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费计收势在必行(论文文献综述)
刘正鑫[1](2020)在《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区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传统的灌区用水调度管理模式和体系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灌区只有采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道路,与时俱进,才能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作物生产量、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的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灌区的管理思路就由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向现代方式转化,2002年,水利部在全国部分大型灌区设置了信息化建设试点区,灌区管理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并通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等方式,对灌区管理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测,为灌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前甸灌区实现信息化以后,不仅降低了灌区的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效率,从而使灌区管理达到高效。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前甸灌区的实际情况,对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本设计主要分为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系统包括水情采集系统设计、闸门监控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通信网络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包括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灌区防汛预警系统、灌区配水调度管理系统、灌区水费计收系统。通过对前甸灌区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完善灌区信息化管理,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灌区增加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系统后,灌区的水调度管理模式趋于科学化,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增加,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生产力都得到了提高,进而改善了这一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增加了经济收入。(2)先进的量水设施精确计量实用水量,灌区水费收益得到了增加,用水方与灌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不仅进一步加强了灌区的稳定供水,而且灌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3)水情测报自动化控制系统建成后,灌区水情信息、水文信息等资料可以快速查到,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方便的通道。
王亮[2](2019)在《河南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及综合改革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农业作为用水大户,灌溉方式粗放,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当前农业水价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这既影响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业灌溉节约用水。因此在河南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原阳县和商水县作为河南省安排的12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区,对其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综合改革模式的研究将为河南省规模化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重要经验。本文首先选取了两个不同的典型灌区,收集改革区的基本概况,包括其基本情况、项目区工程现状、农业水权改革现状、水价制定现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由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和该种作物种植面积得到灌溉需水总量,根据最严格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目标及项目区域用水结构可求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比较得出合理的用水总量指标;对不同类型的灌区,综合考虑运行维护成本和农业对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测算合理的终端水价;最后探讨合适的农业水价信息化平台。
李柳身[3](2016)在《关于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河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偏低,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价格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近年来,河南省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改革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为进一步掌握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情况,深入推进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2015年,省水利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柳身同志带队对实施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进行了调研,并赴信阳市罗山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对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灌溉节约用水,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卢竹生,刘品章,梁金文[4](2015)在《江西大型灌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以锦北灌区为例》文中认为农业水价改革关系农民减负和基层水管单位的生存发展,也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以江西省宜春市锦北灌区为例,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和灌区管理单位运行状况,探讨农业水价改革的意义、原则和分担模式所涉及的各方情况,提出了农业灌溉水费应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
曹金萍[5](2014)在《节水目标下的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主要灌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数量巨大,但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低。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均已证明,水价偏低是导致农用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过低的水价,不仅失去了水资源消费的约束作用,而且激励了浪费性用水。研究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以相关经济理论为指导,深入实际,对山东省的农业用水及灌区发展情况、山东的农业水价制度、山东省典型灌区(主要包括引黄灌区、水库灌区、井灌区、小水源灌区等)的水价情况、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验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大量一手资料。本文研究主要依托这些调研资料而进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山东省灌溉农业发达,农业用水数量巨大。山东省的主要灌区包括引黄灌区、水库灌区、井灌区、引河(湖)灌区、小水源灌区等多种类型。(2)山东省各主要灌区的农业用水基本实行供水成本定价法确定水价,执行终端水价制度,各灌区的水价计收方式略有不同,其中,引黄灌区和水库主要按照灌溉面积收费(按亩收费),井灌区按灌溉用电量收费,其他灌区(含引河引湖灌区、山区小水源灌区等)按方收费、按亩收费、按用电量收费三种方式都有存在。山东省农业水价制度中的主要问题是水价计收方式单一、办法落后。(3)引黄灌区是山东省最为典型的灌区。引黄灌区的农业水价长期执行国家行政定价,主体水价0.56分/m3,各个灌区大同小异。灌区水价的主要问题是水价低、水费收缴难,实际执行水价很低,有的灌区甚至不足1分/m3,严重扭曲了水价面貌,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4)水库灌区也是山东比较重要的灌区。水库灌区的农业水价也是由政府统一确定,基本维持在0.10元/m3左右,主要问题也是水价低,效率差。(5)其他灌区的农业水价实行实际成本核算制,一般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核算水价,其中的主要成本项目是机械设备费和燃料动力费(柴油或电费)。现有的主要问题是成本核算不完整,实际水价被低估。(6)为了改革农业水价,山东省已经尝试过一些改革实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终端水价改革实验和水价提补实验,两类实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水价改革创造了经验,但也存在实验面窄,推广应用条件苛刻等问题。(7)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策建议如下:广泛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全面对农业用水进行田间地头上的计量收费;创新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采用“节水成本定价法”确定农业水价水平,作为农用水提价的主要参照;多种形式提高农业水价,如两部水价制、水价提补、项目水价制等;引黄和水库灌区加强水费收缴管理,消除欠费问题,还原真实水价;井灌及分散水源灌区加强成本核算,推行完全成本水价。
张星,李艳荣,宋佩儒[6](2014)在《深化群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的总体目标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就是在继续改革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造和完善农业灌溉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的基础上,完善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将群管工程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逐步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因此,要想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加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必须通过积极推选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群管组织管理体制,使其负责群管渠系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强化成本约束机制,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通过群管组织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农民用水协会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
孙小铭,尹晓东,刘静[7](2014)在《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从水价管理方式、价格水平、水费计收、供水成本及财政补助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针对深化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供水价格严重偏离供水成本、水费计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水费补偿机制有待建立和优化等主要问题,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机制、推行激励节约用水的水费计收机制、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水价联动政策等方面,提出全面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对策措施。
王建平[8](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疆,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内蒙古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上低效的利用现状,致使其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之一农业用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用水部门,其用水状况更不容乐观浪费和短缺并存,用水效率低下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造成这一现状有其固有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用水管理体制不顺的现实情况而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核心是能否有效的对现有的农业水价机制进行改革本文从农业水价基础理论研究出发,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比较分析了农业水价制度发展历史沿革,在此模式下重点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发展的历史变迁和当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设计了以农业终端水价改革为核心的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设计和配套措施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农业水价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从价值与价格的辩证关系分析界定了农业水价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农业水价具有公益性,政策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灌溉用水户的角度构建了农业需水价格理论函数,并且运用供需平衡理论分析论述了农民用水户在农业水价变动的条件下,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灌溉决策行为其次,比较研究了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水价制度历史沿革,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当前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了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变迁结合这些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水价制度变迁的历程和我国当前农业水价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未来农业水价改革发展趋势做了初步思考从制度政策变迁两个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的历史和现状,并专门针对灌区水价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对从农户的角度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进行实证研究从灌溉决策行为和农户承受力两个方面探讨当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及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态度最后,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的框架设计从政策法规层面上系统解析了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的基本特点,思考了内蒙古农业水价制度建设关注的重点,提出了以农业终端水价改革为核心的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体系,并设计了定价机制框架结构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论文有一定创新,主要体现在:(1)从水价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出发,构建了农民的用水行为对农业水价的反应机制,并通过实证数据来证明了该反应机制的正确性(2)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的框架体系论文从从农户的角度考察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效果,并结合农户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现行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区域特征的农业用水价制度改革框架(3)提出了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新内涵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并不等同于水价承受力,更不等同于工业水价承受力,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和农业的弱质性,我们认为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是农业用水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统一如果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之间缺口太大,则政府部门为了维持灌溉供水的社会公益性,有必要利用补贴等手段来填补这一缺口
蔺晓明[9](2010)在《对灌区农业水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陕西省灌区工程和水费计收现状情况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当前农业水价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价控制太死,灌区不能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来灵活经营;二是农业水费征收困难,收取率低下;三是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管理机制;四是灌区公益性成本得不到财政的有偿补偿;五是斗渠以下渠系破损严重,利用率极低,群众负担过重,意见较大。要想利用好水价这个"杠杆"作用,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制度;改革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补偿制度和扶持政策等措施,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
王兴俊,贾晔[10](2010)在《黑河灌区农业水费计收与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建议》文中提出本论述分析了黑河灌区农业水费征收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结合目前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发展需求,对灌区水费计收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水费计收势在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费计收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1)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灌区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 |
1.2.3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 自然地理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2 气象水文 |
2.3 水文地质 |
2.4 社会经济情况 |
2.5 水利工程现状 |
2.6 灌区发展情况 |
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内容 |
3.1 建设任务 |
3.2 建设内容 |
3.3 规划的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灌区硬件系统设计 |
4.1 信息中心建设 |
4.1.1 通信机房设计 |
4.1.2 大会议室设计 |
4.1.3 小会议室设计 |
4.1.4 整体办公设备设计 |
4.1.5 服务器的设计 |
4.2 水情采集系统设计 |
4.2.1 方案比选 |
4.2.2 测站设计及信息流向 |
4.2.3 通信设计 |
4.3 闸门监控系统设计 |
4.3.1 方案比选 |
4.3.2 现场站点设计 |
4.3.3 控制软件设计 |
4.3.4 通信设计 |
4.3.5 设备安装设计 |
4.4 视频监视系统设计 |
4.4.1 方案比选 |
4.4.2 推荐技术方案设计 |
4.4.3 通信设计 |
4.5 通信网络设计 |
4.5.1 方案比选 |
4.5.2 整体链路设计 |
第五章 灌区信息化平台设计 |
5.1 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设计 |
5.1.1 设计原则 |
5.1.2 系统构架 |
5.1.3 权限设计 |
5.1.4 功能设计 |
5.2 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架构 |
5.2.2 操作设计 |
5.3 灌区防汛预警系统建设 |
5.3.1 系统架构 |
5.3.2 操作设计 |
5.4 灌区配水调度系统设计 |
5.4.1 系统架构 |
5.4.2 权限设计 |
5.4.3 业务流程 |
5.4.4 功能设计 |
5.5 灌区水费计收系统建设 |
5.5.1 系统架构 |
5.5.2 业务流程 |
5.5.3 权限设计 |
5.5.4 功能设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河南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及综合改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河南省水价现状 |
1.2.1 河南省水价发展 |
1.2.2 水价改革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
2.1 农业水价 |
2.1.1 国外水价 |
2.1.2 国内水价 |
2.2 定价理论 |
2.3 水价机制 |
2.3.1 计量位置及计量方式 |
2.3.2 测算终端水价 |
2.3.3 不同类型灌区测算 |
第三章 典型示范区基本概况 |
3.1 井灌区项目区现状 |
3.1.1 项目区域概况 |
3.1.2 项目区水利工程状况 |
3.1.3 项目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
3.1.4 项目区用水计量及水费计收状况 |
3.2 渠灌区改革区概况 |
3.2.1 项目区概况 |
3.2.2 项目区域内工程状况 |
3.2.3 项目区域管理现状 |
3.2.4 项目区用水计量及水费计收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型区农业初始水权核定 |
4.1 井灌区农业初始水权核定 |
4.1.1 商水县水资源总量分析 |
4.1.2 商水县用水水平分析 |
4.1.3 农业灌溉需水总量 |
4.1.4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指标 |
4.1.5 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 |
4.2 渠灌区农业用水水权核定 |
4.2.1 原阳县水资源总量分析 |
4.2.2 原阳县用水水平分析 |
4.2.3 农业灌溉需水总量 |
4.2.4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指标 |
4.2.5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业用水价格制定 |
5.1 井灌区农业水价制定 |
5.1.1 运行维护成本及水价核算 |
5.1.2 全成本供水价格确定 |
5.1.3 农户对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
5.1.4 终端供水价格确定 |
5.2 渠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定 |
5.2.1 国有水利工程P1测算 |
5.2.2 末级渠系P2测算 |
5.2.3 测算终端供水价格 |
5.2.4 农户对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
5.2.5 终端供水价格确定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业水价信息化平台建设 |
6.1 建设目标 |
6.2 总体架构 |
6.3 监控中心及平台系统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关于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原因分析 |
1.1 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并存 |
1.2 农业供水价格偏低与农业水费计收困难并存 |
1.3 农业水价构成不合理与农业水价长期不调整并存 |
1.4 末级渠系损毁严重与管护主体缺位并存 |
1.5 末级渠系工程计量设施不配套与农业用水初始水权不明晰、节奖超罚没落实并存 |
2 全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
2.1 多策并举, 积极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
2.1.2 紧贴当地实际, 精心选择试点, 突出试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
2.1.3 吃透改革精神, 增加试点投入, 全力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
2.1.4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政策引导, 营造试点工作的良好氛围。 |
2.2 创新机制体制, 促进农业节水, 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 |
2.2.1 用水总量控制, 灌溉定额管理, 切实保障农户合理用水权益。 |
2.2.2 建立奖补机制, 落实奖补资金, 确保总体上不增加农户定额内用水的水费支出。 |
2.2.3 核定终端水价, 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
2.3 实行末级渠系工程节水技术改造, 搭建农业节水平台 |
2.3.1 创新施工方法, 推广先进技术, 不断增加工程的科技含量。 |
2.3.2 精心组织施工, 严格监督管理, 保证试点工程建设质量。 |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 |
3.1 节水效益明显提高。 |
3.2 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
3.3 水费收取率低的状况明显改善。 |
3.4 工程管护日趋向好。 |
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4.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 |
4.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仍是重工程, 轻体制机制建设。 |
4.1.2 农业水权回购和水权交易需要不断探索。 |
4.1.3 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
4.2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建议 |
4.2.1 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构, 精心谋划改革顶层设计。 |
4.2.2 进一步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实施步伐。 |
4.2.3 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工程基础, 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
4.2.4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为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赢造舆论氛围。 |
(4)江西大型灌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以锦北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灌区概况及水价现状 |
1. 灌区基本情况 |
2. 水价历史沿革 |
3. 现行水价状况 |
4. 灌区农业生产状况 |
5. 灌区管理单位状况 |
二、改革农业水价分担模式 |
1. 农业水价改革的重要性 |
2. 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 |
3. 农业水价分担模式 |
三、结语 |
(5)节水目标下的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主要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农业水价改革一直倍受关注 |
1.1.2 研究山东典型具有解剖“水价麻雀”的特殊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 |
2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农业用水与农业水价 |
2.2 水资源的稀缺性与水价 |
2.3 农用水定价一般原理与方法 |
2.3.1 边际成本定价原理与方法 |
2.3.2 平均成本定价原理与方法 |
2.3.3 边际收益定价原理与方法 |
2.3.4 市场均衡定价原理与方法 |
2.4 农用水差别定价原理与方法 |
2.4.1 差别定价一般原理 |
2.4.2 两部水价制(二级差别定价) |
2.4.3 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多部水价制) |
2.4.4 丰枯季节水价和浮动季节水价制 |
3 山东的农业用水与灌区分类 |
3.1 山东的农业用水 |
3.1.1 山东的农业灌溉 |
3.1.2 山东的农业用水 |
3.1.3 山东的节水灌溉 |
3.2 山东的灌区分类 |
3.2.1 引黄灌区 |
3.2.2 水库灌区 |
3.2.3 井灌区 |
3.2.4 分散水源灌区 |
4 山东省引黄灌区的农业水价 |
4.1 引黄灌区的农业水价核算 |
4.2 引黄灌区的农业水价(水费)管理 |
4.3 引黄灌区实际执行的农业水价 |
4.3.1 聊城位山灌区的农业水价 |
4.3.2 滨州小开河灌区的农业水价 |
4.3.3 滨州韩墩灌区的农业水价 |
4.3.4 德州潘庄灌区的农业水价 |
4.4 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的主要问题 |
4.4.1 农业用水的国家定价明显偏低 |
4.4.2 用水户拖欠水费导致实际水价失真 |
4.4.3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科学性 |
4.4.4 按亩收费对农业节水形成一种负激励 |
5 山东省水库灌区的农业水价 |
5.1 水库灌区的农业水价核算办法 |
5.2 潍坊峡山水库的农业水价 |
5.3 日照青峰岭水库的农业水价 |
5.4 临沂跋山水库的农业水价 |
5.5 临沂陡山水库的农业水价 |
5.6 潍坊冶源水库的农业水价 |
5.7 水库灌区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
6 分散水源灌区的农业水价 |
6.1 井灌区的农业水价 |
6.1.1 山东井灌区发展概况 |
6.1.2 淄博桓台井灌区的农业水价 |
6.1.3 肥城市安驾庄井灌区的农业水价 |
6.1.4 肥城市汶阳镇井灌区的农业水价 |
6.1.5 井灌区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
6.2 引河(湖)灌区的农业水价 |
6.2.1 引河(湖)灌区的水价核算办法 |
6.2.2 桓台小清河引河灌区的农业水价 |
6.2.3 商河县徒骇河引河灌区的农业水价 |
6.2.4 枣庄胜利渠引湖灌区的农业水价 |
6.2.5 引河(湖)灌区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
6.3 小水源灌区的农业水价 |
6.3.1 烟台莱州小水源灌区的农业水价 |
6.3.2 淄博沂源石桥灌区的农业水价 |
6.3.3 小水源灌区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
7 山东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验 |
7.1 终端农业水价制度改革试验 |
7.1.1 试验概况 |
7.1.2 试验机理 |
7.1.3 终端农业水价改革的农民承受能力分析 |
7.1.4 各类型灌区终端农业水价改革 |
7.1.4.1 引黄灌区的终端水价改革 |
7.1.4.2 井灌区的终端水价改革 |
7.1.4.3 水库、引河及小水源灌区终端水价改革 |
7.1.5 终端农业水价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
7.1.6 终端农业水价改革的遗留问题 |
7.2 农业水价“提补”改革试验 |
7.2.1 试验设计 |
7.2.2 农民对水价提补的承受能力与意愿分析 |
7.2.3 农业水价提补试验的具体效果 |
7.2.4 农业水价提补试验的遗留问题 |
8 山东省农业水价改革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8.1 农业水价改革的焦点问题 |
8.2 农业水价改革的对策建议 |
8.2.1 广泛推行终端水价制度 |
8.2.2 创新农业水价形成的科学依据 |
8.2.3 多种形式提高农业水价 |
8.2.4 严格水价水费管理,消除农业用水欠费现象 |
8.3 农业水价改革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深化群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的总体目标 |
二、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的必要性 |
1. 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是规范群管组织良性运行的基础保障 |
2. 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是推进群管节水的需要 |
3. 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是推进供水收费、服务一体化的需要 |
三、推行群管水利工程水费改革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
1. 要规范群管水费的计收与管理、使用 |
2. 要统一收费票据的使用与管理 |
3.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 |
(7)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现状 |
1. 1 水价管理方式 |
1. 2 水利工程分类价格水平及水费计收方式 |
1. 3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现状 |
1. 4 积极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财政补助机制 |
2 深化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2. 1 供水价格严重偏离供水成本 |
2. 2 水费计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
2. 3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有待深入 |
2. 4 水费补偿机制有待建立和优化 |
2. 5 水资源费的上调压缩了工程水价上调空间 |
3 深入推进水价改革的对策分析 |
3. 1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3. 2探索建立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机制 |
3. 3 推行激励节约用水的水费计收机制 |
3. 4 继续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
3. 5 探索建立水价联动机制 |
3. 6 完善供用水监督管理体系 |
(8)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
1.1.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
1.1.3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1.1.4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学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
1.3.1 国内外农业水价研究进展分析 |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合分析 |
1.4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 |
1.4.2 主要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农业水价理论基础研究 |
2.1 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价格 |
2.1.1 水资源价值来源 |
2.1.2 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价格辨析 |
2.2 水价理论基础 |
2.2.1 劳动价值理论 |
2.2.2 效用价值理论 |
2.3 农业水价 |
2.3.1 农业水价内涵与外延 |
2.3.2 农业水价理论机制 |
2.3.3 农业水价构成 |
第三章 典型国家或地区农业水价研究 |
3.1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
3.1.1 中国水价改革 |
3.1.2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
3.2 世界典型国家农业水价研究 |
3.2.1 美国 |
3.2.2 日本 |
3.2.3 法国 |
3.2.4 澳大利亚 |
3.2.5 以色列 |
3.2.6 印度 |
3.3 对中国未来农业水价改革的启示 |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
4.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历史与现状 |
4.1.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简要回顾 |
4.1.2 内蒙古农业水价现状 |
4.1.3 内蒙古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
4.2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实证研究 |
4.2.1 调研灌区基本情况 |
4.2.2 典型灌区水价现状 |
4.2.3 典型灌区灌溉水价改革成就 |
4.2.4 灌区水价存在问题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灌区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
5.1 农业水价承受能力 |
5.2 数据和方法 |
5.3 调查农户灌溉用水基本情况分析 |
5.3.1 调查农户基本特征 |
5.3.2 调查农户水费支出情况 |
5.4 农民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
5.4.1 农户对农业水价调整的态度 |
5.4.2 农业水价调整对农民种植行为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业水价调整对农民用水行为影响研究 |
6.1 理论模型 |
6.2 数据来源 |
6.3 水价变化对灌溉水量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制度研究 |
7.1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农业水价制度解析 |
7.1.1 自治区水价政策法规 |
7.1.2 现阶段农业水价核定办法 |
7.1.3 现行水价制度解析 |
7.1.4 现阶段农业水价改革试点 |
7.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设计 |
7.2.1 内蒙古自治区水价制度改革关注重点 |
7.2.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框架设计 |
7.2.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配套措施 |
7.3 政策建议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黑河灌区农业水费计收与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各项农业水费、水价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
1.1 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局部好转, 整体变化不明显 |
1.2 政策落实缺乏现实的推动力 |
1.3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 |
1.4 基础设施不完善 |
1.5 现行的水费计收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
1.6 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免征农业水费 |
1.7 水费征收成本较高, 耗费大量的人力 |
2 灌区水费计收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
2.1 改革现行农业水费计收制度 |
2.2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
2.3 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 |
2.4 改革农业水费的计收方式 |
2.5 将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国家基础设施, 统一安排资金进行建设 |
2.6 建立农业水费补贴激励机制 |
2.7 农业水价改革在系统中进一步深化 |
3 结束语 |
四、水费计收势在必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D]. 刘正鑫.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河南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及综合改革模式研究[D]. 王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3]关于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J]. 李柳身.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02)
- [4]江西大型灌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以锦北灌区为例[J]. 卢竹生,刘品章,梁金文. 中国水利, 2015(12)
- [5]节水目标下的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主要灌区为例[D]. 曹金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4)
- [6]深化群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J]. 张星,李艳荣,宋佩儒. 现代农业, 2014(04)
- [7]四川省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现状及对策[J]. 孙小铭,尹晓东,刘静. 水利经济, 2014(01)
- [8]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D]. 王建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9]对灌区农业水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A]. 蔺晓明. 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10
- [10]黑河灌区农业水费计收与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建议[J]. 王兴俊,贾晔. 甘肃科技纵横, 2010(04)