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不喜欢哪类老师(论文文献综述)
张筱[1](2021)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两当县某两所初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谭少华[2](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初中生信息检索教学并未作为一门课程,而与之最关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检索教学相关文献和项目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掌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调查问卷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策略,在某初中选取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两个班级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测试,结合三次项目教学法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和后测成绩计算出学生信息检索学习最终成绩,对比学习效果。对实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的调查,项目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等。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设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崔炳蔚[3](2021)在《普通高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WZ公办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和美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将会对他们未来的生存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高中生在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的同时,整天过着紧张、枯燥的两点一线学习生活,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一部分学习成绩不佳、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由于学习时间不足、努力程度不够、学习动机缺乏等原因,不再愿意继续坚持学习。因为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他们打扰他人、睡觉、欺凌同学,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以上这些学生被统称为“问题学生”。一般来说,“问题学生”总是不断制造麻烦,这深深困扰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帮助“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艰巨挑战,又意义非凡。该文以WZ中学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问题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问题学生的管理方法。WZ中学虽然不是当地的重点学校,但历史悠久,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种类典型。该论文主要以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为工具,收集各种数据。WZ中学全体教师和95%以上的学生参与了针对教师和学生不同目的而设计的问卷调查,包括个人信息、问题学生现状、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和建议等。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作者还对11名教师代表、6名中层干部和4名学校领导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除问卷调查和访谈外,笔者还查阅了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定、学生违纪处分记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等文件。借助“问卷之星软件”和“SPSS应用程序”,对大量的数据和记录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整理,试图找出“问题学生”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问题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然后通过对上述原因的研究,阐述了转化“问题学生”的理论和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以改善“问题学生”的不良状况。作者根据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真实事例,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促使“问题学生”回归正途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表明,应当为“问题学生”提供更多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问题学生”,让他们感到平等、快乐和希望;另一方面,要让“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诸如游戏、讨论、小组探究等,激发他们对学习、友谊、爱的信心,增强他们有所作为的意志。由于法律对教师惩戒权支持乏力,并且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有力支持,学校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没有人敢惩罚“问题学生”或对他们说“不”。依据本文作者的观点,WZ中学要在“问题学生”管理上有所突破,必须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管理能力,转变学生管理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培养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转变教育职能,大力寻求校外资源支持等。总之,希望本文能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所裨益。
魏羽彤[4](2021)在《运用读写结合方法指导小学语文习作研究》文中提出习作与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小学分值的60%以上。读写结合这一方法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把阅读中所学到的习作方法及摄取的知识点运用到习作中,使习作内容更加充实生动,也可以把对于习作的思考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并且通过习作后的阅读自查缺点,完善自身习作能力。它是语文课程全面性、综合性的体现,也符合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征。本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及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论中的知识点,为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明确读写结合教法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师及学生关于读写结合教学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并阐述语文教学中关于读写结合教学出现的问题:学生缺乏明确的习作目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学生的生活体验少,在习作时难以共情,教师对读写结合教法的掌握程度不够,教师的在教学中重讲解、轻灵活,教师对习作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并通过对现行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法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成因。第三部分依据调查的实际问题和情况拟定读写结合教学改进策略,进而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提出深化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提供更加丰富的习作示例,提示具体的习作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侧重点,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教学设计,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教学情况全面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所需的习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摘录好词好句、多观察、写日记的习惯。笔者希望通过提出对现行读写结合教法的改进策略,来改善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来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制造良好的开端,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涯中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真正使小学阶段的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李亚萍[5](2021)在《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反应我国高中化学实验课外延伸方面实施力度不够,而有效实施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有力外延和补充,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机载体。为了贯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实施建议,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载体作用,急需深入了解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的现状,为下阶段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出国内外家庭小实验的研究进展,以教育学习理论和化学实验论为基础,选取高中生和高中化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高中生实施化学“家庭小实验”的现状,同时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描述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在实验准备上,学生对家庭小实验作业接受度不高,实验准备态度消极,缺少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和获取实验用品的方法;教师对待实验准备工作不够积极,但偶尔会与同事探讨家庭小实验开展策略。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准确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的能力薄弱,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欠缺,在实验中与教师沟通、同学沟通的主动性不强,学生普遍缺乏完成实验的信心,动手实验能力较差;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与家长沟通不紧密,缺少组织家庭小实验的丰富经验。在实验评价方面,学生向教师汇报实验结果不主动,评价他人实验结果不积极,缺少撰写实验报告的训练,缺乏优化实验方案的信心;教师对实验结果的检查工作不够重视,要求家长参与度不高。最后,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结合访谈结果进行归因分析,查找出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不理想的影响因素是:(1)实验准备阶段无方可依,加剧学生准备地难度,影响家庭小实验的进行。(2)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导致实施过程曲折,影响家庭小实验的效能。(3)教师绩效考核侧重点的不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影响家庭小实验的开展。针对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1)编制“家庭小实验”示例,保障实验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2)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确保家庭小实验实施取得实效。(3)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为教师检查督查保驾护航。
苏日那[6](2020)在《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取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据此分析该地区人文社会环境、日常生活领域、教育领域中的蒙古族语言生活现状和相关语言政策。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从蒙古贞的历史变迁(历史背景、人口变化)、文化传承与变迁(语言文化、媒体接触)、蒙古族教育概况(起步期、探索期、调整期)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蒙古贞地区人文社会环境和语言生活环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第二章审视和研究语言政策问题。首先,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有关定义和目标着手,通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相关性,阐明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影响语言实践;其次,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民族语文工作、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文化工作、民族干部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蒙古贞地区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最后,针对语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章为分析和归纳日常生活领域部分。在蒙古族聚居区和蒙汉杂居区选择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被试,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方面对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价值观和语言实践的相互影响。其后,对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四章为教育领域部分,在了解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专项调查;对学生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学习态度等专项调查。在此之后,综合教育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五章系结语部分,以“正常情况下,语言与生活的万千变化没有偶然性,都是必然发生”为题,在调查分析、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总结、结论、余论三个部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总结部分,概括了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结论部分,对蒙古语使用现状、语言态度、语言流失概况等进行研究反思,并对其语言文化发展提出几点重要启示。余论部分,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崔福玲[7](2020)在《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四个平台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力度加大,各省市投入巨资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意在引发基础教育服务载体、模式、方法等方面的突破。自2015年起,安徽省不少地市开始筹建智慧教育云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平台是否符合一线需求?用户使用效果如何?等等,值得进一步的关注。由此,基于用户角度,及时了解师生关于平台的认可度,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以安徽省四个地市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为例,对相关师生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层考察平台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平台的优化建议。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本研究以用户满意度理论、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理论、CCSI模型为理论基础,经过文献梳理,结合智慧教育云平台特点,构建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其次,在模型基础上,结合学者研究及专家指导,设计调查问卷指标,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访谈等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NVIVO、WORDART等,通过统计、描述、交叉等分析方法展开数据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最后,针对调查发现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不足,结合开放题及访谈中用户对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改进期望,从平台规划、质量、形象、价值、智慧等方面提出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优化建议。本研究调查分析发现:1.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用户满意度可由用户期望、感知平台质量、感知平台价值、平台形象四个维度构成;2.用户期望、感知平台质量、感知平台价值、平台形象四个维度及各因子均对用户满意度有显着影响;3.用户期望对感知平台质量有显着影响;4.感知平台质量与平台形象对感知平台价值有显着影响;5.不同身份、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类型的用户对各维度的满意度存在差异性影响,但性别没有影响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系列访谈,研究认为,智慧教育云平台欲持续服务于一线教学,亟待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平台统筹规划,双向对接、2.平台质量间的“无缝对接、按需供应、常研常新”、3.平台形象的“自主化”设计,增添用户自我实现需求、4.平台价值的“增值”,满足用户获得感、5.平台“智”与“服”合一,引领教学创新新生态。本研究针对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用户满意度分析,或许可为地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
孙婉茹[8](2020)在《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然而现实中,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却是薄弱的。那么,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什么薄弱?阅读课堂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学语文课堂中隐藏着学生“假阅读”的现象。于是对“假阅读”现象的破解,就成为提升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本论文选择了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这一课题。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以及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做了详细的梳理,证实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阅读,强调的都是真阅读。因此,笔者归纳并总结了广义真阅读的基本特征:一,阅读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行为;二,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三,阅读强调阅读主体主动的感知、理解、获得意义。随后,笔者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假阅读”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及反思,发现“假阅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粗浅,对纠正学生的“假阅读”现象没有实际意义。综合以上内容,笔者为判断学生的“假阅读”行为确立了三条标准:一,在课堂教学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不是阅读的主体;二,学生没有在这一阅读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感知和理解;三,学生在阅读后没有获得对其成长有意义的信息。第二部分,笔者就现阶段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围绕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展开,发现中学生确实普遍存在着“假阅读”现象。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不是主动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个性的理解、学生阅读后没有获得意义三个层面。就此,笔者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与阅读教学行为存在误区;二,学生对阅读意义的错误理解以及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第三部分,为纠正学生的“假阅读”现象,笔者认为教师的引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提出了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真阅读状态的实践策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应深刻理解阅读的本质。首先,教师应从阅读本质出发,理解阅读教学。其次,教师必须真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第二部分,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进入积极的阅读阅读状态。从树立长久阅读目标、创设情境、创办阅读活动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一些可行性措施;第三部分,教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教师选择恰当切入点、设计有效问题、运用拓展链接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学生真阅读的具体举措。第四部分,师生同步真阅读,共同成长。提出了师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共同阅读一整本书、相互交流阅读心得的措施,指引学生走向真阅读。
熊军芳[9](2020)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文中提出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受散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但是关于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极少,一线教师对散文阅读教学普遍存有困惑。在实习观察期间也发现乌鲁木齐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乌鲁木齐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为了解乌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抽取了乌市四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设计散文阅读教学情况师生问卷,对这四所初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对四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再分析调研所得的数据和资料,结合课堂观察案例总结乌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剖析当地实际散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从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学生和评价制度四个层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教育理论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散文阅读教学改进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分析、归纳,得出的调研结论有:一方面乌鲁木齐市初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值得其他一线教师借鉴的经验,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散文阅读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示范作用;紧抓散文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鉴赏散文语言。另一方面散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泛化,缺少朗读的指导;教学过程模式化,忽视散文文体特征;教学轻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审美体验不足;教师重课堂讲解,忽视课外散文阅读;教师重理性分析,学生阅读感受分享不够;学生散文知识掌握不够,鉴赏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归纳散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散文的文体特征不明确;教师解读散文的能力不足、缺少有效的散文阅读指导的方法、未合理使用教科书;学生缺少散文阅读方法、学业压力大、生活经验不足;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为主。针对乌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对话教材,定位散文教学目标;立足文体,按照散文类型教学;创新课堂,丰富散文教学形式;加强朗读指导,拓展散文课外阅读;丰富评价方式,完善评价制度,表现性评价的运用等方面具体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王韵乔[10](2020)在《《发展汉语》综合教材课外拓展练习研究》文中提出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两大支柱。目前,学界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远多于课外实践。在课外实践的研究成果中,以教材中的实践练习为出发点研究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外实践的文章寥寥无几。针对目前汉语教学中没能充分利用课外环境发挥课外实践的优势,教材中设置的实践练习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状,本文在已有课外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三本综合教材设置的“走出课堂,拓展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三本教材中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和使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语言环境,实现汉语真正意义上的交际,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达到汉语教学的目标。本着这样的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脉络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并对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从教材习题的题量、题型、难度三个方面,考查了《发展汉语》三本综合教材中的课外拓展练习的设置情况,并对课外拓展练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发展汉语》三本综合教材课外拓展练习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分析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指出课外拓展练习设置上存在部分教材题型较单一、题目要求不具体的问题,师生使用中存在整体使用频率较低、学生完成质量不一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设置和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主要是从教材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和师生使用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在教材课外拓展练习设置方面提出了课外拓展练习题目要求要具体、借助图表因素设计练习和加入跨文化因素三点建议;在课外拓展练习使用方面提出了师生要提高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灵活处理练习、小组合作完成和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四点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对外汉语综合教材课外拓展练习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主要研究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课外拓展练习,力求充分发挥课外拓展练习在汉语教学中的优势,对丰富对外汉语课外实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二、学生不喜欢哪类老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不喜欢哪类老师(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 |
2.1.2 教学策略 |
2.2 PBL教学模式 |
2.2.1 PBL概念 |
2.2.2 PBL基本特点和要素 |
2.2.3 PBL教学流程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3.3 情境学习理论 |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先导性研究 |
3.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2 初中学生信息检索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的制定 |
4.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原则 |
4.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
4.2.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
4.2.2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
4.2.3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实施条件 |
4.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 |
4.3.1 选定项目任务的策略 |
4.3.2 项目规划和准备的策略 |
4.3.3 管理项目的策略 |
4.3.4 项目回顾及完善的策略 |
5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应用 |
5.1 实验内容 |
5.1.1 实验条件 |
5.1.2 选取实验对象 |
5.1.3 做出实验假设 |
5.1.4 选择实验材料 |
5.1.5 控制实验变量 |
5.2 实验过程 |
5.2.1 对照班的传统教学实施 |
5.2.2 实验班的采用基于PBL教学策略的应用设计 |
5.2.3 基于PBL《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的教学案例 |
5.2.4 基于PBL《制定旅游计划书》的教学案例 |
5.2.5 基于PBL《网络信息辨真假》的教学案例 |
5.3 实验效果调查与分析 |
5.3.1 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
5.3.2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总结 |
5.3.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
5.3.4 学生项目教学评价访谈 |
5.3.5 教学总结与反思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普通高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WZ公办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1.4 拟创新点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3 “问题学生”核心概念界定 |
1.3.1 “问题学生”的概念 |
1.3.2 “问题学生”的判定标准 |
1.3.3 “问题学生”定义争论 |
1.4 “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
1.4.1 社会认知理论 |
1.4.2 学习动机理论 |
1.4.3 心理健康理论 |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普通高中“问题学生”调查研究 |
2.1 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2 调查问卷的信度 |
2.1.3 调查问卷的效度 |
2.1.4 访谈问题的设计 |
2.1.5 访谈对象的确定 |
2.2 访谈步骤和调查问卷的实施 |
2.2.1 访谈步骤的实施 |
2.2.2 调查问卷的实施 |
2.3 研究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2.3.1 调查结果的统计 |
2.3.2 调查结果的分析 |
2.4 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的管理现状 |
2.4.1 学习型“问题学生” |
2.4.2 行为型“问题学生” |
2.4.3 心理型“问题学生” |
2.4.4 思想型“问题学生 |
第三章 高中“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
3.1 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问题 |
3.1.1 家庭结构不完整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
3.1.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
3.1.3 父母的不良行为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
3.2 学校教育和管理原因 |
3.2.1 学校应试教育不切合学生发展 |
3.2.2 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
3.3 社会环境的影响 |
3.3.1 富足的生活滋生不良价值取向 |
3.3.2 便捷的网络产生负面影响 |
3.4 学生自身原因 |
3.4.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化 |
3.4.2 青春期人格教育缺失 |
3.4.3 青春期“三观”教育不足 |
第四章 普通高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
4.1 形成教育合力 |
4.1.1 加强家校联系 |
4.1.2 助力家庭教育 |
4.2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
4.2.1 重视心理疏导 |
4.2.2 用“仁爱”唤醒学生 |
4.3 破解学生管理瓶颈 |
4.3.1 德育课题引领研究能力 |
4.3.2 分层培训助推专业发展 |
4.3.3 校本培训立足常规管理 |
4.4 营造浓厚德育环境 |
4.4.1 开展“道德讲堂”系列活动 |
4.4.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4.3 继续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 |
4.5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
4.5.1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4.5.2 全面落实“全员德育” |
4.5.3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
4.6 净化社会环境 |
4.6.1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
4.6.2 宣传落实《惩戒条例》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运用读写结合方法指导小学语文习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习作的理论依据 |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含义 |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论 |
2.陶行知“教学合一”观点 |
3.叶圣陶“谈阅读”观点 |
(三)读写结合教法与小学语文习作的关系 |
1.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习作的教学现状、问题及成因 |
(一)调查设计目的、对象及内容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二)“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
1.从学生的角度看“读写结合”教学 |
2.从教师的角度看“读写结合”教学 |
(三)“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
1.教师在教学中重讲解、轻灵活,不够寓教于乐 |
2.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关注度不高,忽视评价环节的重要性 |
3.学生对读写结合的认识程度不够,未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习作的教学策略 |
(一)教师教学策略 |
1.提示具体的习作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2.针对教学目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设计灵活多样 |
3.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读写结合教学效果 |
(二)学生策略 |
1.加强生活体验,为共情能力打造基础 |
2.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与习作习惯 |
3.自主树立习作意识,增强感悟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运用情况调查问卷(面向学生) |
附录B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面向教师) |
附录C 部分学生访谈内容 |
附录D 部分教师访谈内容 |
致谢 |
(5)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2.3 概念界定 |
第三章 调查设计 |
3.1 调查准备 |
3.2 调查预测试 |
3.3 调查正式测试 |
第四章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1 实验准备阶段情况 |
4.1.1 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 |
4.1.2 教师的实验准备情况 |
4.2 实验实施过程情况 |
4.2.1 学生的实验实施情况 |
4.2.2 教师的实验实施情况 |
4.3 实验评价阶段情况 |
4.3.1 学生的实验评价情况 |
4.3.2 教师的实验评价情况 |
4.4 访谈情况 |
4.4.1 教师访谈结果 |
4.4.2 学生访谈结果 |
4.4.3 家长访谈结果 |
第五章 影响实验实施的因素分析 |
5.1 影响实验准备现状的因素 |
5.1.1 影响学生实验准备的因素 |
5.1.2 影响教师实验准备的因素 |
5.2 影响实验实施过程的因素 |
5.2.1 影响学生实验过程的因素 |
5.2.2 影响教师实验过程的因素 |
5.3 影响实验评价现状的因素 |
5.3.1 影响学生实验评价的因素 |
5.3.2 影响教师实验评价的因素 |
第六章 改变实验实施现状的对策 |
6.1 编制家庭小实验示例保障实验有序开展 |
6.2 重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确保实施家庭小实验取得实效 |
6.3 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为教师检查督查保驾护航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六: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示例 |
附录七:学生实施“家庭小实验”实际情况选优展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缘起 |
0.1.1 选点原因 |
0.1.2 选题原因 |
0.1.3 选题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2.1 蒙古族语言生活概况 |
0.2.2 蒙古贞语言生活概况 |
0.2.3 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0.3.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
0.3.2 调查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人文社会环境 |
1.1 历史变迁 |
1.1.1 历史背景 |
1.1.2 人口变化 |
1.2 文化传承与变迁 |
1.2.1 语言文化 |
1.2.2 媒体情况 |
1.3 蒙古族教育概况 |
1.3.1 起步期 |
1.3.2 探索期 |
1.3.3 调整期 |
1.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1.4.1 存在的问题 |
1.4.2 对策建议 |
小结 |
第二章 语言政策 |
2.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
2.1.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相关定义 |
2.1.2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目标 |
2.1.3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
2.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
2.2.1 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综述 |
2.2.2 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 |
2.2.3 政策落实情况 |
2.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2.3.1 存在的问题 |
2.3.2 对策建议 |
小结 |
第三章 日常生活领域语言使用现状 |
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
3.1.1 语言习得和习得环境 |
3.1.2 语言能力 |
3.1.3 语言文字学习途径和动机 |
3.2 语言使用状况 |
3.2.1 家庭语言使用 |
3.2.2 社区语言使用 |
3.2.3 行政司法语言接触 |
3.2.4 媒体接触 |
3.3 语言态度 |
3.3.1 语言的社会地位评价 |
3.3.2 语言文字发展前景期望度 |
3.3.3 行为倾向和双语教育态度 |
3.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3.4.1 存在的问题 |
3.4.2 因素分析 |
3.4.3 对策建议 |
小结 |
第四章 教育领域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
4.1 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
4.1.1 教育现状 |
4.1.2 学校概述 |
4.2 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
4.2.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
4.2.2 语言使用状况 |
4.2.3 语言文字学习动机和语言文字态度 |
4.2.4 教学及科研 |
4.3 蒙古语文学习现状 |
4.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
4.3.2 语言使用状况 |
4.3.3 学习态度 |
4.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4.4.1 存在的问题 |
4.4.2 对策建议 |
小结 |
总结与思考 |
一、总结 |
二、结论 |
三、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田野采撷 |
附录三 数据资料 |
致谢 |
(7)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四个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研究现状 |
三、用户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
四、综述小结及问题提出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启示 |
一、用户满意度理论及启示 |
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理论及启示 |
第二节 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
一、调查研究的模型构建 |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三章 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设计 |
第一节 调查维度与指标选取 |
一、调查维度来源 |
二、调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三、调查指标选取 |
第二节 调查对象选取及抽样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
二、抽样设计 |
第三节 问卷设计 |
一、问卷设计思路 |
二、问卷的结构设计 |
三、问卷指标体系的设计 |
四、问卷指标修订 |
五、问卷修改 |
第四节 问卷试测及信效度检验 |
一、调查问卷的试测 |
二、教师问卷试测结果信效度检验 |
三、学生问卷试测结果信效度检验 |
第五节 研究设计小结 |
第四章 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一节 平台检测及数据分析 |
一、平台栏目总览分析 |
二、平台数据检测分析 |
第二节 实施问卷及数据分析 |
一、实测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用户特征的统计分析 |
三、平台满意度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针对不同平台的对比性分析 |
五、基于用户特征的差异检验 |
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七、基于Nvivo分析用户对平台的建议 |
第三节 访谈及结果分析 |
一、访谈提纲设计 |
二、访谈实施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总结 |
一、用户赋予平台的期望与平台实施应用存在偏差 |
二、“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用户“需求”难满足,需迭代更新 |
三、“功能”精准不足,“线上”与“线下”不相通 |
四、“云”不落地,“智慧”服务何以体现 |
五、“广建”而“少用”、“少新”,“与时”不俱进 |
六、“便捷”不够,“时时、处处、人人”使用受阻 |
七、“用户”呈单向互通,“互动”、“情感”错位不对接 |
第五章 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智”行优化建议 |
第一节 平台统筹规划,“双向”对接 |
一、平台内部规划整改 |
二、平台与教学的对接 |
三、用户与用户的对接 |
第二节 平台质量间的“无缝对接、按需供应、常研常新” |
一、资源质量的优化,提升自身价值 |
二、功能质量的完善,增加有效性 |
三、加强个性化服务,实现按需供应 |
第三节 平台形象的“自主化”设计,增添用户自我实现需求 |
一、界面颜色,各从其愿 |
二、页面布局,各取所求 |
三、传播推广,人所共知 |
第四节 平台价值的“增值”,满足用户获得感 |
一、利,以分而获 |
二、名,众竞激进 |
三、兑,互通有无 |
第五节 平台“智”“服”合一,引领教学创新的新生态 |
一、“智”,构建完全学习环境 |
二、“服”,培养有效学习者 |
三、“智”“服”合一,构建创新新生态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工作总结 |
一、理论研究总结 |
二、实践研究总结 |
三、研究结论总结 |
四、建议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教师卷)(第一版) |
附录2: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学生卷)(第一版) |
附录3: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教师卷)(第二版) |
附录4: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学生卷)(第二版) |
附录5: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教师卷)(第三版) |
附录6: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学生卷)(第三版) |
附录7: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教师卷)(第四版) |
附录8: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学生卷)(第四版) |
致谢 |
附:本人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情况 |
(8)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应具备独立阅读能力 |
(二)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薄弱 |
二、研究意义 |
(一)倡导教师从阅读本质出发,理解阅读教学 |
(二)引领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真阅读状态 |
(三)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 |
三、研究方法 |
(一)观察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假阅读”研究概述 |
一、对广义阅读的基本阐释 |
(一)“阅读”的词源含义 |
(二)《阅读史》中的“阅读” |
(三)广义真阅读的基本特征 |
二、语文课程中“阅读”的本质内涵 |
(一)语文课程重视学生的书面阅读 |
(二)语文课程强调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
(三)语文课程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长 |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真阅读 |
(一)阅读教学指向引领学生进入真阅读 |
(二)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要求的分析 |
(三)中学语文新课程指向引领学生进入真阅读 |
四、“假阅读”研究概述 |
(一)“假阅读”的由来 |
(二)对“假阅读”阐释的概述 |
(三)对“假阅读”现象研究的反思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二、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数据统计 |
(一)中学生阅读行为的总体情况 |
(二)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行为调查 |
(三)课外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行为调查 |
三、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
(一)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普遍存在 |
(二)“假阅读”现象带来的危害 |
四、中学生“假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一)教师的阅读教学存在误区 |
(二)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存在误区 |
第三章 教师引领中学生进入真阅读的实践策略 |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深刻理解阅读的本质 |
(一)教师应从阅读本质出发,理解阅读教学 |
(二)教师必须真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
二、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进入积极的阅读状态 |
(一)教师指导中学生树立长久的阅读目标 |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导中学生沉淀阅读的心境 |
(三)教师创办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三、教师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
(一)选择恰当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
(二)设计有效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
(三)运用拓展链接,激发学生长久阅读 |
四、师生同步真阅读,共同成长 |
(一)师生、生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 |
(二)师生、生生共同阅读一整本书 |
(三)师生、生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
附录2 哈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作文 |
附录3 哈师大附中高一学生演讲稿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乌鲁木齐市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 |
1.2.2 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
1.2.3 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 |
1.3 调研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1.3.1 调研的必要性 |
1.3.2 调研的重要性 |
1.4 散文的概念界定 |
1.5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调研方法与过程 |
2.1 文献研究法 |
2.2 实地调查法 |
2.2.1 问卷法 |
2.2.2 访谈法 |
2.2.3 课堂观察法 |
2.3 调查范围与过程 |
2.3.1 调查范围和对象 |
2.3.2 调查步骤 |
2.3.3 数据的来源与分析工具 |
3 调查资料和数据的分析 |
3.1 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3.1.1 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师散文阅读教学的情况 |
3.1.2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散文阅读学习的情况 |
3.2 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 |
3.2.1 教师访谈的主要结果 |
3.2.2 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 |
4 乌鲁木齐市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4.1 乌鲁木齐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绩 |
4.1.1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散文阅读兴趣 |
4.1.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
4.1.3 紧抓教学重点难点,指导鉴赏散文语言 |
4.2 乌鲁木齐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1 散文教学目标泛化,缺少朗读的指导 |
4.2.2 教学过程模式化,忽视散文文体特征 |
4.2.3 教学轻生本对话,学生审美体验不足 |
4.2.4 教学重课堂讲解,忽视课外散文阅读 |
4.2.5 重分析,轻学生散文阅读感受的分享 |
4.2.6 散文知识掌握不够,鉴赏能力有欠缺 |
4.3 乌鲁木齐市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散文的文体特征不明 |
4.3.2 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
4.3.3 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 |
4.3.4 教学评价制度的弊端 |
5 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
5.1 对话教材,定位散文教学目标 |
5.1.1 借助助读系统确定教学目标 |
5.1.2 定位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材 |
5.2 立足文体,按照散文类型教学 |
5.2.1 叙事散文的教学对策 |
5.2.2 抒情散文的教学对策 |
5.2.3 哲理散文的教学对策 |
5.3 创新课堂,丰富散文教学形式 |
5.3.1 创设情境,与作者对话 |
5.3.2 文本组合,进行群文阅读 |
5.3.3 读写结合,进行写作迁移 |
5.4 加强朗读指导,拓展课外阅读 |
5.4.1 加强朗读的指导 |
5.4.2 拓展课外散文阅读 |
5.5 丰富评价方式,完善评价制度 |
5.5.1 丰富散文阅读评价方式 |
5.5.2 表现性评价介入散文教学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及记录 |
附录4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散文篇目 |
附录5 课堂观察量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发展汉语》综合教材课外拓展练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课外实践研究现状 |
(二)《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研究现状 |
三、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理论基础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概况考察 |
第一节 《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设置情况 |
一、《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题量设置 |
二、《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题型设置 |
三、《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难度设置 |
第二节 《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特点 |
一、设置趣味性强 |
二、形式内容多样 |
三、注重课外实践 |
四、彰显时代特色 |
第二章 课外拓展练习设置与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
二、访谈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二、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发展汉语》课外拓展练习设置与使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存在问题 |
二、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二节 课外拓展练习使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课外拓展练习使用存在问题 |
二、课外拓展练习使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四章 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及使用建议 |
第一节 课外拓展练习设置建议 |
一、题目要求更具体便于理解 |
二、借助图表因素设计练习 |
三、多加入跨文化因素 |
第二节 课外拓展练习使用建议 |
一、提高对拓展练习重要性认识 |
二、灵活处理课外拓展练习 |
三、小组合作完成拓展练习 |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学生不喜欢哪类老师(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两当县某两所初中为例[D]. 张筱.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D]. 谭少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普通高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WZ公办高中为例[D]. 崔炳蔚.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运用读写结合方法指导小学语文习作研究[D]. 魏羽彤.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分析[D]. 李亚萍.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6]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 苏日那.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7]智慧教育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四个平台为例[D]. 崔福玲.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8]中学生“假阅读”现象探析[D]. 孙婉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乌鲁木齐市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D]. 熊军芳.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10]《发展汉语》综合教材课外拓展练习研究[D]. 王韵乔.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