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奥运会的种类、项目列入年代及起源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青[1](2021)在《东亚武学视域中跆拳道的生成研究》文中提出
江月[2](2021)在《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听觉艺术形式,和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音乐与体育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中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音乐与体育如影相随。从西方古希腊时期的皮提亚竞技赛会,到东方夏商时期的“习兵乐舞”,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射、御”等的紧密联系,再到现代的体育舞蹈与音乐的密不可分,无一不彰显了音乐与体育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如今,随着音乐与体育融合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音乐在赛前训练、赛中参与和赛后修复中产生的作用日渐明晰,推动了体育与音乐融合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出现与发展。这一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出现与发展对体育与音乐融合相关的研究提出了更为现实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将结合哲学、音乐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对音乐调节法与竞技体育的概念、历史发展与现状以及音乐与体育的缘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功能将赛前训练音乐分为诱导音乐、放松音乐和动员音乐三大类,相较诱导音乐和放松音乐而言,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的是动员音乐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原理。体育活动与人的身体有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身体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运动。众所周知,音乐和体育都是时间的艺术,音乐通过节奏亦或是时值的流动进而应用到体育训练过程当中。在赛前训练中,乐音会刺激听觉系统继而唤醒身体的想象力,这种由音乐联觉而产生的想象力使运动员脱离现实空间,置身于自身通过音乐的帮助而创设的情境或是潜意识中的知觉空间。而身体之所以能够进入音乐联觉所创设的空间,是通过身体的内模仿运动的机能。然后是针对音乐在竞技体育比赛过程中应用机制的研究。赛中参与音乐包含奥运会的各项仪式音乐与运动员参赛音乐。奥运会自初次举办之时,音乐便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开幕式中使用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审美,它可以运用超越语言的音响效果和节奏效果使仪式的流程得到完整性的保证且把握仪式的节奏,亦可以通过声波的振动营造出一个神圣崇高且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声音空间,使仪式的听觉环境得到美感的渲染。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促使仪式的环节形成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整体。此外,体育赛事的完成离不开运动员的“抛头颅、洒热血”,音乐不仅能够增强体育运动的艺术审美性,它还可以利用其节拍制约运动员身体节奏的速度,并促进人体内分泌,调节血流量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促使参与运动的各个生理环节节律化,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比赛过程中大脑疲劳的程度。最后主要是针对音乐调节缓解运动员赛后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的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了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并将其分类,后而分别从音乐类型的选择、音乐调节的过程和音乐中的情感体验这几个方面对赛后修复音乐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总而言之,本文在前人对音乐和体育结合、音乐在特定运动项目中的应用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了柏格森的内在模仿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移情说等理论基础,从音乐的声波、节奏对身心灵的影响方面进而对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帮助体育训练者对音乐作用于体育的本质更加清晰的认知,为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节律性和运动成绩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方向。
汪萍[3](2021)在《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Breaking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历程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拉丁舞运动是一项兼艺术性与竞技性双重特征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拉丁舞的魅力早已传至世界各地,全球申办拉丁舞赛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拉丁舞运动在全球五大洲得到了广泛开展,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先后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奥运会设置的运动项目数量有限以及体育舞蹈申奥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将体育舞蹈的小项拉丁舞先申请入奥似乎更为可行。本文基于Breaking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历程,将可能影响拉丁舞入奥的因素与Breaking对比,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以及SWOT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笔者多年的拉丁舞实践学习,对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为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通过对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优势在于电视、媒体对拉丁舞的传播;拉丁舞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化;拉丁舞使奥运会更加性别平衡、城市化;拉丁舞对比赛场地要求不高,利于项目开展、选材;拉丁舞观赏性高。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劣势在于拉丁舞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以及缺乏专业、高素质教练员。2.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机会在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获国际奥委会的认可;“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全国体育大会的举办;Breaking成功入奥可为拉丁舞发展提供借鉴;奥运项目的“非终身制”形式。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威胁在于拉丁舞后备人才短缺;同批体育项目申奥的竞争对手多。3.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可行性的基础是其自身优势,机会是推动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重要力量,劣势和威胁是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道路上的阻碍因素,分析可知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都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只要协调好各方面因素,拉丁舞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罗姣[4](2020)在《现代夏季奥运会(1984-2020)项目设置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拥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一。奥运会项目设置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艰难探索阶段(18961916年)、逐渐规范阶段(19201944年)、成熟与完善阶段(19481980年)、多元化阶段(1984年至今)。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采用商业化模式运作之后,奥运会竞赛项目在短时间内得以不断扩张,小项数量不断膨胀。2014年国际奥委会在第127次全会中提出了奥运会项目设置不再限制28个大项数量,举办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大项除了会在28个固定项目中选取还将会有35个新增临时项目,新增项目可以是已经在奥运会中出现过的项目,奥运会小项数量将控制在310个左右的改革方案。且2020东京奥运会上新增了棒垒球、攀岩、空手道、冲浪及滑板等五个项目,其项目增减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革新的趋势,同时也对我国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将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从1984-2020奥运会项目设置增减变化及变化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维度下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分析奥运项目设置过程中,新旧更迭现象产生的内外动因,总结出1984-2020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特征及规律,预测奥运会项目未来发展改革的趋势。并举例分析影响运动项目进入奥运会的因素以及奥运项目改革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依据新增项目设置变化规律和奥运改革方向,为我国应对奥运项目发展改革在建设体育强国发展战略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也为今后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许天一[5](2020)在《奥林匹亚赛会与旅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仰望千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史星河,奥运圣火长燃不熄,无论是古代奥林匹亚赛会,还是如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每逢赛事的举办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奥运旅游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一个重要选择。类似于现代奥运会带来的旅游现象,古代的奥林匹亚赛会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希腊人前去游览观赛,可以说这种由赛会引发旅游活动的现象自古有之。基于此,本文透过旅游史的视角,从探寻古代奥林匹亚赛会所带来的旅行活动入手,深度挖掘古代奥林匹亚赛会与旅行的联系,进而探索古代奥林匹亚赛会旅行的影响,从发展中提取精华,分析其现代意义。从而进一步解构当代诸如奥运旅游的大型体育赛事旅游的开发新启示。本论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古希腊举办赛会的传统背景,对古代奥林匹亚赛会的源起及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对奥林匹亚城市概况进行概述,从而分析奥林匹亚赛会在古希腊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以遗留下来的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2年共计293届奥林匹亚赛会的优胜者名单为依据,探究前来奥林匹亚赛会的旅行者主要的地区来源,以及身份构成。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以及现存史料,以现代旅游的构成——“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当时奥林匹亚的旅行活动、旅行者的旅行动机等若干问题进行考察。本文最后一部分探讨的是奥林匹亚赛会旅行的时代意义,并以古为鉴,分析奥林匹亚赛会旅行活动在现代的价值延续,以及奥林匹亚赛会旅行对现代赛事旅游的启示。从奥林匹亚赛会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尽管时代背景不同,比赛项目、场地、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凝聚在赛会中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这一传承即使经过千百年,依然大放异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游览体验。
欧姿言[6](2020)在《现代奥林匹克“休战”的国际政治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奥林匹克休战(Olympic Truce)是公元前776年古希腊的一项停战协议,在这项协议下,运动员们可以在各个邦国之间安全通行。古代神圣休战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忘。但是随着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休战”来越成为奥运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12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根据古代神圣休战精神提出将1916年奥运会举办地设立在当时战争的策源地柏林,借此来消除这场灾难。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休战”无人提起。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提出重新启用“奥林匹克休战”这一概念,并大力倡导以休战促和平。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8/11号《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敦促各会员国遵守奥林匹克休战。2015年,联合国的可持续议程中再次强调体育是和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此方式寻求解决冲突的方式,促进和平,已经对国际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3年后,历届奥运会举办国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审议并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本文主要介绍古代奥林匹克休战的背景,及其休战在当代保证人安全的重要性。虽然联合国通过的休战决议增加国际规范性,但是各主办国在落实情况各有不同,同时在奥运会举办时的不同因素也会影响休战的落实情况。最后分析休战在各国落实情况不同的原因和对国际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丰富体育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分析扩大休战影响力后带来的积极“休战”作用。
杜松健[7](2020)在《从韩国跆拳道发展经验论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中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所制定的蓝图。而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入奥,充分利用奥运会这一世界舞台来振兴民族体育、让民族体育走向世界,是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在“奥运会瘦身计划”的影响以及众多新增项目列入奥运会大名单的形势下,竞技武术入奥之路挑战重重,但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也是入奥之路上新的机遇。反观与竞技武术具有颇多相似性的韩国跆拳道,在入奥成功及大众跆拳道国际化推广成功的双重背景下,竞技水平以及群体运动水平都得到了快速、优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韩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讨韩国跆拳道运动在各方面可以借鉴的优秀发展经验,其直接目的为对比和总结竞技武术入奥方面的失败原因及不足之处,进而完善竞技武术入奥的发展思路,推进入奥进程并最终实现入奥梦想。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从韩国跆拳道的项目演进、段位制度、竞赛教学和推广模式四个视角研究其项目发展经验。并探究了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当中的价值意义、申报阶段、失败原因和前景规划。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我国竞技武术可以从明确发展方向、革新技术特点;严控段位考核、注重礼仪道德;固定受众群体、规范基础建设;借助宣传媒介、落实振兴方针四个方面借鉴韩国跆拳道的入奥思路。最后,在总结和比较韩国跆拳道发展经验以及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的改进思路:明确优势单项,制定战略目标;完善竞技规则,凸显项目精髓;普及教学课程,推进各级赛事;输出运动人才,加强国际推广。为中国武术的入奥发展及国际化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杨松[8](2019)在《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起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在漫长而又复杂的19世纪,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散播到整个帝国范围内,是英帝国历史上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考察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它在帝国传播的历史。笔者立足于历史学和体育学等学科视角,在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以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勾勒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并对其阶段特征与传播动力给予分析,梳理体育运动传播的具体路径,着重探讨体育运动的传播对英国民族观念以及帝国主义的影响,最后,从国际史角度审视帝国殖民地与欧美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在传播过程中的抵抗与博弈。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业革命以前,体育运动已广泛分布于英国,不仅植根于封建王室,而且依附于宗教庆典,弥漫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在漫长的时代更迭中,英国体育运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血腥残忍、野蛮无序、赌博性强且在整体上呈现出阶层分化和等级性的特点。伴随着英国工业经济的扩张与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促进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使传统体育运动在工业化过程中开始向规范化、秩序化和文明化转型。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交通变革、工人休闲时间的增多与实际工资的提高以及商业化等广泛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体育的发展,使体育运动成为英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为它在英帝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从整体上考察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历史。从英国体育横向与纵向发展阶段看,传统体育向现代化的转型、发展与英帝国的殖民扩张几乎同步向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体育运动伴随着英国的文化扩张与殖民统治扩散至帝国各个殖民地。从时间上看,在19世纪以前,体育运动的扩散属于不自觉的传播阶段,主要以迁移到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为主,保持的“英格兰属性”发挥了主要作用。进入19世纪后,体育运动的传播则日益发展为帝国统治者的行为,传播力度大、范围辽阔、目的性强,英国诸多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具有多方面动力因素,既包含现代体育自身的内源性动力,又受到英帝国对外扩张的驱动,以及基于“白人优势理论”所阐发的帝国殖民者的“文明使命”。第三章阐述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传播的具体路径。首先是发端于英国公学的体育运动,它是维多利亚时代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英国殖民者在殖民地仿照公学模式建立的学校同样以体育为课程内容,促进了体育在殖民地社会的传播。其次,以“强健派基督徒”为主的英国宗教,他们在向殖民者传播福音与帝国意识形态过程中,借助体育运动进行布道,逐渐形成四种传播模式,推进了英国体育运动的扩散。最后,是英国军队对体育运动的传播。19世纪中后期,军事体育的发展使帝国守卫者可以将体育带到帝国各个殖民地,不仅作为娱乐休闲,而且作为军事训练体系普遍存在,在一些战略要地和港口城市,英国军队的传播作用更为明显。它们是英国人在殖民地建立文化霸权,控制并稳定帝国秩序的主要工具,对于维持英帝国影响力至关重要。第四章着重探讨现代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中的影响。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载体之一,现代体育的传播与扩散在英国民族观念以及帝国主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视为一种道德隐喻、政治象征和文化纽带,是英帝国主要的精神输出。对英国而言,体育运动是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来源,铸就了“英国人”共有的身份,有助于“英国性”的塑造,至19世纪末已成为英国“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帝国,体育运动被认为是帝国的重要基石,在军事意义与行政管理上培养了殖民世界的未来长官,确保并维持了帝国的对外扩张和空前强盛;此外,体育运动是使英帝国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具有关键性的文化要素,它建构起英帝国观念,联结起散居在海外的英国人,以体育运动作为帝国与殖民地间的文化纽带,有助于加强彼此的凝聚与团结。第五章则审视了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过程中遇到殖民地的抵抗运动以及与西方大国间的博弈。在英帝国秩序内部,基于民族主义与非殖民化的广阔背景,爱尔兰创建盖尔运动协会的直接目的就是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略,以配合爱尔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则使英国体育实现“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手段挑战英国人并与统治者相竞争。澳大利亚更多将体育运动充当为与母国调解的工具和表现民族意识的方式,以摆脱英国人看待他们伪善与施恩的态度。它们是殖民地社会反抗英国统治的代表,通过抵制体育运动的途径来实现民族独立或寻求国家自治。从世界范围看,欧洲殖民国家中的法国与德国将体育看作是权力管制与争夺的场域之一,对体育运动的参与隐含着浓烈的政治化色彩;在大西洋彼岸,经历南北战争及镀金时代的美国人则排斥具有象征性地英国板球并建构起棒球运动的神话,以尝试建立美国文化霸权。现代体育运动是英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帝国的传播与文化扩张具有密切联系,在英帝国殖民统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启发式工具和视角,以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为观察视域,可以看做是一种研究英帝国史的新思路,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对相关历史的认识,丰富历史学科的整体研究。此外,对相关史料的全面搜集、深度挖掘和详细分析,可以为英帝国史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史料资源。
夏正华[9](2019)在《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文中指出本论文旨在分析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作者认为,这条路径分别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铺陈开来,法国通过推进多位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对内巩固实力,对外展现并优化国家形象,维护其国际地位。作者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法国从强化民族凝聚力、到对外输出价值观与制度(法律)建设意识、到巩固政经影响力并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新型格局建构的大国发展轨迹,研究该国以兑现大国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战略实践的成效与得失。在当前呼唤国际治理的全球化环境中,法国在博弈的同时,倡导国家个体融入合作机制与多边法规,为构建新型规范的国际秩序和增强国际法实施效率贡献了智慧---这些在国际法语境中提供让全球不同国家受益的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创举,的确是扞卫本国话语权、刷出一流大国“存在感”的有效举措,个中经验(亦包括教训)值得分析。本论文围绕国别案例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法国基于一套文化自醒与自信的思维脉络,前瞻性地把法律、文化优势纳入国家战略实践的核心资源之中,在国际社会发挥精神与道义引领力,这有利于在处理与他国交往的问题时施加自身意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与他国的关系(即减轻对外交往的阻力),同时又有助于引领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创设进程,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政治主张、利益诉求、文化传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当然,有着“文化终极归宿”之美誉的法国,确实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理念传递至国际社会各个角落,在倡导“国际社会网络构建及各国在该网络中互动需要规则”这一共识的达成上兑现了一个“大国”的承诺与责任,在推动国际法规则构建与实施中提供了方案与智慧,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法国范式。法国如何把强国战略放在国际多边合作舞台上去推进,特别是她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的制度建设与运作中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话语平台、为本国谋求发展机遇、增强博弈能力,这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尝试将文化、国家战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多个领域衔接起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法国从强化政治影响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如何强化自身地位、依托外交展现国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法国从实现法律感召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数部有传世影响的法律文献,论述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法国通过影响国际社会制度构建来巩固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强国路径。第三章:法国从巩固文化吸引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巩固语言优势、展示文教活力、输出价值观,论述法国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第四章:法国从扞卫经济竞争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对于建设有序、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的贡献,以及搭建能够切实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平台的意识与努力。第五章:将法国营造优势地位与优良形象、把自身话语(观点与立场)通过制度外化的方式影响他者的经验,纳入到对我国新时代大国发展的思考中,总结有助于中国制定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启示,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上升。
李博[10](2018)在《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文中提出从学科交叉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知识流动、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体育学学科知识演化进行研究。历史维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体育学各分支学科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体育学的发展脉络,知识流动维度主要是结合学科交叉测度指标体系、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改革开放至今体育学学科交叉态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内容维度主要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并分析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学的演化经历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学科范畴形态”三个阶段,学科交叉是体育学形成和壮大的主要途径。体育学最原始的知识形态是以运动技术或者是运动技能为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知识,为了满足科学化需求,和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2、我国体育学经历了清末效仿德日,民国学习欧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苏,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和西方相比我国体育学发展是非线性、碎片化的,但在学科起源、学科演进动力、学科结构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体育学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理论体系,在知识体系日渐完善的同时逐渐彰显出更多的学术性。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学知识体量和知识流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知识体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波动的,经历了复苏期、指数增长期、逻辑增长期3个阶段,知识流量的增长是线性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学科开放性不高,学科知识体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是学科“自繁衍”的结果。北京奥运会后,这些现象在逐渐改观,学科开放性在逐渐增加,体育学由“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4、我国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从学科交叉的多样性来看,和体育学交叉融合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的跨度越来越大,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知识流量的分配由混乱向着有序化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逐渐稳固。二是从学科交叉的聚和性来看,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网络密度越来越高,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5、苏联模式对我国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勃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学开始了“科学革命”,进入21世纪后“科学革命”逐渐结束,体育学进入“常规科学”阶段,通过“范式融合”我国体育学由偏向自然科学、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演化成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6、在现代科学聚合性发展趋势推动下和学科之间可通约性的规制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两个视角下学科交叉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体育学和应用科学、软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和纯科学、硬科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体育学向着“软性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生物学医学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经济学学科群成为了体育学关系最为稳定的3个交叉学科群。7、和体育学交叉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其次是经济学学科群、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信息科技学科群、人文类学科群、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形成的研究热点存在“边缘效应”,体育学和远缘学科交叉尽管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但是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异质度更高,研究热点的数量也相对更多。8、北京奥运会对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高频关键词、高突现率关键词还是聚类标注词,奥运会是出现次数最为频繁的词汇,几乎每一个学科交叉领域都有涉及奥运会的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关照下,体育学学科内部的扩张力和学科外部的渗透力不断增强,使得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化。9、理论研究薄弱是体育学学科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的学科交叉研究都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单向渗透至体育学领域,体育学无法贡献出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理论贫乏和方法的缺失使得体育学在和其他学科进行知识交换时总是扮演知识受馈者的角色,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回馈,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让渡学科的话语权,造成的后果就是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现代奥运会的种类、项目列入年代及起源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奥运会的种类、项目列入年代及起源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跨学科研究法 |
(四)研究意义 |
1.现实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一、音乐调节法与竞技体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音乐调节法 |
1.音乐调节法的概念界定 |
2.音乐调节法的作用机制 |
3.音乐调节法的历史与现状 |
(二)竞技体育 |
1.竞技体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2.竞技体育与音乐之缘起 |
(三)音乐调节法与竞技体育结合的理论基础 |
1.身体内模仿 |
2.身体意向性 |
3.移情学说 |
二、赛前训练音乐 |
(一)赛前训练音乐的分类 |
1.诱导音乐 |
2.放松音乐 |
3.动员音乐 |
(二)赛前训练音乐对人体的作用 |
1.生理上的作用 |
2.心理上的作用 |
(三)动员音乐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原理 |
1.音乐与体育的联结 |
2.训练空间中的音乐联觉 |
三、赛中参与音乐 |
(一)音乐审美语境下的体育广场 |
1.实体广场 |
2.狂欢广场 |
(二)赛中伴奏音乐的应用原理 |
1.音乐与体育的媒介——节奏 |
2.赛中身体动作的节奏感知 |
(三)音乐在竞技体育仪式中的作用 |
四、赛后修复音乐 |
(一)运动性疲劳 |
1.概念界定 |
2.大致分类 |
(二)音乐在赛后修复中的应用原理 |
1.音乐类型的选择 |
2.音乐调节的过程 |
3.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Breaking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历程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拉丁舞发展的相关研究 |
2.1.1 国内拉丁舞发展现状 |
2.1.2 国外拉丁舞发展现状 |
2.2 Breaking发展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内Breaking发展现状 |
2.2.2 国外Breaking发展现状 |
2.3 夏季奥运会项目的相关研究 |
2.4 拉丁舞申请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相关研究 |
2.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5.1 拉丁舞 |
2.5.2 夏季奥运会项目 |
2.5.3 Breaking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录像观察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SWOT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拉丁舞入奥影响因素与Breaking对比分析 |
4.1.1 外在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4.1.2 内在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4.2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SWOT分析 |
4.2.1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优势 |
4.2.2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项目的劣势 |
4.2.3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项目的机会 |
4.2.4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项目的威胁 |
4.2.5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SWOT矩阵分析 |
4.2.6 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4)现代夏季奥运会(1984-2020)项目设置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思路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资料法 |
2.1.2 比较分析法 |
2.1.3 案例分析法 |
2.1.4 历史逻辑分析法 |
2.2 研究的主要思路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科学发展观理论 |
3.2 系统管理理论 |
3.3 项群理论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原则及标准 |
4.1.1 .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原则 |
4.1.2 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标准 |
4.2 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的发展阶段 |
4.2.1 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初期探索阶段(1896~1916年) |
4.2.2 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形成规范阶段(1920~1944年) |
4.2.3 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发展完善阶段(1948~1980年) |
4.2.4 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多元改革阶段(1984年~至今) |
4.3 1984~2020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情况 |
4.3.1 基于各分类标准的项目所设比例变化 |
4.3.2 基于各优势类奥运项目的设置情况 |
4.4 影响1984-2020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的因素分析 |
4.4.1 项目自身发展因素 |
4.4.2 影响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的经济因素 |
4.4.3 影响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的政治因素 |
4.4.4 影响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
4.4.5 国际体育组织 |
4.5 奥运项目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
4.5.1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变化 |
4.5.2 1984-2016年奥运会中国夺金点项目分布特征 |
4.5.3 我国奥运改革发展观念的转变 |
4.5.4 我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路径 |
4.6 奥运项目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
4.6.1 扩大项目普及程度 |
4.6.2 彰显社会发展理念与价值取向 |
4.6.3 提升国际体育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度 |
4.6.4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奥林匹亚赛会与旅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古希腊赛会与奥林匹亚 |
(一)古希腊赛会 |
(二)奥林匹亚与奥林匹亚赛会 |
二、奥林匹亚赛会的旅行者 |
(一)旅行的客源地 |
(二)多元的旅行动机 |
(三)男性为主的旅行者 |
三、奥林匹亚赛会的旅行要素 |
(一)旅行设施 |
(二)旅行活动 |
(三)旅行特点 |
四、奥林匹亚赛会旅行的意义与现代启示 |
(一)奥林匹亚赛会旅行的时代影响 |
(二)奥林匹亚赛会旅行的现代价值 |
(三)奥林匹亚赛会旅行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现代奥林匹克“休战”的国际政治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 |
(二) 国内研究 |
三、论文思路与结构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一章 奥林匹克休战与和平 |
第一节 古代奥林匹克休战历史回顾 |
一、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休战起源 |
二、古代奥林匹克休战协议的终止 |
第二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休战 |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 |
二、国际社会呼吁通过体育实现和平 |
三、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 |
(一) 安理会允许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奥运会 |
(二) 联合国安理会正式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 |
第三节 休战在现代国际社会的演变 |
一、休战的含义在不断发展 |
二、“奥林匹克原则即联合国原则” |
三、设立国际奥林匹克休战中心 |
小结 |
第二章 奥林匹克“休战”案例分析 |
第一节 通过休战抑制冲突的案例分析 |
一、利勒哈默尔奥运会(挪威,1994) |
(一) 交战国响应萨马兰奇休战呼吁 |
(二) 国际社会对首次休战的关注 |
二、长野冬奥会(日本,1998) |
(一) 美伊冲突阻碍休战倡议执行 |
(二) 日本政府促进冲突双方和解达成 |
三、伦敦奥运会(英国,2012) |
(一) 叙利亚运动员获准参加伦敦奥运会 |
(二) 伦敦设立“做好休战准备”项目 |
第二节 休战未能发挥效用的案例分析 |
一、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1996) |
(一) 休战基本功能丧失 |
(二) 休战与儿童基金会的合作收到冲突影响 |
二、盐湖城奥运会(美国,2002) |
(一) 恐怖主义使休战回到原点 |
(二) 将传统休战内容作为宣传和建设和平的窗口 |
小结 |
第三章 落实奥林匹克休战的国际政治影响 |
第一节 奥林匹克休战落实情况 |
一、推动奥林匹克休战的因素 |
(一) 奥委会主席亲自与冲突国谈判 |
(二) 主办国积极配合休战实施 |
(三) 利用教育为休战带来可持续发展 |
二、影响奥林匹克休战落实的因素 |
(一) 人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
(二) 恐怖主义对休战造成恶劣影响 |
第二节 从消极“休战”到积极“休战” |
一、积极休战的形式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与水平 |
(一) 各国奥委会建立基础设施项目 |
(二) 奥林匹克项目下的人道主义援助 |
二、如何使奥林匹克休战达到最大效用 |
(一) 加强联合国与国际奥委会有效合作 |
(二) 降低运动员在奥运会前淘汰率 |
(三) 增强第三世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
(四) 让运动员更多参与宣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7)从韩国跆拳道发展经验论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
二 韩国跆拳道持续着良好向上发展势头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一 分析竞技武术入奥存在的不足 |
二 探究竞技武术入奥发展的思路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 推进武术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体育精神魂魄 |
二 把握入奥时代契机,开创武术发展全新纪元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 关于“韩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经验”的国内研究 |
二 关于“竞技武术入奥”的国内研究 |
三 文献综述述评 |
四 研究的相关界定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
二 实地考察法 |
三 比较分析法 |
四 逻辑分析法 |
第三节 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第三章 研究结果和分析 |
第一节 韩国跆拳道发展经验 |
一 韩国跆拳道的项目演进 |
二 韩国跆拳道的段位制度 |
三 韩国跆拳道的竞赛教学 |
四 韩国跆拳道的推广模式 |
第二节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 |
一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价值意义 |
二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申报阶段 |
三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失败原因 |
四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前景规划 |
第三节 我国竞技武术可借鉴韩国跆拳道的入奥思路 |
一 关于项目演进的入奥思路 |
二 关于段位制度的入奥思路 |
三 关于竞赛教学的入奥思路 |
四 关于推广模式的入奥思路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 韩国跆拳道发展经验 |
二 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 |
第二节 建议 |
一 明确优势单项,制定战略目标 |
二 完善竞技规则,凸显项目精髓 |
三 普及教学课程,推进各级赛事 |
四 输出运动人才,加强国际推广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体育运动的概念与研究资料 |
(一) 体育运动概念的说明 |
(二) 研究资料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基本框架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 |
第一节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传统体育的概况 |
一、上层阶级的体育运动 |
二、普通民众的体育运动 |
三、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
第二节 英国传统体育的式微及转型 |
一、工业革命前期传统体育的存续 |
二、工业革命后期传统体育的衰落与转型 |
第三节 英国现代体育的发展 |
一、新式体育项目的“发明”及体育规则的制定 |
二、19世纪体育技术的持续进步 |
三、工人实际工资与休闲时间的增多 |
四、现代体育的日益商业化与大众化 |
第二章 现代体育在英帝国的传播及其动力 |
第一节 英帝国殖民统治中的体育运动 |
一、英国的海外殖民与帝国建立 |
二、英帝国在治理模式与文化扩张中的体育运动 |
第二节 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不同阶段 |
一、19世纪以前传统体育在早期殖民地的传播 |
二、19世纪现代体育在英帝国殖民地的传播 |
第三节 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传播的动力 |
一、现代体育内源性的延伸 |
二、英国对外扩张的驱动 |
三、殖民者“文明使命观”的影响 |
第三章 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路径 |
第一节 英国学校体育教育及在英帝国的传播 |
一、英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
二、英国体育教育模式在英帝国的传播 |
第二节 英国强健派基督教对体育运动的传播 |
一、基督教在英帝国的传教事业 |
二、强健派基督教的出现及与体育运动的联系 |
三、强健派基督教与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 |
第三节 英国军事体育的发展及对体育的传播 |
一、体育运动在英国军队中的发展 |
二、军事体育在英帝国的传播 |
第四章 现代体育的传播对英帝国产生的影响 |
第一节 现代体育与英国国家认同的加强 |
一、英国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初步形成 |
二、体育运动对国家认同及“英国性”的塑造 |
第二节 现代体育与英帝国统治基础的巩固 |
一、体育教育对帝国服务意识的强化 |
二、体育运动对富有战斗力军队的塑造 |
三、体育运动对英帝国优秀管理者的培养 |
第三节 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中的作用 |
一、联结散居在帝国殖民地中的英国人 |
二、英帝国实施殖民统治的重要方式 |
三、英帝国凝聚与团结的“黏合剂” |
第五章 世界不同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传播的反应 |
第一节 殖民地对体育传播的反应 |
一、爱尔兰盖尔运动协会对英国体育运动的抵制 |
二、印度民族主义进程中的体育本土化 |
三、澳大利亚的体育运动与其自治之路 |
第二节 1914年以前欧洲主要国家对体育传播的反应 |
一、法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努力 |
二、德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与英国的竞争 |
第三节 美国对英国体育运动传播的反应 |
一、美国对英国体育运动的继承与排斥 |
二、美国体育运动的“例外主义” |
三、美国体育运动的扩散及对英国文化霸权的争夺 |
结语 |
一、英国社会的进步与现代体育的发展 |
二、英国现代体育传播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
三、英国现代体育对世界体育及国际秩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法国从政治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联合国---法国重建大国实力的最佳阵地 |
一 法国对于联合国组建以及《联合国宪章》制订的贡献 |
二 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
三 法国在国际外交中的特色与影响力 |
第二节 欧洲联盟---法国的“权力放大器” |
一 法国整合与影响欧洲的历史沿革 |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法国意志:从强大的欧洲到强大的法国 |
三 法兰西文化中的“欧洲认同”与“欧洲观念” |
第三节 法语国家组织---法语传播力的核心阵地 |
一 法国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 |
二 法语国家组织之于法国的特殊意义 |
三 法语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作用 |
四 法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共迎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法国从法律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 |
一 罗马法对于法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
二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国 |
第二节 《论法的精神》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启蒙影响 |
一 孟德斯鸠..西方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奠基者 |
二 《论法的精神》---为世界立法者立法 |
三 “三权分立”学说对于各国政体架构的原则性指导 |
第三节 《拿破仑法典》---欧洲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
一 拿破仑与他的治国创举 |
二 罗马法之集大成者 |
三 《拿破仑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
第四节 法国人权观念的世界性普及 |
一 法国人权观念及实践的创新性与普世性 |
二 法国《人权宣言》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及宣言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法国从文化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展现的舞台 |
一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二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构建 |
三 法语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传播 |
第二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复兴人文主义理念的竞技场 |
一 推动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法国社会人文环境 |
二 “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法式”人文情结 |
三 法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
第三节 法国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
一 文化全球化下的法语推广 |
二 法语国家大学联盟的文化传播力 |
三 法国高等教育国家战略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进程 |
四 法国影视听传播网络的攻坚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法国从经济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
第一节 法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 |
一 道德正义和实际利益的平衡 |
二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执着与妥协 |
三 在传统中寻求振兴经贸的创新点 |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法式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普及 |
一 《法英商约》--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雏形 |
二 当代国际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多样性”本色 |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影响世界金融政策走向的阵地 |
一 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二 法式思维在影响IMF决策能力上的体现 |
三 法国推动“欧洲联合文化”,建构欧盟在IMF的影响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对中国强国战略实施的 |
第一节 法国国家人文吸引力战略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
第二节 法国国际政治生态观对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体育学科研究 |
二、学科交叉研究 |
三、体育学学科交叉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安排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 |
第一节 学科的考辨和理解 |
一、学科的起源 |
二、学科的内涵 |
第二节 研究起点的确立 |
第三节 分析维度的确立 |
一、宏观层面——历史维度的确认 |
二、中观层面——知识流动维度的确认 |
三、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维度的确认 |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三章 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
第一节 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演化历程 |
一、主要分支学科的确认 |
二、体育教育学 |
三、运动生理学 |
四、运动训练学 |
五、体育心理学 |
六、体育社会学 |
七、各个分支学科演化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体育学学科演化历程 |
一、晚清时期(1860年-1910年) |
二、民国时期(1911年-1948年) |
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1949年-1977年) |
四、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1978年-至今) |
五、中国体育学演化的特点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学科演进路径模型 |
二、学科交叉的动力机制 |
第四节 学科交叉视野下体育学演化路径分析 |
一、问题研究形态(15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 |
二、研究领域形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
三、学科范畴形态(19世纪末至今)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动总体特征 |
一、我国体育学知识产量增长趋势 |
二、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量增长趋势 |
第三节 基于自引与被自引对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考察 |
一、我国体育学学科自引分析 |
二、我国体育学学科被自引分析 |
第四节 基于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的考察 |
一、学科交叉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测度指标的选取 |
二、1981-198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三、1986-199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四、1991-199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五、1996-200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六、2001-200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七、2006-201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八、2011-201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第五节 基于知识流动网络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结构演化的考察 |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
四、对于我国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探讨 |
第六节 基于学科分类对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的考察 |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
四、对体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内容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文献检索策略 |
二、学科交叉知识的挖掘 |
三、学科交叉知识的展示 |
第二节 体育学与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身体素质训练 |
二、学生体质健康 |
三、运动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 |
四、运动损伤 |
五、老年人体育 |
六、运动性疲劳 |
七、肥胖 |
第三节 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竞技运动心理学 |
二、体育教学 |
三、体育教育心理学 |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 |
五、农村学校体育 |
六、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 |
第四节 体育学与经济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化 |
二、体育营销 |
三、各分支产业的相关研究 |
四、体育旅游 |
第六节 体育学和信息科技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 |
二、体育传播 |
三、体育媒介事件 |
四、体育新闻 |
五、训练、比赛信息化 |
六、体育文献计量 |
第七节 体育学与人文类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奥林匹克文化 |
二、体育史 |
三、体育文化产业 |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五、体育翻译与体育英语教学 |
六、体育与艺术 |
第八节 体育学与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警察体育、体育犯罪、赛事安保 |
二、体育志愿者服务 |
三、体育赛事管理 |
四、体育法学 |
五、公共体育服务 |
第九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对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四、现代奥运会的种类、项目列入年代及起源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亚武学视域中跆拳道的生成研究[D]. 张瑞青. 上海体育学院, 2021
- [2]音乐调节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机制研究[D]. 江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拉丁舞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Breaking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历程的思考[D]. 汪萍.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4]现代夏季奥运会(1984-2020)项目设置变化研究[D]. 罗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奥林匹亚赛会与旅行[D]. 许天一.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现代奥林匹克“休战”的国际政治意义[D]. 欧姿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从韩国跆拳道发展经验论我国竞技武术入奥思路[D]. 杜松健. 郑州大学, 2020(02)
- [8]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D]. 杨松.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9]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D]. 夏正华. 武汉大学, 2019(06)
- [10]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 李博. 福建师范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