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类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论文文献综述)
赵乐[1](2016)在《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文中指出近年来对于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不仅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社会经济等复杂系统中,而且在许多工程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舰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环境污染问题、军事CI系统中的护航问题以及经济动态投入产出系统等等。分散控制具有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并且逐渐成为了大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研究非线性互联大系统分散控制这一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给出合适的Lyapunov-Krasovskii函数、通过积分不等式、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等方法,研究了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稳定、H∞控制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非线性时滞互联大系统的输出反馈分散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系统的孤立正常子系统是非线性的且其状态变量包含时滞。通过研究系统结构特点,由Taylor展开公式将系统线性化,利用积分不等式、线性矩阵不等式和Lyapunov稳定理论,给出了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设计了变时滞输出反馈分散鲁棒控制器。其次,研究了一类扰动非线性广义时滞大系统的H∞混合反馈控制问题。应用有界实引理,线性矩阵不等式等方法,给出新的Lyapunov函数,求解对应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得出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使闭环系统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给出了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用数值算例诠释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研究了一类带有相似结构的广义时滞互联系统的分散记忆比例导数状态反馈控制问题,通过记忆比例导数状态反馈构造了新的相似结构,给出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结合互联系统的结构特性,利用新的积分不等式和线性不等式等方法,设计了具有相似结构的分散记忆比例导数状态反馈控制器,得出了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系统的稳定区域。
闫运平[2](2010)在《非线性扰动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分散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关联广义系统是一类在电力系统、经济系统、网络系统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背景的动力系统,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关联广义系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发展。论文研究了关联广义系统的鲁棒分散控制问题,文中所研究的系统模型是已有相关文献模型的推广和改进。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关联广义系统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关联广义系统理论的发展、研究概况及关联广义系统鲁棒控制的研究方法。其次,研究了一类带非线性扰动的关联时滞关联广义系统鲁棒分散控制问题。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通过选取适当的Lyapunov函数,给出了该系统的鲁棒分散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接着,针对一类参数不确定的非线性扰动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研究了H∞状态反馈控制器以及无源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假设其中的不确定性是范数有界的,通过构造改进的Lyapunov泛函,给出了系统二次稳定性、H∞状态反馈控制器和无源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条件。仅通过求解相应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就可得到相应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和无源状态反馈控制器,数值算例及仿真验证了所给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对论文做了总结,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邓燕妮[3](2009)在《氧化铝碳分过程多重时滞非线性分散鲁棒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简称碳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生产过程。它由上游脱硅工序的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化合反应,生产出满足一定质量指标的氢氧化铝,并提供合格的母液。碳分过程由六个分解槽串联组成,是具有气、液、固三相参加的多相化学反应,涉及传质、传热和流体力学的复杂冶炼过程,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且由上游工序提供的铝酸钠溶液浓度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温度、反应釜的液位等对碳分存在扰动。论文在对碳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此过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及其T-S模糊模型,论证了碳分过程的T-S模糊模型与其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模型的等价性。提出了基于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分散鲁棒H∞状态反馈跟踪控制以及分散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开发了氧化铝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工程应用平台。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如下:(1)建立了碳分过程的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模型。在深入分析碳分过程运行机理及其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碳分过程的建模方法,构造了碳分过程的关联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Interaction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ICSTR)模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推导了碳分过程的动态微分方程,推导出碳分过程输入输出关系的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状态空间方程,并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2)论证了碳分过程的T-S模糊模型与其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模型的等价性。给出了氧化铝碳酸化分解系统T-S模糊模型,采用线性模型描述非线性系统在不同状态空间区域内局部线性的动态特性,通过非线性隶属度函数和线性模型混合描述整个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3)针对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基于T-S模糊模型提出了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及稳定判据,给出了基于T-S模糊模型的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分散鲁棒H∞状态反馈跟踪控制及分散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结合碳分过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4)提出了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基于T-S模糊模型的分散输出反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了基于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分散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及设计方法。(5)针对氧化铝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开发了碳分过程控制系统软件,形成了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软件平台;并在该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及运行结果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T-S模糊模型的碳分过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分散鲁棒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胡何丽[4](2009)在《若干类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文中认为稳定性是系统的基本结构特性之一,不确定性和时滞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个稳定的系统失稳.因此,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是控制理论的热门课题.目前,关于各种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关于多时变时滞和多不确定项的组合大系统、广义系统和中立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矩阵分析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研究具有多时变时滞和多不确定项的组合大系统、广义系统、组合广义系统、中立组合系统和非线性中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研究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组合大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问题.执行器故障模型概括了执行器正常、执行器部分退化和执行器完全失效三种情况,系统的性能函数是含有故障输入项的积分二次函数.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可靠保性能控制器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并通过数值算例演示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二)研究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广义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系统不确定性是范数有界的,时滞在一个区间内变化.通过引入一些矩阵变量,给出一个既适用于快时变时滞又适用于慢时变时滞的时滞依赖稳定性判据.与现有结果对比,所给方法的可行区域和时滞上界较大.(三)研究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组合广义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鲁棒H∞控制问题.系统状态矩阵、控制输入矩阵和关联项系数矩阵均含有不确定性,且系统状态、控制输入和关联项均存在时变时滞.采取抵消部分关联项的解决方案,以LMIs的形式给出基于观测器的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四)研究一类由N个子系统构成的不确定中立组合系统的非脆弱分散保性能控制与优化问题.通过放大交叉项(关联项和系数矩阵的乘积),将非脆弱分散保性能控制器设计问题归结到求取N个相互耦合的矩阵不等式的可行性问题,其中一个不等式是LMI.提出一个能够处理非线性约束的算法来解决这个保性能优化问题.用两个数值例子演示所给方法,与现有结果相比,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保性能的最小值较小.(五)研究一类关联项含有不确定性的中立组合系统的非脆弱分散保性能控制与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新的矩阵变量,适当放大优化口标,得到LMIs约束条件下的凸性优化目标.进而得到基于LMIs的保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关联项被当作有效信息,而不是扰动,并且交叉项没有被放大.(六)将广义系统方法应用于不确定中立组合系统和非线性中立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优化问题研究.给出两类系统的基于LMIs的保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时变时滞导数而与时滞大小无关.在解决两类系统保性能的优化问题时,分别采用引入常数和矩阵变量的处理策略,得到两类系统保性能的凸性优化目标.所得方法的保守性比现有结果的小.
贾东风[5](2008)在《鲁棒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目前,虽然对模糊系统的鲁棒与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还相差甚远.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线性系统理论和现代鲁棒控制理论思想,利用先进的矩阵分析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框架下,研究了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与可靠性问题.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了一类时滞线性系统的鲁棒非脆弱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在假定控制器增益扰动范数有界的前提下,对不确定时滞线性系统设计了鲁棒非脆弱状态反馈控制器,同时以一个LMI的形式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而且该LMI是与时滞相关的,因而具有较小的保守性。(2)就具有输入饱和的组合系统的分散控制、鲁棒控制问题进行探讨。利用M矩阵理论和Lyapunov方法以及代数Riccati方程,给出了具有输入饱和对称组合系统分散全局、半全局镇定和鲁棒分散镇定的充分条件。(3)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动态时滞系统,利用模糊T-S模型,基于状态观测器给出了系统保成本控制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并给出了保成本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某些条件满足的条件下,基于LMI给出了系统保成本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任玉伟[6](2006)在《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文中指出复杂系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并且往往具有不确定因素,从而使得对此类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论文提出了一类新的系统——二环链组合大系统,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并且有着实际物理背景的复杂大系统。论文考虑了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问题,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矩阵理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给出了二环链系统的定义以及可实现二环链系统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环链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和二环链分解系统的解和能控性。其次,针对一类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用Lyapunov方法设计了可二环链块状态解耦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经Matlab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使得闭环系统状态稳定。然后,对一类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用三种方法分别设计了它们的分散鲁棒状态观测器。组合大系统的相似性使得所设计的观测器具有相似性并且简化了观测器的设计,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利于工程实现。最后,论文研究了一类带有不确定项的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输出反馈分散鲁棒镇定问题。虽然系统为组合大系统,但是由于二环链系统本身具有的性质以及所选取的控制器,使得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很好的分散性,最后用数值例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刘碧玉[7](2006)在《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滞关联系统在工程应用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时滞关联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针对时滞关联系统研究了时滞相关分散鲁棒控制问题。 首先,对时滞关联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各个研究分支进行了综述,对研究现状做了总结,指出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之处。然后,就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关于时滞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问题:二、时滞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无源化控制问题;三、时滞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H∞控制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时滞电力系统分散控制问题。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各章中采用的研究手段和工具主要有:高维时滞差分不等式,高维差分比较原理,Lyapunov直接法、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时滞积分矩阵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将这些方法相互结合,获得了一些新颖的结果。 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与时滞积分矩阵不等式方法,讨论了连续时间的不确定线性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问题,得到了基于LMI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镇定条件。通过构造特殊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结合时滞积分矩阵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研究了一类具有分离变量的非线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问题。说明LMI方法可用于某种非线性系统的研究。证明了高维离散系统的比较原理和时滞差分不等式。利用时滞差分不等式方法,研究了一类具有多个状态时滞的不确定离散系统与离散关联系统的鲁棒镇定和分散鲁棒镇定问题。给出了确保离散系统可通过输出反馈鲁棒镇定与鲁棒分散镇定与时滞相关的充分条件。 采用模型变换和特殊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研究了具有关联时滞的线性关联系统无源化分散鲁棒控制问题。给出了与时滞相关的无源化分散鲁棒镇定控制器的存在性和具体构造判据。数值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构造特殊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结合时滞积分矩阵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研究了一类具有分离变量的非线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无源化镇定问题。为关联系统无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设计方法。 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与时滞积分矩阵不等式方法,讨论了不确定线性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H∞控制问题。给出了一些分散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问题有解且与时滞相关的充分条件。同时讨论了此类线性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H∞非脆弱控制问题。数值例子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一类不确定关
周少武[8](2005)在《非线性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及镇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非线性系统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未能找到一种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的一般方法。因此,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是目前控制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比较原理方法和微分方程理论,分析研究了一类具有一个或多个非线性环节的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同时考虑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时滞。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实对称矩阵特性提出了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Lurie型时滞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时滞无关充分条件;利用Razumikhin’s定理得到了此类系统鲁棒稳定的时滞相关条件。运用这些条件可以直接判断此类系统的绝对稳定性,且能估计出对应的时滞界。 (2)利用微分方程理论、矩阵测度和比较原理方法,给出了一类满足Lipschitz条件的非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同时提出了观测器增益矩阵L新优化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含有不确定性的此类系统鲁棒镇定的充分条件和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鲁棒镇定方法。 (3)分别应用Lyapunov函数方法、比较原理(结合M矩阵特性),给出了具有时变时滞的线性关联大系统的时滞无关稳定性条件,建立了每一个子系统矩阵的约当标准型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直接关系。进一步,导出了一类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扰动的时滞关联大系统时滞无关鲁棒稳定性条件,给出了测试此类系统稳定性的简单方法。 (4)利用实对称矩阵的最小上界定理、H∞理论和LMI方法,对于一类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扰动的时滞关联大系统,设计了具有较小反馈增益矩阵分散稳定化控制器。本文的结论只要求不确定性是分段连续的函数矩阵,没有严格的匹配条件,且对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扰动没有任何约束。 (5)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研究了两个典型非线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首先,应用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方法,研究具有柔性连接体的机械臂的鲁棒稳定性;然后,讨论直线两级倒立摆非线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及镇定。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研究工作的有效性。本文的方法为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镇定提供了新的路线和方法。
刘恩东[9](2005)在《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日益面临着研究并处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问题(如工业过程、经济管理、生态环境、电网控制、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使得大系统理论已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专门领域。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大系统理论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因此,设法利用系统自身的结构性质,对具有特殊结构的大系统采用特殊的研究方法,进而研究一般大系统理论不失为研究大系统理论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大系统理论中,由于组合系统自身的特殊性(由若干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组合而成)和不确定性,确定了组合系统理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研究了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和鲁棒镇定问题。即利用神经网络辨识非线性系统,设计相应的控制律和自适应律,保证闭环系统的信号是最终一致有界的,同时自适应律可以在线调节。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时滞不确定组合系统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问题,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和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首先由动态神经网络分别辨识非线性组合系统和不确定组合系统,也就是利用动态神经网络逼近系统的未知项和互联项,其次设计控制器使实际系统的状态跟踪参考模型的轨迹。 2.讨论了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观测器设计问题。组合系统可以通过动态神经网络建模,在观测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非线性组合系统中的互联项和动态神经网络逼近误差项对观测器性能的影响,增加了鲁棒控制项,这样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鲁棒性。 3.研究了一类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的问题。利用高阶动态神经网络来逼近未知的非线性组合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和自适应律;利用一些指标测试了控制器的性能。同时,克服了现存神经网络文献中一个主要局限性,即要求预先知道模型误差和最优连接权值的上界。
刘晓志[10](2005)在《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分散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日益面临着研究并处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问题,使得大系统理论已经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专门领域。在大系统理论中,由于组合系统自身的特殊性(由若干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组合而成)和存在的广泛性(如电机拖动系统、双提升系统、电网控制系统、化工系统等),确定了组合系统理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业过程的控制中,要想准确地建立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难以用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来分析和综合一个实际被控对象。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甚者将会导致控制系统失去控制。另一方面,时滞现象在实际工程问题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时滞的存在不仅使得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同时也往往是导致系统不稳定和系统性能变差的根源。因此,研究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讨论了鲁棒稳定性分析及鲁棒镇定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特别是对具有范数有界时变参数不确定性的组合时滞系统的一些鲁棒分散控制问题作了研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采用二次镇定概念、Lyapunov方法及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等为主要处理手段,分别通过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研究了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问题、给定二次型性能指标的保成本控制问题等。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针对一类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采用状态反馈研究了鲁棒分散二次镇定问题。系统不仅状态具有多时变时滞,还含有输入时滞,而且系统的参数不确定项是非线性的。基于LMI给出了系统可鲁棒镇定的充分条件,设计的分散无记忆
二、一类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类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论文提纲范文)
(1)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互联大系统的介绍 |
1.2 非线性时滞互联大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非线性相似互联大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1.4 广义互联大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非线性时滞互联系统的分散反馈控制 |
2.1 引言 |
2.2 系统描述与准备 |
2.3 主要结果 |
2.4 数值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线性时滞广义大系统的鲁棒稳定与H_∞控制 |
3.1 引言 |
3.2 系统的描述与准备 |
3.3 主要结果 |
3.4 数值算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广义时滞相似互联系统的鲁棒分散反馈控制 |
4.1 引言 |
4.2 系统描述与准备 |
4.3 主要结果 |
4.4 数值算例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非线性扰动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分散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系统及关联广义系统的产生及应用背景 |
1.2 大系统及关联广义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线性矩阵不等式 |
1.3.1 概述 |
1.3.2 基本的LMI 问题分类 |
1.3.3 LMI 用于控制问题常用的技术 |
1.3.4 LMI 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带非线性扰动的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分散控制 |
2.1 引言 |
2.2 系统描述与准备 |
2.3 鲁棒分散控制器设计 |
2.4 数值算例及仿真 |
2.5 结束语 |
第3章 一类参数不确定的非线性扰动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 |
3.1 引言 |
3.2 系统的描述与准备 |
3.3 鲁棒无源控制器设计 |
3.4 数值算例及仿真 |
3.5 结束语 |
第4章 带参数不确定的非线性扰动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的二次稳定与H_∞控制 |
4.1 引言 |
4.2 系统描述与准备 |
4.3 鲁棒H_∞控制器设计 |
4.4 数值算例及仿真 |
4.5 结束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氧化铝碳分过程多重时滞非线性分散鲁棒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氧化铝碳分研究现状 |
1.2.2 时滞大系统分散鲁棒控制研究现状 |
1.2.3 T-S模糊模型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现状 |
1.3 难点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氧化铝连续碳分过程数学模型 |
2.1 连续碳分过程工艺分析 |
2.2 连续碳分过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模型 |
2.2.1 连续碳分过程ICSTR模型 |
2.2.2 连续碳分过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模型 |
2.2.3 连续碳分过程模型时滞多重性和非线性分析 |
2.3 模型数值计算、仿真与分析 |
2.4 氧化铝连续碳分过程的T-S模糊模型 |
2.5 碳分过程两种模型的等价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S模糊模型关联非线性大系统分散鲁棒H_∞控制 |
3.1 非线性系统的T-S模糊模型 |
3.2 关联非线性大系统的T-S模糊模型 |
3.3 T-S模糊模型关联非线性大系统分散跟踪控制 |
3.3.1 T-S模糊模型非线性关联大系统稳定分析 |
3.3.2 T-S模糊模型非线性大系统H_∞分散跟踪控制 |
3.3.3 T-S模糊模型关联非线性大系统分散状态观测器设计 |
3.4 数值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分散H_∞鲁棒控制 |
4.1 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系统的T-S模糊模型 |
4.2 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分散H_∞跟踪控制 |
4.2.1 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稳定性 |
4.2.2 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H_∞分散跟踪控制 |
4.2.3 T-S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分散状态观测器 |
4.3 数值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镇定 |
5.1 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T-S模糊模型 |
5.2 T-S模糊模型多重关联时滞非线性大系统输出反馈分散镇定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氧化铝碳分过程T-S模糊模型分散鲁棒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
6.1 氧化铝连续碳分过程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
6.2 氧化铝连续碳分过程控制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
6.3 氧化铝碳分过程T-S模糊模型分散鲁棒控制系统平台设计 |
6.4 智能遗传算法的氧化铝连续碳分模型参数识别 |
6.5 氧化铝碳分过程T-S模糊模型分散鲁棒控制器设计 |
6.6 系统运行结果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论文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4)若干类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研究概述 |
1.2 组合大系统的研究概述 |
1.3 广义系统的研究概述 |
1.4 中立系统的研究概述 |
1.5 存在问题及本文主要工作 |
1.5.1 组合大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 |
1.5.2 广义系统时滞依赖稳定性研究 |
1.5.3 基于观测器的组合广义系统H_∞控制 |
1.5.4 中立组合系统非脆弱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1.5.5 基于广义系统方法的中立系统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1.6 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器 |
第二章 时变时滞不确定组合大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 |
2.1 引言 |
2.2 问题描述 |
2.3 可靠保性能控制 |
2.4 可靠保性能控制器设计 |
2.5 算例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确定广义系统时滞依赖稳定性判据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 |
3.3 时变时滞标称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
3.4 时变时滞不确定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
3.5 算例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观测器的时变时滞组合广义系统鲁棒分散H_∞控制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基于观测器的H_∞控制器设计 |
4.4 算例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立组合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5.1 引言 |
5.2 符号说明 |
5.3 问题描述 |
5.4 非脆弱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4.1 控制器设计 |
5.4.2 保性能优化 |
5.4.3 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
5.4.4 不确定系统的保性能优化 |
5.4.5 算例仿真 |
5.5 关联项含有不确定的系统的非脆弱保性能控制 |
5.5.1 控制器设计 |
5.5.2 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
5.5.3 算例仿真 |
5.6 关联项含有不确定的系统的非脆弱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6.1 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6.2 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6.3 算例仿真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广义系统方法的中立组合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 |
6.3 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6.4 算例仿真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广义系统方法的非线性中立系统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7.1 引言 |
7.2 问题描述 |
7.3 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7.4 数值算例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鲁棒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复杂大系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 鲁棒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 |
1.3 不确定时滞控制系统鲁棒控制的发展概况 |
1.4 模糊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
1.4.1 关于T-S模糊逻辑系统 |
1.4.2 模糊控制的应用 |
1.4.3 模糊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4 T-S模糊广义系统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 |
1.5 鲁棒非脆弱问题研究的状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一类时滞线性系统的鲁棒非脆弱控制器设计 |
2.1 引言 |
2.2 鲁棒非脆弱控制问题 |
2.3 鲁棒非脆弱控制器设计 |
2.4 数值例子 |
2.5 小结 |
第3章 组合系统的鲁棒与分散控制 |
3.1 预备知识 |
3.2 具有饱和输入的组合系统的分散控制 |
3.3 具有饱和输入的组合系统的半全局控制 |
3.4 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输入饱和分散鲁棒控制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不确定模糊系统保成本控制 |
4.1 引言 |
4.2 问题的描述 |
4.3 主要结果 |
4.4 仿真研究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1.1.1 大系统产生的背景 |
1.1.2 大系统控制理论的历史和发展 |
1.1.3 大系统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 二环链组合系统提出的物理背景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二环链系统的稳定性与能控性 |
2.1 引言 |
2.2 二环链线性系统 |
2.3 可实现二环链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
2.4 可实现二环链分解系统的解和能控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镇定器设计 |
3.1 引言 |
3.2 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3.2.1 可状态反馈二环链解耦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3.2.2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3.3 数例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定以及问题描述 |
4.3 主要结果 |
4.4 数值例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分散输出反馈鲁棒镇定器设计 |
5.1 引言 |
5.2 分散输出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5.3 数例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时滞关联动力系统的研究背景 |
1.1.1 应用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2 时滞关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
1.2 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1 研究历程的回顾 |
1.2.2 研究现状 |
1.2.3 分散鲁棒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镇定研究 |
2.1 引言 |
2.2 线性关联系统时滞相关分散鲁棒镇定 |
2.2.1 问题的描述与引理 |
2.2.2 标称未控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条件 |
2.2.3 标称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镇定 |
2.2.4 不确定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镇定 |
2.2.5 数值实例 |
2.3 具有分离变量的关联非线性系统时滞相关分散鲁棒镇定 |
2.3.1 问题的描述与假设 |
2.3.2 标称关联非线性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镇定 |
2.3.3 不确定关联非线性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镇定 |
2.3.4 数值实例 |
2.4 离散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输出反馈分散鲁棒镇定 |
2.4.1 有关引理 |
2.4.2 不确定离散系统时滞无关输出反馈鲁棒镇定 |
2.4.3 不确定离散系统时滞相关输出反馈鲁棒镇定 |
2.4.4 离散关联系统时滞相关输出反馈分散鲁棒镇定 |
2.4.5 数值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散控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线性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散控制 |
3.2.1 问题的描述与定义 |
3.2.2 时滞无关无源化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
3.2.3 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
3.2.4 仿真例子 |
3.3 具有分离变量的关联非线性系统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散鲁棒控制 |
3.3.1 问题的描述 |
3.3.2 标称未控系统的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析 |
3.3.3 标称系统的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
3.3.4 不确定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无源化分散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
3.3.5 数值实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H_∞控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线性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H_∞控制 |
4.2.1 问题的描述 |
4.2.2 时滞相关有界实引理 |
4.2.3 标称系统的分散H_∞控制器的设计 |
4.2.4 分散鲁棒H_∞控制器的设计 |
4.2.5 数值实例 |
4.3 线性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H_∞非脆弱控制 |
4.3.1 系统的描述 |
4.3.2 时滞相关H_∞性能分析 |
4.3.3 时滞相关分散H_∞非脆弱控制器的设计 |
4.3.4 数值实例 |
4.4 一类非线性时滞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H_∞控制 |
4.4.1 问题的描述 |
4.4.2 分散鲁棒H_∞控制器的设计 |
4.4.3 数值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分散控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模型的描述 |
5.2.1 多机电力系统励磁控制模型 |
5.2.2 三机时滞电力系统模型 |
5.3 二机时滞电力系统的线性化和控制问题 |
5.3.1 模型的建立 |
5.3.2 二机时滞电力系统的分散镇定 |
5.3.3 二机时滞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 |
5.3.4 二机时滞电力系统的分散无源化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
6.2 时滞关联系统分散鲁棒控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非线性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及镇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Lurie型非线性系统的绝对稳定性 |
1.2.2 关于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 |
1.2.3 关于非线性时滞大系统鲁棒稳定性 |
1.2.4 关于非线性时滞大系统分散鲁棒控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预备知识 |
2.1 非线性系统数学描述及稳定性定义 |
2.1.1 非线性系统数学描述 |
2.1.2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 |
2.1.3 非线性系统Lyapunov稳定性定义 |
2.1.4 非线性大系统的稳定性 |
2.2 矩阵基础理论 |
2.2.1 M矩阵及其性质 |
2.2.2 哈密顿矩阵和黎卡提方程 |
2.2.3 矩阵范数、测度和条件数 |
2.3 H_∞范数及其两个重要定理 |
2.3.1 H_∞范数的定义 |
2.3.2 关于H_∞范数的两个重要定理 |
2.4 距离不可观测性定义和Bellman-Gronwall引理 |
2.4.1 距离不可观测性定义 |
2.4.2 Bellman-Gronwall引理 |
第3章 Lurie型非线性时滞控制系统绝对稳定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绝对稳定性的概念 |
3.2.1 间接控制系统 |
3.2.2 直接控制系统 |
3.2.3 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间接控制系统 |
3.3 具有不确定性Lurie型时滞控制系统绝对稳定性 |
3.3.1 具有多个执行机构Lurie直接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 |
3.3.2 具有多个执行机构Lurie间接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 |
3.4 具有多个执行机构Lurie控制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 |
3.4.1 系统描述 |
3.4.2 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条件 |
3.4.3 仿真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及镇定研究 |
4.1 引言 |
4.2 一类满足Lipschitz条件的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 |
4.2.1 系统描述 |
4.2.2 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 |
4.2.3 状态观测器代数设计及仿真实例 |
4.3 基于观测器的Lipschitz非线性系统鲁棒镇定 |
4.3.1 系统描述 |
4.3.2 不确定性Lipschitz非线性系统鲁棒镇定充分条件 |
4.3.3 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性Lipschitz非线性系统鲁棒镇定 |
4.4 应用实例——具有柔性连接的机械臂观测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非线性时滞关联大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具有变时滞的线性大系统稳定性分析 |
5.2.1 系统描述 |
5.2.2 具有变时滞的线性大系统时滞无关稳定判据 |
5.2.3 仿真实例 |
5.3 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扰动的时滞关联大系统鲁棒稳定性 |
5.3.1 具有非线性扰动的时滞关联大系统的鲁棒稳定判据 |
5.3.2 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扰动时滞关联大系统鲁棒稳定判据 |
5.3.3 仿真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非线性时滞关联大系统分散鲁棒控制 |
6.1 引言 |
6.2 大系统分散H_∞状态反馈优化控制设计原理 |
6.2.1 系统描述 |
6.2.2 分散H_∞状态反馈优化控制算法 |
6.3 非线性时滞关联大系统分散鲁棒H_∞控制器设计 |
6.3.1 系统描述 |
6.3.2 基于LMI的分散H_∞稳定化设计 |
6.3.3 仿真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应用实例 |
7.1 直线两级倒立摆系统组成 |
7.2 直线两级倒立摆系统建模 |
7.3 直线两级倒立摆系统仿真与实时控制研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9)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使用授权书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杂大系统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
1.2 组合系统的背景及其研究课题的提出与发展概况 |
1.3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介绍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
2.1 引言 |
2.2 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
2.2.1 问题的描述和假设 |
2.2.2 控制器设计 |
2.2.3 仿真算例 |
2.3 一类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
2.3.1 问题的描述和假设 |
2.3.2 控制器设计 |
2.4 结论 |
第三章 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 |
3.1 引言 |
3.2 模型描述及问题提出 |
3.3 控制器的设计 |
3.4 性能分析 |
3.5 仿真算例 |
3.6 结论 |
第四章 一类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 |
4.1 引言 |
4.2 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 |
4.2.1 问题的描述 |
4.2.2 控制器设计 |
4.2.3 性能分析 |
4.2.4 仿真算例 |
4.3 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 |
4.3.1 问题的描述 |
4.3.2 控制器设计 |
4.3.3 性能分析 |
4.3.4 仿真算例 |
4.4 结论 |
第五章 带有测量误差的非线性组合系统的鲁棒镇定 |
5.1 引言 |
5.2 模型描述及问题提出 |
5.3 鲁棒自适应镇定 |
5.4 性能分析 |
5.5 仿真算例 |
5.6 结论 |
第六章 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
6.1 引言 |
6.2 一类组合系统基于 Lyapunov导数估计的控制 |
6.2.1 问题阐述与基本假设 |
6.2.2 主要结果 |
6.2.3 仿真算例 |
6.3 不确定非线性组合系统的鲁棒控制 |
6.3.1 问题阐述与基本假设 |
6.3.2 主要结果 |
6.3.3 仿真算例 |
6.4 结论 |
第七章 时滞不确定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控制 |
7.1 引言 |
7.2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7.3 控制器设计 |
7.3.1 自适应分散鲁棒渐近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
7.3.2 自适应分散鲁棒实用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
7.4 仿真算例 |
7.5 结论 |
第八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 |
论文有关数据统计 |
(10)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分散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组合系统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
1.1.1 复杂大系统的特性 |
1.1.2 组合系统研究 |
1.2 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概述 |
1.2.1 系统不确定性存在的背景 |
1.2.2 系统不确定参数模型 |
1.2.3 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
1.3 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概述 |
1.4 不确定关联系统鲁棒控制概述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预备知识与引理 |
2.1 稳定性理论基础 |
2.1.1 Lyapunov意义下的稳定性 |
2.1.2 Lyapunov渐近稳定性基本定理 |
2.2 线性矩阵不等式 |
2.2.1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一般表示 |
2.2.2 MATLAB工具箱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 |
2.3 几个引理 |
第三章 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 |
3.1 引言 |
3.2 时变多状态滞后不确定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 |
3.2.1 系统描述和预备知识 |
3.2.2 鲁棒分散镇定控制器的设计 |
3.2.3 仿真例子 |
3.3 具有状态和控制滞后的不确定组合系统鲁棒分散镇定 |
3.3.1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3.3.2 主要结果 |
3.3.3 仿真实例 |
3.4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还原方法的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鲁棒分散镇定 |
4.1 引言 |
4.2 还原方法的基本原理 |
4.3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4.4 分散鲁棒镇定 |
4.5 仿真实例 |
4.6 结论 |
第五章 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鲁棒分散镇定 |
5.1 引言 |
5.2 观测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5.2.1 状态观测器的提出 |
5.2.2 状态观测器的基本理论 |
5.3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5.4 鲁棒分散镇定 |
5.4.1 含有时滞项的观测器设计 |
5.4.2 时滞无关的观测器设计 |
5.5 仿真例子 |
5.6 结论 |
第六章 一类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的分散保成本控制 |
6.1 引言 |
6.2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6.3 鲁棒性能分析 |
6.4 控制器设计 |
6.4.1 分散保成本控制律设计 |
6.4.2 最优保成本控制律设计 |
6.5 仿真实例 |
6.6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 |
四、一类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D]. 赵乐. 燕山大学, 2016(02)
- [2]非线性扰动关联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分散控制[D]. 闫运平. 燕山大学, 2010(08)
- [3]氧化铝碳分过程多重时滞非线性分散鲁棒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 邓燕妮. 中南大学, 2009(02)
- [4]若干类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D]. 胡何丽. 东北大学, 2009(06)
- [5]鲁棒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D]. 贾东风. 东北大学, 2008(03)
- [6]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D]. 任玉伟. 燕山大学, 2006(03)
- [7]关联系统的时滞相关分散鲁棒控制研究[D]. 刘碧玉. 中南大学, 2006(01)
- [8]非线性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及镇定研究[D]. 周少武. 湖南大学, 2005(07)
- [9]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 刘恩东. 东北大学, 2005(12)
- [10]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分散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 刘晓志. 东北大学,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