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胁迫下芨芨草种子萌发中有机物及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杰[1](2021)在《海水胁迫下萱草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萱草(Hemerocallis spp.&cvs.)作为国际三大宿根花卉之一,其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绿地、家庭园艺等领域。中国是世界萱草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有着3000年的栽培历史,萱草自古亦被誉为“中国的母亲花”。然而,华东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不但影响萱草的观赏品质,也严重制约了萱草在该区域的推广应用。因此,培育耐盐高抗萱草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水(盐)胁迫下的萱草品种‘Autumn Red’进行无参转录组3代+2代测序,分析比较萱草在盐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参与盐胁迫应答相关的基因,进行GO分类、KEGG富集分析,重点对盐胁迫下萱草bZIP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从转录组水平揭示其耐盐分子机制,以期为萱草的耐盐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Pac Bio Sequel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和Illumina测序技术相结合,对海水处理0h、3h、6h、12h、24h与72h的萱草品种‘秋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9550个基因,序列总长度31440008 bp,平均长度1609 bp。这些数据不仅能反映盐胁迫下萱草基因转录水平发生的变化,也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数据参考。2.根据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量,进行差异筛选。为了了解萱草在盐胁迫下基因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动态变化,我们重点关注5个差异分组,分别为3h-VS-0h、6h-VS-0h、12h-VS-0h、24h-VS-0h、72h-VS-0h。当筛选条件设定为FC>0且p<0.05时,其检测到的差异蛋白编码基因数量分别为:11969、11327、11725、13142、13027。3.对6h-VS-0h和24h-VS-0h两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的氧化还原过程分类中;分子功能的酶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辅因子结合分类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盐胁迫处理6h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组分的细胞壁和外部封装结构分类中。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胁迫处理24h时在细胞组分中并没有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因此,推测在盐胁迫处理早期阶段,ROS介导的细胞壁松动或硬化使植物细胞能够承受渗透胁迫下的膨压变化,从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4.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两个比较组中的DEGs均显着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和苯丙烷类代谢途径,表明萱草根系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对盐胁迫进行响应,且这些DEGs参与上述代谢途径的调控。5.通过比较萱草与模式植物水稻及拟南芥bZIP家族亲缘关系,我们将相关的bZIP基因共分为八个亚族,而后再对各个亚族的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发现motif2、motif7仅出现在D亚家族中,表现出高度保守。根据萱草bZIP蛋白的保守基序分布,推测motif1与motif10是萱草bZIP基因编码蛋白质的重要组件。分析显示,同源性较高的家族成员之间保守基序差异较小,这与所分析出的蛋白系统进化关系相吻合,验证了系统进化关系的可靠性。6.通过对盐胁迫处理后萱草bZIP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进化树亲缘关系功能推测,与C亚族的HfbZIP8相近的拟南芥及水稻bZIP基因均参与耐盐胁迫生理过程,且其表达规律与实验结果相符,因此HfbZIP8很可能为萱草抗盐胁迫相关的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bZIP基因。而G亚族中HfbZIP27与HfbZIP28始终维持低表达趋势,大量文献证实与之亲缘相近的拟南芥bZIP基因AtbZIP24是植物盐胁迫响应的重要负相关调节因子,因此若利用RNA干扰试验将其表达沉默,或许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高敏,蔺伟虎,田沛[2](2021)在《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认为以中华羊茅种子为材料,研究钠盐(NaHCO3、NaCl+NaHCO3)胁迫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中华羊茅种子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随着钠盐溶液浓度的升高,中华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耐盐指数在低浓度下表现为促进,高浓度下抑制;胚根长、胚芽长均受到抑制,呈下降趋势;相同钠盐浓度条件下,NaHCO3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更强。以种子发芽率作为钠盐胁迫适宜浓度指标的筛选并进行线性回归,确定中华羊茅种子对NaHCO3溶液和NaCl+NaHCO3混合溶液胁迫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09 mmol·L-1和90.64 mmol·L-1。
陆安桥[3](2021)在《湖南稷子耐盐碱特性及生物改良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盐碱地生物改良是具有良好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土壤改良措施,湖南稷子具有耐贫瘠、耐涝、耐盐碱等优良特性,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但有关其耐盐碱的机理及改良盐碱地的效果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开展了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湖南稷子种植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湖南稷子种子萌发对Na2SO4的耐性最强、对Na2CO3耐性最弱,其中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盐胁迫对胚根生长的影响大于胚芽。在NaCl和Na2SO4浓度≤0.5%时,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上升,萌发时间缩短,大于此浓度各指标逐渐降低;随着NaHCO3和Na2CO3浓度的增加各发芽指标均逐渐下降,种子萌发时间延长。随着4种盐浓度的升高,胚根长的降幅大于胚芽长。种子萌发对NaCl、Na2SO4、NaHCO3、Na2CO3 的临界值浓度分别为 1.64%、2.96%、1.09%、0.73%。2、不同盐分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指标表现不同,其中低浓度Na2SO4胁迫下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株高、根冠比、鲜干比和植株含水量在Na2SO4浓度为0.3%时分别较对照增加了 2.69%、3.21%、1.67%和0.08%;在NaCl浓度为0.3%时株高较对照增加了 0.69%,根冠比、鲜干比和植株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NaHCO3和Na2CO3胁迫下4项生长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幼苗生长对NaCl、Na2SO4、NaHCO3、Na2CO3的临界值浓度分别为1.71%、2.96%、1.66%、1.48%。3、不同盐分对湖南稷子苗期光合作用影响不同,其中Na2SO4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抗光抑制和光氧化能力。随着4种盐浓度的增加,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初始荧光(F0)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PSⅡ潜在活性(F/Fm)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0)呈降低趋势;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最大荧光(Fm)在中性盐(NaCl、Na2SO4)胁迫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碱性盐(NaHCO3、Na2CO3)胁迫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0、Fm、Fv/Fm和Fv/F0在Na2S04胁迫下与对照均无显着差异。湖南稷子净光合速率在中性盐胁迫下主要受到气孔因素限制,在碱性盐胁迫下主要受到非气孔因素限制。4、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湖南稷子苗期耐盐碱生理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在中性盐(NaCl、Na2S04)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碱性盐(NaHCO3、Na2CO3)胁迫下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盐碱胁迫下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种盐胁迫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在中性盐浓度为1.2%、碱性盐浓度为0.8%时显着低于对照;CAT活性在中性盐浓度≥0.9%、碱性盐浓度≥0.6%时显着低于对照。5、不同盐分处理下湖南稷子不同部位的K+、Na+分布和积累表现不同,且湖南稷子根系对Na+的聚集能力和对K+的选择运输能力较强。叶片和茎鞘中K+含量在Na2S04浓度为0.3%时、叶片K+含量在NaCl浓度为0.3%时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叶片和茎鞘中K+含量在NaHCO3和Na2CO3胁迫下均呈降低趋势;根系中K+含量在Na2SO4和NaCl浓度为0.3%、NaHCO3和Na2CO3浓度为0.2%时均高于对照。随着4种盐浓度的增加,不同部位的K+/Na+降低、Na+含量积累增加,不同部位间K+的积累和分布及K+/Na+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Na+则为根部>茎部>叶片,根系向茎鞘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1K,Na)显着高于对照。6、由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叶茎根的K+、叶和茎的Na+含量、茎K+/Na+、Fv/F0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盐碱胁迫下评价湖南稷子苗期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指标;湖南稷子苗期耐盐强弱次序为Na2SO4>NaCl>NaHCO3>Na2CO3。7、湖南稷子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其中对0~20 cm耕层土壤范围的改良效果大于0~40 cm耕层。湖南稷子对0~20 cm耕层容重的降幅为2.34%~3.65%,对总孔隙度的增幅为3.69%~15.06%;对土壤pH值、全盐含量和碱化度的降幅分别为5.14%~8.25%、20.70%-29.41%和16.79%~24.07%;对0~40cm耕层容重的降幅为1.10%~1.17%,对总孔隙度的增幅为3.62%~10.56%;对土壤pH值、全盐含量和碱化度的降幅分别为0.54%~1.62%、17.50%~35.56%和 6.68%~7.61%。综上,本研究通过2年的室内和田间生物改良种植试验,揭示了湖南稷子耐盐碱特性,明确了湖南稷子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幅度和范围,为湖南稷子生物改良盐碱地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张浩[4](2020)在《响应盐及干旱胁迫的花生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文中提出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北方花生产区降雨量持续减少,干旱、半干旱和盐碱地面积扩大,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成为导致花生减产、品质降低的重要因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一种环戊酮类植物激素,研究表明,JA在干旱、盐碱、高温、病虫害等逆境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挖掘花生响应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高丰度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到响应两种胁迫并且显着上调表达的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进一步分析花生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筛选出两个花生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AhAOC9和AhAOS9,并利用基因转化与VIGS技术对这两个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录组测序挖掘响应花生干旱、盐胁迫的重要基因:分别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响应两种胁迫的177个上调DEGs和108个下调DEGs,GO分析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DEGs显着富集于“糖类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及“α-亚麻酸途径”等通路。筛选到LOX基因(Araip.849ER)、AOS基因(Aradu.1BH3V)、AOC基因(Araip.673NH)、OPR基因(Araip.17941)和JMT基因(Araip.I4CFI)等5个显着上调表达的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2)花生茉莉酸定量测定方法的优化与含量的时空分布:为探索花生茉莉酸含量与花生逆境胁迫的关系,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茉莉酸定量测定方法,检测范围为51000 ng/g,检出限为0.50 ng/g。正常情况下,花生不同组织茉莉酸含量为茎>叶>根,不同生育期叶片茉莉酸含量为结荚期>花期>苗期。苗期干旱胁迫下,花生叶、根、茎中茉莉酸含量均呈现先迅速增加、后降低、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抗性品种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敏感品种。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下,叶片茉莉酸含量为苗期>花期>结荚期,苗期增幅最为明显,J11的茉莉酸含量明显高于金花1012。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参与花生抗逆反应。(3)花生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花生野生种和栽培种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59个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分别为71个LOX基因、18个AOS基因、17个AOC基因、20个OPR基因、33个JMT基因。结构域、系统发生关系、染色体分布等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花生中较为保守,AOS和AOC基因结构简单、差异小、功能保守性更强;LOX、OPR、JMT多以串联重复形式存在,这五类基因也常紧密串联排布在一起,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别于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部位的叶、茎、根、花、荚果、种子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表达。(4)花生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利用常规技术克隆获得了AhLOX28、AhLOX16、AhAOS9、AhAOC2、AhAOC4、AhAOC9、AhOPR2、AhOPR6、AhJMT12等9个JA合成重要基因,CDS全长序列比对发现与其它植物相应基因的同源性为66.56%-75.42%。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200 mmol/L NaCl盐胁迫7d后,拟南芥植株叶片严重萎蔫变黄,抗性表现为AhAOC9转化株>AhAOS9转化株>野生型;自然干旱胁迫下,拟南芥展现出与盐胁迫类似的症状但受害程度较轻。进一步构建了VIGS基因沉默载体转化花生,未胁迫下沉默AhAOS9和AhAOC9的植株活力较对照变弱,干旱处理后转化植株萎蔫程度更高,叶片蜷曲更严重。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AhSOS9和AhAOC9参与了花生抗旱和耐盐胁迫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挖掘和鉴定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深入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并从中筛选出两个参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响应的花生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系统地鉴定其基因功能。本研究成果对阐明花生抗逆的分子机制以及抗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刘国强[5](2019)在《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筛选及促生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盐碱化土壤面积约为2181.4万hm2;在盐碱化土壤中95%的磷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的无效磷。根际促生菌不仅可以缓解盐碱化土壤对植物生长的抑制,同时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L.)是西北地区特有的耐盐植物,本研究以新疆阿克陶县盐碱地中生长的黑果枸杞根际土壤为材料,分离兼具耐盐和良好促生能力的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通过盆栽实验探究根际促生菌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的促生能力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经拮抗反应测试、确定菌株组合,探究对盐胁迫下宿主植物和非宿主植物(紫花苜蓿和黄瓜)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为开发适合新疆盐碱地专用生物菌肥提供优良菌种资源和为扩大适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1.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筛选、鉴定及促生特性分析本研究共筛选到818株黑果枸杞根际微生物,其中43株能耐受1 M Na Cl的根际微生物,这43株菌中13株能较好地溶解无机磷,且溶磷量均大于20mg/L,X49的溶磷量达到49.97 mg/L。这13株溶磷菌均具备产铁载体能力,其中X17、X41、X49和H29的A/Ar值均小于1。继续在13株菌中分离了7株具有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其中4株产IAA的量均大于20 mg/L,且X49在120 h产IAA的量达56.28 mg/L。这4株功能较强菌株经16S r DNA初步鉴定分别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lfalfae)、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2.四株根际促生菌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通过单菌盆栽实验发现,与阴性对照相比,施用X17、X41、X49和H29均促进了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的生长,其中施用H29使株高、叶片数、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2.9%、41.7%和66.67%,施用X49使根长、根系表面积、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51.9%、205%和75%。且显着增加了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3.四株根际促生菌的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菌株拮抗实验,发现X17、X41、X49和H29这四株根际促生菌两两之间均无拮抗作用,共得到6个菌株组合,分别为X17+X41、X17+X49、X17+H29、X41+X49、X41+H29、X49+H29。通过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实验发现X41+X49使黑果枸杞种子和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率分别提高了33.5%和37.4%;X17+X41使黄瓜种子萌发率提高28.4%。通过菌株组合盆栽实验发现,菌株组合X41+X49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的促生效果显着,且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的促生效果优于单株菌的促生效果,X49+H29对苜蓿促生效果显着、X17+X49对黄瓜促生效果显着。
周晓莹[6](2019)在《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山东省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导致树木种类少,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黑松(Pinus thunbergii)是一种耐盐碱、抗逆性较强的树种,是暖温带海岸防护林建设中常用的常绿针叶树种,盐胁迫下幼苗期生长慢。而人工接种菌根真菌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苗期的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并能提高植物耐盐性。本研究选取黑松幼苗及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文中用PI代替,下同)和外生真菌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文中用LB代替,下同)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育苗、接种处理的方法,设置接种(接种印度梨形孢、双色蜡蘑,以不接种的黑松幼苗作对照)与盐胁迫(盐浓度梯度为0mM、25mM、50mM、75mM、100mM)两个因素,于盐胁迫后15d、30d、60d时测定幼苗生长量指标(株高及生物量)和根系参数(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等),并于黑松幼苗出现明显盐害症状时(盐处理后60d)测定黑松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光合指标等生理指标,探究接种两个菌种对黑松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两个菌种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对黑松幼苗耐盐能力的影响;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出衡量黑松幼苗耐盐性的首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印度梨形孢和双色蜡蘑均能缓解黑松幼苗在盐胁迫下生长受到的抑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盐分对黑松幼苗的伤害逐渐加大,使黑松幼苗生长变缓甚至干枯死亡;而接种两种真菌,均使黑松幼苗的株高及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显着增加,且使黑松幼苗针叶黄化、干枯等盐害症状有所缓解。未接种的对照组幼苗盐害症状比接种处理的幼苗出现更早,且盐害症状更明显。印度梨形孢对黑松幼苗株高、总干重、地上部分干重、根系干重的促生效应最高时分别可达到42%、37%、41%、18%;双色蜡蘑对这四个指标的促生作用最高时分别为41%、56%、60%、41%。各处理生长量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大小顺序为:LB(0.5690)>PI(0.4879)>CK(0.3348),说明接种双色蜡蘑对黑松幼苗在盐胁迫下生长量增长的效果更好,未接种的对照组生长状况最差。(2)接种印度梨形孢和双色蜡蘑促进了黑松幼苗根系的生长,使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体积、分支数、根尖数、根系分形维数增大,令根系更加发达,拥有更大的吸收面积。根系参数的隶属函数值大小顺序为:LB(0.6109)>PI(0.5021)>CK(0.3534),说明双色蜡蘑对黑松幼苗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印度梨形孢。(3)接种印度梨形孢和双色蜡蘑的黑松幼苗与对照组相比均拥有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更强的抗氧化酶活性,以此来更好地缓解盐胁迫对植物产生的伤害。接种处理的黑松幼苗在各盐浓度下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接种处理,丙二醛含量大小顺序为:CK>PI>LB,说明接种双色蜡蘑的黑松幼苗膜损伤程度最小。(4)接种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黑松幼苗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缓解盐胁迫产生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增强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黑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当盐浓度达到100mM时,三个处理组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表现为:PI(4.80μmolCO2·m-2·s-1)>LB(4.07μmolCO2·m-2·s-1)>CK(3.57μmolCO2·m-2·s-1),说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增强更有效。(5)通过对不同接种处理黑松幼苗的侵染率及其他23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菌根侵染率与大多数耐盐性指标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综合各盐浓度,对各处理23个指标隶属函数值的计算结果为:LB(0.5424)>PI(0.5255)>CK(0.3279),说明接种处理的黑松幼苗耐盐性较未接种的对照组好,且接种双色蜡蘑对黑松幼苗耐盐性的作用优于接种印度梨形孢。(6)通过对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可以得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株高、叶绿素总含量对各处理下黑松幼苗的耐盐性关联性较大,是衡量黑松幼苗耐盐性的首要指标。总体来看,接种双色蜡蘑对黑松幼苗耐盐性的作用优于印度梨形孢,双色蜡蘑在盐浓度为25mM、50mM、75mM时,对黑松生长起到更好的作用,而印度梨形孢在盐浓度为100mM时更有利于黑松幼苗的生长。因此,在滨海盐碱地种植黑松接种菌根真菌时,应结合土壤中的NaCl浓度选择适宜的菌种。
张明婷[7](2015)在《盐碱胁迫对3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土壤盐碱化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常见的土地退化类型,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并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Cheng f.)、小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 f.)、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荒漠环境中常见的沙生植物,对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和改善能力。关于这些沙生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机制,特别是植物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时期对盐碱环境的响应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种皮结构特征;(2)三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对盐碱胁迫的响应;(3)三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沙冬青、小沙冬青种子的质量偏重且形状扁平。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外种皮为石细胞层,有助于种子生活力的保持;中、内种皮细胞排列疏松并有空腔,有助于种子水分的吸收。2.适当的盐碱处理有利于种子的吸胀。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种子吸胀的促进作用要强于NaCl溶液。3.低浓度的NaCl溶液有助于柠条种子的萌发,当盐碱胁迫增强时,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能力均急剧下降。当NaOH溶液浓度达到80mM时,柠条和沙冬青种子均停止萌发;达到100mM时,小沙冬青种子停止萌发。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强于NaCl溶液。4.低浓度的NaCl溶液有助于三种沙生植物幼苗的物质积累和柠条幼苗胚根的生长。当盐碱胁迫增强时,三种沙生植物幼苗胚根、胚芽生长及物质积累均会受到抑制。当NaOH溶液浓度达到120mM时,沙冬青出现无胚根幼苗。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强于NaCl溶液。其中,柠条的胚根对NaOH溶液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胚芽,沙冬青的胚根对NaOH溶液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要低于胚芽。在种子萌发前,盐碱胁迫已对种子的胚造成不可逆伤害。5.相同浓度NaOH溶液处理下的三种沙生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均高于NaCl溶液处理下的,相对含水量均低于NaCl溶液处理下的。当NaOH溶液浓度达到100mM时,柠条死亡;达到120mM时,沙冬青和小沙冬青死亡。其中,柠条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最强,而沙冬青和小沙冬青两种植物对碱胁迫的适应性要强于柠条。当土壤中中性盐含量较高时,柠条可以作为改善土壤的备选植物;当土壤中碱性盐含量较高时,沙冬青和小沙冬青可以作为改善土壤的备选植物。
刘勇[8](2013)在《盐胁迫对青引3号莜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土地盐碱化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由于盐渍化土地的面积逐步增加,农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进一步降低。我国是盐渍化土地较多的国家之一,评价盐碱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盐渍土壤作物生产力对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意义重大。裸燕麦是中国传统的饲草两用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评价燕麦品种的适应性,确定其适合的生态区域;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选择优良的饲草料品种,为地方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本文选择了青引3号、青莜2号与白燕2号3个品种,评价盐胁迫对裸燕麦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以NaCl溶液为胁迫溶液,设置了7个盐浓度梯度,包括0mmol/L(对照)、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与300mmol/L,测定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各品种的裸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与离子吸收等方面,结果显示:(1)盐胁迫对不同品种裸燕麦种子萌发均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盐胁迫下裸燕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下降,并伴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下降。当盐浓度达到300mmol/L时,裸燕麦种子无法发芽。(2)盐胁迫下,不同裸燕麦品种叶片细胞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开始增多,表明裸燕麦细胞透性增加,上述3种渗透调节物质在平衡渗透势时起主要作用;裸燕麦细胞中的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伴随盐分胁迫的加剧而增加,在高浓度胁迫时未出现明显下降,但当盐浓度达到150mmol/L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率降低。(3)高浓度的盐胁迫促使裸燕麦幼苗细胞中K+的吸收能力降低,Na+/K+比值逐渐升高,这一过程将导致植物缺少必要的矿质元素,不利于裸燕麦幼苗的生长与发育;不同裸燕麦品种的耐盐性存在差异,在本次试验的3个品种中,青引3号莜麦抗盐胁迫作用略强于白燕2号与青莜2号,主要表现在离子选择吸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平衡作用上。
高战武[9](2011)在《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的盐化和碱化是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一,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不同种类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不同,前人实验证明碱性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明显大于中性盐胁迫。研究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提高作物和牧草的耐盐碱性和种子产量对改良和利用退化盐碱草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东北盐碱土壤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以多年生紫花苜蓿和一年生燕麦为材料,系统地比较了六种单盐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的影响;复合盐碱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以及对幼苗的影响;燕麦(Avena sative)苗对三种单盐NaCl、NaHCO3和Na2CO3胁迫的适应机制的研究;同时比较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燕麦苗的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其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六种单盐胁迫下,其中CaCl2在低浓度25-75mmolL-1之间时,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浓度的CaCl2能促进种子萌发;当浓度高于100mmolL-1时,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他五种盐各浓度对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Na2CO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非常明显,低浓度时就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50mmolL-1时,种子便不能萌发。当土壤的盐分超过植物的适应阈值,植物种子的萌发受抑制最终导致不能萌发。苜蓿种子萌发对六种盐分的耐受能力不同,其顺序是:MgCl2>CaCl2>NaCl>Na2SO4>NaHCO3>Na2CO3;随着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胚芽、胚根的生长在整体上都始终起着抑制作用;随盐浓度增加,六种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中脯氨酸积累量上升,并且差异明显。各种盐之间的异不明显。(2)用NaCl、Na2SO4两种中性盐和NaHCO3、Na2CO3两种碱性盐以不同的摩尔比例混合,按照碱性盐比例逐渐增大的顺序共设置六个组,每个组又设置6个总盐浓度梯度,共模拟出36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种子胁迫处理,测定种子萌发期的生物学指标和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长度下降且差异显着;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Cl-、SO42-含量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盐和碱的交互作用明显,两者存在明显协同作用。并且紫花苜蓿对pH值的反应更敏感。(3)在实验室内模拟松嫩草地土壤的盐碱条件,以紫花苜蓿的幼苗为对象,研究复合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响应。根据东北地区盐碱土组成特点及盐分组成复杂多变的特点,本研究将NaCl、Na2SO4两种中性盐和NaHCO3、Na2CO3两种碱性盐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按两种碱性盐比例的不同使pH递增共设A-F6个组;每组内又设置5个盐浓度梯度,复合盐碱胁迫处理液共覆盖了总盐度分别为24-120mmolL-1,pH值7.03-10.32范围的盐碱胁迫环境,共模拟出30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用相应浓度的复合盐碱分别胁迫处理苜蓿幼苗进行,之后测定胁迫后的紫花苜蓿幼苗的生态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表明:复合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态指标的响应存在一定规律性;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响应存在规律性变化。在pH值小于8.30的情况下,幼苗能够全部存活;当pH值大于9.69时,幼苗全部死亡。盐浓度和pH值梯度以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苜蓿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存活率均有极显着影响。(4)将三种盐NaCl、NaHCO3和Na2CO3分为A、B、C三组,每个组内设置5个浓度梯度(24-144mmolL-1)。对燕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生长指标和生理学指标。探讨了NaCl、NaHCO3和Na2CO3胁迫对其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盐胁迫下,生物量、分蘖数、体内含水量、叶绿素含量、K+、Ca2+均下降,下降幅度为Na2CO3>NaHCO3>NaCl;Na+、Na+/K+、SO42-、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均增大,增大幅度为Na2CO3>NaHCO3>NaCl。NaCl胁迫下,茎叶中和根中组织液pH、有机酸无显着影响,Cl-增加;在NaHCO3和Na2CO3胁迫下,有机酸增加显着;而地下部分根干重、含水量、K+、Ca2+、Cl-、SO42-下降幅度大于地上部分,Na+、Na+/K+、脯氨酸含量、有机酸增加但幅度小于地上部分。同时高浓度NaHCO3和Na2CO3胁迫下,而使根中pH、有机酸含量显着增加,可造成幼苗大量的死亡。从燕麦存活率看,燕麦对Na2CO3耐受极限为96mmolL-1;对NaHCO3的耐受极限144mmolL-1;以上结果说明,NaHCO3和Na2CO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还破坏了根中组织液pH的稳定。燕麦幼苗为了抵御碱胁迫的危害,主要采取在体内大量积累有机酸、脯氨酸含量,改变地上地下离子的分布来适应盐碱环境。而NaCl胁迫在燕麦体内积累脯氨酸、Cl-和SO42-离子,燕麦对这三种盐生理响应机制和策略不同。(5)将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分别按摩尔质量比例2:1混合,以中性盐混合代表盐胁迫,以碱性盐混合代表碱胁迫,并分为A、B两组,每个组内设置6个总盐浓度梯度(48-168mmolL-1),共模拟出12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燕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探讨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燕麦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碱胁迫下的生物量、体内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和细胞膜透性增加更大。盐胁迫对茎叶中和根中组织液pH无显着影响,但碱胁迫使根中组织液pH显着升高,高浓度碱胁迫可造成幼苗大量的死亡。碱胁迫下的Na+、Na+/K+、SO42-的含量增加和K+、NO3-和H2PO4-含量下降更大,而Ca2+增加量是盐胁迫大于碱胁迫,盐胁迫下Cl-显着增加,碱胁迫下变化不大。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更大,而有机酸含量在碱胁迫下显着增加,盐胁迫下保持不变。以上结果说明,高pH的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还破坏了根中组织液pH的稳定。燕麦幼苗为了抵御碱胁迫的危害,主要采取了在体内大量积累有机酸、脯氨酸和SO42-离子,而盐胁迫在体内积累的是脯氨酸、Cl-和SO42-离子,两者的生理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不同。
纪荣花,于磊,鲁为华,艾尼娃尔·艾合买提[10](2011)在《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5种盐碱(NaCl、Na2SO4、NaHCO3、Na2CO3及该4种盐按1∶9∶9∶1的物质的量比例配置成的混合溶液)及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对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降低,种子萌发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低浓度(80mmol/L)的NaHCO3和混合盐能够促进种子萌发。不同盐碱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碳酸盐>混合盐>硫酸盐>碳酸氢盐>氯化盐。种子萌发趋势表现为种子萌发初始天数推迟;种子萌发达到高峰时发芽数降低。
二、盐胁迫下芨芨草种子萌发中有机物及酶活性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胁迫下芨芨草种子萌发中有机物及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海水胁迫下萱草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盐胁迫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
1.1.1 盐胁迫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
1.1.2 盐胁迫影响植物代谢 |
1.1.2.1 对水分平衡的影响 |
1.1.2.2 对质膜透性的影响 |
1.1.2.3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1.2.4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1.1.2.5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
1.2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 |
1.2.1 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的适应机制 |
1.2.2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 |
1.2.3 植物的耐盐机制 |
1.2.3.1 植物的离子调节 |
1.2.3.2 植物的渗透调节 |
1.2.3.3 植物的抗氧化防御反应 |
1.3 盐胁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1.4 萱草耐盐性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目标 |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海水胁迫下萱草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Total RNA的提取 |
2.1.3 RNA的质量检测 |
2.1.4 链特异性转录组文库构建 |
2.1.5 上机测序 |
2.1.6 测序数据处理及分析 |
2.1.6.1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2.1.6.2 Iso-Seq下机数据处理 |
2.1.6.3 转录本校正去冗余 |
2.1.6.4 基因功能注释 |
2.1.6.5 转录因子分析 |
2.1.6.6 差异富集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总RNA的提取与质量评价 |
2.2.2 原始数据处理及全长转录本分析 |
2.2.2.1 Polymerase read统计 |
2.2.2.2 Subreads统计 |
2.2.2.3 CCS统计 |
2.2.2.4 FLNC统计 |
2.2.2.5 全长转录本分类 |
2.2.2.6 Consensus统计 |
2.2.3 转录本的校正 |
2.2.4 转录本去冗余 |
2.2.5 基因功能注释 |
2.2.6 盐胁迫响应的转录因子分析 |
2.2.7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2.2.7.1 参考序列比对 |
2.2.7.2 基因表达水平区域分布图 |
2.2.8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2.2.9 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 |
2.2.10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分析 |
2.2.11 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 |
2.3 讨论 |
2.3.1 主要创新点 |
2.3.2 萱草转录组测序 |
2.3.3 萱草盐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2.3.4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
第3章 萱草bZIP转录因子抗盐胁迫功能分析 |
3.1 bZIP转录因子 |
3.1.1 概念 |
3.1.2 bZIP转录因子功能 |
3.1.2.1 植株生长发育 |
3.1.2.1.1 种子成熟与休眠解除 |
3.1.2.1.2 物质合成及能量代谢 |
3.1.2.2 bZIP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中作用 |
3.1.2.2.1 盐胁迫 |
3.1.2.2.2 干旱胁迫 |
3.1.2.2.3 高温胁迫 |
3.1.2.2.4 低温胁迫 |
3.1.2.2.5 涝渍胁迫 |
3.1.3 bZIP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3.2 海水胁迫下萱草bZIP转录因子鉴定与分析 |
3.2.1 材料和方法 |
3.2.1.1 数据来源 |
3.2.1.2 bZIP基因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 |
3.2.1.3 萱草bZIP基因结构与保守结构域分析 |
3.2.1.4 盐胁迫下萱草bZIP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2.1 萱草bZIPs进化分析 |
3.2.2.2 萱草bZIPs家族成员结构预测及分析 |
3.2.2.3 盐胁迫下萱草bZIP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2.3.1 不同时间海水胁迫Hf bZIPs的表达模式 |
3.2.2.3.2 萱草bZIPs功能预测 |
3.2.2.3.2.1 A亚族 |
3.2.2.3.2.2 B亚族 |
3.2.2.3.2.3 C亚族 |
3.2.2.3.2.4 D亚族 |
3.2.2.3.2.5 E亚族 |
3.2.2.3.2.6 F亚族 |
3.2.2.3.2.7 G亚族 |
3.2.2.3.2.8 H亚族 |
3.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 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 |
1.3.1 种子萌发 |
1.3.2 耐盐浓度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1 对中华羊茅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
2.1.2 对中华羊茅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影响 |
2.3 不同浓度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根芽比的影响 |
2.4 不同浓度NaHCO3和NaCl+NaHCO3对中华羊茅种子耐盐性的影响 |
2.4.1 对中华羊茅种子相对盐害率和耐盐指数的影响 |
2.4.2 对中华羊茅种子耐盐碱半致死浓度和耐盐极限浓度的影响 |
3 讨 论 |
4 结 论 |
(3)湖南稷子耐盐碱特性及生物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2.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2.2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3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 |
1.2.4 植物适应盐碱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 |
1.3 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 |
1.4 湖南稷子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6.1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1.6.2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1.6.3 湖南稷子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7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湖南稷子种子萌发期耐盐碱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盐胁迫设计及方法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4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2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2.2.3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2.4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2.2.5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相对盐害率的影响 |
2.2.6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
2.2.7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胚芽长和胚根长的影响 |
2.2.8 不同盐碱类型胁迫下湖南稷子种子发芽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2.2.9 湖南稷子种子萌发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的耐性评价 |
2.3 讨论 |
2.3.1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2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胚芽、胚根生长的影响 |
2.3.3 湖南稷子对不同盐碱胁迫的耐性评价 |
2.4 小结 |
第三章 湖南稷子苗期耐盐碱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3.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4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3.2.3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
3.2.4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不同部位K~+、Na~+含量的影响 |
3.2.5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6 不同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7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幼苗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3.2.8 湖南稷子苗期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的耐性评价 |
3.3 讨论 |
3.3.1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
3.3.2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3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渗透调节的影响 |
3.3.4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K~+、Na~+含量的影响 |
3.3.5 盐碱胁迫对湖南稷子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6 湖南稷子苗期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的耐性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湖南稷子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
4.1 试验地概况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
4.2.5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牧草对盐碱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4.3.2 不同牧草对盐碱化土壤盐碱特征的影响 |
4.3.3 不同牧草对盐碱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不同牧草对盐碱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4.4.2 不同牧草对盐碱化土壤盐碱特征的影响 |
4.4.3 不同牧草对盐碱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响应盐及干旱胁迫的花生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干旱、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1.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1.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
1.1.1.2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1.1.3 干旱胁迫对花生的影响 |
1.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
1.1.2.2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1.2.3 盐胁迫对花生的影响 |
1.1.3 花生抗旱耐盐基因研究进展 |
1.1.3.1 花生抗旱耐盐基因的挖掘 |
1.1.3.2 花生抗旱耐盐基因的功能分析 |
1.2 植物茉莉酸的研究进展 |
1.2.1 茉莉酸衍生物及在植物中的分布 |
1.2.2 茉莉酸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1.2.3 茉莉酸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
1.2.4 茉莉酸的检测方法 |
1.2.4.1 气相色谱法 |
1.2.4.2 液相色谱法 |
1.2.5 茉莉酸的生物合成 |
1.2.5.1 脂氧合酶LOX |
1.2.5.2 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OS |
1.2.5.3 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AOC |
1.2.5.4 OPDA还原酶OPR |
1.2.5.5 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JMT |
1.2.6 逆境胁迫对茉莉酸含量的影响 |
1.2.7 逆境胁迫对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菌株和质粒 |
2.1.3 酶及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材料培养及处理取样方法 |
2.2.2 总RNA的提取 |
2.2.3 RNA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实验 |
2.2.3.1 RNA反转录合成c DNA |
2.2.3.2 荧光定量PCR反应 |
2.2.4 转录组测序 |
2.2.5 茉莉酸含量测定 |
2.2.5.1 茉莉酸的提取 |
2.2.5.2 茉莉酸含量测定方法 |
2.2.6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6.1 数据检索与收集 |
2.2.6.2 基因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 |
2.2.6.3 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分析 |
2.2.6.4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2.2.7 基因克隆 |
2.2.8 表达载体构建 |
2.2.8.1 质粒提取 |
2.2.8.2 连接及大肠杆菌转化 |
2.2.8.3 农杆菌转化 |
2.2.9 拟南芥遗传转化 |
2.2.9.1 拟南芥处理和基因转化 |
2.2.9.2 阳性植株筛选 |
2.2.9.3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鉴定 |
2.2.10 VIGS基因沉默 |
2.2.10.1 花生注射VIGS重组载体 |
2.2.10.2 花生沉默植株的表型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转录组测序挖掘花生逆境响应基因 |
3.1.1 转录组测序挖掘响应盐胁迫基因 |
3.1.2 转录组测序挖掘响应干旱胁迫基因 |
3.1.3 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共同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 |
3.1.4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3.1.5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 |
3.2 花生茉莉酸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3.2.1 茉莉酸定量方法优化 |
3.2.2 花生中茉莉酸的时空分布 |
3.2.3 花生胁迫后茉莉酸含量 |
3.2.4 花生干旱胁迫后不同品种中茉莉酸含量 |
3.3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1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鉴定 |
3.3.2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3.3.3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组分布特征 |
3.3.4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结构分析 |
3.3.5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
3.4 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分析 |
3.4.1 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
3.4.2 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 |
3.4.3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AhAOS9、AhAOC9 基因功能分析 |
3.4.4 花生AhAOS9和AhAOC9 基因VIGS沉默载体构建 |
3.4.5 花生AhAOS9和AhAOC9 基因沉默对抗旱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花生对干旱、盐胁迫的响应 |
4.2 不同状态下花生茉莉酸含量分析 |
4.3 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进化分析 |
4.4 花生AhAOS9和AhAOCs基因的功能分析 |
4.5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筛选及促生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土壤盐碱化研究进展 |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研究进展 |
1.3 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 |
1.4 黑果枸杞抗盐性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筛选和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黑果枸杞根际微生物筛选 |
2.1.2 根际微生物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 |
2.1.3 耐盐根际微生物筛选 |
2.1.4 溶磷根际微生物筛选 |
2.1.5 产铁载体能力测定 |
2.1.6 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根际微生物筛选 |
2.2.2 根际微生物16SrDNA进化分析 |
2.2.3 耐盐根际微生物筛选 |
2.2.4 溶磷根际微生物筛选 |
2.2.5 产铁载体能力测定 |
2.2.6 产 IAA 能力测定 |
2.2.7 根际促生菌16SrDNA进化分析 |
2.3 讨论 |
3 四株根际促生菌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根际促生菌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 |
3.3 讨论 |
4 四株根际促生菌组合对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菌株间的拮抗反应 |
4.2.2 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4.2.3 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 |
4.2.4 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5 根际促生菌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4.3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6)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及缩略词说明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2.2 菌根概述 |
1.2.3 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2.1 接种处理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
2.2.2 接种处理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2.2.3 盐胁迫和接种处理对黑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2.2.4 不同接种处理黑松幼苗的耐盐能力综合评价 |
2.3 试验材料 |
2.4 研究方法 |
2.4.1 菌剂的准备 |
2.4.2 种子的催芽、种植与接种 |
2.4.3 侵染率的测定 |
2.4.4 黑松菌根苗抗盐试验 |
2.4.5 植株盐害症状观测方法 |
2.4.6 植株生长量与根系形态参数的测定 |
2.4.7 植株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
2.4.8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2.4.9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4.1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4.11 黑松幼苗光合参数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5.1 数据处理方法 |
2.5.2 隶属函数法 |
2.5.3 灰色关联分析 |
2.6 技术路线 |
3 结果分析 |
3.1 黑松幼苗在盐胁迫下的菌根侵染率与菌根依赖性 |
3.2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盐害程度的影响 |
3.3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
3.3.1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高生长的影响 |
3.3.2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3.4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形态及参数的影响 |
3.4.1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3.4.2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总根长的影响 |
3.4.3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表面积的影响 |
3.4.4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体积的影响 |
3.4.5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 |
3.4.6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分支数的影响 |
3.4.7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尖数的影响 |
3.4.8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分形维数的影响 |
3.5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3.5.1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5.2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3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5.4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5.5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
3.6 两种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耐盐性影响的综合评定 |
3.6.1 不同处理黑松幼苗各测定指标相关性分析 |
3.6.2 隶属函数法分析不同菌种处理的黑松幼苗耐盐能力 |
3.6.3 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指标与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关联程度 |
4 讨论 |
4.1 接种处理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
4.2 接种处理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 |
4.3 接种处理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7)盐碱胁迫对3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地盐碱化现状 |
1.2 豆科植物种皮结构的研究现状 |
1.3 盐碱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1.4 三种沙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
1.5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征 |
3.2 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种皮表面超微结构 |
3.3 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种皮横切面超微结构 |
3.4 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的吸水规律 |
3.5 盐碱胁迫下三种沙生植物种子在12h及24h时的吸水率变化 |
3.6 盐碱胁迫下三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的相关指标 |
3.7 盐碱胁迫下三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7d时的生长情况 |
3.8 盐碱胁迫解除后三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7d时的生长情况 |
3.9 盐碱胁迫下三种沙生植物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生物学特征的分析 |
4.2 三种沙生植物种子种皮与吸胀关系的研究 |
4.3 盐碱胁迫对三种沙生植物种子吸胀的影响 |
4.4 盐碱胁迫对三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4.5 盐碱胁迫对三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
4.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情况 |
致谢 |
(8)盐胁迫对青引3号莜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燕麦植物学特性与资源利用 |
1.2.1 燕麦植物学特征 |
1.2.2 燕麦功能及其农业资源利用 |
1.2.3 中国燕麦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
1.3 盐碱胁迫及其对农业的危害 |
1.4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与植物的抗盐碱性研究现状 |
1.4.1 盐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危害及其防御 |
1.4.2 植物的渗透胁迫及其抗盐碱性生理学基础 |
1.4.3 盐碱胁迫对植物 Na+、K+、Na+/K+的影响 |
1.4.4 燕麦的抗盐碱性及盐碱胁迫对燕麦的危害 |
1.5 青引系列品种及其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种子发芽 |
2.1.3 供试土壤及盆栽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1 发芽率的测定 |
2.2.2 燕麦细胞离子含量测定 |
2.2.3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2.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4.1 研究内容 |
2.4.2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 不同盐胁迫梯度下裸燕麦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规律 |
3.2 不同盐胁迫梯度下裸燕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规律 |
3.3 不同盐胁迫梯度下燕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 |
第四章 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变化规律 |
4.1.1 盐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4.1.2 盐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4.1.3 盐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4.1.4 盐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4.2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变化规律 |
4.2.1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 |
4.2.2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
4.3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幼苗离子吸收变化规律 |
4.3.1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 Na+含量变化 |
4.3.2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 K+含量变化 |
4.3.3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 Na+/K+变化 |
4.3.4 不同盐浓度梯度下裸燕麦 Cl-含量变化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 盐胁迫对裸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5.2 盐胁迫对裸燕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5.3 盐胁迫对裸燕麦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5.4 盐胁迫对裸燕麦幼苗离子吸收的影响 |
5.5 青引 3 号莜麦抗盐性评价 |
5.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盐碱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 |
1.2 盐碱土的形成 |
1.2.1 土壤盐碱化形成原因 |
1.2.2 盐碱化土壤的特征 |
1.2.3 盐碱土的分类 |
1.3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3.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3.2 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 |
1.3.3 盐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4 盐碱对生物膜透性的影响 |
1.3.5 盐碱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1.3.6 盐胁迫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1.4 植物的抗盐碱机制 |
1.4.1 盐碱胁迫种子萌发的机理 |
1.4.2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积累 |
1.4.3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变化 |
1.4.4 植物体内离子区隔化和选择性吸收 |
1.5 提高植物盐碱耐受性的研究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六种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胁迫条件设计 |
2.2.3 胁迫处理 |
2.2.4 萌发指标的测定 |
2.2.5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2.6 数据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六种不同浓度单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2 六种不同浓度单盐对胚根和胚芽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
2.3.3 不同离子对萌发的影响 |
2.3.4 六种不同浓度单盐对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不同浓度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2 不同浓度盐对种子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5 结论 |
第三章 复合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植物材料 |
3.2.2 盐碱胁迫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处理 |
3.2.3 种子萌发与胁迫处理 |
3.2.4 胁变指标的测定 |
3.2.5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复合盐碱对种子萌发率、发芽势的影响 |
3.3.2 复合盐碱对胚根、胚芽长度的影响 |
3.3.3 复合盐碱对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4 复合盐碱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3.5 复合盐碱对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复合盐碱胁迫形成协同效应 |
3.4.2 复合盐碱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
3.4.3 复合盐碱对无机盐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
3.4.4 复合盐碱对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
3.4.5 复合盐碱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四章 复合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材料培养 |
4.2.3 盐碱梯度设计 |
4.2.4 盐碱胁迫处理 |
4.2.5 胁变指标的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复合盐碱胁迫对生物量的影响 |
4.3.2 复合盐碱胁迫对根活力的影响 |
4.3.3 复合盐碱胁迫对幼苗存活率的影响 |
4.3.4 复合盐碱胁迫对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3.5 复合盐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6 复合盐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复合盐碱胁迫的协同效应 |
4.4.2 复合盐碱胁迫对幼苗的生理影响 |
4.4.3 复合盐碱胁迫对幼苗生物量与存活率的影响 |
4.4.4 复合盐碱胁迫发芽期与苗期的耐性 |
第五章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植物材料 |
5.2.2 材料培养 |
5.2.3 盐碱条件与胁迫处理 |
5.2.4 胁变指标的调查与测定 |
5.3 结果分析 |
5.3.1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5.3.2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脯氨酸含量、有机物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3.3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物膜透性的影响 |
5.3.4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体内无机阳离子的影响 |
5.3.5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体内pH 值的影响 |
5.3.6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体内无机阴离子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三种盐胁迫因素的差异 |
5.4.2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生长的影响 |
5.4.3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总有机酸含量变化 |
5.4.4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无机阳离子的影响 |
5.4.5 燕麦对三种盐的适应策略 |
5.5 结论 |
第六章 复合盐及碱胁迫对燕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植物材料 |
6.2.2 材料培养 |
6.2.3 盐碱条件与胁迫处理 |
6.2.4 胁变指标的测定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对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6.3.2 对组织液 pH 值、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6.3.3 对细胞膜透性和含水量的影响 |
6.3.4 对体内无机离子的影响 |
6.4 讨论 |
6.4.1 盐碱胁迫形成协同效应 |
6.4.2 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
6.4.3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
6.4.4 燕麦耐碱机制 |
6.5 结论 |
第七章 讨论 |
7.1 盐浓度与 pH 的协同作用 |
7.2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7.3 植物的耐盐碱机理与抗性机制 |
7.4 植物对盐碱的适应策略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 |
2.2 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趋势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讨论 |
3.2 结论 |
四、盐胁迫下芨芨草种子萌发中有机物及酶活性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水胁迫下萱草转录组分析[D]. 张世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
- [2]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J]. 高敏,蔺伟虎,田沛. 种子, 2021(05)
- [3]湖南稷子耐盐碱特性及生物改良效果研究[D]. 陆安桥. 宁夏大学, 2021
- [4]响应盐及干旱胁迫的花生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D]. 张浩.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5]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筛选及促生能力研究[D]. 刘国强.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6]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黑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D]. 周晓莹. 山东农业大学, 2019(12)
- [7]盐碱胁迫对3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 张明婷. 兰州大学, 2015(07)
- [8]盐胁迫对青引3号莜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D]. 刘勇. 青海大学, 2013(S1)
- [9]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D]. 高战武.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10]盐碱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 纪荣花,于磊,鲁为华,艾尼娃尔·艾合买提. 草业科学,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