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课文中提炼研究课题——《白杨》的研读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熊纪涛[1](2021)在《程序、知识和方法:语文教学解读基本功的修炼》文中指出教学解读和文本解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语文教师修炼教学解读的基本功,需要掌握教学解读的程序、炼制课文中的语文核心知识以及考虑选用何种专业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核心知识。借用作家贾平凹的"站桩"说法,教学解读的程序、知识和方法,就是语文教师教学解读修炼所要"站桩"的"三个桩"。
向琴[2](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语文教育在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革命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的革命文化作品,成为了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篇篇承载着革命文化的课文蕴含着革命文化的精神与情操,对初中学生起着很好的革命文化教育作用。然而革命文化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拉近革命文化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效发挥革命文化作品的育人价值,将革命文化作品所承载的价值观润物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使他们真正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感染?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作品为依托,探寻初中语文革命文化教育教学的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阐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为开展下文提供现实依据;并收集梳理大量期刊、学位论文和相关着作,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进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明晰研究的基本内容,阐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革命文化与语文革命文化教育概述。此部分首先努力对革命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阐述;其次,阐释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最后概述初中语文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第三部分,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的革命文化内容及编写分析。此部分从统编初中语文革命文化作品的选文标准、革命文化作品的内容、革命文化作品的主题、革命文化作品的编写等几个方面对革命文化作品进行分析,从而为下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的革命文化教学现状。此部分主要对目前初中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梳理与分析相关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初中语文革命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统编版初中教材革命文化的教学策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以期构建初中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策略:知人论世,有机渗透革命文化教育;针对不同文类特点,选择适当文化渗透策略;把握不同课型,逐步实现革命文化教育;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整体推进革命文化教育。
邱嵘[3](2021)在《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抒情散文是一种注重抒发作者情感的散文类型,或直抒胸臆或寄情于景,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而对诗情画意的描摹离不开语言的精雕细琢,抒情散文的语言可谓形象生动,优美雅致,蕴含着极大的教学价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因此从语言出发教学抒情散文,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领略抒情散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体悟抒情散文语言营造的优美意境,并且对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语言的细嚼慢品,忽视了很多值得细致品读的语言。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言教学模式化、浅表化,致使学生缺乏对抒情散文语言深层次的感悟。由此本课题对初中抒情散文的语言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并依据教学现状和理论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期望对现实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展开如下: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缘起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初中抒情散文语言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文献综述对当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初中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两个方面展开述评。第一部分论述了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文本层次理论和余映潮的“语言学用”理念,为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提供可遵循的语言教学理论。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情况展开实地调研,发现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第三部分则针对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现状,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从字词、标点、句式、语调、辞格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品读抒情散文的语言。在方法层面,提出了朗读指导法、变文为诗法、替换比较法、联想想象法、语言实践法。
张祖迪[4](2020)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与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部编教材课后习题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本研究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课后习题写作资源的内容与教学应用问题。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对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存在的依据进行阐释,认为课后习题写作资源的存在自有其依据。首先是“读——写学习迁移理论”的理论支撑。其次是教材编写板块间的融合与语文知识点设计的特色使然。最后还有课后习题写作习题设计的质变、训练内容与文章要素的契合、表述语言的写作指导性等的创新设计的现实支持。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从顾黄初、顾振彪两位学者对课后习题的分类入手,分别从记忆性习题、理解性习题、应用性习题中分别探析存在的写作资源。其次,从写作资源的角度将课后习题分为写作素材积累习题、写作技法提炼习题、写作训练应用习题,并举大量习题题例对资源发掘作具体解释。第三章在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发掘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部编教材写作单元编写、学生学情,提出课后习题写作资源运用的三个基本原则、核心思路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应用流程。第四章,教学设计示例。选取《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如何立意》《如何安排详略》三个具体的写作训练点,依据本研究所倡导的应用原则和思路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阳俊[5](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出版发行,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依据,同时也给身在教师岗位的语文教师带来了教学思考。课型的转变、教材系统的创新,给初中语文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其中,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这一版块变化较大。因此,依据统编本初中语文助读系统的特点高效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心的热点。自读课文中新增的旁批这一助读要素,与“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单独研究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使用的相关文献较少。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并没有研究者针对旁批这一助读要素的使用做一个系统详细的调查。而旁批的运用又是语文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旁支,值得教育工作者花费时间与精力投身于旁批的教学的研究中去。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改革、“新课标”相关理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改革的理论,使用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旁批表现出来的价值、题材分类、目标分类为线索,对旁批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建议和使用建议。在旁批的使用研究过程中,主要依据教材编写旁批的特点分析出旁批的题材分类、设计原则及类型,寻找使用旁批开展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在分析旁批的使用方法时,主要依据旁批的教学现状及原因,提出利用旁批进行高效教学的有效建议。旁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实际应用,会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产生显性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从旁批的分类、功能、使用现状及使用建议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旁批的教学的方法是可行的,这类研究可以提高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旁批的编写特色探究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价值、题材分类、目标分类,并归纳出旁批题材分类表及旁批目标分类表,提出理清旁批的教学思路、运用旁批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灵活使用旁批,注重阅读实践等使用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等方面有一些参考价值。
葛圣心[6](2020)在《地域文化视角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材的现代化与开放性,最新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要求将客观知识最大限度的内化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域文化作为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的结合体,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为了更好地深化学生的文化理念,发展地区文化,语文教材开始逐渐将地域文化和教材内容相融合。在此背景下,地域文化与语文教材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搜集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地域文化和语文教材的内涵,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和数量分析法,统计了地域文化元素在语文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对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本文主要围绕着语文教材与文化的逻辑,提出了三个判定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三个理想标准,包括是否还原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否有助于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是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对语文教材中正文、插图和训练系统内容和数量上的分析,总结出地域文化中集中体现在自然文化、人文精神、地方艺术、饮食文化、方言文化和民俗文化六个方面,论述了这六个方面是怎么样在语文教材中呈现的。针对具体的分布状态,本研究提取出了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编排理念。即地域文化在内容上强调多元化的元素、人文性的功能和梯度性的训练;在形式上要符合预定语文学科目标,符合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材中呈现地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内涵。本研究尝试提出了有关于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设计的展望。第一强调地域文化因素的丰富性,第二强调地域文化内容的生活化,第三强调地域文化结构的层次性,第四强调地域文化理论的系统性。
陈芸[7](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9月,“部编本”语文教材开始试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其中最引入关注的是“自读课文”的设置。可是实际的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研究自读课文教学,首先明确自读课文的定位,分析自读课文在选编方面的特点,包括选文体裁特点、课文结构关系,以及自读课文独有的旁批和阅读提示的设置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自读课文的特点分析它独特的教学价值;接着,通过对初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对目前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角度进行归因分析;最后针对目前自读课文教学中的问题,结合优秀课例,提出关于如何处理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的关系、如何利用助读系统进行自读课文教学、如何利用自读课文进行“1+X”课外阅读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期自读课文在教学中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蔡欣桧[8](2020)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近两年全面普及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散文篇目的占比较大,处于选文系统的重要地位。据笔者调研统计,多数一线语文教师认为,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是散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笔者以初中散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初中生散文阅读能力为出发点,以一线散文阅读教学现状为现实依据,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深入探究训练学生各项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期在散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撰写本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散文选文编排情况,课程标准与“1·N结合学习理论”观照下的散文阅读能力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二章结合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从统编版初中语文的散文教学和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习得两方面阐述散文教学中各项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状;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现状描述,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剖析初中散文教学中各项散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归因分析;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现状描述、问题剖析和归因分析,从散文教学中教学资源最优化、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灵活化和散文阅读能力建构有效性三方面提出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旨在让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可以实施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结语部分,对论文主要内容的评述和对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粗略反思与展望。
杨敏[9](2020)在《主题教学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提高散文教学质量、改进散文教学措施一直是初中散文教学领域内的研究重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故鼎新,散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应该日趋多样化。初中现代散文的编排设计体现出主题整合的理念,加之散文自身丰富的文化主题资源,运用主题教学的优势较为明显。散文主题教学可以起到概要主题的作用,以讲课主题为中心,整合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散文内容和教学内容。通过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过程,完成知识与情感的建构。纵观主题教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主题教学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很多研究者进行的主题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不能忽视主题教学这个重要教学方式,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开发散文中多元的文化资源,将初中现代散文与主题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阐述选题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国内散文教学与主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从而了解主题教学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是主题教学的理论概述,通过概述主题教学的概念界定与特征,窥探主题教学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依据。第三部分是对散文主题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从散文体裁、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现代教育技术三个方面分析散文主题教学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是对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通过分析初中现代散文的篇目与题材,将其按主题进行分类,从而展开细致的教学实践,用实践验证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实用性。第五部分基于散文主题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初中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完善散文主题教学形式。
王璐[10](2020)在《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是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可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初中生如何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素材未再做明确的规定,也间接导致了很多人忽略了写作素材积累和运用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更忽略了写作素材积累和运用之间的密切联系,使素材的积累和运用相互脱节,出现了素材积累劳而无功、学生写作空洞无物的现象。所以,进一步研读课标,落实素材积累和运用的基本要求,仍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次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写作素材的内涵、积累写作素材的意义、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写作素材运用的方法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评价。在长达四个月的实习期间,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并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探寻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在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对素材积累兴趣不高;存在素材积累途径少、方法少,内容单一以及运用素材能力较低;教师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没有明确的反馈等问题。笔者认为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教师要有明确的反馈信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学生也要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采用高效的方法巩固重点,加强记忆,提高运用素材的能力。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希望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爱好。
二、从课文中提炼研究课题——《白杨》的研读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课文中提炼研究课题——《白杨》的研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程序、知识和方法:语文教学解读基本功的修炼(论文提纲范文)
一、程序:形成基本路数惯习 |
1. 读出内容:课文写了什么 |
2. 读出写法:课文是怎么写的 |
3. 读出妙意:课文为什么这样写 |
4. 读出教法:怎么教学生学会这样写 |
二、知识:炼制核心教学内容 |
三、方法:促进有效学用语文 |
(2)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关于革命文化的研究 |
1.3.2 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研究 |
1.3.3 语文学科革命文化教育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问题 |
1.5 研究的方法 |
2 革命文化与语文革命文化教育概述 |
2.1 革命文化概念界定 |
2.2 革命文化的构成要素 |
2.3 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 |
2.4 语文革命文化教育 |
3 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的革命文化内容及编写分析 |
3.1 统编版初中教材的革命文化选文标准 |
3.2 统编版初中教材的革命文化内容分析 |
3.3 统编版初中教材的革命文化主题分析 |
3.3.1 革命文化精神内核分析 |
3.3.2 革命文化外显形态梳理 |
3.4 统编版初中教材的革命文化编写分析 |
3.4.1 革命文化作品文类分析 |
3.4.2 革命文化作品课型分析 |
4 统编版初中教材的革命文化教学现状 |
4.1 教学现状调查 |
4.1.1 调查情况 |
4.1.2 调查结果 |
4.2 初中语文革命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1 教师革命文化教育认知模糊 |
4.2.2 学生革命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养缺失 |
4.2.3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
4.2.4 革命文化教育资源缺乏整合 |
5 统编版初中教材革命文化的教学策略 |
5.1 知人论世,有机渗透革命文化教育 |
5.1.1 联系革命背景,理解革命人物 |
5.1.2 了解革命历史,理解革命事件 |
5.1.3 创设理解情境,体悟革命精神 |
5.2 针对不同类文本特点,选择适当文化渗透策略 |
5.2.1 文学类文本的革命文化渗透策略 |
5.2.2 思辨类文本的革命文化渗透策略 |
5.2.3 实用类文本的革命文化渗透策略 |
5.3 把握教材不同课型,逐步实现革命文化教育 |
5.3.1 教读课:感悟革命精神,学习阅读策略 |
5.3.2 自读课:应用阅读策略,自主理解革命文化 |
5.3.3 课外阅读:专题探究,深化革命文化理解 |
5.4 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整体推进革命文化教育 |
5.4.1 单元整合,深化革命文化主题 |
5.4.2 学科整合,丰富革命文化形式 |
5.4.3 课内外整合,拓展革命文化认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1.研究缘起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初中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 |
2.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课堂观察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初中抒情散文语言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 |
1.课程标准对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要求 |
2.初中抒情散文语言特点 |
一、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理论基础 |
(一)文本层次理论与抒情散文语言教学 |
1.文本层次理论概述 |
2.文本层次理论对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启发 |
(二)余映潮“语言学用“理念与抒情散文语言教学 |
1.余映潮“语言学用”理念概述 |
2.余映潮“语言学用”理念对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的启发 |
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现状调查 |
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2.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内容缺失,缺乏对语言的细嚼慢品 |
2.缺乏感悟,语言教学模式化 |
3.浅表品读,轻视品味消化 |
4.淡化指导,朗读缺乏具体评价 |
(三)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
1.教师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不足 |
2.教师走经验化语言教学之路 |
3.学生主动参与性较差 |
三、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优化策略 |
(一)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
1.咀嚼字词和标点,感受语言锤炼的精妙 |
2.揣摩句式和语调,把握语言的情感和基调 |
3.体味辞格表达效果,想象语言营造的意境 |
4.透视作家语言风格,感受个性化言语表达 |
(二)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
1.朗读指导法:把握语言情感之真 |
2.变文为诗法:品悟语言形式之美 |
3.替换比较法:品鉴语言运用之准 |
4.联想想象法:体悟语言营造之境 |
5.语言实践法:检验语言内化之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部编版初中抒情散文篇目梳理 |
附录2 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3 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4)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与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一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开发的依据 |
第一节 读-写学习迁移理论的支持 |
第二节 部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 |
第三节 课后习题设计的创新 |
第二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的发掘与分析 |
第一节 课后习题分类及写作资源发掘 |
第二节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分析 |
第三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教学应用原则及流程 |
第一节 课后习题写作资源教学应用原则 |
第二节 课后习题写作资源教学应用流程 |
第四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应用的举例分析 |
第一节 “如何安排详略”教学设计 |
第二节 “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
第三节 “如何立意”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1.1.1 自读课文 |
1.1.2 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 |
1.1.3 旁批 |
1.2 研究背景 |
1.2.1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
1.2.2 基于“新课标”的相关理念 |
1.2.3 基于“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改革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行动研究法 |
1.4.4 案例分析法 |
1.5 研究现状 |
1.5.1 关于旁批编制理念和特点的研究 |
1.5.2 .关于旁批分类与功能的研究 |
1.5.3 .关于旁批使用现状以及优化策略的研究 |
第2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概括 |
2.1 旁批的价值 |
2.1.1 拓展迁移 |
2.1.2 辅助学习 |
2.1.3 降低难度 |
2.2 旁批的题材分类 |
2.2.1 叙事类文体旁批 |
2.2.2 哲理类文体旁批 |
2.2.3 写物类文体旁批 |
2.2.4 其他类文体旁批 |
2.3 旁批的目标分类 |
2.3.1 提炼概括型 |
2.3.2 点评鉴赏型 |
2.3.3 思维开拓型 |
2.3.4 拓展延伸型 |
第3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教学情况调查 |
3.1 调查情况说明 |
3.2 调查数据分析 |
3.2.1 师生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认识情况的调查 |
3.2.2 师生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使用情况 |
3.2.3 师生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评价情况 |
3.3 调查现状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对旁批的认识不够深刻 |
3.3.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
第4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使用建议 |
4.1 整理旁批分类,理清教学思路 |
4.1.1 运用旁批提问,设计教学问题 |
4.1.2 研读旁批呈现方式,确定教学内容 |
4.2 运用旁批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4.2.1 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
4.2.2 对旁批进行整合,辅助学生阅读 |
4.3 灵活使用旁批,注重阅读实践 |
4.3.1 运用旁批链接教学,促进深度理解 |
4.3.2 衔接课外阅读,运用阅读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教师问卷 |
附录 B:学生问卷 |
附录 C: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题材及目标分类表 |
附录 D:旁批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
附录 E: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地域文化视角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诉求 |
1.1.2 语文教材的文化性意义 |
1.2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研究 |
1.4.2 语文教学中地域文化的研究 |
1.4.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2章 语文教材中的地域文化概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地域文化 |
2.1.2 语文教材 |
2.2 语文教材与文化的关系 |
2.2.1 文化是语文教材的来源 |
2.2.2 语文教材是特殊的文化 |
2.3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理想判定标准 |
2.3.1 还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
2.3.2 传承地域文化的优秀性 |
2.3.3 树立文化观念的价值性 |
第3章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要素分析 |
3.1 地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呈现情况 |
3.1.1 正文 |
3.1.2 插图 |
3.1.3 训练系统 |
3.2 地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要素 |
3.2.1 地域的自然文化 |
3.2.2 地域的人文精神 |
3.2.3 地域的地方艺术 |
3.2.4 地域的饮食文化 |
3.2.5 地域的方言文化 |
3.2.6 地域的民俗文化 |
第4章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编排理念 |
4.1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内容特点 |
4.1.1 多元化的元素 |
4.1.2 人文性的功能 |
4.1.3 梯度性的训练 |
4.2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形式原则 |
4.2.1 符合预定语文学科目标 |
4.2.2 符合语文教材选文标准 |
4.2.3 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
第5章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设计的展望 |
5.1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因素的丰富性 |
5.1.1 展示地域文化的多维视野 |
5.1.2 优化地域文化的知识理解 |
5.2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内容的生活化 |
5.2.1 增强选文的实用性 |
5.2.2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
5.3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结构的层次性 |
5.3.1 单元学习 |
5.3.2 层级学习 |
5.4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编排的系统性 |
5.4.1 强调学科的横向发展 |
5.4.2 注重主题的纵向联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与作者简介 |
致谢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理论基础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概述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定位 |
一、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 |
二、自读课文是沟通教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桥梁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特点 |
一、白读课文的选文特点 |
二、自读课文的编排特点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价值 |
一、加强语文教材的实用性 |
二、提高知识迁移的效率 |
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目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目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忽略课型特点 |
二、忽视阅读评价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客观因素 |
二、主观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根据“自读”性质,分清与“教读”的关系 |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维 |
二、理清“教读”与“自读”的关系 |
三、利用“教读”促进“自读” |
第二节 根据“自读”特点,利用助读系统教学 |
一、关注“单元导读”,明确教学目标 |
二、利用“阅读提示”,进行教学设计 |
三、利用“旁批”,做教学“抓手” |
第三节 根据“自读”导向,进行“1+X”课外阅读 |
一、理清“自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
二、利用自读课文促进课外阅读 |
三、关注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附录 |
后记 |
(8)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及理论依据 |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二)理论依据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一)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的相关研究 |
(三)初中散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一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散文选文与学生阅读能力概述 |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选文编排情况 |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各个类型散文编排情况 |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业系统编排情况 |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与“1·N结合学习理论”观照下的散文阅读能力 |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
二、“1·N结合学习理论”与初中生散文阅读能力之间的启示 |
第二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实施现状 |
一、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现状调查实施情况 |
二、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现状调查结果 |
第二节 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习得构建现状 |
一、散文教学中教读课文阅读能力与自读课文阅读能力配合度分析 |
二、散文教学中课内学得阅读能力与课外延伸使用率结合度分析 |
三、散文教学中学生自身修养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联度分析 |
第三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统编版教材的把握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联 |
二、教师阅读能力训练策略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联 |
三、教学对象自身修养与阅读能力习得的关联 |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教师对统编版教材资源利用困境归因 |
二、散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策略实施困境归因 |
三、散文阅读中学生阅读能力习得困境归因 |
第四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
第一节 散文教学中教学资源最优化策略 |
一、指导预习,锻炼学生搜集查询信息能力 |
二、关注旁批和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训练阅读策略 |
三、把握教材作业系统,强化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
第二节 散文教学中阅读能力训练灵活化策略 |
一、区分统编版教材课型,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二、区别散文各个类型,择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第三节 散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建构有效性策略 |
一、“戚勒五段教学法”指导课内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 |
二、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1.专着书籍 |
2.硕博论文 |
3.期刊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主题教学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主题教学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一节 主题、主题教学概念阐述 |
一、“主题”的内涵 |
二、“主题教学”的内涵 |
第二节 主题教学的特点 |
一、主题教学的中轴性 |
二、主题教学的整合性 |
三、主题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
四、主题教学的灵活开放性 |
第三节 主题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二章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散文体裁支撑主题教学内容的构建 |
一、实践基础——以“文”立“人”的教学目标 |
二、形象基础——广泛丰富的创作题材 |
三、探究基础——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
四、主题基础——物我统一的抒情特征 |
第二节 散文主题教学形式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
一、探究·建构的学习方法,顺应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二、“课内外结合”的拓展模式,适应学生多样化的认知需求 |
三、“迁移发展”的培养策略,合乎学生能力素养的内在化 |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散文主题教学过程 |
一、一体化的教学媒体,提高散文主题教学的教学效率 |
二、信息化的教学活动,推进散文主题教学的教学互动 |
第三章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 |
第一节 初中现代散文篇目及题材分析 |
一、初中现代散文篇目分析 |
二、现代散文的选文题材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分类 |
一、现代散文中的人物情感鉴赏主题 |
二、现代散文中的自然景物赏析主题 |
三、现代散文中的地域文化感知主题 |
四、现代散文中的人生哲思启迪主题 |
第三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实践 |
一、《秋天的怀念》主题教学:感恩母爱,笑对生活 |
(一)文本解读:不同层面的“好好儿活” |
(二)主题教学目标设定 |
(三)主题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
二、《春》主题教学:用诗意谱写春的赞歌 |
(一)文本解读:赞春情感的渐变升华 |
(二)主题教学目标设定 |
(三)主题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
第四章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评价与启示 |
第一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
一、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势 |
(一)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
(二)师生共创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
(三)整合散文教学资源,增强散文教学效果 |
二、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文本解读多元化,教学主题不易确立 |
(二)问题解决互动化,加大课堂调控难度 |
第二节 初中现代散文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
一、通过解构文本,明确教学主题 |
二、立足教学支点,整合教学资源 |
三、深化教学主题,促进理解延伸 |
四、利用“五度”评价,进行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
1.1.2 落实课标写作要求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写作素材内涵的研究 |
1.3.2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意义的研究 |
1.3.3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途径的研究 |
1.3.4 关于写作素材运用方法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2 理论基础 |
2.1 输入、输出理论 |
2.2 双重转化论 |
3 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1.3 样本的选择 |
3.1.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3.3 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获得的成效 |
3.3.1 学生意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并取得一定效果 |
3.3.2 教师对素材积累非常重视 |
3.4 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学生的积累兴趣匮乏,不主动积累素材 |
3.4.2 学生积累素材途径少,内容单一 |
3.4.3 学生缺少高效的积累素材的方法 |
3.4.4 学生缺少运用写作素材的能力 |
3.4.5 教师对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没有明确的反馈 |
4 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策略 |
4.1 激发学生积累的需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 |
4.1.1 设立“优秀文章栏”,激发学生积累的需要 |
4.1.2 实行“每日一写”的计划,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 |
4.2 拓宽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丰富学生素材积累的内容 |
4.2.1 通过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
4.2.2 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
4.2.3 通过生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
4.2.4 通过新媒体积累写作素材 |
4.3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积累方法 |
4.3.1 及时收藏素材,随时记录素材 |
4.3.2 按专题进行写作素材积累 |
4.4 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 |
4.4.1 提高素材运用的准确度 |
4.4.2 提高素材运用的灵活度 |
4.5 教师要及时批改素材积累与运用的作业并注重过程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 B 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 C 关于“初中生对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关注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 D 关于“教师对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关注情况”的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从课文中提炼研究课题——《白杨》的研读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程序、知识和方法:语文教学解读基本功的修炼[J]. 熊纪涛. 中学语文, 2021(19)
- [2]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教育研究[D]. 向琴.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初中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D]. 邱嵘.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与教学应用研究[D]. 张祖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旁批的使用研究[D]. 阳俊.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地域文化视角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 葛圣心. 吉林大学, 2020(08)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研究[D]. 陈芸. 苏州大学, 2020(03)
- [8]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蔡欣桧.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主题教学在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杨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王璐.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