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陆玉英,梁才峰,林建培,陆慧,王慧娜,李海[1](2021)在《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乙肝疫苗于2002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是目前预防乙肝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在人群中仍会出现无(弱应答现象,并且乙肝疫苗的效用时期并非永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文章就目前关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其目前的研究进展,探讨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策略和措施,进而发掘新的研究方向,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以期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性的理论依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2](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3](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梁贞贞,邵彦,王慎玉,严传富,陈波,张筠,陈颖萍,胡晓松,吕华坤[4](2020)在《成人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CpG ODN佐剂)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CpG ODN佐剂)的安全性,并探索CpG ODN佐剂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为研究现场,于2016年10月26日启动志愿者招募,最终选取48名18~60岁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指标阴性、肝肾功能筛选判定正常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研究对象按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按0-1-6程序接种疫苗,试验组接种含CpG ODN 250 μg的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照组接种市售(大连汉信)乙型肝炎疫苗,分时段观察并记录其接种后情况,比较两组间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收集免疫前后血清,比较两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差异。结果观察期间,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67%(16例),对照组为54.17%(13例)(P=0.556)。不良事件均为1级或者2级,未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抗体GMC结果显示,全分析数据集(FAS集)试验组抗体GMC为2 598.56(95%CI:1 127.90~5 986.90) mIU/ml,高于对照组371.97(164.54~840.91)mIU/ml;方案数据集(PPS集)试验组抗体GMC为7 808.21(3 377.00~18 052.00)mIU/ml,高于对照组[843.22(95%CI:213.80~3 325.90)mIU/ml]。FAS(PPS)集抗HBs阳性率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95.83%(100.00%);FAS(PPS)集抗HBs强阳性率结果显示,试验组为79.17%(90.00%),对照组为33.33%(50.00%),FAS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PS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与对照疫苗相比,CpG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原性。
万咏梅[5](2020)在《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20-49岁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不同免疫策略接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了解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者的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成人HepB健康教育,制定成人HepB免疫策略,提高HepB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的课题数据,选取初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nti-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20-49岁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HepB免疫策略接种后免疫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黑龙江、甘肃省3省选取18-5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成人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按不同免疫程序接种 HepB,10μg HepB-HP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71.57%、97.37%、100%、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P<0.001),GMC(mIU/mL)为 116.70、381.27、915.36、9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1,P<0.001);10μg HepB-CHO 组 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65%、88.55%、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34),GMC(mIU/mL)为 144.94、328.37、29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42,P<0.001);10μg HepB-SC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3%、85.19%、87.0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35),GMC(mIU/mL)为 114.41、170.65、329.21、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97,P<0.001);20μg HepB-SCY 组0-1-2m、0-1-3m、0-1-6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02%、100%、9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MC(mIU/mL)为 167.03、949.83、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P<0.001)。不同种类HepB接种,0-1-2m程序组10μg HepB-HPY、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71.57%、8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3,P=0.127),GMC(mIU/mL)为 116.70、1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4,P=0.077);0-1-3m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97.37%、83.65%、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0.001),GMC(mIU/mL)为 381.27、144.94、1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22,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100%、88.55%、8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P<0.001),GMC(mIU/mL)为 915.36、328.37、32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82,P<0.001);0-1-12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Oμg HepB-CHO、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91.58%、88.1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2),GMC(mIU/mL)为 918.23、296.14、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07,P<0.001)。不同剂量 HepB 接种,0-1-2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4%、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9),GMC(mIU/mL)为 114.41、16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142);0-1-3m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5.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1),GMC(mIU/mL)为 170.65、94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7.07%、96.46%(χ2=8.20,P=0.004),GMC(mIU/mL)为 329.21、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01)。3省调查对象平均乙肝知识得分为8.07±2.64,“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HBV”(88.51%)、“母亲感染HBV可能传播给孩子”(85.48%)、“HBV可能经血或血液制品传播”(84.53%)3题回答正确率较高,“与HBV感染者一起进餐可能被感染”(41.29%)、“感染HBV一定会慢性化并且终生携带病毒”(12.82%)两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地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是乙肝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HepB接种率为48.61%,全程接种率为28.85%,地点、年龄、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是HepB接种率影响因素,HepB全程接种率影响因素有地点、年龄、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HepB未接种原因主要为“我感染乙肝的风险不大”(45.13%)、“我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接种”(35.06%)、“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接种”(31.82%)。无或不详接种史者HepB意愿接种率为72.48%,地点、性别、有无保险是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0-1-3m、0-1-6m、0-1-12m程序接种Anti-HBs阳转率相当,0-1-6m和0-1-12m程序高应答率高于0-1-3m,考虑成人接种后免疫应答率和接种便利因素,0-1-6m应为首选免疫程序;不同种类HepB接种,HepB-HPY免疫效果高于HepB-SCY和HepB-CHO;成人接种HepB不同剂量,20μg剂量组免疫效果高于10μg,20μg应为接种首选剂量。成人HepB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乙肝知识水平和乙肝防控意识可以增加人群接种率,性别和有无保险是影响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管芳[6](2020)在《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队列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乙型肝炎(乙肝)母婴阻断队列中观察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进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母婴阻断成功者突破性HB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淮安市淮安区2009年9月—2011年1月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463名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的母婴阻断,并建立队列,分别于7月龄、12月龄、2岁、3~4岁、8~10岁时进行5次随访。随访时采集儿童静脉血对其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和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随访到450名儿童进行母婴阻断效果分析,7例阻断失败,阻断失败率为1.56%。7例中除1例母亲未检测HBV基因型外,其他母亲均为HBV C基因型。在母亲为HBe Ag阳性或阴性的儿童中,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4.9%、0.0%(P<0.0001);在母亲为HBV高病毒载量或低病毒载量的儿童中,阻断失败率分别为6.4%、0.0%(P<0.0001)。儿童不同性别、出生体重、Apar评分、HBIG接种剂量组的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娩方式组的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共纳入390名儿童进行HBV突破性感染分析,至2019年9月,共观察3348.3人年,12例发生突破性感染,累计发生率为3.08%,发生密度为0.36/100人年。12例中女5例,男7例,均为抗-HBc阳性,未发现HBs Ag阳性者。发生突破性感染时年龄为29~117个月,其中2岁3例(占25.0%),3~4岁4例(占33.3%),其他5例(41.7%)均>9岁。母亲感染HBV为B或C基因型的儿童中分别有15.8%、2.6%发生HBV突破性感染(P=0.003)。儿童初免无应答、低应答、正常应答、高应答者中分别有25.0%、6.7%、2.6%、1.0%发生HBV突破性感染(x2=16.513,P<0.05),且随着初免应答水平的升高呈降低趋势(x2趋势=10.187,P=0.001),发生突破性感染者初免平均抗体水平为460.68 m IU/ml,未发生突破性感染者为51.90 m IU/m L(t=2.469,P<0.05)。母亲为HBe Ag阳性者的儿童中9.8%发生突破性感染,母亲为HBe Ag阴性者的儿童中未见突破性感染发生(x2=23.432,P<0.05)。低、高病毒载量母亲所生儿童中分别有0.3%、12.0%发生HBV突破性感染(P<0.0001)。儿童不同性别、出生体重、Apar评分、HBIG接种剂量组的HBV突破性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娩方式组的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突破性感染发生风险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母亲高病毒载量水平(HR=44.970,95%CI:5.773~350.280,P<0.0001)和儿童初免低或无应答(HR=5.921,95%CI:1.871~18.738,P=0.002)是HBV突破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成功率高,母亲HBe Ag阳性和母亲高病毒载量水平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母婴阻断成功的儿童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较低,母亲HBe Ag阳性、母亲高病毒载量水平及儿童初免低或无应答是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免疫后时间的延长,儿童发生突破性感染的风险增加。
马田莉[7](2019)在《基因重组CHO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7~20年免疫效果观察和复种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基因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7~20年免疫效果,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因素;2评价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核心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Anti-HBc)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Anti-HBs)全阴的人群加强一针乙肝疫苗后的表面抗体阳转率及水平,分析Anti-HBs无应答的影响因素。3综合以上分析和研究,探讨成人全程基础免疫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方法以正定县里双店乡、南岗乡、永安乡、吴兴乡、权城乡、南牛乡、诸福屯乡1997~1999年出生且完成CHO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者作为目标人群,将可以随访到的且无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史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47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血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HBsAg、Anti-HBc和Anti-HBs。对上述实验室检测三项均为阴性的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市售的基因重组乙肝CHO疫苗20μg和酿酒酵母疫苗20μg,接种30天后进行血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Anti-HBs。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础免疫效果研究:人群HBsAg阳性率为0.45%,免疫时长17~20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5%、0、0.84%和0.94%。人群Anti-HBc阳性率为1.34%,免疫时长17~20年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1.05%、0.63%、2.32%和0.94%。人群Anti-HBs阳性率为74.61%,免疫时长17~20年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75.87%、75.63%、74.11%和68.87%。不同免疫时长人群、性别Anti-HBs滴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HBs阳性者,免疫时长17~20年Anti-HBs GMC分别为151.36、177.01、162.56和164.44 m IU/m L。本次调查共检出5种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其中,以Anti-HBs单阳性检出率(73.79%)最高,三项全阴模式次之(2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共同生活的人有HBsAg阳性成员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2,OR=7.494)。2加强免疫效果研究:随访率为73.13%(245/335)。人群总Anti-HBs阳转率为93.47%(229/245)。女性阳转率(96.30%)高于男性(90.00%)(P=0.047);1997、1998、1999组阳转率分别为90.91%、96.15%、9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CHO疫苗人群阳转率(97.62%)高于酵母组(89.08%)(P=0.007)。性别、出生年份间Anti-HBs滴度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种类之间Anti-HBs滴度等级分布有差异,以CHO组较高(P=0.001)。Anti-HBs阳性者GMC为367.28 m IU/m L(95%CI:313.33,429.54)。其中男性Anti-HBs GMC为345.14 m IU/m L,女性为384.59 m IU/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7、1998、1999组Anti-HBs GMC分别为376.70、340.41、385.48 m IU/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组AntiHBs GMC为420.73 m IU/m L,酵母组为313.33 m IU/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接种后Anti-HBs无应答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疫苗种类、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Anti-HBs无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前抗体滴度lg值是Anti-HBs无应答的保护因素,加强前抗体滴度越接近10 m IU/m L,Anti-HBs无应答率越低(P=0.000,OR=0.044);接种CHO疫苗的人群Anti-HBs无应答率低于酵母组(P=0.015,OR=6.416);BMI是Anti-HBs无应答的危险因素,随着BMI增加,Anti-HBs无应答率有上升趋势(P=0.023,OR=2.704)。结论1乙肝CHO疫苗基础免疫17~20年后免疫保护效果良好。2基础免疫HBsAg、Anti-HBc和Anti-HBs阴性者复种1剂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20μg CHO疫苗可获得更好的免疫应答。加强前抗体滴度越接近10m IU/m L,Anti-HBs无应答率越低;接种CHO疫苗的人群Anti-HBs无应答率低于酵母组;随着BMI增加,Anti-HBs无应答率有上升趋势。3基于本次研究结果,成人在全程基础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图2幅;表20个;参144篇。
冯超[8](2019)在《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调查和乙肝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调查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部队制定乙肝健康教育措施及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乙肝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在入伍新兵中的免疫效果,探索更适合入伍新兵实际情况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方法 以某军队院校2017年9月入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筛选血清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者,共359人。采用改良的乙肝知识调查问卷,以自愿填写为原则,对326名入伍新兵进行一般信息调查和乙肝基本知识调查。根据乙肝疫苗接种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新兵338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入选对象分入四组。传统组(n=71):分别在0、1、6个月接种疫苗20μg;加速组(n=99):分别在0、1、2个月接种疫苗20μg;传统加强组(n=77):分别在0、1、6个月接种疫苗40μg;加速加强组(n=91):分别在0、1、2个月接种疫苗40μg。每次接种后第30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2ml,用ELISA定性方法检测血清抗-HBs滴度。比较四种方案抗-HBs阳转率、时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入伍新兵乙肝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4.25%;不同地区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不同,城市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入伍新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9,P<0.001);不同学历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不同,大学及以上学历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入伍新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31);网络为入伍新兵了解乙肝知识最主要途径(88.04%)。传统组、加速组、传统加强组和加速加强组外周血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0.14%、90.91%、98.70%和98.90%。在接种剂量相同情况下,0、1、2个月方案与0、1、6个月方案的阳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接种周期明显缩短。在接种时间点相同的情况下,每次接种40μg较20μg的阳转率显着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744)。结论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不同,对于来自农村较低学历的入伍新兵,应特别加强乙肝知识宣教工作。适当增加接种剂量可显着提高入伍新兵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且安全性良好。乙肝疫苗加速加强法接种周期短且成功率高,适宜在入伍新兵中推广应用。
朱露[9](2019)在《2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中期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对基础免疫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10mIU/mL)儿童的中期保护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浙江省内开化县、庆元县、仙居县三个地区,以学校为单位纳入5-16岁出生时已完成基础免疫但是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阴性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型肝炎疫苗0,1,6月免疫程序接种,并对其中期效果进行随访,分别在1针次后1月,3针次后1月,3针次后1年,3针次后5年对研究对象采血测定分析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59位儿童完成5年随访,其中免疫后1年的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6.50%,免疫5年后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5.68%,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初始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越高,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浓度越高,抗体阳转率越高(P<0.001)。结论:20μg重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中期效果较好,年龄、性别、地区等对中期免疫效果无影响,初始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越高,免疫后效果越好。对基础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儿童建议进行3针次的20μg重组乙肝疫苗接种。
唐玥[10](2018)在《军队20μg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效果评价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中高流行区,依据卫生部2006年全国人口血清调查报告,HBsAg携带率高达7.18%,全国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其中转归为慢性乙肝者28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7%,每年因乙肝导致的相关死亡病例高达33万。面对威胁,合理地预防接种仍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军队作为一支肩负重要使命的特殊群体,其预防接种工作尤其重要。虽然我军自2006年起对新兵(学员)开展0-1-6程序的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但近10年军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在全军报告传染病的发病序位中,一直高居前3位,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其中占比最高的疾病成为严重威胁军队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计划接种范围的开展,新兵(新学员)普遍是国家计划免疫的受众者,大量新入伍人员在入伍前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全程重复接种值得关注。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军的免疫规划工作,成为我军后勤卫生保障工作的关注要点。本研究从实际调查研究着手,以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为支撑,全面分析入伍新兵(学员)的在国家乙肝计划免疫下的免疫背景并做相关血清抗体的本底水平检测,以明确军队乙肝疫苗防控工作重点;在军中首次开展先筛检抗-HBs,再分类接种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从免疫学水平完善军队传染病的免疫策略;最后通过卫生经济学分析,为综合探索更优的乙肝免疫策略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军队传染病流行的目的。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基层部队及军校10个单位2013年新入伍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个案调查表》,获取新入伍人员的基本资料、既往接种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信息。2.抽取新入伍人员体格复检血液标本,作为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前血清乙肝抗-HBs本底水平调查对象;用ELISA初筛和CLIA复检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免疫前调查对象抗-HBs水平。3.按照免疫前抗-HBs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抗-HBs阳性、抗-HBs弱阳性、抗-HBs阴性三类人群;对免疫前抗-HBs弱阳性和阴性研究对象,按照0-1-6程序接种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并分别在3针接种后28天,抽取静脉血3ml,用ELISA初筛和CLIA复检相结合的方法,检测3针免疫后的乙肝表面抗体阳转情况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变化情况,并比较接种不同针次后的两者变化水平,阴性观察对象还需检测高应答反应情况。同时通过疫苗接种后的访视计划,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用TreeAge Pro V2011软件,建立全员接种方法和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决策树模型和乙肝病毒感染后转归概率树模型。再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分别计算两种免疫方法的净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在筛检成本和接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变量接种人数和年报告发病率取不同数值,做敏感性分析,比较其在两种接种方法下数值差异,并做远期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1.调查问卷分析:根据4974份有效《乙肝疫苗免疫情况个案调查表》的数据显示,新兵(学员)年龄分布在1625岁,平均为19.26岁,有明确乙肝接种史者2914人,占58.58%;无接种史者963人,占19.36%;接种情况不详者1097人,占22.06%。2.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用ELISA法血清学初筛和CLIA法复检血清标本抗-HBs水平,测得新兵(学员)乙肝抗体本底水平为:共有5761名抗-HBs阳性者,占总血清检测人数的57.03%;1090名抗-HBs弱阳性者,占总检测人数的10.79%;3251名抗-HBs阴性者,占32.18%。3.新兵(学员)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分析:免疫前弱阳性观察对象1090人,接受3针20μg乙肝疫苗免疫,并分别在乙肝疫苗1、2、3针免疫后采血,抗-HBs阳转率依次为90.24%、97.82%、99.52%,1、2针后测GMT为1575.92mIU/ml和2144.59mIU/ml;2针接种阳转率统计学上明显优于1针接种(=25.65,P<0.01),3针免疫后与2针免疫后阳转率无统计学差异(=4.66,P>0.01),2针免疫后GMT值与1针接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Z=-2.372,P<0.01)。免疫前抗-HBs阴性研究对象3251人次,接受3针20μg乙肝疫苗免疫,并分别在乙肝疫苗1、2、3针免疫后采血,抗-HBs阳转依次为78.18%、86.13%和98.72%,3针免疫后的阳转率明显优于2针免疫后的阳转率(=118.50,P<0.01),2针免疫后的阳转率明显优于1针免疫后的阳转率(=158.09,P<0.01),1、2、3针高应答反应率分别36.96%、56.43%和87.53%,3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明显优于2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231.07,P<0.01),2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优于1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142.81,P<0.01)。乙肝疫苗13针免疫后的GMT值分别为101.35mIU/ml、155.81 m IU/ml和747.31 mIU/ml,统计分析显示:乙肝疫苗第3针免疫后GMT水平与第2针免疫后GMT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Z=-23.042,P<0.01),第2针免疫后GMT水平与第1针免疫后GMT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Z=-3.099,P<0.01),其中,第3针接种后GMT数据分布更集中于高值区间,表明其群体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第2针接种和第1针接种。本次试验期间,疫苗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7%(95%CI:1.17%2.89%),未收到三级(含)及以上不良反应报告。4.通过建立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多级决策树模型及乙肝病毒感染后转归概率模型,分别对全员接种方法和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假设每年招收新入伍人员20万人,全员接种方法的年成本为:312.00万元,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的成本为235.73万元。效益:查阅大量包括直接、间接、无形经济负担的文献,综合考虑乙肝相关疾病年经济负担数据,其中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重型肝炎的年经济负担分别为4.63万元、7.99万元、12.54万元、9.65万元、19.28万元和11.98万元。结合乙肝病毒感染后各种疾病转归概率计算两种免疫方法的年经济效益为547.85万元和641.04万元。成本效益分析:按照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多级决策树模型上显示的概率计算,全员接种方法一年内预计减少发病人数106.75人,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减少发病人数124.91人。两种方法的净效益分别为228.98万元和393.51万元,效益-成本比分别为1.76和2.72。结论1.通过调查问卷和免疫前的抗-HBs检测,都能说明有半数以上的新入伍人员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入伍后不需再重复接种乙肝疫苗。2.新兵(学员)有必要在免疫前先筛检血清抗-HBs水平,再进行分类科学接种,免疫前血清抗-HBs弱阳性对象选用0-1两针接种程序,血清抗-HBs阴性对象选用0-1-6三针接种程序。接种20μg剂型的HepB-SCY可激发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HBs,并可有效提高群体的阳转率和高应答反应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接种20μg剂型的乙型肝炎疫苗,部队官兵可以获得更加高效和持久的免疫保护。3.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比全员接种方法在卫生经济学上更具优势。因此,依据目标人群抗-HBs水平的筛检结果,分类实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将显着提高军队卫生防疫经费的使用效益和乙型肝炎的精准防控水平。
二、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乙肝免疫效果无(低)应答原因 |
1.1 疫苗因素 |
1.2 接种过程因素 |
1.3 机体个体差异因素 |
1.3.1 遗传因素 |
1.3.2 年龄 |
1.3.3 性别 |
1.3.4 体重 |
1.3.5 不良习惯 |
1.3.6 其他疾病 |
1.4 其他因素 |
1.4.1 病毒变异 |
1.4.2 潜在低水平感染 |
1.4.3 药物影响 |
1.4.4 检测方法及试剂的影响 |
2 提高免疫的可行方法 |
2.1 严格执行接种程序 |
2.2 改变接种途径或改用其他疫苗 |
2.3 加强免疫或增加接种剂量 |
2.4 联合使用佐剂 |
2.5 其他方法 |
3 结束语 |
(5)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现场调查与血标本采集、检测 |
3.3 指标定义 |
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5 伦理审查 |
4. 技术路线图 |
5. 结果 |
5.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
5.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
5.3 不同剂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
6. 讨论 |
6.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 |
6.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 |
6.3 不同剂量HepB-SCY接种免疫效果 |
7. 研究局限性 |
8. 结论和建议 第二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材料和方法 |
3.1 调查现场 |
3.2 研究对象 |
3.3 样本量计算 |
3.4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5 指标定义 |
3.6 统计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3.8 伦理审查 |
4. 技术路线图 |
5. 结果 |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
5.3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5.4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5.5 HepB未接种原因 |
5.6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
6. 讨论 |
6.1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
6.2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6.3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6.4 HepB未接种原因 |
6.5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
7. 局限性 |
8.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人乙型肝炎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
(6)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队列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1.4 伦理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2 HBsAg阳性母亲的感染特征 |
2.3 主、被动联合免疫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 |
2.4 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情况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我国防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策略及效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基因重组CHO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7~20年免疫效果观察和复种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基础免疫效果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质量控制 |
1.1.4 统计分析 |
1.1.5 相关定义 |
1.1.6 伦理问题 |
1.2 结果 |
1.2.1 人口学分布特征 |
1.2.2 乙肝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 |
1.2.3 HB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乙肝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 |
1.3.2 HB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加强免疫效果评价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质量控制 |
2.1.4 统计分析 |
2.1.5 相关定义 |
2.1.6 伦理问题 |
2.2 结果 |
2.2.1 基本情况 |
2.2.2 加强后Anti-HBs阳转率和滴度等级分布 |
2.2.3 加强后Anti-HBs几何平均滴度(GMC)比较 |
2.2.4 加强后Anti-HBs无应答影响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3.1 加强免疫效果研究 |
2.3.2 加强免疫后Anti-HBs无应答影响因素分析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综述 不同人群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进展 |
3.1 HBsAg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 |
3.1.1 单用疫苗 |
3.1.2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 |
3.2 HBsAg阴性母亲所产新生儿 |
3.3 儿童、青少年 |
3.4 成年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问卷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调查和乙肝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入伍新兵乙肝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免疫效果评价 |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国自然课题批复文件 |
伦理审查申请表 |
伦理委员会评审意见 |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 |
乙肝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
样本量计算公式 |
(9)2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中期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疫苗与接种 |
2.3 实验室检测 |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线情况 |
3.2 失访队列和随访队列的比较 |
3.3 不同地区加强免疫儿童5年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变化 |
3.4 不同年龄组加强免疫儿童5年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变化 |
3.5 不同性别加强免疫儿童5年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变化 |
3.6 不同anti-HBs水平儿童加强免疫5年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变化 |
4 讨论 |
4.1 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必要性 |
4.2 20μg HepB-CHO乙肝疫苗儿童加强免疫的效果 |
4.3 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影响因素 |
4.4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军队20μg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效果评价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乙型肝炎的主要危害 |
3. 国内外现状 |
3.1 乙型肝炎的流行概况 |
3.2 乙肝疫苗的免疫概况 |
3.3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概况 |
3.4 军队乙肝的流行概况 |
4. 立题依据 |
5. 研究问题的提出 |
6.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6.1 研究意义 |
6.2 研究内容 |
6.3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新兵(学员)乙肝血清抗体本底水平调查 |
1.1 前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2.1 研究对象和抽样设计 |
1.2.2 研究方法 |
1.3 结果 |
1.3.1 新兵(新学员)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1.3.2 新兵(新学员)入伍前乙肝抗-HBs血清检测情况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新兵(学员)接种 20μg乙肝疫苗的效果观察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主要技术路线 |
2.3 结果 |
2.3.1 乙肝疫苗免疫后研究对象阳转率 |
2.3.2 乙肝疫苗免疫后研究对象抗-HBs滴度 |
2.3.3 安全性观察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新兵(学员)接种 20μg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资料来源 |
3.2.3 研究方法 |
3.3 结果 |
3.3.1 模型建立 |
3.3.2 成本分析 |
3.3.3 效益分析 |
3.3.4 成本(C)-效益(B)分析 |
3.3.5 敏感性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发现 |
4.2 研究创新点 |
4.3 研究中的不足 |
4.4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个案调查表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主要简历 |
致谢 |
四、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进展[J]. 陆玉英,梁才峰,林建培,陆慧,王慧娜,李海. 大众科技, 2021(08)
- [2]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3]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4]成人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CpG ODN佐剂)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J]. 梁贞贞,邵彦,王慎玉,严传富,陈波,张筠,陈颖萍,胡晓松,吕华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08)
- [5]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D]. 万咏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6]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队列随访研究[D]. 管芳.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7]基因重组CHO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7~20年免疫效果观察和复种效果评价[D]. 马田莉.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入伍新兵乙肝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调查和乙肝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免疫效果评价[D]. 冯超. 锦州医科大学, 2019(01)
- [9]2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中期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朱露. 浙江大学, 2019(03)
- [10]军队20μg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效果评价和研究[D]. 唐玥. 军事科学院, 2018(01)
标签:乙肝疫苗论文;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论文; 乙肝核心抗体论文; 免疫策略论文; 卡介苗接种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