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网络的延时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芳[1](2021)在《初中语文随文微写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马红超[2](2021)在《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数据加密存储与检索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区块链是近些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分布式存储技术,它拥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开放性等优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在快速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开发社区的活跃以及各界企业的关注为区块链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然而传统的区块链在数据的存储与检索上存在很多缺点,如上传速度慢,不支持隐私数据存储,大量数据操作成本高,不支持字段查询等,为了解决问题,本文采用了 IOTA分布式账本技术。IOTA作为第三代区块链产品,解决了传统分布式分类账的可扩展性和费用成本等核心问题,成为工业物联网时代的热点区块链产品。本文讲述了区块链的发展历程,结合不同时期产业的需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的迭代过程。在调研和分析现有区块链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弊端,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对IOTA分布式账本的底层共识结构Tangle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官方社区提出的Tangle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Tangle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对影响Tangle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IOTA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对IOTA的机制和性能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2.本文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同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膨胀系数a进行了扩展。结合IOTA现有的两种尖端交易选择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分段式自适应的尖端交易选择算法,在保证网络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系统系能。3.本文分析了传统链式结构的区块链吞吐量小、交易成本大、数据存储操作性低等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的数据加密存储与检索的方案。引入IOTA分布式账本,加快了数据上链和检索的速度,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利用掩码认证传输,使得上链数据以数据流的形式加密存储;通过建立索引或数据通道机制,增强数据存储可操作性。
吕春宇[3](2021)在《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党和国家先后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并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越来越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特别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这个背景下,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方针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具有非常突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分五章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等,分别对新时代的理论蕴含及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及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所指等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明确了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找到科学的遵循,也才能使该研究有所明确指向。第二章是对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进行分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要回到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中,以整体建构视野来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主要是以普通国民教育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参照,以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领域来分别梳理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通过这些梳理分析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同时把握了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这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增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第三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进行梳理。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和当代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集中体现为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选取的道德发展认知方法、社会学习方法、隐性教育方法、价值澄清方法、政治社会化方法、潜能激发方法、心理治疗方法等都是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表性方法。这些经验的梳理并没有局限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而是从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的,这样能够更全面把握有益的经验。通过这种梳理,启发我们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体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第四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进行架构。本文从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来架构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理论依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吸收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要求。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科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原则、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原则、生活化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是整体建构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是以基于新时代为整体建构的基本点,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整体建构的着眼点,以做好学段层次衔接为整体建构的根本点,以坚持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为整体建构的关键点。第五章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呈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应呈现出具体的、实操性较强的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文以普通国民教育的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基本划分依据,谈及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安排,并按照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领域划分标准,完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建构。同时,从理念保障、队伍保障、承载保障和学术保障等角度探索推进整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保障策略的支持下,最终将方法建构落实到位。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难度很大的工程,本文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本文的研究期待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实施。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投入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中。
朱祥[4](2021)在《50G-PON中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自适应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光纤通信速率快,在互联网通信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光纤通信中,“最后一公里”的光接入网技术,负责将用户与网络中心进行连接,受到广泛研究。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价格低廉,使用稳定,是目前最主要的光接入网技术。针对PON网络的点对多点的结构,在上行带宽中存在带宽复用的情况,需要对带宽进行分配,在避免传输冲突的基础上,保证网络包延时,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本文基于对50G-PON光接入网中流量的精准预测,研究不同的网络负载情况下、针对不同业务进行自适应的网络资源调度方案。研究该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如何保证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实现提升网络性能的需求,最终在平均包时延、吞吐量、带宽利用率等参数上都能实现更优的性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PON网络的技术发展历史,从不同组织定制的不同的PON网络进行入手,了解PON网络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一些技术指标;了解PON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介绍IEEE关于50G-PON网络的说明。通过对PON网络结构的了解,对一些带宽分配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2、对于网络流量的预测,首先需要了解网络流量的基本特性,了解网络流量自相似特性和长相关性的特性,并在OPNET网络仿真软件使用ON/OFF模型生成网络流量数据。之后使用LSTM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进行建模、预测,并于BP神经网络和RNN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同时,对激活函数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激活函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3、基于50G-PON网络的双波长组成上行带宽的特点,研究多波长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分析多种多波长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优缺点,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提前了解网络的实际变化情况,提出了基于预测的多波长动态带宽分配算法。针对传统的轮询算法中没有考虑网络服务质量的问题,本文将网络中的不同业务按照对网络延时的要求,分为了高优先级业务和低优先级业务,对于不同的网络业务提供不同的带宽分配算法。最终从网络延时,丢包率和带宽利用率上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邢美华[5](2021)在《基于LTE-V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算法研究及实现》文中提出车辆前向碰撞是一种频发的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有效可靠的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可以避免和减少此类碰撞事故的发生。车联网技术实现了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以及车与网络之间的实时动态信息交互,为实现基于车车通信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信息传输延时、驾驶员反应动作延时、车辆制动过程延时以及GPS误差对安全距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多元耦合的安全距离模型,设计了面向不同工况的分类预警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实现了基于LTE-V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软硬件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对比了现有车车通信技术,根据通信技术特征和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LTE-V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整体架构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各部分功能。(2)通过对车辆位置坐标映射、车辆轨迹拟合和车辆筛选的信息预处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并实现了对碰撞风险的预判断。设计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运动状态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车辆短时运动状态的预测,减小了速度抖动等对碰撞预警效果的影响。(3)提出了一种多元耦合的安全距离模型并设计了面向不同工况的分类预警策略。分析了基于LTE-V前向预警系统的信息传播过程,研究了系统延时的构成,分阶段构建了系统延时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延时、最小停车间距和GPS误差对安全距离模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多元耦合的安全距离模型,设计了面向不同工况的分类预警策略,搭建了Matlab/Simulink+PanoSim联合仿真系统,验证了安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4)在系统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开发实现了基于LTE-V的前向碰撞预警软硬件系统,对数据采集和数据收发模块进行了模块化测试。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场搭建了实车实验环境,分为前车静止、匀速和紧急制动三种场景对前向碰撞预警应用进行了系统测试。本文通过联合仿真和实车测试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提出的多元耦合安全距离模型和开发的LTE-V前向碰撞预警系统。Matlab/Simulink+PanoSim联合仿真系统验证结果表明:碰撞预警模型能够在考虑车辆动力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预警。在实验场进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在前车静止、匀速和紧急制动三种场景下实现碰撞预警,多次实验的平均正确预警率为91.13%,误警率为8.87%,漏警率为0%。
李小小[6](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要求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随着信息化地快速发展,单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实施综合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教育应该不断迎合社会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综合性教学为研究内容,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的理论,主要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提出的背景、理论依据以及概念界定、要素来进行阐释的。首先,对综合性教学的背景出发,分别对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综合性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实施综合性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再次,对综合性教学的要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综合性教学的内容、综合性教学目标、综合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从综合性教学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有利于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以及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来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实施综合性教学的现状来写的,分别从调查过程以及从得到的数据分析得实施综合性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数据中分析可知,主要存在综合涉猎范围窄、教学形式不够多样化、教师的综合性观点不强等问题,关于原因主要从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观点不够以及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等来阐述。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阐释,主要从体现综合性的教学设计、由整体划一向分层转变、拓展教学资源和空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实施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来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总之,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的实施研究,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徐梓乔[7](2020)在《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一种新型本土化的教学方法,文秋芳(2015)发表了《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一文,标志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其重在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且遵循着“输出—输入—输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起于输出,止于输出,始终把“学”与“用”融为一体。现如今,英语写作是一项以知识输出为主的重要英语技能。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生的写作结果上,却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进行输入和有效的输出。导致了“学”“用”分离的现象。因此,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以探究产出导向法是否可以在语言、内容、语篇结构上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某重点高中选取高一(二)班的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研究,并且收集和分析质性(学生访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产出文本)和量化(语言测试、问卷调查)数据,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如何?第二,如何设计与实施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活动?第三,产出导向法是否可以在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上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得出:现阶段的高中生对于英语写作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于文章的撰写不能做到“心中有谱”。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分别注意文章语言、内容、语篇结构上的问题。但是,他们大多数对这种导向学习给予了支持的态度,说明他们还是很愿意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其次,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主要采取三个阶段。研究表明: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增加学以致用的机会,使学生做到学用一体,弥补“学”与“用”之间的鸿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本研究进行的五次测试得出: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成绩有所提高,且在语言、内容和语篇结构上也均有提高。因此,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郭瑞[8](2020)在《中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高校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的高校智库评价有助于检视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问题,为高校智库的发展诊断号脉,明确标准及树立标杆,推动我国高校智库的良性互动及整体实力提升。我国对高校智库的评价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评价主体单一及多元评价主体合作的缺失、评价工具理性不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及共识度较低、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高校智库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亟待完善高校智库评价及其体系精准把脉我国高校智库发展问题。2014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评价提出“改进科研评价”的指示。2015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推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完善、学科优势发挥、管理体制改革及整体水平提升。以上文件为完善高校智库评价提供了顶层设计。本文在此背景下,立足于公共管理学、教育评估学,结合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构建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挖掘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理论工具分析其制约完善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将科学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作为高校智库评价要素维度中的“序参量”,协同、整合高校智库评价中其他要素,共同促进高校智库评价问题的解决。最后基于建构的指标体系,抽样选取18所典型高校智库进行实证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来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提升高校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由绪论、四章、结束语六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研究的立意和主旨。详细梳理学界对智库评价及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现状,对本文的核心概念高校智库、智库评价、高校智库评价的内涵进行解释和界定。阐述本文运用的理论分析工具治理理论及第四代评估理论。厘清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和价值取向。第一章,详细阐述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和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对高校智库评价涵括的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工具维度、指标维度、结果维度等进行阐述。其次,通过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来搭建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分析框架构建的前提高校智库评价制度环境的诱导、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及解析进行详细论述。理论分析框架的搭建为下文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二章,本部分设计调查方案,探求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及相关机理。首先,对问卷设计、抽样方案、样本数据等进行阐述分析。其次,探求高校智库评价各维度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各个要素维度间的“耦合”关系。通过要素维度的相关分析发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程度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程度影响较大,说明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促进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共识性;评价工具中评价方式方法对评价指标科学程度的影响最大;评价制度完善程度对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和评价结果公信影响都较大;评价程序的完善对评价结果的公信影响较大,但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影响较小。最后,本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挖掘高校智库评价面临的诸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及科学性有待提升、评价工具理性不完善、评价结果应用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制约其完善的机理。第三章,基于第二章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及内在机理分析结合理论工具的指导,提出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科学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遵循《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中“改进科研评价”的政策导向及梳理智库评价、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关注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同行评议、高校智库、民众及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价值诉求,完善评价工具的情况下,结合高校智库的功能和特征建构而成。其次,阐述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初始集、问卷设计及相关描述性统计。复次,通过问卷调查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取舍进行筛选、因子分析技术修正指标结构并对其进行赋权。最后,论述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回应及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基于第三章构建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抽样选取18所高校智库进行实证评估。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制定评估表,详细说明评估标准及评分细则。分析18所高校智库的评价结果,挖掘样本高校智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提出高校智库提升的策略路径。结束语,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对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的应用,工具理性的完善,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主客体诉求等进行总结和回顾。最后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展望未来高校智库评价研究可能的研究焦点。本文的创新主要如下:1、基于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建构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界较多运用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市场理论、公民参与理论、组织有效性理论来分析高校智库评价。本文运用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搭建高校智库评价理论分析框架体系,对分析框架构建的前提和要件进行详细论述,将高校智库评价看做是评价主体维度、评价客体维度、评价指标维度、评价工具维度、评价结果维度等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分析要素维度间的关系,基于治理理论中“序参量”对其他要素的协同、整合,决定系统的演变甚至结果的功能,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作为高校智库评价中的“序参量”协同、整合其他要素维度,来发现和解决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以期探究高校智库评价系统的完善。2、研究视角及研究途径的创新。学界对高校智库评价的研究多关注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其他要素维度的研究和探讨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量化方式理性认知高校智库评价要素维度间的相关关系,探究评价主体维度、评价客体维度、评价工具维度、评价结果维度等,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构建的影响,挖掘各要素维度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制约完善的内在机理,以期达到显示、描述和推断被研究对象特征、趋势和规律性的相关目的,进而来论证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多维性和系统性,为高校智库评价中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这在当前的高校智库评价研究中较少出现。3、基于治理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尊重、识别多元评价主体价值倾向,完善高校智库评价工具理性的导向下,建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基于单一评价主体的价值倾向而建立,而智库对于政府及社会影响程度的评判话语权实质应掌握在“用户手中”,“决策用户”的认可程度决定其价值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尝试聚焦高校智库的用户主体如政府、媒体、社会公众、利益相关方,潜在评价主体中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机构乃至高校智库本身等,他们对高校智库评价的价值理念,结合高校智库的功能和特征,建构涵括“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智库的对外合作交流情况、智库的组织情况”等共34个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指标集,通过因子分析技术的修正,最终确定了涵括“智库投入及平台建设因子、智库政府及社会影响力因子、智库合作和对外交流因子、智库学术生产能力因子”五个一级评价指标及29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而得的定量指标结构能够回应高校智库的各项功能,为衡量高校智库各项影响力的实现提供可供参考的维度。为完善评价方式,经过问卷调查的筛选确定11个定性指标集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4、系统分析高校智库评价结果、总结高校智库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往高校智库评价研究多关注评价结果的排名,较少关注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及探讨。本文通过科学抽样对18所高校智库进行实证评估,分析样本高校智库在基础建设、运营管理、影响力实现等方面的情况,挖掘出样本高校智库在实体化建设及内部组织管理不完善,高校智库政府及社会影响力的实现程度较低,高校智库学科间的协同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并参考评价指标提出:深化高校智库的实体化建设,完善高校智库的支撑体系;完善高校智库成果发布与转化机制,提升高校智库政府及社会影响力;从学科、项目、人员等方面深化高校智库的协同,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对策和建议。
王丹阳[9](2020)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研究 ——以天津市XX小学为例》文中指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和教学全面改革,在课程的结构、功能、管理、开发诸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在评价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改进原有的评价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提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课堂即时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其显着特点是及时性,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发展等功能,对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阶段发展的独特特点,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即时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学业进步与身心发展。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承担着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基,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奠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基于以上,本研究选取“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为研究内容。本研究的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对课堂即时评价的概念做出了界定,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且叙述了课堂即时评价研究对学生学业进步、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知能发展的重要功用。第二章是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本研究运用了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编制了课堂观察量表。通过记录4位教师总共32节语文课的观察数据,分析发现目前的课堂即时评价运用中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窄化、评价语言单调模糊、评价类型缺乏启发引导等问题。同时结合对16名小学高年级学生深入访谈分析发现课堂即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最期待的即时评价是具体评价、启发引导等评价,学生最不喜欢的评价类型是批评否定评价、直接给出答案的评价、不实表扬评价等。通过对6名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缺乏对课堂即时评价的了解、即时评价观念不正确、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对语文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语言素养、教学机智。同时教师在有效运用课堂即时评价方面存在着没有专门的学习渠道、课业繁重等困难。第三章是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本研究分别从外部、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外部因素有学校教研学习缺乏对课堂即时评价的充分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对课堂即时评价有较多挑战,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课堂即时评价有较高要求。内部因素有教师尚未树立正确的课堂即时评价观念、教师固守消极的课堂评价方式、教师缺乏对课堂即时评价时机的有效把握、教师缺乏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素养。第四章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改进与优化。分别从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外部条件、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的理论素养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方面提出深化课堂即时评价内容、丰富即时评价语、注重课堂即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具体策略;在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外部条件方面提出应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即时评价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渠道、借助师徒结对与听课观摩督促教师优化课堂即时评价。建议教师充分把握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评价需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课堂氛围;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的理论素养方面提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增强教学机智、提升语言素养、加强评价反思行动、提高语文学科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高玉娇[10](2020)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抽象思维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问法是起源最早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东方的圣人孔子,还是西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都将其视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它最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而思维恰恰是学校教育较为缺乏的方面,但是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最关键最迫切的要求,其中抽象思维是思维的核心要素,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就是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总结规律和本质,并且提问法所天然具有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过渡到本质的特征十分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文在开始部分调查了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接着建立在现象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实际的操作策略,首先根据抽象思维的具体过程,即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来确定提问的内容,其次依据问题的形式来确定提问的侧重点;或者根据抽象思维的目的来选择提问的方式。还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情况,引导他们跨越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加强思维深度;评价时也不要一味因循守旧,偶尔的延时反馈效果可能更好;学生的回答其实同时也向教师展示了其思维过程,可以铺设适当的台阶或者进行追问帮助其思维迈上更高的层次。论文结尾部分主要是谈谈以上的策略对于未来教师、学生的启示以及对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方面的合理展望,教师应该继续更新观念,吃透教材,而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双方只有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良好的提问不仅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对话意识,而且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道路交通网络的延时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道路交通网络的延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数据加密存储与检索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区块链的研究现状 |
1.3 IOTA分布式账本研究现状及意义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综述 |
2.1 IOTA技术原理 |
2.1.1 IOTA底层结构 |
2.1.2 IOTA系统运行原理 |
2.2 数据挖掘方法 |
2.2.1 数据挖掘简述 |
2.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2.2.3 SPSS简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Tangle影响因素的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现状 |
3.3 方案描述 |
3.3.1 尖端交易选择算法 |
3.3.2 交易速率 |
3.4 方案设计 |
3.4.1 方案数据集 |
3.4.2 模型基本因素 |
3.4.3 基于Tips数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3.4.4 基于交易确认延时Delay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尖端交易选择算法的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研究现状 |
4.3 方案相关概念 |
4.3.1 尖端交易选择算法 |
4.3.2 寄生链攻击 |
4.4 方案设计 |
4.5 性能评估 |
4.5.1 仿真结果图 |
4.5.2 性能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数据加密存储与检索的方法 |
5.1 研究背景 |
5.2 研究现状 |
5.3 方案架构 |
5.3.1 客户端应用层 |
5.3.2 数据存储层 |
5.3.3 数据索引层 |
5.3.4 数据连接层 |
5.4 方案设计 |
5.4.1 基于索引的小数据量存储算法 |
5.4.2 基于索引的小数据量检索算法 |
5.4.3 基于树形结构的大数据量存储算法 |
5.4.4 基于树形结构的大数据量检索算法 |
5.5 性能评估 |
5.5.1 数据上链和检索的性能 |
5.5.2 安全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界定 |
一、新时代的理论阐释 |
(一) 新时代的科学界定 |
(二) 新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 |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界定 |
(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
(三)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质 |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指向 |
(一)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科学含义 |
(二)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指向 |
第二章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 |
一、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考察 |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把握 |
(三) 整体建构视野中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解读 |
(四) 整体建构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
二、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总体问题 |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学段问题 |
三、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总体归因 |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学段归因 |
第三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 |
一、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
(一) 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 |
(二) 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 |
(三) 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 |
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
(一)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
(二) 社会学习方法 |
(三) 隐性教育方法 |
(四) 价值澄清方法 |
(五) 政治社会化方法 |
(六) 潜能激发方法 |
(七) 心理治疗方法 |
三、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借鉴 |
(一)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
(二)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 |
(三) 方法的建构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有机结合 |
(四) 方法的建构要特别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
第四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 |
一、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理论依据 |
(一)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 |
(二) 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
(三) 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成果 |
(四)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 |
二、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原则 |
(一)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
(二)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
(三)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 |
(四) 生活化与规范化相结合原则 |
(五) 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 |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 |
(一) 基于新时代的基础:整体建构的基本点 |
(二)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整体建构的着眼点 |
(三) 做好学段层次衔接:整体建构的根本点 |
(四) 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整体建构的关键点 |
第五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构建的具体呈现 |
一、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
(一)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
(二) 小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
(三) 小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
二、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
(一) 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
(二) 初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
(三) 初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
三、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
(一)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
(二) 高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
(三) 高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
四、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
(一)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
(二) 大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
(三) 大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
五、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 |
(一) 理念保障:树立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化的理念 |
(二) 承载保障:统筹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
(三) 队伍保障: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沟通交流 |
(四) 学术保障:深化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50G-PON中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自适应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网络带宽分配的研究现状 |
1.3 网络流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50G-PON网络概述 |
2.1 PON网络发展历程 |
2.1.1 EPON与 GPON的对比 |
2.1.2 10G-EPON简介 |
2.1.3 NG-GPON简介 |
2.2 TDM-PON,WDM-PON和 TWDM-PON的介绍 |
2.2.1 TDM-PON |
2.2.2 WDM-PON |
2.2.3 TWDM-PON |
2.3 50G-PON标准中参数的说明 |
2.4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2.4.1 在线DBA算法 |
2.4.2 离线DBA算法 |
2.5 神经网络预测在DBA算法中的应用 |
2.5.1 完全预测 |
2.5.2 部分预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
3.1 LSTM神经网络概述及分析 |
3.1.1 RNN神经网络概述 |
3.1.2 RNN神经网络梯度爆炸和消失的原因分析 |
3.1.3 LSTM简介 |
3.2 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 |
3.2.1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特性 |
3.2.2 ON/OFF模型 |
3.3 ON/OFF数据源的OPNET仿真 |
3.3.1 网络域建模 |
3.3.2 节点域建模 |
3.3.3 进程域建模 |
3.4 神经网络预测 |
3.4.1 评价标准 |
3.4.2 三种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 |
3.4.3 swish函数的简介与改进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多波长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4.1 带宽分配算法的性能比较分析 |
4.1.1 改进的IPACT算法 |
4.1.2 First-Fit策略 |
4.1.3 WF-DBA |
4.1.4 三种DBA分析比较 |
4.2 PD-DWDBA的说明 |
4.2.1 调度顺序 |
4.2.2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DBA算法说明 |
4.3 支持QOS业务分级的PD-DWDBA |
4.4 实验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LTE-V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算法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网联汽车研究现状 |
1.2.2 V2X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车辆前向碰撞预警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技术路线及组织结构 |
1.4.1 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车车通信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分析 |
2.1 车车通信技术分析 |
2.2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方案设计 |
2.2.1 需求分析 |
2.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2.2.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2.3 前向碰撞预警安全距离模型研究与分析 |
2.3.1 典型安全距离模型研究与分析 |
2.3.2 基于LTE-V通信的安全距离模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预处理及延时时间分析建模 |
3.1 信息预处理 |
3.1.1 车辆位置坐标映射 |
3.1.2 车辆轨迹拟合 |
3.1.3 车辆筛选 |
3.2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运动状态预测 |
3.2.1 车辆运动状态卡尔曼滤波器建立 |
3.2.2 卡尔曼滤波车辆运动状态预测仿真验证 |
3.3 基于LTE-V的前向碰撞预警延时时间分析建模及标定 |
3.3.1 信息传输延时 |
3.3.2 驾驶员反应动作延时 |
3.3.3 制动过程延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元耦合安全距离模型及预警策略研究 |
4.1 多元耦合安全距离模型建立 |
4.1.1 考虑自车延时时间内运动状态的基本运动模型 |
4.1.2 最小停车间距分析 |
4.1.3 误差分析与修正 |
4.1.4 多元耦合安全距离模型建立 |
4.2 碰撞预警策略制定 |
4.3 算法仿真与分析 |
4.3.1 仿真实验基础介绍和参数设置 |
4.3.2 Pano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搭建 |
4.3.3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设计、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硬件平台 |
5.1.1 系统硬件整体结构 |
5.1.2 模块间连接及通信方式 |
5.2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2.1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
5.2.2 数据收发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
5.2.3 预警算法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
5.2.4 预警显示界面软件设计与实现 |
5.3 模块化测试与分析 |
5.3.1 数据采集模块测试 |
5.3.2 数据收发模块测试 |
5.4 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测试与分析 |
5.4.1 实验场景设计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五)可行性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的相关概述 |
(一)综合性教学的实施背景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综合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的要素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 |
(一)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
(二)有利于落实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
(三)有利于加强高中思政学科的建设 |
(四)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实施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过程 |
(二)调查问卷分析 |
(三)综合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综合性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综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体现教学设计的综合性 |
(二)由整齐划一的教学向分层教学的转变 |
(三)实施综合性的教学评价 |
(四)综合教学资源与教育空间 |
(五)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论文 |
(三)学位论文 |
附录 |
(一)关于综合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研究的问卷调查(针对教师) |
(二)关于综合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研究的访谈提纲(针对学生) |
(三)《政治生活》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跨学科的主题式探究”教学设计 |
致谢 |
(7)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要求 |
(三)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的现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产出导向法 |
(一)定义与理论体系 |
(二)国内外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 |
二、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三、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四、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输入假设 |
(一)输入假设概述 |
(二)输入假设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二、输出假设 |
(一)输出假设概述 |
(二)输出假设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三、建构主义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四、小结 |
第四章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课堂观察记录表 |
(三)访谈提纲 |
(四)测试试卷 |
(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五、研究步骤 |
(一)实验研究前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六、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
(一)教学原则 |
(二)课堂教学设计 |
(三)教学案例 |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二)写作测试分析 |
(三)观察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 |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
(三)产出导向法在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上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
三、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教学启示 |
四、结语 |
(一)研究的局限 |
(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英语写作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记录(录音转写) |
附录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五 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六 写作测试作文试题 |
附录七 写作测试成绩 |
附录八 写作样本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中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的发展与聚焦 |
(二)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发展与聚焦 |
(三) 研究文献评述及进一步扩展的空间 |
三、核心概念 |
(一) 高校智库 |
(二) 高校智库评价的内涵 |
四、理论分析工具 |
(一) 治理理论及其应用阐述 |
(二) 第四代评估理论及其应用阐述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创新 |
(三) 本研究的价值取向 |
第一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及理论分析框架 |
一、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与制度环境 |
(一) 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 |
(二) 高校智库评价的制度环境 |
二、理论分析框架构建的前提 |
(一) 制度环境的诱导 |
(二) 治理主体协作的动力和基础 |
(三) 治理主体的多元诉求和资源互赖 |
(四) 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存在 |
三、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解析 |
(一) 高校智库评价分析框架的构建 |
(二) 高校智库评价分析框架的解析 |
第二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审视 |
一、调研方案设计 |
(一) 高校智库评价现状的问卷设计 |
(二) 抽样方案与样本规模的估计 |
(三) 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收集 |
二、数据分析 |
(一)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
(二)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三) 要素维度的相关关系 |
三、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表征 |
(一) 高校智库评价主体单一,降低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性 |
(二) 对高校智库分类评价不完善,降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程度 |
(三) 评价工具理性不完善,降低评价过程的公信力 |
(四) 评价结果应用不完善,降低评价功能的有效性 |
四、制约高校智库评价完善的内在机理 |
(一) 多元评价主体协同与合作的缺失 |
(二) 评价偏好不一致,价值冲突与价值均衡共存 |
(三) 制度规范的缺失,弱化智库评价的共识性 |
(四) 信息不对称,降低评价结果的科学及共享 |
第三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
一、响应式聚焦,树立高校智库评价导向 |
(一) 关注多元评价主体价值诉求 |
(二) 完善评价工具理性 |
(三) 遵循指标体系多维性及动态发展的规律 |
二、确定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
(一) 系统原则 |
(二) 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及特殊指标互为补充的原则 |
(三) 简明性原则 |
(四) 可操作性原则 |
(五)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
三、指标体系初始集设置的阐释和说明 |
(一) 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
(二) 定量指标体系初始集的设置 |
(三) 定性指标体系初始集的设置 |
四、指标体系的问卷设计及相关描述性统计 |
(一) 指标体系的问卷设计 |
(二) 相关描述性统计 |
五、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
(一) 因子分析 |
(二) 定量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 |
(三) 定量指标体系的修正 |
(四) 定量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五) 定性指标体系的筛选 |
六、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回应及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
(一) 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回应 |
(二)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实证评估 |
一、评估标准的制定 |
(一) 评估表的制定 |
(二) 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
二、基于18所高校智库的数据采集 |
(一) 样本容量 |
(二) 样本选取 |
(三)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三、评估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一) 总分及一级指标得分分析 |
(二) 二级指标得分分析 |
(三) 三级指标得分分析 |
四、高校智库面临的问题及提升的策略路径 |
(一) 高校智库面临的问题 |
(二) 高校智库提升的策略路径 |
结束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校智库评价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的论文情况及科研情况 |
后记 |
(9)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研究 ——以天津市X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度关注 |
(二)教师评价对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业进步的重要影响 |
(三)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提出与概念辨析 |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类型研究 |
(三)课堂即时评价的功能研究 |
(四)课堂即时评价的相关实证研究 |
(五)对课堂即时评价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七、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课堂即时评价的概念、理论基础与功用 |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概念界定 |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
三、课堂即时评价的功用 |
(一)课堂即时评价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业进步 |
(二)课堂即时评价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
(三)课堂即时评价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应用现状分析 |
一、课堂观察量表与访谈提纲的研究设计 |
(一)观察对象的选取 |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编制 |
(三)访谈提纲的编制 |
二、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
(一)课堂即时评价的主体单一 |
(二)课堂即时评价的内容窄化 |
(三)课堂即时评价语言单调模糊 |
(四)缺乏启发引导式评价 |
三、教师学生访谈内容的分析 |
(一)对学生访谈的分析 |
(二)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外部因素 |
(一)学校教研学习缺乏对课堂即时评价的充分关注 |
(二)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对课堂即时评价有较多挑战 |
(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课堂即时评价有较高要求 |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内部因素 |
(一)教师尚未树立正确的课堂即时评价观念 |
(二)教师固守消极的课堂评价方式 |
(三)教师缺乏对课堂即时评价时机的有效把握 |
(四)教师缺乏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素养 |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改进与优化 |
一、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 |
(一)促进课堂即时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深化课堂即时评价内容 |
(三)丰富课堂即时评价语 |
(四)注重课堂即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结合 |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外部条件 |
(一)创造宽松的即时评价学习环境 |
(二)提供课堂即时评价的学习渠道 |
(三)借助师徒结对与听课观摩督促教师优化课堂即时评价 |
(四)充分把握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评价需求 |
(五)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的理论素养 |
(一)树立正确的课堂即时评价观 |
(二)增强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机智 |
(三)提升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素养 |
(四)加强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反思行动 |
(五)提高教师的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课堂即时评价观察量表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记录 |
致谢 |
(10)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抽象思维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现状 |
一、总体课堂提问氛围较为轻松,严肃中不失活泼 |
二、问题数量较多,层次较浅,未深入探讨 |
三、未认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
四、忽视抽象思维过程 |
第三节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未认识提问对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意义 |
二、提问存在形式化倾向,“接受型”课堂为主 |
三、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
第二章 筛选课本资源中与抽象思维过程相关要点,精选提问的内容 |
第一节 前提和基础:培育形象思维 |
一、追本溯源,了解汉字原貌 |
二、身临其境,还原画面场景 |
第二节 比较与分类,彰显文本特色 |
一、异中有同,突出人物形象 |
二、瞻前顾后,发现题材特征 |
第三节 抽象概括,超越生活现象 |
一、深入本质,体会作者情感 |
二、发现哲理,把握文本主题 |
第四节 分析综合,探索文本形式 |
一、反复品读,理解语言风格 |
二、仔细辨别,明确写作思路 |
第三章 多角度训练抽象思维,确定提问的呈现方式 |
第一节 聚焦问题类型,关注提问的侧重点 |
一、概念型问题,探究本质 |
二、判断型问题,看重理由 |
三、推理型问题,注重过程 |
第二节 明确抽象思维目的,灵活设计提问方式 |
一、巧用追问,深化思维 |
二、妙用曲问,涵养思维 |
三、活用反问,激活思维 |
第四章 深化抽象思维,形成多样化评价方式 |
第一节 在多重对话过程中解决抽象思维障碍 |
一、程序教学,触及本质 |
二、反复说明,总结规律 |
三、巧妙点拨,发现联系 |
第二节 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 |
一、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 |
二、个性化点评 |
三、利用教师期望效应 |
第三节 引导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
一、提供线索,铺设台阶 |
二、因势追问,更上一层楼 |
第五章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抽象思维的培养的启示与展望 |
第一节 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启示 |
一、教师应挖掘资源,吃透教材 |
二、学生应勤于思考,大胆质疑 |
第二节 对于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的展望 |
一、落实对话观念 |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道路交通网络的延时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随文微写教学研究[D]. 张秀芳.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IOTA分布式账本数据加密存储与检索技术的研究[D]. 马红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D]. 吕春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50G-PON中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自适应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D]. 朱祥.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LTE-V的智能网联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算法研究及实现[D]. 邢美华. 长安大学, 2021
- [6]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 李小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梓乔.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中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D]. 郭瑞.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研究 ——以天津市XX小学为例[D]. 王丹阳.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抽象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 高玉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