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制动液正确选用问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莫家业[1](2021)在《PBL教学法提升中职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以《汽车维护》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均提出“三教”改革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其核心是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因此,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提升学生有效参与对学生个人发展及提升课堂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汽车维护》是中职汽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根据调查,发现中职《汽车维护》还存在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研究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提高中职《汽车维护》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厘清与整理,发现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基于此,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广西区内多座城市一系列中职学校的多位《汽车维护》任课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并对435位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又辅助以实地参观的形式。基于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学生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中职《汽车维护》课堂中,并将PBL教学法的过程分为创设情境、领取任务、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四阶段,结合实际设计PBL教学法将其用于课堂教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后,将实践班级实践前后的课堂参与度均值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PBL教学法的授课后,学生在《汽车维护》课堂整体参与度有显着提升;(2)行为参与度方面,认真、钻研、时间投入有显着性提升;(3)认知参与度方面,浅层次学习策略、深层次学习策略均有显着提升,对教师依赖程度降低;(4)情感参与度方面,学生兴趣感有所提升,厌倦感及焦虑感有所下降,且效果显着,学生成就感均值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显着。本研究将PBL教学法与中职《汽车维护》课程相结合,尝试以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推动PBL教学法在中职《汽车维护》课程的应用实践,对中职汽修专业同类课程有一定的指导。
蔡元基,陈炳耀,杨善杰[2](2021)在《汽车制动液的性能要求及正确选用》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在当今社会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给人们的外出远门带来了很大便利,制动液则是实现汽车制动功能的重要物质,其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汽车的制动以及汽车的安全驾驶。为了选取合适的制动液,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汽车制动液的性能要求及正确选用进行简要分析。
黄慕[3](2021)在《基于WBS工作分解法的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库存管理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不仅颠覆了传统汽车原有的格局,还对汽车产品售后备件及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J公司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合资品牌汽车公司,但在售后备件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非关键售后备件数量大、呆滞多、售后备件需求预测不准、关键售后备件缺货或供应不足等。因此,有必要开展汽车售后备件库存管理体系及优化方法研究。本文基于WBS工作分解法,结合J公司售后备件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售后备件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以“二高二低”(即高周转、高收益,低成本、低库存)为最终目标,以在产车型及停产车型的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对售后备件分类方法、需求预测方法、库存管理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有:(1)针对汽车售后备件数量种类多的问题,使用ABC分类法对J公司售后备件进行合理分类。先将售后备件分为A、B、C类,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销量占比高的A类备件从售后备件需求量、售后备件单价、3C标准及法规件、供货形式及重要程度五个维度进行细分,公司售后备件管理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2)针对汽车售后备件需求预测不准的问题,并行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移动平均、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四种预测方法对J公司售后备件进行需求预测,预测效果良好。(3)针对汽车售后备件缺货、呆滞的问题,使用VMI供应商库存管理策略对J公司售后备件进行管理。结合公司供应链状态,提出“主机厂-4S店”、“供应商-4S店”、“供应商-联合市场及销售服务部-4S店”、“联合库存管理”四种VMI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整体库存成本。使用WBS工作分解法及关键路径法后,对比优化前后的采购定点周期。仅大灯一项,售后采购周期就由优化前的135天提升到了76天,采购周期大大缩短了。效率提升了77.6%,给公司带来400万的收益。另外,这套模型还研究验证了不同项目厂内自制件模型理论的可适用性,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值得其他汽车品牌借鉴和参考。
李炜[4](2020)在《基于电参数的制动液含水率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制动压力的介质,在汽车的安全行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动液含水率的检测是保证制动液是否合格的重要技术。为此研究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制动液含水率的方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使用价值。本文首先设计了含水率检测系统的下位机和上位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并通过实验完成了制动液电参数的采集。利用采集到的电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极限学习机等三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制动液含水率与电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完成了对制动液含水率的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回归预测总体均方误差为0.002,决定系数R值为0.9574,分类精度为86.1%;支持向量机的回归预测总体均方误差为0.0043,决定系数R值为0.9662,分类精度为94.4%;极限学习机的回归预测总体均方值为0.009,决定系数R值为0.8778,分类精度为88.9%。进一步又采用长短期神经网络和堆栈稀疏自编码器完成了对制动液含水率的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长短期神经网络的回归预测大致为一条直线,将所有样本的含水率都预测成了一个值,将样本都分为了一类,说明长短期神经网络不适用于此类数据的预测分析。SAE优化后仅有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效果变好,均方误差变小、分类精度变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反而变差,总体均方误差变大,拟合优度变小,但分类精度有所提升;而支持向量机预测效果严重变差,拟合优度为极低的0.0949,均方误差也变大为0.05,几乎无法对含水率进行预测。通过样条插值法对数据进行扩充后,三个模型的预测效果都有所提升,其中SAE+BP、SAE+SVM、SAE+ELM的均方误差分别为0.0081、0.0159、0.0004,分类精度分别为96.3%、88.9%、95.4%。从实验结果可以得知SAE+ELM模型的回归预测效果较好,SAE+BP模型的分类效果较好,准确率达到了96.3%。表明检测系统能够满足制动液含水率检测的要求。
张伟业[5](2020)在《汽车电液制动系统设计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动系统是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子系统,是智能汽车及其主动安全系统的关键执行层之一。本文以电液制动(Electro-Hydraulic Brake,EHB)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EHB系统的液压回路布局及其零部件电磁阀、踏板模拟器和压力传感器;并对EHB系统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进行数学建模,计算分析了EHB系统结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可变参数压力控制和多环压力控制方法,并通过搭建EHB系统硬件在环台架试验验证多环压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基于Youla参数化的控制方法,基于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验证EHB系统在汽车防抱死制动应用上的可行性,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EHB系统方案,讨论了线控制动和失效备份制动模式下的液压原理和实现方法。建立了电磁阀数学模型,分别基于Maxwell和Fluent软件进行电磁场和流场仿真,在Simulink软件上建立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并试验验证其正确性。搭建了电磁阀液压特性测试台架,进行了电磁阀最小开启、关闭和维持占空比及电流的测试。以模拟3段斜率的踏板力-行程特性曲线为设计目标,设计了组合弹簧式被动踏板模拟器。通过搭建液压测试台架分析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试值,验证并保证压力传感器的测试精度。(2)建立了EHB系统电机-活塞子系统以及伺服缸、电磁阀和轮缸子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线性化和降阶处理后得到面向控制的二阶传递函数。考虑电磁阀和制动轮缸的非线性特征,得到EHB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利用Amesim软件验证EHB系统线性化模型和非线性化模型的正确性。此外,还分析了系统结构参数对EHB系统性能的影响。(3)针对EHB系统线性模型阶跃压力响应超调量大等问题,设计了可变参数压力控制方法。针对EHB系统伺服缸的压力死区及变参数PID控制过程中电机力矩可能过早介入调节等问题,并考虑电机控制特性,设计了多环压力控制方法。搭建了EHB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台架,试验验证了多环控制方法的有效性。(4)给出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轮速传感器的轮速计算方法,利用Simulink软件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考虑了EHB系统完整动力学特性及约束条件,得到了电机输出力矩与滑移率的三阶传递函数。设计了基于Youla参数化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方法,搭建了Car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并验证了EHB系统应用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可行性。
铁争鸣[6](2019)在《汽车制动液日常使用和维护研究》文中认为汽车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使用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制动液则是实现汽车制动功能的重要物质,对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车主对汽车制动液都缺乏了解,甚至部分汽车维修人员对汽车制动液的维护技术也不够专业,这给行车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降低汽车制动液引发安全事故的几率,本文就汽车制动液的日常使用和维护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孙正[7](2019)在《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检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助力器作为传递制动力的重要组件,其综合性能影响汽车整车制动安全。当前国内汽车生产商对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的检测方法落后,检测装置较为简单,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自主研发一套针对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包括:(1)研究对比汽车电子助力器与真空助力器的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参考汽车行业标准中对真空助力器的检测要求与检测方法,确定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对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进行具体检测方案设计。(2)根据系统检测方案,对各硬件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包括电缸加载模块、测控管路模块、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完成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与调试。基于LabVIEW编程环境,设计系统软件部分,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多重注油、数据采集、运动控制等自动化操作,完成输入输出性能、液压空行程、泄压时间等性能测试。(3)系统采用ADRC控制算法对电缸加载运动进行控制,有效缩短电缸加速时间,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环境下对ADRC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实现小位移高速度的电缸加载,在目标速度为200mm/s的条件下,电缸加速时间减小了0.2s,满足系统电缸高速加载需求。(4)选用某电子助力器产品进行多次测试,记录测试曲线与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对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计算始动力、助力比、拐点液压等特征值的不确定度为2.96N、0.15、0.66bar,满足系统检测重复性要求。
刘超峰[8](2019)在《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变速器总成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在离合分离系统中加注制动液,以实现汽车行驶过程中稳定的选换挡操作。当前,国内大部分离合分离系统中制动液的加注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该过程具有耗时和耗力的缺陷。随着变速器总成的需求不断增加,原低效率的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设计了一台自动化和高效率的排空与注油试验台设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汽车变速器总成实际生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5AG40-A/B和6AG40-A/B四种变速器总成生产的非标试验台总体设计方案,并确定了其主要结构构成、部件工作原理、总体布局与系统控制设计总体方案。其次,结合变速器总成的外型尺寸参数,基于SolidWorks三维软件完成了对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夹紧装置与压缩机构的设计,确定了夹紧装置与压缩机构的零部件组成,完成了排空与注油装置的管路设计,并对排空试验台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与选型。然后,通过对排空试验台所需要完成的动作分析,确定了电气元器件的选型和气动原理图的设计。基于Siemens S7-1200 PLC完成了控制系统模块的选型和主电路图的设计。使用博途软件对控制系统程序进行编程,采用梯形图的编写方式实现真空泵、电磁阀、伸出气缸和旋转夹紧气缸等部件的运动控制。同时,使用博途WinCC组态软件设计了排空试验台本体设备人机界面与TCU检测人机界面。最后,对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进行装配,并对试验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试验台进行了简单调试,使其在生产中达到最优状态。通过现场测试表明,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设备符合现场生产要求,并且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既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与制动液的消耗量,又加快了工件生产节拍,有效地提高了变速器总成生产效率。
杨硕[9](2018)在《基于单片机驱动的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防抱死系统(ABS)是保障汽车制动安全的重要装置,随着其装车率越来越高并逐步成为了汽车的标准配件之一,针对ABS的故障诊断就变得越发重要。传统的诊断手段依赖于ABS中带有的自检功能,但是该手段只能检测出ABS电气故障,对ABS执行器故障却无法检测,而ABS执行器一旦发生故障,其对行车安全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探究和完善ABS执行器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在ABS故障诊断中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各种故障检测手段的特点,最终选择了搭建一个ABS全实物仿真试验台来展开本次研究。试验台中的ABS电子控制模块,采用了自主开发的基于单片机的ABS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替代原ABS中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完成对轮速信号的计算、分析并控制电磁阀进行增压、保压与减压工作;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单片机内的控制逻辑,实现ABS的低速启动与零速启动,且能够根据实验需求自主控制ABS的工作节奏,便于更好的探究ABS在健康与故障下的运动规律,丰富了ABS故障诊断的研究方法。本文在自主搭建的ABS全实物仿真实验台上,模拟出最常见的两种ABS执行器故障,制动液泄漏故障与液压系统混入空气故障。同时,在试验台上还植入了压力传感系统,并应用NI采集卡与LabVIEW软件搭建出了一套信号采集系统,用以采集与保存制动轮缸中的液压信号。模拟实车制动的同时进行压力信号的采集,数据经过MATLAB处理、绘制、截取并标定后,得出不同故障下的压力信号图。将处理后的信号图进行分类对比,总结出了汽车在制动液轻微泄漏、中等泄漏与严重泄漏下的故障信号规律;同时还得到了在高速与低速下制动,各自液压系统混入空气故障的信号特征。以上实验结论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基于单片机驱动与压力传感的ABS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完成了针对ABS执行器故障诊断的探究。
毛秋燕,陈炳耀,温海军,何冬梅,庞文武[10](2018)在《汽车制动液的正确选用及注意问题》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汽车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汽车品牌也层出不穷,对于不同品牌的汽车选用制动液也是不一样。如果制动液使用不当将导致汽车的制动系统受到损害,影响最大的是汽车的可靠性与汽车的行驶安全系数。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对汽车的保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文根据国家颁布的GB12981-2012标准对制动液分级正确选用的方法和注意要求点进行一个论述。
二、汽车制动液正确选用问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制动液正确选用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PBL教学法提升中职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以《汽车维护》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需求 |
2.中职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
3.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需要 |
4.PBL教学法提升中职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意义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PBL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2.学生课堂参与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
3.PBL教学法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研究 |
4.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及论文内容框架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PBL教学法 |
2.课堂参与度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
3.情境学习理论 |
4.社会互赖理论 |
第三章 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研基本情况分析 |
1.调研目的分析 |
2.调研对象分析 |
3.访谈设计分析 |
4.问卷设计分析 |
(二)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
1.行为参与度结果统计与分析 |
2.认知参与度结果统计与分析 |
3.情感参与度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三)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1.学生认真与钻研程度不够且对学习投入时间较少 |
2.深层次学习策略运用不足且依赖教师程度较高 |
3.学生焦虑感偏高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
(四)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问题成因分析 |
1.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且被动学习削弱行为参与度 |
2.学生学习策略欠妥制约认知参与度 |
3.评价机制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情感参与度 |
第四章 PBL教学法提升中职生《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应用分析 |
(一)PBL教学法提升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可行性分析 |
1.中职《汽车维护》课程目标分析 |
2.中职《汽车维护》教材分析 |
3.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特征分析 |
(二)PBL教学法提升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优势分析 |
(三)PBL教学法提升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应用策略 |
1.提出问题阶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 |
2.分析问题阶段——领取任务,促进学生行为参与度 |
3.解决问题阶段——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认知参与度 |
4.评价反思阶段——展示评价,促进学生情感参与度 |
(四)PBL教学法提升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实施流程 |
第五章 PBL教学法提升中职《汽车维护》课堂参与度的教学实践 |
(一)实践目的 |
(二)实践对象及实践方法 |
(三)实践内容 |
(四)行动研究实践方案 |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 |
1.前期分析 |
2.制定计划 |
3.实施行动 |
4.观察分析 |
5.问题反思 |
(六)第二轮行动研究 |
1.前期分析 |
2.制定计划 |
3.实施行动 |
4.观察分析 |
5.问题反思 |
(七)实践结果分析 |
1.课堂观察分析 |
2.学生成绩分析 |
3.访谈结果分析 |
4.问卷调查分析 |
(八)实践效果分析 |
1.学生认真与钻研程度提高且学习投入时间增加 |
2.深层次学习策略运用较高,对教师依赖程度降低 |
3.学生自主学习性有所改善,焦虑感有所减轻 |
4.展示评价环节能增加学生兴趣感,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主要研究工作 |
2.研究成果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1.研究不足 |
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维护》课程学生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照明系统及信号灯检查作业》教学设计 |
附录四 《照明系统及信号灯检查作业》任务指导书 |
附录五 《照明系统及信号灯检查作业》任务工单 |
附录六 《照明系统及信号灯检查作业》任务评价表 |
附录七 《制动系统的检查作业》教学设计 |
附录八 《制动系统的检查作业》任务指导书 |
附录九 《制动系统的检查作业》任务工单 |
附录十 《制动系统的检查作业》任务评价表 |
附录十 一中职《汽车维护》课堂观察表 |
附录十 二汽车维护技能(整车二级维护)项目作业表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汽车制动液的性能要求及正确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汽车制动液的性能要求 |
2.1 优良的高温性能 |
2.2 优良的低温性能 |
2.3 优良的金属防腐蚀性能 |
2.4 优良的橡胶相容性 |
2.5 较低的吸湿性和容水性 |
2.6 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
2.7 良好的润滑性能 |
3 制动液选用 |
3.1 正确使用产品代号和质量等级 |
3.2 谨慎购买制动液 |
3.3 严禁混加制动液 |
3.4 加强对制动液的保管 |
3.5 定期更换 |
4 结语 |
(3)基于WBS工作分解法的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库存管理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汽车售后备件分类研究 |
1.2.2 汽车售后备件需求预测研究 |
1.2.3 汽车售后备件库存控制策略研究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管理模式及现状分析 |
2.1.1 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特点 |
2.1.2 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分类方法 |
2.1.3 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管理模式 |
2.2 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
2.2.1 售后备件管理常见问题 |
2.2.2 新车型售后备件库存管理问题 |
2.2.3 停产车型售后备件库存管理问题 |
2.3 痛点分析及改进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售后备件库存管理研究理论 |
3.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3.1.1 汽车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
3.1.2 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的汽车售后备件管理 |
3.2 基于ABC的库存分类方法 |
3.3 库存需求预测方法 |
3.3.1 时间序列模型 |
3.3.2 因果分析模型 |
3.4 库存控制理论 |
3.4.1 边际效益递减理论 |
3.4.2 库存控制策略 |
3.4.3 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 |
3.5 WBS工作分解法 |
3.5.1 WBS基本概念 |
3.5.2 WBS主要用途 |
3.5.3 WBS实施方法 |
3.6 关键路径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BS的售后备件库存管理模式改进 |
4.1 基于WBS的售后备件库存管理模式 |
4.2 售后备件分类方法的改进 |
4.2.1 基于ABC法则的售后备件分类 |
4.2.2 基于不同需求的A类备件细分 |
4.3 售后备件需求预测的改进 |
4.3.1 需求及预测方法的分析 |
4.3.2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法的需求预测 |
4.3.3 基于多元化线性回归法的需求预测 |
4.3.4 基于移动平均的需求预测 |
4.3.5 基于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法的需求预测 |
4.4 售后备件库存管理策略的改进 |
4.4.1 不同类型备件的库存管理策略 |
4.4.2 基于VMI的库存管理策略 |
4.5 售后备件定点关键路径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售后备件库存管理业务流的改进结果 |
5.1 新车型售后备件关键路径优化结果 |
5.2 停产车型售后备件关键路径优化结果 |
5.3 面向停产车型的售后备件控制模型 |
5.3.1 停产车型的外购件供给模型 |
5.3.2 停产车型的厂内自制件供货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电参数的制动液含水率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制动液含水率检测系统设计 |
2.1 含水率检测的方法的提出 |
2.2 制动液含水率检测系统下位机设计 |
2.2.1 稳压电源模块设计 |
2.2.2 信号发生器模块设计 |
2.2.3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2.3 制动液含水率检测系统上位机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功能可行性验证实验与数据采集 |
3.1 信号发生器验证实验 |
3.2 系统下位机测量功能实验验证 |
3.2.1 系统下位机测量数据仿真验证 |
3.2.2 系统下位机数据测量 |
3.2.3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3.3 制动液含水量电参数采集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含水率预测 |
4.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实验 |
4.1.1 BP神经网络理论与模型 |
4.1.2 实验结果分析 |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实验 |
4.2.1 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模型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4.3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预测实验 |
4.3.1 极限学习机原理与模型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两种深度学习的含水率预测 |
5.1 基于长短期神经网络的预测实验 |
5.1.1 长短期神经网络原理与模型 |
5.1.2 实验结果分析 |
5.2 基于堆栈稀疏自编码器的预测实验 |
5.2.1 堆栈稀疏自编码器原理与模型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六个模型的实验对比分析 |
5.4 数据扩充后六个模型的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信号发生器原理图 |
附录B 采集电路原理图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5)汽车电液制动系统设计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构型研究现状 |
1.2.2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的设计 |
2.1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制动模式工作原理 |
2.2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案 |
2.2.1 线控制动模式设计方案 |
2.2.2 失效备份制动模式设计方案 |
2.3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电磁阀的设计 |
2.3.1 电磁阀的建模 |
2.3.2 电磁阀的动态特性仿真参数计算 |
2.3.3 电磁阀液压特性测试台架的搭建 |
2.3.4 电磁阀的液压特性测试试验 |
2.4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踏板模拟器的设计 |
2.4.1 踏板模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4.2 踏板模拟器踏板力-行程特性仿真 |
2.5 汽车电液制动系统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HB系统的建模及性能仿真分析 |
3.1 EHB系统的建模 |
3.1.1 电机-活塞子系统建模 |
3.1.2 伺服缸、电磁阀和轮缸子系统建模 |
3.2 EHB系统线性化与验证 |
3.2.1 EHB系统线性化建模 |
3.2.2 EHB系统非线性化建模 |
3.2.3 EHB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模型验证 |
3.3 EHB系统动态响应性能仿真分析 |
3.3.1 滚珠丝杆直径对EHB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
3.3.2 齿轮组直径比对EHB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
3.3.3 伺服缸活塞直径对EHB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HB系统的压力控制方法 |
4.1 经典PID控制方法 |
4.2 可变参数压力控制方法设计 |
4.3 多环压力控制方法设计 |
4.3.1 压力-位置切换控制器设计 |
4.3.2 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器设计 |
4.3.3 多环压力控制仿真分析 |
4.4 EHB系统的压力控制试验 |
4.4.1 EHB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台架的搭建 |
4.4.2 多环压力控制试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EHB系统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 |
5.1 轮速传感器信号处理与仿真 |
5.2 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方法的设计 |
5.2.1 车辆及道路模型的建立 |
5.2.2 基于Youla参数化的ABS控制器设计 |
5.3 基于Carsim和 Simulink的联合仿真分析 |
5.3.1 高附路面的ABS控制仿真分析 |
5.3.2 低附路面的ABS控制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汽车制动液日常使用和维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制动液概述 |
2 汽车制动液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的操作案例 |
2.1 案例一 |
2.2 案例二 |
2.3 案例三 |
3 汽车制动液的使用及维护注意事项 |
3.1 使用汽车制动液的注意事项 |
3.2 汽车制动液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
4 结论 |
(7)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IBooster电子助力器的研究现状 |
1.2.2 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课题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IBooster电子助力器物理结构与性能测试项目设计 |
2.1 真空助力器物理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IBooster电子助力器物理结构及工作原理 |
2.3 系统测试项目设计 |
2.3.1 输入输出特性测试设计 |
2.3.2 液压空行程测试设计 |
2.3.3 泄压时间测试设计 |
2.3.4 无输入力状态性能测试设计 |
2.3.5 无助力状态性能测试设计 |
2.3.6 单管路失效测试设计 |
2.3.7 全行程测试设计 |
2.3.8 气压密封测试设计 |
2.3.9 主缸带储液罐总成密封测试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检测系统设计 |
3.1 测试需求分析 |
3.2 技术要求分析 |
3.3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3.4 电缸加载系统设计 |
3.5 测控管路系统设计 |
3.5.1 真空注油管路 |
3.5.2 泵循环注油管路 |
3.5.3 正压注油管路 |
3.5.4 测试管路 |
3.5.5 气洗管路 |
3.5.6 测控管路整体设计 |
3.6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 |
3.6.1 数据采集模块 |
3.6.2 外部供电模块 |
3.7 模拟负载设计 |
3.7.1 模具弹簧模拟负载设计 |
3.7.2 碟形弹簧模拟负载设计 |
3.8 台架总体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4 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4.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3 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4.3.1 主程序设计 |
4.3.2 测试系统参数配置模块设计 |
4.3.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3.4 电缸控制模块设计 |
4.3.5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电动缸运动控制算法研究 |
5.1 ADRC自抗扰系统建模 |
5.2 ADRC自抗扰系统主要参数整定 |
5.2.1 跟踪微分器的参数整定 |
5.2.2 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参数整定 |
5.2.3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的参数整定 |
5.3 ADRC自抗扰算法电缸运动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6 检测结果分析及系统性能评定 |
6.1 传感器标定 |
6.2 系统测试结果 |
6.2.1 输入输出特性测试 |
6.2.2 液压空行程测试 |
6.2.3 泄压时间测试 |
6.2.4 无输入力状态性能测试 |
6.2.5 无助力状态性能测试 |
6.2.6 单管路失效测试 |
6.2.7 全行程测试 |
6.2.8 气压静密封测试 |
6.2.9 气压动密封测试 |
6.2.10 主缸带储液罐总成密封测试 |
6.3 不确定度评定 |
6.3.1 A类评定方法 |
6.3.2 B类评定方法 |
6.3.3 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液压分离轴承的发展概况 |
1.2.2 排空与注油设备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设计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设计内容 |
1.3.2 设计思路 |
第2章 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总体设计方案 |
2.1 变速器总成简介 |
2.2 设备总体设计要求及性能指标 |
2.3 机械部分总体设计方案 |
2.4 电气及控制部分总体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本体设计 |
3.1 夹紧装置设计及部件选型 |
3.1.1 夹紧装置结构设计 |
3.1.2 夹紧机构设计及旋转夹紧气缸的选型 |
3.1.3 气缸夹爪的设计 |
3.2 压缩机构设计及部件选型 |
3.2.1 压缩机构结构总体设计 |
3.2.2 矩形弹簧的设计计算与校核 |
3.2.3 伸出气缸的选型 |
3.3 抽真空、注油管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 |
4.1 PLC控制系统选型与硬件搭建 |
4.1.1 试验台的动作分析及电气选型 |
4.1.2 控制器选择及附加模块选型 |
4.1.3 控制器I/O分配 |
4.1.4 主电路回路设计 |
4.2 PLC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
4.2.1 添加硬件组态 |
4.2.2 编程方式及语言选择 |
4.3 程序设计 |
4.3.1 输出信号灯控制设计 |
4.3.2 伸出气缸、滑台气缸与旋转夹紧气缸的程序设计 |
4.3.3 排空、注油装置的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机界面设计 |
5.1 人机界面主要任务 |
5.2 人机界面设计方法 |
5.3 人机界面的设计 |
5.3.1 本体设备人机界面设计 |
5.3.2 TCU人机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设备调试 |
6.1 调试前准备 |
6.2 调试过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9)基于单片机驱动的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1.2 汽车ABS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现有故障检测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
1.3.1 车载诊断仪检测 |
1.3.2 仪表检测 |
1.3.3 路试检测 |
1.3.4 半实物仿真检测 |
1.3.5 全实物仿真检测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ABS系统的基础理论 |
2.1 ABS 系统的组成 |
2.1.1 轮速传感器 |
2.1.2 电子控制单元 |
2.1.3 液压控制单元 |
2.2 ABS内部结构 |
2.3 ABS工作理论 |
2.3.1 滑移率的选取 |
2.3.2 ABS的工作策略 |
2.4 ABS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 |
2.4.1 逻辑门限的控制方法 |
2.4.2 基于滑移率的控制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ABS系统开发 |
3.1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2 单片机的选取 |
3.3 ABS控制主程序 |
3.4 电磁阀控制模块 |
3.4.1 滑移率计算 |
3.4.2 电磁阀状态判断 |
3.5 驱动电路控制模块 |
3.6 供电系统控制模块 |
3.6.1 电磁阀继电器供电 |
3.6.2 液压泵继电器供电 |
3.7 系统自检模块 |
3.7.1 继电器故障自检 |
3.7.2 轮速传感器故障自检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故障设置与信号采集 |
4.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4.1.1 MY-8108 汽车ABS制动系统实训台 |
4.1.2 控制单元的植入 |
4.2 ABS执行器故障设置 |
4.2.1 制动液泄漏的故障设置 |
4.2.2 液压系统混入空气的故障设置 |
4.3 信号采集系统 |
4.3.1 压力变送器的植入 |
4.3.2 NI采集卡介绍 |
4.4 故障信号采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故障信号分析 |
5.1 故障信号的理论分析 |
5.1.1 制动液泄漏 |
5.1.2 液压系统混入空气 |
5.2 制动液泄漏故障分析 |
5.2.1 正常信号处理及分析 |
5.2.2 故障信号处理及分析 |
5.2.3 实验结论 |
5.3 液压系统混入空气故障分析 |
5.3.1 信号的处理及分析 |
5.3.2 实验结论 |
5.4 ABS直控模式信号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汽车制动液的正确选用及注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车制动液概述 |
二、制动液的质量分级 |
三、对制动液的使用性能要求 |
四、汽车制动液的选用 |
五、制动液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四、汽车制动液正确选用问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PBL教学法提升中职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以《汽车维护》课程为例[D]. 莫家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汽车制动液的性能要求及正确选用[J]. 蔡元基,陈炳耀,杨善杰. 轻工科技, 2021(05)
- [3]基于WBS工作分解法的J公司汽车售后备件库存管理优化[D]. 黄慕. 东华大学, 2021(09)
- [4]基于电参数的制动液含水率检测方法研究[D]. 李炜.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汽车电液制动系统设计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 张伟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汽车制动液日常使用和维护研究[J]. 铁争鸣.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5)
- [7]IBooster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检测系统[D]. 孙正.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8]液压分离轴承排空试验台设计[D]. 刘超峰.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9]基于单片机驱动的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 杨硕.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10]汽车制动液的正确选用及注意问题[J]. 毛秋燕,陈炳耀,温海军,何冬梅,庞文武. 现代企业,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