用实验研究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文献资料提取 |
1.5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2.3 结局分析Meta分析结果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7)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重症肌无力现代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免疫学研究进展 |
1.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2. 中医学与重症肌无力 |
2.1 中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2.2 益气升提法的起源与发展 |
2.3 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现代研究 |
2.4 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合理性及代表药物组成选择 |
3. 总结 |
第二部分 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机制研究 |
1. 实验动物、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构建EAMG动物模型 |
2.1 EAMG大鼠模型构建方法 |
2.2 EAMG大鼠模型评估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2.4 技术路线 |
3. 益气升提法不同剂量黄芪配伍升麻、柴胡治疗EAMG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机制研究 |
3.1 分组与给药 |
3.2 检测指标及方法 |
3.3 统计学处理 |
3.4 技术路线 |
4. 实验结果 |
4.1 造模后EAMG大鼠形态学表现 |
4.2 给药治疗结束后指标检测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EAMG模型构建与评估 |
2. 黄芪、升麻、柴胡作为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代表配伍 |
3. 益气升提法对EAMG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
3.1 益气升提法对EAMG模型大鼠MG综合评分相关指标的治疗作用 |
3.2 益气升提法对EAMG模型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治疗作用 |
4. 黄芪剂量的改变对其治疗作用的影响 |
4.1 黄芪的药性与功效 |
4.2 黄芪剂量与药效的相关研究 |
4.3 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中黄芪的量效关系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ELISA检测步骤 |
附录2 淋巴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6、IL-17、TGF-β)ELISA检测步骤 |
附录3 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 |
附录4 大鼠胸腺与比目鱼肌中FoxP3基因表达RT-PCR检测 |
附录5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重症肌无力现代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免疫学研究进展 |
1.3 西医治疗进展 |
2. 益气升提法与重症肌无力 |
2.1 益气升提法的古代研究 |
2.2 益气升提法的现代研究 |
2.3 益气升提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合理性及方剂选择 |
第二部分 益气升提法治疗EAMG大鼠免疫机制研究 |
1. 构建EAMG动物模型 |
1.1 实验材料 |
1.2 构建EAMG动物模型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机制研究 |
2.1 实验模型评估及分组 |
2.2 经药治疗结束后检验内容 |
2.3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EAMG大鼠临床表现及一般状况 |
3.2 实验指标检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升陷汤拆方给药实验分析 |
2. 益气升提法对EAMG大鼠治疗免疫机制 |
3. 益气升提配伍药对疗效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ELISA检测步骤 |
附录2 淋巴细胞因子(IFN-γ、IL-4、IL-17、TGF-β) ELISA检测步骤: |
附录3 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比例 |
附录4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人参皂苷Rb1(G-rb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耗材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饲养、EAMG模型的制备及临床评分 |
2.2 各组的药物干预 |
2.3 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悬液的制备 |
2.4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 |
2.5 流式检测Th2/Th17细胞表达 |
2.6 流式检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表达 |
2.7 流式检测LMNC表面分子MHCⅡ的表达 |
2.8 ELISA法检测EAMG大鼠血清中抗R97-116 IgG/ IgG1/ IgG2a/ IgG2b抗体水平 |
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1 G-RB1可改善EAMG大鼠的临床症状 |
2 G-RB1对LMNC中IL-17~+细胞的影响 |
3 G-RB1对LMNC中IL-4~+、IL-10~+细胞的影响 |
4 G-RB1上调CD4~+CD25~+T细胞和CD4~+CD25~+ FOXP3 T细胞的数量 |
5 G-RB1对LMNC中MHCⅡ~+细胞的影响 |
6 G-RB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7 G-RB1对血清中抗R97-116 IGG/IGG1/IGG2A/IGG2B抗体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1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
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2.1 痿证的历史沿革 |
2.2 痿证的病因病机 |
3 人参及人参皂苷RB1(G-RB1)的免疫抑制作用 |
4 人参皂苷RB1(G-RB1)对EAMG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籍文献记述及认识 |
第一节 眼睑下垂 |
一、关于眼睑下垂证候的描述 |
二、关于眼睑下垂病因、病机及相关证治的认识沿革 |
三、其他眼部症状如复视或斜视 |
四、讨论 |
第二节 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
一、相关证候描述的沿革 |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 |
三、辨证治疗分析 |
四、讨论 |
第三节 吞咽困难 |
一、相关证候描述记载 |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 |
三、辨证论治分析 |
四、讨论 |
第四节 呼吸困难 |
一、相关证候描述 |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 |
三、辨证治疗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整理 |
第一节 人类认识重症肌无力疾病历史 |
一、病名的确立 |
二、临床表现、病因研究 |
三、病理机制探讨研究史 |
四、与胸腺瘤或胸腺功能异常 |
五、治疗研究史 |
第二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病名病位的认识 |
一、病名 |
二、病位 |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中医病因病机特点认识 |
一、以虚为主的脏腑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 |
二、“奇经亏虚,真元颓废”病因病机 |
三、督阳不振,脾肾亏虚病因病机 |
四、大气下陷 |
第四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证候特点认识 |
一、眼肌受累证候分析 |
二、咀嚼吞咽肌群受累证候分析 |
三、躯干和肢体肌群受累证候分析 |
四、其他特征 |
第五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辨证特点认识 |
一、现代西医临床分型 |
二、归类整理分析中医证型特点 |
三、中医辨证分析与现代西医诊治的相关研究 |
第六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方药治疗认识 |
一、重点医家对重症肌无力分型论治研究 |
二、专方专药 |
三、依法论治 |
四、针灸及综合疗法 |
小结 |
一、现代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史 |
二、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认识的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汇编 |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建立 |
一、基本资料录入 |
二、病史资料录入 |
三、基本症状录入 |
四、五脏相关录入 |
五、西药治疗录入 |
六、中药治疗录入 |
七、信息查询处理 |
八、操作程序简介 |
第二节 名老中医名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学术经验整理 |
一、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 |
二、北京市名老中医刘弼臣 |
三、陕西省名老中医杜雨茂 |
四、安徽省名老中医王任之 |
五、北京市名老中医王永炎 |
六、四川省名老中医范中林 |
七、河北省名老中医吴以岭 |
八、天津市名老中医李宝珍 |
九、四川省名老中医张德修 |
十、北京市名老中医尚尔寿 |
十一、云南省名老中医孟如 |
十二、贵阳省名老中医李声岳 |
十三、江西名老中医黄调钧 |
十四、辽宁名老中医张静生 |
十五、着名中医曹洪欣 |
十六、上海市名老中医李庚和 |
十七、诊治重症肌无力中医专家陈贯一 |
十八、着名中医内科专家王新陆 |
十九、名老中医孙慎初 |
小结 |
第三节 博士硕士论文资料汇编 |
一、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研究博士论文整理分析 |
二、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研究硕士论文整理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本研究创新点 |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重肌灵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补中益气汤(方)与脾虚肌无力(证)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D]. 钱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人参及复方人参制剂免疫双向调节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王超楠,赵大庆,王隶书,王健.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1)
- [3]基于T细胞介导免疫自身耐受探讨健脾益气补髓方治疗EAMG机制的研究[D]. 徐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刘晓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D]. 方学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中药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干预作用实验研究的系统评价[J]. 徐鹏,吕志国,常天瀛,王迪,卢靖,黄清霞,王健. 中医杂志, 2018(16)
- [7]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量效关系及免疫学机制研究[D]. 何骁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8]益气升提法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机制研究[D]. 吴周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2)
- [9]人参皂苷Rb1(G-rb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影响[D]. 陈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10]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D]. 董秀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