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剧情简介

《壮志凌云》剧情简介

一、《壮志凌云》剧情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徐军[1](2021)在《应用性翻译中的变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浩[2](2021)在《黄飞鸿电影的人物传说建构与岭南空间想象》文中研究指明

薛柳依[3](2021)在《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20年到1940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民国服饰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电影中出现各种女性形象所穿着的不同服饰是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文化的重要动态素材,对全面展现1920-1940年各社会阶级女性服饰的面貌非常有帮助。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群体的服饰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在了解1920-194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背景基础上,将女性角色根据经济能力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社会阶级,并对其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其次,按照三个阶级,对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的整体服饰形象和其所穿的具体品类服饰的款式、结构和纹样进行深入研究,试图真实还原当时各阶级女性的服饰原貌;再次,将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与当时的老照片、女性服饰实物进行比较,分析电影服饰与现实服饰之间的异同、形成原因以及对彼此的影响;最后,将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纳入不同的情境,进行电影服饰的动态研究,总结女性形象在不同情境中的服饰组合,作出差异性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在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下层阶级女性服饰以衫袄与传统中式直筒裤为主,搭配头巾、围裙。衫袄形制的变迁主要在于袖子收紧,衣身缩短合体,衣摆弧形减小,裤形制变化不明显。纹样以素色与简单几何纹样为主,偶有植物纹。中层阶级女性服饰以旗袍为主,旗袍的形制为高立领,窄袖,衣身合体。纹样集中于素色和几何纹,偶有植物纹。搭配适量珠宝饰品。上层阶级女性在20年代电影中穿着的多为上衣下裙与旗袍,30年代开始出现西式服装。20年代的旗袍形制为半高立领,倒大袖,衣身宽松,衣长至小腿左右。30年代的旗袍形制与中层阶级女性一致。中式服装的纹样主要为植物纹。(二)电影服饰的形制与生活服饰基本是契合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中下层阶级女性角色的服饰在电影中会呈现更丰富的纹样;上层阶级女性在20年代电影中缺少了西式服装与合体旗袍的呈现,在30年代多了饰品的搭配。电影因其艺术性会将中下阶级女性无法负担的服饰形制强加在其身上。生活服饰对电影服饰的影响有两点。一是电影服饰的形制会随着生活服饰的变迁而改变。二是电影服饰通过从生活服饰中提取出各阶级女性服饰的象征符号来树立角色形象。电影服饰对生活服饰也有两点影响。一是电影服饰的艺术性导向。二是电影明星对时尚的引领。(三)电影服饰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不同情境不同阶级,角色的服饰组合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阶级女性在家中会穿着衫袄、裤和平底布鞋,其余情境在此基础上增加头巾、围裙或马甲等搭配;中层阶级女性在家中会穿着旗袍和高跟鞋,其余情境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珠宝饰品;上层阶级女性在家中所穿的是睡衣与高跟鞋,其余情境穿着西式服装/旗袍、高跟鞋和饰品。造成这种动态性差异原因有四点。一是推动故事发展的要求。二是展现人物心理变化的需要。三是现实女性服饰的影响。四是表达电影艺术的需求。

肖红艳[4](2020)在《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乱云飞》的演唱版本研究》文中指出现代京剧《杜鹃山》是继八大革命样板戏之后的又一部光辉力作,无论从音乐、唱腔还是艺术层面来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乱云飞》是现代京剧《杜鹃山》柯湘的唱段中篇幅最大、音域最宽、矛盾最为激烈的核心唱段,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京剧的唱腔韵味,又融入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音调和新技法。笔者从众多的演唱版本中选取杨春霞、李胜素、黄华丽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演唱版本来进行研究,以民族声乐演唱的角度,从气息的运用、发声的共鸣位置、用嗓方式及咬字行腔等多方面来对比分析三位艺术家的演唱特点及风格,并归纳总结出三个版本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意义。

孟乔,李淑琴[5](2019)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形态分析》文中提出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与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影响,我国的民族音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在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新文学、新艺术的诞生,民族器乐演奏家们也在探索民族器乐发展的出路,这一点不仅在民族器乐自身的发展历史中有所体现,在电影音乐中亦有所展现。笔者在本文中选取了七部带有民族器乐伴奏的电影作品,分别从现成曲调和新创作曲调两个角度,对其独奏音乐部分进行分析,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其音乐的价值所在。

张艺[6](2019)在《20世纪30年代金焰银幕形象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土电影业的发展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在经历了1920年电影发展初期的商业恶性竞争之后,在30年代,各电影公司经过并列重组的改革开始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策略建立了全新的电影发展秩序和生存环境,电影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艺术与商业逐步统一的良好态势。随着电影业的快速发展,电影公司意识到明星是电影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是开始了对电影明星生产制造的关注。在渐趋成熟的生产语境下,中国电影界开始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明星制造体系。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第一批银幕巨星应运而生,出现了金焰、阮玲玉、黎莉莉、王人美、高占非等电影史上着名的民国明星。金焰在20世纪30年代被评为民国“电影皇帝”,本文以金焰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其“电影皇帝”身份的特殊性分析金焰银幕形象的建构与呈现方式。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以及电影明星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繁荣,此时金焰也达到了银幕生涯的黄金时期,他的银幕形象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同的转变。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金焰在20世纪30年代的银幕形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国片复兴语境之初商业类型电影中,演绎浪漫爱情剧的“上流社会青年”,另一种则是左翼电影运动语境之下的“底层抗战英雄”。金焰作为当时国内的一线明星,他在影片中的银幕形象与银幕外的明星形象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重叠。本文主要以明星研究中“社会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金焰的两种银幕形象的形成过程。第一部分对金焰的生平进行详尽介绍,第二部分聚焦对金焰“上流社会青年”银幕形象的分析;第三部分着重对金焰“底层抗战英雄”银幕形象的分析。

余职[7](2019)在《《新蜀报》电影副刊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表明借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时机,学界开始掀起了“重写中国电影史”的高潮。中国很多早期影片由于保存不善已经失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报刊杂志当中的电影广告、以及影剧副刊当中的一些文章就成为了我们还原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宝贵资料。因此,借助报刊杂志中的一手史料,重新构建早期中国电影文化状况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法。从民国时期报纸中管窥重庆抗战时期的电影发展状况,让尘封的报纸带领我们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不仅是对“重写电影史”工程的回应,为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也是在提醒我们“勿忘抗战精神、牢记中国历史”。本文选取1937-1945八年间陪都重庆出版的民营类报纸《新蜀报》为研究文本,第一章整理八年间《新蜀报》电影副刊,将《新蜀报》电影副刊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整理副刊中的主要板块与内容分布,同时分析副刊中影评的文化走向,副刊中影评的发展从逐渐具有抗战意识到具有个人意识,最终随着抗战的胜利变得更加娱乐化;第二章细读《新蜀报》电影副刊中的电影评论文本,分析电影评论的内容建构、文本特征和写作模式,并探讨电影评论所具有的教育、宣传、娱乐和审美功能;第三章探讨《新蜀报》电影副刊的价值,《新蜀报》电影副刊不仅在开拓本土理论及批评话语建构上做出了贡献,更因为报纸的特性在其中记录了“中制”和“中电”一些缺失的影片,对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蜀报》所做的研究,希求能够为丰满大后方电影史发展脉络做出一些贡献。

王思思[8](2019)在《左翼电影音乐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时代,恰与共产党人认识到电影的重要性并开始进入电影阵地的时间相近。有声电影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夏衍、郑伯奇、阿英、田汉等一批无产阶级文化背景的电影创作者所用,在建立了新的电影观念、新的主题之后,开始探索新的声音表现手段,他们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也将音乐带入了这场历史进程中,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中国电影界的“新音乐运动”——左翼电影音乐运动。本文从左翼电影音乐美学实践的三个环节,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左翼电影音乐创作与代表人物,也包括一些左翼电影同时期的相关知名电影音乐人,如对作曲家聂耳、任光、贺绿汀、冼星海、吕骥、黄自、黎锦晖、刘雪庵以及词作家田汉、安娥、范烟桥等的电影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想评述。接着,介绍了当时电影音乐表演的主要团体和代表人物,包括20世纪30年代风靡全国的音乐表演团体以及歌唱明星,并对他们所演绎的左翼电影中经典的音乐形象进行艺术和乐理的解析。然后,介绍了左翼电影音乐在民众欣赏层面的经验基础和层次跃进,探讨了左翼电影音乐的文化成因、传播途径、受众需求、社会功能等。最终回答这样的问题,左翼电影音乐实践活动的美学规律和艺术本质是:创作上,鲜明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表演上,无产阶级思想感召下的现实主义形象塑造;欣赏上,阶级斗争和家国情结的一脉相承。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了对音乐本体的艺术规律研究,对左翼电影音乐与流行音乐、外国电影音乐等音乐类型的比较研究,对左翼电影音乐广泛影响的社会研究以及对左翼电影音乐与时代关系的政治研究,在丰富的历史文献基础上,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和视角,展开中国左翼电影音乐光彩照人、动人心弦、催人奋进的不朽篇章。

张新英[9](2019)在《电影《夜半歌声》票房奇迹探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徐维邦执导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于1937年2月上映后,在上海几乎家喻户晓,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影片的走红,既得益于题材和故事内容的吸引力,也离不开创作者精益求精的制作和演员出色的演绎,而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更是为影片的空前火爆起到了强力助推的作用。凭借过硬的艺术质量和强大的宣传攻势,《夜半歌声》不仅轰动一时,且影响力至今不减,成为中国恐怖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黄望莉,安雪蓉[10](2018)在《诗意空间·世界主义:吴永刚早期电影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吴永刚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重要的导演,他一生拍摄了35部电影作品,作品跨越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上几个重要时期,尤其是他在1949年前的电影创作由于时间的隔离,使得他的作品蒙尘日久的现实人生和创作人生都曾备受争议,但吴永刚未曾变过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他的电影作品传递出他鉴照现实、关怀人性的执着追求。本文通过对吴永刚早期代表作品的分析探讨,透视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独具一帜的电影"作者"在时代的动荡中如何坚守他独特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他在早期所形成的对封闭式影像空间的建构和话语表达也在20世纪80年代中再次获得回响。

二、《壮志凌云》剧情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壮志凌云》剧情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3)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关于民国服装的研究
        1.2.2 关于民国电影的研究
        1.2.3 关于民国电影女星的研究
        1.2.4 关于电影服饰的研究
        1.2.5 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术语界定
    1.4 预期目标、存在问题及创新点
        1.4.1 预期目标
        1.4.2 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4.3 创新点
2.1920-194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及女性形象概述
    2.1 1920年代电影的发展
        2.1.1 基础建设的发展
        2.1.2 电影明星和影迷的增多
    2.2 1930年代电影的发展
        2.2.1 无声到有声的变迁
        2.2.2 电影与政治的结合
    2.3 电影中女性形象概述
        2.3.1 女性走上银幕的历史进程
        2.3.2 女性形象的类别
        2.3.3 不同年代女性形象的变迁
3.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不同阶级女性形象的服饰
    3.1 下层女性形象的服饰
        3.1.1 整体服饰形象
        3.1.2 具体服饰分析
        3.1.3 小结
    3.2 中层女性形象的服饰
        3.2.1 整体服饰形象
        3.2.2 具体服饰分析
        3.2.3 小结
    3.3 上层女性形象的服饰
        3.3.1 整体服饰形象
        3.3.2 具体服饰分析
        3.3.3 小结
4.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与现实中女性服饰的比较
    4.1 电影服饰与现实生活服饰的对比
        4.1.1 下层阶级女性
        4.1.2 中层阶级女性
        4.1.3 上层阶级女性
        4.1.4 电影服饰与现实生活服饰的相似之处
        4.1.5 电影服饰与现实生活服饰的不同之处
    4.2 现实生活服饰对电影服饰的影响
        4.2.1 生活服饰变迁的再现
        4.2.2 服饰的符号化提取
    4.3 电影服饰对现实生活服饰的影响
        4.3.1 电影服饰的艺术性导向
        4.3.2 电影明星对时尚的引领
5.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动态表现
    5.1 不同阶级女性形象在不同情境中的服饰表现
        5.1.1 主要的电影情境类型
        5.1.2 女性形象在不同电影情境中的服饰组合搭配
    5.2 服饰动态表现的差异性分析
        5.2.1 同一阶级女性形象不同情境服饰变化的原因
        5.2.2 同一情境不同阶级女性形象服饰不同的原因
    5.3 小结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片目录
附录二 表格目录

(4)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乱云飞》的演唱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乱云飞》演唱版本分析
    第一节 关于作品
        一、创作背景及剧情简介
        二、《乱云飞》唱段简述
    第二节 关于版本
        一、杨春霞演唱版本
        二、李胜素演唱版本
        三、黄华丽演唱版本
    第三节 演唱分析
        一、杨春霞版本演唱分析
        二、李胜素版本演唱分析
        三、黄华丽版本演唱分析
    第四节 版本对比
第二章 三个版本的属性特征
    第一节 三个版本的风格特点
        一、杨春霞版本的风格特点
        二、李胜素版本的风格特点
        三、黄华丽版本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 三个版本对民族声乐的启示意义
        一、杨春霞版本的启示意义
        二、李胜素版本的启示意义
        三、黄华丽版本的启示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6)20世纪30年代金焰银幕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源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意义
2 金焰的生平及作品
    2.1 金焰的生平
        2.1.1 成名之路
        2.1.2 辉煌时期
        2.1.3 成名中后期
    2.2 婚姻与友谊
        2.2.1 婚姻
        2.2.2 友谊
    2.3 金焰作品概述
3 商业类型电影中的爱情偶像
    3.1 “上流社会青年”作品概述
        3.1.1 “富家少爷”银幕形象
        3.1.2 “明星及其他身份”银幕形象
    3.2 上流社会爱情偶像银幕形象建构
        3.2.1 脸与气质的呈现
        3.2.2 银幕形象建构符号之服饰
        3.2.3 银幕建构符号之客体关联事物
    3.3 爱情偶像:明星与角色之间的统一
4 左翼电影中的底层抗战英雄
    4.1 “底层抗战英雄”形象
    4.2 “底层抗战英雄”银幕形象建构
        4.2.1 银幕形象的转变
        4.2.2 肌肉符号内涵
    4.3 国族认同:个体意识形态的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新蜀报》电影副刊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新蜀报》电影副刊的流变及构成研究
    2.1 《新蜀报》电影副刊的三个阶段
        2.1.1 《文化与生活》:雏形
        2.1.2 《新光》、《新副》:过渡
        2.1.3 《影与剧》、《电影》:成熟
    2.2 主要版块与内容分布
        2.2.1 域外电影状貌及经验介绍
        2.2.2 宣传文章
        2.2.3 知识普及与理论批评
    2.3 副刊中影评的文化走向
        2.3.1 逐渐具有抗战意识的影评
        2.3.2 逐渐显现的个人意识
        2.3.3 更加娱乐化的电影评论
3 《新蜀报》副刊电影评论研究
    3.1 电影评论的内容建构
    3.2 电影评论的文本特征和写作模式
    3.3 电影评论功能的探讨
4 《新蜀报》电影副刊的价值研究
    4.1 电影历史语境重构
        4.1.1 “中制”钩沉
        4.1.2 “中电”拾遗
    4.2 本土批评话语建构
        4.2.1 电影检查制度批评
        4.2.2 对电影界的针砭和期冀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文化与生活》副刊电影内容目录
    C《影与剧》副刊电影内容目录
    D 新《影与剧》副刊电影内容目录
    E 《电影》副刊目录
    G《上海影坛之一斑电影乎?鬼影乎?》
    H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左翼电影音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章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
    三、研究目的和价值
    四、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五、研究史概况
    六、研究视角及方法
第一章 中国早期电影音乐与左翼电影运动的结缘
    第一节 西方舶来电影音乐的影响和中国电影音乐的起源
        一、美国有声电影的影响
        二、中国电影音乐产生的土壤——上海
        三、黎派中国新歌舞与联华歌舞班
        四、中国电影音乐的都市现代性
    第二节 左翼电影的兴起与左翼电影音乐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
        二、群众性救亡歌咏活动的兴盛与左翼音乐组织的建立
        三、左翼电影音乐创作及特点
        四、中国电影音乐的国族性
    第三节 “国防电影”音乐创作新时期
        一、“国防电影”与“新音乐运动”
        二、新现实主义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体系的初步形成
    本章结语
第二章 左翼电影音乐创作
    第一节 左翼电影音乐的主要创作者
        一、聂耳
        二、任光
        三、贺绿汀
        四、冼星海
        五、吕骥
    第二节 爱国进步作曲家
        一、黎锦晖
        二、黄自
        三、刘雪庵
        四、严工上
    第三节 代表词作家
        一、安娥
        二、田汉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左翼电影音乐表演
    第一节 早期电影音乐表演团体
        一、明月歌剧社
        二、联华影业公司歌舞班
        三、南国电影剧社
    第二节 表演之星
        一、金焰
        二、王人美
        三、周璇
        四、赵丹
        五、胡蝶
        六、阮玲玉
    第三节 演奏乐队及乐手
        一、俄侨影戏乐队
        二、上海工部局乐队
        三、王人艺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左翼电影音乐欣赏
    第一节 近代国人音乐欣赏启蒙
        一、近代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习惯
        二、新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大众音乐欣赏的时代主题承袭
    第二节 左翼电影运动对电影音乐欣赏的影响
        一、有声电影音乐从歌唱开始
        二、左翼电影运动对电影音乐欣赏的改造
    第三节 左翼电影音乐的欣赏层次提升
        一、感官欣赏
        二、情感欣赏
        三、理智欣赏
    第四节 左翼电影音乐欣赏艺术性的辩论
        一、为大众的“中国新音乐”思想
        二、“软性电影”对电影音乐艺术的态度与追求
        三、电影音乐中政治与艺术的统一
    本章结语
结论:左翼电影音乐实践活动的美学规律重构
    第一节 音乐创作——“救亡压倒启蒙”
    第二节 音乐表演——左翼思想感召下的现实主义形象塑造
    第三节 音乐欣赏——时代主题的承袭
    本章结语
附录1 :左翼电影音乐概况
附录2 :谱例、图例索引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电影《夜半歌声》票房奇迹探秘(论文提纲范文)

一、恐怖外衣暗藏社会隐喻
二、类型化制作精益求精
三、“海报事件”大张声势
四、广告推介不遗余力
结语

(10)诗意空间·世界主义:吴永刚早期电影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神女》到《小天使》:“善”与“恶”的教育空间
二、从《浪淘沙》到《壮志凌云》:人情人性中的“战时”空间
三、从《离恨天》到《中国白雪公主》:世界主义文化意蕴的空间
四、吴永刚影像中世界主义精神景观及其文化脉络

四、《壮志凌云》剧情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性翻译中的变异研究[D]. 徐军. 集美大学, 2021
  • [2]黄飞鸿电影的人物传说建构与岭南空间想象[D]. 黄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1920-1940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服饰研究[D]. 薛柳依. 东华大学, 2021(01)
  • [4]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乱云飞》的演唱版本研究[D]. 肖红艳. 武汉音乐学院, 2020(06)
  • [5]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形态分析[J]. 孟乔,李淑琴.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04)
  • [6]20世纪30年代金焰银幕形象研究[D]. 张艺.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7]《新蜀报》电影副刊研究(1937-1945)[D]. 余职. 重庆大学, 2019(01)
  • [8]左翼电影音乐研究[D]. 王思思. 上海大学, 2019(02)
  • [9]电影《夜半歌声》票房奇迹探秘[J]. 张新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0]诗意空间·世界主义:吴永刚早期电影论[J]. 黄望莉,安雪蓉. 电影新作, 2018(01)

标签:;  ;  ;  ;  ;  

《壮志凌云》剧情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