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网通北方十省去岁取得显着成就(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瑞[1](2020)在《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成长路径的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自从1958年MM理论诞生以来,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问题成为财务管理和企业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的融资决策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治理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绩效。电信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具有资金密集性、成本沉淀性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对其他产业的信息传递和组织效率提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通信技术发展已进入5G时代,但近些年来我国电信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收入和盈利压力增加,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对我国的三家电信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别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和合理安排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也有利于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三家电信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然后选择了 2001年-2018年三家企业港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做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债务结构和股权结构两个方面分别对三家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移动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流动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非线性关系,最优的流动负债率水平为92.76%;滞后一期的无息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无息负债率在92.66%左右的水平对未来企业绩效的提高更为有效;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非线性关系。中国电信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均与企业绩效呈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45.20%和88.14%分别为为较优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水平;滞后二期的无息负债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提高无息负债率对未来企业绩效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的二次函数关系,最优水平为74.91%。中国联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为负相关关系,降低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更为有效;从债务结构看,提升流动负债率和无息负债率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从股权结构看,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显着的三次函数关系。
李开新[2](2013)在《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信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尤其是在以“动荡、变革”为特征的3G时代,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其素质水平对企业绩效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电信业处于转型、转折的重大机遇期。3G时代电信业的迅猛发展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快速剧变的产业环境、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涌现的新知识,都需要管理者胜任素质与之适应。因此,管理者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胜任素质,以创造更佳绩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既是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是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需要。探索管理者在变化的情境中如何表现优异、取得成功的胜任素质模型,已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论文从电信行业的特点和环境出发,运用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获取了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指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我国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该模型由品质维度、能力维度、素质维度、知识维度4个维度的14项胜任素质构成。根据我国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划分为:(1)北方电信+南方联通;(2)北方联通和南方电信;(3)中国移动三种市场类型。通过专家评析得出三类市场类型的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对胜任素质四维度的具体要求有一定差异。论文选取BSC平衡计分卡与KPI关键绩效指标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电信企业绩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并基于此,建立了电信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和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经过对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和个人绩效数据进行多层面数据加总检验得出,二者与企业绩效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因此,将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4个维度要素与企业工作绩效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分析得出: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各维度与其绩效的4个指标存在显着相关,说明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是影响其绩效的重要变量。此外,通过对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与企业绩效影响机理研究中得出: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与企业绩效在大部分维度上都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个人绩效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胜任素质模型中的素质维度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受到了市场类型的调节作用。论文最后基于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建立了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体系,包括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的招聘甄选、考核、薪酬管理、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用于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此外,围绕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构成要素,提出了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提升的基本路径。
张艳军[3](2010)在《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了适应海外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中国的电信企业更注重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时,全面预算管理已日益提高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电信运营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战略执行力最有效的工具,是公司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最佳方式”的管理理念。而从目前中国电信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来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几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在电信企业的大力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规范了公司员工的日常活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目标可循,有制度可依,消除了指令朝令夕改、活动随意变化的现象。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在电信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易查觉的消极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国内各通信运营企业仍然未扬弃传统预算管理思维,预算管理仍大都处于非价值性数据简单罗列的信息管理、缺乏先进的预算管理理论与理念的支撑,预算管理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达不到合理配置资源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目标;关于价值链理论的应用研究,学者们较多的是将各种新的预算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价值链管理与信息化结合来开展的。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为我们勾画出了基于价值链理理论的预算管理轮廓、体系和预算编制的模式,而对于国内电信企业按价值链各节点来编制预算始终是一个难点,如何从分析电信企业价值链,优化业务流程,基于价值增值分配公司资源是电信企业在基于价值链预算管理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简称湖南网通)为案例,以电信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重点,结合企业横向和纵向价值链的分析,将价值链和电信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结合起来,使用价值链理论帮助电信企业预算达到合理分配资源、为经营活动设立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将寻找电信企业竞争优势的思想通过预算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基于价值链理论预算编制的过程从始至终都贯穿价值链分析的思想,并且克服了传统预算与战略脱节、与业务脱节缺陷,使得企业预算在宏观战略上和最微小的作业上都贯彻同一个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主要写的是湖南网通传统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第三章主要写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包括价值链理论在电信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引出了电信企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归纳了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第四章主要写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思路、改进步骤和编制框架,主要包括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编制框架设计和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调整、执行管控和业绩考核等内容;第五章主要是结合湖南网通推行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的核心举措和主要启示。
柳卫国[4](2008)在《电信运营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以中国网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通信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截止至2007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均居世界第一位、宽带用户数居世界第二位。通过政企分开、邮电分家、重组上市等电信机制改革,我国电信业于2002年在基础业务市场形成了“5+1”电信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格局。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组公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网络资产和用户资产),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这意味着我国电信运营商重新进行了洗牌,由此前的“5+1”竞争局面将逐渐演变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且,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电信市场已经逐渐对外开放,我国运营商也积极参与到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中,电信运营业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的趋势更加紧迫,社会对通信服务更加追求智能化、个性化、无线化和宽带化。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的青睐,使全球电信运营企业都主动或被动地在进行企业发展的转型,我国电信运营商要想在严酷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乃至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发展,培育和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竞争力中,财务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尤其是资本运作水平上与国际电信巨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运营商必须在管理上,包括财务战略管理上赶上国际电信巨头,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据于此,本文在理顺财务战略基本研究内容、对比国内外电信运营商财务战略管理现状、分析我国电信运营商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我国电信运营产业转型实际,结合笔者在电信行业财务战线上20多年工作的经验、观察体验与思考总结,以笔者服务的单位——中国网通为例,全面分析了中国网通在转型期面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价值管理、资本运作、经营财务、决策支持、风险防范等五大方面来构建了中国网通“面向市场、基于价值”的财务发展战略体系。
邵岩[5](2008)在《中国网通集团数据业务发展评估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数据业务已逐渐成为电信服务的焦点。中国网通作为国内固网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传统语音业务萎缩的颓势,大力发展数据业务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网通数据业务的发展。通过分析其数据业务发展现状,总结了企业自身经营数据业务的优势、劣势,并为其制定了数据业务的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层面对企业数据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最后分析并规划了企业数据业务的发展方向。
李荣华[6](2008)在《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文中指出电信产业的垄断、竞争与规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业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电信产业改革的目标是电信业的良性发展,而促进电信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竞争。目前中国电信产业在一些业务范围内已经有竞争,但本地电话、移动电话等领域仍处于双寡头垄断状态。在解决自然垄断附生问题的方式中,中国选择了国有化。国家经营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被部分集团占有的问题,但同时滋生了无监管、低效率和官僚传统。事实上,由政府同时担任垄断者和管制者的角色,易导致价格无管制、服务欠质量的结果。在中国电信业规模不断增长、内部产业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总体背景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行业规制政策趋向也日益明朗,那就是顺应全球电信业发展大势,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培育有效竞争市场为主要政策取向,这也意味着我国电信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后进入者,后进入者与在位者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这种竞争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制政策,以培育一个有效的竞争市场,使后进入者有能力与在位者展开竞争。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对中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具有重要意义的后进入者,从中观的层面上分析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产业进入路径、规制影响和竞争效果。力求通过这种研究达到如下目的:(1)从产业进入和电信行业特征两个角度,揭示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在与在位主导运营商竞争中的独特博弈轨迹,探究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2)从产权制度与有效竞争相互影响的角度,解释竞争主体的形成依赖于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揭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失效、竞争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家资本“一股独大”等产权因素的影响;(3)通过对我国电信规制改革与开放竞争实践的考察,对规制理论和政策在促进后进入者有效竞争实践中的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寻求规制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结合点,为深化后进入者竞争与规制理论的研究及规制政策的改革提供基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运用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综合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电信经济学和有关垄断竞争理论,运用理论推理与经验证据相结合、构建模型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与结论:1.探讨了我国电信市场培育后进入者的产业进入方式,即在引入新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同时,拆分重组在位主导运营商,以这两种方式共同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对于世界上其他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除非企业违反了反垄断法,否则政府没有权利去拆分一个有着私有产权的电信企业,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中国电信企业的国有性质,反而使这种对企业的拆分成本相对较低,这也为世界电信业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特例。2.提出了必要的重复建设是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重要措施。电信产业中重复建设是指传输能力和网络容量增长不能被用户有效吸纳的情况。即使是多家电信运营商同时投资某种网络和服务于某一市场,只要传输能力和网络容量的增长能被增长的用户有效吸纳,对市场而言,仍是有效竞争,这种建设就不能简单认定为重复建设。必要的重复建设可以使后进入者快速健全网络设施,实现基于设施的竞争。3.从系统的和历史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剖析了电信市场有效竞争演变的机理。边缘性进入便成为能够平衡各方面的选择。也就是说我国电信业规制放松具有“边缘性进入”的独特性。而这一特征与电信业仍然存在的网络经济效应结合起来,使中国电信业至今尚未建立起真正的有效竞争体制而处于一种“闭锁状态”:部门垄断基础上的市场垄断和合谋。4.提出了第三次重组后的三大全业务运营的电信集团之固网和移动网在同一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内)应采取母子公司的运营体制,而不能采取事业部制的体制。在事业部体制下,移动业务与固网业务混合核算,将在客观上限制了后进入者的投资,特别是在引入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的过程中,抬高了后进入者的成本。5.根据我国电信体制变迁的历史轨迹研究和探讨了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及特征,提出了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选择,必须基于自身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适当的产业重组,作出相应的产权安排,并辅以合理的适度准入、全业务经营等规制政策,推进数网融合等。在分析了多个重组版本后,认为中国电信业的症结是国营化与独家垄断(分地区或分业务垄断),没有新的市场主体的参与。国有国营化使得国家并不希望这几个国有企业激烈竞争,而损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营化使得所有方案都在讲均衡,寻找节约国家资源的办法,难以破除行政垄断。关键是新的竞争主体数量太少,必须引进电信市场后进入者。6.把电信市场规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与我国电信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了垄断制度改革对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影响问题。认为规制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为规制机构建立一套有效的规制治理制度,而规制机构的独立化又是规制治理的中心内容。提出了深化我国电信规制体制改革、促进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对策建议。
耿金英[7](2008)在《提升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探讨 ——以中国网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电信运营商将逐步踏入中国电信市场。我国电信企业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大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国内外现状,随后系统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创新的相关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介绍了“3+2”管理模式和“GE”改革之路。其次,分析了中国电信企业产业环境、财务现状,并对中国网通企业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详细分析。随后,针对中国网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评价方案,提出了中国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进而对中国网通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按照GE的改革路线提出了中国网通的管理创新新思路,其硬件改革包括计划模块、考核模块、过程模块和基础结构四部分,并在硬件革命的基础上进行软件革命。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基于电信企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了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知识经济环境下中国网通应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希望对我国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
吴晓静[8](2008)在《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作为新兴的电信运营商,面对在位的主导传统运营商,面对其高额的市场占有率和在用户心中难以取代的品牌优势,面对高速发展的通信新技术和用户不断提出的新的服务需求,面对新时期对企业管理提出的严峻挑战,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和战术,以使湖南省分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避开外部威胁,达到企业竞争的目的,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发起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上述考虑,笔者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构建了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的研究框架:从宏观环境分析到产业结构分析;从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到企业SWOT分析。并通过利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行业竞争模型、SWOT分析等工具和方法,全面剖析了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湖南网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本文对相关的竞争战略理论进行了尝试性的运用,目的是通过对湖南网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竞争战略的建议,同时建立一种普遍适用于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战略分析框架,以实现对理论的实证运用。
马小洪[9](2008)在《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业改革是当今产业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电信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事实已经形成,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与重组。电信重组的成功与失败,对中国在国际信息产业的地位及竞争能力至关重要;重组也是中国电信产业整体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和企业创新的最主要途径。而中国电信业重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立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格局,但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有效竞争的局面还没有建立,距离有效竞争还很远。有鉴于此,本文从上述背景出发,利用西方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的有效竞争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三方面分析了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并据此对中国电信业的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旨在为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章,第1章为前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阐明其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章阐述了有效竞争理论及其评价框架。SCP模式是有效竞争最全面、最具有概括性的衡量标准,因此本文主要基于SCP模式提出有效竞争的整体评价框架。第3章通过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研究,以及对改革的反思,本文认为,我国电信业改革和重组的目标是有效竞争。第4章是全文的重点,依据有效竞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电信业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现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移动通信领域、固定电话领域(固定市话领域和固定长话领域)和其他业务领域,最后对我国电信业作了一个整体分析。第5章阐述了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建议,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电信业管制;调整行业结构,实施全业务经营战略;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高蕾蕾[10](2008)在《中国网通集团客户服务的顾客忠诚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电信业己呈现由垄断性经营到多家运营商并举的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复杂。各电信企业提供的服务相差不大,顾客的争夺和顾客忠诚的建立与培养是我国电信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关键,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也是我国电信企业开展有效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网通作为国内四大运营商之一,如何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来提高其企业的顾客忠诚度,对于中国网通现有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从企业管理这一学科的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以中国网通客户服务的顾客忠诚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网通客户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顾客忠诚度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优秀电信企业的成功实例,以求提出提高中国网通的客户服务顾客忠诚度的具体策略。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的提高策略提供理论方面的相关依据,然后指出了中国网通提高客户服务顾客忠诚度的现实意义。在对中国网通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时,主要分析了中国网通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以及中国网通企业自身的优势及劣势。通过对其所在的环境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中国网通客户服务顾客忠诚度的具体策略提供合理的现实依据。接下来通过对电信企业的顾客忠诚度的概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网通客户服务顾客忠诚度较低的原因。通过对比中国电信客户服务及顾客忠诚度现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得出中国网通客户服务及顾客忠诚度管理的不足之处。本论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提高中国网通客户服务顾客忠诚度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提高中国网通的顾客价值,实施与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有效的服务补救,顾客转换成本的管理,加强品牌营销战略,提高顾客信任度。最后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局限性以及应用于中国网通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及问题的相应对策。
二、中国网通北方十省去岁取得显着成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网通北方十省去岁取得显着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成长路径的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资本结构 |
2.1.2 企业绩效 |
2.2 基础理论 |
2.2.1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2.2.2 新资本结构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研究 |
2.3.2 国内研究 |
2.3.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基于财务角度的我国电信企业成长路径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产业改革 |
3.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3.2 中国移动发展分析 |
3.2.1 中国移动概况 |
3.2.2 中国移动成长性、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分析 |
3.3 中国电信发展分析 |
3.3.1 中国电信概况 |
3.3.2 中国电信成长性、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分析 |
3.4 中国联通发展分析 |
3.4.1 中国联通概况 |
3.4.2 中国联通成长性、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分析 |
第四章 我国电信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对比分析 |
4.1 资本结构的对比分析 |
4.1.1. 债务结构分析 |
4.1.2. 权益结构分析 |
4.2 企业绩效的对比分析 |
4.3 基于可视化方法的电信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我国电信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5.2 研究假设 |
5.2.1. 债务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5.2.2. 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5.3 变量选取 |
5.4 中国移动实证分析 |
5.4.1 模型构建 |
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3 相关性统计分析 |
5.4.4 回归分析及结果 |
5.5 中国电信实证分析 |
5.5.1 模型构建 |
5.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5.3 相关性统计分析 |
5.5.4 回归分析及结果 |
5.6 中国联通实证分析 |
5.6.1 模型构建 |
5.6.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6.3 相关性统计分析 |
5.6.4 回归分析及结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6.2.1 优化债权结构 |
6.2.2 优化股权结构 |
6.2.3 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
6.2.4 政策支持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胜任素质理论及相关研究 |
2.1.1 胜任素质概念的界定 |
2.1.2 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 |
2.1.3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 |
2.1.4 胜任素质模型相关研究成果 |
2.2 绩效理论 |
2.2.1 绩效的概念 |
2.2.2 绩效的结构 |
2.3 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2.3.1 个人绩效 |
2.3.2 团队或部门绩效 |
2.3.3 企业绩效 |
2.3.4 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2.4 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
2.5 相关研究评述 |
3.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理论分析 |
3.1 3G时代电信企业发展分析 |
3.1.1 3G时代电信产业发展趋势简要分析 |
3.1.2 3G时代电信企业竞争市场特征分析 |
3.1.3 3G时代移动通信服务消费特点 |
3.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分析 |
3.2.1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分析过程 |
3.2.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分析 |
3.2.3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特点分析 |
3.3 3G时代对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
3.3.1 管理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
3.3.2 管理者需要更有预见性 |
3.3.3 管理者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 |
3.3.4 管理者要有更强的人才观念 |
3.3.5 管理者要有更强的客户观念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过程 |
4.4 研究工具的选取 |
4.4.1 胜任素质调查问卷 |
4.4.2 胜任素质评价表 |
4.4.3 企业绩效调查问卷 |
4.4.4 企业绩效评价表 |
4.4.5 个人绩效评价表 |
5.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研究 |
5.1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意义 |
5.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流程 |
5.2.1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原则 |
5.2.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模式 |
5.2.3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思路 |
5.3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调研 |
5.3.1 行为事件访谈 |
5.3.2 胜任素质问卷调查 |
5.4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
5.4.1 因素分析 |
5.4.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5.4.3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特殊性 |
5.5 本章小节 |
6. 不同市场类型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差异分析 |
6.1 市场类型划分 |
6.2 不同市场类型管理人员素质差异性 |
6.3 不同市场类型管理人员素质模型对比分析 |
6.3.1 不同市场类型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品质要求比较分析 |
6.3.2 不同市场类型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能力要求比较分析 |
6.3.3 不同市场类型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比较分析 |
6.3.4 不同市场类型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知识要求比较分析 |
6.4 不同市场类型管理人员素质差异原因分析 |
7.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
7.1 电信企业绩效指标选取方法的选择 |
7.1.1 平衡计分卡选取方法 |
7.1.2 关键绩效指标选取方法 |
7.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选取 |
7.3 目标分解制定关键绩效指标 |
7.3.1 电信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 |
7.3.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 |
7.4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
7.4.1 数据来源 |
7.4.2 相关分析 |
7.4.3 回归分析 |
7.5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对企业绩效影响机理研究 |
7.5.1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个人绩效中介效应研究 |
7.5.2 电信企业市场类型调节效应研究 |
8. 基于胜任素质的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
8.1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提升研究 |
8.1.1 提升思路 |
8.1.2 提升方法 |
8.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绩效提升研究 |
8.3 电信企业绩效提升研究 |
8.4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提升对其绩效的促进 |
8.4.1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提升对其绩效促进机理分析 |
8.4.2 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提升对其绩效促进作用测评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论文创新点 |
9.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价值链理论研究概述 |
1.2.2 国内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概述 |
1.2.3 国内电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概述 |
1.2.4 国内基于价值链预算管理研究现状 |
1.3 本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本文的逻辑结构 |
第2章 湖南网通全面预算编制现状及问题 |
2.1 中国网通集团湖南省分公司概况 |
2.1.1 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概况 |
2.1.2 中国网通集团湖南省分公司概况 |
2.2 湖南网通全面预算编制现状 |
2.2.1 湖南网通全面预算管理相应有以下特点 |
2.2.2 湖南网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 |
2.3 预算编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 |
2.3.1 基本内容 |
2.3.2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举措 |
2.4 预算编制存在的主要难点及问题 |
2.4.1 主要难点 |
2.4.2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章 电信企业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编制的可行性 |
3.1 电信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 |
3.1.1 提升重组后电信企业竞争力 |
3.1.2 确保公司战略的实现 |
3.1.3 确保提高电信企业集团分级管理效率 |
3.1.4 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
3.1.5 激励员工完成企业和个人的目标 |
3.1.6 控制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
3.2 价值链管理在电信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
3.3 电信企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的优点 |
第4章 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改进 |
4.1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改进思路 |
4.2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原则 |
4.3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和步骤 |
4.3.1 价值链描述及价值增值活动的识别 |
4.3.2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业务流程优化 |
4.3.3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框架 |
4.3.4 全面预算的执行、调整和差异分析控制 |
4.3.5 全面预算责任指标确立与业绩评价 |
第5章 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编制实践及启示 |
5.1 建立了核心方法和保障机制 |
5.1.1 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体系 |
5.1.2 平衡记分卡(BSC)战略执行工具 |
5.1.3 全面预算动态管理机制 |
5.1.4 预算组织及运作机制 |
5.1.5 以EVA为核心的综合业效考评体系 |
5.2 将全面预算与ERP系统集成管理 |
5.3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应用效果评价 |
5.4 建立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体系的启示 |
5.4.1 基于价值链的多角度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
5.4.2 其他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电信运营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以中国网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
1.3 研究方法、思路 |
2 财务战略的研究内容 |
2.1 价值管理——EVA |
2.2 融资理论 |
2.3 企业并购 |
2.4 股利分配 |
2.5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
3 目前电信运营业财务战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世界先进电信运营商的财务战略管理 |
3.1.1 融资管理 |
3.1.2 资产并购 |
3.1.3 股利分配 |
3.2 国内电信运营商财务战略管理现状 |
3.2.1 融资管理 |
3.2.2 资本运作 |
3.2.3 股利政策 |
3.2.4 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防范 |
3.3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财务战略环境 |
3.3.1 宏观环境分析 |
3.3.2 产业环境分析 |
3.4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财务战略SWOT分析 |
3.4.1 财务战略优势分析 |
3.4.2 财务战略劣势分析 |
3.4.3 财务战略机遇分析 |
3.4.4 财务战略威胁分析 |
3.5 小结 |
4 电信运营业转型期对财务战略的需求 |
4.1 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发展历程 |
4.2 我国电信运营业转型的必要性 |
4.2.1 市场需求 |
4.2.2 技术进步 |
4.2.3 业务竞争 |
4.2.4 产业发展 |
4.3 转型期财务战略的转型 |
4.3.1 理念转型 |
4.3.2 职能转型 |
4.3.3 组织转型 |
4.3.4 其他转型准备 |
5 电信运营业财务战略体系构建—以中国网通为例 |
5.1 中国网通概况 |
5.2 中国网通财务战略体系总体构想 |
5.2.1 中国网通财务战略定位 |
5.2.2 中国网通财务战略体系构建原则 |
5.3 构建“面向市场,基于价值”的财务战略体系 |
5.3.1 价值管理工作体系 |
5.3.2 资本运营工作体系 |
5.3.3 经营财务工作体系 |
5.3.4 决策支持工作体系 |
5.3.5 风险防范工作体系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网通集团数据业务发展评估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项目研究方法 |
2.1 国际、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
2.2 平衡计分卡介绍 |
2.2.1 什么是平衡计分卡 |
2.2.2 平衡计分卡的原理 |
第三章 中国网通数据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3.1 目前发展现状 |
3.1.1 综述 |
3.1.2 重点业务分析 |
3.1.3 与其他先进运营商比较 |
3.2 中国网通发展数据业务的优势、劣势 |
3.2.1 中国网通发展数据业务的优势分析 |
3.2.2 中国网通发展数据业务的劣势分析 |
3.2.3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网通数据业务经营策略 |
4.1 综述 |
4.2 中国网通数据业务经营策略介绍 |
4.2.1 依托北京 |
4.2.2 立足南方 |
4.2.3 宽带为王 |
4.2.4 商务领先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网通数据业务发展评估 |
5.1 综述 |
5.2 财务维度评估 |
5.2.1 目标1:数据业务收入高速增长,逐步提高其收入贡献率 |
5.2.2 目标2:增强数据业务获利能力 |
5.2.3 目标3:提高收入生产率 |
5.3 客户维度评估 |
5.3.1 目标1:保持新客户稳定增长,并有效提高客户获利能力 |
5.3.2 目标2: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影响力 |
5.3.3 目标3: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维持能力 |
5.4 内部流程维度评估 |
5.4.1 目标1:增强外部资源整合与调配能力 |
5.4.2 目标2:提升网络运营效率 |
5.4.3 目标3:提高内部管理与执行效率 |
5.5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估 |
5.5.1 目标1:增强企业创新与扩张的能力 |
5.5.2 目标2: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满意度 |
5.5.3 目标3: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
5.6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网通数据业务发展规划 |
6.1 综述 |
6.2 宽带及互联网业务 |
6.2.1 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 |
6.2.2 多媒体内容服务 |
6.2.3 IPTV服务 |
6.3 商务数据通信及ICT业务 |
6.3.1 系统集成服务 |
6.3.2 外包服务 |
6.3.3 专业服务 |
6.3.4 知识服务 |
6.3.5 软件开发服务 |
6.4 无线增值业务 |
6.4.1 个人娱乐类 |
6.4.2 个人商务类 |
6.4.3 个人生活类 |
6.5 电信重组后中国网通数据业务竞争策略 |
6.5.1 电信重组方案介绍 |
6.5.2 电信重组后数据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6.5.3 电信重组后中国网通数据业务竞争策略介绍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1.2.1 自然垄断产业特征的相关研究 |
1.2.2 产业进入方式及其进入障碍的研究 |
1.2.3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研究 |
1.2.4 有效竞争理论和电信市场竞争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
1.2.5 电信规制的相关研究 |
1.2.6 民营(私人)资本进入电信业的相关研究 |
1.2.7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 |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理论基础 |
2.1 有效竞争理论的内涵 |
2.1.1 国外理论基础 |
2.1.2 国内理论基础 |
2.2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与先进入者比较 |
2.2.1 市场先入者与先发优势的一般理论 |
2.2.2 电信市场先进入者优势 |
2.2.3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优势 |
2.3 电信市场进入壁垒与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
2.3.1 电信市场进入壁垒 |
2.3.2 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
2.4 电信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
2.4.1 有效竞争的一般衡量标准 |
2.4.2 电信有效竞争的具体度量 |
2.5 运营商有效竞争的数量优化数学模型 |
2.6 双寡头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
2.6.1 博弈论视角的分析与解释 |
2.6.2 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信产业特征与有效竞争 |
3.1 电信产业的特征对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影响 |
3.2 电信市场引入竞争的原因 |
3.3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边界 |
3.3.1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边界的动态性 |
3.3.2 决定电信市场垄断和竞争边界的主要因素 |
3.3.3 电信市场垄断——竞争边界分析框架 |
3.4 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与有效竞争 |
3.4.1 网间互联的历史渊源和概念界定 |
3.4.2 网间互联是实现有效竞争的基础 |
3.4.3 电信网间互联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
3.4.4 对在位主导运营商的规制激励 |
3.5 瓶颈设施与有效竞争 |
3.5.1 电信运营商的“瓶颈”垄断 |
3.5.2 在位主导运营商的市场影响力 |
3.5.3 瓶颈垄断、市场势力与网间互联规制 |
3.6 重复建设、转换成本与有效竞争 |
3.6.1 电信产业重复建设与有效竞争 |
3.6.2 电信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与有效竞争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与规制研究 |
4.1 政府规制对电信市场后进入者行为的影响 |
4.1.1 竞争条件下电信市场的政府规制成因 |
4.1.2 政府规制对后进入者行为的影响 |
4.2 电话号码可携带与有效竞争的规制 |
4.2.1 电话号码可携带的概念与类型 |
4.2.2 号码携带与后进入者有效竞争 |
4.2.3 对号码携带的规制 |
4.3 软预算约束与进入阻止 |
4.3.1 软预算约束问题概述 |
4.3.2 模型设定 |
4.3.3 博弈均衡分析 |
4.4 规制放松与边缘性进入 |
4.4.1 规制放松的理论分析 |
4.4.2 边缘性进入 |
1、MCI的边缘性进入过程 |
2、边缘性进入分析 |
4.5 路径依赖与“闭锁状态” |
4.5.1 电信规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契合 |
4.5.2 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下的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路径选择 |
5.1 适度准入与我国电信产业竞争模式 |
5.1.1 电信市场准入中数量控制的理论依据 |
5.1.2 电信市场集中度 |
5.1.3 中国基础电信业务的市场准入 |
5.2 所有制改革与产权制度安排 |
5.2.1 产权界定和治理效率 |
5.2.2 产权体制与有效竞争的关系 |
5.2.3 中国电信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4 我国电信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 |
5.3 产业重组 |
5.3.1 电信产业重组的目的与模式 |
5.3.2 中国电信产业重组方案选择 |
5.3.3 重组路径选择:政府引导、市场选择 |
5.4 全业务经营 |
5.4.1 基于消费者微观决策的电信市场分业经营模型 |
5.4.2 全业务经营模式的实现 |
5.4.3 国外四个全业务运营商的样本分析 |
5.4.4 中国电信业第三次重组后全业务经营的模式研究 |
5.5 网络融合与数网竞争 |
5.5.1 数网融合及其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
5.5.2 三网的现状 |
5.5.3 数网融合与有效竞争 |
5.6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
5.6.1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
5.6.2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产业链竞争模式 |
5.6.3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产业链整合路径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实证研究 |
6.1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和重组的总体分析 |
6.1.1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的历史过程与政策变迁 |
6.1.2 我国电信产业重组特征 |
6.1.3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效果及其背后的制度问题 |
6.2 中国联通进入移动电话市场分析 |
6.2.1 中国联通的进入 |
6.2.2 不对称的双寡头垄断对中国联通成长的障碍分析 |
6.2.3 非对称规制与中国联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
6.3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相互进入分析 |
6.3.1 电信网通相互进入后的竞争效果分析 |
6.3.2 电信、网通两大集团《合作协议》后果分析 |
6.4 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分析 |
6.4.1 泰龙模式分析 |
6.4.2 我国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产业壁垒的形成机制 |
6.4.3 拆除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产业壁垒的制度选择 |
6.5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对策建议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工作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提升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探讨 ——以中国网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选题背景 |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 |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2.管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
2.1.管理创新基本概念 |
2.1.1.管理创新的内涵 |
2.1.2.管理创新的特征 |
2.1.3.管理创新的力场结构 |
2.1.4.管理创新的分析要素 |
2.2.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概念 |
2.2.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2.2.2.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
2.2.3.核心竞争力、竞争力、能力与资源之间分层关系 |
2.3.企业管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
2.4.GE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验 |
2.4.1."3+2"管理模式 |
2.4.2."GE"管理模式构建过程 |
3.中国网通发展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中国电信企业总体发展状况 |
3.2.国内四大运营商财务状况对比 |
3.3.中国网通SWOT分析 |
4.中国网通核心竞争力分析 |
4.1.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 |
4.2.基于标杆评价指标体系 |
4.3.构建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
4.4.中国网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
4.5.中国网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差距 |
5.中国网通管理创新重点及对策 |
5.1.中国网通管理创新重点 |
5.2.加强战略管理能力,加速战略转型 |
5.3.面向顾客服务,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
5.4.面向业务流程,进行组织重构 |
5.5.完善数字化流程,达到快速响应 |
5.6.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
5.7.加强品牌建设,赢得钱包份额 |
5.8.企业文化再生,成就核心竞争力源泉 |
6.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2.1 我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
2.2 宏观环境分析 |
2.2.1 政治法律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文化环境 |
2.2.4 自然地理环境 |
2.2.5 技术环境 |
2.3 行业环境分析 |
2.3.1 供应商分析 |
2.3.2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2.3.3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
2.3.4 替代品分析 |
2.3.5 买方分析 |
第3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战略分析 |
3.1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SWOT分析 |
3.1.1 优势分析 |
3.1.2 劣势分析 |
3.1.3 机遇分析 |
3.1.4 威胁分析 |
3.2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的发展定位 |
第4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选择 |
4.1 战略目标 |
4.1.1 湖南网通发展愿景和使命 |
4.1.2 湖南网通企业战略目标 |
4.1.3 湖南网通市场竞争战略 |
4.2 战略方案的制订 |
4.2.1 总体战略构想 |
4.2.2 湖南电信行业市场竞争战略分析 |
4.3 战略方案的选择 |
4.3.1 市场发展战略 |
4.3.2 业务发展战略 |
4.3.3 技术发展战略 |
4.3.4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4.4 湖南网通选择差异化市场竞争战略的优势 |
第5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观念更新 |
5.2 建立前后端型扁平的组织架构 |
5.3 继续精细化管理 |
5.4 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提高营销能力 |
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6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及成果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有效竞争理论及其评价框架 |
(一) 有效竞争相关理论 |
1、马歇尔困境 |
2、有效竞争理论及其特征 |
(二) 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
1、市场结构 |
2、市场行为 |
3、市场绩效 |
(三) 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的评价指标体系 |
三、我国电信业改革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
(一) 电信业改革的必要性 |
1、垄断带来的效益损失 |
2、电信产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
(二) 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 |
1、放松价格管制时期(1980-1993 年) |
2、放松进入管制时期(1993-1998 年) |
3、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阶段(1998 年以后) |
(三) 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反思 |
(四)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和重组的最终目标——有效竞争 |
四、我国电信业竞争现状分析 |
(一) 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讯领域的竞争现状 |
1、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讯领域的市场结构 |
2、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讯领域的市场行为 |
3、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讯领域的市场绩效 |
4、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讯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
(二) 我国电信产业固定电话领域的竞争现状 |
1、我国电信产业固定电话领域的市场结构 |
2、我国电信产业固定电话领域的市场行为 |
3、我国电信产业固定电话领域的市场绩效 |
4、我国电信产业固定电话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
(三) 我国电信产业其他业务领域的竞争现状 |
1、数据通讯业务的SCP 分析 |
2、无线寻呼业务的SCP 分析 |
3、电信增值业务的SCP 分析 |
4、我国电信产业其他业务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
(四) 我国电信业竞争现状总体评价 |
1、总体概况 |
2、总体评价 |
五、我国电信产业实现有效竞争的对策措施 |
(一) 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电信业管制 |
1、健全电信业管制的法规体系 |
2、建立新型的电信管制机构 |
3、完善电信业的管制手段 |
(二) 调整行业结构,实施全业务经营战略 |
1、电信企业重组 |
2、全业务经营 |
3、重组方案 |
(三) 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推进电信产权改革 |
2、完善电信治理结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中国网通集团客户服务的顾客忠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1.1 国外顾客忠诚度理论研究综述 |
1.1.2 国内顾客忠诚度理论研究综述 |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1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概况 |
1.2.2 我国电信行业竞争概况 |
1.2.3 中国网通客户服务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国网通战略环境分析 |
2.1 中国网通宏观环境分析 |
2.1.1 经济环境分析 |
2.1.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2.1.3 技术环境分析 |
2.2 中国网通竞争环境分析 |
2.2.1 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
2.2.2 中国网通的竞争环境分析 |
2.3 中国网通的SWOT 分析 |
2.3.1 S (Strength:优势) |
2.3.2 W (Weakness:弱势) |
2.3.3 O (Opportunity:机遇) |
2.3.4 T (Threat:威胁) |
第三章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分析 |
3.1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理论分析 |
3.1.1 电信企业顾客忠诚度概述 |
3.1.2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现状 |
3.1.3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较低原因的理论分析 |
3.2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实证分析 |
3.2.1 中国电信客户服务及顾客忠诚现状 |
3.2.2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较低原因的实证分析 |
第四章 提高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的策略 |
4.1 提高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策略的选择依据 |
4.1.1 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较低的原因 |
4.1.2 中国网通的战略环境 |
4.2 提高中国网通顾客忠诚度的策略 |
4.2.1 提高中国网通的顾客价值 |
4.2.2 实施与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
4.2.3 实施有效的服务补救 |
4.2.4 顾客转换成本的管理 |
4.2.5 加强品牌营销战略,提高顾客信任度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实施建议 |
5.1 研究总结 |
5.1.1 研究结论 |
5.1.2 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 |
5.2 实施建议 |
5.2.1 策略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 |
5.2.2 实施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中国网通北方十省去岁取得显着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 [1]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成长路径的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实证分析[D]. 刘嘉瑞.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李开新. 北京交通大学, 2013(05)
- [3]湖南网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全面预算编制应用研究[D]. 张艳军. 湖南大学, 2010(03)
- [4]电信运营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以中国网通为例[D]. 柳卫国. 复旦大学, 2008(08)
- [5]中国网通集团数据业务发展评估与研究[D]. 邵岩.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6]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 李荣华. 中南大学, 2008(12)
- [7]提升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探讨 ——以中国网通为例[D]. 耿金英.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9)
- [8]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 吴晓静. 中南大学, 2008(01)
- [9]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研究[D].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10]中国网通集团客户服务的顾客忠诚度研究[D]. 高蕾蕾. 天津理工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