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卡西醇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越[1](2021)在《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评价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探索预防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合理方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践支持。方法本课题收集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银屑病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4例(最终脱落3例,共录入65例患者,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在临床治疗基本结束后,继续巩固治疗1个周期,试验组口服愈白汤,同时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口服复方氨肽素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期为12个月,观察并记录其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缓解期长短、复发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两方面做出客观评价。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效率为31.25%,试验组有效率为72.73%,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PSAI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PA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可降低PASI评分。(3)单项皮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面积、红斑、浸润、鳞屑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积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面积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斑、浸润、鳞屑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无法改善面积评分,对照组可改善面积评分,两组均可改善红斑、浸润、鳞屑评分。(4)中医证候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无法改善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可以改善中医证候评分。2.远期疗效评价结果:(1)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为81.25%,试验组复发率为66.67%,两组复发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缓解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复发患者本次缓解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在延长缓解期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复发患者本次缓解期与上次缓解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可以延长缓解期。(3)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结论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近期疗效较为理想,远期疗效值得肯定,能够改善PASI评分、降低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蔺依[2](2021)在《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总结相关外用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inoMed、clinicaltrials、Cochrane Library and CENTRAL,从建库至2020年11月25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纳入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入系统评价;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方法评价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将以上各个数据库初步检索得到的文献,按照新的纳入排除标准再次筛选,得到符合条件的随机或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提取试验组观察使用的中药外治方剂,基于关联规则、无监督的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外用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包括中药的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共检索出7581篇文献,最终37项研究纳入系统评价,包含4108例患者。其中,进入meta分析的研究为31项,结果显示:中药药膏外用的有效率(RR=2.27,95%CI[1.59,3.24],P<0.00001)及对PASI评分的改善程度(MD=-1.65,95%CI[-2.44,-0.87],P<0.0001)均优于安慰剂;与西药相比疗效相当。联用中药熏蒸可提高其他疗法(包括NB-UVB、中药口服、西药外用)的有效率(RR=1.37,95%CI[1.27,1.47],P<0.00001);并可减少西医疗法的不良反应。中药药浴的有效率优于安慰剂(RR=1.42,95%CI[1.04,1.93],P=0.03),联用中药药浴可提高其他疗法的有效率(RR=1.25,95%CI[1.19,1.32],P<0.00001)及对 PASI 评分的改善程度(MD=-3.27,95%CI[-4.03,-2.50],P<0.00001)。中药药浴还可减少光疗的不良反应,并提高对生活质量指数的改善程度(P均<0.05)。描述性分析:4项研究中,试验组均有个别患者在熏蒸时出现轻微憋闷不适、头晕等系统不良反应。一项研究显示,中药药浴可降低NB-UVB照射的复发率。一项研究中,中药外洗与卡泊三醇软膏外用相比,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另一项研究显示联合中药熏洗可提高单独口服阿维A胶囊的有效率,减少胃肠不适的不良反应。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提取方剂174首,涉及中药179味。使用频次最高的3个中药是苦参、白鲜皮、黄柏。得到17个中药组合,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地肤子、白鲜皮-丹参。演化得到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组合4个:当归-硫磺-冰片-大枫子-薄荷-大黄;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蛇床子-生地黄;紫草-白鲜皮-白花蛇舌草-苦参-牡丹皮-土茯苓;黄柏-苦参-蛇床子-白鲜皮-丹参-黄连。结论及意义: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中药药膏、熏蒸及药浴的疗效明显。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及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对结论的解释需考虑这些限制。数据挖掘结果中,清热燥湿药、活血祛瘀药在外治寻常型银屑病中使用最多,提示了湿邪及血瘀在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演化得到的核心组合可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以及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新思路。
蒋岚[3](2021)在《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红斑鳞屑类皮肤病,易反复发作,头皮是最容易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对称性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表面鳞屑易刮除,斑块通常会沿着发际线扩散到前额、面部、颈部或耳后区域的相邻皮肤,严重者可遍布整个头皮;由于鳞屑的堆积和慢性炎症对毛囊生长的影响,头皮型银屑病常出现束状发改变,偶尔可出现局限性脱发。由于头皮结构的特殊性,神经、免疫、内分泌和血管系统等高度复杂的相互联系,头皮银屑病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和分子免疫学特征,较身体其他部位更容易出现瘙痒等症状,加之皮损部位的可见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在治疗银屑病时能减少服药负担、操作简便、方法灵活、副作用少,在控制症状、改善皮损局部情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根据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教授“从血论治”治疗银屑病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原则,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头皮银屑病皮疹特点、既往本科室的临床应用基础和治疗经验,以及现代医学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合谷、曲池、百会、风池为主穴,探索针刺治疗头皮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为针刺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与分析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数字评分表(头皮瘙痒NRS)评分、头皮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安全性评价等指标,评价总结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客观评价毫针针刺疗法应用于头皮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优势。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加载试验,将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分为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和常规中药汤剂口服;另一组分为对照组,仅应用常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每1周随访一次,对治疗组、对照组的皮损刻下状态及全身症状、皮肤镜下微血管功能状态、头皮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本研究的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客观评估。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0例,因样本脱落实际完成共3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6例,对照组1 8例。通过对比本研究中治疗前后患者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NRS评分、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等指标,发现经针刺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后,患者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NRS评分、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和生活质量以及部分皮损表现的改善方面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纳入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使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头皮皮疹严重程度和全身症状体征,并改善皮肤镜下皮损区微血管功能状态,可以为临床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马瑜婕[4](2021)在《针灸综合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银屑病的类型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而寻常型银屑病中80%的患者都是斑块状银屑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疗法灵活多样,可通过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配伍方药治疗银屑病,但临床上单纯采取中药口服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采取针灸或艾灸直接作用于斑块的消退显示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为提高疗效常采用中药联合中医外治的综合治疗,整体与局部结合,标本同治,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因此探索临床有效方案来提高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是治疗银屑病的关键,也对中医药特色疗法的推广和普及有辅助作用。研究主要目的:以温通、微通及活血行气化瘀疗法为主要的研究基则,治疗斑块型慢性银屑病以及血瘀证的中医联合火针针刺与艾灸联合的治疗研究方案;通过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病例研究,观察中医联合火针针刺与艾灸治疗各种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平均分配至试验组一(火针+毫针组)、试验组二(艾灸组)、西药对照组(卡泊三醇软膏组),每组均治疗八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记录PASI、靶皮损指标评分、DLQI、HAMA及皮损拍照。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病史以及病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银屑病PASI评分:三组8周治疗后较治疗前皮损单项疗效(鳞屑、浸润、红斑)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试验组二优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优于试验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靶皮损评分:a.鳞屑:三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一优于试验二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二和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优于试验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浸润:三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二优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优于试验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红斑:三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二优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优于试验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DLQI评分:三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试验组二优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优于试验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ANA评分:三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试验组二优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和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优于试验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综合疗效对比:治疗8周后,试验二总有效率(90.63%)高于试验一(62.96%)、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艾灸组与卡泊三醇软膏组在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方面均有疗效,二者皆可显着改善鳞屑、红斑、浸润、瘙痒及皮损面积,明显提高PASI、DLQI、HAMA评分表的改善率,其中火针+毫针组疗效比艾灸组稍差,但治疗前后效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李洋洋[5](2021)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内服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基础上,予以火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三个方面的差异,证实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具有显着疗效,为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组48例、血虚证组48例,其中两组银屑病患者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口服桃红四物汤或当归饮子)及治疗组(内服桃红四物汤或当归饮子煎液的基础上外用火针)。对照组:血瘀证组口服桃红四物汤煎液300ml/次,2次/日,血虚证口服当归饮子煎液300ml/次,2次/日;治疗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火针治疗1次/周,嘱两组患者每周复诊一次,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时评定患者的PASI积分情况,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情况以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血瘀证:(1)PASI评分对比情况: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均下降,分析两组之间治疗后PASI评分的差异性,t=-3.227,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相比单纯口服桃红四物汤而言,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鳞屑、浸润、红斑方面疗效更佳。(2)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t=-2.04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23例,随访复发2例,复发率为8.69%,对照组24例,复发6例,复发率为25.00%,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的差异性,x2=3.952,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下文中均简称为血虚证):(1)PASI评分对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均下降,分析两组之间治疗后PASI评分的差异性,t=-2.992,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火针联合当归饮子相比单纯口服当归饮子而言,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鳞屑、浸润、红斑方面火针联合中药效果更佳。(2)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t=-2.257,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情况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22例,随访复发3例,复发率为13.6%,对照组24例,复发7例,复发率为29.16%,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的差异性,x2=4.84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联合中药辨证论治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较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显着,且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杨扬,林碧雯,王睿,李承新[6](2020)在《卡泊三醇及复方制剂在皮肤科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卡泊三醇作为维生素D3衍生物,是皮肤科临床十分重要的常规外用药物,目前已成熟地应用于一些常见皮肤病,如寻常性银屑病和白癜风等的相关治疗。不仅如此,该药还可用于治疗皮肤科其他相关疾病,其复方制剂也被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就卡泊三醇及其复方制剂在皮肤科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李先芝[7](2020)在《自制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顽固难愈,易反复发作,作为一种损容性疾病使患者身心受创,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活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银屑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外治疗法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贯穿于不同阶段、不同严重程度银屑病的治疗中。目前西医外治银屑病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生素D3衍生物等,这些外用药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疗效,但是存在着不能大面积使用、停药后易复发、局部刺激明显等弊端。中医外治银屑病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具有能大面积使用、温和有效等特点,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试验所用地榆清疕膏是由段行武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中药的药理研究,结合几十年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寻常型银屑病病变机理精心研制的一种以凡士林为基质的纯中药软膏制剂,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从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来看,地榆清疕膏中所用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调节免疫、抑制角质细胞过度增殖、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治疗银屑病作用。课题组前期通过开展临床试验已经初步证实了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治疗组为自制地榆清疕乳膏,对照组为乳膏基质,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81%、40%)。研究目的:观察自制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地榆清疕膏进一步的临床运用与推广提供客观数据和治疗经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外用自制地榆清疕软膏,对照组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及治疗第4周观察皮损进行疗效评价以及在治疗后的第4周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研究结果:本试验共纳入42例受试者,最后完成39例,其中试验组脱落1例,中途退出1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试验组完成20例,对照组完成19例。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前靶皮损单项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瘙痒评分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两比较,两组组间PASI积分改善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靶皮损单项红斑、鳞屑、浸润评分都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两比较,两组组间靶皮损单项红斑、鳞屑、浸润评分改善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靶皮损单项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都不具有统计学的显着性(P>0.05),两两比较,两组组间靶皮损单项面积评分改善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试验组改善程度不具有统计学的显着性(P>0.05),两两比较,两组组间瘙痒评分改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4周后的复发率分别为20%、26.3%,两组复发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自制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推广运用。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8](2019)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文中指出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目前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甚多,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维持长期疗效十分重要。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渐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能,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更新指南的目的是及时将国际国内研究的新的成果及时介绍给国内医师,与全球进展保持同步发展。本指南在前两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中国银屑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鹏,苏玉文,陆前进[9](2019)在《甲银屑病的综合治疗》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肥厚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而指(趾)甲受累则常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甲受累的结构不同,甲银屑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甲银屑病的治疗具有长期性和疗效不确定性,尚缺乏具有证据支持为基础的治疗指南,其治疗方案包括患者教育、局部外用药物、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系统用药及非药物性治疗。该文对甲银屑病的治疗作一综述。
杨体[10](2019)在《吴蛸散外治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外用中药吴蛸散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吴蛸散外治本病的优势。方法: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外用吴蛸散,对照组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疗程3周,共观察两个疗程。观察时间点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6周。采用国际公认PASI评分方法评价皮损情况,并以PASI评分变化作为评价疗效的主要标准。同时采用皮肤瘙痒严重度(视觉模拟量表、5-D量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及焦虑评分量表(HAMA)对患者自觉症状进行评价。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和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情况,主客观评价吴蛸散外治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并严密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出现皮肤过敏现象评价用药的安全性。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无效例数均为0,观察组,痊愈例数1,显效例数为25,有效例数3,总有效率86.2%;对照组痊愈例数0,显效例数19,有效例数11,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治疗后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均具有疗效,观察组疗效更显着。(2)两组PASI评分比较,时间和分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PASI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其中观察组的PASI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均有降低PASI分值的作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瘙痒严重度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瘙痒严重度评分对比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改善瘙痒症状的作用。组间比较,治疗6周后观察组瘙痒严重度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改善瘙痒症状优于对照组。(4)对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5)焦虑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焦虑评分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情况均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改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6)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外用吴蛸散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在缓解瘙痒、减轻皮肤损害,尤其在减少鳞屑、控制炎性浸润方面具有较显着的疗效,且起效较快。对患者因皮损长期反复、皮肤瘙痒等因素导致的焦虑状态有一定缓解作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亦有一定作用。吴蛸散与卡泊三醇在外治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小面积及短期应用是安全的。
二、他卡西醇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他卡西醇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疗效判定 |
5.统计方法 |
6.研究结果 |
7.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银屑病预防的研究现状 |
2. 对银屑病的认识 |
3. 愈白汤的方义及药理分析 |
4. 生物反馈疗法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不足与展望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附表 |
附录B 综述 银屑病防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及外治法的研究现状 |
1 中医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银屑病的传统中药外治法 |
3 寻常型银屑病常用中药外治法的临床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2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
3 西医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研究一 系统评价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银屑病外用方的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头皮型银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针灸综合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斑块型银屑病的外治疗法 |
1 银屑病的中医病名研究 |
2 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中医外治的应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外治疗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学 |
3 分类 |
4 诊断 |
5 西医外治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研究分组 |
3 病例选择 |
4 研究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不良反应 |
评价标准 |
1 PASI评分 |
2 靶皮损评分 |
3 皮肤生活质量评分(DLQI) |
4 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 |
5 统计学分析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情况 |
3 治疗结果分析 |
4 不良反应 |
讨论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疗效分析 |
3 穴位分析 |
4 创新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病例照片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一般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病例脱落 |
3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安全性评估 |
7 统计学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
3.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4.临床疗效评价 |
5.随访情况 |
6.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火针捻转补泻手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的宏观机制 |
2 火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机理 |
2.1 火针可抗炎止痒、调节免疫 |
2.2 火针可调节细胞凋亡 |
2.3 火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
3 辩证论治血虚证、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原理分析 |
4 临床疗效分析 |
5 讨论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6)卡泊三醇及复方制剂在皮肤科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卡泊三醇及其复方制剂在寻常性银屑病和白癜风中的临床应用 |
1.1 寻常性银屑病 |
1.2 白癜风 |
2 卡泊三醇及复方制剂在其他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
2.1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
2.1.1 慢性湿疹 |
2.1.2 结节性痒疹 |
2.2 瘙痒性皮肤病 |
2.3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
2.3.1 肥厚性扁平苔藓 |
2.3.2色素性口周红斑(erythrosis pigmentosa peribucc-alis,EPPB) |
2.4 结缔组织病 |
2.5 非感染性脓疱性皮肤病 |
2.5.1 掌跖脓疱病 |
2.5.2 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 |
2.6 皮肤附属器疾病 |
2.7 角化性皮肤病 |
2.7.1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
2.7.2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
2.7.3 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病 |
2.8 营养与代谢性皮肤病 |
2.9 癌前期皮肤病 |
2.1 0 皮肤良性肿瘤及相关增生性皮肤病 |
2.1 0. 1 脂溢性角化病 |
2.1 0. 2 系统性表皮痣 |
2.1 0. 3 透明细胞棘皮瘤 |
2.1 0. 4 播散性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
3 小结 |
(7)自制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银屑病中药外治法的研究进展 |
1.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2.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的中药外治方法 |
3. 近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4. 近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中药外治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一 |
综述二 西医对银屑病外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
1. 润肤剂 |
2. 焦油制剂 |
3. 地蒽酚 |
4. 糖皮质激素 |
5. 维甲酸类 |
6. 维生素D3衍生物 |
7.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8. 水杨酸 |
9. 其它 |
10. 小结 |
参考文献二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
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诊断标准 |
5 病例选择 |
6 干预措施 |
7 临床观察指标及时点 |
8 疗效评价 |
9 不良反应的判定与及处理 |
10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分析 |
3 疗效比较 |
讨论 |
1.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病机分析 |
2. 地榆清疕膏作用机制分析 |
3. 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三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甲银屑病的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局部药物治疗 |
1.1 糖皮质激素 |
1.2 维生素D3衍生物 |
1.3 5-氟尿嘧啶 (5-FU) |
1.4 地蒽酚 |
1.5 他扎罗汀 |
1.6 环孢素 |
2 皮损内注射治疗 |
3 物理治疗 |
3.1 光疗 |
3.2 激光治疗 |
4 系统药物治疗 |
4.1 甲氨蝶呤 |
4.2 环孢素 |
4.3 维A酸 |
4.4 阿普斯特 (Apremilast) |
5 生物制剂治疗 |
6 银屑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 |
思考题: |
(10)吴蛸散外治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1.1 历代医籍中关于银屑病的病名概述 |
1.2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2.1 流行病学 |
2.2 现代医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相关概述 |
3 中药外治法治疗银屑病的相关论述 |
3.1 中药外治法历史源流 |
3.2 古代中药外治疗银屑病 |
3.3 近现代中药外治治疗银屑病 |
4 现代医学外用药物治疗银屑病相关论述 |
4.1 地蒽酚类 |
4.2 维生素D3 类似物 |
4.3 维A酸类 |
4.4 糖皮质激素 |
4.5 焦油制剂 |
4.6 免疫抑制剂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样本量估算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1.4 伦理学要求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盲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不良反应及处理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入组情况 |
4.2 一般情况比较 |
4.3 两组治疗前皮损面积百分比、皮损严重度评分比较 |
4.4 证型分布 |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体情况比较 |
4.6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
4.7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 周、治疗6周PASI评分比较 |
4.8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瘙痒评分比较 |
4.9 两组治疗前后DLQI比较 |
4.10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
4.11 安全性指标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关于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及其外治 |
2 吴蛸散的作用机理探讨 |
2.1 吴蛸散的组方及来源 |
2.2 祖国医学对吴茱萸、海螵蛸的相关论述 |
2.3 吴茱萸及海螵蛸的现代药理研究 |
2.4 吴蛸散组方机理探讨 |
3 卡泊三醇作为对照组依据 |
4 关于本研究纳入证型分布分析 |
5 相关量表的评估作用 |
5.1 PASI评分法 |
5.2 瘙痒程度评估量表 |
5.3 DLQI及焦虑评分量表 |
6 关于卡泊三醇的显效时间 |
7 结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他卡西醇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D]. 刘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D]. 蔺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蒋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针灸综合治疗(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 马瑜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D]. 李洋洋.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卡泊三醇及复方制剂在皮肤科临床应用进展[J]. 杨扬,林碧雯,王睿,李承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04)
- [7]自制地榆清疕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D]. 李先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10)
- [9]甲银屑病的综合治疗[J]. 张鹏,苏玉文,陆前进.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9(07)
- [10]吴蛸散外治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 杨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